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动物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 Zoology Laboratory course

课程编号 33101023

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基础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动物学实验》(彩印版)白庆笙、王英永编著(中山大学自编教材)学时学分: 总学时 72 总学分 2实验学时 72 实验学分 2

开出时间: 一 年级 2 学期

适用专业:

1.生物科学、生态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应用专业。

3.中医七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药学、应用心理学。

具体安排视 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开出要求”一栏

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与动物学理论课并列的一门课程,是动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各门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传授和验证已有的动物学知识;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继续发展动物学的能力。课程内容涉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动物各门类基本特征的观察和解剖技巧,生物绘图及其他实验记录方式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的训练,动物分类依据及检索方法。同时在实验中穿插一些探索性的综合实验,供已具备较好生物学实验基础的学生选做。顺着动物进化的主线,实验手段遵循从易到难,从单纯观察到实验技能综合应用的原则,力求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同时通过纵向的比较,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各类动物结构和功能上的表现;掌握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规范、科学方法和手段及其发展动态;熟悉有关实验器械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或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The objective of the Zoology laboratory course is to attempt to present science as a dynamic intellectual process. The focus of the laboratory exercises is unique in that each exercise presents the student with a biological problem to solve independently. Each exercise has two titles, two subjects, and two goals. One goal is the learning of a certain amount of content, a goal common to all biology books. The other goal i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s science?"

Students will explore the animal kingdom through a series of exercises that are designed around thos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majority of organisms classified as animals. This course will begin with a survey of the animal kingdom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10 of the major animal phylum. A comparison of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some animal systems, such as the digestive, respiratory, and nervous systems will be included in this survey.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 要求课前进行预习,弄懂实验目的与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

2. 熟悉有关实验器械的使用,掌握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规范、科学研究方法和手

段及其发展动态。

3.通过实验巩固并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

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

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适用专业

1.生物科学、生态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应用专业。

3.中医七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药学、应用心理学。

四、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解剖镜;手术刀,组织剪,骨钳,解剖针;蜡盘;染色板;展翅板,昆虫针;恒温干燥箱;水浴锅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开课后,课程负责教师首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式、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 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结果讨论、思考题等6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

3、学生根据各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人1组,人手1套实验装置,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观察和解剖、实验数据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勤于动手, 敏锐观察, 细心操作, 开动脑筋, 分析钻研问题, 准确记录原始数据, 经教师检查并签名,实验及其原始数据记录才有效。

4、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

5、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成败原因,能对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操作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6、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并能提前预做实验,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教师要亲自检查仪器设备情况,清点学生人数;实验过程中,要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实验现象有关的一些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7、实验室对参加研究型实验的学生开放,实验内容视各学年获得资助的项目而定。这类实验持续的时间较长,实验内容较多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度,每个实验均有教师负责指导。各小组独立开展工作,但在小组内,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从指导教师处了解到实验课题后,即着手查资料,研读文献,钻研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先提出实验方案,经与教师讨论后,即可开始实验研究。实验室每天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空,都可以到实验室做研究型实验。

六、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研究型实验的能力。

平时实验占50%,操作考试占50%。考试为实际操作,当场评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动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5级。量化标准详见学校有关规定。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

实验属性

实验者

类别

开出

要求

(适用

专业)

1 自由生活的原生

动物(附:显微镜

的使用)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n

Free-living

Protozoa

1.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使用

技巧和注意事项;

2.虫液滴片技术,草履虫细胞

核染色;

3.绿眼虫、大变形虫、草履虫

的活体观察及比较

4.草履虫食物泡形成的观察及

刺丝泡的发射

4 1 综合 本科

1.2.3必

2 疟原虫

Plasmodia and

other protozoa

parasites

1.疟原虫:红内期各期原虫形

态;蚊体期卵囊及子孢子示

范;红外期疟原虫示范

2.三种寄生于人的疟原虫的形

态比较

3.几种重要的寄生原虫示范:

锥虫,杜氏利什曼,溶组织

内阿米巴

4 1 综合 本科

1.必做

2.3.选

3 原生动物实验技

Methods in

protozoology

study

1.血液寄生原虫涂片及染

色(鼠疟);

2.草履虫对酸、碱、盐度等

环境因子的反应

3.纤毛虫银染法

4 1 综合 本科

1. 2.

