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DB44_T_578-2009_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

广东DB44_T_578-2009_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
广东DB44_T_578-2009_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广东省地标)DB44-T 578-2009

ICS 43.040.15

T07 备案号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578—2009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

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atellite Positioning Vehicle Travelling Data

Recorder

2009-01-09 发布2009-04-01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录

前言................................................................................. III

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缩略语 (1)

3.1 术语 (1)

3.2 缩略语 (24)

要求 (3)

4.1 一般要求 (4)

4.2 功能要求 (4)

4.3 性能要求 (9)

4.4 车速传递系数的设定 (11)

4.5 数据通信协议 (11)

4.6 信息安全性 (11)

4.7 气候环境适应性 (12)

4.8 机械环境适应性 (12)

4.9 外壳防护等级 (12)

4.10 抗汽车电点火干扰 (13)

4.11 电磁兼容 (13)

4.12 表面抗腐蚀 (135)

试验方法 (13)

5.1 一般要求 (13)

5.2 功能测试 (13)

5.3 性能测试 (13)

5.4 车速传递系数设定 (15)

5.5 数据通信协议 (15)

5.6 信息安全性试验 (15)

5.7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 (15)

5.8 机械环境试验 (17)

5.9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17)

5.10 抗汽车点火干扰试验 (17)

5.11 电磁兼容 (17)

5.12 表面抗腐蚀 (186)

检验规则 (18)

6.1 检验分类 (18)

6.2 检验条件 (18)

6.3 型式检验 (18)

6.4 质量一致性检验 (21)

6.5 逐台检验 (23)

6.6 抽样检验 (23)

6.7 周期检验 (247)

安装 (248)

包装、运输、贮存 (24)

8.1 包装 (24)

8.2 运输 (25)

8.3 贮存 (2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有线数据通信协议 (26)

A.1 概述 (26)

A.2 通信传输约定 (26)

A.2.1 通讯机发送给MDT 的数据格式 (26)

A.2.2 MDT 回送给通讯机的数据格式 (27)

A.2.3 数据传输约定 (27)

A.3 数据格式 (28)

A.3.1 MDT 向通讯机上载的数据格式 (28)

A.3.2 通讯机向MDT 下传的数据块格式 (34)

A.4 命令字列表 (34)

A.4.1 上载数据基本命令字列表 (34)

A.4.2 下传数据或参数基本命令 (34)

A.4.3 打印控制指令: (3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无线数据通信协议 (36)

B.1 概述 (36)

B.2 通信传输约定 (36)

B.2.1 营运管理中心与MDT 之通信的数据格式 (36)

B.2.2 基本卫星定位数据包内容 (36)

B.2.3 基本车辆状态 (37)

B.3 数据传输约定 (37)

B.4 数据协议接口格式 (38)

B.5 数据加密要求 (43)

B.6 数据编码要求 (4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MDT 安装规范 (45)

C.1 范围 (45)

C.2 要求 (45)

C.2.1 安装人员要求 (45)

C.2.2 安装环境要求 (45)

C.2.3 安装操作要求 (45)

C.2.4 安装保密性 (45)

C.2.5 安装准备要求 (45)

C.2.6 MDT 设备安装 (46)

C.2.7 安装后恢复 (47)

C.3 检验规则 (47)

C.3.1 检验项目 (47)

C.3.2 检验合格 (47)

前言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附录A、B 为规范性附录,C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提出单位: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本标准归口单位:广东省技术质量监督局。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广东省卫星导航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贵根、刘化龙、刘志斌、周永才、周兵、陈锐祥、周志文、张浩泉、同选民、张国川、陈立文、谢嘉孟、陈毅然。

引言

为规范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相关研发、生产、安装与验收,解决卫星定位汽车监控平台之间资料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标准化管理、方便系统的维护与升级,使广东省投入运行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符合《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2003)和《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04)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做出了规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按照《汽车行驶记录仪》(GB/T 19056-2003)要求,结合广东省目前汽车行驶记录仪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通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输出营运车辆有关行驶状态信息的带卫星定位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 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29-2002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9056-2003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19392-2003 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

GB 20816-2006 车辆防盗报警系统乘用车

YD/T 1050-2000 800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108-2001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同步双模(卫星定位/GLONASS )接收机性能要求及基站间接口技术规范

YD/T 1214-2006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

YD/T 1215-2006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

YD/T 1367-2006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语

DB44/T 578—2009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satellite positioning vehicle travelling data recorder

带有卫星定位功能,具有记录、存储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时传输车辆行驶方向、速度、时间、里程、位置等状态信息以及图像的数字式电子装置。

3.1.2

固件firmware 运行在MDT微处理器中的嵌入式软件。

3.1.3

定位时间间隔positioning time interval

两次定位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3.1.4

车速传递系数vehicle speed coefficients

车辆行驶每公里里程时驱动速度传感器的转数(r/km)。

3.1.5

连续驾驶时间continuous driving time

同一驾驶人员在相邻的、时间超过20min的休息时段之间的驾驶时间总和。

注:不超过20min 的休息时间归为连续驾驶时间。

3.1.6

日历天calendar day

以北京时间计算从00:00点到24:00点的一整天。

3.1.7

上载uploading

MDT把特定信息按约定的格式发送给外部设备。

3.1.8

下传downloading

外部设备把特定信息按约定格式发送给MDT 。

3.2 缩略语

3.2.1

CDMA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3.2.2

CEP 圆误差概率(circular error probability)

3.2.3

CSD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ircuit Switched Data)

EDGE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 演进技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3.2.5

EMC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3.2.6

GDOP 精度几何扩散因子(geometry dilution of precision)

3.2.7

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3.2.8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3.2.9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3.2.10

I/O 输入/输出(input/output)

3.2.11

MDT 移动数据终端(mobile data terminal)本规范中特指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

3.2.12

OMC 运营管理中心(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3.2.13

RS232 232异步串行通讯接口(recommended standards 232)

3.2.14

RS485 485 异步串行通讯接口(recommended standards 485)

3.2.15

SMS 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

3.2.16

TD-SCDMA 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1 2.17

2一般要求

USB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4 要求4.1.1 组成

MDT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主机:包括微处理

机、数据存储器、卫星定位模块、车辆状态采集模块、

无线通信传输模块、实时时钟、显示器、操作键、打

印机、数据通信接口等装置。如果主机本体上不包含

显示器、打印机、

则应留有相应的信息显示和打

印输出接口。——车速传感

器。——数据分析软件。

——定位天线和通信天线。

以及下面的部分或全部模

块:——车辆控制模块。

——语音提示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显示模块。

4.1.2 显示

对配备显示器的MDT,其显示器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T 19056-2003 中4.4.6的要求。

