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全集)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全集)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全集)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GB/T19000族的核心标准之一。

本标准代替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GB/T1900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1),采用ISO/IEC导则第1部分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高层结构;

2),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

3),更少的规定性要求;

4),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

5),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

6),更加强调组织环境;

7),增强对领导作用的要求;

8),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附录A给出了相对于GB/T19001—2008的更加详细的变化说明。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GB/T 10300.2-1988;

2),GB/T 19001-1992、

3),GB/T 19001-1994、

4),GB/T 19001-2000、

5),GB/T 19001-2008。

引言,

0.1,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

A1),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2),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

C3),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D4),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各方。

实施本标准并非需要:

1),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

2),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文件;

3),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见A.4)。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这无疑是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在本标准中使用如下助动词:

"应"表示要求;

"宜"表示建议;

“可”表示允许;

“能”表示可能或能够。

"注" 的内容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0.2,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是在GB/T19000所阐述的质量管理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每项原则的介绍均包含概述、该原则对组织的重要性的依据、应用该原则的主要益处示例以及应用该原则提高组织绩效的典型措施示例。

质量管理原则是: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积极参与;

4),过程方法;

5),改进;

6),循证决策:

7),关系管理。

0.3,过程方法,

0.3.1,总则,

本标准倡导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采用过程方法所需考虑的具体要求见4.4。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体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预期结果。这种方法使组织能够对其体系的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过程方法包括按照组织的质量方针和战略方向,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可通过采用PDCA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整个体系进行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能够:

A1),理解并持续满足要求;

B2),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3),获得有效的过程绩效;

D4),在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改进过程。

单一过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每一过程均有特定的监视和测量检查点以

用于控制,这些检查点根据相关的风险有所不同。

0.3.2 ,PDCA循环,

PDCA循环能够应用于所有过程以及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图2表明了本标准第4章至第10章是如何构成PDCA循环的。

PDCA循环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1),策划(Plan):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体系的目标及其过程,确定实现结果所需的资源,并识别和应对风险和机遇;

2),实施(Do):执行所做的策划;

3),检查(Check):根据方针、目标、要求和所策划的活动,对过程以及形成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监视和测量(适用时),并报告结果;

4),处置(Act):必要时,采取措施提高绩效。

0.3.3,基于风险的思维,

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本标准以前的版本已经隐含基于风险思维的概念,例如: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对发生的不合格进行分析,并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的措施,防止其再发生。

为满足本标准的要求,组织需策划和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对风险和机遇,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获得改进结果以及防止不利影响奠定基础。

某些有利于实现预期结果的情况可能导致机遇的出现,例如:有利于组织吸引顾客、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减少浪费或提高生产率的一系列情形。利用机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包括考虑相关风险。风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不确定性可能有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风险的正面影响可能提供机遇,但并非所有的正面影响均可提供机遇。

0.4,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采用ISO制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框架,以提高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协调一致性。

本标准使组织能够使用过程方法,并结合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将其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协调或一体化。

本标准与GB/T19000和GB/T19004存在如下关系:

1),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为正确理解和实施本标准提供必要基础;

2),GB/T1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为选择超出本标准要求的组织提供指南。

附录B给出了SAC/TC151制定的其他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同采用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的详细信息。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或财务管理等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

在本标准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若干行业特定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其中的某些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附加要求,而另一些标准则仅限于提供在特定行业应用本标准的指南。本标准的章条内容与之前版本(GB/T19001—2008/ISO9001:2008)章条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见ISO/TC 176/SC 2(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的公开网站

1.0,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1),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2),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

组织。

注1 ,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 ,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4.0,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

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

A1),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2),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1),4. 1 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2),4. 2 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

C3),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适用于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组织应实施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该范围应描述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如果组织确定本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于其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说明理由。只有当所确定的不适用的要求不影响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合格的能力或责任,对增强顾客满意也不会产生影响时,方可声称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且应,

A1),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3),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

有效运行和控制,

D4),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获得,

E5),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F6),按照6. 1 的要求应对风险和机遇,

G7),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H8),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2,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组织应,

A1),保持成文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B2),保留成文信息以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

5.0,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2),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相适应,与战略方向相一致,

C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4),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5),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

F6),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7),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8),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他们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I9),推动改进,

J10),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使用的"业务”一词可广义地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核心活动,无论是公有、私有、营利或非营利组织.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1),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2),确定和应对风险和机遇,这些风险和机遇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

C3),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方针。

5.2.1,制定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

A1),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B2),为建立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C3),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4),包括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5.2.2,沟通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应,

A1),可获取并保持成文信息,

B2),在组织内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C3),适宜时,可为有关相关方所获取。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

A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2),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3),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 特别是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4),确保在整个组织中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5),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B2),增强有利影响,

C3),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D4),实现改进。

6.1.2,组织应策划,

A1),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2),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 ) ;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应对措施应与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注1,应对风险可选择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信息充分的决策而保留风险。

