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炼字赏析训练题库

诗眼炼字赏析训练题库
诗眼炼字赏析训练题库

诗眼、炼字赏析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题指导]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答案]“空”字一方面写出独自一人的孤单,也写出心中的空落,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高考)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解题指导]在对全诗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思考“敌”与“对”的不同效果。一个“敌”字,用字险而稳,除了客观环境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观心灵的寂寞凄怆。仔细品味,会觉出它的妙趣。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语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导]这首词属名家名篇,这在高考题里很少出现。高考一般避开名家名篇。从整首词来看,感伤中见旷达,情中含理,生动形象。“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春天即将逝去,伤春之情溢于言表。但另一方面,燕子翻飞,有动态活力,极具美感。墙里佳人笑声传来,别有一番情趣,但笑声渐无,佳人离去,多情中平添了几分被冷落的烦恼。伤春又有活力,喜悦又有烦恼,作者的旷达,可见一斑。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有两种,答一种即可。)

【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问题。(2006上海)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时,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此诗。

有人曾经将后两句改为“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来进行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原诗更好。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很长时间没有家人的音讯,不知道家里是否会受自己的牵连而发生变故。原来还只是思念和担心,现在来到家乡附近,更怕这种担心变成现实。所以“情更怯”和“不敢问”更能表达诗人此时的精神痛苦,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问”则显得平淡和一般化。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四川)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思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本诗以“乱”字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的题目。(广州07年3月六校联考)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请赏析画线句中“出”和“斜”两字运用的妙处。

答:“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的题目。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①,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①小山楼:诗人当时寄居之地。

唐代诗人张继在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中有这样的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若将“两三星火是瓜洲”的“星火”换成“渔火”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①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

第二句“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形象。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城咏桐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8.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③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诗。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2)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

答案:(1)近体诗(格律诗、五律)春天开阔幽静悠游闲适(热爱大自然的春天)

(2)“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

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正因为风微,燕子才轻盈地掠过天空;足见诗人遣词用意之精微。“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全诗八

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画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原诗更好。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很长时间没有家人的音讯,不知道家里是否会受自己的牵连而发生变故。原来还只是思念和担心,现在来到家乡附近,更怕这种担心变成现实。所以“情更怯”和“不敢问”更能表达诗人此时的精神痛苦,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问”则显得平淡和一般化。

3、本诗以“乱”字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

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示例)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怎么知道是渔火不是星火?“两三星火”更惹人想象。《枫桥夜泊》用重笔,《题金陵渡》用轻笔,“两三星火”与夜江明暗映衬融成一体,清美之至,宁静之至。

6.①第二句“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形象。

7.(1)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8.(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9. 答案:(1)近体诗(格律诗、五律)春天开阔幽静悠游闲适(热爱大自然的春天)

(2)“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

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正因为风微,燕子才轻盈地掠过天空;足见诗人遣词用意之精微。“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画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

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

10、(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11、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2、“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13、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4、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诗歌炼字及诗眼赏析方法

一、介绍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题: 1、分析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答案: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烂漫春光表现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 二、介绍诗眼的作用 诗眼: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或使诗句更具有音乐美。这是局部的诗眼。 三、炼字题的鉴赏方法: 1、明确特点,对症下药。 A、炼多重含义的动词 B、炼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C、炼词类活用 D、炼修饰语 E、炼数词 F、炼音律 2、掌握技巧,提高效率。 A、语境法 B、句析法 C、比较法 D、联想法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炼字) 《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眼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物思念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在惆怅 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人落寞 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非凄清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A、“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B、“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B、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C、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着色的思绪”。 (五)抓典型词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满腔报国热忱(chén)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的主旨——抒写愤懑之情。 ↑ 扼腕本来是一个动作,指用一只手用力握住另一只手腕,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 B、“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各章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原子排列 1. 作图表示立方晶系中的(123),(012),(421) 晶面和[102],[211],[346]晶向. 附图1-1 有关晶面及晶向 2. 分别计算面心立方结构与体心立方结构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面间距, 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 解由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中晶面间的几何关系, 可求得不同晶面族中的面间距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立方晶系中的晶面间距 晶面{100} {110} {111} 面间距FCC 2 a2 4 a3 3 a BCC 2 a2 2 a3 3 a 显然, FCC中{111}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而BCC中{110}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注意:对于晶面间距的计算, 不能简单地使用公式, 应考虑组成复合点阵时, 晶面层数

