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精神分析理论既涉及正常心理机能,也涉及病理心理功能。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精神分析又不仅仅只是一种精神病理学的理论而已,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治疗精神疾病或心理异常。

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

(1)心理决定论原则(心理命定论、因果论)。即,心理现象与我们的躯体现象一样,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发生的。一个人的现在是由其童年经历决定的。早年形成的内心世界影响一个人今后的现实人际关系,成人以后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的童年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这个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探讨人类正常心理及病理心理方面,都从本质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心理现象,如遗忘、失误、梦等,都不是偶然发生的。每一种神经症症状,不管其性质如何,都是由其他心理历程引起的。尽管病人本人常常把症状看得与自己毫不相干,与自己心理生活没有联系,实际上这些症状与其他心理历程是有关联的,而且可以得到证实。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非常关注过去的成长经历,过去的呈现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他的现在,以便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精神分析也是关注现在和未来的。

(2)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亦即,潜意识心理历程在正常及变态心理机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强调的是潜意识的作用。心理机能的绝大部分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而意识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而不是寻常的)心理机能。

弗洛伊德心理学是——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无意识心理学、梦心理学、性心理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将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称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结构组成,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生化系统是客观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人的精神系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能够体验到,比如痛苦,紧张,烦恼,忧郁等等。把人格分为三个结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整体,是理解人格的手段和目的,不是说我们就有三个我。

本我,是人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是人的精神结构最底层的,它的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紧张是痛苦的,人类的快乐就是紧张的消除和能量的释放,痛苦和快乐是一个分币的两面,痛并快乐着,拒绝痛苦和紧张,我们就不会体验到快乐和满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除紧张来获得满足是我们寻求的方向。弗洛伊德形容本我是一锅沸腾的、没有方向的能量。所以,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本我包括所有源自遗传、与生俱来的一切东西,以本能位居首要,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先天的本能,也可以理解为是接近动物性的。本能

源于身体组织,以我们无法得知的形式,最先在本我寻求精神表达。本我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消除紧张就可以。

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价值和道德理想,通过父母对我们的说教和惩罚,内化到我们的心理就形成了超我。超我竭力约束本我的盲目冲动,比如你要孝顺,要有礼貌,不能随地大小便,而动物是不管这些的。超我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为现实和快乐操心。孩子小的时候,内化了父母的道德标准,所以,有时候尽管父母不在身边,有的人脑子里却不敢有坏的念头,似乎一懈怠或有不好的念头,就有一双眼睛在背后盯着自己。超我是在俄底浦斯期之后逐渐形成的,即3——5岁以后。出问题往往出在超我上,很多人的超我太强,做事会唯唯诺诺,追求完美;超我太弱,无法符合社会规范而出现问题,受到社会和法律的惩罚。

自我,居于二者之间,负责调节本我、超我、外界环境(社会)三者的关系。人脱离了社会,到了茫茫草原或戈壁,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了社会环境的约束,人的社会价值就没有了,随地大小便、吐痰,而回到城市中就会自动的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时,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心理处于健康状态,行为效率就比较高的状态;而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便让自己生活的快乐一点,比如:压抑、投射、合理化、升华、反向形成、退行等等。孩子出生后逐渐发展出自我来。

三者的关系:本我中产生出自我,自我中又产生出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暴君,时刻监视自我。一个人的能量分配,超我太强,自我能量不足,就没有能力去从事现实中的工作,神经症患者都如此,也就是说,神经症病人的超我都过于强大,生活得不快乐,难以满足本我的需要。人就是在人格中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中成长的,没有人格的内心冲突和矛盾就没有人。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投射到现实社会中,反映的就是人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人跟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使得人的人格健康发展,社会健康发展。

从人格层面上,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教会来访者接受和理解人格的矛盾和内心冲突,从而消除紧张和痛苦。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首先要能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内心冲突和矛盾。

