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茌平县第一中学高二九班李成真课题: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保护大气环境,防止空气污染的任务迫在眉睫,成为社会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PM2.5的提出及其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更是给市民们敲响了警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根据自己查阅文献及调查研究,分析当今空气污染状况及原因,并且提出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空气污染防治对策PM2.5 雾霾 引言:由于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较快,人口较为集中,而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都不到位,因此,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厂废气、逸散尘、沙尘暴等因素成为了城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导致酸雨,雾霾。【1】本次研究我主要通过查阅近些年空气污染情况的数据,以及关注每天雾霾情况及PM2.5数值来了解污染情况。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能源结构、工业布局不合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市民们环境意识薄弱,监管力度不够等等导致的。【2】对此,我提出了一些应对污染的办法,比如:提高人们防治污染的意识,加快工业改革,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汽车尾气。相信只要不断提高人们意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我们的环境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研究方法与过程:为了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我每天关注各大中小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花费了大量时间上网查阅近些年的空气污染情况,并且查阅文献来获取相关资料。为了了解市民关于空气污染以及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PM2.5的认知情况,同时希望借此机会能加强人们对于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掌握一定的防范雾霾天气的小常识,我还发放了调查问卷(见附:调查问卷)100份,主要在广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区进行调查,并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还前往茌平环保局对于一些专业名字进行咨询并且从那儿获取了一些关于空气污染详细信息。 结果: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雾霾天气频发,导致的健康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我国出现了持续大规模的雾霾天气,PM2.5频频爆表,雾霾覆盖范围涉及了17个省市自治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74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超标天数比例为68.4%,重度和严重污染的比例达到30.2%,其中PM2.5超标尤其严重,平均超标率为68.9%,最大日均值达到766μg/m3 。媒体报道的多为大中城市的污染指数,而大家所不知的是小城市由于政府管理力度小,违法小工厂小作坊更多,因此污染更严重,而我们聊城市加上处在华北平原的重灾区,空气质量可想而知,PM2.5含量多次进入全国大中小城市污染状况排名的前列。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的就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在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PM2.5监测时间表正式出台,PM2.5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就是PM2.5,这些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针对空气污染及PM2.5的相关问题,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调查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 1.地貌 青海地貌在地质构造作用下,高原差异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具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基本特点主要有以5点: 1)地势高耸 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位于西部与新疆交界处;最低海拔为1650米,位于东部民和县下川口湟水出省口。地势起伏状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看西部起伏较小,东部起伏相对较大。 2)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带状展布 地貌基本格局受大地构造单元和新构造运动制约,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大地貌单元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展布。自北而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共和盆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总体来说,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南部为高原和山地。 3)地貌类型多样 无论是外营力形成的地貌,还是形态地貌,类型均较多。例如,外营力形成的地貌有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与干燥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黄土地貌、重力地貌、构造地貌等。形态地貌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 4)山脉众多 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全省共有四大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祁连山、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唐古拉山。它们都有众多的支脉。例如,东昆仑山由北、中、南3列大致呈东西向的支脉组成,北列为祁漫塔格山、布尔汗布达山,中列为阿尔格山,博尔雷克塔格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南列为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 5)盆地广布 分布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型内陆盆地,属荒漠半荒漠盆地。共和盆地是省内第二大盆地,分布于东部地区,属半干旱盆地,黄河从盆地穿过。其他盆地有青海湖盆地、茶卡盆地、哈拉湖盆地、星宿海盆地、西宁盆地、贵德盆地、民和盆地等。柴达木盆地中,还有多个小盆地,如德令哈盆地、马海盆地等。 2.气候 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气温低、缺氧,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日照长,风大且多,气象灾害多。 1)气温 青海地势高,因而气温比国内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得多,无论冬季或夏季,等温线都在高原上形成闭合冷中心。年平均气温南北低,中部较高。 2)降水和蒸发 青海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偏少,且分布很不均衡。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虽然青海降水较少,但降水日数相对较多。降水强度较小,且多夜雨。 3)太阳辐射与日照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8T15:53:45.5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郭火生[导读] 摘要:环境问题作为影响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城市生活水平的关键。 牡丹江市机动车环保检测管理中心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环境问题作为影响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城市生活水平的关键。在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下,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粉尘等的有害物质也在增加,使得城市大气污染的严重,给居民生活、环境带来较大的危害。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措施前言: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在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也在增多,城市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城市面临较大地环境压力。