4.1.3 操作与控制

对MDT 各组成部件的任何操作与控制不应引起车辆设备损坏及造成车辆电路系统故障。

4.1.4 外观

产品的外观应无锈蚀、锈斑、无裂纹、褪色、污迹、变形、镀涂层脱落,亦无明显划痕、毛剌;塑料件应无起泡、开裂、变形;灌注物应无溢出等现象;文字、符号、标志和各种显示应清晰;结构件与控制组件应完整,无机械损伤。各种标志应清晰、完整。

1标志

2铭牌

产品应有清晰耐久的铭牌标志。铭牌应安装在主机外表面的醒目位置,铭牌尺寸应与主机结

构尺寸

相适宜。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a) 产品名称、型号及规格;b) 产品制造厂名及商标;c) 产品出厂年月及编号;d) 产品执行标准代号。

4.1.

5.2 其他标志

产品的面板按键、接口等应有标志。产品使用的文字、图形、标志应符合如下要求:a) 耐久、醒目、规范;b) 操作说明、铭牌、标志中的文字应使用中文,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使用其它文字。

4.2 功能要求

4

MDT应有如下功能:a) 自检功能;b) 实时时间、日期、驾驶时间和位置的采集、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c) 车辆行驶速度和里程的测量(计算)、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d) 驾

驶员身份记录和验证功能;e) 信息显示功能;f) 操作功能;g) 数据通信功能;h) 支持多种上报方式(可按照时间间隔、距离间隔或事件)功能;i) 实时区域,路线的监测、报警功能;j) 信息输出打印功能。制造商可按用户要求自行增加其它未规定的功能,但不应与本标准中相关条款相抵触。

1定位监控功能

2实时监控

MDT能向运营管理中心发送实时的基本卫星定位数据包(表B.2)所规定的信息,发送时间间隔可在5s~250s内自由设置。

4.2.1.2 定时监控

MDT能传送多条定位信息集,每个定位信息集由多个定位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组成。MDT 并能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远程对参数进行设置、修改。

4.2.1.3 定距监控

MDT能传送多条定位信息集,每个定位信息集由多个定位信息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采集组成。MDT 并能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远程对参数进行设置修改。定距识别最小距离50m。

4.2.1.4 速度监控(可选)

MDT能实现按不同路段和不同时段进行速度监控。当MDT 检测车速超过设定速度,并持续设定时间后,对司机进行提示,同时向运营管理中心上报报警信息。MDT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远程对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

4.2.1.5 区域监控(可选)

a) 在MDT主机上应存储有不少于24个的多边形区域,并

能对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超速值设定。具体方式由设

备商承诺,但必须说明。b) 当车辆进、出区域,MDT

均应及时向运营管理中心报警,并能对所处的区域进

行设定的超速值进行是否超速判断并向运营管理中

心报警。c) 运营管理中心可以下发指令取消区域监

控报警。

4.2.1.6 线路监控(可选)

MDT支持对车辆行驶的路线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并能自动判断车辆运行是否超速(可以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行驶路段进行判断不同的超速值)、进出站点、偏移设定路线、驶入危险路段等。

a) 在MDT主机上应存储有不少于24条的线路路线,每条线路应是16个或以上点构

成的折线。b) 当车辆偏移设定路线的设定距离持续超过设定时间后,MDT应及

时向运营管理中心报警。c) 运营管理中心可以下发指令取消线路监控报警。

4.2.2 设备自检功能

MDT在通电开始工作时,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结果上报运营管理中心并在本地显示。

4.2.3 实时时钟、日期及驾驶时间的采集、记录、存储

MDT应能提供北京时间日期和时钟,该日期和时钟被用于为MDT实现所有功能(记录、输出、显示、

数据通信等)标注日期和时间。MDT应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 的方式记录实时日期;应能以时、

分、秒或hh:mm:ss 的方式记录实时时钟。

1车辆行驶速度的测量、记录、存储

2事故疑点信息

a) MDT应能以不大于0.2s的时间间隔持续记录并存储停车

前20s 实时时间对应的车辆行驶速度值及车辆制动状

态信号、记录次数至少为10次;b) 速度记录单位为

km/h,测量范围为0km/h~255km/h,测量分辨率等于或

优于1km/h。

4.2.4.2 行驶状态信息

a) 无论车辆在行驶状态还是停驶状态,MDT均应能提供实时时间对应的车辆

行驶速度信息;b) 当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超过1脉冲/秒并且持续5秒以

上时或当车速超过3 km/h 并且持续5s以上时,可认为车辆是在行驶状态,否

则认为车辆是在停驶状态;c) MDT应能以不大于1min的时间间隔持续记录并

存储车辆在最近360h内的行驶状态信息,该行驶状态信息为:车辆在行驶过

程中与实时时间相对应的每分钟间隔内的平均行驶速度值;d) 速度记录单位

为km/h,测量范围为0km/h~255km/h,分辨率等于或优于1km/h 。

4.2.4.3 记录误差

a) 分别输出相当于20km/h 、65km/h 、100km/h 、145km/h 的

模拟速度信号对MDT进行测试时,其速度记录允许误差

为±1km/h;b) MDT安装在测试用车上进行实车路试,在

行驶速度恒定在40±1km/h和行驶速度在40km/h~

60km/h变化情况下分别进行测试时,其速度记录允许误

差为±2km/h;