会增加. 3. 分别计算fcc和bcc中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原子面密度和<100>,<110>和<111>晶向族的原子线密度, 并指出两种结构的差别. (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 解原子的面密度是指单位晶面的原子数; 原子的线密度是指晶面上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据此可求得原子的面密度和线密度如附表1-2所示. 晶面/晶向{100} {110} {111} <100> <110> <111> 面/线密度 BCC 2 1 a2 2 a2 3 3a 1 a 2 2a 23 3a FCC 2 2 a2 2 a2 43 3a 1 a 2 a 3 3a 可见, 在BCC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0},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1>; 在FCC 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1},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0>. 4. 在(0110)晶面上绘出[2113]晶向. 解详见附图1-2. 附图1-2 六方晶系中的晶向 5. 在一个简单立方二维晶体中, 画出一个正刃型位错和一个负刃型位错. 试求: (1) 用柏氏回路求出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 (2) 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 说明其柏氏矢量是否也随之反向. (3) 具体写出该柏氏矢量的方向和大小. (4) 求出此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和. 解正负刃型位错示意图见附图1-3(a)和附图1-4(a).

(完整word版)2018届高三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炼字)学案含答案

2018届高三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炼字) 《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眼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物思念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在惆怅 思的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人落寞 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非凄清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A、“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B、“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B、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C、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着色的思绪”。 (五)抓典型词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满腔报国热忱(chén)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的主旨——抒写愤懑之情。 ↑ 扼腕本来是一个动作,指用一只手用力握住另一只手腕,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 B、“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古典诗歌炼字诗眼教案

古典诗歌炼字、诗眼赏析教案 一、课前演练: 例:1《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 4僧敲月下门 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炼字的常考语法: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三:炼字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强调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诗眼 提问方式: 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1、构成全诗的线索、2、全诗的感情基调、3、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牛刀小试 1、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请找出第三联中使用最好的两个字,并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B 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CDE 4.ABDE 5.ABCDE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此由财务报告本身缺陷所造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 2.答案:? 解析:在比率计算中,一些数据的确定、时间上的对应与否等问题,也会影响比率所反映内容的可比性及准确度,这也就难免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脱节。 3.√ 4.√ 解析: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进一步说明。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报表而言,附注同样具有重要性。 5.答案:? 解析:确定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并非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工作。 四、名词解释 1.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运用特定的方法分析、评价公司价值,为各利益相关方做出最佳经济决策服务

2.比较分析法是将指将相关经济指标与选定的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分析指标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明确差异方向、差异性质与差异大小,并进行差异分析与趋势分析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并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用以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五、简述题 1.财务报表分析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估公司价值,保护投资者利益。 (2)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估信用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 (3)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价公司经营管理状况,改善公司管理。 (4)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公司舞弊及其他风险,强化公司外部监管。 2.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为: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果关系与平衡关系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原则及动态分析原则。 3.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此由财务报告本身缺陷所造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这种局限性一般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财务报告是对公司以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信息反映,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价基础的(仅在个别项目上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它所提供的信息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对未来经济事项的预测结果。 (2)财务报告是基于公司具体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而编制的,不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也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可用性。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A)UNIVAC-I B )EDVAC C )ENIAC D )IBM650 【答案】C) 【解析】1946年2月15日,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诞生,名称为ENIAC。 2.第一台计算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哪位科学家的两点改进意见()。 A)莫克利 B )冯·诺依曼 C )摩尔 D )戈尔斯坦 【答案】B) 【解析】众所周知,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其两点改进意见:一是采用二进制运算;二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运行。 3.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 A)继电器 B )晶体管 C )电子管 D )集成电路 【答案】B) 1958~1964年)是晶体管时代。IBM7000 系列是影响最大的第二代计算【解析】第二代 ( 机的代表。 )。 4.硬盘属于 ( A)内部存储器 B )外部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 )输出设备 【答案】B) 【解析】PC常用的外存是软磁盘(简称软盘)和硬磁盘(简称硬盘),此外光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5.显示器的什么指标越高,显示的图像越清晰?()。 A)对比度 B )亮度 C )对比度和亮度 D )分辨率 【答案】D) 【解析】分辨率指显示器所能表示的像素个数,像素越密,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6.下列的英文缩写和中文名字的对照中,正确的一个是()。