对城市大气问题处理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 1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的分析 1.1城市建设影响 经过对大气污染分类的统计得知,其主要来源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各工业生产中所产生地大气污染排放量虽然占据大气污染总量的五分之一,但是因为排放点较为集中,浓度高,所以对工矿区、局部大气污染的影响更加严重。 1.2 大气污染的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在现阶段,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需求相比严重的不足。 1.3 治理技术的不完善 我国在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设备研制开发、推广、使用中,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和大气污染的控制需求差距较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实用技术的商品化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缺乏了实用技术将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的治理进程。 2 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2.1 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性体现 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包含了微观污染、宏观污染,微观污染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住房中与住宅环境大气污染给城市居民所带来地危害。比如说:家具材料、室内装饰材料所散发的甲酸、酚、乙烯等的有害气体,对城市居民的居住小气候产生了环境污染。宏观污染主要是整个城市的大气污染对其城市气候危害,城市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城市气压的分布、大气稳定。比如说:近些年,因为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造成了酸雨、酸雾等的现象。 2.2 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 按照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分析,我国的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城市只有3.1%,二级标准为85.9%,三级以及劣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1%。吸入的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者是优于二级标准城市的90.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2%。污染较严重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等省份。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为84.1%。与前几年相比较,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整体上逐年好转。但是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能源结构的单一,在现阶段环境质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城市环境的质量依旧很脆弱,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由空气质量的得知,我国的空气质量和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的情况下,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密集,使得城市污染现象的更加严重。 3 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 在城市大气污染日渐严重的环境下,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必须从下面几点入手进行治理: 3.1 经过法律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因为法律有着一定的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指导性,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是一种重要手段,能有效的对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治理,我国先后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标准,为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和治理提供出有效的法律手段。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等。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采用法律措施来治理。 3.2 经过对管理机制的完善,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我们需要协调各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对其巨大工作进行完成。第一,环保部门需要统一监督,严格对其进行管理和治理。第二,加强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污染的能力、水平。第三,发改委等的有关部门需要做好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切实做好大气环境的污染治理的工作。 3.3 积极利用高科技技术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落后地工艺、设备,采用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浪费。就源头上对污染物的排放和产生进行控制,禁止在改建、扩建和新建的项目中使用落后地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对超年限的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取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积极的采用各节能防污染的新技术、新能源,实现人们能源消耗结构的改良。 3.4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教育手段 在我国传统粗放型的经济中,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环境保护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企业部门在组织生产阶段,只是从发展经济观念进行入手,不考虑环境影响,有的甚至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促使对城市生活环境造成破坏。而大气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若是遭到了破坏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长期以来的这种观念并没有完全的被理解、认识,所以我们可以从教育阶段入手,借助教育推广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市民环保的意识,进而改善了城市环境的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5 通过经济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50 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5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程度在加剧,北京成了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水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某些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据我国专家偏保守的估计,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占我国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9% 左右。国外有的报道称,中国正在成为公害大国”。 1.1城市环境污染态势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城市尘污染。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监测资料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200?550卩g/m范围内,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标准60?90卩g/m3勺3?9倍,这5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北京是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首都之一。 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危害十分严重。除西南、华南酸雨区之外,近年来又逐渐形成了以长沙、南昌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以厦门、上海为代表的华东沿海酸雨区和以青岛为代表的北方酸雨区。

