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气功 三元功

健身 气功 三元功
健身 气功 三元功

三元功2009-07-27 19:49

三元功源于道家,历经七代宗师的精心提炼总结,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完整、系统的功理功法。它由动功人手,性命双修。最后以静养完成三炼实功,结成圣胎,以达尽性至命、健德全形的上乘功法。三元功包括太元功,采元功和养无功,通过三功不同次第的修炼,可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上乘境界。此功简单易学,上手快,气感强而明显,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容易掌握,月余便可达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之效。

太元功是以锻炼筋骨、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聚精全神、收发外气为主。

采元功是以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为主,为了更高层次(天人合一、特异功能的开发)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元功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修炼功夫,以养元为主。

【功法】

l、太元功

预备功:升清降浊定身心

双足开立,与肩同宽,略呈后八字,双膝微曲,两手自然下垂体侧,要求头顶白会穴(在两耳往上联线之中点)与会阴穴(前后阴之间凹陷处)和脚后跟中间联线之中点,上中下三点成一垂直线,以自然舒适为宜。口微闭,舌体自然顶于上腭,用鼻自然呼吸,目视地面三米远处一点,待心情平静下来后,意念由头部开始往下放松全身,直至脚底涌泉穴(在前脚掌三分之一处中间)。待身体松静后,双手自然抬起,手心朝上,由小腹经胸前缓慢托起至头部上方,有如托着一物,继之翻掌朝下照住百会穴、待头部出现微晕感后,意念由百会穴灌人,通过身经涌泉穴入地三尺排除病浊上气,同时双手经面胸腹下降,落于身体两侧。接做一卜势。

(1)力推两山双沟通

双手掌心朝上由身体两侧慢慢托起至胸齐,双掌心朝胸部往里画弧定于胸前,曲肘,手心朝前,指尖向上。此时意念双手内劳宫慢慢向前推出至不能再推时,肘微曲,意念劳宫穴,收回双掌至胸前,再向前推出,如此九次。

(2)日月相交炼真精

按上式手掌推出后不动,故平手掌,掌心朝下分两臂宽于肩,转掌心朝里相对曲肘,意念劳宫穴向里合掌至相距10厘米后,两掌用意向外撑开宽于肩,再向内挤合,如此九次。(3)双手托起星辰月

按上式双掌合住后,翻转手掌心朝上,意念有如托起一物缓慢上行于头部上方,接着向外转掌,指尖向后,接做下式,唯有此式只做一次。

(4)一颗丹环宇宙行

接上式意念把手中之物向空中无限远处抛出,同时脚后跟抬起,在意念把丹环由无限远处收入劳宫穴内,同时脚后跟着地,曲肘,但脚跟要离地,如此可做三次或九次。

(5)坎离相交涌如浪

接上式收回丹环人劳宫穴后,待于心感觉有物后双掌朝前下方落去同肩平齐,于心朝下,接着两臂左右分开至身体两侧掌心朝下,意念丹环落于左掌心劳宫穴经由手臂过后背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行于右臂至右手心劳宫穴,同时身体向右倾,左脚跟部向右倾,右腿成右弓步,再向左运行,唯姿势相反,如此左右各做九次。

(6)乾坤扭转阴阳平

接上式,身体转正,翻转左手心朝上,此时意念在左手劳宫穴,收于胸部左前方略低于肩,同时右手也由右侧收回,手掌心朝下落于左手掌下方与肘平齐,上下两掌外劳宫穴相对。接着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向右扭转,面向右侧,成右乾坤式。再翻转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下相互交替位置,此时意念把丹环由左手心交与右手心而后互换位置,再向左扭转,成左乾坤势,

如此左右各转九次。

(7)混元一体身中定

接上节左式,翻左手掌心朝上,再翻右手掌心朝下,意念丹环连于两手掌心。接着以腰为轴转正身体,两手掌心朝里相抱于小腹前方,指尖朝前,随后两手分开,手心朝下,移至腰际两侧手心向后,指尖朝下(手心方向相反)。此时意念将丹环拉开围住身体,再转手心朝前,向前面弧至胸口前方一尺远处曲肘,指尖相对,掌心朝下,身体向前微倾,以腰为轴向右旋转,至背后时背要微微后仰,继续转动身体归至正位,继续旋转共九周,再向相反左方旋转九周归至正位。在转圈时意念要通过臂内经后背大椎穴,通过指尖相交换、旋转、内外混元一体。

(8)阴平阳秘守丹中

接上式,意念将身体周围之气聚于双手劳宫穴,翻转掌心向里,把聚于掌心之气向小腹内压进去,意念与动作同步进行,接着再向外开,如此做九次。之后双手停于小腹部,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抱住丹田,一念归中,意守丹田(在脐下三过气海穴后三寸深处),至身体适宜为度。

退火收功

至不想做时,可将双手抬起相互搓擦至热,复平面部,两手中指上一F磨擦鼻根处,尔后擦脸,经额前发际处向后擦至脖根处从肩头下至前胸,深呼吸一口,双手继续下行落1‘身体两侧,之后睁眼,搅舌左右各转三十六周,把口中津液分三口以意送入丹田部位。接着活动各处关节,收息一会收功。

2、采元功

(1)抱虎归山

双足开立,与肩同党,略呈后八字,双膝微曲,两手自然下垂体侧,做预备功。升清降浊定

身心后,双手五指张开,手心转后向胯侧后方一尺远处划弧,转掌心向前环抱,逐渐慢慢地向小腹丹田位置归拢,同时意念把无限远处大地宇宙之正气全部抱入两掌之间,如一圆球形,随手臂动作用渐渐吸入小腹脐下三寸丹田之中。然后两掌由小腹前向后分开,再继续做抱虎归山动作。

