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设计

谈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设计
谈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设计

第43卷第31期

? 20 ?

2 0 1 7 年 1 1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3 No . 31Nov .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31-0020-02

谈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设计

孙烨垚于丰泉黄朝阳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1)

摘要:分析了完整街道概念的发展起源和开展完整街道设计的意义,结合国际案例,总结共享空间的主要设计理念、方法,提出

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方案设计的相关准则。以碧波片区为案例,对片区内道路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最后总结该设计方 法在未来的主要应用前景。

关键词:完整街道,共享空间,稳静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城市机动化的快速扩张,目前城市的道路设计更多关注 于各类交通方式效率的提升,以致街道设计忽视了公共街道的多 元化功能以及社会对街道公共需求的改变等问题,导致街道设计 缺乏针对性。因此,如何转变现在规划理念,基于完整街道理念 进行共享街道的设计,以深圳碧波片区共享街道为案例,对上述 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1完整街道发展趋势

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 )是一种交通政策和设计方法,要求

街道在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方面均能够保障出行安全性、便捷 性和舒适性。同时在所有交通方式上,保障所有年龄段和残障人 士的出行友好,包括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交通和货运配送 的出行。完整街道强调对所有交通使用者,鼓励提供更安全、健 康、经济和环保的出行环境。1.1

完整街道的起源

二战后,美国交通由于出行高度依赖小汽车,小汽车也成为

交通系统中高度关注的核心。1971年,俄勒冈州是美国第一个启 动了完整街道政策,即需要建设新的适合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道 路,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在公共路权方面给予建设资金支持。之 后,美国16个州立法采纳了完整街道的相关法案。1.2完整街道发展

完整街道设计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街道设计业界的重视。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论述至!J , 人行道的用途是安全、交往与孩子的同化(孩子玩耍的空间)[2]。 扬?盖尔(Jan Gehl )《交往与空间》也提到当所有交通都放慢后, 街头生活将由此兴起,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根据城市 发展理念的转变,城市更注重街道的复合化功能,关注人与人的 交往和空间的活力,将街道由一种“交通承载”转变为一种“生活 承载”。

2共享空间设计准则

2.1

共享空间主要类型

不同街道使用者共享同一公共道路空间的某个区域并不能

完全等同于共享街道,共享街道设计鼓励混行最早由荷兰德尔夫

特(De ]ft )的规划师提出,使用特殊的设计手段分离过境交通量, 将车行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个整体。在整体空间上布设街道家 具,荷兰规划师将这种新设计称作“Woonerf 居家庭院”,并在 1976年获得法律认可[3]。

1)人主导型。

日本的共享街道一般设置在旅游商业区,空间人流量较大,道路断面较窄。故在设计中,一般考虑对机动车进行型准人限制 或定时单行交通组织。自行车交通方式不鼓励在共享空间骑行, 同时在共享空间内一般不提供步行长期驻足停留的街道家具和

路内停车泊位。空间两侧一般保留1.5 m 左右空间作为建筑临 街区,见图1。

图1

日本京都共享街道

2)车主导型。

以瑞士为代表的烘箱街道的车流量相对较大,所以设计中, 共享空间中利用碎石铺装和弧形立道牙来对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进行隐形分隔,鼓励自行车在共享空间骑行,通过机动车管理采 用单行交通组织,减少空间的交通冲突,同时考虑结合街道家具 设S ?部分路内停个:泊位,见凼2。

图2瑞士苏黎世市共享街道

3)人车共导型。

以新西兰为代表的共享街道人流和车流相对较少,也比较均 衡,一般设计中会考虑行人的驻足、观光、交流功能,鼓励自行车 行驶。设计一般提供较宽的活动区较窄的无障碍通过区,共享空

间标高完全一致,见图3。

2.2共享空间设计原则在完整街道设计手册中,由于共享空间不同道路使用者间没 有明显的物理分隔,道路总断面宽度不确定等问题,一般没有对 交通要素作出明确的指标性改善要求。共享空间设计一般需要 依托街道类型、功能分类以及功能需求综合设计确定,主要有以

下三个原则:

收稿日期:2017-08-11

作者简介:孙烨垚(1984-),男,工程师;于丰泉(1990-),男,助理工程师;黄朝阳(1986-),男,

助理工程师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 (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超高模板及共享空间施工