注2 : 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和其他可行之处,以应对组织或其顾客的需求。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组织应针对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A1),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B2),可测量,

C3),考虑适用的要求,

D4),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E5),予以监视,

F6),予以沟通,

G7),适时更新。

组织应保持有关质量目标的成文信息。

6.2.2,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A1),要做什么,

B2),需要什么资源,

C3),由谁负责,

D4),何时完成,

E5),如何评价结果。

6.3,变更的策划。

当组织确定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应按所策划的方式实施(见4.4 ) 。组织应考虑,

A1),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2),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3),资源的可获得性,

D4),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应考虑,

A1),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

B2),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人员。

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7.1.3,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基础设施可包括,

A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

B2),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3),运输资源,

D4),信息和通讯技术。

7.1.4,过程运行环境。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适宜的过程运行环境可能是人为因素与物理因素的结合,例如,

A1),社会因素,(如非歧视、安定、非对抗),

B2),心理因素,(如减压、预防过度疲劳、稳定情绪),

C3),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由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这些因素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总则。

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时,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

组织应确保所提供的资源,

A1),适合所开展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特定类型,

B2),得到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7.1.5.2,测量溯源。

当要求测量溯源时,或组织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基础时,测量设备应,

A1),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作为校准或验证依据的成文信息,

B2),予以识别,以确定其状态,

C3),予以保护,防止由于调整、损坏或衰减所导致的校准状态和随后的测量结果的失效。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预期用途时,组织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7.1.6,组织的知识。

组织应确定必要的知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组织应审视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或接触更多必要的知识和知识更新。

注1,组织的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通常从其经验中获得,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和共享的信息。

注2,组织的知识可基于,

A1),内部来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汲取的经验和教训、获取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

B2),外部来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7.2,能力。

组织应,

A1),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这些人员从事的工作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

B2),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

C3),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D4),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注,适用措施可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聘用、外包胜任的人

员。

7.3,意识。

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知晓,

A1),质量方针,

B2),相关的质量目标,

C3),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绩效的益处,

d4),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7.4,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包括,

A1),沟通什么,

B2),何时沟通,

C3),与谁沟通,

D4),如何沟通,

E5),谁来沟通。

7.5,成文信息。

7.5.1,总则。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

A1),本标准要求的成文信息,

B2),组织所确定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成文信息。

注,对于不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成文信息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组织的规模,以及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人员的能力。

7.5.2,创建和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1),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

B2),形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表)和载体,(如纸质的、电子的),

C3),评审和批准,以保持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成文信息的控制。

7.5.3.1,应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确保,

A1),在需要的场合和时机,均可获得并适用,

B2),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泄密、不当使用或缺失)。

7.5.3.2,为控制成文信息,适用时,组织应进行下列活动,

A1),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2),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3),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D4),保留和处置。

对于组织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的来自外部的成文信息,组织应进行适当识别,并予以控制。

对所保留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成文信息应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

注,对成文信息的"访问”可能意味着仅允许查阅,或者意味着允许查阅并授权修改。8,运行。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并实施第6章所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

(见4.4 ) 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

A1),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2),建立下列内容的准则,

1),过程,

2),产品和服务的接收。

C3),确定所需的资源以使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C4),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E5),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保留成文信息,以,

1),确信过程已经按策划进行,

2),证实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策划的输出应适合于组织的运行。

组织应控制策划的变更,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受控(见8.4) 。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顾客沟通。

与顾客沟通的内容应包括。

A1),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B2),处理问询、合同或订单,包括更改,

C3),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

D4),处置或控制顾客财产,

E5),关系重大时,制定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

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在确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时,组织应确保,

A1),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到规定,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2),组织认为的必要要求。

B2),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所声明的要求。

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8.2.3.1,组织应确保有能力向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

务之前,组织应对如下各项要求进行评审,

A1),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2),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3),组织规定的要求,

D4),适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

E5),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

组织应确保与以前规定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已得到解决。

若顾客没有提供成文的要求,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作为替代方法,可评审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

8.2.3.2,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与下列方面有关的成文信息,

A1),评审结果,

B2),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若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更改,组织应确保相关的成文信息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己更改的要求。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适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8.3.2,设计和开发策划。

在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和控制时,组织应考虑,

A1),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

B2),所需的过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设计和开发评审,

C3),所需的设计和开发验证、确认活动,

D4),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的职责和权限,

E5),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内部、外部资源,

F6),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之间接口的控制需求,

G7),顾客及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需求,

H8),对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

I9),顾客和其他有关相关方所期望的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水平,

J10),证实已经满足设计和开发要求所需的成文信息。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组织应针对所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确定必需的要求。组织应考虑,