4.2.5 车辆行驶里程的测量、记录、存储

a) MDT可以对连续驾驶的时间进行记录,记录最近15天的连续驾驶记录,容量

不少于10万条;b) MDT应能持续记录从指定统计时间开始的累计行驶里程。

车辆行驶里程记录单位为km,行驶里程的测量范围为0 km~999 999.9 km,

分辨率应等于或优于0.1 km;c) 型式检验时,MDT 安装在测试用车上进行

实车行驶里程误差测试,当测试距离为5km时,行驶里程允许误差为±0.1km

以内。

4.2.6 驾驶员身份记录功能

MDT应能实现驾驶人员身份记录功能,应能记录驾驶员代码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

的机动车驾驶证证号。

6

驾驶员代码为阿拉伯数字,其最大长度不超过7位,代码设置方法由使用

者根据需要自定,在同一MDT的信息记录中,某一驾驶员的代码应与其机动

车驾驶证证号唯一相对应。在每次驾车前,驾驶人员首先应确认自己的代码,

确认方式由制造商自定。

1打印信息输出功能

2打印方式

a) 信息打印只能在停车状态下进行;b) 从打印开始到每分钟平均车速记录内容打印结束,

时间不应超过30s;c) 打印字符字迹应清晰、规范;d) 打印字符的高度应不小于2.4mm,宽

度应不小于1.5mm;e) 打印纸上应留有足够的空白位置供驾驶员或其它人员签名及简单备

注之用。

4.2.7.2 打印内容

MDT至少应能打印输出车牌号码、车牌分类、驾驶员代码、驾驶证号码、打印实时时

间、停车时刻前15min内每分钟的平均车速、疲劳驾驶记录(一次连续驾驶时间超过设定时

间的所有记录)。

打印内容及格式见示例1。示例1: 车牌号码:××××××××车牌分类:大型汽车驾驶员代码:0000001

驾驶证号码:××××××××××××××××××打印时间:2002 年7 月8 日15 时46 分30 秒自停

车时刻起前推15min 内车辆每分钟内平均速度:

15:45 20km/h

15:44 60km/h

15:43 96km/h

…………

15:32 118km/h

15:31 110km/h

疲劳驾驶记录:

记录1: 开始时间:2002/07/07 21:00;结束时间:2002/07/08 2:30

记录2:

开始时间:2002/07/08 8:30;结束时间:2002/07/08 12:21

4.2.8 显示及操作功能

4.2.8.1 显示器

显示器应符合如下要求:

a)显示字符应笔划完整、清晰规范,在使用中不依靠环境光源也能正确读数;

b)显示数据参数时字符高度不小于4mm;

c)在显示信息参数的同时,应以显示或面板标识的方式清楚表示信息参数的名称

及单位,字符高度不小于3mm;

d) 显示器在车辆点火开关通电后应处于工作状态;e) 在恒定的速度下,车

速显示值不应频繁变化。

4.2.8.2 显示内容

当无按键操作时,主操作接口应有以下信息显示:a) 通信传输模块(如

GPRS/CDMA)的信号强度;b) 卫星定位状态,指示是否精确定位状态;c) 实时时钟、车辆的实时行驶速度、行驶方向;d) 运营商名称或驾驶员代码。

通过操作按键应能实现如下显示:a) 最近15min内每分钟的平均车速记录;

b) 最近2个日历天内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设定时间的所有信息记

录;c) 车速传递系数;d) 运营管理中心与MDT之间的收发信息(最近20条,如营运管理信息);e) 设置参数类信息;f) 呼入、呼出通话记录(最近10条)。其它显示参数由制造商根据客户需要自定义。

4.2.8.3 操作按键

a) 操作按键设置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并应在对应的位置标出各按键名称;b)

仅使用面板按键应不能对速度、时间、里程等原始信息进行修改、删除。

4.2.9 数据输入输出功能

MDT能够通过通信接口,向运营管理中心或外部设备输出至少包含如下内容的信息:a) 实时时钟;b) 事故疑点信息;c) 最近360h内车辆行驶速度信息(记录间隔为1min,信息为每分钟内的平均速度);d) 对应实时时钟的车辆行驶里程信息;e) 车辆识别代号、车牌号码、车牌分类;f) 驾驶员代码、驾驶证证号;g) 车速传递系数;h) 最近360h内历史轨迹信息(记录间隔为1min,时间、经度、纬度、状态);i) 最近2个日历天内历史轨迹信息;j) 对于MDT存储的最近360h 内历史信息可按时间段检索和读取。

4.2.10 疲劳驾驶提醒

MDT能够实现不同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超过国家法规规定的时间的疲劳驾

驶判断,及时上报运营管理中心,并声音提醒驾驶人注意。

4.2.11 信息服务功能(可选)

a) MDT要求具有显示屏或其它显示设

备,能够接收运营管理中心下发的

消息并显示,同时具备声音提示功

能;b) MDT能够向运营管理中心上

发消息。

4.2.12 语音通话功能(可选)

可以进行呼入和呼出话音通信,并能支持呼叫号码的输入。

4.2.13 紧急报警

a) MDT应能支持向运营管理中心进行紧急报警;b) MDT应能支持运

营管理中心远程控制(切断/恢复油路等)功能;c) MDT应能支持运

营管理中心监听功能(可选);d) 带图像的自动拍照并支持紧急自

动拍照(拍照的方式-间隔、图片幅数)(可选)。

1设置维护功能

2基本参数设置

MDT应能通过规定的通信接口,实现对其参数和信息的输入、设定、存储。

4.2.14.2 远程参数设置

MDT应能支持运营管理中心对其参数进行远程查看、设置、修改。

4.2.14.3 控制终端状态

MDT应能支持运营管理中心控制其复位、恢复出厂设置。

4.2.15 视频图像功能(可选)

支持外接图像或视频采集设备。

4.2.16 语音输出功能(可选)

支持文本转语音提示功能。

4.2.17 系统扩展功能(可选)

应支持扩展流媒体等接口。

1性能要求

2整体性能要求

MDT应具备以下性能要求:a) MDT及固件应设计为7×24h持续稳定工作,在正常运行时无须外部干预;b) MDT支持断点续传,在网络恢复正常时能及时将通信网络故障期间存储的重要信息重新发送至

运营管理中心;c) 可靠性:MDT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最低为:3000h;d) 可扩展性:应能支持USB 和RS232/RS485外部数据通信接口;

e) 可维护性:支持远程设置和配置。

1卫星定位模块

2接收灵敏度

卫星定位模块(不含天线)的接收灵敏度优于-120dBm 。卫星定位天线增益应大于30dB。

4.3.2.2 定位精度

卫星定位模块所确定的车辆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不大于15m。

4.3.2.3 刷新频率

位置信息更新频率不小于1Hz。

4.3.2.4 首次定位时间

冷启动:从系统加电运行到实现捕获时间不大于120s。热启动:实现捕获时间不大于20s 。

1无线通信传输模块

2协议支持

应能支持基于通用GSM、CDMA或TD-SCDMA 等多种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机制下的通信模式,如SMS、GPRS 、EDGE、CSD、CDMA-1X等之一种或多种。