(2)呼风换雨

右腿向右曲膝下蹲,左腿向左侧斜伸,成右弓箭步、高度以舒适为度,左臂向前伸出、手掌翅起指尖朝上,掌心朝前。右臂自然曲肘略大于90度角,上举于头右侧,五指张开,指尖朝上,掌心朝前,用肩臂带动肘腕掌指做前后来回的招引动作。此式前伸上臂始终不动,上抬之臂在做招引动作的同时,意想被招之物的精华全部被上举之下带动招引进前举之手掌心劳宫穴之内,经臂内进入下腹丹田部位,同时眼睛要始终盯住目标,然后左右手脚换式做。(3)蚊龙吸水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两手放于体侧,缓慢抬起,手心朝上,意念有如托一球状物引于肩齐,翻掌抱球(此时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向前方推出,意念此物被溶于前方被采之物体内。此时双眼盯住被采之物,要用眼睛看透被采之物。然后微微搬掌,触动双臂,五指张开,意念将被采上物体内的精髓物质源源不断的经双掌心劳宫穴经双管内部吸进体内丹田。

3、养元功

此功分天、地、人三桩,以静养为主。

(1)天字桩

双腿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双臂曲肘上举,手心朝上,五指张开,意想天空无限远宇宙之气,源源不断经手心劳宫穴通过双臂进入下腹丹田,意想一会后,脑际一片空白,无思无念,进入虚无状态,至不想做时手放下,进入地字桩的修炼。

(2)地字桩

双腿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曲,接天字柱双手下落下式,双掌心朝下,分于身体两侧约一尺远处、手指张开,指尖朝向身体左右,两拇指朝前,肘微曲。意想地之最深处之地气源源不断经双掌心劳宫穴过双臂进入小腹丹田。意想一会后,脑际无思无念一片空白.逐渐进入虚无状态至不想做时双手向下有意识的煽动一下,此谓煽风点火。再进入人节桩的修练。(3)人字桩

双腿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曲,接地字桩煽风点火后,手心转向身体后方,五指下垂,腋下空,肘微曲,双手与双胯处于同一水平,意想通过煽风点火后,身体内燃起之火烧遍体内各处,要上下左右前后同时想到。想到后意识逐渐淡薄,脑际空虚一片,无思无念让其身内之气在全身各处按自身规律目由荡漾。此时身体内有如飘飘欲仙,舒适无比。此时的舒适、感觉、意境,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采元功是采天地四方之灵气,日月星辰之光华,各种植物垢生命能量为我所用,充实自身元气,对其所采对象可自行选择,如对花草树木行功,可距其一至十米不等,一般所采对象的整体在视野以内为准。对日行功可在初一至初五早晨,日将出以前至日出后阳光不刺眼时为好。对月行功可在初十至十五晚月中天之时,十五之后月亏不得采。阴雨天,日月晦暗时不得采。采四方之气按五行与脏腑的对应关系采练,即东方甲乙木应肝、胆,南方丙丁火应心、心包、小肠,西方庚辛金应肺、大肠,北方壬癸水应肾,膀胱。如肝胆有病可采东方之气,以此类推。

养气健目功法图文全解:舒肝明目,让你眉目含情!近视老花福音

养气健目功法图文全解:舒肝明目,让你眉目含情!近视老 花福音 养气健目功是马栩周老师秉承父业,在已故著名武术家、老中医马礼堂先生养气功的原理基础上,以祖国医学的“经络论”、“气化论”、“五轮学说”为理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按眼睛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针对各种眼病而编制的一套自我治疗眼病的功法。一、操作技术养气健目功包括预备式、起式、疏肝明目、安神养目、强肾健目、转颈运目、五轮滋目、真气运目、调整视力和收功。练功过程要做到松、静、自然,读字时不憋气,做到“气尽式成”。预备式1.调身: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双目垂帘,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两臂自然下垂,含胸拔背,敛臀松腰,两膝放松(见图1)。图12.调息:自然呼吸,保持呼吸的自然平稳。 3.调心:头脑清空,排除杂念,体会眼睛的感觉。起式1.调身: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沉肩坠肘松腕,待腕与肩平时(见图2),以肘为轴,外旋小臂使手心转而向上(见图3),坠肘向内划弧收到鼻与眉之间,手指相对呈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见图4)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2.调息:自然呼吸,保持自然平稳。3.调心:头脑清空,排除杂念,体会眼睛的感觉。 4.操作提示:每一节重复6次,下一节前做起式一次(见图2、3、4)。第一节、疏肝明目1.调身:(1)

双手手背相对,四指向下,由腹股沟的急脉穴处,循肝经路线上提至第一肋间隙“中府穴”(见图5),坠肘,两臂展开,手心向上(见图6)。(2)双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两臂向面部合拢。双手伏于眼部,劳宫穴对准瞳仁(见图7)。(3)继而双手沿胃经的路线拂面而下,经胸部四指转而向下,拇指相对,推至下腹部分开,自然垂于体侧,恢复预备式。2.调息:在动作1时:读“嘘”字。动作2、3在其他时间,自然呼吸。3.调心:在动作1时:意想气从足大趾外侧,沿肝经的路线经腿的内侧上行至胸部,与肺经相接,然后沿肺经的路线到拇指的指端。在动作2时:意想气沿手臂外侧到眼,意念在眼部,心中默念“眼睛湿润1…、2…、3…、(数至6)。”体会眼睛的感觉。在动作3时:意想气沿胃经路线下行,沿腿的外侧到第二脚趾的历兑穴。4.操作提示:读“嘘”字时,双目瞪圆,两唇轻合,嘴角横绷。第二节、安神养目1.调身:(1)两手手心向里,沿脾经路线上提,经腹部至胸部,翻转手心向外,中指对准外眼角(见图8)。(2)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坠肘,两臂内旋至面前伏在双眼上,劳宫穴对准瞳仁(见图7)。(3)手掌离开眼部,用小指揉按内眼角睛明穴(见图9)3次后,双手如梳头之状向上经发际至头顶,再沿后脑下行,循膀胱经的路线经背部,臀部(见图10)分开自然垂于体侧。2.调息:在动作1时:读“呵”字。动作2、3自然呼吸。3.调心:在动作1时:意想气从足

