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科学技术同步练习题

隋唐的科学技术同步练习题

隋唐的科学技术同步练习题

第六课隋唐的科学技术知识点梳理:1.赵州桥:隋朝时著名的工匠李春主持修建,位于今天河北赵县?1-由希?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供桥,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2.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

出现于隋朝,唐中叶后,开始在全国推行。《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1.孙思邈: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称为“药圣”。巩固练习:1.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分别是在()A.西汉和隋唐B.东汉和隋唐C.西汉和南朝D.东汉和西晋2.被誉为“天下之雄胜”的桥梁是()A.赵州桥B.卢沟桥C.玉带桥D.十八孔桥3.要实地参观赵州桥,应该去()A.河北赵县B.河南洛阳C.陕西西安D.河南开封4.雕版印刷术在全国推行是在()A.隋朝初期B.唐朝初期C.唐朝后期D.唐朝中叶5.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6.我国四大发明中有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A.造纸术和印刷术B.印刷术和火药C. 指南针和火药D.造纸术和火药7.赵州桥的设计者是()A.隋朝的李春B.唐朝的李冰C .唐朝的李春D.春秋的李冰8.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A.唐印制的《佛经》B. 唐印制的《古兰经》C.唐印制的《金刚经》D.唐印制的《圣经》9.被后世尊称为“药圣”的医学家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10.孙思邈以毕生心血写成的医学著作是()A.

《齐民要术》B.《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C.《本草纲目》D. 《伤寒杂病论》

7.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1)图中桥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主持修建此桥的是―朝的_____ 。(3)此桥有什么重要地位?

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张丽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州桥文物图的观察思考,归纳其建筑特点; 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手抄笔录的优缺点,渗透历史比较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赵州桥反映我国古代桥梁修建的高超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后人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 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教学难点:内容多 板书设计: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李春 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导入新课: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 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原名安济桥,它的所在地属赵县,即今河北赵县,因此人们称它为赵州桥。请同学们把赵州桥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相比,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并回答) 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 具体描述桥的规模、形状和特点。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赵州桥是我国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指出:它是石拱桥中最先进的一种。赵州桥轻盈,匀称。栏板雕龙古朴苍劲,若飞若动。后人经常用雨后初晴的长虹、初出云霄的新月来形容它的秀美。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宋·一诗人)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雾(明·祝万祉) 出示材料: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在它之前的石拱桥已不复存在了,而它能承载1300多年的南来北往车马行人的重负,抗击了无数次洪水、战火以至8次地震。 思考:(1)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2)“在它之前的石拱桥已不复存在了”,说明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什么重要价值?(学生议论、思考、回答) 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但是,造桥工匠李春的名字却长期湮没无闻,只是在桥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试卷(带答案) 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 1、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而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他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2、蜡烛燃烧时,会产生新的的物质——二氧化碳。 3、食盐放入水中,一会儿就看不到了,这是因为食盐溶解到水中的缘故。 4、玻璃这样的物体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食盐的变化属于可逆变化,水泥的变化属于不可逆变化 5、金属在有水,有空气、有酸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6、金属在盐水中比在空气中生锈速度要快。 7、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 二、判断 1、鸡蛋变质了,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它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玻璃破碎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而木材变为桌椅后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两个变化性质相同。(×) 3、给铁涂上油漆是为了让金属隔绝空气,防止铁生锈。(√)

