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文件管理

浅谈电子文件管理
浅谈电子文件管理

浅谈电子文件管理

摘要:电子文件是在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生成的,电子文件与传统文件在载体、使用和保存方式不同,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面临新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信息工程;电子文件;管理

0 前言

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电子文件在使用计算机办公的过程中产生,或将纸张、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扫描、数码摄入等)而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如办公类电子文件、资料扫描件、E-MAIL、WEB页面、CAD/CAM文件、MPEG 文件、MP3文件等。随着科技进步,党政机关和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计算机提高效率,加速现代化进程,随之产生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操作方便、传递快捷、存储空间小,具有传统文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改革、发展和增效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应如何对电子文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更好地提供服务。

1 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文件管理的理念在1998年前后传入我国,但没有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推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对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按习惯停留在纸质文件管理上,据了解,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有以下问题:

1.1对电子文件的认识

有的未充分认识电子文件的意义、功用和重要性,未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鉴定和归档;有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电子文件易被非法访问、非法改动和损害;有的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有的只用计算机起草和打印文件,打印出纸质文件后,作为草稿性的电子文件很多未被保存,或因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其它信息而被删除;有的对电子文件不分价值,全部保存下来;

收稿日期:2005-03-28有的仅保存在硬盘里,日积月累,电子文件数量庞大,有的数量多达上千MB,增加了管理和使用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1.2传统文件的保存

纸质文件只要避开天灾人祸,遵守保管要求,就能长期保存。电子文件则不然,电子文件依赖于软硬件设备,当设备将信息记录于存储载体后,就离不开设备,只能上机读取,不能直接读取。电子文件易被更改、信息与载体相分离、数据丢失、病毒侵害等,这些因素影响了电子文件的有效使用和长期保存。

1.3计算机更新换代对电子文件保存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系统更新换代后,不少以前的老版本电子文件无法在新的软硬件环

境下直接使用,给电子文件的长期有效使用增加了难度。例如:在软件方面,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XP、Windows2003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中,如要使用DOS操作系统下形成的电子文件,有的须迁移到上述平台,

或在上述平台中仿真DOS环境才能正常使用;在硬件方面,日益普及的64位计算机平台中也存在上述问题。

1.4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档案的关系。

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给电子文件归档造成困难。采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单位,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多是本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设计的软件,而单位档案室的档案管理系统,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推广的、符合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的软件。二者的设计单位不同,在各自的软件环境下采用的电子文件格式不同,因此有些电子文件须先转为规定格式后归档,有些无法转换,增加了电子文件归档的难度。

2 电子文件的科学有效管理

要把电子文件管理好、开发利用好,记录生产工作活动,为更好地提供服务做好准备。那么,如何对电子文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呢?

2.1电子文件管理的要点

电子文件易被修改和删除,同纸质文件相比更容易失真或丢失,不能照搬纸质文件管理的方法,要充分了解电子文件的特性,找出特殊之处。电子文件管理靠技术条件实现,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不仅取决于其内容,还取决于载体寿命、计算机软硬件的生存周期和电子文件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一致性。要统一电子文件的软硬件设施,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归档进行全过程管理,并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规定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表明属性的数据,包括格式、编排结构、软硬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无缺损)、有效性(可理解、可被利用,信息可识别、存储系统可靠、载体完好和兼容)。还要做好安全防护。

2.2电子文件管理的技术细节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可参考纸质文件的相

关规范,文字型电子文件的通用格式为XML、R TF、TXT;扫描型电子文件的通用格式为JPEG、TIFF;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的通用格式为MPEG、AVI;音频电子文件的通用格式为WAV、MP3;在形成和处理电子文件时尽量采用上述格式,这样可减少电子文件归档时的格式转换环节,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电子文件归档时,用文字处理软件形成的文本电子文件,注明存储格式和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用扫描仪等获得的非通用格式的图像电子文件则转换成通

用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用CAD或绘图等设备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文件以及用超媒体链结制作的文件,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用音频设备获得的声音文件,同时收集其属性标识、参数和非通用格式的相关软件。对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同时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收集时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与电子文件处

理有关的参数、管理数据等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套用统一模板的电子文件,在保证能恢复原形态的前提下,其内容信息可脱离套用模板进行存储,被套用模板作为电子文件的元数据保存。

归档的电子文件脱机保存,集中复制到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以免计算机出故障后无法弥补,加密的电子文件解密后再拷贝。采用的存储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软磁盘易损、容量小、易丢失文件,不能用软磁盘作长期保存的载体。归档后的电子文件载体设置为禁止写操作。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在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查看软件。

