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词多义集锦(一)

文言文一词多义集锦(一)
文言文一词多义集锦(一)

捕蛇者说一词多义总结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戚者:…的样子

若毒之乎:你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貌若甚戚者: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比得上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作为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

故为之说:写,写作。

可以已大风:止,这里指“治愈”的意思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则久已病矣:早已

岁赋其二:征收,敛取

孰知赋敛之毒……:赋税

可以已……瘘、疠:恶疮

呼嘘毒疠:指瘟疫

当其租入:缴纳

竭其庐之入:收入

岁赋其二:每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年

貌若甚戚者:很,非常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谨食之:通“饲”,喂养

今以蒋氏观之: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若毒之乎?:痛恨,怨恨

呼嘘毒疠:有毒的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毒害

余悲之:怜悯,哀怜

余闻而愈悲:悲愤,悲伤

今其室十无一焉:语气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于此,从这里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得,捉来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得到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的样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是,但是

永之人争奔走焉:助词,的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捕蛇这件事

悍吏之来吾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而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

黑质而白章:表并列关系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关系

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山》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肯定)《愚公移山》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词,指捕蛇这件事)《捕蛇者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于此,在这里)《捕蛇者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湖心亭看雪》

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呀)《捕蛇者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山》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肯定)《愚公移山》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词,指捕蛇这件事)《捕蛇者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于此,在这里)《捕蛇者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怎么)《湖心亭看雪》

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呀)《捕蛇者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假使)《愚公移山》

向为身死而不收,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鱼我所欲也》

向者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刚才) 《杨布打狗》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告知) 《细柳营》

使宣叩头谢主(认错) 《细柳营》

使君谢罗敷(请问) 《细柳营》

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世说新语》《期行》

2、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

3、期年:满一年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能够)——《资治通鉴》

既克,公问其故。(克;动词,战胜)——《曹刿论战》

克己奉公。(克:克制)——《后汉书·祭遵传》

克期置酒。(克:通“剋”。严格限定期限)——《三国志·张嶷传》

克谐。(克:能)——《资治通鉴》

大言数主之失:例举罪状或过失《强项令》

几死者数矣:多次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

不可数计:数字

遂:

1、于是

遂协拯如初(《乘船》)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记承天寺夜游》)

遂解衣攀蹑而登(《游衡山记》)

肃遂拜蒙母(《古文二则》)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2、便、就

其人遂无以对《包拯》

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遂留观中《劳山道士》

遂各觅盅孟《劳山道士》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

3、竟然

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最新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 2. 卑: ★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 ★影响(被于来世) ★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 ★诚心(帝感其诚) ★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 ★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惩罚 13. 驰: ★骑(愿驰千里足) ★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 ★发、起(方其出海门)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产生(计将安出)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晋陶渊明独爱菊: 喜欢 安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麽 沛公安在: 那里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毅良久稍安 安心 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麽 衣食所安,弗赶加也: 享受 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 无情郎安在 哪里 按按诛五人: 查究 缇骑按剑而前: 按着 包举一滴可以包函谷 怀着 包住 包举宇内 名词用作状语 像……一样 暴暴霜露: 显露 忠义暴于朝廷: 显露 暴秦之欲无厌: 残暴 被幸被齿发 蒙受 如被冰雪 遭受 本予本非文人花士: 本来,原本 本图宦达: 希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根本 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根 鄙言语粗鄙 粗俗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意动,以…为边境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顾不如蜀鄙之僧载: 边远的地方敢竭鄙怀 浅陋 比比去,以手阖门: 及,等到 天涯若比邻: 并列,挨着 纳比笼中 并列,挨着 比权量力: 比较 比吾乡临之死则已后矣: 比较 比得软脚病 近来 宰严限追比 追征 敝侯生摄敝衣冠: 破旧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困乏 因人之力而敝之: 使动,损害 毕少选当毕 结束 毕尽于此 全