4、空腹最适宜喝牛奶。(×) 5、橘子汁与牛奶同时饮用,对人的身体没有坏处。(×) 6、空气干燥能减缓金属生锈。(√) 7、金属在真空中不易生锈。(√) 三、选择 1、木材燃烧①产生新的物质。 ①能②不能 2、水泥加水后,就②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①能②不能 3、铁钉在②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①干燥②潮湿 4、③适宜饮用牛奶。 ①早上②中午③睡觉前 5、我们捏面人时,只是面的②发生了变化。 ①性质②形态 6、改变物质的形态或产生新的物质,对我们的生活③。 ①有利②有害③有弊有利 6、木材燃烧、金属生锈是物质的①发生了变化。 ①性质②形态 五、小发明:发明生活用的胶水,写出使用材料名、方法步骤、发明结果、发明感受。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岳 麓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子午线以及唐朝的医学成就 2.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讲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一:欣赏赵州桥的图片。这座看似普通的桥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呢? 情境二:观看视频《四大发明·印刷术》。印刷术产生于何时?这一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 二、自主学习 1.问题导学 隋唐时期有哪一些显著的科技成就? 2.自主练习 ①赵州桥: 设计者: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 历史地位:赵州桥是的石拱桥。比欧洲最早建立的石拱桥早约年。 ②雕版印刷术: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和 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帝时出现,唐朝晚期,雕版印刷术已比较兴旺。著名的印刷中心 有:和等地。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晚唐印制的《》。 意义:有利于。 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僧一行的主要贡献:首次实测的长度;制定《》,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 的体系;首次发现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的发现早了近年。 ④唐朝医学方面的成就: 孙思邈:编成了《》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唐政府颁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性专著。 三、合作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自主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质疑:; 。 2.教师质疑: ①赵州桥历经1300多年,至今仍巍然屹立。想一想,它在今天有何价值?

②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总结升华 隋唐时期,科技成就显著: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僧一行是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是科技进步的前提;科技进步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六、课后学习指导 1.古人用“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形容下列哪项建筑() A.赵州桥 B.长城 C.运河 D.大雁塔 2.下列科技成就在隋朝时期就出现的是() ①赵州桥②雕版印刷术③《金刚经》④《千金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如果你在唐朝时写作了一本论著需要出版,从印刷速度以及成本方面考虑,可以选择 A.人工手抄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电脑录入() 4.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5.请完善下表: 6.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观察下列图片: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①图1是我国古代哪一建筑?它是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②图2和图3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各有怎样的科技成就? ③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一些科技成就呢?请列举两项。 科技成就人物所处朝代历史地位赵州桥 《金刚经》 子午线 《千金方》 《唐本草》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 天文历算 天文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进步。唐代王孝通约生活在北周武帝至唐太宗时期在《缉古 算经》中首次运用解三次方程式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全书共二十个问题, 如第二问,即以三次方程式来解答土木工程问题: 假令太史造仰觀臺,上廣袤少,下廣袤多,上下廣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廣袤差 三丈,高多上廣一十一丈。甲縣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縣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 功常積七十五尺,限五日役臺畢,羨道從臺南面起,上廣多下廣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縣一十三鄉,乙縣四十三鄉,每鄉別均賦常積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羨道畢,二縣差到人共造仰觀臺,二縣鄉人共造羨道,皆從先給甲縣,以次與乙縣,臺自下基 給高,道自初登給袤,問臺道廣、高、袤及縣別給高、廣、袤各幾何? 唐高宗时,李淳风602-670年等人审定并注解了《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 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等十部算经,称为“算经十书”。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唐置国子监算学,“算经十书”成为唐朝算学的规定教科书。其中《缀术》在公元十世纪 不幸失传,其余九部基本流传至今。 國子監算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學生三十人。博士掌敎文武八品已下及庶人子爲生者。二分其經,以爲之業。習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邱建、夏侯陽、周髀十五人, 習綴術、緝古十五人。其紀遺、三等數亦兼習之。 《旧唐书》 历法方面,刘焯在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提出制订的《皇极历》,吸取了北齐以来成果,发明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推算每天太阳视运动的速度。太阳视运动即我们在地球上以地 球为参照物观看太阳的运动。西方即根据此种运动一度认为地球为宇宙核心,即地心说。 唐初,王孝通还与其孙编制过《戊寅元历》,已经开始使用定朔法,即按照实际日月 观测位置为准来确定一个月为29或30日的方法,而取代之前的平朔法,即大月30日小 月29日间隔排列。到唐高宗时,李淳风造《麟德历》,从此确定使用定朔法,相沿至今。 唐玄宗时,命僧人一行683-727年主持改历。一行与梁令瓒合作创制了能够直接测量 黄道坐标的黄道游仪,并以此测量了二十八宿距天球北极的度数,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 变动的现象。一行还根据南北各地测量北极高度及二至日日影短长的结果,推翻了“王畿 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证明影差与距离的比例不是定值,而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人怀疑 这种说法,隋代刘焯也建议通过实地测量来证实,没有得到采纳,到这时才通过实测证实。通过在今河南东部、南部的测量,他得出大约351里80步约合今123.7公里,北极高度 相差一度,与现代值相差11.8%,是世界历史上在地面实测子午线的一次重要尝试。