本我和超我,尽管骨子里不同,两者仍有一共通之处,即都代表往事的影响力——本我代表遗传的影响,超我基本上代表来自他人的影响。

人格的组织结构,在第二章学习。

动力心理学——提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里能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所致。为什么用能来标定心理活动,而没有用其他什么东西呢?前面讲过了,能量守恒对弗洛伊德所产生的的影响,它是带有时代色彩的,弗洛伊德把能量守恒和动力学的理论引入到心理学中来解释人的精神和心理现象。

什么叫心理能——操纵人格三大系统的能就称为心里能。人的全部心里能都源于本我中的各种本能(生本能,死本能;或者说爱欲本能、破坏本能也称攻击本能,躯体的攻击,语言的攻击),随着人格的发展,心里能通过求同机制逐渐从本我转移到自我和超我,使得人格得到发展。心理能通过两种形式来起作用:一种是本我的能量——以消除紧张为目的的发泄作用,另一种是反能量发泄系统——以阻止消除紧张为目的的的反发泄作用,怎么理解?自我和超我会阻止你去抢银行拿钱,你要去辛苦赚钱才符合社会规范。人的一切精神异常和心理病变都是因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作用失去了平衡所致。

这部分的内容,在第三章详细学习。

无意识心理学——又叫深层心理学。曾经有一个学派是意识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意识不到还谈什么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心理学是针对意识心理学而产生的。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题,处于心理深层。无意识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本能和那些从意识中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对人的精神和行为有重大影响,但由于处于心理深层而无法直接为人所了解。无意识心理现象有两大类。第一类包括思维、记忆等,通过注意的努力,可以将它们转回到意识。他称这一类易于进入意识的心理成分为前意识。前意识居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任何思想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是可能意识到的,那么不论在意识到之后或在没意识到之时,都是前意识。另一类更为重要的就是无意识现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使它们回到意识中来。换言之,有一种极大的力量在阻碍着,只有消除了这一阻碍才能使它们回到意识中来。弗洛伊德把第二类心理现象称为严格意义的无意识,这种无意识过程对心理机能施加十分重要的影响,

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他用冰山理论来比喻,浮于水面上的是意识,水面之下的是无意识,无意识的力量之强大,足以使泰坦尼克巨轮沉没。人类精神活动可以比作两部分,意识到的活动可以比作手电筒射出的光柱,光柱照到的地方就是意识,而手电筒光柱照射不到的部分(黑洞)是无意识。人看到光柱照到的痛苦的东西就会烦恼,想把它忘掉,想把它移到手电照不到的地方,实际上我们是用了压抑的防御机制,把痛苦的情感压抑到了无意识中。

无意识对人的精神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处于深层的地步,是我们很难了解到的,是从我们远古的祖先积淀的很多内心意识不到的情节组成的。那么我们怎么去了解无意识,去理解我们的行为呢?无意识的探索途径:催眠、解梦、自由联想、绘画与写作、舞蹈(肢体语言)、游戏,口误、笔误、遗忘(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现象)、疾病等。精神分析就是通过人的行为来理解他的无意识的心理学意义,帮助人们理解人的行为。

这部分内容在第三章的第五节有提到。

梦心理学——我们中国有“周公解梦”,所谓“猫想鱼虾鸡想谷”,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类梦史》这本书介绍了早期人类对梦的解释。弗洛伊德

认为,梦是那些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情感念头在人入睡时的显现。在我们觉醒时,这些被压抑的欲望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而这些受压抑的冲动非常强烈,所以会在我们睡眠时,意识薄弱时浮出水面得以表达。但睡眠状态的意识并不是完全消失,所以依然对无意识进行监控,意识的监察会使梦变形,因此梦并不直接如实的显现人的这些无意识心理,而是通过伪装、凝缩的方式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解梦的方法,以探明隐藏在梦背后的真实含义。但这种伪装的表达也足以减缓压抑的冲突。比如:做梦娶媳妇,现实中各种原因娶不了媳妇,梦里满足了,尽管不是彻底满足,只是替代性的满足和部分的满足,那也总比不满足要好,压抑的能量得以部分的释放,缓解了内心的压力。