A1),功能和性能要求,

B2),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信息,

C3),法律法规要求,

D4),组织承诺实施的标准或行业规范,

C5),由产品和服务性质所导致的潜在的失效后果。

针对设计和开发的目的,输入应是充分和适宜的,且应完整、清楚。相互矛盾的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得到解决。

组织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成文信息。

8.3.4,设计和开发控制。

组织应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

A1),规定拟获得的结果,

B2),实施评审活动,以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C3),实施验证活动,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

D4),实施确认活动,以确保形成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

E5),针对评审、验证和确认过程中确定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

F6),保留这些活动的成文信息。

注,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目的。根据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

8.3.5,设计和开发输出。

组织应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

A1),满足输入的要求,

B2),满足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需要,

C3),包括或引用监视和测量的要求,适当时,包括接收准则,

D4),规定产品和服务特性,这些特性对于预期目的、安全和正常提供是必需的。组织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成文信息。

8.3.6,设计和开发更改。

组织应对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所做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识别、评审和控制,以确保这些更改对满足要求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保留下列方面的成文信息,

A1),设计和开发更改,

B2),评审的结果,

C3),更改的授权,

D4),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总则。

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在下列情况下,组织应确定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实施的控制,

A1),外部供方的产品和服务将构成组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B2),外部供方代表组织直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

C3),组织决定由外部供方提供过程或部分过程。

组织应基于外部供方按照要求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确定并实施对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绩效监视以及再评价的准则。对于这些活动和由评价引发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

8.4.2,控制类型和程度。

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

A1),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

B2),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C3),考虑,

1),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由外部供方实施控制的有效性,

D4),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

组织应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组织应与外部供方沟通以下要求,

A1),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

B2),对下列内容的批准,

1),产品和服务,

2),方法、过程和设备,

3),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C3)能力,包括所要求的人员资格,

D4),外部供方与组织的互动,

E5),组织使用的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

F6),组织或其顾客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

8.5,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1),可获得成文信息,以规定以下内容,

1),拟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或进行的活动的特性,

2),拟获得的结果。

B2),可获得和使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资源,

C3),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

D4),为过程的运行使用适宜的基础设施,并保持适宜的环境,

E5),配备胜任的人员,包括所要求的资格,

F6),若输出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并定期再确认,

G7),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

H8),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

当有可追溯要求时,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并应保留所需的成文信息以实现可追溯。

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对组织使用的或构成产品和服务一部分的顾客和外部供方财产,组织应予以识别、验证、保护和防护。

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并保留所发生情

况的成文信息。

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可能包括材料、零部件、工具和设备以及场所、知识产权和个人资料。

8.5.4,防护。

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期间对输出进行必要的防护,以确保符合要求。

注,防护可包括标识、处置、污染控制、包装、储存、传输或运输以及保护。

8.5.5,交付后活动。

组织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在确定所要求的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组织应考虑,

A1),法律法规要求,

B2),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良的后果,

C3),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使用和预期寿命,

D4),顾客要求,

E5),顾客反馈。

注,交付后活动可包括保证条款所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如维护服务等)、附加服务,(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

8.5.6,更改控制。

组织应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持续地符合要求。

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包括有关更改评审的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组织应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成文信息。成文信息应包括,

A1),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B2),可追溯到授权放行人员的信息。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7.1,组织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组织应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这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输出,

A1),纠正,

B2),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C3),告知顾客,

D4),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对不合格输出进行纠正之后应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

8.7.2,组织应保留下列成文信息,

A1),描述不合格,

B2),描述所采取的措施,

C3),描述获得的让步,

D4),识别处置不合格的授权。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组织应确定,

A1),需要监视和测量什么,

B2),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

C3),何时实施监视和测量,

D4),何时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以作为结果的证据。

9.1.2,顾客满意。

组织应监视顾客对其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满足的程度的感受。组织应确定获取、监视和评审该信息的方法。

注,监视顾客感受的例子可包括顾客调查、顾客对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反馈、顾客座谈、市场占有率分析、顾客赞扬、

担保索赔和经销商报告。

9.1.3,分析与评价。

组织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当的数据和信息。

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

A1),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B2),顾客满意程度,

C3),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D4),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E5),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6),外部供方的绩效,

G7),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注,数据分析方法可包括统计技术。

9.2,内部审核。

9.2.1,组织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提供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下列信息,A1),是否符合,

1),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本标准的要求,

B2),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9.2.2,组织应,

A1),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组织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B2),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C3),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以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公正,

D4),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

E5),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F6),保留成文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审核结果的证据。

注,相关指南参见GB/ T 19011。

9.3,管理评审。

9.3.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9.3.2,管理评审输入。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内容,

A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2),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3),下列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1),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2),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

4),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5),监视和测量结果,

6),审核结果,

7),外部供方的绩效。

D4),资源的充分性,

E5),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1 ) ;