4.3.3.2 误码率

通信模块的误码率或误块率等无线信道质量参数应符合YD/T 1214、YD/T 1050、YD/T 1367 等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最大发射功率通信模块的最大发射功率应符合YD/T 1214 、YD/T

1050 、YD/T 1367 等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2电气部件

3电源

MDT 的主电源应为车辆电源,应提供备用电池供电,备用电池工作时间不

少于10min 。

4.3.4.2 连接线

MDT连接线要整齐布置,并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圈固定,线束内的导线

要有序编扎。电源导线,红色连接电源正极,黑色连接电源负极。

4.3.4.3 连接器

连接器插头两端的线色应一致。两个以上非通用接口应不同或有明显标识。

4.3.5 接口要求

MDT应同时配置以下标准接口:a) 主模式USB(通用串行总线)标准接口,可以挂接至少一个USB外设;b) 标准RS232C(或RS485)DB9针接口,如非DB9针接口,需选配DB9针接口的转换器;c) 预留扩展其它功能附件的数据通信接口,以便能输出位置或其它系统信息,并接收其它外部设

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如外接视频图像采集设备、营运小汽车计价器设备等。在具备上述通信接口的基础上,本标准不限制同时使用其它通信方式。

4.3.6 电气性能

10

4.3.6.1 电源电压适应性

在按表1给出的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电压适应性试验时,试验后MDT各项功

能均应正常。表1 电气性能试验参数单位为伏特(V)

4.3.6.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在表1规定的标称电源电压极性反接试验下,MDT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的熔断器)不应有其它电气故障。试验后MDT 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4.3.6.3 耐电源过电压性能

在表1规定的过电压下,MDT应能承受1min 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MDT各

项功能均应正常。

4.3.6.4 断电保护性能

当MDT断电,应自动进入保护状态,断电前存储的信息能至少保持15d。

4.3.6.5 低电压保护性能

主电源电压低于10V(20V、30V)应自动关闭主电源取电,以保护车辆电源。

汽车点火不影响MDT工作。

1功耗

2最小状态功耗

MDT在待机状态下功耗应符合厂家承诺值(厂家声明的状态)。

4.3.7.2 最大状态功耗

MDT在工作状态下功耗应符合厂家承诺值。

4.4 车速传递系数的设定

车速传递系数的设定在以下情况时进行:a) 新车出厂时;b) 由授权部门进行周期性检验或校准时;c) 其它经有关部门授权的特殊情况。

1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通信协议应符合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

2信息安全性

MDT应防止信息被更改或删除,应从终端硬件和信息接口系统两

个方面来实现:a) MDT内车辆行驶速度、位置、里程、驾驶时间、

行驶轨迹等原始信息不能通过外部设备进行任何改写或删除操

作;

b)信息接口系统对车辆识别号、车牌号码、车牌分类、车速传递系数、驾驶

员代码、驾驶证号码等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只能读,不能更改或删除。

在MDT初始化调试、校准、维修或其它特殊情况下需对上述重要参数

进行设置操作时,需经授权操作。

4.7 气候环境适应性

MDT 在承受各项气候环境试验后,应无任何电气故障,机壳、插接器等不应有严重变形;其记录功能、显示功能、打印功能等应保持正常;试验前存储的信息不应丢失或改变。试验后MDT 速度记录误差应符合4.2.4.3 第a)款的规定。

4.7.1 高温实验

a) 高温工作:在高温+70℃下,工作72h,工作无异常;b) 高温存储:在高

温+85℃下,放置8h,工作无异常。

4.7.2 低温实验

a) 低温工作:在温度-20℃下,接入0.85

倍的标称电源电压正常工作,1h通

电,1h断电,持续72h,工作无异

常;b) 低温存储:在温度-40℃下,

放置8h,工作无异常。

4.7.3 温度冲击

能承受-40~+85℃的高低温温度冲击,工作无异常。

4.7.4 湿热

MDT 应承受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3%非冷凝、试验周期为48h 的恒定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加电测试,工作无异常。

4.8 机械环境适应性

MDT 在承受各项机械环境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零部件应无损坏,应无电气故障,紧固部件应无松脱现象,插头、通信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其记录功能、显示功能、打印功能等应保持正常,试验前存储的信息不应丢失。试验后MDT 速度记录误差应符合4.2.4.3 第a)款的规定。

4.8.1 振动实验

振动频率从5 Hz ~300 Hz,扫频速度1otc/min 。其中5 Hz~11 Hz 频段范围内,振幅为10mm;11 Hz~300 Hz 频段范围内时,振动加速度值为50 m/s2 ,试验应按X、Y、Z 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每个轴向进行8h,工作无异常。

4.8.2 冲击实验

设备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490m/s2 ,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除面板外各个面各冲击三次,工作无异常。

4.9 外壳防护等级

按QC/T413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

MDT 不通电,主机(不含显示、打印部

分)防护等级应符合IP31 的要求。试验后

通电检查MDT的信息记录、通信功能应正

常,试验前存储的信息不应丢失。

4.10 抗汽车电点火干扰

MDT在进行汽车点火干扰时,不应出现异常现象,记录功能、显示功能、打印功能应正常。

1电磁兼容MDT电磁兼容性要求符合GB/T 17626.2-2006 和GB/T 17626.3-2006 的规定。

2静电放电抗扰度

MDT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等级为3级,试验中及试验后MDT 不应出现电气故障,信息记录功能应正常,存储的信息不应丢失或发生变化;在试验中允许显示器和打印机出现功能异常现象,但在试验结束后功能应恢复正常。

4.11.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MDT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等级为3级,试验中及试验后MDT不应出现电气故障,信息记录功能应正常,存储的信息不应丢失或发生变化;在试验中允许显示器和打印机出现功能异常现象,但在试验结束后功能应恢复正常。

4.12 表面抗腐蚀

MDT文字标识用蘸有汽油(90号以上)的干净棉布连续擦拭15s,其文字、图形、标志符号无变化。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要求