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非兵连祸结: 战争 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穷兵黩武: 军队 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草木皆兵: 士兵 病故病且殆: 穷困 病偻: 患病 君之病在肌肤: 疾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动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点,弊病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困乏) 并并受促织恩荫 一并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连 搏水石相搏: 击,拍 森然欲搏人: 抓,扑 薄日薄西山: 迫近 门衰祚薄: 浅薄 有薄德于古今 浅薄的 厚古薄今: 意动 日以厌薄 轻视 拨曲终收拨当心划 拨子 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转轴拨弦三两声 拨动 弹奏 策振长策而御宇内: 鞭子 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计谋 策扶老以流憩: 著着 退而论书策: 竹简 策勋十二转: 书写,记 曾风景旧曾谙:曾经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dv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 增 常非常之观: 平常,寻常 常在于险远: 常常,副词 胜地不常 常存 长一技之长: 长处,特点 长歌当哭: 放声 求木之长: 生长 无长无少: 年纪大 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具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 绝 1.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君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空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乐

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疠 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 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 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 旅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 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因长跪履之 良业为取履 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 妙 ①众妙毕绝 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 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 能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A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怎么) 安能辨我是雌雄《木兰诗》 (2)衣食所安(养、养身) (3)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安稳) (4)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哪里) B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送东阳马生序》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师表》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楼记》(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口技》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有奇字素无备者《活板》(准备) 被(1)将军身披坚执锐《涉世家》(同“披”)(2)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 比(1)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靠近,挨着) (2)比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涉世家》(等到) (3)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比较、比起) 鄙(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2)肉食者鄙《刿论战》(鄙陋、鄙俗)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目光短浅)毕(1)毕力平险(尽、用尽、竭尽)《愚公移山》(2)群响毕绝《口技》(全部)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完成、完毕) 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病(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疾病、重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 (3)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辱) 薄(1)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轻视) (2)薄暮冥冥《楼记》(迫近) (3)薄如钱唇《活板》(薄的,厚度小) C 才(1)此印着才毕《活板》(刚刚) (2)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只,仅仅) (3)才美不外见《马说》(能力、才能)长(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2)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3)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4)死者长已矣(永远) (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驱使) (2)执策而临之《马说》(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涉世家》(果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及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150例 ( 一)词义扩大 (1)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股gu [古义]名词。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jing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 (5)再zai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6)夫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 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 (7)购gou [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 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北辰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 C—文言文一词多义 T 授课类型T 汇总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专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几项是() A.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 B.寻向所至(寻找)寻病终(不久) C.处处志之(标记)寻其所志(做标记)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的,代指村人)得其船(他的,代指渔人) [答案]AB 2.下列句中“为”字解释成“雕刻”的选项是()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轩敞者为舱

C.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AD 3.下列各组多义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几项是() A.明有奇巧人越王叔远(奇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 B.明有奇巧人越王叔远(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C.能以径寸之木(用在句中无实意)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带刺,代指“核舟”) D.其两膝相比者(他的)其人视端容寂(那) 【答案】AB 4.下列各句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启窗而观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答案】C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编一(按音序排列) 1.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衣食所安) 2.卑: 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 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 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初中古文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总汇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 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 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 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 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 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发现,出现(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开头一边,画卷的一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3、憎恨(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 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 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共六套)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共六套)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共六套)晓泓婕伊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编一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 若: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表否定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之:辍耕之垄上(往,到)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子犯请击之(代词,带秦军)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是寡人之国也(的,结构组词)若舍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朝济而西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见:见陵之耻(被)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图穷而匕见(通“现”显露)顾笑武阳(回头看) 府吏见丁宁(我)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朋友,名词)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你们的)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军中不得驱驰(军营)秦王不肯击缶(敲击) 足下一军敌彼二军(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因击沛公于坐(刺杀) 李广军极简易(治军,带兵)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打) 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像)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沛公起如厕(到,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使)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胜:沛公不胜杯酌(力能担当,经得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自可断来信(使者,托信之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

人教版文言文一词多义

人教版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 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 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 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 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 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 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 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文言文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c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精选.)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 一、之: (一)助词 (1)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丝竹之乱耳;臣以王吏之攻宋 (3)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 (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莲之爱 (二)代词 (1)代人,他(她)(的),他(她)们(的) 借旁近与之;问所从来,具答之 (2)代物。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诗);昂首观之(蚊子) (3)代事。闻之,欣然规往 (4)代我。君将哀尔生之乎? (5)指示代词,这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三)动词 去,往,到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多助之至(四)相当于“以”局促一室之内 二、于 (1)在又留蚊于素帐中;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 (2)给勿施于人 (3)比贤于材人远矣;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 (4)被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到饮于河、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从舜发于畎亩之中 (7)向胡不见我于王;告之于帝 (8)和,跟,同曹操比于袁绍 (9)对于不戚戚于贫贱 三、以 (1)用徐喷以烟;以衾拥覆;祭以尉首 (2)把以丛草为林;必以分人 (3)凭,凭借可以为师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 (4)来无从致书以观;嘱予作文以记之 (5)用来盖以诱敌 (6)认为不以疾也 (7)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8)因为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 (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