2013年全国健身气功知识竞赛试题之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2013年全国健身气功知识竞赛(试题之二)(注:请参与知识竞赛答题者集齐4期杂志全部试题后再邮寄至组委会;选择题答题只需填写字母。) 31.“船夫背纤”右弓步背纤时,杖在肩部重点按压左 穴,同时上下肢动作和呼吸协调配合。 A.肩井 B.肩髃 C.膻中 D.大椎 32.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一套提高五脏六腑机能、有助于防病治病的 导引术。 A.健身 B.养生 C.经络 D.脏腑 33.习练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过程中,多次有规律的活动踝关节和腕关节,实际上是对十二 的自我按摩。 A.井穴 B.萦穴 C.合穴 D.原穴 34.“老骥伏枥”动作做到两掌握拳屈肘于胸前时,应以 端点扣劳宫。 A.拇指 B.食指 C.小指 D.中指 35. 是指在功法练习过程中运用意识引动形体,使意与形合。 A.意形相随 B.形神共养 C.动息相合 D.动静相兼 36. 是指练功时有意识的控制呼吸,使气内不出、外不入,保持相对的稳定。 A.腹式呼吸 B.自然呼吸 C.提肛呼吸 D.闭气 37.练功过程中思想开小差、不集中,各种念头纷起,均属 范畴。 A.杂念 B.守一 C.入静 D.意守 38. 是指练功时稳定意识、吐故纳新,用意念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入脐下部位,使小腹有充实感。 A.松腹敛臀 B.虚灵顶颈 C.气沉丹田 D.含胸拔背 39. 是指舌在口腔、齿龈内外转动,可产生大量唾液,能起到收摄心神、交通心肾、强身健体的作用。 A.赤龙搅海 B.舌抵上腭 C.鸣天鼓 D.拔耳 40.遵循人体经脉的走向,配合呼吸,进行一定规律的肢体运动叫做 。 A.形意相随 B.循经导引 C.抻筋拔骨 D.吐故纳新 41.健身气功·大舞的“ ”是指脏腑、经络、气血的运动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外动”是指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其内必现其外。 A.鼓荡气息 B.刚柔相济 C.身韵圆和 D.内舞 42.大舞产生的时间是 时期,至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 A.唐朝 B.宋代 C.秦朝 D.唐尧 43.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中的 杖,是指练功者一手环握固定,另一手沿杖滑动。 A.滑 B.卷 C.旋 D.绞 44.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的意念以 为主要特点,使人沉醉于美好的意境中,逐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A.观想 B.默念口诀 C.象形取意 D.意守穴位 45.健身气功是中国正式开展的第 个体育运动项目。 A.61 B.62 C.98 D.99 46.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 》,绘有44个不同人物的导引图式,真实反映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锻炼身体与疾病斗争的情景。 A.彩陶罐 B.行气玉佩铭 C.五禽图 D.导引图 47.2011年9月21日,国际奥委会在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上,为“中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颁发群众体育“ ”奖。 A.特殊贡献 B.发展与促进 C.最佳表演 D.最快进步 48. 是指在练功过程中,通过运用意识,排除外界事物和内心杂念的干扰,进入一种轻松舒适、意念专一的状态。 A.放松 B.入静 C.数息 D.体呼吸 49.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于2012年9月21日在 正式成立。 A.加拿大温哥华 B.美国纽约 C.法国巴黎 D.中国杭州 50.《健身气功》杂志于 年10月创刊,为双月刊,彩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身心灵能量功的气功概念

身心灵能量功的气功概念 一.什么是气功? 1957年,气功先师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刘贵珍,现代医家(1902-1983年)。河北威县人,1940年因患溃疡病及肺结核住院疗养,以气功锻炼而治愈,因而钻研气功,并提倡以气功强身治病,筹建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唐山气功疗养院等。长年开展气功疗法,整理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等功种,并著《气功疗法实践》一书行世。) 身心灵能量功创始人李和松先生在《养生开慧决胜未来》写到,气功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调心、调身、调息),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 这个定义包括了气功的全部特征。 (一)指出了气功的理论基础——整体生命观。其内容包括: (1)宇宙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其中又包含无数的物质层次,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组成 宇宙的万事万物。 (2)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传统气功与中医认为这个整体是以神为主导、以五脏六腑为核 心、以经络气血来维系的身心统一的整体、智能气功认为这个整体是形、气、神的混元整体。 (3)人天合一。即人和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天合一的整体观,不仅是各家气功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我国古文明的精髓。 现在西方科学家也开始了这一理论的研究。从发展的观点看,气功各门派的理论都必须上升到这个层次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诚然,人天合一的整体观是由古人通过气功实践建立起来的,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发展。它与气功实践是反复循环而不断深化的。 (二)指明了气功特殊的锻炼方法——特定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内向性运用意识的 含义有二: (1)一般人的意识活动通常是考虑自身生命活动以外的事物,属外向性的;练功人的意识活动是内向性的,是使它和自身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的。 (2)一般人的意识活动是向外延展“膨胀”的,由此及彼,从一到多;练气功的意念活动是向内集中“收缩”的,收成单一的内容,由多到一只想一个东西。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简易口诀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 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简易口诀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动作解说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颏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颏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简易口诀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 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第三个动作: 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健身气功_大舞功法教学