在电子文件的保存技术中,光盘刻录具有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存储量大、读写速度快、易保存的优点,成为很多部门存储电子文档的首选。有一点要注意,目前CD-R刻录盘主要有蓝盘、绿盘、金绿盘和金盘,其中绿盘对各种刻录机的兼容性较好,但在阳光等强光下,绿盘中的染料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光盘报废。相比之下,金绿色盘不仅兼容性好,保存时间也比绿盘长得多。金盘对刻录机的写入激光功率要求较高,对各种刻录机的兼容性相对差些,但保存时间最长。长方形、5边形等刻录盘虽小巧好看,但使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不如圆形刻录盘。综合考虑,有条件的话,光盘刻录尽量采用圆形金盘,以利长久保存。如采用磁带保存,要避开高温和磁场影响;如采用硬磁盘保存,要注意防震防潮、并防止静电损坏硬磁盘的电子器件。

对归档的电子文件,为提高效率、提升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可采用符合档案管理最新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选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下述功能:文件管理(含档案回收)、借阅管理(个人借阅、借阅审批)、分类管理(含列表管理、著录界面设计)、档案编研(含编研目录管理)、报表管理(统计报表和列表)、系统管理(含基本资料管理,用户组管理,流水号管理,系统管理授权)等。

在电子文件安全防护方面,除防盗外,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保证设备和存储介质不因温度太高或温度大幅波动及各种灾害而受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设定文件属性和登录限制,设定各相关人员使用文件的权限等,在权限管理上杜绝不必要的权限提高或扩大。做好数据备份,对正在网络中流转,暂无法确定保管责任的电子文件实时收集,集中存于符合安全要求的暂时存储器中以防散失。计算机系统使用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例如:金辰冠群KILL、MacAfee、江民KV、瑞星、金山毒霸等,并实时监控、自动杀毒,防病毒软件经常更新病毒库,使之能查杀不断出现的新病毒。不要随便使用外来的软件和数据,必须使用则先行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后再用。在不需要读写文件的地方可采用无盘工作站。

3 结语

电子文件具有传统文件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电子文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本文对于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了上述管理办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电子文件管理科学有效,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1.

[2]丁海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越男.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变化及其引发的思

考[J].中国档案,2002.

[4]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电子文件控制程序

电子文件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使公司的电脑软件以及电子文件的管理规范化,保障文件使用完整性。 2.0范围 在本公司和产品及服务的电子形式存在的软件、资料与电子记录的资料。 3.0管理权责 管理部电脑工程师负责定时对各作业部门的邮件和流动的电子技术资料进行归档到公司网盘中,并及时维护网络和网盘的有效性,各电子文件流向的关注;文控中心负责受控发行文件电子档和法律法规电子档的归档和保管。 4.0定义 4.1电子资料:指电脑程序运行所产生的资料,如:图纸、数模、技术文件等,无论是否以报表列印或复制等作业的结果。 4.2电子记录:指用户将文件内容通过电脑作业方式,将其存储在电脑媒体,并且可供查询,列印处理的电子资料。 4.3电脑用户:以下简釈[用户],为透过公司系统网或使用其它应用软件执行相关作业人员、使用者 4.4一般公用型的应用软件(软件):指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例如:Ofce中的Word、Excel等),不限制使用权限,由网络管理员安装或授权安装使用。

4.5专用软件:指本公司所辖范围内使用的企业集成管理系统,本项目由管理部依其职责限定用户的[使用权限J(CAD/SPC/ProE)5.0使用权限 5.1每一个用户都由网管建立唯一识别码。 5.2每一个用户须设立密码,作为通行或进入[企业集成管理系巯]的验证。 (1)对各电脑用户依其职责限使用作业范围。 (2)作业范围包含: 1)资料输入、新增作业及保管。 2)资料删除和保存审批作业。 3)查询资料作业 4)资料修改或変更作业。 5)索引作业 6)其他电脑维护作业。 7)档案异动复制、删除、移动)作业 6.流程 6.1电脑软件管理流程: 流程权责单位相关说明使用表单退软件新增修改申请[软件新增与修改各电用户各软件新增与修改内容记录件申请表]M 核各部门长各部门长审核是否执行 Y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作者:档案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082 更新时间:2009-12-2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 档案著录规则 DA/T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背景信息context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metadata

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physical filing 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 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完整性integrity 指电子文件(3.1)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等无缺损。 3.9有效性utility 指电子文件(3.1)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3.10捕获capture 指对电子文件(3.1)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3.11迁移migration 指将源系统中的电子文件(3.1)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4、总则 4.1 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与流程