必做

3.选做

4

水螅、涡虫

Hydra & Dugesia 1.水螅 ①活体、摄食 ②整体

及横切

2. 涡虫 ①活体、运动、捕食

4 1 综合 本科

1.2.

必做

②器官与系统 ③横切

5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r

sinensis

1.生物绘图基本要求

2.华枝睾吸虫:①成虫 ②各期

幼虫③中间宿主

3.几种重要的吸虫和绦虫示范

4 1 综合 本科 1.必做

6 蛔虫与蚯蚓

Nematoda and

Oligocheata

animals

1.解剖器械的使用

2. 动物解剖的一般原则和

方法

3.蛔虫与蚯蚓外形、解剖及

横切面的比较

4.常见线形动物及环节动

物示范

4 1 综合 本科

1.2.

必做

7 乌贼及其它软体

动物

Sepia & other

Mollusca

animals

1. 乌贼外形观察与解剖

2. 其它软体动物示范

4 1 综合 本科 1.2必做

8 沼虾及棉蝗的比

Shrimp & locust

1. 沼虾的外形与解剖

2. 棉蝗的外形与解剖

3. 两种动物附肢、身体分

部及内部器官的比较

4 1 综合 本科 1.2必做

9 昆虫的基本形

态、分类依据及

分目检Insects

Taxonomy

1. 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

口器、胸足及翅的观察

2. 检索表的使用

3. 常见昆虫分目检索

4 1 综合 本科

1.2.3.

必做

10 文昌鱼的形态结

构 Amphioxus

Structure

1.形态

2.结构: ①整体封片

②横切

3 1 综合 本科

1.2.必

3.选做

11 鲤鱼解剖

Carp Anatomy

1.外部形态观察

2.解剖

4 1 综合 本科

1.2.必

3.选做

12 鱼纲分类

Pisces

Taxonomy

1.测量与记录

2.主要分类特征

3.检索表的使用

4.目、主要科的特征,常见

种类识别

4 1 综合 本科

1.必做

13 青蛙骨骼与形

态解剖

Frog Skeletal

System and

Anatomy

1.骨骼

2.形态

3.解剖

4 1 综合 本科

1.2.3必

14 两栖爬行纲动物

分类

Amphibia and

Reptile

Taxonomy

1.测量与记录

2.主要分类特征

3.检索表的使用

4.目、主要科的特征,常见种

类识别

2 1 综合 本科 1.必做

15 家鸽骨骼与形

态解剖

Pigeon

Skeletal

System and

Anatomy

1.骨骼

2.形态

3.解剖

4 1 综合 本科

1.2必

16

鸟纲分类

Aves taxonomy

1.测量与记录

2.主要分类特征

3.检索表的使用

4.目、主要科的特征,常见种

类识别

4 1 综合 本科

1.2必

17 家兔骨骼、循环

和神经系统形态

解剖Rabbit

Skeletal,

Circulatory

and Nervous

System

1.骨骼(观察标本)

2.循环(解剖)

3.神经系统(观察标

本,然后解剖)

4 1 综合 本科 1.2必做

18 家兔的常规解剖

Rabbit General

Anatomy

1.形态

2.解剖

4 1 综合 本科

1.2.3.

必做

19 哺乳纲分类

Mammalia

taxonomy

1.测量与记录

2.主要分类特征

3.检索表的使用

4.目、主要科的特征,常见种

类识别

3 1 综合 本科 1.2必做

修订人:白庆笙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日期:2005年9月6日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电磁学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电磁学 所属专业:物理 课程性质:物理学 学分:4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电磁学课程是一切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电磁学所涉及的现象和规律贯穿 于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学好电磁学是学好其它自然学科的基本保证。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为基本电磁现象的实验定律和相关的导出定理以及它们在相 应领域和电路理论中的应用。力求通过对于它们的研究,深刻认识电磁现象的基本性质, 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学会电磁学研究和处理问题方法。课程还适时地将 电磁学的理论与其它学科及有关自然现象相联系,以期获得对于电磁学理论较为全面的 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严密的思 维能力,熟练应用数学工具等诸方面获得全面的进步。 本课程针对我校物理学院近年来学生的平均水平编写教材。物理学院为理科学生培 养基地,设有“基地”和“普通”教学班,教材的编写考虑了两部分学生的需求。体现 在:教学大纲中带有“*”号的内容,作为提高课题对基地班讲授。对于普通班,相应 的时间用于习题课,讲解习题中的问题和补充例题。对于大纲中未打“*”号内容的讲 解深度,教师可视两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整个课程总学时72,基本上每小节 两学时。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和部分力学知识为基础,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关的知识做准备。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著 主要参考书: 1.《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著 2.《磁性物理学》宛德福马兴隆著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电磁学_赵凯华_教学大纲