健身气功—大舞 大舞简介 健身气功大舞功法源流 大舞产生的时间:一一唐尧时期,距今约5000年。大舞产生的地点:― ―我国中原地带。 大舞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一民气郁瘀,筋骨瑟缩不达。解决筋骨瑟缩不达的方法:一一以舞宣导,以通利关节。大舞之定义:―― 有意识地、自觉地、以促使疾病康复为目的,利于宣导之舞为大舞。 健身气功大舞功法特点: 以舞宣导,通利关节;以神领舞,以舞练形;古朴大方,外动内 舞;身韵圆和,意气相随;刚柔相济,鼓荡气息。 健身气功大舞功法基本要求:精神放松,气定神敛;呼吸自然,气随形运;刚柔相济,柔和圆润;神韵相随,应律而动。 ---------------------------------------------------------------------------------------------------------------- 1

预备式:自然站立,下颌微收,头正颈直,竖颈舒胸,周身 中正,唇齿合拢,吞尖放平,轻抵上腭,自然呼吸,面带微笑。 脐同高,同时屈膝下蹲,配合呼气,目视前下方。 注意事项:做预备动作时应注意百会上领,周身中正,呼吸 自然,另外要松肩虚腋,腰腹放松,尾闾下垂,微微提肛,要气 沉丹田,心平气和,面带微笑。 动作分解:两掌于腹前缓缓 上托至膈肌,两掌外展,转掌心 斜向上,弧线上举,两臂微屈, 目视前上方,配合吸气,动作稍 停。 两臂内收,两掌下按,与肚

功理作用:是使练习者气沉丹田,内安脏腑,外松筋骨,利于气血运行,为练功作好准备。同时,精神宁静,心静气屏,气定神敛。以有利于心理调节。 第一式昂首势: 动作分解:左脚开步,两臂同时侧起,与肩同高,掌心向上, 肘微屈,配合吸气,屈膝下蹲, 抬头翘尾,沉肩坠肘,配合呼气。 目视前上方,稍停。 两膝慢慢伸直,下颌回收,躯干 伸直,两臂平伸,配合吸气。 左脚收回并步,同时两臂向上环抱,两掌下按,同时屈膝下蹲,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间、神与形合,气韵其中。 预备式: 动作分解: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臂外旋,掌抱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10公分,目视前方。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额微收,舌抵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踏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跃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身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分解: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额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式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挽舒指,上体中正。三焦:上焦横隔以上心肺;中焦横隔以下肚脐以上,肝胆脾胃;下焦肚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泄断劲。 正确做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额先向上助力,在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理三焦的三焦,根据中医的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隔至脐为中焦,胸隔以上为上焦。本动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合,通过拉长驱干与上肢各关节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肩部疾患,颈锥病具有良好的作用。从下焦向上提起,防治五脏六腑下沉,锻炼颈椎。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道家气功治疗视力问题

道家气功治疗视力问题 还你一片清晰的世界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想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吗?想你的眼前不再模糊吗?中医气功治疗近视眼教你在无经济之忧,又无皮肉之苦的前提下恢复你的视力。 气功治疗近视眼第一步:静立 (1)清晨,空腹,宽衣松带,站在树下或阳台,去眼镜。 (2)两脚相距如肩宽,足趾微向内扣,成内八字,脚掌微提,使涌泉穴虚离地面。 (3)双目平闭,露一线之光,收敛思潮入静。 (4)胯关结、腰、腹、胸部自然放松,脊椎正直,臀部略收,不挺胸,不凸腹。 (5)两肩放松,微向前合,两臂自然下垂,小指靠裤缝前,手心空,中指舒展,肩与腕之间微弯似弓。 (6)头部保持正中,颈似顶物而又不紧绷。下颚向里收合,不可外突。口齿自然轻闭,舌抵上颚。 (7)全身放松,意识上想着“松”,从上松到下,松静得能感到遍体温暖,手热,甚至出汗,或觉得有丹田气上升。静立时间可在十五-三十分钟之间。 气功治疗近视眼第二步:运气

(1)姿势不变,保持松静状态,眼仍闭着。 (2)双手徐徐就势向前举起到腕与肩平为止,手心相对,相距如肩宽,两臂对称曲肘成弧形。 (3)少顷,两手心会感到麻胀,这时就用意而非用力地将两手慢慢并拢,好像按一气球,有阻力之感;俟两手合到相距二、三寸时停止内合,再用意将两手慢慢平行拉开,可拉到比肩略宽,但不能拉直。此时会感到两手之间似乎有气相连,有拉不开之感。 (4)这样内合外拉三十六次,可觉两手之间产生吸力,且逐渐增强。 气功治疗近视眼第三步:治眼 (1)前小臂上举;沉肩坠肘,两腋虚空,双手慢慢转动至手背向下,手心向下,手指与肩齐。 (2)掌心(劳宫)对准微闭的双目,意想掌心之气向双目放出,双掌随意自下而上向双目推近然后拉开,意想掌心之气与双目相连,双目有向内压向外突之感。效果较好的,眼中可能出现绿、黄、白、紫、蓝等光彩。 (3)如此推拉持续十五分钟。 气功治疗近视眼第四步:收功 (1)闭目敛神,手心朝上,直臂抬起,渐渐回至胸前,手心再翻朝下,轻轻往下按到腰、胯之间,恢复静立状态。 (2)一分钟后,眼睛慢慢睁开,平视前方,不要马上把眼镜戴上。 (3)这时会感到醒脑舒身,眼睛明亮,慢慢向前走几步,即可结束。之后戴上眼镜,半小时后可进食。

