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现场记录表格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格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格

湖北震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现场记录表天气:

成桩参数提供人:见证人:检测人员:

年月日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瞬态冲击方式,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域曲线。籍一维波动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得桩身完整性,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 传感器得安装方法: 实心桩得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 2/3 半径处; 空心桩得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 线形成得夹角宜为90 度,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得1/2 处。

传感器藕合: 把藕合剂抹在传感器底部,再把传感器放入桩顶部,松手后传感器不会移动与侧斜为佳。传感器安装地点,一点要平整。不然会影响采集效果,藕合可以用牙膏,黄油,口香糖,但不可用泥巴。 敲击: 敲击以力棒自由落体来敲击桩头,力棒落到桩头反弹后,立马抓住力棒。落距为5cm—15cm 为佳。视桩得长度而定,桩稍长可稍加大落距。长桩用得锤头最好为橡胶头,短桩用铝合金头。 波形分析完整桩:入射波与反 射波同相

也有桩底反射与初始入射波先反相再同相得扩底桩 下图为,某小区得住宅楼,长7、2 米人工挖孔桩,设计砼强度为C25。V=3675,经检测桩底反射明显,底部扩底属完整桩 缩径桩:在时程曲线上反映比较规则,缩径部位与缺陷呈先同相再反相,或仅现其同相反射信号,视严重程度,可能有多次反射,此类缺陷 桩一般可见桩底信号

离析:由于离析部位得混凝土松散,对应力波能量吸收较大,形成缺 陷波不规则,后续信号杂乱,而且频率较低,波速偏小,通常很难瞧到 桩底反射。 断桩:测试曲线呈等距多次同相反射。上部断裂往往趾呈高频多次同 时反射,反射幅值较高,衰减较慢,中部断裂反映为多次同相反射, 缺 陷得反射波幅值较低,而深部断裂波形反映下,类就是摩擦桩桩底反射,但算得得波速明显高于正常桩得波速。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细则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其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编制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3检测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主要为RS-1616K(S)基桩动测仪、力锤、力棒。 4受检桩种类及要求 4.1 受检桩种类 1、混凝土预制桩 2、混凝土灌注桩 4.2 受检桩要求 4.2.1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4.2.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4.2.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5现场检测 5.1准备工作 5.1.1收集工程桩的桩型、桩长、桩径、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施工记录及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资料。 5.1.2检查桩顶条件和桩头处理情况 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平面应平整干净无积水,必要时宜采用便携式砂轮机磨平;妨碍正常测试的桩顶外露主筋应割掉。 预应力管桩当法兰盘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时,可不进行处理,否则,应采用电锯将桩头锯平。 当桩头与承台或垫层相连时,应将桩头与混凝土承台或垫层断开。 5.1.3检查仪器设备,使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匹配良好。 5.2现场仪器设备配置(如下图):

5.3测量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 5.3.1传感器的选择 检测长桩的桩端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应选择低频性能好的传感器;检测短桩或桩的浅部缺陷时,应选择加速度传感器或宽频带的速度传感器。 5.3.2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安装应采用化学粘结剂或石膏、黄油等粘贴,不应采用手扶式。安装时必须保证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 2、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3、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度,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5.4激振操作 1、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2、激振方式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采用小锤(窄脉冲)获取短桩或桩的上部缺陷反射信号,宜采用大锤(宽脉冲)获取长桩或桩的下部缺陷反射信号。 5.5测试参数设定 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3、桩身波速根据本地区同类桩型的测试值初步设定。一般可按下表选择: 4、采样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在保证测得完整信号的前提下,选用较高的采样频率或较小的采样时间间隔。 5、放大器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 6、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5.6测试信号采集和筛选 1、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通过叠加平均提高信噪比。 2、检查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3、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量程(避免信号波峰削波)。 5、每根被检测的基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当检测波形重复良好时方可存储记录。当重复性不好时应及时清理激振点,改善传感器安置条件或排除仪器故障后重新进行测试。对于异常波形,应在现场及时分析研究,排除可能存在的激振或接收条件不良因素的影响后重新测试。

