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新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新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新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

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新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探讨

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

从全章整体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征。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

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我校提出地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实事引导型”教学模式:实事情境导入——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实事实践应用——反馈。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一)实事情境导入(二)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三)实事实践应用(四)课堂总结反馈

(一)实事情境导入(用时4分钟)

两步:1、展示“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及相关资料介绍。

2、播放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奇特的景观吸引学生眼球,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实事案例探究,总结规律原理。(本节课

的重难点所在)

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用时5分钟)

分析“城摞城”景观出现的原因,根据资料和视频学生得出结论比较容易;接下来给出相关图文资料,要求学生描述图片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给出学生水土流失概念并让其体会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

第二环节: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用时20分钟)

第一步: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读图分析、得出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分组要求:6人为一组,观察录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木板、粘土、沙土、一些水草、可以调节出水量的水管)为节省时间,可以将实验由学生分组在实验室完成,课堂上以录像形式呈现。

第1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粘土,其中一个在土层中插入一些水草,用水管喷水,分别观察。第2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粘土和沙土,用水管喷水,分别观察。

第3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沙土,调节木板的倾斜角度,分别为15°和30°,用水管喷水,分别观察。

第4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沙土,用水管喷水,但出水强度分别是一强一弱,分别观察。观察4组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实验所反映出的问题,讨论并找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第1组实验:同等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2组实验:同等降水条件下,土质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3组实验:同等降水条件下,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4组实验:土质、植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探讨水土流失原因的真实情境和研究问题的气氛。由于水土流失这一生态破坏问题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因

此设计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步: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如:毁林开荒、刀耕火种、陡坡开垦、伐木烧柴、陕北地区窑洞群等图片。

观察资料,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对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进行展示,使学生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形象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自主完成人为原因的分析。)

第二环节每个步骤完成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地表、植被、气候、开垦、采矿、修路等方面的原因,总之是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三)实事实践应用(用时8分钟)

该环节设计的活动情境是是:全国要召开“关注黄土高原,防止水土流失”环境大会,大会组委会拟邀请各省代表及地理专家组参会,请问:你认为大会可能会邀请哪些省参会,如果你们每个小组就是某个省的地理专家团,你们打算拿出怎样的措施来解决水土流失?

每个小组手中的资料有: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黄土高原三种景观图、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

果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读图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回顾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的同时,进一步

巩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四)课堂总结反馈(用时6分钟)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描述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种什么瓜得什么豆,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怎样改善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相关习题进行针对性反馈:

1. 你能说出水土流失的含义吗?

2.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月份,而且多雨。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

为。

4.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

频繁发生。

5.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改善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

作业:以《我眼中的黄土高原》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 板书设计

气候 毁林 地形

地理位置 植被

水土流失 开矿 土壤

水文

修路等

六、 课堂评价 在课堂评价中本人重视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除了读图分析,口头表达,书面测验等常见形式,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导致 加剧 治理

还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学习。

1、在课堂小组活动反馈中,本人重视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对学生发表的见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扬、鼓励和推广。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解读实验录像得出的结论时,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水平作出相应评价,赞扬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学习态度。

3、在每个活动中,判断学生能否用口头文字说明图文资料反映的相关内容,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4、在课堂小结中,要求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从而判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和关心程度以及学生形成的环境道德意识水平。

七、课程资源开发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中小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它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这一方面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另一方面又导致

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与浪费。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自主教学提供了空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要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时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课程资源开发体现在(一)实事情境导入环节中,在校内图书馆查找“开封城,城摞城”的相关资料介绍并借鉴了南开中学一位前辈的公开课的导入方式。播放的视频来源于本人在新浪网的搜索。在(二)实事案例探究中寻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时,使用了实验室、摄像机及相关实验器材。本节课使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人民教育网和百度图片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