专题一: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与流程 第一讲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变化与特点 文件管理流程是指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有联系的文件管理活动,包括鉴定、归档、整理、保护、检索(著录和查询)、提供利用等多项业务内容。与纸质文件管理流程相比,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正在发生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管理环节正在经历多方位的改变。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在时间上的变化 1.提前 这是所有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变化中最明显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表现。考虑到电子文件信息易更改、易流逝,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按照生成、积累、立卷、鉴定、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很多工作还未来得及开展之前,电子文件就被更改甚至删除了,导致文件流失、失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还会造成重复劳动,如形成者在对文件形成时已提取了主题词,归档后的还会有主题标引的工作。此外,甚至可能导致额外劳动,如为了弥补电子文件管理前期管理不善的后果而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耗费不应消耗的资源。因此,应把需要和可能实现的管理功能尽早实现,如提前到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目前,比较普遍的提前的管理活动包括:(1)归档。纸质文件的归档时间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文件形成后第二年上半年归档,主要适用于行政文件,二是项目结束后归档,主要适用于科技文件。这种情况在电子环境中发生了变化,归档时间明显提前。如上海宝钢集团,其文书文件处理完毕后存入有关数据库,只要工作时间允许,档案人员可以随时将之归入档案数据库,归档之前需要增加一些管理性信息,如分类号、档号等,而不必再等到第二年的上半年。如航天集团501所等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资产免遭流失,这些企业规定设计部门的所有图纸最后都必须由档案部门控制输出,即实现“集中出图”。而集中出图的前提就是CAD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即电子文件在形成后,即刻向档案部门移交。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后,或通过网络将CAD文件传送到档案部门,或采用送交磁盘的方法将CAD文件先行集中到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打印底图,送各主管人员签署,签署后的底图晒印成蓝图后分发给生产部门。实时归档除了避免了设计任务结束后设计人员将原来文件删除的现象,保证了CAD电子文件的齐全和完整;还及时集中了设计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数据库、开发检索系统等措施,可以尽快实现设计信息在企业内的共享。 (2)鉴定。归档是鉴定结果的一项执行活动,归档的提前必然要求鉴定工作的提前。最理想的情况是由计算机自动鉴定,即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的调查阶段,便着手开始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根据机构职能机构图中显示的机构职能、工作和环节,明确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根据业务流程图中所展示的电子文件生成节点,明确电子文件的种类;结合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将这些职能、工作、环节中生成的电子文件作为有价值的文件保存,其他文件酌情考虑;将上述结果反映在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中,并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纳入管理系统,即按照规定的文件种类(名称)、区分这些不同种类(名称)文件价值的依据、保管期限,开发自动鉴定的功能模块。文件一旦生成,系统便将文件与保管期限表的条款对照判断,然后文件才能进入正常的处理流程;如果系统不能自动判断文件的保存价值,系统则及时提醒文件管理人员或档案人员人工鉴定。目前完全实现自动鉴定的实例较少见,但是已有不少单位通过制度规定文件形成人员具有鉴定的职责,届时系统会自动提醒或要求其判断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 (3)著录。为了保证著录信息的准确,减少重复劳动,很多单位要求在文件形成之时由形成者完成一些著录项目的编制工作,这一功能最好设计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由系统给形成者提要求,不完成此工作,无法进入下一个流程。比如北京五洲设计院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从设计工作的开始阶段,设计人员必须完成由档案部门设计的著录单(记录设计项目的名称、时间、来源、责任者、设计者等),方可进入设计系统的界面开始设计工作。在机构中,为了方便文件形成部门的著录,保证这项工作的标准化,以便档案部门将著录数据纳入统一的数据库中,档案部门可以与文件形成部门合作,将需要著录的项目编制成统一的表格软件,发给(或置于内部网上)文件形成者。由文件形成者进行著录,便于著录信息的及时采集,保证著录信息的高质量;同时也避免了档案工作者在文件

电子文件管理课程作业

电子文件管理课程作业 一、单选题(共 6 小题,每题5 分) 1、《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电子公文,应在每一个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 A、操作日志 B、机读目录 C、浏览软件 D、驱动程序 2、()是解决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工具。 A、元数据 B、著录数据 C、背景信息 D、结构信息 3、()是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 A、背景信息 B、属性信息 C、元数据 D、环境数据 3、()利用兼有文本和图像文件的优点,且文件中的文字信息可供检索、利用。 A、版式文件 B、音频文件 C、视频文件 D、数据库文件 4、对磁性载体上的归档电子文件,应每()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A、1 B、2 C、3 D、4 6、对磁性载体上的归档电子文件,应每4 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年。 A、1 B、2 C、3 D、4 5、()是扫描仪最主要的技术指标。

B、像素 C、分辨率 D、色彩位数 6、()格式不支持在一个文件中存储多幅图像。 A、TIFF B、CEB C、PDF D、JPEG 2、()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 A、XML B、HTML C、WPS D、PDF 4、()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A、逻辑归档√ B、物理归档 C、在线归档 D、离线归档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5 分) 1、《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规定保存图像型电子文件以()为通用格式。 A、JPEG B、TIFF C、BMP D、GIF 1、常见的音频格式有()。 A、MP3 B、RA C、MOV D、WAV 2、常见的检索方式有()。 A、精确检索 B、模糊检索 C、多条件检索 D、反向检索 3、常见的操作系统有()。 A、Windows