A)URL——用户报表清单C)USB——不间断电源 B D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RAM——只读存储器 【答案】B) 【解析】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PS——不间断电源, ROM——只读存储器。 7.下列关于 ROM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ROM中的信息只能被CPU读取 B)ROM主要用来存放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和数据 C)不能随时对 ROM改写 D)ROM一旦断电信息就会丢失 【答案】D) 【解析】ROM为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RAM是随机存储器,其所存内容一旦断电就会丢失。 8.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A)十进制数可用10个数码,分别是1~10 B)—般在数字后面加一大写字母B表示十进制数 C)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1和2 D)在计算机内部都是用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 【解析】基数是指某种数制中,每个数位上所能使用的数码个数。如十进制:可用0~9,基数为10。二进制:可用0或1,基数为2。一般在数字后面用大写B表示二进制数,用H表示十六进制,用K或不加字母表示十进制。 9.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A)程序、数据和相应的文档 B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D )编译系统和办公软件 【答案】B) 【解析】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0.按操作系统的分类,A)批处理操作系统C) 分时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是 ( B D )。 )实时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 【答案】C) 【解析】按操作系统的分类,UNIX操作系统是分时操作系统。

(完整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第一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1.X射线学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X射线学分为三大分支:X射线透射学、X射线衍射学、X射线光谱学。 X射线透射学的研究对象有人体,工件等,用它的强透射性为人体诊断伤病、用于探测工件内部的缺陷等。 X射线衍射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波长已知的情况下测定晶体结构,研究与结构和结构变化的相关的各种问题。 X射线光谱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分光晶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测定各种物质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和成分。 2. 试计算当管电压为50 kV时,X射线管中电子击靶时的速度与动能,以及所发射的连续谱的短波限和光子的最大能量是多少? 解:已知条件:U=50kV 电子静止质量:m0=9.1×10-31kg 光速:c=2.998×108m/s 电子电量:e=1.602×10-19C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 电子从阴极飞出到达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总动能为: E=eU=1.602×10-19C×50kV=8.01×10-18kJ 由于E=1/2m0v02 所以电子击靶时的速度为: v0=(2E/m0)1/2=4.2×106m/s 所发射连续谱的短波限λ0的大小仅取决于加速电压: λ0(?)=12400/U(伏) =0.248? 辐射出来的光子的最大动能为: E0=hv=h c/λ0=1.99×10-15J 3. 说明为什么对于同一材料其λK<λKβ<λKα? 答:导致光电效应的X光子能量=将物质K电子移到原子引力范围以外所需作的功hV k = W k 以kα为例: hV kα = E L– E k

h e = W k – W L = hV k – hV L ∴h V k > h V k α∴λk<λk α以k β 为例:h V k β = E M – E k = W k – W M =h V k – h V M ∴ h V k > h V k β∴ λk<λk βE L – E k < E M – E k ∴hV k α < h V k β∴λk β < λk α 4. 如果用Cu 靶X 光管照相,错用了Fe 滤片,会产生什么现象? 答:Cu 的K α1,K α2, K β线都穿过来了,没有起到过滤的作用。 5. 特征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的产生机理有何不同?某物质的K 系荧光X 射线波长是否等于它的K 系特征X 射线波长? 答:特征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都是由激发态原子中的高能级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多余能 量以X 射线的形式放出而形成的。不同的是:高能电子轰击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回迁释放的是特征X 射线;以 X 射线轰击,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回迁释放 的是荧光X 射线。某物质的K 系特征X 射线与其K 系荧光X 射线具有相同波长。6. 连续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短波限 与某物质的吸收限 有何不同(V 和 V K 以kv 为单位)? 答:当X 射线管两极间加高压时,大量电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向阳极轰 击,由于阳极的阻碍作用,电子将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根据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一个带 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 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 射线谱。 在极限情况下,极少数的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 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能量和最短的波长,即短波限。连续谱短波限只与管压有关,当固定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诗歌鉴赏之诗眼题型专练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SQST099156 年级:七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C-古诗鉴赏(诗眼) 星级★★★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6年2月17日 教学内容 1、一词领全诗型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3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1分) 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分) 2.“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2分)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

炼字题型(教师)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 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有三个方向:一是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诗歌中关键句的赏析(含义、色彩、情味、效果),三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重点在第二个。考查角度主要是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的赏析,重点考查用词、用语的技巧,即着重考查词或句在整首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古人作诗讲求炼字、炼句,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锤炼。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 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 2、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 3、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小练: 炼字角度: 1、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诗句中的破、挂字妙在何处?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一词:形象写出诗人的远离世俗后的闲适、自得。 见字写出诗人看到南山后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的自由与惬意。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随时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动作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 5、小园香径独徘徊。 独字写出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圆两字用的十分传神,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的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一个聚字写出了山形气势;一个怒字表现了黄河的水势和声势 8、观沧海 题目的观字统领全篇。 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字用得好,表现潮平后舟中人视野开阔的景象。正字用得妙,表明当时及时顺风又是和风,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一帆高悬的情形展现的淋漓尽致。 10、沙场秋点兵 秋字 既点明时令,有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氛围。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守将处境艰难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1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使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拟人、双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