第1章电磁学教学大纲 (包括讲座共60学时) 第2章静电场参考学时 10 §1 库仑定律 ?扭称实验及其它实验,电力平方反比律?库仑定律的物理内涵 ?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量子性§2 电场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矢量?场强叠加原理 §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源与旋,通量与环流?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关于静电场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几点说明?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5静电场的基本微分方程* 讲座:“电力平方反比律的理论与示零实验”; 第3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参考学时 8 §1导体和电介质 §2 静电场中的导体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导体空腔与静电屏蔽 ?导体的静电平衡的基本性质?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尖端放电及其应用 §3电容和电容器 ?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及其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同轴柱形电容器 ?分布电容?电容器的串并联 §4 电介质极化 ?极化的微观机制?极化的描绘 ?极化强度矢量P和极化电荷q’的关系

?极化强度矢量P和总电场E的关系——极化规律 ?各向异性电介质铁电体?例题 §4有介质时的静电场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应用例举 §5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D的法向分量连续?E的切向分量连续 §5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带电体系的静电势能?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静电场的能量 第4章直流电参考学时 4 §1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条件 ·电流和电流密度矢量·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条件§2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积分形式)·电阻率和电导率 ·欧姆定律(微分形式)·焦耳定律 ?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 §3 电源和电动势 ?电源的电动势?电源的路端电压 ?电源的功率?直流电路中的静电场的作用?温差电动势 §4 直流电路 ?简单电路·复杂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第5章恒定磁场参考学时 10 §1奥斯特实验 ?磁的基本现象?奥斯特实验?相关实验?研究课题§2毕奥-萨伐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磁感应强度?载流回路的磁场§3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电磁场原理教学大纲

《电磁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01140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课程负责人:汪泉弟 学时与学分:64学时,4学分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科电气工程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为电工基本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磁场理论是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必须 具备的知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推理的 特点,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非常有益的。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选课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电路原理 课程教材:俞集辉主编,《电磁场原理》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冯慈璋、马西奎主编,《工程电磁场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谢处方、饶克谨编,赵家升、袁敬闳修订,《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倪光正主编,《工程电磁场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雷银照编,《电磁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Robert R. G.等编著,《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介绍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能应用电磁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工领域中的电磁现象、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描述: 矢量分析 三度(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与旋度)的概念与运算,矢量场的高阶微分运算,三种正交坐标系中三度的表示与运算。 矢量场的高斯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矢量场的分类与赫姆霍兹定理。 静电场 电场强度,电位。电偶极子,电介质的极化,极化电荷。电位移,高斯通量定理及电场的计算。 静电场的基本特性与基本方程。介质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静电场解的唯一性。 一维边值问题的求解,基于唯一性定理的镜象法。 电容及其计算。部分电容。电场能量及其分布的计算。电场力及其计算。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本科 学时:50 学分:3学分 课程代码:B01000252 一、教学目的、任务与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切电现象,都会产生电磁场,而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规律,更是一切无线电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各国的理工科大学中,《电磁场与电磁波》都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很强,逻辑严谨,学习它不仅可以获得场和波的理论,而且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磁场与电磁波”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它不仅是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而且各种现代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电视、雷达等各种专门学科,都是以电磁波携带信息的方式来实现的。广泛应用的超小超薄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充满了电磁场的问题。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是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两大部分。电磁场部分是在《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描述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基本物理概念,在总结基本实验定律的基础上给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研究静态场的解题方法。电磁波部分主要是介绍有关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天线的基本理论,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内容方面,应使学生牢固掌握矢量运算,梯度、散度和旋度概念,高斯公式和斯托克司公式;掌握恒定和时变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泊松方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等;掌握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有有界空间中电磁波的求解方法等;理解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规范变换、规范不变性、库仑规范、洛仑兹规范、时谐平面电磁波、推迟势、电磁辐射、截止频率和谐振频率等概念。 (二)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一些基本和实际问题,对结果给予物理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而又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 (三)方法方面,着重物理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问题的解释和阐述,注意本课程与大学物理电磁学的衔接,以及与后继课程联系,注重解决常见基本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使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渗透到本课程内容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分析方法,具有基本的电磁问题解题能力,对天线理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矢量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标量场与矢量场的概念,了解标量场的等值面和矢量场的矢量线