电子文件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建立在大文件的概念基础上,注重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所有管理活动和管理要素的统筹兼顾,强调各项管理内容和要求的无缝连接、系统整合和总体效应。 2、前端控制:前端控制是现代文件、档案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它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者销毁的不同阶段看做的过程。 3、真实性保障原则: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文件内容、结构、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仍然保持不变,与形成时的原始状态一致。真实性是保障电子文件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文件反应历史面貌、构成社会价值,得以作为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前提。 4、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记录社会活动真实面貌的具有有机联系的电子文件及其他形式的相关文件数量齐全;二是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P17 5、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一种技术模式,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是以文件和档案信息为特定对象的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P23 6、电子文件标准: 是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制定,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有关电子文件制发和管理的规则、方法、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规定,是电子文件管理人员应遵守的业务技术规范。 7、价值鉴定:价值鉴定即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判断电子文件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对保存期已满的电子文件进行复审,并按照复审结果对电子文件作相应处理(销毁或继续保存)的过程。P36 8、电子文件的技术鉴定:技术鉴定的任务是对电子文件的各方面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文件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分析以及对文件载体性能的检测。P47 9、逻辑归档:逻辑归档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贮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也就是说,文件形成部门仅将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逻辑地址通知档案部门,使档案部门能够通过网络直接查阅该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生成在什么位置,归档后物理位置仍保持不变。 10、物理归档:物理归档是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上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独立的或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其归档的方式又可以分为 网络传输方式归档和以介质传递方式归档两种。P53 11.电子文件编研:电子文件的编研,是指根据客观需要,对文件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按照一定的题目,将相关文件信息加工、编辑成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编研成品的业务工作。P106 12.电子文件的归档:归档是将具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由形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标志着电子文件管理责任由文件生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的正式转移。 二、简答 1.信息的易变性(造成电子文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影响信息易变性的因素) P8 第一,在以往的文件中,载体不仅是信息的承载物,它一旦与特定信息结合为一体,还具有一种对信息的固化作用,信息的原有顺序、本来面貌都被凝固在特定的载体上边,不能改变。当信息可以脱离特定载体而存在时,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使人们对信息的增删更改十分方便,动态文档中的数据不断地被自动更新或补充。

电子档文件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公司各种电子文件科学有序的运行、传递,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和保管程序,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电子文件运行、管理和归档工作。 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字形式储存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 归档电子文件: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3.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的制定,随时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更新公司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和相关设备。 3.2负责各类电子文件的验收、整理、建库、光盘制作、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管理工作。 3.3 负责购买、使用、维护电子文件保存利用的器具和设施。 4工作程序 4.1电子文件的归档类型 4.1.1 实体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按照《文件控制程序》中基本归档范 围和保管期限执行。 4.1.2各部门对电子文件采用可卸载归档方式,同纸质档案一并移交。 4.1.3电子文件基本数据类型定义及其代码可分别为: 文本文件(Text,代码T) 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由字、词、数字符号表达的文件。文本文件中除了存储有效字符信息(包括能用ASCLL码字符表示的回车、换行等信息外,不包含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其他任何信息。 图形文件(Graphic,代码为G) 指根据一定算法绘制的图表、曲线图,包括几何图形和物理量如应力、强度等用图标表示的图形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绘图中产生的文件,如设计模型、图纸、图画等即为图形文件。 图像文件(Image,代码I) 指使用数字设备采集或制作的静态画面,如用扫描仪扫描的各种原件画面,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等。 视频文件(Video,代码V) 指使用视频捕获设备录入的数字影像或使用动画软件生成的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动态画面,如数字影视、动画片等。 音频文件(Audio,代码为A) 指用音频设备录入或编曲软件生成的文件。用音频设备录入并转换为数字形式的文件,采样频率是单位时间内的采样次数,主要有11KHZ(电话质量)、22KHZ(FM调频收音机质量)和44KHZ(CD质量)三种。

电子文件管理考题

电子文件管理 一、单选题 1.电子文件中,一般用于描述图像文件的分辨率的是( C )P52 A.DPI B.DBF C.PPI 2.电子文件归档移交前其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及可识别性,由(B)部门负责,归档移交后由(A)负责。P101 A.档案 B.形成 C.系统软件 3.电子文件归档“双轨制”是指(C)P102 A.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并认真实施。 B.将归档的纸质文件扫描成图片归档。 C.将生成的电子文件同时打印一份纸质文件,与其一并归档。 4.在销毁电子文件时,对属于涉密的归档电子文件,(B) A.可以用逻辑删除的方法 B.必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 P111 C.送纸厂销毁 5.《电子文件管理条例》归档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和档案保管部门应当对归档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C)套,其中一套异地保管。P109-110 A.一 B.二 C.三