桩基完整性(低应变试验)试验方法

1 桩基完整性(低应变试验) 1.1一般规定: (1)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 桩。 (2)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3)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 。 1.2检测原理: 低应变法目前国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1.3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 (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a 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b 施工单位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c 施工单位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d 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②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③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④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⑤实心桩的第三方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第三方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图2 不同桩径对应打磨点数及位置示意图 0.8m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地基基础—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地基基础—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 现场操作技能考核实施细则 (2014年) 一、考核人员范围 参加2014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地基基础培训班学习并且理论考试合格人员。2012年以来,参加地基基础培训考试合格,已取得理论开始成绩合格证书,需要增加现场操作科目的人员。 二、考核目的 通过现场操作技能考核,对参考人员现场相关信息收集能力、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分析处理结论的判断能力进行检验。 三、相关要求 1、参考人员带身份证及照片三张。 2、自备检测仪器设备。 ⑴低应变:检测仪主机、电源充电器、传感器、力锤、耦合剂、卫生纸、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打印纸等。 ⑵声波透射:声波检测仪、换能器、三脚架、钢卷尺、声测管口拉线轮等。 3、所有检测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及打印需参考人员独立完成。 四、流程:

(一)现场报到 1、应考人员到达长沙后,及时向考核组报告,以便确认其参考并安排考试。 2、考生持本人身份证进行身份信息审核后进入待考区,领取个人现场考核表并按要求在考核表上填写编号。 (二)现场采集数据(限时30分钟) 凭现场考核表、携带仪器设备,依次进入场地,老师和监考人员对仪器设备是否数据清零进行检查后,考生开始实操采集数据。 (三)进入室内数据分析、打印(限时15分钟) 独立完成分析、打印。 提交检测结果资料 1、提交实测曲线的分析。 2、结论及判据。 (四)现场基本技能提问(限时10分钟) (五)考试要求及纪律 1、考生通过身份核验进入待考区后,关闭通讯工具和移动网络工具,违者考试做零分处理。 2、考试从工作人员处领取考生编号,并按要求在考核表上填写编号,不得在考核表上填写与编号、考试内容无关的任何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单位、身份证号码等,违者考试做零分处理。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 摘要:本文以树人学校为例,阐述了低应变检测桩基的理论和方法,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力检测低应变声波完整性 一、工程概况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项目位于南京市下关区扬子江大道东北侧,西侧毗邻长江,东与迎江园小区相望(7层住宅楼,砖混结构),北侧为建筑空地。本地块为造船长遗址,用地面积为4140.96m2(扣除河道保护线及防洪通道),总建筑面积为73926.2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9467.7 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4458.6m2。。本项目集教学、住宿、娱乐与一体综合性校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俯瞰图该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田径场部分与信息办公综合楼若结构体系相连,则该部位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否则与其余建筑群保持一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各建筑群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本工程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工程桩直径为0.8米,桩长一进入地下岩层50公分为准,因此均在59-70米之间。 二、低应变概述 桩基动力检测是指在桩顶施加一个动态力(动荷载),动态力可以是瞬态冲击力或稳态激振力。桩-土系统在动态力的作用下产生动态响应,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在桩顶测量动态响应信号(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或传递函数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推断单桩承载力。 根据作用在桩顶上的动荷载能量能否使桩土之间发生一定弹性位移或塑性位移,把动力测桩分为低应变、高应变两种方法。低应变法作用在桩顶上的动荷载远小于桩的使用荷载,能量小,只能使桩土产生弹性变形,一般情况下只产生10的负五次方动应变。 随着动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实测资料。许多国家已把桩动测技术列入了有关规范,我国《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总结了前些年桩基检测的一些经验,代表了当前桩基动测的新观点。将反射法、机械阻抗法(包括瞬态机械阻抗法和稳态机械阻抗法)合并,统称为低应变法。指出低应变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装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未再对校核桩长以及估计桩身混凝土强度做出规定,不再提低应变法检测单桩承载力。 三、试验方法 (一)、仪器设备: 国内主要有:RS系列桩基动测仪,ZK系列桩基动测仪,RSM系列桩基动测仪,PDAS系列桩基动态检测系统。 国外:PIT桩身完整性测试仪,TNO基础桩诊断系统。 (二)、低应变法分类: 1、按激振方式分类: (1)、瞬态法:对桩顶面施以轴向瞬时冲击力或施以冲量激起桩的振动,这种振动属冲击或瞬态振动。瞬态法是瞬态非周期振动,特点是能量突然释放,持续时间短。一般能量传递时间比桩自振周期要短,而响应持续时间数倍于桩振动周期。 目前的低应变动测法大都属于瞬态法。反射波法使用手锤或力棒激振;瞬态