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 岳麓版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主备教师:周华锋学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赵州桥、雕版印刷术,体会、认识中国古 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 3.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 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我国早在(商)代就知道刻字技术,(战国)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大约在(隋文帝)时就出现了。 3.(晚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等地。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4.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僧一行),本名张遂。他制定出《大衍历》,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1000)年。 5.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尊称他为(“药王”)。孙思邈出生于(隋)朝,死于(唐)朝。 (二)合作探究 1. 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设想一下, 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学习和文化生活将会有哪些困难? 提示:许多人没有书读;要读书就得去抄书; 不可能阅读到报纸;不可能出现知识经济时代。其他言之成理的变可。 2. 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有哪些值得继 承和发扬? 提示:一是生活要有规律,要依时养生。二是强调运动锻炼以养生。三是强调饮食和卫生保健。四是注重育儿。 (三)展示交流 (四)课堂小结 1.赵州桥的特点 2.雕版印刷术的意义、《金刚经》 3.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4.药王孙思邈 (五)达标训练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C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金 刚经》 D.《步辇图》 2.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 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A )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说课稿教案

一、课程标准: 1、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2、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 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印章与手写速度比较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 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象进行观察、提炼信息并 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隋唐雕 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

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做引导 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赵州桥与雕版印刷术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与药王孙思邈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谈话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关于了隋唐时期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往开放频繁,处处体现了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隋唐文化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一个方面——隋唐的科学技术。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赵州桥。 1、赵州桥: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 参考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 B、亮度 C、硬度 D、形状 2、()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B长方体框架C三角形框架D四边形框架 3、()的物体稳定性好。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B上小下大 C上重下轻D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4、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 B、“L” C、“U” D、“T” E、“工”字 二、多项选择题。8% 1、()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形 B 圆锥形 C圆柱形 D 球形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 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V” B、“L” C、“U” D、“T” E、“工”字 三、填空题。19%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和“()”,()比()容易弯曲。 2、拱形可以向()和向()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重量。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的材料(柱子)和

()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比()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抗 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4、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 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7、()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8、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 ),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四、连线题。4%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五、判断题。24%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4、球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球形各部分相 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5、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

历史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课标内容] 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严重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优良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纲要] 一、赵州桥 1、赵州桥的特点 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 二、雕版印刷术 1、印章与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刚经》 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四、药王孙思邈

科学作业第6课 沙漠中的植物

第6课沙漠中的植物 1.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等。 2.(芦荟)和(石莲花)都喜温暖通风的环境,耐干燥,能在沙漠边缘或半沙漠的温暖环境中生存。 3.仙人掌的茎是(绿色)的,像厚实的植物叶片或粗壮的茎。仙人掌的叶是一根根的(尖刺)。 4.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较硬,用手难以挤压出水分,而且他们都有刺,易扎伤手,所以用勺子挤压比较方便,安全。 5.(梭梭树)和(骆驼刺)这两种植物都是地面部分长得矮小,而有庞大的根系,并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的减少了水分蒸腾,使之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6.形态不同的沙漠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有强大的根系,以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取。为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有的甚至无叶,用绿色的茎代替叶子的作用,茎表面覆盖蜡质。 7.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答: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里含有大量水分。 8.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实验: 现象:用蜡纸包住的纸巾湿度最大;其次是卷起来的纸巾;湿度最小的是平铺的纸巾。 解释:蒸发面积小,蒸发量少;不透水覆盖层阻挡了水分蒸发。 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9.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模拟实验中:平铺的纸张模拟的是(宽大的叶片),卷起来的纸张,模拟的是(针状叶),蜡纸模拟的是(茎表面的不透水覆盖层)。通过实验,我发现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是(叶缩成针状,茎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 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 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 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 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 (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支点用力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 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2018版 第1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教材整理1四大发明 [深度点拨]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不同的原因。 【提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大,实行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教材整理2天文学成就 1.天象观测 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仪器要早300多年。 教材整理3算经与圆周率 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筹算计算法。 2.东汉:《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教材整理4古代农书

[深度点拨]《农政全书》与其他几部农书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农政全书》充分汲取西方的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这与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的新现象有密切关系。 教材整理5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 (1)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3.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③ )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著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①) 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② )。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①)。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①)。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①)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③)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①)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②)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为: 2、我需要多少根横杆、竖杆、斜杆? 答:横杆8、竖杆4、斜杆6.