F6),改进的机会。

9.3.3,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

A1),改进的机会,

B2),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3),资源需求。

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改进。

10.1,总则。

组织应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这应包括,A1),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应对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B2),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C3),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注,改进的例子可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1当出现不合格时,包括来自投诉的不合格,组织应,

A1),对不合格做出应对,并在适用时,

1),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纠正不合格,

2),处置后果。

B2),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

1),评审和分析不合格,

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C3),实施所需的措施,

D4),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5),需要时,更新在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F6),需要时,变更质量管理体系。

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所产生的影响相适应。

10.2.2,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

A1),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B2),纠正措施的结果。

10.3,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组织应考虑分析和评价的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以确定是否存在需求或机遇,这些需求或机遇应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加以应对。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新结构、术语和概念说明,

A点1,结构和术语,

为了更好地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一致,与此前的版本(GB/T19001—2008)相比,本标准的章条结构(即章条顺序) 和某些术语发生了变更。

本标准未要求在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文信息中应用本标准的结构和术语。

本标准的结构旨在对相关要求进行连贯表述,而不是作为组织的方针、目标和过程的文件结构范例。若涉及组织运行的过程以及出于其他目的而保持信息,则质量管理体系成文信息的结构和内容通常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需要。

无需在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时以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代替组织使用的术语。组织可以选择使用适合其运行的术语(例如:可使用"记录"、文件"或"协议",而不是"成文信息";或者使用"供应商"、“伙伴”"或"卖方",而不是"外部供方")。本标准与此前版本之间的主要术语差异如表A点1所示。

A点2,产品和服务,

GB/T19001-2008使用的术语"产品"包括所有的输出类别。本标准则使用"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包括所有的输出类别(包括硬件、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

特别包含"服务",旨在强调在某些要求的应用方面,产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的差异。服务的特性表明,至少有一部分输出是在与顾客的接触面上实现的。这意味着在提供服务之前不一定能够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和服务"一起使用。由组织向顾客提供的或外部供方提供的大多数输出包括产品和服务两方面。例如:有形或无形产品可能涉及相关的服务,而服务也可能涉及相关的有形或无形产品。

A点3,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点2规定的要求包括了组织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确定来自这些相关方的要求。然而,4点2并不意味着因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扩展而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正如范围中所述,本标准适用于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的组织。

本标准未要求组织考虑其确定的与质量管理体系无关的相关方。有关相关方的某个特定要求是否与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需要由组织自行判断。

A点4,基于风险的思维,

本标准以前的版本中已经隐含基于风险的思维的概念,如:有关策划、评审和改进的要求。本标准要求组织理解其组织环境(见4点1),并以确定风险作为策划的基础(见6点1)。这意味着将基于风险的思维应用于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见4点4),并有助于确定成文信息的范围和程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预防工具。因此,本标准并未就"预防措施"设置单独条款或子条款,预防措施的概念是通过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融入基于风险的思维来表达的。

由于在本标准中使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因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规定性要求,并以基于绩效的要求替代。在过程、成文信息和组织职责方面的要求比GB/T19001—2008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虽然 6.1 规定组织应策划应对风险的措施,但并未要求运用正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或将风险管理过程形成文件。组织可以决定是否采用超出本标准要求的更多风险管理方法,如:通过应用其他指南或标准。

在组织实现其预期目标的能力方面,并非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表现出相同的风险等级,并且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于各组织不尽相同。根据6点1的要求,组织有责任应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并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包括是否保留成文信息,以作为其确定风险的证据。

A点5,适用性,

本标准在其要求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方面不使用"删减"一词。然而,组织可根据其规模和复杂程度、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活动领域以及所面临风险和机遇的性质,对相关要求的适用性进行评审。

在4点3中有关适用性方面的要求,规定了在什么条件下,组织能确定某项要求不适用于其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的过程。只有不实施某项要求不会对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造成,组织才能决定该要求不适用。

A点6,成文信息,

作为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相一致的共同内容,本标准有"成文信息"的条款,内容未做显著变更或增加(见7点5)。本标准的文本尽可能与其要求相适应。因此,"成文信息"适用于所有的文件要求。

在GB/T19001-2008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如“文件”“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手册"或"质量计划"等,在本标准中表述的要求为"保持成文信息"。

在GB/T19001—2008中使用"记录"这一术语表示提供符合要求的证据所需要的文件,现在表述的要求为"保留成文信息"。组织有责任确定需要保留的成文信息及其存储时间和所用载体。

"保持"成文信息的要求并不排除基于特殊目的,组织也可能需要"保留"同一成文信息,如:保留其先前版本。

若本标准使用"信息"一词,而不是"成文信息"(如在4点1中"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则并未要求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决定是否有必要或适合保持成文信息。