超高模板及共享空间施工 (一)超高模板及共享空间概况: 本工程门诊大厅设有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全高17.67m。楼板面板采用波高为75mm,厚度为1mm的压型钢板。 (二)压型钢板-砼复合楼板高支架计算书: 楼板模板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 50009-2001)等编制。 本支架计算公式(1)根据脚手架试验,参照脚手架规范和脚手架工程实例,本支架计算公式(2)参照《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楼板楼板现浇厚度为0.13米,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7.67米,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0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 模板面板采用波高为75㎜厚度为1mm的压型钢板, 板底龙骨采用木方: 40×80;间距:500mm;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 48×3.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采用扣件连接方式。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3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模板面板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4.3.5和4.3.6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使用模板类型为:压型钢板宽度600mm板面厚度1mm。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30×1.000=3.26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500×1.000=0.5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m): q13 = 2.500×1.000=2.500kN/m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 q = 25.100×0.130×1.000+0.500×1.000=3.763kN/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 = 1.00×[1.35×(3.263+0.500)+1.4×0.9×2.500]=8.23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11.98cm3; 截面惯性矩 I = 54.3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M = 0.1q1l2 = 0.1×8.230×0.6002=0.296kN.m σ = M / W < [f] 其中σ——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05.00N/mm2;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σ = 0.296×1000× 1000/11980=24.731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σ < [f],满足要求!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 达到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设计的手法。 1.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 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 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3.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室内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理念 1、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2、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生活中追求艺术之美的存在。 3、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4、室内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5、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6、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包含天、地、墙、家具及陈设品在内的整体环境风格与质量。 7、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8、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9、装饰美的享受是属于客户的,创意的快乐是属于设计师的! 10、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品牌、质感,因此更为理性实用。 11、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是为了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12、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3、如果你无法将自己当成消费者,那么你根本就不该进入广告这一行。

14、形式追随功能。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6、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7、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8、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19、以人为本,用简约明快的手法表现居室空。 20、室内设计的首要目标在于满足客户生活的基本需要。 21、企划广告时,就该想到如何销售。 22、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23、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4、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25、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26、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27、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 28、设计是恒久的,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 29、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共享空间

休闲娱乐空间(一)————共享空间 一、共享空间的定义: 共享空间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它往往处于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使人们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挑选余地,是综合性、多功能的灵活空间。 波特曼首创的共享空间,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以其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姿的环境,独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讲,共享大厅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现在也有许多象四季厅、中庭等一类的共享大厅,在各类建筑中竞相效仿,相继诞生。但某些大厅却缺乏应有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间处理上不够生动,没有恰当地融汇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跑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波特曼式的共享大厅其特点之一就在于此。 二、多功能特征的体现——空间的组织: 人类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不但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造环境。从原始人的穴居,发展到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空间,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对自然环境进行长期改造的结果。最早的室内空间是3000年前的洞窟,从洞窟内的反映当时游牧生活的壁画来看,证明人类早期就注意装饰自己的居住环境。室内环境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他们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现实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正是由于人类不断改造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室内环境,使得室内空间的发展变得永无止境,并在空间的量和质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自然环境既有有益于人类的一面,如阳光、空气、水、绿化等;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如暴风雪、地震、泥石流等。因此,室内空间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界有害性侵袭的防范,特别是对经常性的日晒、风雨的防范,仅作为赖以生存的工具,由此而产生了室内外空间的区别。但在创造室内环境时,人类也十分注重与大自然的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制的掠夺和索取,建设城市、创造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依赖自然,甚至任意破坏自然生态结构,侵吞甚至消灭其他生物和植被,使人和自然对立、和自然隔绝。与此相反,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顾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控制人口、控制城市化进程、优化居住空间组织结构,维持生态平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室内设计来说,这种内与外、人工与自然、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紧密相联的、合乎逻辑的内涵,是室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室内外空间交融、渗透、更替现象产生的基础,并表现在空间上既分隔又联系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设计手法上,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 三、共享空间设计的特点——室内空间的概念 室内空间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的,是人类有序生活组

