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4-03T13:40:49.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期作者:刘娟

[导读] 好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指应用于定量评价体系中以及可以应用到对患者治疗结果、护理管理、护理服务的治疗评价标准。江油九0三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护理质量是衡量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骨科医院中,患者常常因为车祸或者意外事件就诊,同时由于病症复杂以及自理困难,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自身承受能力较差,导致骨科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进而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有效提高骨科护理的治疗效果,降低骨科患者的风险率,我院参照相关的护理治疗指标建立数据库的思路要求,建立一套以数据为中心的护理评价体系。通过对本院的9项相关指标筛选出压疮以及内部感染情况、深静脉血栓等相关的治疗来作为评价标准。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包括对护理服务的程序和结果以及建立定量评价相关指标体系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运用

引言:

好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指应用于定量评价体系中以及可以应用到对患者治疗结果、护理管理、护理服务的治疗评价标准。护理治疗敏感指标主要是由结构指标、过程指标、预后指标三个部分组成。好的护理敏感指标应该具有3个特征,首先是敏感性、其次是重要性,最后是相关性。根据参考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最新提供的“结构-过程-结果”的护理质量指标应用在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过程。鉴于此,我院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相应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按照指标流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

1.1相关资料

通过收集本院在2016年间收集的骨科患者16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74例,女性患者为86例。

腰椎骨患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胫、腓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

骨科患者 40 5 20 85 5 3 5 8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来对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卡方检验来对计量结果进行计量表示,检验标准为α=0.05,以P<0.05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敏感指标观察及预防

2.1深静脉血栓

在骨科患者中长期卧床的患者和手术创伤的患者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是脑血栓的主要发病病因,因此做好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老年患者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预防措施:

(1)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对相关的风险因素的评估,并做好患者的下肢穿刺,避免静脉管壁受损。

(2)指导患者定时饮水,患者的日饮水量高达2000ml以上,同时患者应该戒烟戒酒。

(3)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运动,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地运动。

(4)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流,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5)患者应谨遵医嘱按时用药给予患者依诺肝素4000u,每天一次,连续使用7到10天。

2.2压疮

骨科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由于长期治疗导致其本身失去知觉或者丧失运动能力。因此骨科患者本身就是压疮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会给患者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是骨科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重大难题。预防措施如下:(1)采用Braden压疮评分表来对骨科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患者的总分为23分,分值越高,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对于评分高于18分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护。(2)帮助患者办理翻身卡,并在每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2小时翻身一次,并在患者的床尾防止防压疮的相关标识。(3)患者应该置于多功能气垫床上,并教会患者掌握正确的抬臀方法,以及采取间接性的局部压迫方式来预防褥疮。(4)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始终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同时需要教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避免随意操作。(5)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加强对患者的营养输入,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6)患者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保护膜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

(7)对患者展开相关预防知识以及心理知识的教育。使患者掌握如何压疮的技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加入到护理工作中来。

2.3肺部感染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功能老化以及肌肉萎缩会使纤毛功能性降低,导致机体的防御功能和抵抗功能明显下降,同时由于病原体的侵害,导致患者的肺部出现感染。为了有效防止肺部感染,预防措施:(1)首先需要保证病房清洁以及病房中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病房中每天开窗至少两次,每次至少保证在15在20分钟以上,同时调节室温在20-22摄氏度之间。(2)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协助病人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定时清除患者的分泌物。引导患者做好相关的运动。(3)保证患者摄入一定的饮水,患者每天的摄入量为保证充足的摄2000ml/天,以降低分泌物粘稠度。(4)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保持无菌操作,同时按照相应的指导要求来做好保健措施。(5)对禁食以及高热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

综上所述,在骨科患者中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达到护理质量的相关要求,提高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玉芬.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9).

[2]罗志萍. 护理人员评价指标体系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3):121-123.

[3]张梦雪. 质量评价指标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 医药卫生:文摘版:00214-00214.