在本章中没有规定具体实验方法的可通过目测,图、文、物核对,操作演示或按厂家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1 测试环境要求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环境相对湿度:45%~75%;

c)标准大气压:86kPa~106kPa;

d)供电电源为标称电源电压。

5.1.2 环境试验项目

环境试验前测试项目、中间测试项目、环境试验结束测试项目:MDT自检正常,并在定位后能自动发送位置信息到中心,位置的最大偏移应小于15m 。

1功能测试按符合4.2规定的方法进行。

2性能测试按符合GB/T 19056-2003 中5.4规定的方法进行。

3整体性能测试

4卫星模块

5接收灵敏度检测

MDT 连续工作24h 工作正常。

在MDT所属卫星接收模块中接入标准的卫星信号,从-100dBm 开始逐步减小输入信号,直到不能输出定位信息为止。此时信号的大小即为接收机的灵敏度。

5.3.2.2 卫星定位模块定位精度

连续测试超过1000组数据,卫星定位模块所确定的车辆位置至少95% 与实际位置的偏差不大于15m。

5.3.2.3 设备热启动定位时间检测

MDT按正常工作方式接入标称电源电压,在MDT正常工作后,使用软件发送复位命令,查看MDT 从启动到定位的时间间隔,应满足4.3.2.3 的要求。

5.3.2.4 设备冷启动定位时间检测

MDT按正常工作方式接入标称电源电压,使用软件查看MDT从启动到定位的时间间隔应满足4.3.2.4 的要求。

5.3.3 无线通信传输模块

参照无线通信传输模块测试方法,列出对应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无线通信传输模块测试方法

5.3.4 电气部件检查

目视检查记录仪的各连接线、连接线的接插器、熔断器等应符合本标准4.3.4 的要求

5.3.5 接口

目视检查记录仪的各连接线、连接线的接插器、熔断器等应符合本标准4.3.5 的要求。

1电气性能

2电源电压适应性试验

e)MDT 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12V 时,将供电电压调至10V 和16V,分别连

续工作1h,其间输入操作指令,检查MDT 的功能应符合本标准4.2.1.1 的

要求;

f)MDT 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24V 时,将供电电压调至20V 和32V,分别连

续工作1h,其间输入操作指令,检查MDT 的功能应符合本标准4.2.1.1

的要求。

g)MDT 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36V 时,将供电电压调至30V 和48V,分别连

续工作1h,其间输入操作指令,检查MDT 的功能应符合本标准4.2.1.1

的要求。

5.3.

6.2 耐电源极性反接试验

对MDT的电源线施加与标称电源电压极性相反的试验电压,标称电源电压为12V时,施加14V±0.1V 的反向电压;标称电源电压为24V 时,施加28V±0.2V 的反向电压;标称电源电压为36V时,施加42V±0.2V 的反向电压;以上试验持续时间均为1min 。

试验后检查MDT 的功能应符合本标准4.2.1.1 的要求。

5.3.

6.3 耐电源过电压试验

MDT标称电源电压为12V时,对其施加24V 的工作电压;标称电源

电压为24V时,对其施加36V 的工作电压;标称电源电压为36V时,对

其施加54V的工作电压;以上试验持续时间均为1min 。试验后检查MDT

的功能应符合本标准4.2.1.1 的要求。

1功耗

2设备最小功耗检测MDT在待机状态下,测试MDT功耗,应满足4.3.7.1 的要求。

3设备最大功耗检测MDT在最大功耗模式下,测试MDT 功耗,应满足4.3.7.2 的要求。

4车速传递系数设定按符合4.4要求的方法进行。

5数据通信协议

对应附录A和附录B的协议要求,应能在对应的网络协议中完成主要的功能。1信息安全性试验按符合4.6规定的方法进行。

2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按符合4.7规定的方法进行。

3高温工作试验

4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2 的要求。

5试验方法

预处理:MDT按正常工作方式接入信号,接入1.25 倍的标称电源电压

正常工作。将连接完毕的MDT放入高温试验箱,在+70℃±2℃的温度

下连续放置72h,其间MDT1h 接通电源,1h 断开电源,连续通、断

电循环直至试验结束。试验中及试验后均应符合本标准4.7.1的要求。

1高温放置试验

2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2 的要求。

3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MDT 放入高温试验箱,在+85℃±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8h。试验后恢复至室温接通标称电源电压,接入信号正常工作,检查其功能应符合本标准4.7.1的要求。

1低温试验

(技术规范标准)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范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范 (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 2007年10月

目录 1、多媒体计算机室建设规范 (2) 2、数字语言室建设规范 (4) 3、互动课堂建设规范 (5) 4、教育城域网建设规范 (6) 5、校园网建设规范 (9)

一、多媒体计算机室建设规范 多媒体计算机室为信息技术教学和计算机应用和训练的场所,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一个平台。含计算机室、计算机辅房、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一、功能和要求 二、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96㎡/间。 ②湿度:20%~90%。 ③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 ④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6-2006)。注意安装防火、防尘、 防盗设施。 三、设计要求 ①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宜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 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③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 ④学生计算机台若采用纵向排列,列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若采用传统的横向 排列,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⑤计算机室的台凳摆设可采用环岛形组合平面布局。 ⑥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 四、设备目录

五、计算机辅房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30㎡/间。 ②换气:自然通风或安装空调,控制环境温度,使稳压电源正常工作。 2.设计要求 计算机辅房宜紧靠计算机室,师生进入计算机室之前在此换鞋。应设置鞋柜,同时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器,灭火器材等,为方便监控,可用铝合金玻璃门窗与计算机室间隔。 六、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1.环境要求 ①面积和个数:设1间,面积30㎡。 ②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室内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 ③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 ④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科研院所与物资设备 【发文字号】粤科财字[2012]58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日期】2012.04.13 【实施日期】2012.06.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年4月13日以粤科财字〔2012〕58号发布自2012年6月1 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有关精神,加强和规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广东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是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组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配置先进科研装备、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省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评估。 第四条省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省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稳定支持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研发与更新。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职责 第六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订省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二)编制和组织实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批准省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四)组织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 (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省重点实验室的措施。 第七条依托单位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一)为省重点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人员、经费等配套条件,解决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1.11粤质监〔2013〕32号《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的许可与监督办法》介绍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气瓶(移动式 压力容器)充装单位的许可与监督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工作,加强对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下称充装单位)的监督,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46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充装许可规则》、《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和《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粤府令第169号)等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在《气瓶充装许可规则》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以下统称《许可规则》)适用范围内,并有气体经营行为的充装单位的充装许可及其监督。 第三条充装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广东省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证》(下称《充装许可证》)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从事充装活动。 第四条省质监局负责全省充装许可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各地级以上市质监局(含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和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下称许可实施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充装单位的许