室内设计师的9个设计理念经典

室内设计师的9个设计理念经典室内设计师的9个设计理念(经典) NO1.不要过分“填充”房间 一个设计好的、规划合理的室内空间很容易会在软装进场后变成家具和饰品的“垃圾场”。房间里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不要让房 间看上去太狭小。这些家具和装饰品应该把空间装扮得吸引人且具 有相应的功能性,而不只是用来“填充”房间。如果经过装饰的房 间真的看上去很狭小,那么试着重新摆放或者干脆移走一件家具。 有时候空间的狭小感并不一定是家具太多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家具 摆放的问题。如果重新摆放一两件家具后,房间仍然看上去很小, 那么就干脆彻底移走一件。你一定会惊讶于这个举动所做出的改变。过度的“填充”房间不仅仅会使空间变小,使人在其中活动不方便,更会使得心情烦躁,进而迁怒于整个方案。 NO2.不要往房间中放入大小不合适的家具 型号过小的家具会让房间看上去失衡,不合适,甚至像一个玩具屋——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追求的视觉效果。相反,房间中摆放太大 的家具同样也会有失衡感和拥挤感。在你深化软装方案,准备采购 家具前,一定要确认好家具和房间尺寸:长、宽和高。如果你没有 这样做,将会以昂贵的代价告终。 NO3.用减法恢复室内的平衡 不要在房间中过多的堆砌各种东西,要谨记“少即是多”原则,平衡感,流动性以及充足的活动空间对于任何一个空间都非常重要。在房间中堆砌过多的东西会使视觉的注意力分散、房间的条理性变 得不协调。我们可以通过“减法”对混乱的摆放进行补救:移除物品,直到房间的条理性和平衡感再次重现的时候。 NO4.要善待自然光

灯光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但自然光才是最好的“光源”,不要肆意使用窗帘和配饰挡住自然光,房间应该尽可能的拥有自然光。要尽量通过用镜子的位置摆放来增加自然光线,使光线可以折射到 房间内。一个充满自然光线的房间无须过多的装饰都会很有生命力。 NO5.确定墙面色彩前先选择家具 很多客户在选择家具前,就已经选择墙面涂料的.颜色,然而后 期他们会发现“为墙的颜色来选择匹配颜色的家具会很难”。我们 建议先选择家具(如长沙发)的颜色,根据沙发面料纹样的元素去选 择合适的墙漆会简单许多。同时,我们还强烈建议在开始刷墙之前,要利用样板多试几次不同明暗度的同一色彩。色板的选择要非常精确,因为自然光线在一天中的不同阶段都会改变,这会影响到墙的 颜色。所以在确定最后的颜色前,要观察色板在24小时内的颜色是 怎样的。 NO6.要重视预算 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中,我们应该将预算与设计一同进行,而不是仅仅追求设计效果。上面说到的“减法”仅仅适用于设计阶段,而 非具体的摆场。因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作品打折,并增加繁琐的 后期工作不是吗。 NO7.不要做家具公司的“销售代表” 不要在同一个家居商店或者产品采购源购买所有的东西!软装设 计师都希望所有的物品都彼此相关,协调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具有 冲突感和差异化。一个通过精心设计的的空间是要有个性和维度的,所以绝对不能允许的就是:所有的东西都看起像“配套产品”一样。 NO8.不要把家具全都靠墙放 这是新手们最常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家具放在一块,打造一个有利于谈话的私人空间。通过把家具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 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活动空间,使人们在家具的中间和边缘自由走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把任何一件家具靠墙放,我们只是不想让它 们都靠墙,除非你计划开一个大的派对,想在房间中间做一个舞池。