[4]余婕,贺连香,周阳,等. 质量评价指标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6):548-550.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第二章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质控组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 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医院质量委员会每月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并反馈到全体护士长。 4、实行护理部、护理质控组、护士长、科室质检小组四级网络质量管理。科室质检小组每 周抽查两次,每月召开会议;护理部每日抽项查、每月全面检查,并有记录、总结。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护理质量回复书的形式及时汇报护理 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针对卧床、行动不便及各种导管治疗等患者,建立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或护理安全管 理制度及监控措施。 2、医院及科室每月组织学习,督导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3、护理部成立危重病人专项护理质量管理组,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进行质量督 导检查。 4、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专项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一次,总结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持 续改进方案。 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 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由护理质控组、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之相关科室及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四、护理部对重点部门的质控计划 1、护理部组建质量管理委员会,各重点部门成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小组。 2、护理部对重点部门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控制,并与每月一次的综合质量督导检查相结合,完

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反映护理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涉及护理专业范畴的基础和专科。建立科室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科学评价的基础;实施持续的护理质量评价监测,则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护理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第一部分基础护理质量指标(14项) 评价指标名称 对象选择 计算公式 改善标准 备注 1、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例数(例) 所有使用静脉治疗的住院患者 每月平均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例次=全年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总例次÷12 例数下降 年度间比较 2、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所有使用高危药物静脉治疗的住院患者 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本月内高危药物静脉治疗发生外渗的患者例次÷本月执行高危药物静脉治疗的患者的总数比率下降 高危药物指细胞毒性药物、特殊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临床护理文书规范P143药物外渗护理单) 3、输血反应发生率(%) 所有使用输血静脉治疗的住院患者 输血反应发生率(%)=单位时间内确诊为输血反应的住院患者例次÷单位时间内所有住院输血静脉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4、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数(例) 所有临床护士 单位时间内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次 例数下降 5、PICC置管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所有使用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 PICC置管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心静脉插管中非计划拔管例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 比率下降 6、压疮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压疮发生率(%) = 单位时间内收治患者新发生压疮病人例数÷单位时间内收治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压疮例数应包括外院带入的、新发生的和单位时间内尚未愈合的压疮例数 7、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病人数量÷ 单位时间内住院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由于便盆放置不当、热敷、冷敷、锐器等或其它原因造成病人皮肤损伤。8、失禁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失禁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单位时间内尿/大便失禁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病人数量单位÷单位时间内尿/大便失禁患者的总数比率下降 9、患者跌倒发生率(%) 所有收住院的患者 患者跌倒发生率(%) = 单位时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病人数量÷单位时间住院患者的总数 比率下降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质控,各质控 组织定期活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加强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职责、 护理质量标准等,并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落实工作。 3、制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和护理质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4、制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 5、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各级质控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管辖 部门护理质控工作。 7、科室质控组织每半月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小结,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复查整改效果,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9、加强薄弱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检查督促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 11、建立护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各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考核评价一次,护理部每月对护士长考核评价一次。 13、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100% (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病区管理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7)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8)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96.7%; (9)压褥发生次数为“0”; (10)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次数为“0”。 一是改变护理部督查质控方式,从以过程为导向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将以前定期全院巡查模式改为针对性蹲点、抽查、暗访等灵活的方式,从而集中力量加强薄弱科室和薄弱环节的整改。 二是强化患者安全保障,重点是加强关键流程规范,如血标本采集/送检、小手术器械清洗/打包、手术备皮流程、约束带使用规范等; 一、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护理、分级护理 2、消毒隔离 3、急救物品配 (1)主要存在问题:急救车内脏,车上放物品,封存、非封存车记录欠规范,分管护士未按时检查,车内卡物不符,一次性物品、药品过期,麻醉咽喉镜未处于备用状态;吸引器未防尘、负压不符;护士不知晓急救车内物品数量及吸引器放的位,口述急救车内药品种类、作用及注意事项回答不全;氧气筒未挂空满标识,氧表、氧气筒无防尘装;电动吸引器积尘。 (2)原因分析: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分管人员不定期检查,日常对急救药品、物品相关知识学习不够。4、护理文书 上半年护理记录质控组工作按计划完成,总结如下: 一、一月份重点检查医嘱单、体温单质量,主要存在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完全一致,医嘱漏签名及皮试记录时间不符情况,反馈后各科都能改正。 二月份重点检查手术记录,在手术记录方面,存在手术护理记录与临床科室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还有术前无健教,记录缺少术前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64079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务部工作制度 二、护理部工作制度 三、病历管理制度 四、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五、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六、处方点评制度 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八、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管理制度 九、整形美容外科工作制度 十、美容皮肤科工作制度 十一、激光室工作制度 十二、微创注射室工作制度 十三、口腔科工作制度 十四、麻醉科工作制度 十五、检验室工作制度 十六、药房工作制度 十七、药品采购工作制度 十八、药品验收和保管制度 十九、药品质量监控制度 二十、档案室工作制度