青海省气候状况

青海省气候状况 青海冬天平均最低温度可达到-20℃,最高温度也只有-7℃,十分寒冷,不过在西宁和格尔木等大城市的室内一般都有暖气。去青海旅游最佳季节为夏季,也就是5-10月;7月的青海湖边盛开有大片的油菜花,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景色绝佳,湖边也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那时的气温不超过18℃,气候凉爽宜人。 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有来自戈壁的沙尘会形成扬尘天气,污染严重。特别是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更糟糕的是这里还常有飓风,不仅能吹起小石子,而且能将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吹离地面。因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比邻。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第四位。其中草地3160万公顷,耕地58.99万公顷,森林25万公顷,其余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形 青海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境内呈现出高山、峡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4000至5000米地区占全省总面积54%,最低点1650米,最高点6860米。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岭谷地,南部为青南高原,东部为河湟谷地,间有小块盆地和台地,西部主要是柴达木盆地。由于地形多样,适宜于多种动物和植物生长,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气候 由于受海拔、地形、纬度、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青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冬季较长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地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季节集中。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6℃——8.7℃左右,东南部年降水量为450毫升到600毫升。 自然资源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人与环境》论文

《人与环境》课程论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姓名:葛剑 学号: 1106140206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 经济 11-2 联系电话: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但是经济方面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气污染就是很严重的一方面。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监测的我国559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322个,县级城市237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按重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评价,2006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无城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5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44.2%)、55个城市为三级(占48.7%)、8个城市为劣三级(占7.1%)。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增加1.7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增加0.9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大气污染日渐严重,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和治理对策。同时希望通过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来警醒世人保护环境。 关键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具体问题污染来源治理对策 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1)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 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减低,但污染仍然很严重。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2)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城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全国近2/3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并且近三成的城市超过国家三级,主要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2008-11-24 02:13:48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779次评论:0条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林跃 生态环境现状 我县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广的区(县),幅员面积达5173平方公里。境内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200个生态大县之一,在全市的十个生态大县中位列第二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立体气候明显,灾害天气频繁;二是水土流失严重,流失水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9%;三是植被损害、退化现象较为严重,面积达58000亩左右;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冲击,少数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五是部分水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六是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破坏总面积达56公顷;七是农村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原因分析 造成我县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问题。酉阳历史上曾有“松国”之称,后来由于大炼钢铁、乱砍滥伐、毁林垦荒以及掠夺式的经营造成森林资源剧减,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形成真正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共同负责的局面,乡镇、村社没有稳定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员,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重大经济战略决策中环保部门的有效参与还没有真正落实。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较少。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难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上级有关部门的投入也因总量较少,难以满足其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需要。四是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对群众的环境保护宣传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乡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致使很多群众的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环境保护知识缺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普通群众的日常行为之中。 对策思考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的源头,分别与湖北、湖南、贵州等接壤,境内的乌江、沅江两大水系都注入长江,因此,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对保护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议从以下方面来保护和改善酉阳的生态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种机制和体制。要通过上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考核,督促相关环保工作机制和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等等。二是加大对酉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方面是通过考核强化县级财政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上级部门要通过退耕还林等形式加大对我县生态建设的投入,同时由于我县是三峡库区的源头,应将其纳入三峡库区范畴,便于在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等方面争取更多的资金。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区域合作。我县不但地域面积广,水系十分发达,而且与市内外多个区县接壤。因此与其它省市和区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相互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和沟通,要在信息资源、区域资源开发规划、预警机制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等各方面开展合作,以共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是要整合部门管理生态的机制和力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应该依法确立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防止因多头管理而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如各种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和日常监管,既有农业部门,也有水利部门和国土部门,这极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五是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违法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针对我县地大面广,现有人员难以监管的实际,可设片区环境监察队伍,并应将生态环境的监察纳入其职责范畴。另一方面可实施管罚分离的原则,在环保局还没有直管前将环境监察队伍收归上级环保部门管理,便于其更好地开展环保执法。六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

青海省环境生态现状

首页?青海简介?环境保护 青海简介历史简介地理位置区域划分地貌江河湖山脉人口民俗特产特色饮食野生动物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下面这些是来自周华坤的《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演变趋势及保护对策》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的描述 ?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草场大面积退化 ?土地荒漠化加剧 ?水源减少,河湖萎缩 ?水土流失严重 ?生物多样性渐趋贫乏 ?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环境污染趋于加重 以下信息摘自:《青海地理》作者:张忠孝 严峻的生态形势 1. 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侵蚀程度日趋严重 青海省受风、水、冻融侵蚀的土地面积33.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6.4%,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有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受侵蚀面积的35.3%。黄河流域是全省受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7.5%。省内黄河干流平均含沙量1.8kg/立方米,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8814万吨,年侵蚀模数650.6t/平方千米。致使下游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河床越来越高。内陆河流域和其他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42.5%。 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仍以每年0.2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全省轻度侵蚀面积约占50%,中度侵蚀面积约占29.9%,强烈侵蚀面积约占20.1%。近年来,东部和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程度、危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面积远高于全国水平。 水土流失危害极大,一是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仅湟水流域每年损失耕地9000亩;二是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全省300万亩浅山耕地平均每年流失氮、磷、钾养分20万余吨;三