6.草稿性电子文件的归档时,应该(A) A.保留其修改痕迹 B.不用留其修改痕迹 C.无所谓 7.归档电子文件刻录光盘后,其光盘标签按要求应(B) A.写上光盘档号 B.用黑色油性软笔在归档光盘的标签面上写上光盘档号 C.在归档光盘的标签面上贴上标签 二.多选题 1.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下列关于TIFF与JPEG说法正确的是(ABCD)P54-56 A.TIFF格式图片质量高,文件体积大,用于保存高质量的图片。 B.JPEG格式压缩比例较高,图片质量不及TIFF格式,文件体积较小,适合保存图像要求质量不高的图片,或用于普通网页浏览使用。 C.TIFF支持多页模式,JPEG不支持多页模式。 D.JPEG2000颠覆了JPEG只能是有损压缩的传统。 2.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下列格式中属于电子公文存储通用格式的是(ABD)P96

公司文件管理规定流程和相关表格

公司文件管理规定流程 一、目的 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公司档案的收集、归档程序和方法,确保公司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符合公司需求和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利用及归档。 三、术语和定义 1、档案:指公司过去和现在各级部门及员工从事业务、经营、企业管理、宣传等活动 中所直接形成的对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账册、凭证、报表、电脑盘 片、声像、胶卷、荣誉实物、证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管理:就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活动。 四、职责 1、行政中心: 1)负责公司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制度执行及检查工作,并负责督促指导部门档案管理。 2)建立健全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3)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公司的档案和其他资料; 4)负责公司档案的利用和销毁管理,监控档案利用和销毁的全过程,确保公司档案的安全;指导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 5)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传递和沟通; 6)负责组织学习和培训档案管理办法、使用知识。 2、其他各部门相关人员: 1)负责在工作变动时,做好或协助移交工作,并及时通知行政中心; 2)向行政中心移交合同或文件资料原件或复印件; 3)负责本部门文件资料或合同复印件的日常收集、标识、贮存、保管、利用、归档; 4)财务管理部负责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独立建档保管财务档案资料; 3、各部门主管人员 1)批准对自己部门资料或合同复印件的处置。 4、各中心总监/副总

1)负责对档案管理监督检查报告的审批。 五、工作程序 1、档案资料的收集 1)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对本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合同及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并编制部门《文件(合同)管理记录目录》。 2)各部门文件、合同等资料原件需要保存的,各部门分别进行整理,并编制《移交目录》每季度向行政中心移交。 a)归档范围及移交时间 b)档案资料的标识 行政中心及各部门对各自保管的档案资料编号,编号规则见公司档案管理规定。 c)档案资料的日常管理: ⑴电子类合同或其他需要保管的电子文件,应当及时存放于档案室指定电脑硬盘内或 制作专门光盘进行编号保存。 ⑵文件、合同资料要登记详细信息,并编制《文件(合同)管理记录目录》,以便 检索利用。 ⑶文件资料、合同要科学排列,按编号顺序存放于文件盒内,并加以标识,整齐排 放在文件/档案柜中。 d)档案借阅 ⑴借阅档案要履行借阅手续,填写《档案借阅审批单》。借阅档案原件只限在公司内, 不能带出;必须带出公司查阅的,需依照借阅权限由相关领导批准; ⑵档案外借一般只借复印件,需借原件者须经总经理批准,借阅的档案交还时,必须 当面点交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直接上级; ⑶借阅档案用完后,应及时送还,如超过借阅时间,须重新办理手续; ⑷借档人必须爱护档案,不得擅自涂改、污损、勾画、剪裁、抽取、拆卸、调换、摘 抄、翻印、复印、摄影,不得转借或损坏; e)档案销毁 ⑴对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销毁时,必须写申请销毁报告,编制销毁目录,报部门 经理和部门分管副总鉴定,最后报总经理的批准,方可销毁。 ⑵执行销毁任务时,必须由行政中心人员监销,监销人不得少于二人,并在销毁目录

档案职称考试练习题中级《档案工作实务》“电子文件管理”

《档案工作实务》“电子文件管理” 1、下列属于记录电子文件载体的是:(ABCD) A 磁盘 B 优盘 C 光盘 D 磁带 2、构成电子文件的三大基本要素中,结构信息是电子文件的核心要素。() 3、电子文件可以再不同载体上同时存在和互相转化.() 4、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样可以长久存储和读取。() 5、按信息格式划分,电子文件包括哪些种类。() A、文本文件 B、数字化文件 C、命令文件 D 、支持性文件 6、下列属于文本型文件的是:() A、TXT文件 B、PDF文件 C、TIFF文件 D、WAV文件 7、对电子文件而言,没有主文件,支持性、辅助性、工具性文件就不能行使文件的功能。() 8、按文件的生成方式分,下列属于数字化文件的是:() A、语音录入文件 B、 OCR识别文件 C、扫描缩微胶卷 D、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文件 9、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有:() A 全程管理原则 B 前端控制原则 C 风险管理原则 D 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原则 10、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主要有:() A、分散式管理 B、集中式管理 C、分布式管理 D、文档一体化管理