1、根据医院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2、组织各医疗、医技科室进行正常的医疗业务工作,协调各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联系,组织重大手术和危重病人会诊抢救,督促和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供应及管理。 3、具体实施技术管理:定期分析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措施,加强技术培训,改善设备条件,大力开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保证专科技术建设的不断发展。 4、加强基础医疗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严格督促检查。 5、督促检查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和各级各类业务人员职责的贯彻执行。 6、积极做好医疗事故与差错的防范工作,对已发生的医疗事故要及时调查,组织讨论,并向院长提出处理意见,不断改进医疗工作和医疗作风。 7、制定培训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医疗业务考核,并建立好医疗人员技术档案。 8、经常深入医疗业务科室,及时了解医疗工作情况,向院长汇报,提供改进医疗业务活动的建议,保证以医疗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9、负责处理院内外医政工作的联系,邀请专家会诊。 10、接待医疗业务方面的来信来访和参观访问事宜。 11、领导所属部门的工作。 12、管理医疗业务委员会的工作、发挥委员会的业务管理、技术监督和业务检查、评定、考核工作。定期召开委员会研究、讨论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13、对临床、医疗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按即定考核方案定期给以考核,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通知(5)

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通 知 为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加强护理质量的核心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护理安全,确保医院护理质量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根据我科实际情况,现制定我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一、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丁岚 成员:丁静彭枫妹 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护理部及大科质控组的指导下按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质量标准、流程等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2、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必须认真学习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开展护理质控工作。 3、护士长是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订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计划、指标、措施并组织实施、考核及进行效果评价。 4、每月科室开展安全质量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安全质量管理意识,在科室推行人人参与质量管理。

5、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长根据本科室质控人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成员按分工具体落实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协助组长完成各项护理质量管理任务。 6、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标准培训,随机检查每天的工作完成情况,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 7、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差错事故应在1周内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 8、每月进行质量检查2次,有原始记录,有小结,平时对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动态监控。 9、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1次,对护理部、大科反馈内容及科室质控与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学习,反馈存在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和采取对策,每月及时填报各种质量指标上报护理部。 10、运用管理工具,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满意度的总结、分析、评价及持续改进措施。 骨科 2020年6月12日

第01篇:临床护理质量标准

临床护理质量标准 一、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合格率(标准值为90%) 1、特级护理标准:①设专人24小时护理,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以备急用。②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病情。③正确、及时地做好各项治疗与护理,建立特护记录。④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未发生并发症。 2、一级护理(重症护理)标准:①按病情需要准备急救用品,以备必要时应用。②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③按病情需要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④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护皮肤清洁,无褥疮等并发症。 计算公式为: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特护、一级护理合格人数/特护、一级护理病人数×100%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标准值为:90%) 基础护理包括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分级护理、出入院护理等。 标准为:清洁、整齐、舒适、安全、安静、无并发症。 计算公式为:基础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人数/抽查基础护理人数×100 三、急救物品完好率(标准值为100%) 标准:①急救用品、药品完整无缺、处于备用状态。②两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③四固定:定人保管、定时核对、定点放置、定量供应灭菌物品。 计算公式为:急救物品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数/检查急救物品总数×100% 四、病房管理质量标准