A点7,组织的知识,

本标准在7点1点6中要求组织确定并管理其拥有的知识,以确保其过程的运行,并能够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引入组织的知识这一要求,其目的是:

a),避免组织损失其知识,如:由于员工更替;未能获取和共享信息。

b),鼓励组织获取知识,如:总结经验;专家指导;标杆比对。

A点8,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在8点4中提出了所有形式的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如是否通过:

a),从供方采购;

b),关联公司的安排;

c),将过程分包给外部供方。

外包总是具有服务的基本特征,因为这至少要在供方与组织之间的接触面上实施一项活动。由于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外部提供所需的控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对外部供方以及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组织可以应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来确定适当的控制类型和控制程度。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5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 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于本标准。 ISO 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19000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直接顾客 b)最终使用者 c)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立法机构 e)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标准4.1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标准4.2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 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制造单位应该按照本要求的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制造单位应该做到: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极其在制造单位中的应用 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3,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4,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5,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6,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7,对外包过程加以识别,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8,按本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B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B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手册 3、本要求规定的程序文件 4、质量计划 5、本要求所规定的记录 C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内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规定制造单位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 2、概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的控制内容、控制方法,规定程序文件 3、表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间的相互作用 D 文件控制 制造单位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予以控制 D1、规定控制要求内容 文件程序控制应当规定一下控制内容 1、明确受控文件类型 2、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方法 3、文件的修改和更新方法 D2 控制应当达到的要求 1、确保文件是充分适宜的 2、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3、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使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4、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5、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6、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7、文件的发放、回收、保管及建立现行有效文件清单等管理要求 E 记录控制 E1记录保持 1、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保持产品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以提供产品符合要求 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优质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2、制造单位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E2 记录的控制 记录的控制应做到以下要求: 1、明确产品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所需的表格,并做到表格的标准化、文件化 2、产品记录表格的内容应当满足压力管道元件产品安全性能的控制要求 3、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得到所需的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制造单位应该按照本要求的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制造单位应该做到: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极其在制造单位中的应用 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3,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4,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5,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6,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7,对外包过程加以识别,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8,按本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B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B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手册 3、本要求规定的程序文件 4、质量计划 5、本要求所规定的记录 C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内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规定制造单位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 2、概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的控制内容、控制方法,规定程序文件 3、表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间的相互作用 D 文件控制 制造单位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予以控制 D1、规定控制要求内容 文件程序控制应当规定一下控制内容 1、明确受控文件类型 2、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方法 3、文件的修改和更新方法 D2 控制应当达到的要求 1、确保文件是充分适宜的 2、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3、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使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4、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5、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6、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7、文件的发放、回收、保管及建立现行有效文件清单等管理要求 E 记录控制 E1记录保持 1、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保持产品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以提供产品符合要求 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优质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2、制造单位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E2 记录的控制 记录的控制应做到以下要求: 1、明确产品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所需的表格,并做到表格的标准化、文件化 2、产品记录表格的内容应当满足压力管道元件产品安全性能的控制要求 3、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得到所需的控制

工厂质量体系要求

工厂质量体系要求 1.1职责和资源 1.1.1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该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或认证产品变更后未经 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1.1.2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自愿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检验、试验、储存等必要的环境。 1.2 文件和记录 1.2.1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的、实现过程、检验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材料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定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认证标准要求。 1.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修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 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1.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1.3. 采购和进货检验 1.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原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记录。 1.3.2 关键原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以确保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原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

ISO9001:2015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 要求 1. 范围 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组织——>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组织应: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到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4.2 文件的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docx

*(三)基础设施 *(三)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基础设施并对其加以维护。基础设施是指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设施资源是为达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 1、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2、过程设备 3、支持性服务 *(四)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工作环境资源是为达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工作环境。 五、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是指产品策划、形成直至交付的全过程,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产品实现包括五大过程: 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设计和开发 3、采购 4、生产和服务提供 5、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一)产品实现的策划(125) ☆(一)产品实现的策划(125) 产品实现策划是针对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所需过程的策划,是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实现策划的内容包括: 1、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2、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3、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受准则。

4、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质量计划是一种文件 质量计划是一种文件,与完成某一活动所使用的程序和相关资源有关。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是质量策划过程的一个输出形式。 质量计划与质量手册的区别与联系: 1)质量计划的对象是某一具体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质量手册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 2)产品质量计划可以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也可以只涉及其中一部分,质量手册必须包括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3)质量计划应与质量手册保持一致。质量计划可引用质量手册的内容,也可引用那些通用的程序文件。 【习题】产品实现策划应 【习题】产品实现策划应考虑和确定的内容包括( abc )。 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文件和资源需求 c.检验或验证等活动 d. 产品有关的要求 (二)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二)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1、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组织应确定与产品有关的所有要求,包括在合同或协议中规定及在合同或协议中没有规定但必须满足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组织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至少应包括: 1)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2)顾客没有明示,但产品规定功能或预期其功能所必需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考试试题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考试试题 1、(B)是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A、质量突破 B、质量改进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2、组织的基本任务是(A) A、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 B、采取措施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 C、配备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D、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 3、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造成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是属于(A) A、关键质量特性 B、重要质量特性 C、一般质量特性 D、次要质量特性 4、现场管理中,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做好“三自”和“一控”,其中“一控”指( B )。 A 控制设备状态 B 控制自检合格率 C 控制工艺水平 D 控制原材料用量 5、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质量管理三步曲是指(C) A、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B、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C、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D、质量策划、质量改进、质量保证 6、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的是(A) A、菲根堡姆 B、休哈特 C、朱兰 D、戴明 7、顾客的满意水平是(C) A、可感知效果和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差异函数 B、产品的质量和可感知效果之间的差异函数 C、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 D、产品的质量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 8、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费用属于(A)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C、损失成本 D、非符合性成本 9、QC小组的成员一般控制在(A) A、10人以内 B、12人以内 C、 8人以内 D、6人以内 10、PDCA循环当中的“D”指的是(C)