可和监督。 第二章许可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充装单位应当具备《许可规则》所规定的相应基本条件,具体要求见附件一。 第六条充装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批和发证。 第七条申请充装许可的单位(下称申请单位)应当按照《许可规则》的相应规定,向许可实施机关提交相应申请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书应当采用统一格式的《广东省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申请书》(附件二);非法人分支机构单独申请的,还应当提交所属法人单位授权书。 第八条许可实施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若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发出补正告知书,一次性告知应当补正的内容,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有关申请材料的,应当终止办理;形式审查通过的,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及时将申请信息录入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下称监管系统),并在5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出具《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或者《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九条申请被受理后,申请单位应当及时约请有资格的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鉴定评审(含必要的整改情况确认)

(整理)广东电网公司10kV配网工程标准设计(电缆线路部分)培训稿

精品文档
前言 本次修编工作是在广东电网公司 2005 年版《广东省 10kV 配网工程典型设计》
的基础上进行修编的。修编后的标准设计,对提高全省 10kV 配网工程建设发展, 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本次修编的内容除了对电缆沟、电缆支架以及盖板进行全面修改以外,还对 电缆检查井、电缆工井、电缆中间头井、电缆标志桩、电缆标志牌等设置进行了 重新定义,并且还增加了跨马路埋 20 孔、24 孔管图纸,增加了三米电缆圆盘工 井,并且对电缆沟盖板、电缆支架以及电缆沟壁厚等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及使用强 度计算,并根据荷载及内力计算和配筋计算重新配置钢筋,使之更加符合安全、 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本标准设计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了标准设计内容,努力做 到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在选用时既省时省力又方便适用,它为今后设计人员在 设计任务时间紧、任务急等情况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任务提供一个良好 的平台。
一、总则 为使电力工程电缆线路(土建部分)工程做到安全、先进、经济、合理、适
用以及便于施工和维护,特修编制定了这本《广东电网公司 10kV 配网工程标准 设计》第三卷电缆线路(土建部分)标准设计图集。
本标准设计适用广东省城乡、新建和扩建的电力工程中 10kV 及以下电力电 缆的选择与敷设。
本标准设计在设计时应贯彻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要考虑到工程发展规划和 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能性,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当地的使用 环境和条件,并应满足电力正常运行、检修、施工的要求,要考虑远景发展与整 个工程的建设标准协调一致。本标准设计应执行国家以及行业的现有标准、规范 及规定。
二、规范性引用条文 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广东电网规划技术导则》 12、《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三部份:交联聚乙烯
绝缘电力电缆》---- GB12706.3-91 13、《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Q/CSG 1 0002-2004 14、《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15、《广东电网公司关于10kV配网标准设计的指导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设计除应符合以上规范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精品文档

广东省地方标准

广东省地方标准 《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二〇一八年一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 (1)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遵循原则和编制依据 (2) 1.遵循原则 (2) 2.编制依据 (2) 四、标准编制过程 (3) 1.计划与安排 (3) 2.编制过程 (3)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说明 (3)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2) 七、贯彻地方标准的实施意见 (12) 八、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12)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2)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2017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立项项目。标准的主要负责起草单位为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和广州飞禧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起草单位结合我省当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为主要框架,同时参考国内外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相关内容,咨询行业技术专家并经过编制工作小组研讨,形成广东省地方标准《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广东省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处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相关配套的政策尚未出台,通常各餐厅、饮食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部分倾倒到垃圾桶与生活垃圾一起收集,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流向饲养牲畜。此外,市面上出现不法分子收购餐厨垃圾后加工成“潲水油”,出售给油脂厂,甚至由出售给饮食单位的现象,其危害很大。 本标准的制定将有力推进广东省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2014年,我省政府发布了《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形成覆盖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与技术路线,加快推进广州、深圳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县)开展试点工作。因此,为配合省政府餐厨垃圾处理工作的要求,为了保证垃圾分类的效果,形成明确规范的管理组织文件,将对促进餐厨垃圾的处理效率与处理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标准,作为工作的衡量准则、规则、特性要求,对最佳秩序的获得和最佳社会效益的促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黑水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项目结题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2014)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项目结题管理的实施细则 (试行)(2014) 【法规类别】科技计划 【发文字号】粤科监审字[2014]121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日期】2014.08.14 【实施日期】2014.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项目结题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14年8月14日以粤科监审字〔2014〕121号发布自2014年10 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计划项目”或“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结题工作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办法,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暂行办法》及有关工作规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经批准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的各类项目,项目结题分为验收结题和终止结题。 第三条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题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任务书)》(以下简称“合同书”)为基础,对合同书中的研发内容、任务指标、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综合考察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科研信用等情况。按照合同书规定正常实施的项目,须按本细则组织项目验收结题;因故未能按合同书组织实施或无法完成合同书规定任务目标的项目,须按本细则进行终止结题。 第四条项目结题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入客观科学的评估机制,保证结题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五条按省财政科技立项(或者配套支持国家科技项目)资助金额大小,结题项目的类型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小型项目。其中,重大项目是指资助额度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项目;重点项目是指资助额度100~300万元(含100万元)的项目;一般项目是指资助额度20~100万元(含20万元)的项目;小型项目是指资助额度20万元以下的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专项)类型,可另行确定划分标准并制定管理细则。 第二章项目验收结题的组织和管理 第六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负责组织省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由省科技厅组织验收工作,并对单个项目做重点绩效评价;

广东版(粤教版)通用技术全套知识点2

技术与设计 二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一、认识结构 1、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可以承受一定 应力 的物体形态,结构可以抵抗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作用在结构和构件上的五种力的形式: 拉力: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 压力:挤压物体的力。 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 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扭曲力(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拉力 压力 弯曲力 剪切力 扭曲力 构件:椅面、椅背、椅腿和横档是椅子的组成部分。任何结构都是由许多部件和零件所组成的,在工程中称这些部件或零件为构件。 变形:在外力作用下,结构会发生几何形状的改变,构件的形状和大小也会有改变,这些改变在工程上称为变形。 2、结构的分类: 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自身承受外力,主要是压力。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通过组成框架的条状物来承受外力,既可承受拉力,也可以承受压力。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通过外壳传递力和承受外力,当外壳顶部受力,能将力均匀扩散。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二、探究结构 1、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就叫做结构的稳定性。如三边确定的三角形构成稳定的几何结构。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密切相关。也就是:结构的几何形状要科学合理、结构的支撑面积越大越好、结构的重心越低越好。 3、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内力:结构的强度是通过构件和材料实现的,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此时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叫作内力。构件受的外力越大,内力就越大,以维持构件的内力和外力的平衡。 [2]、强度:在工程技术中不允许构件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被破坏,要求构件和材料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强度。 [3]、应力:构件单位面积所受的内力叫做应力。 对应的公式→