病区布局合理,基本设备齐全;物品放置规范,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有序、舒适、安全。厕所清洁、无异味;人员分工合理,各岗位职责明确,有目工作程序、工作重点及工作质量标准和控检方法,有健全制度;护士着装整洁、符合要求、仪容端庄;患者床单位符合基础护理要求;病区内物品、水、电、仪器等标识明显,无不安全因素;物资设备管理,有 分类,建立账目,定时清点,帐物符合,有使用消耗登记,做到无积压、 无丢失。毒、麻、限制药符合管理规定;患者及探视陪护人员管理到位, 有患者管理规则,有探视陪护制度;有护理安全措施施。 五、褥疮发生率(标准值为0%) 褥疮系长期卧床病人及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除特殊病人因病情不充许定时翻身做皮肤护理外,一律不得发生褥疮,入院时带来的褥疮不准扩大。 计算公式为:褥疮发生率=发生褥疮的人数/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总数×100% 六、消毒隔离合格率标准值为:95%。 防止医院内感染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因此,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标准:有消毒隔离的健全组织机构,有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与措施,有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手段。 1、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有菌区。无菌物品、器材必须置于无菌物专用柜内储存。要有明显标签,记录名称、有效时间及灭菌负责人。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2015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为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护理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目标要求,以创二级甲等医院为核心,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重点,落实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采取目标式、数据化管理促进医院护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特制定本年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完善由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八个护理质控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内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分为病房管理质量控制组、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组、护理规章制度落实组、三基训练控制组、护理服务质量控制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质量控制组。 2、落实各专科护理小组技术指导的职责,专科小组分为压疮/伤口防治管理小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等。为压疮的治疗以及安全输液提供技术指导,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 3、护士长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相应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并要求有质控记录可查。 4、采取以科室自控为核心,院控为重点的二级质控模式,以达到护士能自觉规范执业的目的。 二、修订、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护理质量检查持续改进记录表

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卫生部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并在2017年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并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各项质量标准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注重护理效果的评价。各专业小组要及时修订各组的检查标准,护理管理组增加护理核心制度检查等。 2、修订护理质量检查表格,将检查结果、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评价融为一体,直观体现持续改进效果。 三、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李会玲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通过测量护理工作的结构、过程和结果,反映护理工作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用于评价护理质量。护理工作的结构指护理人员数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结构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数量、技能配置。护理工作的过程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活动,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工作的结果指通过改进护理工作而得到改善的患者健康状况,受到护理工作的结构及过程的影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不仅能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也能为患者安全与满意提供保障。现将敏感性质量指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罗列如下: 一.结构指标: 1.床护比 2.护士人力结构与素质配置 3.PICU专科知识、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时数 4.急救药品及物品完备率,PICU设备及其管理合格率 5.病人危重度及平均住PICU时间 6.护理管理制度完整率,护理实践指南知晓率 二.过程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

2.常用检测技术操作合格率 3.管饲喂养合格率 4.气道护理合格率 5.深静脉导管护理合格率 6.护理风险评估 7.疼痛管理 8.镇静管理 9.约束具的使用 1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11.健康教育执行率 12.手卫生执行率 13.洗手正确率 14.引流管护理合格率 1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6.医嘱及口头医嘱执行正确率三.结果指标: 1.患者满意度 2.护士满意度 3.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4.红臀发生率 5.抢救成功率 6.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PICU率

7.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9.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10.给药错误发生率 11.非计划性拔管率 12.跌倒坠床发生率 13.压疮发生率 14.静脉外渗发生率 1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6.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17.院内感染发生率 18.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骨科护理质量检查反馈汇总

某年某月份骨科护理质量检查记录 一、检查时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 二、检查人员:程静、徐玲、刘振 三、检查内容: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专科护理质量、危重病人质量、健康教育 四、存在问题: 1.修订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熟 2.压疮高危患者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翻身不及时 3.术后高危患者未及时使用床栏 4.输液巡视单未签字 5.护士介绍饮食内容不完善(锁骨骨折术后患者饮食辛辣刺激流质,诉切口疼痛) 6.抽查一名护士对一级护理病人护理常规、六洁内容掌握不熟 7.抽查一名患者指甲过长、不清洁 8.个别护士危急值回答不正确(血糖) 9.专科用药注意事项掌握不齐(甘露醇) 10.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内容不知晓,护士未宣教 五、原因分析 1.新版护理安全内容较多,护士长没有定期进行强化培训 2.责任护士未全面掌握高危防范措施内容,管理病人时未突出重点 3.护士更换液体时未严格执行《液体更换流程》,工作不认真 4.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护士宣教后未加强饮食监督 5.核心制度已掌握,未多次提问导致小部分遗漏 6.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三短六洁”,对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疏于监管 7.护士专科药理知识掌握不牢,护士长未重视 8.危急值已培训掌握,科室资料未及时更新 9.责任护士工作时未抓住重点,延误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 六、整改措施 1.护士长不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问 2.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安全风险并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护士长对重点病人加强监管 3.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慎独精神 4.对有“主见”的患者加强宣教次数,使其认识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增加巡视次数 5.告知护士核心制度与护理安全关联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学 6.责任护士每班检查基础护理完成情况,质控护士每日督查,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 7.加强专科用药学习,逐渐提高护士临床药理知识 8.依照本院辅助检查科室制定的标准更新科室资料,进行全员培训 9.再次学习、讲解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 七、追踪评价(一周后) 1.晨会提问相关制度、危急值、专科用药,已掌握 2.随机抽查5名患者基础护理、相关饮食、安全措施到位 3.抽查2名待出院患者功能锻炼内容掌握