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案

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联系人员及电话: 编制: 批准: 宁波蓝海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邮编:315016 电话:5 地址:宁波望春工业园春华路885号2号楼 2016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委托单位: 5.勘察单位: 6.监理单位: 7.施工单位: 8.设计单位: 设计参数:桩型/桩径/桩长/砼强度:/ / / 总桩数/检测桩数:/ 结构形式/层数: 9.试验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0.试验内容:低应变动力检测确定桩身结构完整性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1.抽样方式:□建设(监理)□设计□质监部门□委托方 2.抽检数量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四.检测原理、方法 1、检测原理 采用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该法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应用应力波特征法来检验桩身质量。用力锤对桩作瞬态激振,以产生脉冲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往下传播,到达桩底后发生反射,再向上传播返回桩顶。当桩身存在缺陷时,波阻抗变化也会使应力波产生反射,该反射波传播至桩顶由传感器接收,

性质、程度不同的缺陷引起反射波在振幅、相位与频率上不同程度的改变,当阻抗减少时,此反射波为负;当阻抗增加时,此反射波为正;阻抗变化大,反射波就大。根据这种变化的波形,结合工程地质和施工等有关资料,可以判断缺陷的性质、程度与位置。 2、检测方法 用力锤击桩顶部,产生脉冲应力波,并由设置在桩顶的加速度(或速度)传感器接收信号,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送基桩分析系统处理。 3、试桩等级说明: ⑴桩身结构质量分类代号: Ⅰ类桩:波形规则衰减,无缺陷反射波存在,桩底清晰,波速正常,桩身完好。 Ⅱ类桩:波形规则衰减,存在轻度缺陷反射波,桩身有小缺陷,桩底可分辨,波速正常。可以作为工程桩使用。 Ⅲ类桩:波形存在严重的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不易识别,波速偏低,砼质量较差。作为工程桩使用需采取处理措施。 Ⅳ类桩:波形存在严重的缺陷反射波,且多次重复反射,波无法向下传播,无桩底反射。 ⑵检测结果中缺陷的距离是指检测面到缺陷的距离。 五.试桩的桩头处理 1、试桩桩顶不能有积水,宜保持干燥; 2、试桩桩顶应完整、无破损;如有破损,则将破损处破除至好的混凝土面。 六.现场检测用电 1、动测一般有自备电源。如检测桩数较多时,仪器电池不够用,在场地50m范围内应有(220V)电源; 2、场地应避免有强烈震动。 注:以上二条需建设方积极协调配合 七.被检测桩的龄期 受检测桩的混凝土龄期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八.扩大检测要求

01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1 前言 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作业指导书编写程序》(JS-JC-34)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 根据客户要求,选用检测技术标准。目前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标准: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4 检测目的 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 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

6 检测仪器 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M-24FD 型或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或性能类似的仪器。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 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 ;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6.2.3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 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6.3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JS-JC-19)。 6.4 检测必须使用经标定的仪器,并且检测(使用)日期必须在标定的有效日期之内。(即仪器三色管理标签为―绿色‖标签状态下的仪器。) 7 现场检测 7.1 收集资料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第3.0.10的要求及基桩检测 1. 激振锤 2. 传感器 3. 工程动测仪 4. 手提式计算机(可选)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

批准:审核:校核:主检: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由*****单位承建。该工程桩基础全部为钻孔灌注桩,共计8根,设计桩径为500mm,于※※年※※月※※日浇注。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受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的委托,对该工程基础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受检桩编号为1、8、17、12、20、10、16、13,共8根。 二、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 (1)杂填土:稍湿,松散,层厚1.10~4.6m。(2)淤泥:饱和,流塑,