这部分内容,本书中没有涉及,弗洛伊德著有《梦的解析》。

性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的所有本能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欲求。我们通常理解的性欲只相当于弗洛伊德所说的生殖欲,和生殖器有关的性。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也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性欲,但只是一个部分,这里所说的性欲,泛指人所追求的一切感官快乐,比如触觉(牵手、拥抱、接吻等)、嗅觉(闻异性的体味)、视觉、味觉、听觉(网恋网络爱情)等等,人是可以通过感觉获得性的快感达到性高潮。

弗洛伊德著有《性学三轮》,由性变态、幼儿性欲、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组成,这本书也为弗洛伊德带来了一些误解和攻击,认为他是“泛性论者”。有一个时期,我们国家也有人说弗洛伊德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把《性学三论》当黄色书籍来看,说老外写的黄书都看不懂。这对弗洛伊德是不公平的,实际上他是个生活很严谨的清教徒。

性本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前生殖期,包括,口欲期(大约0-1岁,儿童通过母亲的乳房可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肛欲期(1-3岁)、性蕾期(也叫俄底浦斯期3-5岁)、(2)潜伏期(社会化过程,5岁到12岁青春期)、(3)生殖期(青春期以后,人的更多快乐集中在性器官上,其目的是繁衍种族)。在性本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由初期的自恋阶段(儿童的早期并没有发展出爱他人,而只是自我的爱恋和自我满足),发展到恋父恋母阶段,最后将力比多能量投注到父母以外的异性身上。但如果力比多能量固着在自恋阶段,父母不能很好的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成年后会发展成自恋性人格障碍;固着在俄底浦斯期的恋父恋母阶段,成人后就无法发展出异性恋,很难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心理咨询,有两个关是必须过的,一个是性,对性的理解,对于性变态,同性恋等性异常症状的理解和接纳;另一个是对死亡的理解,5.12大地震,很多人到了现场,本想去抗震救灾帮助人的,结果面对死亡现场他自己就瘫痪了。

精神分析不同的理论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成长的不同时期,新精神分析学派,即客体关系学家认为,三岁之前儿童与重要客体,也就是母亲的关系,影响其成年以后的安全感及人际关系的形成,所以温尼科特说,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精神分析更关注俄底浦斯期,如果这一时期发展不好,成年以后会形成恋父恋母倾向,对象力比多能量难以向父母以外的异性投注,难以与同龄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传统精神分析同时关注到父亲和母亲的双重作用,这一时期的男孩由于恋母,而力量不足以战胜父亲,继而向父亲认同,向父亲学习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反之,女孩也是一样的。但是如果父亲是个窝囊废,缺乏力量,母亲强势,男孩就很难向父亲认同,这个男孩就可能将力比多能量投向母亲,严重的可能发生乱伦行为。一个足够好的父亲,会成为榜样的力量,引导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对于女儿既不过分的引诱,同时又给予充分的关爱。同样的,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初三年里,给孩子以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成年以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可爱,获得充分的自信和自尊。同时,母亲给女儿树立柔情女人的形象,让女儿学会做真正的女人;对儿子给予足够的关爱又不过分引诱,儿子成年后会从母亲那里懂得异性的爱。有个案例,男孩和母亲合力把父亲赶到书房睡觉,男孩和母亲同床直到18岁,这时父亲急得跑来咨询。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力量的不足,实际上是牺牲了这个孩子。父亲力量过于强大,也是不行的。

用传统精神分析的观点,我们常看到的一些成年人的性心理障碍患者,比如窥阴癖、摩擦癖、暴露癖都是在俄底浦斯期的固着;施虐受虐多数是肛欲期固着,强迫症患者也是性心理障碍的变形。我们从个体发展史,也就是早年的生活史中去寻找原因,从固着的那个时期带着他走出来,帮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正常人。