《电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090 《电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Electrochemistry 【是否独立授课】否【实验学时】16 【编写】熊友泉【审核】田继红 一、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四年制本科生。 二、课程类型 专业限选课。 三、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的性质 与专业基础课---《电化学理论及测试》的内容配套,与专业课---《金属腐蚀学》、《电镀理论与工艺》的内容相关。 2、实验的目的 经过本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电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掌握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为今后运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专业课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3、实验的任务 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正确地配制三电极体系,采用适当的装置测出所需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五、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 实验一 (1)内容: 恒电流法测定阴极极化曲线。 (2)要求: 掌握恒电流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的技术。 了解光亮剂对镀锌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2、实验二 (1)内容: 恒电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2)要求:

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的技术。 了解氯离子对镀镍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3、实验三 (1)内容: 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 (2)要求: 掌握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技术。 了解硫脲、六次甲基四胺之类的缓蚀剂对碳酸在硫酸溶液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4、实验四 (1)内容: 三角波电位扫描法测定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再钝化电位。 (2)要求: 掌握三角波电位扫描法测定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再钝化电位的技术。 了解氯离子对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5、实验五 (1)内容: 恒电位李沙育图形法测定A3钢在3.5%NaCl溶液中的交流阻抗。 (2)要求: 掌握恒电位李沙育图形法测定电极交流阻抗的技术。 掌握根据腐蚀电极交流阻抗求金属腐蚀速度的方法。 六、主要参考书 [1] 刘永辉.电化学测试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6. [2] 田昭武电.化学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4. [3](苏)L.I.安德罗波夫.理论电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1.实验动物学绪论 2.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常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5.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 6.基因工程动物 7.“3Rs”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8.怎样才能作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以生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覆盖 面极广的边缘学科。 实验动物学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 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 概况:实验动物科学内容: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实验动物伦理:是人与实验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尊重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 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一种康乐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痛苦被减至最小。 五项基本福利: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

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实验动物伦理的几个环节:实验目的确定和必要性评估、实验设计遵循3Rs原则、实验操作过程避免或减轻动物疼痛及恐惧、日常饲养及护理、安乐死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clude: Clinical trial、Preclinical research AAALAC认证(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评估和认证协会)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SPF动物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史: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 培育出首个近交系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饲养无菌 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验动物科 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 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等专业的设立及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处开 3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电磁学》教学大纲解析

《电磁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s 授课专业:物理学学时:72学分:4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适用对象:物理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磁学已渗透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本粒子、静电场、库仑力、电场强度、电通量、电位、电位差、电功、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加速器、静电能、极化强度、电位移向量、电流密度、超导、电功率、经典金属电子论、电动势、非静电力、温差电动势、静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磁通量、磁矩、电磁感应、感生电场、自感、互感、涡电流、趋肤效应、磁能、磁化强度、磁化电流、磁场强度、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磁畴、铁磁屏蔽、位移电流、电磁场、能流密度、电磁波谱。 2 、掌握以下基本规律及分析计算方法 (1)静电场基本定律和定理: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高斯定理、环路积分定理、叠加原理。 (2)稳恒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方程、回路电压方程)

(3)稳恒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毕——伐定律,安培定律、高斯定理、环路积分定理。 (4)交变电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5)掌握以下物理量的分析计算方法:电场强度、电位、电位差、电通量、电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磁矩、电动势、电磁能量等。 3 、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分析电磁运动规律及物理实验构思方法,重视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积极思考并总结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3)灵活有效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2课时) 第二章有导体时的静电场(8课时)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8课时) 第四章恒定电流和电路(8课时) 第五章恒定电流的磁场(12课时) 第六章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12课时) 第七章磁介质 (8课时) 第九章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4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位,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用电力线工具讨论静电平衡的若干电现象,电介质存在时场的讨论方法及场强计算,电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的应用,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示方法,基尔霍夫方程组求解电路,磁感应强度矢量的概念,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 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 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 动物。 3、【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 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 究的实验学科。 5、【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按照遗传特点分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2)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控要求——根据控制程度分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GF) (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的敏感性强、反应一致,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6、【AEIR】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设备) 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 7、【“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原则——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 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8、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卫协会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是实验动物学真正 形成的时期。 198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20XX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大大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