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最新版)

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最新版) 2.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制定及落实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特殊药物的使用指引、查对制度。指引性强,能确保患者安全。有高危药物外渗处理预案。3.输血反应发生率(%)使用输血安全护理单,制定及落实输血操作指引及输血反应发生预案,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4.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数(例)制定及落实护士预防锐器伤的操作指引,严禁易引起锐器伤的高危动作,包括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和注射器、没有及时或就近丢弃针具,毁形。5.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有PICC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并落实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6.压疮发生率(%)设置压疮护理小组,正确评估高危患者皮肤情况,落实压疮预防措施,高危患者使用压疮护理单,正确执行压疮上报制度与会诊。7.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正确使用便器,制定并落实冷、热敷,锐器使用指引和应急预案。8.失禁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失禁患者由专科护士或高级责任护士予以评估,制定干预措施,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失禁患者肛周使用润滑剂,保护周围皮肤,防止破损。9.患者跌倒发生率(%)使用跌倒护理单,正确评估,高危患者采取防护措施,制定并落实防止跌倒护理指引。10.患者走失发生率(‰)制定并落实防止患者走失护理指引,高危患者采取防护措施。

11、患者误吸/误食/窒息例数(例)制定并落实防止患者误吸/误食/窒息护理指引,高危患者采取防护措施。 12、运送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制定并落实运送患者护理指引,高危患者采取防护措施。 13、患者足下垂、关节僵硬、跟腱挛缩及肌肉萎缩的发生例次专科制定并落实防止患者足下垂、关节僵硬、跟腱挛缩及肌肉萎缩的发生护理指引,做好健康宣教和功能锻炼。 14、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次专科制定并落实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工作指引,做好健康宣教和功能锻炼。 第二部分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 一、新生儿/NICU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1.新生儿身份识别项目不齐全/不清发生率(%)建立和落实新生儿身份识别指引,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新生儿的定义是入院时年龄在0-28天(包括28天)之间的患者。(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xx)2:新生儿的身份识别项目是①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指引;②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同意后按左手拇指印确认;③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④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⑤床头卡标明姓名、性别、年龄、ID或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⑥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xx年度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指标)2.住院新生儿烧伤、烫伤发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96836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总结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由护理部质控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8.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网络质量管理,科室质检小组每周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5.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6.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7.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8.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9.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0.注意药品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1.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为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护理管理,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护理管理工作。 1、组长:李玲 组员:张宽凤、阎晓晓、崔峰 2、工作任务 (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理管理小组负责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2)定期开展质量教育,负责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树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观点。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护理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判定护理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到质量标准化。审校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4)建立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价。 (5)掌握科室治疗、护理等护理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6)对重大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7)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3、工作制度: (1)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有关护理质量情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2)对全院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定期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 (3)根据医院的护理工作发展情况,调整和修订护理质量标准。 (4)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组员例会,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分析护理质量现状,寻找护理质量缺陷及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制定下季度质量责任目标。 (5)小组成员,负责护理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 2、特别护理质量合格率≥90%(合格分80分) 3、一级护理质量合格率≥90%(合格分80分) 4、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齐全适用,完好率100% 5、毒麻药品管理符合规范要求(专人、专柜管理、专用处方、专用帐册、钥匙随身携带) 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 7、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 8、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9、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10、一次性物品用后毁形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1、五种护理表格合格率≥90%(合格分80分) 12、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 13、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