光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学号:20114052016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得相干条件为两波频率相等、相位差始终不变与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得反射镜M2移动0、25mm时,瞧到条纹移动得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得光源得波长为_500nm。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得光程等于折射率与__路程_得乘积。 1089、振幅分别为A1与A2得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点,两振动得相位差为ΔΦ。则p点得光强I= 1090、强度分别为与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大光强=。 1091、强度分别为I1与I2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小光强=。 1092、振幅分别为A1与A2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大光强=。 1093、振幅分别为A1与A2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小光强=。 1094、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 1095、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得条件就是光程差为半波长得倍,相位差为π得倍。 1096、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得条件就是光程差为波长得倍,相位差为π得倍。 1097、两相干光得振幅分别为A1与A2,则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098、两相干光得强度分别为I1与I2,则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099、两相干光得振幅分别为A1与A2,当它们得振幅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得可见度为不变。 1100、两相干光得强度分别为I1与I2,当它们得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得可见度不变。 1101、振幅比为1/2得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得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102、光强比为1/2得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得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10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点得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得光程差为。 110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得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得相位差为 1105、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对称轴与光屏得交点p0得距离为y,设通过每个缝得光强就是I0,则屏上任一点得光强I=。 1106、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入射光得强度为I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得距离为。 1107、波长为600nm得红光透射于间距为0、02cm得双缝上,在距离1m处得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则相邻明条纹得间距为__3_mm。 1108、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干涉条纹得间距为Δy。现将缝距减小一半,则干涉条纹得间距为。 1109、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薄云母片盖住实验装置得上缝,则屏上得干涉条纹要向_上移_____移动,干涉条纹得间距不变_____。 1110、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得到干涉条纹得得间距为Δy,现将该装置移入水中,(n=3/4),则此时干涉条纹得焦距为。 1111、用波长为500 nm得单色光照射杨氏双缝,入用折射率为1、5得透明薄片覆盖下缝,发现原来第五条移至中央零级处,则该透明片得厚度为_______________。 1112、增透膜就是用氟化镁(n=1、38)镀在玻璃表面形成得,当波长为λ得单色光从空气垂

投资学作业答案解析

投资学作业答案解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投资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为在满足明确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适用的限制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回报率要求的策略是()。选项: c、投资政策 一个经常被引用来解释完全融资养老基金投资于普通股票的原因的错误说法是()。 选项: c、股票提供了防范通货膨胀的手段 风险容忍水平对而言非常高的是()。 选项: a、银行 一种对投资者在资产投资方面的限制是()。 选项: a、投资限制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定义投资() 选项: a、投资就是人们对当期消费的延迟行为。 从财务角度如何定义投资() 选项: b、投资就是现金流的规划。 下列哪项是投资者要面对的问题() 选项: e、以上均是 投资管理的基石不包括下列哪项() 选项: c、投资者的天分 常见的财务、金融和经济数据库有哪些() 选项: d、以上均是 投资管理的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有()。 选项: d、以上均是 下列哪项不是机构投资者() 选项: e、个人 投资管理的第一步是()。

选项: a、确定投资目标 投资管理的第三步是()。 选项: c、选择投资组合策略 投资管理的第五步是()。 选项: e、投资绩效 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是()。 选项: c、没有明显的界限 第二章 假如要成立一个专项奖学金,每年奖励10000元,年利率为5%,则现在需要()运作资金。选项: c、20万元 一年以前,你在自己的储蓄账户中存入1000美元,收益率为7%,如果年通胀率为3%,你的近似实际收益率为() 选项: a、4% 某人拟在3年后获得10000元,假设年利率6%,他现在应该投入()元。 选项: a、8396 你以20美元购买了一股股票,一年以后你收到了1美元的红利,并以29美元卖出。你的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 选项: b、50% 某人拟在3年后获得10000元,假设年利率6%,他现在每年应该投入()元(PV(6%,3) =2.6730) 选项: a、3741 一种资产组合具有0.15的预期收益率和0.15的标准差,无风险利率是6%,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U=E(r)-(A/2)σ2。A的值是多少时使得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对于投资者来讲没有区别() 选项: d、8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 1.1 题1.1图示一段电路N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标。 (1) 若1t t =时1()1i t A =,1()3u t V =,求1t t =时N 吸收的功率1()N P t 。 (2) 若2t t =时2()1i t A =-,2()4u t V =,求2t t =时N 产生的功率 ()P t 。 解:(1) 111()()()313 N P t u t i t W ==?= (2) 222()()() 414N P t u t i t W ==?-=- 1.2 题1.2图示一段直流电路N ,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电压表内阻对测试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已知直流电压表读数为5V ,电流I 。 解: 10 25 P I A V -===- 1.3 题1.3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解: (a) 223218s P I R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b) 3515s P I V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c) 31030s P I V W ==?-=- 电流源吸收功率 1.4 题1.4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解: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12A+6A=18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18A-15A=3A 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为 3A-12A-5A=-14A 可得: I=-14A+15A=1A 18331290S U V =?+?= 151123 1.514 R ?-?= =Ω-