110kV线路保护 技术规范书

新疆天业集团自备热电厂2×300MW机组工程系统继电保护设备招标 110kV 线路保护技术规范书

1、总则 1、1 引言 提供设备的厂家,应获得ISO-9001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质量认证证书,必须已经生产过三台以上类似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有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提供的线路保护装置应在中国部级检测中心通过动模试验。 投标厂商应满足原国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与《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提供的产品应有部级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卖方应提供设备近三年运行业绩表。 1.1.1本规范书提出了110kV线路保护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与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本规范书提出的就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与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与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与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2 供方职责 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型式试验与常规试验数据,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2.4 提供试验与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与试验数据。 1.2.5提供图纸,制造与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它资料。 1.2.6提供设备管理与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2.7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2.8 如标准、规范与本标书的技术规范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与解决办法告知买方,并经买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2.9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供方有责任接受需方的选择。 1、2、10 现场服务 2、供货范围表 见招标范围 3、技术资料、图纸与说明书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 技术规范 ——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自动监控的视频系统与中心平台的集成,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统一展示,为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自动监控视频数据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标准。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春贻、黎嘉明、王彦刚、付红彬。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解释。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2) 3.1 XML (2) 3.2 XML-RPC (2) 3.3 监控中心平台 (3) 3.4 视频系统 (3) 3.5 视频监控运营商 (3) 3.6 视频系统集成 (3) 3.7 视频服务节点 (3) 3.8 客户端视频控件 (3) 3.9 CamID(视频点位ID) (4) 四、总体结构 (4) 4.1 城市级系统结构 (4) 4.2 省市级系统结构 (5) 五、系统网络结构 (6) 六、视频数据分类 (7) 6.1 实时视频 (7) 6.2 历史录像 (8) 七、时间同步 (8) 八、视频集成数据交换模型 (8) 8.1 实时视频数据交换模型 (8) 8.2 历史录像数据交换模型 (9) 九、客户端集成要求 (10) 9.1 同时支持实时和历史视频数据 (10) 9.2 控件运行要求 (10) 9.3 网络连接要求 (11) 9.4 需要实现的方法(method) (11) 十、服务器端集成要求 (15) 10.1 实时视频接口 (15) 10.2 历史视频接口 (17) 10.3 开关灯集成 (21) 十一、部署要求 (24) 11.1 监控中心平台 (24) 11.2 视频监控运营商 (24)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管理的实施细 则(试行)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文字号】粤科函规划字[2013]1097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日期】2013.08.22 【实施日期】2013.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 (粤科函规划字〔2013〕109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计划项目”或“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监管和按期结题,规范《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书”)的签订、执行和管理,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工作规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在获得正式立项资助后,均应按本细则签订、执行和管理合同书。 第三条合同书用于规范和明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参与单位、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等的权、责、利关系,以及项目的任务、目标、经费使用等内容,是项目经费安排、中期检查、绩效评价、审计检查、验收和终止结题等计划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项目承担单位是指以其名义独立申报或牵头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并作为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下达对象以及项目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广东省境内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牵头组织项目实施的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等。公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副厅局级以上单位),在落实法人责任制基础上,可授权其二级部门(学院、院所等)作为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参与单位是指与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协议合作的方式联合申报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并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的单位。 项目主管部门是指具有科技计划项目推荐权的省直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 第二章合同书的内容和格式 第四条合同书内容包括: (一)签订合同书当事方的基本信息。当事方包括省科技厅、项目承担单位、参与单位、主管部门等。 (二)项目的实施内容、任务、目标、经费下达计划及项目经费预算、技术和经济指

完整版广东版粤教版通用技术全套知识点精简版

技术与设计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一、技术的巨大作用 1、技术的起源 :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此时的 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 2、技术: 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 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 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 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 [1] 、技术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 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 (正面影响 ),同时 [3] 、发明和革新的结果: 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正是由于技术不断发明和革 新推动了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2、知识产权内容 :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 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狭义上包括 著作权、专利权、 商标权; 三、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1、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设计 :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 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 二、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1、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1] 、发明: 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2] 、革新: 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电弧灯) 白炽灯)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规定

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制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落实特种设备技术把关责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XX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等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结合XX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省内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综合检验机构、型式试验机构、无损检测机构、气瓶检验机构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检验人员)。 第三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检验机构应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和检验覆盖率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章检验机构责任 第四条检验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五条检验机构应当做到: (一)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X,认真履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在本检验责任区内完成各项法定和质监部门委托的检验任务,重特大危险源设备检验覆盖率达到100%; (三)在核准X围内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四)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供可靠、便捷的服务,对涉及被检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XX义务; (五)发现检验检测不合格、超期未检的设备和严重事故隐患,应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负责设备使用登记的质监部门报告; (六)应用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质监部门实时数据传输、信息共享;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Ⅱ)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路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基本风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杆塔荷载和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杆塔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条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技术标准

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技术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线路及其设备防护巡视、检查、维护的项目、周期和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仙居县供电局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其设备的运行,也适用于用户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其设备的运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较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较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标准SD292-88《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79年颁发《电力电缆运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公安部发布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79年颁发《电力线路防护规程》 3 术语配电线路:分配电能给用户使用的电力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种。高压配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千伏及以上至10千伏(包括10千伏)的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千伏以下的配电线路。配电设备:联结在高压配电线路上,为

实现电能分配以及控制、保护配电线路的各种电力电器设备,例如:配电变压器、熔断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电容器、避雷器等等。 4 防护4.1 为了确保配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应设保护区。 4.1.1 架空配电线路保护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边线延伸的距离为5米。 4.1.2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缆为线路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4.2 下列情况之一者,架空配电线路保护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应满足风偏安全距离和垂直交跨安全距离。 4.2.1 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配电线路保护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较小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较大计算弧垂及较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1.5米)之和。 4.2.2 树木自然高度不超过2米,或与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交叉距离(详见表5-7)。 4.2.3 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防护林带地区。 4.2.4 线路通过果林、经济林(桑园)、城市灌木林地区及街道行道树。4.3 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跨越重要公路和航道的区段,应设立标志牌,并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4.4 地下电缆铺设后,应设立永久性电缆标志桩,并将地下电缆所在位置书面通知有关部门。4.5 配电线路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程”的要求。4.6 运行人员对可能威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十部门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十部门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 行办法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文字号】粤科产学研字[2015]69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发布日期】2015.05.21 【实施日期】2015.06.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十部门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2015年5月21日以粤科产学研字〔2015〕69号发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