浅谈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

浅谈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07T11:55:11.0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陈科 [导读] 本文概述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分析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80 摘要: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发展趋势是对共享空间的塑造与设计。共享空间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空间,承担了部分的城市职能。本文概述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分析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并针对共享空间中的元素处理提出了建议,期望能够对文化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化建筑;共享空间;元素处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文化建筑综合体成为了热门的开发项目,承担了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但是根据现有的常规设计方法,文化建筑体的面积较小,使用空间有限,显然无法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共享空间成为了文化建筑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提高文化建筑体的空间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1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概述 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是指文化建筑中对城市公众开放、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并具备城市空间属性的特殊建筑公共空间。在城市中,该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场地,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共享空间在文化建筑中起到了功能转换的作用,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城市与建筑之间的联结。另一方面,共享空间使得进入文化建筑的人有了心理过渡的场所。有了这样一个适应的空间,参观者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转换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仅如此,共享空间使得人流量较大,参观者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在此完成社会交往。文化建筑往往具有固定的职能,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共享空间则是建筑体艺术性的一个延伸。在实际设计中,共享空间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论是空间还是布局,都可以交由设计者发挥,因此出现了配合文化建筑的不同主题的共享空间,共享空间也成为了文化建筑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 2城市文化下的文化建筑共享空间设计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脉特色,充分了解自身特点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城市文化的对文化建筑共享空间的影响的两个方面来对这些城市特点进行分析: 2.1延续自然聚落的地域特性 诺伯格·舒尔茨曾指出人文场所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精细化,对不满足人类定居的部分进行补充,最为关键的是人类必须对自然的理解象征化。为使文化建筑能够延续自然聚落的特征,必须对自然聚落进行类型学以及精神层面的解析,新地域主义的可以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代表案例主要是西扎的波诺瓦茶室。波诺瓦茶室完美的契合了地形,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顶形式,使其如同在布满岩石的海岸上生长出来一样,平面的布局也反映出与地质结构向适应的处理方法,各种细节的处理无处不体现出西扎对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索。 2.2对历史人文的延续与尊重 对应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脉文化,历史文脉是一个隐性的概念,需要我们结合类型学等建筑理论进行分析提炼,使历史与现代进行对话,形成场所的归属感。文化建筑的共享空间承载了众多集体记忆与历史文脉,需要在设计中结合当地特殊的历史人文与风俗习惯,并进行提炼与象征化,才能够符合当地历史文脉的文化建筑共享空间。代表案例是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刘克成根据中国唐代里坊制的居住模式,进行提炼与象征化,建成的博物馆平面具有古代城市的居住模式,却又在空间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展览空间。 3共享空间中对元素的特殊处理 流动性、交融性的共享空间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连接起来,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交融。在建筑设计中,有时会对共享空间中的元素做特殊化处理,以实现其多种功能属性和承担的城市职能,从而满足市民们的社会活动需求和文化需求。 3.1要素分解 建筑基本要素包括梁、柱、门窗、楼梯等,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约定的规则。将这些建筑的组合要素进行重组和创新,可以突出文化建筑的个性。将一个要素从其原本的功能属性中分离出来,就能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属性,比如不再将门作为墙壁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室外景观的一部分,则可以体现创造性与丰富性。另外,由于共享空间的特殊性,受到限制与约束较少,更容易实现原有要素的创新性利用。 3.2尺度并置 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发生了相互交融,但引入城市空间时对尺度的把握十分重要。现代建筑中对尺度不再有过多的要求,不同的空间尺度与比例可以给参观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其拥有新鲜的体验:高而窄的空间能产生流动感、升腾感,序列性明显;高而宽的空间往往公共性更强,方向感不强,个体分散而又不易被注意,适宜交通的集散;低而宽的空间促进人自由、活动的欲望,适宜人群的交往和休息;低而窄的空间则给人以紧张感或私密感。想要让人们被建筑所吸引,整个建筑体的主题风格就应是鲜明的。一方面,对建筑整体的尺度把握弥足关键,另一方面,在单个部分使用迥异的尺度可以作为象征存在。 3.3细部印象 空间中使人感兴趣并乐于亲近的是大量的细部,细部印象的不断叠加合成能够形成总体印象。为了实现共享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融合,可将外部空间的细部融入到内部空间中。如将用于建筑外部的材料融入到内部结构,或将外部墙体的砖缝等细节运用在内部的墙体装饰中,这样人们在进入建筑内部时,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带入对建筑外部的熟悉感。 4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分析 共享空间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出现的,而是承担了部分的城市职能。因此共享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也不能作为单纯的建筑空间来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一. 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 M E3F+a q w(W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 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4.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n4t/Y F C T)t \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大纲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适用层次、专业:本科 09环境艺术设计 学时:72学时课程类型:考查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先修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园林植物 学、环境小品设计与饰品模块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理论与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有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了解人性化的空间需要与人的心理和建筑相适应的环境,环境又决定建筑的性质,城市的形态等要素。一个城市或者小区的人居理念总是处于环境之中,开放空间的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外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建筑—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设计技能,具有一般的城市广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和风景区规划的能力,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达到任务。 知识要求是:掌握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室外开放空间的基础要素。 能力要求是:掌握环境调查与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方法考虑环境氛围,能够理性的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素质培养要求是:提高学生审美。 前期能力要求: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够正确处理建筑与环境手绘的表现,能运用一定的园林要素和宏观把握设计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因此对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课程的学习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室外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版块,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小区外环境等方面进行学习与实践,与《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居住区域规划设计》、《装饰雕塑》、《园林植物学》这几门课程有紧密联系,相互穿插应用。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设计评价表 一城市广场 1、对附近公共开放空间的分析是否表明拟建的新空间将会受到欢迎和使用? 2、委托人和设计师是否已定下了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等公共汽车、人行道咖啡馆、展示或展览、表演、街区内部的行人通道? 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否考虑过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场地规划之初进行选址 时还是在决定广场的具体形式和细部时——例如,街角位置适用于高利用率的广场,尽端街位置适于绿洲型的广场? 4、假定服务半径为约274m,目前未享受到服务的人能在项目建成之后得到相应的服务吗? 5、服务范围内是否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顾者的服务? 6、广场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工作人员、旅游者以及购物者? 7、广场的位置是否会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拟建步行体系造成干扰? 8、地方气候室和建设广场吗?如果户外空间在一年只用的使用少于三个月,就应该考虑建设室内公 共空间。 尺度 9、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是否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 度是从25m_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m-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视觉的复杂性 10、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比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程变化? 11、如果从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设计是否突出了这点? 使用和活动 12、广场设计得是适应休闲闲逛者还是穿行着?如果两种功能都有,他们是否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免冲突? 13、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超近道,是否已经消除了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 14、如果要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是否布置了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如果要举行音乐会、集会等,是否提供了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 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