七年级下册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历史)

第六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知识点梳理: 1.赵州桥:隋朝时著名的工匠李春主持修建,位于今天河北赵县洨河上,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供 桥,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2.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朝,唐中叶后,开始在全国推行。《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1.孙思邈: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称为“药圣”。 巩固练习: 1. 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分别是在() A.西汉和隋唐 B.东汉和隋唐 C.西汉和南朝 D.东汉和西晋 2. 被誉为“天下之雄胜”的桥梁是() A.赵州桥 B.卢沟桥 C.玉带桥 D.十八孔桥 3. 要实地参观赵州桥,应该去() A.河北赵县 B.河南洛阳 C.陕西西安 D.河南开封 4. 雕版印刷术在全国推行是在() A.隋朝初期 B.唐朝初期 C.唐朝后期 D.唐朝中叶 5. 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6. 我国四大发明中有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和印刷术 B.印刷术和火药 C.指南针和火药 D.造纸术和火药 7. 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A.隋朝的李春 B.唐朝的李冰 C.唐朝的李春 D.春秋的李冰

8.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印制的《佛经》 B.唐印制的《古兰经》 C.唐印制的《金刚经》 D.唐印制的《圣经》 9. 被后世尊称为“药圣”的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0. 孙思邈以毕生心血写成的医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7. 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桥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主持修建此桥的是___朝的_____。 (3)此桥有什么重要地位?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案 第6课

6、他们去哪里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著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 ①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为: 2、我需要多少根横杆、竖杆、斜杆? 3、思考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4、数一数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想想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 四、我的实验:下面是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实验的记录表(15分),1、请你根据实验填写记录表,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2012重庆市)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 ....的是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指南针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所以B错误,答案选B。 (10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源头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即所谓进奏院状。作为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进奏院状主要涉及皇帝的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至于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则并不多见 ——中华传媒网(1)材料一认为新闻传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何时?(1分)考古研究表明,那时我国境内哪种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且已经会使用天然火?(2分) (2)唐朝以来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哪两大科技发明密切相关?(4分) 材料二 20ll年12月29日,该报(报标见右图)举行了它的80周年庆典。…… 毛泽东称它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周恩来推介它为“世界上最好的报纸”;几代 中国人“一报在手,纵览全球”,始终将其视为了解外捕世界不可替代的窗口。 ——《视觉中国》(3)材料二中“报纸”的名称是什么?(1分)人们阅读该报与唐朝人阅读“进奏院状”的主要目的各是什么?(2分)

历史: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同步训练 (岳麓版七年级下)

历史: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建在今()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安徽省 解析: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在今河北赵县城南。 答案:B 2.赵州桥距今() A.近1300年 B.近1400年 C.1400多年 D.近1500年 解析:赵州桥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 答案:B 3.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时期 D.宋元时期 解析: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晚唐时期雕版印刷业已经比较兴旺了。 答案:B 4.唐朝晚期,雕版印刷业兴旺,著名的印刷中心是() A.长安、洛阳 B.广州、泉州 C.成都、洛阳 D.长安、广州 解析:晚唐时期,成都、洛阳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大量刻印佛经、日历、诗集和医书等。 答案:C 5.僧一行的成就包括() ①主持世界上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②制定出《大衍历》③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④世界上第一次记录了日食和月食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僧一行成就的准确掌握。回顾所学知识可知,④成就的取得是在春秋时期,故不属于僧一行的成就,所以选项中凡有④的即可排除。③是僧一行的成就,C项没有包括进来。 答案:A 6.被后世尊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解析:四个备选项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药方面的专家,其中,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是孙思邈。 答案:D 7.(2005江苏连云港中考,4)在一部反映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场景:①印刷工使用活字印刷②学生出入于专门的医学校③农民用筒车灌溉田地④交战双方用火炮相互轰击 其中与史实相符合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识记和比较能力。①开始出现在北宋,④开始出现于宋元,②③均属于唐代成就。 答案:B 8.(2006河南中考,3)赵州桥的设计、主持建造者是() A.张衡 B.李春 C.毕昇 D.宋应星 解析:A项张衡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B项李春设计并主持建筑了赵州桥,C 项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D项宋应星著有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 开物 》。 答案:B 我综合我发展 9.识读右图,完成问题: (1)右图的名称是什么?发现于何地? (2)右图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科技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解析:此图是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的重要证据,发现于敦煌。印刷术有利于提高成书的速度,