干政策意见》(粤府〔2015〕1号),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新型研发机构,是指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相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独立法人组织。新型研发机构是广东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第三条新型研发机构应建立健全由产学研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理事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实行管投分离、独立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附件1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 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质量,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民生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品质量实行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省级以下质监部门组织监督抽查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监督抽查对象主要是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第四条监督抽查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监督抽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发现不合格产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销售者履行首负责任,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完善质量监督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第六条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抽查,企业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拒绝监督抽查工作。 第七条凡经上级部门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的,自抽样之日起

6个月内,下级部门对该企业该种产品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抽查,依据有关规定为应对突发事件开展的监督抽查除外。 第八条各级质监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抽查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处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九条监督抽查应当与风险监控相结合,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排查安全隐患,防范产品质量风险。 第十条省质监局负责全省检验机构的监管工作,各市县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验机构的监管工作。 第二章监督抽查的组织 第十一条省质监局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制定下一年度我省产品质量监管重点产品目录和检验周期,并向社会公布。 省质监局负责制定省级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和定期监督检验年度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通报各地级以上市质监局(含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和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以下简称市局)并组织实施。必要时省质监局可依据监管工作需要对计划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各市局应当于每年年底前依据计划制定下一年度本地区监督抽查计划。各市局定期监督检验计划抽查产品6个月内不得与省质监局的重复。 省质监局发现市局监督抽查计划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计划规定时,应当责令相关市局限期改正或停止实施。对违反规定重复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配电线路安全技术规范分析

配电线路安全技术规范分析 文中基于配电线路安全技术规范,主要从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档距和导线间距的规定、耐张杆塔上的绝缘子串、高压架空线路防振锤、架空线路的电杆埋设深度和杆坑的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配电线路;安全技术;绝缘子串;防振锤 1 保证架空线路安全运行的具体要求 水泥电杆完好,无破损与露筋;线路上的器材不能松股、交叉与破损;根据要求选择载面与弛度适合的导线,在一个档距范围内,一根导线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接头,并且接头与导线固定部位之间的距离要超过0.5米;裸铝绞线的腐蚀程度不能太大;钢绞线与镀锌铁线表层完好,没有被氧化;金具表面要保持光洁,不能有裂缝、气孔等,安全系数应大于2.5;应根据规程要求来选择横担,上下左右的倾斜与扭斜要大于20毫米;相关资料与数据要全面、正确,须与实际情况一致。 2 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档距和导线间距的规定 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档距通常不能超过50米。为了节约线路成本,相比城市或居民区,可适当的加大横跨农村与非居民区线路的档距。但是高压线路的长度最好小于100米,低压线路长度应小于70米。如果高低压线路采取的是同杆架设方式,则应根据低压线路的要求来确定档距的大小。可根据相关经验对架空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除此之外,低于1千伏线路电杆两侧附近的导线之间的距离应超过0.5米。 3 耐张杆塔上的绝缘子串 与直线杆塔相比,耐张杆塔上的绝缘子串上的数量多一两个,直线杆塔的绝缘子串在安装时,与地面是垂直的,这样灰尘与水就不容易进入到瓷裙内;但耐张杆塔的绝缘子串在安装时,与地面基本上是平行的,这样灰尘与水比较容易进入到瓷裙内,所以绝缘子串表面的绝缘性能较差。而且,直线杆塔的绝缘子串上机的电荷载要小于耐张杆塔,其绝缘子受损的几率也要小一些,因此,直线杆塔的絕缘子串上的绝缘子相比耐张杆塔要少一两个,这样能使其载荷与绝缘性能加强。 4 高压架空线路防振锤 所谓的防振锤就是悬挂在高压输电线路杆塔两旁导线上的小锤。一般情况下,高压架空线路的档距与杆塔高度都比较大,若在大风天气,导线会因强风作用而出现强烈振动,导线在振动时,对于其悬挂周边的工作环境十分不利。导线若长期发生振动容易使导线受损而出现断股与断线现象,振动太过强烈还可能导

广东省标准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

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 1总则 1.0.1 为提高我省居住小区(以下简称小区)的规划与建设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地土,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内城镇地区新建小区规划、设计及验收,新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群)以及旧区改造可参照执行。 1.0.3 小区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0.7万人~1.5万人)相对应的,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完整的小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1 小区用地规模7ha以上。 1.0.3.2 规划人口符合表1.0.3的规定。 小区规划人口规模表1.0.3 注:①大城市指50万人以上城市,中等城市指20~50万人的城市,小城市指20万人以下城镇。 ②小区规模可由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习惯酌情调整。 1.0.4 小区可分为三种类别。 1.0.4.1 Ⅰ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 1.0.4.2 Ⅱ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 1.0.4.3 Ⅲ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或其他用地有混合交叉使用的小区。 1.0.5 小区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0.5.1 适应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增长的要求,满足居民居住生活条件。

1.0.5.2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环境,使之相互协调。 1.0.5.3 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裁与特点、建筑气候区划、地形地貌、自然景点、民族风格等地方特点,力求各具特色、突出个性。 1.0.5.4 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环保、环卫、防灾、绿化及有利管理等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与生活环境。 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1.0.5.6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空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利于商品化经营和社会化管理。 1.0.5.7 为生产、施工工业化及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 1.0.6 小区规划、设计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7 小区规划设计应包括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不区各专项规划设计、小区技术经济分析三项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7.1小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包括:用地选择、用地构成、用地平衡、用地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1.0.7.2 小区专项规划设计包括:住宅、公建配套设施、竖向、道路、绿化、市政管线等规划。 1.0.7.3 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包括:小区建设造价估算及相应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2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2.1 土地利用与规划 2.1.1 小区的用地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2.1.1.1 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要求。 2.1.1.2 为有利生产、工作、方便生活、应尽可能地接近就业工作区,并与邻近小区及城市干道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2.1.1.3具有适合于居住生活建筑的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并尽可能布置与污染源的上游或上风面。 2.1.2 小区土地的综合利用应适应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活动要求,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2.1.2.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的性质、道路交通、绿地状况及其他环境因素。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 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 内容;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 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 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 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

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案例]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小结】: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怎样学习《通用技术》?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