厚度1.30~4.2m。(3)残积砂质粘性土:湿,可塑~坚硬,层厚2.20~8.60m。(3)-1强风化花岗岩: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球状风化体,呈散体状、碎块状,厚度3.80~7.00m。(4)全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厚度3.00~18.80m。(5)-1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最大揭露厚度1.50~23.20m。(5)-2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碎块状构造,最大揭露厚度0.50~15.20m。(6)中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清晰,裂隙不发育,最大揭露厚度9.20 m。 三、反射波测桩的基本原理 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反射波法测桩的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其基本原理为:用锤激励桩头,所产生的应力波将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波阻抗界面,将产生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应力波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波阻抗

的大小。由波动理论可知,当应力波遇到断裂、离析、缩颈及扩底时,由于波阻抗变小,反射波与入射波初动相位同相;当应力波遇到扩颈、扩底时,波阻抗变大,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初动相位反相。结合振幅大小、波速高低、反射波到达时间等可对桩的完整性、缺陷程度、位置等作出综合判断。 桩身长度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L= 2T V p 式中,L为桩身长度,Vp为应力波传播速度,T为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 四、资料分析与结果 本次共对2根桩进行了低应变法检测。其结果详见附表,各试桩的实测信号曲线见附图。 桩身完整性分类为: (1)Ⅰ类桩(完好桩):桩身连续性好,桩身规则,混凝土结构密实,桩体无缺陷存在,在时域波形上表现为曲线规整、圆滑、无异常信号迭加。 (2)Ⅱ类桩(一般桩):相对完好桩而言,桩身规则性略有差异,反映在时域波形上则有轻微异常信号迭加,波形不甚圆滑,说明桩身局部存在轻微的离析、缩颈、扩颈等缺陷,但整体尚好。 (3)Ⅲ类桩(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畸变较大,桩底反射信号不清楚,难以辩认。说明桩身存在局部缩颈、夹泥、离析等缺陷。这类桩对单桩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 (4)Ⅳ类桩(严重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严重畸变,无桩底反射信号,桩间反射信号较强,桩身存在严重缩颈、离析、夹泥、断裂等缺陷。

会议纪要表格格式范文6篇

会议纪要表格格式范文6篇 会议纪要做为一种重要的公文形式,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然而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会议纪要的法律性质,导致直接将会议纪要的内容做为行政处罚依据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会议纪要表格格式范文,仅供参考。 会议纪要表格格式范文一:会议名称:开阳公司工会文员会工作会议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公司三楼会议室 主持人:毛大龙 参加人员:黄立鹏、王梅珍、陈星达、陈运能、张福良、黄炜、林建萍、徐进、李克让、梁慧、朱国定、吕秀君 主要内容: 会议首先听取了塘口管理处、北惯管理处、公司三个工会作的20xx年工会工作总结汇报,对公司工会全年整体工作进行了总结。 会议讨论了20xx年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好三件事和抓好两个工作重点。三件事指的是:阳关服务伴你行活动的推广工作;办好职工运动会;搞好劳动竞赛。两个工作重点指的是:争创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和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再次强调要加强女工工作,为此会议提出如下要求:

1. 按工会基础工作、党团建、职工岗位培训、专项申请四部分,补充完善公司企业文化活动计划,由综合事务部拟稿,并提交到领导班子进行讨论。 2. 制订工会工作会议制度,要求两个基层和公司工会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工会委员会议,总结本季度的工作情况和下季度的工作计划。 3. 做好工会工作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对每次的工作情况(包括通知、实施办法、结果、图片等)要及时保存,并交到林建萍处统一归档。 4. 准备成立开阳公司女工委员会,由林建萍拟稿。 会议对近期工作做了安排,由综合事务部提交春节庆祝方案要求。此外,会议指出工会委员会要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了解员工的心声,提好的意见,做好工会的纽带作用。 会议纪要表格格式范文二:××公司办公会议记录时间:一九××年×月×日×时地点:公司办公楼五楼大会议室 出席人:××× ××× ××× ××× ××× …… 缺席人:××× ××× ××× …… 主持人:公司总经理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简介