A、策划 B、检查 C、实施 D、处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规定(C)的范畴。 A、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 B、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C、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的实质损害 D、产品缺陷 12、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体现了质量的(A) A、时效性 B、广泛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 1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 A.三全一多样 B.质量中心 C.三保 D.“卡、防、帮、讲” 14、在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 D ) A、原材料 B.设备C.专业技能 D.人力资源 15、企业最经常、最大量、最活跃的质量工作是( B ) A.设计过程 B.生产制造过程 C.检验过程 D.使用过程 16、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 D) 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总结阶段 17、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D)来实现的。 A.资源 B.程序 C.组织结构 D.过程 18、编制质量计划的指导原则中,最关键的原则是( B) A.经济性原则 B.使顾客满意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先进性原则 19、“质量就意味着对于规范或要求的符合”。这一观点是(C)提出来的。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00647

神威公司2011上半年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公司董事会: 自2011年1月公司实行了GB/T 19001—2008标准已半年,通过半年的运行,实施并保持了符合公司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半年以来,公司实施了一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健全了自我完善机制,实现了持续改进。 现将半年多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方针和各部门质量目标执行情况: 由公司制定并发布和执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明确了公司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体现了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要求。公司的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中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进一步展开,既追求高水平,又保证能够实现。经过半年来的运行,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员工已能够准确地理解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各项质量活动中贯彻执行。我们认真地管理,跟踪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及时地纠正偏离质量方针的现象。至今为止,公司质量目标已基本实现。合同履约率已达到98%、顾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在实现上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初始阶段,公司各部门各部门都制定了目标分解考核表,综合管理部根据其目标完成情况分别进行了考核,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表,考核结果全部合格。 二、文件管理和执行情况 半年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体系文件做了适当修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综合管理部做好公司文件和记录的归口管理、登记下发,负责起草公司的所有文件和规章制度,经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各部门,从文件编写、审核、批准发放、更改等全过程实施控制,做到文件保管严格受控,以防丢失和损坏。各部门工作中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奖惩严明。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于一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均通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得到了有效实施。 今年4月公司进行了本年度内审,内审中共开具4项不合格报告,但均是一般不合格项。 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 为了达到公司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相应岗位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对公司技术人员、部门经理及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满足规定的要求。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为了达到公司对人才及技术人员的需求,我们加强了对公司技术人员、部门经理及各类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公司职工进行规范化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引言 总则 过程方法 与ISO9004的关系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 范围 1.1 总则 1.2 应用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4.2.4质量记录的控制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为中心 5.3 质量方针 5.4 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总则 5.6.2评审输入 5.6.3评审输出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3顾客沟通 7.3 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4 采购 7.4.1采购过程 7.4.2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3表示和可追溯性 7.5.4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划 8.2 测量和监控 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8.5.1持续改进 8.5.2纠正措施 8.5.3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公司ISO9000质量理体系的运行持续有效,全面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公司制订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所有三级文件、相关的外来文件是公司进行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守的重要文件,相应的记录是质量体系运行符合性的重要证据之一。 二、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三条为了更好地规范公司ISO9000质量体系的运行,由总经办负责归口管理。由管理者代表在各部门任命一名或几名内审员,并由公司负责组织培训。审核时,临时组成审核小组。 第四条审核员的职责:负责本部门的质量体系内部组建、完善和改进;负责本部门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第五条审核组的职责:按计划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进行日常的检查、监督与协调。并监督各部门进行改进、纠正和预防。 第六条部门、科室负责人和车间主管是本部门质量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质量活动的符合性、有效性负责,对质量事故负责。 第七条各部门的具体质量管理职责遵循《质量手册》内的职责划分。 三、质量教育与培训 第八条质量教育与培训是加强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