五套健身气功简介20110210

为挖掘整理更多的优秀传统健身功法,使习练群众有更多的功法选择,在国家体育总局编创推广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的基础上,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又于2007年开始了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工作。这次编创工作以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管理的科研课题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标,经过众多院校、科研单位的竞争和专家的严格评审,清华大学中标编创“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课题,北京体育大学中标编创“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和“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课题,上海体育学院中标编创“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课题,武汉体育学院中标编创“健身气功?大舞”课题。 各课题组承担任务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从内涵到外延不断综合、开拓、创造和更新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考证和广泛的交流研讨。分别组织了不同类型的观摩研讨会,进行了教学实验和科学测试。在长达两年的编创时间里,反复论证,博采众长,几易其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次编创工作从招标到结题,始终是在稳定的专家评审组指导下进行的。专家评审组成员来自多个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学科权威。在评审工作中,他们以对中华气功的深厚感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在新功法的编创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次新功法的编创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新编的五套功法各有特色,其共性特点:一是集历史功法之精华,融入现代相关学科理论,在整合、融合、结合上下真功,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了编创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二是以中西医、体育以及相关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在编创功法中进行了科学实验,功理和功效一并考量,取得健身养生效果明显的可靠根据,充分体现了实践性。三是五套功法风格各异,其中吸纳了坐势和器械类功法,并且从功法源流、特点、基础和技术要领等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在课题结题评审会上,专家们认为:本次新功法编创选题优秀,方法严谨,程序完善,五套新功法类型多样,科学有效,简单易学,很适宜在群众中推广普及。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取义“太极”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传统文化理念,继承了传统持杖功法的精要,是一套以器械导引肢体运动并配合呼吸、意念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功法。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继承了原功法不同流派的精髓,加强了颈、肩、腰、腿部的运动,是一套按照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腰部、上肢、下肢、胸腹部顺序进行全身性锻炼的坐势功法。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精编了北京体育大学张广德教授于1974年起编创推广的50余套导引养生功功法中的12式,是一套以祖国医学中脏腑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为指导,把导引与养生、肢体锻炼与精神修养融为一体的功法。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依据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以循经导引、行意相随为主要特点,围绕肢体开合提落、旋转屈伸、抻筋拔骨进行动作设计,是一套古朴优美、内外兼修的功法。

大雁气功前六十四功法详解

大雁气功前64式“原汁原味”功法功理 认识大雁气功:“大雁气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气功功法之一。属道家昆仑派长期秘传的一套高级功法。最著名的传功者是晋代高僧道安。到现在已1000 多年的历史。大雁气功现代传人杨梅君老师本着“大雁气功”要为人民的思想,于1979 年开始在社会上公开传授。从文化、中医角度来说,气功、太极拳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大雁气功”是一套内容丰富的功法体系,它包括了动功和静功两大类。具中动功主要有“大雁气功前六十四式”、“大雁气功后六十四式”、“大雁掌”等功法;静功有“五行静功”、“遥视炼丹功”等功法。大雁气功的动功是模仿大雁的形态、动作、起居、习性,按照气在人体内运化的原理编排而成的一套功法。它刚柔相济、舒展自然、轻松和谐。习功时自有一种飘飞如雁感,心胸豁达,神情安泰,美不胜收。 功理说明:什么是气功?“气功气功,松静虚空;气功气功,阴阳守中;气功气功,道德一体而已。”这是杨梅君大师从本质上回答了气功。从方法上说,气功是通过调身来放松身体;气功是通过调息来放松身体;气功是通过调心来放松身体。调身、调息、调心的协调统一,使人的身体放松,精神安宁,初级层次是进入放松状态(身体放松,精神放松),中级层次是进入心静状态(以一念代万念,没有杂念的境界),高级层次是进入虚空状态(下意识的锻炼,忘我忘息的境界)。从而治病、健身、养生。 练气功、打太极拳与一般的体育锻炼的区别:练气功、打太极拳目的是练“精气神”,一般的体育锻炼是练“筋骨皮”。不过,练气功、打太极拳既练“精气神”又练了“筋骨皮”。层次不同,效果天壤之别。人体有丹田,有元气,有经络。练气功、打太极拳就是要舒经活血,培育元气。正气浩然,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锻炼身体是必须的,不过也不是万能的。对于重病患者或是老病号,要一边认真锻炼,一边用药物治疗;两者相辅相成。 练习大雁气功,动作上必须做到伸筋拔骨,舒筋措骨才会有健身治病效果;要做到调身、调息、调心的协调统一才会有健身治病效果;要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会有健身治病效果。总之,信心,决心,专心,恒心都必须做到,才会有健身治病效果。冷天,一身练得热乎乎;热天,一身练得出汗水。这样积累练习1000遍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健身治病效果。 这里根据耳闻目睹很多人的事实,特别强调,练气功要有健身治病效果,必须树立“四心”: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 点及练习要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练功群众喜爱。为了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规范性,更好地满足功法展示活动的要求,对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各式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做如下归纳,供广大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 (一)动作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式中均体现了这一风格。如“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两手自胸前开弓至两侧,再由两侧弧形下落,动作以横平为起点,以半圆为路径,在方正中体现开弓时抻拉之力,回收时松柔之美。上述八段锦的功法特点是在动作进入熟练阶段后,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的状态。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将在下文细述),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如“两手托天