'28 I R -- 1.6 求题1.6图示各电路的开路电压。 解:(a) 20 10530OC U V A V =-?Ω=- (b) 开路时,流过8Ω电阻的电流为 9 31189A ?=+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为 18 32189 A ?=+ 可得: 26184OC U V =?-?= (c) 开路时,8Ω电阻的电压为 8 208128 V ?=+ 2Ω电阻的电压为 5210A V ?Ω= 可得: 82100OC U V V V V =+-=

投资学整理(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投资的概述 一、证券与有价证券 1、证券的定义 是指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的法律凭证。 包括:凭证证券与有价证券 2、证券的票面要素 持有人、证券标的物、标的物的价值、权利 3、证券的特征 (1)法律特征 (2)书面特征 4、有价证券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有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 (2)分类 商品证券 货币证券 资本证券 二、投资的定义:投资是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通过持有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获得该资产产生的收益与风险的过程。 三、证券投资学定义: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及其权利的买卖,从中通过债息、股息等方式获取收益而很少干预企业经营的一项经济活动。 四、投资和投机: 1、投机的含义:在商业或金融交易中,甘冒特殊风险获取特殊利润的行为。 2、投机的特点 (1)必须冒险 (2)投机是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内的行为 (3)投机只能靠价格变动获利 3、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和联系 (1)以风险的大小作为划分的标志 (2)以投资的时间作为划分的标志 (3)以是否对证券本身进行分析作为划分的标志 4、对投机的评价 (1)投机不是赌博 (2)投机分为合法投机和非法投机 1)定义 2)合法投机的积极作用 3)防止过度投机

5、过度投机的判断标准有三条 (1)股价的暴涨暴跌。 (2)市盈率过高。 (3)股票的换手率高低 四、证券投资的方法 1、基本方法 宏观、行业、公司分析 2、技术方法 K线理论 切线理论 形态理论 技术理论 第二节证券市场参与者 一、证券发行人 1、公司(企业) 2、政府和政府机构 3、金融机构 二、证券投资人 (一)机构投资者 1、政府 2、金融机构 1)证券经营机构 2)银行业金融机构 3)保险经营机构 4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 5 ) 主权财富基金 6 ) 其它金融机构 3、企、事业法人 4、各类基金 1)证券投资基金 2)社保基金 3)企业年金 4)社会公益基金 (二)个人投资者 三、证券中介机构 1、证券公司 2、证券服务机构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炼字) 《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 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 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 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 3. 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 ,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 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眼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着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 二是 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 依稀似去年。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思的原因是独上江楼 思 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 对象是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 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 物 在 人 非 思念 惆怅 落寞 凄清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解析1.[答案]A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商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商誉。 2.[答案]ABCD [解析]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权利。植物新品种权属于我国知识产权的范畴,但动物新品种权不属于。 3.[答案]B [解析]工业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某教材的版式设计、录音录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邻接权的保护对象,属于文学产权的范畴。手机的外观设计是发明创造的一种,属于专利权的保护对象。 4.[答案] ACDE [解析]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权利。动物品种既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保护,也不受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剧本、动植物的生产方法、商标和地理标志分别受到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地理标志权(也可能是作为商标保护)的保护。 5.[答案]ABCD [解析]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法定权利,其类型、内容均由法律设定,不能通过合同约定,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现代各国并不讳言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或私人财产权利的基本属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其序言中强调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时,要求各缔约方确认知识产权是一项“私权”。 6.[答案] ABCD [解析]知识产权虽具有非物质性特征,但它总要通过一定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物化载体所对应的是物权而不是知识产权。 7.[答案]ABD [解析]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民法物权的本质特性。 8.[答案] BCD [解析]知识产权的排他性主要表现为专有权人排斥非专有权人对知识产品进行不法仿制、假冒或剽窃。 9.[答案] ABCD [解析]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除国家之间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的以外,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其他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民待遇原则的规定是对知识产权地域性特点的重要补充。国民待遇原则使得一国承认或授予的知识产权,根据国际公约在缔约国发生域外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