性心理学的内容在第四章的第五节有介绍。

有人说学习精神分析是悲观的,我们的一生已经由我们的童年决定了的,那再努力也是没有什么意义。也有一种说法,人出生后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人影响社会,社会又影响人,恶性循环的结果,只有少数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超脱出来。

曾奇峰曾说过,学会了精神分析,可以把一个婴儿培养成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以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话不假,这就意味着,父母和教师需要接受心理学教育,才能更好的培育、教育好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爱的满足,既不引诱孩子(过分满足、溺爱),又不剥夺孩子正当的爱的需求(比如冷漠、忽略、嫌弃)。

我个人认为,精神分析既是悲观的也是乐观的,这就是一个分币的两面,辨证的看问题。精神分析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性,理解我们自己,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那些痛苦,接受人所不能达到的极限,接纳我们的不足和局限,生活的更坦然,更平静,也更快乐。

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读后感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浅析 《爱情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与《性学三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三者构成了“泛性论’的核心。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但是,当我们把弗氏的大部分著作阅读之后,就不难得到一个印象,他所指的“性”,除窄义的男女之事外,实具有更深远的涵义。 原欲(即力必多—libido),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需要,如同饥饿一样,它需要获得满足,但不同的是,其满足的方式远比单一的饮食广泛得多。由原欲所迸发出来的能量,作为性欲冲动,可直接进行发泄和满足,但也可以经转化而升华为动力,成为文化与文明的创造源泉。然而,这种原欲所积累的能量,不一定都能顺利地满足或升华,在某种情况下,由于遇到阻力,则可变为畸形发展或是倒错,甚至出现性心理发育的反向退化或停滞现象,这些都会反映在人们对爱情选择、爱的对象和目的以及性满足的方式方法上,于是在心理学上形成一组特殊的变态病;或由于过分的压抑而形成各种心理症。这就是《爱情心理学》所涉及的中心内容。 由此可见,弗氏所著《爱情心理学》并不是一本谈情说爱的心理学,也不是就正常爱情过程做心理上的探讨和阐述。它的出发点旨在通过各种性变态以及心理症,对人类性心理发展做出反证——由病态推论正常的发展过程。现实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变态者,长期以来,医学家、心理学家找不到合理的科学解释,弗氏则基于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创造性地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进而形成一个独特完整的精神分析学体系。因此,当我们阅读《爱情心理学》时,万不可从中找出自己可效法的规律。它只能帮助我们去较好地研究精神分析学说,而不能把它作为爱情的指南,更不能依此来片面分析自己或他人的爱情生活,并从中为某种行为寻找什么心理的依据,因为,不懂精神分析技术,很难对人对已做出正确的评价。 浅析(一) 什么是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 精神机制亦即心理机制。我们说任何一种精神现象或行为方式都具有其心理背景。表面上看是一哭一笑、一言一行,但其心理活动可能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正如制作一颗螺丝钉,成品是那样轻而易举地掉下来,可是其生产工序流程的每道环节都要为形成这颗螺丝钉做准备。螺钉是受机械制约的,人的行为则受心理过程的制约,但这种心理过程,不仅在你的意识控制之中,有时连行为者自己都难以党察到,此即所谓的潜意识(弗洛伊德在研究歇斯底里患者时,发现他人的症状是受着一种患者本人也意识不到的力量所支配。通过催眠疗法,能使患者暴露出这种支配力量的内容,一旦患者意识到其内容,症状便会消失。于是他得出结论说,在人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着的东西,这就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它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如同冰山下的海洋,冰山是可见的突起,而海洋则是无尽的辽阔。潜意识是人类本能冲动的源泉,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下去的不能满足的欲望的总仓库。为了使潜在的能量得以发泄,需要进行大量的秘密的心理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机制”。由于这种机制有其自己独特的表达和反应方式,所以不能以人们所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去衡量。例如做梦和一些不可思议的变态心理症便是如此。即使是在正常人的精神活动中,有的也难免要流露出自己也不能理解的言与行。一位议长,在众议院致开幕词中,