2016年骨科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2016年骨科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第一部分主要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病区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骨科A6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基础质量指标 基础护理合格率≥96%; 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6%; 护理文件合格率≥96%; 感染控制合格率≥96%; 病区管理合格率≥96%; 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96%; 静脉治疗管理合格率≥96%; 压疮管理合格率≥96%; 跌倒管理合格率≥96%; 管道管理合格率≥96%; 气道管理合格率≥96%; 仪器操作管理合格率≥96%;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院内可免性压疮发生率为“0”;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8%; 重大护理纠纷事故发生率为“0”。 2、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骨牵引患者针道感染发生率为:“0”; 骨牵引患者有效牵引合格率为100%;

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堵管率为“0”; 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人工关节置换护理合格率为100%; 第二部分主要举措 1、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护理安全 2、进一步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实施基础护理和专 科护理,提供照顾和帮助。 3、规范病房管理,重点环节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做好护理安全 工作。 4、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组织护理人员召开安全分析会及护理差错、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5、落实骨科专科护理特色,结合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的特点,对患者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对所有住院患者每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天科室大屏幕滚动播放专科疾病知识及功能锻炼指导方法;每季度1次集中健康教育讲座等普及患者健康教育知识。 6、每季度组织一次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 7、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定期检查各项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质控结果进行PDCA质量反馈改进。 8、持续抓好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护理业务查房、床边演示,完善业务查房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9、鼓励不良事件的上报,对隐瞒不报者给予严厉惩处,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科室安全事件 10、每月按照医院各项质控标准实施自查,对自查结果按照PDCA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年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 2016年9月25日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 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 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

制工作。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共3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共3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共3篇) 第1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年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在护理部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认真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增强奉献、主动服务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二、以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进一步优化排班,做到无缝交接,保障病人安全。 三、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不断提高各级人员手卫生观念,逐渐提高全员手卫生以从性。 四、加强护士在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室培训计划,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基本技能考核:由科室护士长、示教员、理论负责人组成培训考核小组。制定出本科专科理论与技

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结合护理部计划,对每位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对年内计划的各项基本技能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必须达标,考核按实际工作中抽考,按计划安排集中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不断检索文献资料搜集专科理论知识、邀请医生授课,开展多样化的护理查房、疑难病例会诊讨论会等,同时,有计划的选送护士骨干外出进修、学_,以不同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术水平,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胆大心细,不断创新,鼓励年轻护士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操作与掌握。 不断提高护士工作实践能力。 五、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1、在护理部的监控管理下,继续实行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负总责,科室质控组长、感控员配合管理,全科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在新的一年内每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及教学查房,检查梳理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排查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疏漏环节,确保护理核心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3、强化执行医嘱核对制度,对有疑问的医嘱及时与医生核对,并将操作过程遇到的特殊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以便于医疗计划的进一步完善,静脉输液、输血、用药等治疗护理环节

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指标及要求

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指 标及要求

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指标及要求 一、基础护理质量指标: 1、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例数(例) 2、高位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3、输血反应发生率(%) 4、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数(例) 5、PICC置管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6、压疮发生率(%) 7、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8、失禁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 9、患者跌倒发生率(%) 10、患者走失发生率(%) 11、患者误吸/误食/窒息例数(例) 12、运送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 13、患者足下垂、关节僵硬、跟腱挛缩及肌萎缩的发生例次 14、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次 二、新生儿/NICU护理质量指标: 15、新生儿身份识别项目不齐全/不清发生率(%) 16、住院新生儿烧伤、烫伤发生例数(例) 17、新生儿呛奶、误吸发生率(%) 18、气管插管脱出例数(例) 19、鹅口疮发生率(%)

20、新生儿坠床发生率(%) 21、鼻中隔压伤发生率(%) 三、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指标: 22、患者血压控制合格率(%) 23、患者饮食知识正确掌握合格率(%) 24、患者正确服药合格率(%) 25、患者营养状况合格率(%) 26、透析充分性达标率(%) 27、患者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内瘘/人工血管/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四、糖尿病护理质量指标: 28、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29、胰岛素注射不正确发生率(%) 30、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合格率(%) 31、护士对血糖“危急值”报告处理不正确发生例数(例) 五、骨科护理质量指标: 32、无效牵引、下肢牵引针移位针眼感染发生率(%) 33、下肢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发现率(%) 34、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 35、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梗阻发生率(%) 六、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36、送孕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发生率(%)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