桩基完整性检测 ----------低应变反射波法简介 一、前言 在桩基完整性动力检测诸方法中,由于低应变动力检测仪器设备轻便,成本低廉,现场检测速度快,覆盖面大,受到广大受检单位的欢迎。为了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我国相关部门先后编制了一系列规范规程,其中《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以及《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的发布实施,使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更加严格规范,也为检测报告的统一编写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 低应变反射波是基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检测原理清晰,测试方法简便,成果较可靠,成本低,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特点在成桩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发布实施的现行动力检测规范中反射波法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该法可以检测桩身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桩身中的位置,也可对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作出估计。由此可见,它可为基桩工程的成桩质量的分类提供评判依据。 1、基本概念 将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用力锤(或力棒)在桩头施加一小冲击扰动力F(t),产生瞬时激振,激发一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然后利用速度检波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接收由初始信号和由桩身缺陷或桩底

产生的反射信号组合的时程曲线(或称为波形),最后分析者利用信号采集分析仪对所记录的带有桩身质量信息的波形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作出对桩的完整性的判断。 2、应力波基本概念 应力波:当介质的某个地方突然受到一种扰动,这种扰动产生的变形会沿着介质由近及远传播开去,这种扰动传播的现象称为应力波。 波阻抗:将桩当作一维杆件,其直径远小于长度的杆件,当遇到桩身阻抗Z= ρ·AC(ρ:密度;C:应力波速;A:桩横截面积)。变化界面时,要产生反射和透射。弹性波在桩身内传播遇到桩身阻抗界面时是垂直入射和反射的。假定桩界面上段的阻抗为Z1,下段的阻抗为Z2,且不考虑桩周土阻力的影响。根据桩在界面上位移和速度的连续条件,力与应力和位移的关系,可推导出在桩身阻抗变化处的反射系数Rf 关系式: Rf=(Z1-Z2)/(Z1+Z2) 式中:Rf-反射系数; Z1、Z2-分别为桩身材料上、下界面的广义波阻抗; ρ、A、C-分别为桩身材料的质量密度、桩身截面积及应力波速。 根据反射系数R f 的正、负来确定桩身阻抗的变化情况:当RF>0 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表示桩身界面阻抗由大变小,如缩径、离析、断桩及桩底反射等;反之,Rf<0 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位,表示桩身界面阻抗由小变大,如扩径、端承桩桩底反射情况。桩截面

低应变检测

基桩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 1 目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J256-2003对低应变工程检测做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尖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类型,性质及其部位。 3 人员职责 检测人员:负责按照低应变方法对被检样品进行检测。 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测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进行复核。 室负责人:监督检测操作和结果审核,检测报告的签发。 4 引用标准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5 检测原理和方法 桩基动力检测是指在桩顶施加一个动态力(动载荷),动态力可以是瞬态冲击力或稳态激振力。桩-土系统在动态力的作用下产生动态响应,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在传感器的桩顶量测动态响应信号(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分析或传递函数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据方算合格。 6 检测仪器 6.1 美国PIT基桩完整性诊断仪美国桩动力学公司(Pile Dynamics Inc)研制的PIT(Pile Integrity Tester)V型仪器。由主机、手锤、加速度传感器以及PLINK、PITPLOT 传输、分析处理软件组成。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i采用微处理器,内置16位A/D传换板;内存大; ii采样频率大于1MHz,采样频率精度小于0.01%,频响22kHz; iii采用专用的PVC力锤、宽频带高灵敏度的压力式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宽频低噪声的滤波放大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高,稳定性好; iv高分辨率触摸式屏幕;可直接在屏幕上逐一分析信号,再通过RS -232串口传输到打印机,也可以使用PLINK程序将信号传输到PC机上; v使用PITPLOT软件,可对桩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具备高通、低通功能、指数放大功能,并且有特定滤波功能; vi主机质量1.6kg,体积65mm×150mm×200mm,内置可充电电池,可连续工作8h; 6.2 武汉岩海RS-1616K(S)基桩动测仪加速度计一通道,速度计一通道,低噪声前置放大器10倍。采样长度1024点,触发方式为通道触发、外触发和稳态触发,输入信号频率范围:加速度10Hz4.2Hz。浮点放大器1-64倍,采样间隔12us-32767us。 检测系统框图 7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在现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方法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方法 1、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采用低应变法,混凝土桩的物理强度远大于桩周土的物理强度,在桩顶沿垂直方向激发的弹性应力波基本上是沿桩周传播的,由于桩底持力层及桩身质量缺陷位置上的波阻抗与正常混凝土波阻抗存在差异,因而: (1)通过分析缺陷反射波 a .相位变化、频率变化、多次反射性可判断桩基的缩颈、扩警、松散、夹泥、离析、断桩等质量缺陷现象。 b .振幅的大小可判断缺陷的程度。 c .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式计算: 12000 x x t c =??? '/2x c f =? 其中:x ——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 x t ?——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 ; c ——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 ),无法确定时用c m 值替代; 'f ?——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 。 (2)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5根Ι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式计算其平均值: 1 1n m i i c c n ==∑ 2000i L c T =? 2i c L f =?? 其中:m c ——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 i c ——第i 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m/s ),且/5%i m m c c c -≤; L ——测点下桩身长(m ); T ?——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 f ?——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 n ——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 ≥5)。 2、现场测试方法 ①把混凝土桩顶灌浆部分凿去凿平,使桩顶出露新鲜表面,为减少杂波干扰,此表面必须平整干净,出露的钢筋不应有较大晃动;