第九条质量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第十条质量教育与培训的具体实施按《人力资源程序》和《员工培训制度》要求执行,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跟踪评价、考核其有效性,建立职工的教育档案及有关管理制度,以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帮助、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质。 四、考核细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规定:将质量体系管理考核纳入公司年度、月部门绩效考核。占部门绩效总分的10%。考核时以100分计算。 第十二条质量体系管理考核标准为ISO9001标准要求、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项规定和要求等受控三级文件。公司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履行自己的质量职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十三条每月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审核员进行一次综合性检查(大修或停产情况除外)、不定期的抽查、监督巡查,并作好检查记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全面内部审核。对违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及时提醒责成责任部门改正,并将其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未开展或工作不到位时,扣部门月质量管理20分/每次。 第十四条各部门必须认真接受审核员的检查与审核,不得有抵触情绪,甚至更恶劣的行为,否则,扣部门月质量管理10-30分/每人次。 第十五条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不坚持审核原则,按公司《处罚条例》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在内部审核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各责任部门须在10个工作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纠正措施的部门,每一项扣部门当月质量管理30分(年度内审或外审扣50分)。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90001国标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代替GB/T 19001—2008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GB/T 19000族的核心标准之一。本标准替代GB/T 19001一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GB/T 1900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采用ISO/IEC导则,第一部分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高层结构; ——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更少的规定性要求;——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更加强调组织环境;——增加对领导作用的要求;——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引言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 1.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3.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各方, 实施本标准并非需要:—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 文件;—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P-C-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额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 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这无疑是 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为了现实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 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0.2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是在GB/T19000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每项原则的介绍均包含概述、该 原则对组织的重要性的依据、应用该原则的主要益处示例以及应用该原则提高组织绩效的典 型措施示例。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 ——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0.3 过程方法0.3.1 总则本标准倡导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 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采用过程方法所需的具体要求见4.4。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体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预期结果。这种方法使组织能够对其体系的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 组织整体绩效。 过程方法包括按照组织的质量方针和战略方向,对各过程及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可通过采用PDCA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整个体系进行 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能够: a)、理解并持续满足要求;b)、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有效的过程绩效;d)、在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改进过程。

质量体系要求简单介绍

质量体系要求简单 介绍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一)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是用于供方证实其在最终检验和试验期间查出和控制产品不合格项并加以处理的能力。 本标准用于下述环境,即只有当供方能提供证实其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能力的足够证据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引用标准 本国际标准发布时所引用的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构成了本标准的一部分。因所有标准都将修订,故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词汇。 (三)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8402的定义及下述定义。 1.产品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注2产品可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注3产品能够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或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它们的组合。注4本标准中所用的术语”产品”仅适用于打算提供的产品,并非指无意中形成的、影响环境的副产品。这点与ISO8402所给出的定义有差异。

2.投标 供方做出的满足产品合同招标要求的报盘。 3.合同 供需双方以任一方式达成一致的条文。 (四)质量体系要求 1.管理职责 (1)质量方针 负有决策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作出承诺,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应体现供方的组织目标以及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供方应保证组织的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 (2)组织 ①职责和职权 对按照本国际标准要求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需要独立行使权力的人员,应书面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以便: a)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b)确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不使用或不交付。 ②资源 供方应确定资源要求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包括委派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活动,含内部质量审核。 ③管理者代表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总计30分) 1、用于认证的标准是()。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根据()。 a.统一的模式 b.上级的要求 c.组织自身的特点 3、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技术规范的()。 a.替代 b.加强c补充 4、不合格事项是指()。 a.产品某些质量特性不符合标准要求 b.质量管理体系某些要求不符合标准要求 c.产品设计某些指标不符合顾客要求 5、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原则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结果。 a.过程方法 b.管理方法 c.管理的系统方法 6、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 d.质量计划 7、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活动方式有()。 a.管理评审 b.内部审核 c.自我评价 d.a+b+c 8、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是()。 a.产品 b.过程 c.程序 d.服务 9、管理评审是谁的责任()。 a.最高管理者 b.管理者代表 c.质量经理 d.a+b+c 10、发现不合格应采取()。 a.纠正措施 b.质量改进 c.原因分析 d.控制非预期使用 11、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 a.ISO9001标准 b.质量手册 c.适用的法律法规 d.a+b+c