七年级历史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教案 课程标准: 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印章与手写速度比较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象进行观察、提炼信息并深入探究。 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隋唐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做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赵州桥与雕版印刷术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与药王孙思邈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谈话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关于了隋唐时期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往开放频繁,处处体现了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隋唐文化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一个方面——隋唐的科学技术。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赵州桥。 赵州桥: 介绍设计者 重点解决赵州桥设计的特点问题(三个) 历史意义:a、用教材上的一句话总结 b、补充视频材料 图片欣赏:赵州桥四季风景

隋唐科技成果

隋唐科技成果 第一,隋唐五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运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计算日月的运行,岁差的准确值高于欧洲;他还提出了测量子午线长度的设想,否定了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唐王希明编辑而成的七字长歌《步天歌》广为流传,极大地促进了天文知识的普及.唐代徐昂的《宣明历》,测得黄道和赤道交角为23°u65299X5′,与现代理论数值仅差0.5′左右.开元时期僧一行制订了《大衍历》,为后代历法家编历提供了固定的模式.一行还是实际测量子午线的创始人,并测得子午线每一度长为351.27唐里. 第二,隋唐五代在数学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隋代天文学家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首先创立了等间距的二次内插公式,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唐代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把毕生精力都用在数学的研究上,他的最大贡献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作了《缉古算经》;在这部算经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三次方程式的正根解法,对古代数学方程式理论作出了卓越贡献.唐高宗时,曾令太史令李淳风与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人注释十部算经.这十部算经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和《缀术》. 十部算经对古代数学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还有名为《夏侯阳算经》的韩延算术,全书3卷共83个例题,多为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所常用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术.据史籍记载,这一时期的算学家,除了刘焯、王孝通、李淳风、僧一行外,还有陈从远、龙受益、边刚、刘孝孙等人,他们都在数学领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隋唐五代的农学特别发达,有着丰硕的成果.隋文帝采用北朝以来的均田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唐王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垦荒,安定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务在农桑、时尚稼穑和勤于稼穑的社会风尚.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精耕细作,整地保墒、扩展良田等农田管理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当时,还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排水和灌溉的技术问题.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起拨特易,牛乃省力,在古代犁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代的茶叶生产和制作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陆羽编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对茶树的栽培、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制作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畜牧业方面,唐代采用引种杂交方法,开发出駃騠、骡等新畜种. 其规模之大和成就之丰,在当时世界上堪称罕见,充分显示出古代牲畜育种科学的重大成就.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则是我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兽医大典.其他如隋代诸葛颖的《种植法》、周思等人撰写的《兆人本业》、王旻的《山居要术》、韦行规的《保生月录》、李德裕的《平泉草木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陆龟蒙的《耒耜经》、韩鄂的《四时纂要》等农学著作,使隋唐时期出现了异常繁荣的农学研究盛况. 第四,隋唐五代的地理学成就突出,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方志的修著、制图学的丰富、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以及在潮汐成因、海陆变迁等自然地理的研究考察方面,都较之前代有着明显的进步,从而为这一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隋大业年间,朝廷明令全国各地大规模编撰方志,并将全国各地上报的地志和图志,汇集编纂成全国总图志,如《区宇图志》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全国总地志.唐王朝设有专门负责掌管图经的官员,并规定全国各州、府每三年一造图经,当时有五十多个州修有图经.全国性的地志和图志也有新的发展,其中肖德言的《括地志》、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贾耽的《古郡国道县四夷述》、孔述睿的《地理志》等,都很出色.隋炀帝时,裴矩奉命掌管西域贸易,将域内各国的地貌风情加以记载,并绘成图册,撰成《西域图记》;初唐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回来后撰有《西域行传》;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法,回来后写有《大唐西域记》;天宝年间,杜环在大食境内留居10年,后撰有《经行记》;后晋天福三年,高居海撰写了《行记》.这些图志的涌现,不但使制图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还填补了域外地理学方面的空白.此外,唐代的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