2017年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题

2017年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 A.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B.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C.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D. 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答案:C(JGJ106-2003第3.1.2) 2.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 A.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B.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2MPa C.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2MPa D.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5MPa 答案:A(JGJ106-2003第3.2.6) 3.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基桩的长细比应满足 A.>10 B.≥10 C.≥5 D.>5 答案:D(非规范) 4. 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A. 10~2000Hz B. 10~1500Hz C. 100~2000Hz D. 100~1500Hz 答案:A(JGJ106-2003第8.2.2)5.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 时刻后延续;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 2000Hz 小于5ms,少于A. B. 不少于5ms, 不应小于2000Hz C. 不少于10ms, 不应小于2000Hz D. 少于10ms,小于2000Hz 答案:B(JGJ106-2003第8.3.2) 6. 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点。 A. 大于512 B. 大于1024 C. 少于512 D. 少于1024 答案:D(JGJ106-2003第8.3.2) 7.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为 A.30-100PC/g B. 10-100PC/g C. 30-1000PC/g D. 10-1000PC/g 答案:A(非规范) 8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 A. 桩中心;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 B.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 C. 桩中心;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 编写: 审核: 批准: 版号: 文件编号:HDJC/SG-01-2002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

目录 1基桩低应变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前言 (4) 1.2适用范围 (9) 1.3检测依据标准 (4) 1.4检测的目的 (4) 1.5检测原理 (4) 1.6仪器设备 (5) 1.7检测准备 (6) 1.8检测技术 (6) 1.9现场检测 (7) 1.10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8) 1.11报告内容 (9) 2基桩钻芯法检测 (9) 2.1 引言 (9) 2.2 适用范围 (9) 2.3依据及标准 (10) 2.4检测目的 (10) 2.5检测原理 (10) 2.6仪器设备 (10) 2.7检测准备 (12) 2.8现场检测 (13) 2.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5) 2.10 报告内容 (17) 3 基桩声波检测 (17) 3.1 引言 (17) 3.2 适用范围 (18) 3.3依据及标准 (18)

3.4检测目的 (18) 3.5检测原理 (18) 3.6仪器设备 (18) 3.7探测准备 (20) 3.8现场探测 (20) 3.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22) 3.10报告内容 (24) 附件一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记录表 (26) 附件二钻芯检测原始记录表 (27) 附件三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27) 附件四超声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记录表 (27) 附件五超声波检测成果表 (27)

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精制实操)