(11)以致于以塞忠谏之路也 四、而 (1)连词,表并列蔚然而深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连词,表承接,有时可翻译为“并且”、“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3)连词,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蹴尔而与之;可计日而待也 (4)连词,表转折,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宋无罪而攻之 五、为 (1)因为项为之强 (2)当作,作为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3)是知之为知之;项燕为楚将 (4)成为卒之为众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做为宫室、器皿、人物 (6)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7)为此愿为市鞍马 (8)向为天下唱 (9)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为了不必为己 (10)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士卒多为用者 (11)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2)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六、其 (1)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苦其心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指示代词,这(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其境过清 (3)其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既克,公问其故 (4)自己的蹲其身;并自为其名;以乐其志 (5)难道其真无马邪 (6)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7)大概其恕乎 (8)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 七、则 (1)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着,国恒亡。 (4)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八、也 (1)表判断环滁皆山也。 (2)表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苛政猛于虎也。 (3)表陈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①本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②引申义。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 ③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

义或罪名) 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 ④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a:连锁式。 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b:辐射式。 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 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篦击节碎 例1:“引”, ①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②“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③“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中职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

《xxxx列传》 1、负 ①宁许以负xx:使……承担 ②xx贪,负其强: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xx:辜负 ⑤xxxx,肉袒负荆:背着 2、顾 ①相如xxxx御史书曰:回头 ②xx之:只不过 3、幸 ①而君幸于xx:宠幸 ②则幸得脱:侥幸 ③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4、引 ①引xx使者xx:接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5、徒 ①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

6、孰 ①xx视廉将军孰与xx:谁,哪一个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7、传 zhuàn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chuán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8、闻 ①以勇气闻于xx:闻名 ②寡人窃xx好音:听说 9、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xx会境上、相如从:跟从 ②臣从其计:听从 10、欢 ①逆强xxxx:欢心 ②绝秦xxxx:友好,交好 11、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 ②xx无人、大xx欲急臣:如果 《鸿门宴》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xx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师说》 (一)师 1.xx学者必有师。(老师,名词)

高中语文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 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助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助词,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助词……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 族: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通假字】 “向”通“响”,响亮的声音。 “盖”通“盍”,何,怎样。 “善”通“缮”,修治,此为擦拭。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每年,每月。)【古今异义】 天理古:天然结构 (依乎天理)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因其固然)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虽然,每至于族)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每至于族) 今:a.达到某种程度 b.另提一事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成语】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关键。 【寓言含义】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学习是个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反复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学习的规律。 2、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4、反复就是最好的老师。多次反复就能生巧,就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5、学习要踏实,要循序才能渐进。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见” (1)会见《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看见《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接见,召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4)xiàn(现)出现,显现《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 (5)表示被动《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那么,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1、朝zhāo(1)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Cháo(2)朝见,上朝(动)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3)朝廷(名)使天下仕者皆于立于朝《孟子·梁惠王上》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4)朝代(名)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5)朝见(动)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成语助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朝歌夜弦朝会夕改2、道dàn(1)道路(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任重而道远《论语》 (2)途径(名)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3)说,讲(动)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4)规律道理(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5)方法(名)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6)主张学说(名)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7)取道,经由(动)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成语助词:道听途说安贫乐道津津乐道头头是道旁门左道 3、负fù(1)用背驮物(动)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使承担,担负(动)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依仗,凭借(动)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4)违背(动)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5)辜负,对不起(动)臣城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失败(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则胜负之数《六国论》 成语助词:忘恩负义负隅顽抗久负盛名决一胜负皇天不负苦心人 4、故gù(1)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故汉追及之《项羽之死》 (2)旧的(形)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阁序》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3)老,衰老(形)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4)所以(连)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