是沟壑纵横,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大量泥沙的淤积导致地表坎坷不平,影响水利设置正常发挥作用,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调。 2. 土地沙化日趋严峻 全省沙漠化面积12.5万平方千米,潜在沙漠化面积0.98万平方千米,合计占全省面积的18.7%,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和黄河源头区。目前,沙漠化面积以每年133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大。据1959年调查,全省沙漠化面积5.97万平方千米,而1977年为7.90万平方千米,年均递增1.66%。据1994年青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普查,全省沙漠化面积年均递增2.14%。据相关研究资料推测,全省沙漠化面积在2030年将扩大到15.5万平方千米,全省将有1/5的土地面积被沙漠覆盖。 沙漠化的加剧,使省内一些地区生态趋于恶化,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沙漠在风力驱动下,吞噬了大片草原、农田、水面、道路甚至村庄,沙区群众深受其害。据有关人员研究,每年共和盆地大约有500吨沙粒落入龙羊峡库区,直接影响到龙羊峡库区的库容和安全。 3. 退化草原面积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加重 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73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草地面积的20.3%;严重退化草地面积440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2.2%;沙化草地面积19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草地面积的5.3%。退化草地中以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冬春季草场最为严重,同20 世纪50年代相比较,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30%~80%,载畜量下降了 30.86%。 退化草地分为“黑土滩”型、沙漠化型和毒杂草型3种,其中“黑土滩”型退化草地面积333万平方千米,占退化草地面积的33.94%,“黑土滩”区植被消失,地表裸露,沦为无畜牧价值的裸地,主要分布在青南玉树、果洛、黄南三州及祁连山地西部、海南州的部分地区,植被类型依海拔3700米以上高寒草甸类草地为主。 沙漠化型退化草地占全省退化草地面积的46.1%,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青南高原部分地区,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海拔3000~3800米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的温带荒漠、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和高寒草原等生态类型的草地上。其中共和盆地最为严重,沙漠化面积126.69万平方千米,约占共和盆地土地面积的91.9%。 毒杂草型退化草地占全省退化草地面积的19.96%,主要发生在温带草原和高寒草甸类草地上,狼毒等毒草比例大幅上升,如贵德芨芨草天然草地,据1981~1996年统计,毒草比例由0.3~上升到7.5%,产草量降低了73.27%,毒草比重上升了24倍。 4. 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老日根村在全村范围内集中开展草原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针对全村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部分社鼠害严重的现状,根据镇委、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村“两委”决定今冬明春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草原生态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到2010年6月底,全村草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牧民定居点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实现冬春草场无鼠害目标。 二、主要任务及整治区域 (一)主要任务。各社要以此次整治活动为契机,全面动员、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劳力、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捕鼠夹等工具,采取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灭治,进一步加大对草场鼠害灭治工作,做到防治一片、控制一片、巩固一片,最终实现冬季草场无鼠害。对户与户交界的鼠害防治区域要相互延伸,户与户交界的防治区域相互延伸10米,做到不留“死角”,灭治效果明显。 (二)整治区域。根据镇委、镇政府的安排,我村的草场重点鼠害灭治面积要达到10万余亩(其中包含药物灭治4万余 (三)继续加强草原环境卫生整治。各社要集中时间,积