实验动物学 重点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与畜牧兽医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特点:A.综合性学科B.应用性强C. 发展迅速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特点:人工饲育、微生物控制、遗传背景清楚、应用要求、质量标准 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甚至观赏动物等。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标准化的动物。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实验动物遗传控制程度分类 远交(封闭)群动物(Outbreed stock, Close colony) 基因突变动物(mutant stock) 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嵌合体(Chimera)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s) 同源近交系(Cogenic inbred strains) 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 杂交群动物(Hybrids)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悉生动物(Gnotophoric animal) SPF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根据对饲养环境控制分类 Isolation system(隔离系统)animal; Barrier system(屏障系统)animal; Semi-barrier system (半屏障系统)animal; Open system(开放系统)animal. AEIR 动物(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近代实验动物学发展特点 1实验动物生产技术逐步完善 2实验动物品种增加 3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日趋完善 4充分利用现有动物资源 5开展实验动物附属设施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研究 6转基因(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 7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监测方法的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遗传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s)是应用遗传调控原理, 控制实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新的实验动物品系和多种实验动物模型, 以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目的.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种类、特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影响 实验动物生态学(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有利的环境条件; 实际上主要研究气候因素, 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 栖居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tion)是研究饲料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分支学科.

电磁学本科教学大纲

《电磁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407206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具有分析和处理与讲授高中物理课程电磁学部分的能力;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 (三)开课对象:物理系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 (二)考核方式: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72学时;理论讲授58学时;习题讲授14学时。大纲中代*号内容不是必讲的,未计入学时之内。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0学时) [主要内容]: 1.1电荷 1.2库仑定律 1.2.1库仑定律 1.2.2电荷的单位 1.2.3库仑定律的矢量形式 1.2.4叠加原理 1.3静电场 1.3.1电场强度 1.3.2场强计算1.4高斯定理

1.4.1 申通量 1.4.2 高斯定理 1.4.3 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1.5电场线 1.5.1 电场线 1.5.2 电场线的性质 1.6电势 1.6.1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1.6.2 电势和电势差 1.6.3 电势的计算 1.6.4 等势面 1.6.5 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 习题 重点难点:电场强度矢量和电位两个概念,静电场的两个方程,梯度的概念和对电场对称性的分析。 学生掌握要点: 1牢固掌握电势差和电势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理解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所表达的静电场的特性。 3、了解“点电荷”模型概念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4、牢固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概念和其基本计算方法。 5、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应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特定条 件; 第二章导体周围的静电场(9学时) [主要内容]: 2.1静电场中的导体 2.1.1静电平衡 2.1.2带电导体所受的静电力 2.1.3孤立导体形状对电荷分布的影响 2.1.4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法 2.1.5平行板导体组例题2.2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2.2.1壳内空间的场

教学大纲-普通物理学及实验

《普通物理学及实验I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022A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 学分:2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目标1:掌握电磁学、光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在工程应用中熟练适用。 目标2:掌握电磁学、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手段,能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熟练运用,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八章静电场(1.2,2.1) 第一节电场电场强度 1.静电场电场强度 2.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3.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 第二节电通量高斯定理 1.电场线 2.电通量 3.高斯定理及应用举例 第三节电场力的功电势

1.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2.电势能电势 3.点电荷电场的电势电势的叠加原理 4.电势的计算 第四节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1.等势面 2.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五节静电场中的导体 1.静电感应、静电平衡条件 2.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3.静电屏蔽 第六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的极化电极化强度 2.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电位移 3.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第七节电容电容器 1.孤立导体电容 2.电容器及其电容 3.电容器的串并联 第八节电流稳恒电场电动势 1.电流电流密度 2.电流的连续方程恒定电流条件 3.电源电动势 第九节电场的能量 1.电容器的电能 2.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熟练掌握点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偶极子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掌握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理解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理解电势的概念,掌握简单电场电势的计算方法。掌握一维情况下静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正确理解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的概念;掌握简单静电平衡情况下感应电荷的分布规律。了解电介质与电场的相互影响;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制。理解静电场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容的定义,掌握计算简单形状电容器电容的计算方法。了解在导体内建立稳恒电场和稳恒电流的条件;理解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的概念。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对称情况下的电场能量。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教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2.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Animal 实验动物 Equipment 仪器设备 Information 信息 Reagent 试剂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 1.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定义+特点=简答,分开是小题) 2.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 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