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

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增长,室内空间的内容也随着日益增加的需求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需求开始增加,人们需要高质量的生活,这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公共空间。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建筑手段,既有“动”的一面,又有“静”的一面。通过合理的利用,可将其某些特性充分发挥,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上,以扩大它的用途。共享空间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品质、生存环境都产生着影响,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人流聚集的场所,而且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融合,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关键词:共享空间;室内设计;启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现代主义设计继续占主导地位,国际主义风格发展的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环境的观念开始形成,建筑师思考的领域大于阳光、空气、绿地、采光照明等综合因素的内容。室内外空间的分界进一步模糊,高楼大厦内开始出现街道和大型庭园广场,公共空间中强调休闲与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氛围。 美国著名现代建筑师波特曼以其独特的旅馆空间成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他以创造一种令人振奋的旅馆中庭:“共享空间”而文明。比如采用一些运动、光线、色彩等要素,同时引进自然、水、人看人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宜人的空间。约翰·波特曼的设计哲理是:“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要将自己的五官带到图纸上的空间中去,认真察觉其构思的空间将会带给人们怎样的反应。波特曼试图以心理学的观点去研究人与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关系。他的环境设计哲理是奠基于对人们在公共空间内活动的观察。他认为建筑师不仅要掌握静态的空间,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动态的空间。 共享空间的特点 (一)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波特曼说:“建筑的本质是对人与人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如何与场所、时间、文化、功能发生关系的一种理解。”建筑实质性的东西是空间,而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在人身上存在着他对自然的内在感情,存在着他与自然融合一体的愿望,所以建筑要给人提供一个能够回归自然的空间和场所。在波特曼精彩的共享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处处能看到绿色的植物、花草、流动并发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展示设计的影子,事实上展示空间和展示艺术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展示艺术甚至组织和利用着空间,把艺术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如果没有了空间,一切都成为了空谈,因为展示空间为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创作环境的前提,空间规划是展示设计的核心要素。空间的概念由始至终贯穿在展示设计之中,无论是从展示的本质概念上看,还是从展示设计的程序范畴来看也是如此。因此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展示设计的研究和探讨之前,要遵循“理念的基石”,也就是首要明确空间的概念。 (一)四维性。空间的思维主要是指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时间的维度,会制约到人们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与感受。 (二)时间性。人们在展示空间中进行观赏的时候,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是静止的。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时间一直在流逝,空间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时一种动态的观赏运动,也是对于动态的一种诠释方法。人们体验到观赏的时间性,从而有更加完整的感官体验。时间性作为空间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的空间形式的根本。 (三)流动性。从上面的时间性我们可以得知,观众的观赏活动具有流动性,它是必然存在与展示环境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展示空间的特定功能和特点,来形成一种独有的流动形式和表现手段,为观众传达着信息。展区中不同的规划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把不同的效果和参观的路线结合起来,能够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四)多功能性。如今的展示空间功能不再单一,为了满足到人们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如精神需求、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展示空间的功能变得多样化,集展示、娱乐、沟通、营销等服务为一体,故要求空间的区域划分要对符合指定的功能要求,符合该区域的性质。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