理三焦”一式,两手上托时,吸气;保持抻拉时,闭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细、匀、深、长,不要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以免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现象。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三)意念方面 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不同的习练阶段,其意念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练功初期,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要点和动作规格上,这一阶段动作要正确,路线要准确;在功法提高阶段,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肌肉感觉由紧到松;在功法熟练自如阶段,意念活动随呼吸、动作的协调而越来越自然,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在松静、愉悦的心理条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动中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做到功法自然流畅,从容自如。 各式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周壮 白天(卯时到申时)练习。练时需面对东南方巽位。 一、太虚无极(起势): 1、姿势: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十指自然弯曲,下颌微收,两齿轻闭,双目微合;自然舒适,自由自在。此为“太虚桩”,是本功的总势。 2、功境:全身的皮肤、肌肉、骨骼、关节、血脉以及每一个毛孔放松,从上往下,由里往外,一层层地放松。全身犹如浸在温暖的春风中。大约放松1分钟。接着意守劳宫穴静站2分钟。 3、呼吸:自然呼吸。 二、巽风初起: 1、姿势:站“太虚桩”,两手从体侧上升至头顶,呈抱球状,(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掌心斜向下45度)略停。经体前缓缓下落。 2、功境:朗朗晴空,东南方碧气成云,缓缓下降,由头顶百会穴进入体内,经中脉下降至会阴穴。然后分成两支,由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的中央位置下降至涌泉穴。两手下行的速度要与意念的速度一致。 3、回复“太虚桩”。意想碧气过后全身上下内外全都充满了青碧色的气光。 4、呼吸:自然呼吸。 三、休门传真: 1、姿势:接上式,两手心相对,与肩同宽,正体前缓缓抬起,至与肩平,停置不动。

2、功境:意想自涌泉穴升起一团白光,至足跟并沿着腿的中心上升,速度与两手上升的速度一致,至会阴穴合二为一,成为一团大的白光团。白光团由会阴穴沿中脉上升至中丹田(膻中穴入内一寸三分)。 当两手上升到与肩同高时,白光团分而为二,沿着手臂中心行至劳宫穴,白光汇聚于两手之中。意含集中在这团白光上。渐渐两手也融化于白光之中。 3、呼吸:自然呼吸。 4、保持3分钟左右。 四、两仪开合: 1 、姿势:接上式,两手置于胸前,手心相对,与肩等宽。两手向中间慢慢地靠拢,当移动至两手相距约5厘米时,两手轻轻拉开,返回原处。如此一开一合为1次,连续做18次。 2、功境:意想两手间的白光团随着两手的一开一合,互相感应也一开一合。 3、呼吸:两手相合时呼气,两手分开时吸气。 五、扶正驱邪: 1、姿势:接上式,两手合拢时,翻手心向上,在胸前如捧物状,向上移动,使两手心正对双眼,手眼相距约5厘米。手停在眼前不动,约3分钟。 接着,两手慢慢向外向下斜向拉出约20厘米。然后,两手上抬至手心与眼同高,再向眼部运动。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贯一拉,连续做9次。 2、功境:两手捧气贯目时,意想两手各捧着一团白光,发出灵气,灵光照亮双眼。 两手拉气时,意想手中的灵气、灵光把眼内病气拉出体外,并被灵气、灵光驱散;两手返回时,意想手中灵气、灵光灌入双眼,使双眼明亮闪烁。 3、呼吸:拉气时配合呼气,贯气时配合吸气,两手捧气时自然呼吸。

武当明目功与少林眼功

一、武当明目功 武当以其高超的内家功闻名于世,其护目功夫也独步一格,这套护目功是武当名家陆国柱先生传出来的,武当道人寿至古稀,仍耳聪目明,皆此套功法之效也! 武当明目功练习法 1、守意明目 自然站立,两腿与肩同宽平行,自然呼吸,仰首望天约一分钟,再低头望地一分钟。然后合目静坐。坐在凳子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手指放松,手心劳宫穴对准髌骨之上。微微合目,舌顶上腭,意首上丹田(印堂穴)。闭目养神,使眼睛清凉,视力倍增,意守2 分钟后开目,双目微张,引光入目,可滋补眼珠。 2、视物明目 自然站立,舌顶上腭通任督,意守天目。然后找一远处物体,,瞪大眼睛远视半分钟,再找一近的目标,近视半分钟。如此交替进行,以恢复眼睛调节远近的功能。 3、引气烫目 自然站立,舌顶上腭通任督,双手成抱球状于面前,手心对准脸部,做双手心慢慢接近眼睛后又慢慢拉远的动作,在接近的过程中,意念手心发出一股外气,灌进眼睛里面。拉开的过程中,不用意念。如此反复12次,会觉得手心与眼球都产生热涨的感觉,此乃外气进入眼球通达气血的效果。贯完12次后,将双手快速擦热,用手心覆盖在眼睛上,让余热烫目,然后搓一搓脸。 4、松紧吐纳 自然站立,两腿与肩同宽平行,舌顶上腭通任督,意念双眼。开始合目静坐,自然呼吸,鼻吸口呼,吸气时收紧双眼球,呼气时放松,反复36次。

5、点穴吐纳 5.1. 按攒竹:以手指取穴,手法由轻到重,按时吸气,松手时呼气,共36次,然后轻柔36次。 5.2. 按精明:方法同上。 5.3. 按丝竹空:方法同上。 5.4. 按天应:方法同上。 5.5. 按承泣:方法同上。 5.6. 按四白:方法同上。