2017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 (整理者:l y l ) 分管领导: 组长: 组员: 组织职责: (1)、指导各级护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科室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本科室护理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对重大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院部汇报护理质量检查情况。 (6)、对院内有关护理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要求。 组长职责: 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副组长职责: 1.完善病区内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各班次的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等,并严格执行。 2.加强安全教育,使本病区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类群体突发事件和应急意外事件的处理流程。 3.正确使用护理部统一制作下发的各种标识以及护理安全的警示标识。 4.对高危人群实施监控措施并定期将结果上报。

5.及时传达护理部组织的年度安全教育、季度质量讲评及每月护士长例会精神,组织落实本科室护理安全讨论,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剖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找出环节管理、流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组员职责: 1.了解负责病人的病情,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和指正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参与科室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 3.定期抽查科室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工作。 4.定期对急救物品、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书面意见。 5.实地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做到有记录、有反馈。 6.参与护士的“三基”理论及技能考核。 7.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8.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9.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 10.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1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12.对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13.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4.各类药品放置有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5.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指导护理人员熟悉放置位置,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6.负责其他事务和及临时性工作。 cn卫生院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程敏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程敏 发表时间:2017-10-24T14:10:19.2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作者:程敏[导读] 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方法此论文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和医院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按照其不同的管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质量管理组,比较两组的管理作用。结果全面质量管理组的护理人员组的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纳入到骨科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医学推广。 关键词:骨科病区护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学上的应用理念就是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医护人员把护理质量、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为患者建立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优质服务[1]。此论文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现详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和医院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护理人员都是女性。常规护理组的50例骨科患者是医院从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里面分别是27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6岁到47岁,平均(32.3±3.1)岁;全面质量管理组的50例骨科患者是医院从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里面分别是24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3岁到50岁,平均(33.1±2.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常规护理组中的18名护理人员未经过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培训学习,其年龄范围是18岁到36岁,平均(24.3±2.1)岁,在骨科病区工作的时间年限围度是1到10年,平均(4.3±1.2)年,护士和主管护师各有5名,6名护师和2名副主任护师;全面质量管理组中的18名护理人员均经过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培训学习,其年龄范围是20岁到39岁,平均(25.6±1.9)岁,在骨科病区工作的时间年限围度是1到13年,平均(5.8±1.1)年,护士和护师各有6名,5主管护师和1名副主任护师.两组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职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法[2]。 全面质量管理组:对全面质量管理组的50名护理人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如下:①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组:在医院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18名护理人员中的副主任护师担任整支管理组的总队长,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组被分为了六个小组,由其他17名护理人员负责,包括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各一名负责专科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病区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和护理安全组,而健康宣传组由一名护士和护师负责[3]。②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培训:对各组人员争对其所分小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如:总组长要学习如何管理各组人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专科护理组的人员要学习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等等,所有人员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培训学习和一次心得体会的交流大会[4]。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好全面质量管理组后,组内人员要实施管理工作,专科护理组人员负责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预防骨科类疾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学习骨科疾病的专业知识,进行骨科患者争对性的护理方法的培训学习;基础护理组人员负责在早晨和晚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学习相关的基础护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病区消毒隔离组人员负责病房的清理和消毒,帮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护理文书组负责保管记录患者的日常情况的文件,帮患者管理各种药单、医嘱单;护理安全组人员负责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管理,帮患者预防一些骨科并发症的发生;健康宣传组的人员负责相关的骨科类疾病知识的讲解。④全面质量管理的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既要对其进行每月定期考核,也要注重她们平时的护理表现,同时,全组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技能大比拼,奖罚分明,表现好值得学习提倡,不好的要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1.3 指标观察 根据医院的护理质量中六个指标的考核标准对两组的护理人员进行评判,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标率[5]。给所有患者分发护理满意度测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各自护理总满意程。 1.4 统计分析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检测P值,当P值小于0.05,则表明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