12、纠正措施跟踪指的是()。 a.跟踪抽样 b.跟踪检查 c.验证确认 d.a+b+c 13、ISO9001中7.5.5搬运是指()。 a.产品完工后交付顾客的搬运 b.从原料直至成品交付的搬运 c.仓库储存中的搬运 d.a+b+c 14、可追溯性可涉及()。 a.产品 b.记录 c.校正 d.a+b+c 15、以下哪项活动必须由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执行()。 a.管理评审 b.合同评审 c.内部审核 d.a+b+c 16、返工是使不合格品()的方法。 a.满足顾客要求 b.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c.符合要求 d.a+b+c 17、能力是组织、体系或过程()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a.实现产品 b.实现顾客要求 c.持续改进 d.a+b+c 18、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不同的产品 b.识别产品的状态 c.防止不合格品流转 d.a+b+c 19、验证是提供客观证据对()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a.顾客要求 b.规定要求 c.合同要求 d.特定要求 20、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应在()进行。 a.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 b.签订合同之后 c.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之前 d.采购产品之前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 a.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策划 c.质量改进 d.建立管理体系 2、顾客要求是指( ) a.明示的 b.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c.不言而喻的惯例 d.法律法规的要求 3、下列()是顾客满意的程度基本特征 a.主观性 b.经济性 c.层次性 d.客观性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一、概述 为了实现质量的管理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的控制,必须形成件,通过形成件的程序,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不断加以改正。 质量管理体系件应包括: )本标准所要求的程序件; b)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运作得到控制所要求的件。 这些质量管理体系件的详细程度由组织的规模和类型、过程的复杂程度和相互作用、员工的能力等因素而决定。并且,形成件的程序和其他件可采用任何的媒体形式或类型,如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样件,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 质量管理体系的件要编制形成件的程序的目的是: 1)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件是适宜的; 2)件得到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并再次得到批准; 3)识别件的现行修订状态; 4)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件; 5)确保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6)确保外来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7)防止作废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件时,对这些件加以适当的标识。 二、质量管理体系件 一、形成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指“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在制定质量方针的过程中,应考虑质量方针的内容及质量方针的实施,并且制定质量方针要有长远的观点,应是组织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中长期的方向。

在质量方针的内容上: 1)质量方针是组织经营方针的一部分,因此,质量方针应与组织的总体经营方针相适应、相协调。 2)应从产品质量要求及使顾客满意角度出发作出承诺。 3)应承诺作出持续改进。改进涉及到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活动。 4)应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相对应,且便于质量目标逐层展开及分解。 对质量方针要大力宣传,使管理、执行、验证和作业等各层次都能理解及贯彻,并应不断地对其进行评审。 2质量目标 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并在根据质量方针规定的框架内展开。 1)设定质量目标的原则:在目标设定时,应考虑市场当前的情况及未来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状况,因此,设定质量目标的原则是:不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使顾客满意。 2)质量目标的内容:包括对产品的要求及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资源、件、过程和活动等内容。质量目标还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3)质量目标的分解:质量目标应分解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职能部门及各层次,在展开时要密切注意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以保证实现总的质量目标。 4)对质量目标的要求:所制定的质量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必须明确。因此,作业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定量,以便于通过检验、计算等测量方法确定其量值,才能与设定的值进行比较。 二、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指“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件“,即用件的形成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由于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序不一样,因而在其详略程序和编排格式方面可以是不同的。 A质量手册应包括如下内容 1)明确质量管理的围。该围应包含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所要求的内容。

2017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2017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自公司通过了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审核后,通过运行,实施并保持了符合公司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年以来,公司实施了四次过程审核、两次内审和二次管理评审。健全了自我完善机制,提高公司内部整体的持续改进效果。现将一年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方针和各部门质量目标执行情况: 由公司制定并发布和执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明确了公司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体现了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要求。公司的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中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进一步展开,既追求高水平,又保证能够实现。 经过一年来的运行,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员工已能够准确地理解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各项质量活动中贯彻执行。我们认真地管理,跟踪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及时地纠正偏离质量方针的现象。 质量方针: 顾客的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坚持质量第一追求质量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目标:

1)成品合格率100%。 2)顾客满意度100%。 至今为止,公司质量目标已基本实现。合同履约率已达到100%、顾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各部门质量指标也圆满完成,并对职工进行了综合考核。 二、文件管理和执行情况 一年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体系文件做了适当修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各部门工作中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奖惩严明。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于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均通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得到了有效实施。今年5月公司进行了本年度第一次内审,开具3项不合格报告,其中一项为严重不符合项,其他均为一般不合格项。从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中解读出,设备管理的严重不符合项目将直接的影响到公司取得再次认证通过的资格,请设管部务必配合体系工程师做好整改工作。内审的不符合项中发现在产品开发、人员技能的获得与持续改善方面也是很薄弱的环节,望各部门尽快完成不符合项的改善,并在以后工作中更加倾向于事务的纠正、预

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

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1.依据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 2.目的 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代替ISO9000)3.适用范围 适用于特种设备(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 A.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B.按照以下原则建立,并得到有效实施: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有效控制; (三)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四)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能够独立行使职责; (五)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职责、权限及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口明确; (六)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七)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 (八)满足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 规范列出的基本要素(共18项)。 至少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设计控制,材料(零、部件)控制、作业(工艺)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等基本要素。并应包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主要过程控制的内容 1.设计控制 设计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设计输入的内容包括依据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设计输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 (2)设计输出,应当形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样等),设计文件应当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3)按照相关规定需要设计验证的,制定设计验证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