健身气功的呼吸方法及习练要领

健身气功的呼吸方法及习练要领 2012-03-08 10:36: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健身气功的呼吸方法及习练要领 文/巩黎辉 学练呼吸是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懂得呼吸的重要性,摆正呼吸的位置,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充分发挥呼吸的作用,才能学好健身气功,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的重要内容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这一运动项目的标志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根本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健身气功就是呼吸吐纳的功夫。因此,学练健身气功首先要弄清呼吸在习练健身气功中的特别之处,把呼吸吐纳作为学健身气功的关键科目来学练。 健身气功的呼吸是主动性呼吸 健身气功所讲的呼吸与人的的正常呼吸是不同的。人的正常呼吸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自动的、无意识的行为。健身气功的呼吸是人主动的、有意识的、随意调控的呼吸运动。人的本能呼吸主要是由下脑干的延髓、脑桥、脊髓等中枢神经控制的。健身气功随意调控的呼吸是由大脑皮层等上位脑呼吸中枢控制的。二者是分开的完全不同的两个指挥中心。这也是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沁系统等只由植物神经自动控制的生理系统完全不同的地方。健身气功正是基于呼吸系统这种主观意识可调控性而建立起来的体育项目。其充分利用人的主观意识对呼吸系统的可调控性,经过有意识的习练,科学地调控强化呼吸功能,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调息是三调的中心环节

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是健身气功的三要素,又称之为“三调”。调身是指对身形、动作进行调整,使之形正体松符合练功的要求。调息是指对呼吸的调节,使之顺其自然,勿忘勿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内脏经络。调心是指对心理活动的调节,通过意守排除杂念,提高练功效果。调身是前提、是服务,调息是核心、是主导,调心是保障、是仆从。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正如古人所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只有神与形合,气寓其中,才能促进真气在体内运行,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 呼吸吐纳是健身气功安全有效的保证 呼吸吐纳系生机 中医理论认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类经·摄生类》);“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万物,无赖气以生者也”(晋·葛洪《抱朴子》)。由此可见,“气”是人类及天地万物生命之本,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气和则人安,气乱则人疾,气散则人亡。呼吸停止,就意谓着生命的终结。 中医还认为,人的内气亦称真气,是由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构成的。元气是先天之气,即肾气;营气是消化水谷之精气而生成的,行于血脉,通于五脏的营养物质之气;卫气是由水谷之捍气生成,散于脉外,行于肌肤,抵抗病邪的防卫之气;宗气是由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贯于心肺,推动营、卫二气流动之气。也就是说,由呼吸形成的宗气,是维系生命之真气的根本推动力。这就是呼吸吐纳可以导引气血,健身养生的医理所在。 呼吸吐纳保平安

健身气功各套功法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氣功各套功法動作要點口訣 本人多年來堅持習練健身氣功,頗有心得,對各套健身氣功功法的動作要點、活動部位,鍛煉的效果有深切體會。本人通過對照教材和自身體會,收集整理健身氣功各套功法動作要點口訣,希望能對習練者有所幫助。 健身氣功·易筋經動作要點口訣 預備勢 並步站立身放松,下頦內收百會領, 目光內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調身型。 身心放松息調整,動作要與意隨行, 順其自然除雜念,三調合一練好功。 韋馱獻杵第一勢 左腳開立身中正,兩臂前擺掌合胸, 氣定神斂調氣機,心澄目潔貌亦恭。 兩肩為軸臂帶動,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長細勻調呼吸,調理周身心神靜。 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肘抬起掌伸平,兩臂外展立掌撐, 掌根用力趾抓地,緩慢外撐意擴胸。 吸氣抬肘掌前伸,兩臂體側與肩平, 豎指坐腕成立掌,內勁用力兩邊撐。 韋馱獻杵第三勢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對應, 兩掌上托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 兩掌上托至頭頂,力達四肢腳掌撐, 脊柱豎直下頦收,緊咬牙關勁不松。 摘星換鬥勢 握拳變掌身轉動,掌落髖旁腰間橫, 緩慢起身至頭頂,掌經額前去摘星。 以腰帶肩肩帶臂,直膝松腕身調正, 目視掌心意命門,調整呼吸稍微停。 倒拽九牛尾勢 屈膝撤步身轉動,前後擺臂腿成弓, 兩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擰。 以腰帶肩旋雙臂,力貫雙膀緊後松, 左右互換做三遍,動作協調不僵硬。

出爪亮翅勢 收腳開立臂舉平,掌立雲門再擴胸,松肩前抻轉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輕如推窗緩慢行,重如排山內勁增,海水還潮收雙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九鬼拔馬刀勢 轉身掄臂繞頭頂,掌心掩耳頭轉動,一掌扶於玉枕處,一掌背貼脊柱中。緩慢展臂要擴胸,目視肘尖稍作停,合臂上推身扭轉,擰動脊柱後看踵。 三盤落地勢 轉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口吐嗨音調氣息,翻掌起身緩慢行。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著力在勞宮,翻掌向下肩帶臂,轉掌向上手至胸。 青龍探爪勢 起身收步身調正,掌心向上臂端平,握固拳輪貼章門,伸臂屈肘龍爪形,轉身探爪力掌中,變掌下按意不停,劃弧轉掌握固起,動作協調一氣成。 臥虎撲食勢 腳尖內扣身轉動,拳至雲門變爪形,向前撲按肘稍屈,手隨軀幹做湧動。上體下俯爪下按,塌腰抬頭要挺胸,力達指尖體上撐,腰背抻拉成反弓。 打躬勢 起身轉體掩耳孔,指擊天鼓鳴七聲,由頸至尾體前屈,兩肘外展逐節動。緩慢起身尾至頸,牽拉脊柱身中正,屈伸連續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適中。 掉尾勢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俯身塌腰抬頭看,雙手下按兩腳中。左右調整臀扭動,頭臀相向手固定,肩與髖合調脊柱,目視尾閭腰背動。 收勢 松手直立身中正,兩臂外旋成側平,