11、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布式保管方案的国家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法国 D、英国 12、电子文件法规由______或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制定并依靠______保证实施的关于电子文件及其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 A、行政机关 B、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国家强制力 D、立法程序 13、电子文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有:() A 电子文件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B 电子文件的易传播性问题 C 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效力问题D电子文件管理与隐私权保护问题 14、以下不是电子文件法规特点是:() A、完整性 B、分散性 C、配套性 D、模糊性 15、世界上第一个文件管理国际标准是:() A 、ISO15489 B、AS4390 C、ISO14721 D、ISO23081 16、数字信息资源长久保存领域最重要的标准是:() A、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 B 、《电子图像信息电子化存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议技术报告》 C、《电子图像:扫描文件图像的压缩方法选择指南》 D、《基于电子文档信息的长久保存》 17、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中属于电子科技文件标准的有:() A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B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C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D 《信息技术文件描述和处理语言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 18、电子文件政策偏向于微观、以操作层面内容为主,指南则偏向于宏观,在实践中往往

电子文件管理作业指导

文件分发部门:( )

文件变更历史: History of docume nt cha nging:

1. 目的Aim 规范电子文件的管理程序。 To standardizes the procedure of 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2. 范围Scope 本SOP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电子版本的GMP文件。 This SOP applies to all our company Selectronic GMP documents. 3. 职责Duty 3.1 QA部负责建立和更新本SOP QA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establish and update this SOP. 3.2各部门和车间负责本部门电子文件的管理。 The departments and workshops are responsible to manage their electronic documents. 3.3 QA负责监督全公司电子文件的管理。 QA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supervise the 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of entire company. 4. 内容Content 4.1. 制定原则Principle 4.1.1. 所有文件必须同时具有电子版本,电子版本文件的内容和格式必须同纸质版本一致;附属的记录,与源文件放置在同一个文件夹里。Electronic version of each document should be availabl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paper version; subsidiary records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same folder together with source document. 4.1.2. 电子版本文件的名称须与文件名称一致,由文件名称和文件编号组成,比如:“文件的分类 与编码SOP ”。 The name of electronic version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paper version, including title and code, for example: “SOP - Taxonomy and code of GMP documents ” . 4.1.3. 电子版本由文件起草人负责,在文件批准后,将最终版本递交给文件管理QA。 After a document approved, the document drafter submits the final electronic version to document administrative QA. 4.1.4. 未递交电子版本的文件,QA部不予发放文件。 QA department shall not dispense a document until the electronic version has been received by QA department.

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流程

1目的 为了建立资源平台,保证电子文件能及时、准确、完整归档,方便设计、工艺人员实现资源共享,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通力公司使用计算机所绘制的产品图纸的电子数据的归档、保存、更改。 2.2适用于通力公司使用计算机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的电子数据的归档、保存、更改。 2.3适用于通力公司使用计算机所编制的工艺路线的电子数据的归档、保存、更改。 2.4适用于通力公司使用计算机所编制的产品更改单等电子数据的归档、保存、更改。 2.5适用于通力公司使用计算机所编制的标准等电子数据的归档、保存、更改。3数据归档 3.1编制人员在完成绘(编)制任务后,按车型整理、完成日期以数据包形式将数据归档到资料管理人员,资料管理人员将数据包在归档计算机数据归档区域进行保存。 3.2数据归档必须在不同的两台计算机上进行保存,一式两份。

3.3电子版数据归档以文件包形式进行归档。正式文件数据包的命名按车型年月日加归档顺序号进行命名。例如:先建K29文件包,然后分立各子目录;临时文件包前加L S;试制文件包前加S Z,其它同正式文件数据包。 3.4电子版数据归档时应进行文件登记归档。 3.5电子版数据编制人员应将归档文件电子数据移交给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应与纸质版文件的归档同时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应在纸质版文件归档后的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管理人员应对归档情况进行登记,并保存书面归档单,同时建立电子目录,再将归档数据包在归档计算机归档区域进行保存。 4数据保存 4.1资料管理人员将本月的所有归档技术文件包、数据更新包整理,用于长期保存,并将进行标识、归档、建帐、保存。 4.2电子数据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三年。 4.3数据包建立见附表。 5检验 5.1检验项目 5.1.1有无病毒。 5.1.2核实电子文件的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6利用