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 引言 近几十年,我国工程建设蓬勃发展,桩基础在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桥梁码头、海上钻井平台及核电站等重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桩基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受到所处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桩难免存在各种不足,影响成桩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比如缩径、扩径、离析或夹泥,甚至断桩等不利缺陷。如何快速、准确的评价桩身质量,是桩基检测工程一直所关注的话题。而低应变检测具有设备简单轻便、检测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桩基检测工程中。 技术原理 反射波法检测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数学上模拟桩的一维应力波传播,计算反射、透射和波的叠加,根据波形的异常情况推断桩的完整性。 反射波法检测,是通过敲击桩顶,产生的应力脉冲以波的形式沿桩体传播,应力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桩体界面变化时,将表现为桩身阻抗变化而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到波的变化,由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遇到有缺陷的界面或到达桩底产生反射然后返回桩顶的时间来判断桩身内的缺陷位置。对于嵌固于土体中的桩,由于桩长L一般远大于桩径d,因此,将桩作为一维弹性值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则桩身质点振动速度v(x,y)满足下面的一维波动方程: 在式(1)中:χ-振动质点到震源的距离;t-质点振动的时间;k-桩周土弹性参数;c-桩 周土阻尼系数;A-桩的截面积;C-纵波在桩中的传播速度,且满足关系,其中ρ 为桩的密度;E为桩的弹性模量。 应力波在桩体中的传播时间(Δt)及桩长(L),可用下式计算出不同岩土介质中桩的纵波波速: 布置方案 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安装传感器的检测点:实心桩检测点宜在距桩中心2/3 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和检测点宜为桩壁厚的1/2,激振点和检测点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 检测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公司会议记录表格

公司会议记录表格 写好一项会议记录对于那些文职人员的工作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一份好的会议记录能够让整个会议的召开显得更加的清晰明了,同时还可以将整个会议的全过程清楚地记录下来。 公司会议记录格式表格 1 会议记录一般分两大部分。开头的第一部分主要应写清楚会议概况,主要有这次会议进行的时间、地点、届次、组织者、出席以及列席的人员名单、主持人、会议议程和会议的进行基本情况以及对会议的评价等等。第二部分是记录的中心部分, 反映主要会议精神、讨论出来的意见和议决的各项事项等。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主要有这几种写法:(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召开会议的大致情况,讨论了什么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

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记录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记录,可采用这种写法。 会议记录 时间:2014年9月1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出席人:公司各部门主任 主持人:马燕(公司副总经理) 记录:祁迎峰(办公室主任) 一、主持人讲话:今天主要讨论一下《中国办公室》软件是否投入开发以及如何开展前期工作的问题。 二、发言: 技术部朱总:类似的办公软件已经有不少,如微软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系列,以及众多的财务、税务、管理方面的软件。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选题方向,如果没有特点,千万不能动手。

桩基低应变检测的看法

桩基低应变检测的看法 2014-01-09 08:43 专业分类:岩土工程浏览数:1597 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在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的检测判定上,给桩基(隐蔽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既经济又实用。但由于该方法的理论模型建立、判定依据以及工程实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判定误区,往往给检测人员在判定桩身完整性时造成结论与实际不符,甚至给工程安全留下隐患。

目前对桩基完整性质量检测尚无明确定义,近年来不少专家提出了桩基完整性类别的划分方法,即把桩基划分为Ⅰ类桩、Ⅱ类桩和Ⅲ类桩。这种划分其实也没有统一的定量标准。桩身低应变检测只是检测桩身材料、尺寸等方面的质量问题,而这种划分或多或少地依赖于承载力的达标与否。但是为了检测中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必须对桩基的完整性做出判定,这也是进行桩基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所在。为了增强对缺陷判定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应加强实践,通过对标准桩以及各种缺陷桩的反复检测,掌握不同缺陷以及不同程度缺陷在波形图上表现的细微差异,从而使自己的判定结果客观而公证。 1、目前检测存在的问题 1.1、多次变径多次反射互相干扰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对直孔桩来讲就比较简单清晰,根据反射信号的时间、幅度和相位即可判断缺陷的位置和程度,而且判断效果比较好,而对于在施工中出现异常的桩,它的实际形态可能是正常、扩径互层,而下部的正常桩径相对于上部的扩径来讲,就表现为相对的缩径,对这类桩的检测相对来讲就困难的多,第一次扩径由于距离桩头近,反射能量直达桩头上安装的传感器,产生强烈的一次反向反射,二次同向反射和三次反向反射,它往往屏蔽甚至淹没了第二次,第三次扩径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因此第一次的扩径的多次反射是一个重要的干扰源。 1.2、低应变反射波法不是精确测试 低应变反射波法由于采用尼龙力棒产生激振,其冲击脉冲频率低,频带窄,高频分量不足,识别缺陷分辨率较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缺陷位置的原理是准确测出反射回波时间来确定其位置,由于低应变应力波速不是常数,它与混凝土的强度、骨料等有关,而且混凝土是非均质材料,应力波在不同密度的材料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确定缺陷位置时,实际上是一个包括二个未知数的方程,而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假设一定的波速来确定位置,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只是比较粗糙的识别。