举手功是治百病的气功

举手功是治百病的气功 举手功是治百病的气功 仔细划分举手功有四种,一站着举手,二坐在椅子 上举手,三盘腿举手,四躺在板凳上举手. 此处所谓的举手,是两手臂伸直,向身体的两侧平举,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的上方垂直而举,举时手心的方向可以不管. 以上四种举手功,以坐在椅子上举手和躺在板凳上 举手较为轻松,盘腿举手与站着举手较为辛苦,总的说,无论哪一种举手功只要时间持久一些就会变得很辛苦,很难受,其酸痛麻胀之苦,有如刀割一般,然而此功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的酸痛麻胀。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为了要持久举手,手臂必需调动许多气血来支应,在调动气血的过程中,凡有阻塞之处必然引起酸痛麻胀,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阻塞一打通,就可以轻易地继续举手,这样你的健康就往前迈进一步。 引起阻塞的原因乃是身体的毒素,亦即是有害人体的物质,如尿酸之类。因此练功者最好有一个正确的想法,那就,是,酸痛麻胀乃是身体在排毒的好现象,必须欢喜承受,可逃避。

若是逃避,肉体的毒素便无法排出,受害者终究是自已。 身体中的毒素,也可以说是污染物,这些毒素,污 染物多半是人体在吸收食物后,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他们往往停留在脉管、肌肉,筋骨、关节以及脏腑的空隙中,使吾人之肉体慢慢僵化、老化。当一个人阳气不足,从而不断地摄取各种营养品,其身体的毒物、污染物必然加速堆积,于是造成多病短命的结果。反之,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减少食物的依赖,那么他身上的毒物,污染物也比较少。这就是“吃得多,病也多、吃得好,死得早”的道理。练功的目的乃是为了培养阳气,有了足够的阳气,食物的摄取自然会减少,他的排毒能力也会加强。世界上各种气功,理论上或多或少,都会增加身体的阳气,包括我最近提倡的拍手功以及简易气功六种。然而拍手功、简易气功六种,乃至于其它门派功法,诸如外丹功、香功、太极拳--等等,都是动功,若无静功作为搭配,毕竟是不够的,因此,这里我要提倡一种奇妙的静功--举手功。 据我所知,许多动态的气功,练功时都要把手举起,或挥动,或甩动、或移动,或挪动,总而言之,练功时,手与脚都必须或多或少用点力气。静态的气功亦然,有的功合掌当胸,有的功在胸口前打手印、有的功把手往前举、有的功两手臂做环抱状;有的功,合掌于头顶上、、、、从此可知,举手练功在气功中的重要性。一般佛教与道家静坐,大抵都

健身气功八段锦详细解读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 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工作的完成和推广,也证明古老的八段锦不仅没有被岁月的长河湮灭,反而在今人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更绚丽的光彩。 特点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安全可靠,运动强度和动作编排次序符合运动生理学规律。它的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则要求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指的是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去,节节贯穿,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不僵不滞,速度均匀,无停顿断续之处。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这里的“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

明目功(详细)

明目功 法一:发气明目法 步骤: 1、预备式:自然站立(也可采用坐式),双膝微 屈,两足与肩同宽,十趾抓地,双掌重叠,男右手在外, 女左手在外,内外劳宫相对,轻附于下丹田。头部正中, 百会朝天,双目微闭,舌顶上颚,轻轻扣齿。沉肩坠肘, 松腰松胯,双膝微屈,从头至足,从内向外,将全身放松一遍,全身放松。悠然自得,与宇宙融为一体,排除一切杂念。自然呼吸36次。 2、慢慢翻转双手,两掌心相对,抬起置于腹前,着意于两掌心,想象两手抱一小球,两掌轻柔缓慢地合拢对挤和分离拉开。两手开合的动作越慢效果越好。全身放松,呼吸要自然。两手不要接触,双手之间的距离灵活掌握。两手十指微屈,放松。也可采用坐式。这样反复练习10~30分钟,就会感到两手心发麻、发胀、发热。有的人会感到两手真像抱着一个球似的,两手不容易合拢,也不容易分开,像有某种磁力。这就是气感,这是“得气”的好现象。可能有的人,一开始练,没有这种感觉,也有的人练几天也没有。说明这些人“得气”慢一些,不要着急,练功时,不要去想,要顺应自然,继续认真练习,这种感觉就会出现,就会“得气”。 3、有热或胀或麻感后,以意领气至两掌,将两手慢慢抬起,左手心靠近左眼睛,右手心靠近右眼睛。手心劳宫穴正对着眼球,向眼睛慢慢靠拢,但不接触,最近距离约半寸左右。也可寻找掌与眼的气感最佳距离,然后双手再慢慢远离眼睛,要慢,体会眼睛的感觉。就这样做双手心慢慢接近眼睛,然后又慢慢远离的动作,在接近的过程中,意念手心发出一股外气,灌进眼睛里面。远离的过程中,不用意念,可体会眼睛的感觉。如此反复36次,会觉得手心与眼球都产生热涨的感觉,此乃外气进入眼球通达气血的效果。全身放松,呼吸要自然。 4、两掌左右横向移动发气9次;虽然眼睛微闭,但眼球要随手左右横向移动,意念手心发出一股外气,灌进眼睛里面。然后两掌上下移功发气9次。眼球要随手左右横向移动,意念手心发出一股外气,灌进眼睛里面。 5、收功:收气于下丹田,双掌重叠,男右手在外,女左手在外,内外劳宫相对,轻附于下丹田。自然呼吸36次。 6、搓脸:将双手快速擦热,用手心覆盖在眼睛上,过一会儿,然后搓一搓脸。揉一揉眼睛周围,或做眼睛保健操。 要点: 全身放松,松静自然,面带微笑,排除杂念,尽量使心情平静下来,不想任何事情,使自己进入一种特有的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的气功状态。体察两掌和眼区的气感。手与眼的距离,可因人而异,以气感强为尺度,寻找自己的合适距离。呼吸的次数是大致的数目,可灵活掌握。不要太着意,以免影响放松。练本功法之前,要松开腰带,摘掉眼镜、手表、手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