技术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确保技术文件得到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技术文件。 3、职责本文件的贯彻执行由工程部部长负责,产品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文件管理员有责任遵守本文件规定。 3.1 公司工程部文件管理员对文件的控制负责。 3.2 部门主管有责任编制和控制本部门所有的文件,同时有责任对其它发至自己部门的文件进行妥善保管和认真执行。 3.3 工程部文件管理员负责文件的分类、编号、发放;文件的编制和更改由相关责任工程师负责。 4、定义技术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内部技术文件。 4.1 外来文件:包括客户提供的产品图纸、标准、技术资料等。 4.2 内部技术文件:指与产品、工艺、工序、材料、技术标准等产品技术执行过程相关的图样及文字性材料。 4.3 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4.4 临时技术措施通知单: 5、工作程序 5. 1外来文件 5. 1.1外来文件的接收 5.1.1.1 收到外来图纸、标准、技术资料后,在三个工作日内,首先由责任工程师组织对其评审(3人以上),并要有评审记录,若有评审疑问,需要有沟通记录附在外来文件之后,然后交文件管理员加盖“评审章”保管。并由评审人签名。 5.1.1.2 外来文件接收由文件管理员负责。 5.1.1.3 收到的产品图纸、标准、技术资料等应加盖“收讫章”,填写收到日期。 5.1.1.4 收到的外来图纸应登记在“外来图目录” 5. 1.2 外来文件的保管 5.1.2.1 外来文件原件应在工程部统一保管。 5.1.2.2 外来图纸按客户名称建帐管理。

5. 1.3 外来文件的使用 5.1.3.1 文件的使用由工程部决定,原件存档后,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工程部申请发放复印件,可填写“外来文件借阅,复制申请单”。 5.1.3.2 “外来文件借阅,复制申请单”由申请人填写、签字,工程部主管批准,文件管理员执行。 5.1.3.3 借阅外来文件需填写“外来文件借阅登记表”,并在指定日期内归还文件管理员。 5.1.4 外来文件的更改 5.1.4.1外来文件的更改须有客户的书面更改通知。 5.1.4.2在收到客户对其材料的更改通知后,应将最新版本按5.1条规定登记存档,原版本盖作废章及日期后与客户通知一起封存存档。若无新版本,应将原版本复制一份,加盖作废章及日期章后与客户通知一起封存存档,由责任工程师在原版本上按客户更改通知要求做相应修改,加盖修改日期后存档,外来文件更改后,资料管理员要在登记表作出标记。 5.1.4.3 外来文件更改时,由责任工程师对本公司的相关文件按有关程序作相应更改。 5.1.5 外来标准核对有效性 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来企业标准和国外标准,每年的 1月到相关网站进行查询核对,若有最新版本,则增加新版本。经核对,老版本若无效,可作废,并作记录。 (相关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33398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33398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33398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33398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7333989.html,) 若通过以上途径不能获得相关信息,可向所属企业或相关单位发传真或打电话核对其有效性,并对传真及电话记录作保留。 5.2内部技术文件 5.2.1 发放

电子文档管理制度[1]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数据资料的备份管理,方便各部门做好数据集中备份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木业工厂各业务模块。 三. 负责部门 本制度由企划办行政管理科负责信息收集、归档,各部门协助实施。 四. 制度内容 3.1总则 (1)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由行政管理科统一协调,指定专人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整理和上传工作,行政管理科档案管理员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3)电子文件的管理由行政管理科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4)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要严格的按照此管理制度和技术实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5)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6)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一并归档。 (7)电子文档管理分软件电子文档管理与普通电子文档管理。 3.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1)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草稿性电子文件;非正式电子文件;正式电子文件;无纸电子文件;文本文件;图象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公司业务所需的各种文件。 (2)收集、积累要求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相关人员须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