(整理)基桩低应变检测技术.

基桩低应变检测技术 (祝龙根,同济大学) 2008/11/18 一、引言 1. 建筑基桩检测的现行技术规范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2003年 (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199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06-2003)》,2003年 2. 建筑基桩(桩基中的单桩)的主要检测内容如下: (1) 桩基的承载力,包括:竖向抗压承载、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 (2) 基桩的完整性。 3. 何谓基桩的完整性?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指标。 4. 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常用方法 (1) 低应变法; (2) 高应变法; (3) 超声波透射法; (4) 钻孔取芯法等。 5. 何谓低应变法? 在桩顶施加低能量的荷载,实测桩顶速度(或同时实测力)的响应,通过时

域或频域分析,判定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6.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主要方法 (1) 弹性波反射法; (2) 机械阻抗法; (3) 超声波透射法。 7. 何谓弹性波反射法? 根据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形特征、幅值、相位、频率的比较,对混凝土桩的完整性作出判别的一种方法。 8. 弹性波反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仪器布置框图 P35 图8.3.2 9.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在上海地区应用的各种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程度及其位置; (2)本方法检测缺陷的有效深度,40m以上的长桩宜按长径比不大于50控制,对任何类型超长桩,宜慎重使用; (3)不能检测桩基承载力、桩身混凝土强度、桩长。 10.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最终提示的检测成果 P7, 3.0.7条

会议纪要表格

会议纪要表格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从应用写作和文字处理的角度来探析,二者截然不同。会议纪要是一种法定的公务文书,其撰写与制作属于应用写作和公文处理的范畴,必须遵循应用写作的一般规律,严格按照公文制发处理程序办事。而会议记录则只是办公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属于管理服务的范畴,它只需忠实地记载会议实况,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其记录活动同严格意义上的公文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二者在载体样式、称谓用语、适用对象、分类方法、内容重点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会议纪要(hzkqr-105) no.td09030201 单位技 术开发部会议时间XX 年x月xx日下午1点30分会议主题关于开发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新品开发项目管理激励暂行办法试运行研究会议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会人员:技术开发部全体人员 会议纪要: 1、《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于三月一日起试执行一个月,从四月一日起开始正式执行; 2、对绩效管理机构人员任务进行分配,执行组组

长由谢虎担任,申诉组组长由郭永红担任; 3、绩效考核周期为一年,具体的考核周期制定根据技术开发部人员组成和流动的实际情况,分为日常考核、不定期考核和项目周期考核三种; 4、技术开发部人员考核的内容、方法、等级划分和考核条款; 5、每位员工每次出差必须要有《出差报告》,出差的时间不限; 6、绩效考核带来的影响; 7、对技术开发部部门管理规定进行补充; 8、对《技术开发部新品开发项目管理激励暂行办法》进行解析。 9、全体员工发表对考核办法的看法,为考核办法的改进提供意见。如:贾继昌对部门领导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进行的交叉管理的考核如何上报《工作日志》的问题;周军提出的如何考核老产品老项目维护的意见等等。 10、数字仓储组潘拥军对绩效考核办法的实施表明的态度。会上他肯定了实施考核办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申明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将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本项目组人员实施严格管理。 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