极清理、填埋、平整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草场的垃圾、碎石、废弃垡墙、废弃土坑等。对生活垃圾清理做到日产日清,定点填埋;对牲畜圈舍内的粪便要及时处理,进行定期清扫、消毒,并做好草场施肥;对废弃土筏墙、废弃土坑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平整,要做到无坑洼、无严重积水。通过力口强草原环境卫生整治,使人居环境和草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实施步骤 此次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12月10日至12月15日) 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并按照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12月16日一2010年5月30 日) 各社要集中灭治冬春草场鼠害和整治冬春草场、牧民定居点、道路两侧等环境卫生,打一场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完成规定的整治任务。 (三)总结整改阶段(2010年5月31日一6月25日) 先由各社负责进行初验、自查,尽快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6月中旬由村“两委”对全村草原生态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对整治效果明显的社进行表彰,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社进行处罚。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现状及对策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现状及对策张小溪南开大学经管法试点班2004级【内容摘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治理环境污染的制度安排的理论分析,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对相应政策在中国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制度安排设想。【关键词】污染税排污权交易税费并行企业和家庭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排放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和废渣等,这些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者环境容量,就会破坏环境。环境问题的经济学症结是市场负外部性。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利益范围的影响。负外部性则是指那些有害的影响。由于污染者的私人行为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对其本人、而且对其他人也造成了危害,其私人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即实际承担的私人成本低于其应该承担的社会成本,生产者私人成本的节约是要以造成社会污染为代价,社会要为污染支付外部成本。哈丁《公有地的悲剧》∞对其作了很好的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的污染破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出发,探讨一个适合我国社会现实情况的解决办法。一、环境污染治理基本方法1.政府

行政法规(传统手段)根据理性行为假设,假定人们对法律是熟知的,对自己在一种法律关系中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清楚的,会通盘考虑使用法律行为所引致的法律后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G哈丁教授就人口资源关系等问题.于1968年撰写了一篇题为“公有地的悲剧”的论文。阐明在公有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人争先恐后追求的结果最终是整体的崩溃。493果,并作出恰当的有利于实现自己利益的行为选择。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定行政命令。行政命令型环境政策是通过各类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强制执行达到一定的环境控制目标,污染者为避免法律制裁必须采取措施(inputcontr01)。这种政策目标明确,效果迅速而明显。比如法律可能要求一个城市需设定一个特定类型的污水处理厂,或者要求钢铁厂过滤其产生的黑烟,或者汽车制造商们为汽车装置特定的废气控制设施。.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但是政府行政法规的治理方法又存在一些问题。这一方法最要害的地方是,专f-j带rJ定控制污染的特定方法会妨碍企业内部自觉寻求最有效率的控制手段。而且,通过计算得出何种控制污染的措施是指的很不值得的、考虑外部成本后计算得出产量具体应该是多少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回答这类问题需要由企业自身提供控制方法的成本和收益的具体信息,而这些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突出表现在: (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2)、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导致华北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6)、大气污染严重。现代社会里,随着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年来,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着大陆,而且也影响着临近地区。 (7)、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达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过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另外,水污染现象也愈演愈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不断被排入江河中,使水体污染不断加重。 (8)、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口众多,迫于压力,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 二、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

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doc

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地质环境、地质遗迹,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防治地质灾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地质环境保护应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利用谁保护、谁受益谁出资、谁破坏谁治理恢复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将工程防治措施与生物保护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 第四条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州(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建设、环保、交通、林业和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助、投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对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宣传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使公众掌握避险防灾、应急救灾的基本方法。对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地质环境保护利用规划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利用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跨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保护利用规划,

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 第八条地质环境保护利用规划应当包括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保护和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地质遗迹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勘查、监测、治理等内容。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涉及地质环境保内容的有关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 第十条从事生产、建设活动应当保护地质环境、防止诱发、加重地质灾害。 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对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险情进行监测,制定应急防治措施。 第十一条工程建设单位、矿业权人对工程建设、矿山开采活动所损坏的地质环境履行恢复责任,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地质环境恢复保护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开采油气资源,液体盐矿和地下热水、矿泉水等资源的,矿业权人应当实施矿区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并按规定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资料。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及时预报;建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量水质预报系统,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省重大地质灾害险情、重要流域、主要城镇地下水水情和全省地质遗迹及重点矿山等地质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测预报工作,并对州(地、市)的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第十四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发布年度地质环境公报。 第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公告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