电子文件管理目标

电子文件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确定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呵管理行为的基础,对政府电子文件的管理同样如此。 1、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文件内容、逻辑结构和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依然保持不变,与形成时的原始状态一致。真实性是保证电子文件业务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实现无纸化业务活动顺利开展、实现信息化的先决条件,是电子文件反映和证实机构历史真实面貌,构成社会价值,得以作为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前提。 2、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实现电子文件证据价值、情报价值和长期可读的重要保障,不完整的电子文件往往不能证实自身的真实性,也不能如实反映机构活动的真实面貌。 3、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 电子文件的可读性是指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载体转换、系统迁移等处理后能够以人可以识读,可以理解的方式输出,并保持其内容的真实性。电子文件的可读性是其存在和价值的基础,如果文件不能顺利读出,文件中的信息便成为了“死信息”,再有价值的东西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保证电子文件可读性的措施应该贯穿于全部管理工作的始终。 4、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电子文件是为了执行业务和管理活动而产生的,其基本职能是支持机构职能活动的开展。电子文件的管理应该和电子文件的产生、应用一样,继续服务于机构提高业务效率的目标。科学的电子文件管理应该具有发挥电子文件现行作用和保持其历史价值的双重功能,而这不可偏废,管理活动务必在二者间寻找平衡点,保持二者的高度统一。 5、方便查询和利用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管理者是文件和文件利用者之间的中介,理应为利用者提高高质量的文件信息。查询和利用的过程正是实现电子文件信息价值的过程,因此,方便查询和利用是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目标。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厅字[2009]39号) (2009年12月18日厅字〔2009〕3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国家历史记录,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 第三条电子文件管理应当遵循信息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形成和利用的规律,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统一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度,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实行集中管理。 (二)全程管理。对电子文件形成、办理、传输、保存、利用、销毁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规范标准。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对电子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便于利用。发挥电子文件高效、便捷的优势,对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共享应用。 (五)安全保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第二章电子文件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建立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牵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全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二)研究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方针政策; (三)审定电子文件管理规章制度、重要规划、重大项目方案; (四)组织起草相关标准; (五)研究解决全国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五条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承担。 第六条县以上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明确负责电子文件管理部门, 承担本地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各级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保障。各级发展改革、机构编制等部门负责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第八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落实保障措施。 各单位文秘和业务部门负责电子文件日常处理;档案部门负责归档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化部门负责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保密部门负责涉密电子文件的保密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接收和保管本馆接收范围内各单位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并依法提供利用;有条件的应当根据国家灾害备份的要求,建立本机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或者异地备份库。 第三章电子文件的形成与办理 第十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在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时,应当组织文秘、业务、档案、信息化、保密等部门提出电子文件管理的功能需求。 第十一条电子文件在形成和办理过程中,应当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能够有效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调取查用; (二)能够保证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自形成起完整无缺、来源可靠,未被非法更

电子文件管理程序

变更记录表 1.1决定、提供及维持所需的电子设施,以达成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并符合顾

客及其它利害相关者的需求与期望。 1.2确保公司对内、对外电子媒体形式的管制文件、程序、图文件、记录等, 做有效的管理维护与持续改善的有效性以维持质量、环境和环保管理系统的运作顺畅。 2.范围 2.1计算机软件与档案管理。 2.2外部数据与法规的维护。 3.定义 无。 4.职责 4.1本文件制订/修改的权责部门是文控中心。 4.2工程部负责客户原始图纸文件等相关数据文件的管理。 4.3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生产等流程设备电子文件的管理。 4.4业务部负责客户数据文件及客户订单数据文件的管理。 4.5文控中心负责标准书电子档案的管理。 4.6工程维修负责设备操作系统软件的管理。 5.内容 5.1工程图文件 包含产品图纸、底片、网版、刀模、烫金版等图档。 5.1.1凡客户通过电脑文件、e-mail或磁盘片等方式,提供图文件的作 业。 5.1.2图文件或程序经处理后,将设计完毕的CAD/GERB等产品图档存放 归档。 5.1.3工程部门每日均须做备份。 5.1.4凡档案须被修改者,由工程设计人员变更图面后经部门主管确认 无误予以归档,图文件由工程设计人员以新版本归档保存。 5.2客户图档 包含客户图面资料与客户往来的文件等,且客户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 式提供的资料。 5.3工程文件档案 5.3.1设计变更履历:记录专案的设计变更过程。 5.3.2产品工作流程单:存放各版本的样品制作工单或生产工单。 5.4文控中心文件档案 5.4.1指质量、环境和环保管理系统发行的标准书原始电子档案。 5.4.2所有相关的标准书档案的制作归档,由文控中心负责管理。 5.4.3档案经制成及发行后,即储存于其指定磁盘机中。 5.4.4凡有任何变更或增加,由文控中心依《文件与资料控制程 序》经权责单位确认后正式发行。

电子文件管理办法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电子文件的管理,实现公司总部和系统各单位电子文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公司系统电子文件交换的应用及公司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通过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及其认可的子系统显示或流转并通过公司统一配置的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电子数据。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三条电子文件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最大效用原则。公司系统文件处理采用电子文件方式。 (二)全程管理原则。对电子文件的形成、识别、存储、传输、归档等实行全程管理,以保证电子文件质量。 (三)完整性原则。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仍能与处理前状态保持一致,无任何

缺损。 (四)可读性原则。电子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加密、媒体转换、迁移等处理后能够以可以识读、可以理解的方式输出。 (五)安全保密原则。电子文件处理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和严格执行国 家和集团公司的有关安全保密规定。 第三章职责 第四条集团公司总经理工作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系统各单位的总经理工作部(办公室)是电子文件处理与交换的管理机构,主管本单位的电子文件处理与交换工作,指导、检查和督促下级单位的电子文件处理与交换工作。信息技术部门是OA系统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部门。 第五条总经理工作部(办公室)职责: (一)制定OA系统电子文件处理与交换的具体工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二)征询各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协调解决各使用单位在电子文件处理与交换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审查、认定电子文件处理流程的调整方案,电子文件类型的变更和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