教你读心术和微表情,学习心理学常识

教你读心术和微表情 【读心术】 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 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 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 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 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 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 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 【通过动作攻破心理】 1、单眼微眯,单侧嘴角微挑,表不屑、轻蔑; 2、手扶额头表内疚、羞愧; 3、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表自责; 4、瞳孔在生理正常的情况下散大,表生气、恐惧; 5、摸侧脸或摸耳朵,说明正在控制情绪,表紧张。 【这些小动作你注意了吗】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读心术-笑的表情】 1、笑时嘴两端猛向上,善于社交,有亲切感,具有冒险患难精神。 2、开口大笑,性格大方,不拘小节。 3、口两端稍下垂,微开口的表情,略属内向,注意细节。 4、几乎不开口的眯笑型表情,倔强固执,有理想。 【读心术-从口头禅读懂对方性格】 ①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他人误解,性格急躁) ②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而冷静) ③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 ④啊、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 【读心术之笔迹案例】 1)字偏大,力度大。此人的能力强。思维宏观。 2)线条生硬,横折特征来看,直角或者尖角。说明此人有原则性,处理问题不太圆滑。 3)捺不外展。说明此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4)有的竖钩很长。说明他有突破精神,执行能力强。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人脉关系定律】 1、不要总显示比别人聪明。 2、想钓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3、让对方做主角,自己甘愿做配角。 4、目中无人,一败涂地。 5、常与人争辩,你永难赢。 6、锋芒太露,下场不好。 7、刺猬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8、树一个敌,等于立一堵墙。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对付小人的方法】 对小人要勤打招呼,少说话;不主动来往,但不拒绝来往;不深交,但不绝交;可以给予好处,但不能占小人便宜。 不要进小人圈子,也不让小人深如自己的领域和心灵。 不要帮忙,不阻拦,不规劝,不参与,不讨论,任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小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1.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SB。 2.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而已。 3.“爱”和“喜欢”的区别很简单,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喜欢则会摘下它。同理一个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会悉心呵护她,喜欢则想要不择手段占有她。 4.白痴定律: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5.两性心理学:男人不能原谅女人身体出轨,女人不能原谅男人精神出轨。男人更注重对女人身体的独占与,女人更看重对男人心灵的占有。女人可以接受有故事的男人,男人普遍不爱有故事的女人。 6.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7.你对着一个异性讲出一些很肉麻但是你自己却不认为肉麻的语句时,你可能已经爱上这个异性了。 8.但凡真爱上一个人,你会患上感情洁癖,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洁,不论身体还是精神上。

弗洛伊德性学说

弗洛伊德性学说 奥地利医生S·弗洛伊德关于性的学说是其整体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性本能与里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类有两大基本本能:1、性(欲)本能。2、自体生存本能,包括饮食本能、避险求安本能等,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仍是为了繁殖后代而存在的。所以从生物学种族生存的长链看,性本能始终居于核心环节。后来他修改了原来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为:1、爱及生存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 2、攻击与破坏本能。 弗洛伊德提出:各种原始本能的大本营居于本我,本我又是各种本能活动能量的源泉。他将性欲本能的能量叫做里比多,里比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贯注、活动或转移。弗洛伊德认为爱及生存本能与攻击和破坏本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可相互转化(如爱转化为恨),而且还可以结合在一起。当性欲本能与攻击本能结合后,如指向外界的性对象时则形成性虐待,如转而指向自身时则形成性受虐心理变态。 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将个体出生后至性成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口欲期。 自出生至1岁左右。该时力比多贯注于口唇、口腔活动,婴儿从吮吸母乳中不但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且也获得极大快感。婴儿吃饱奶后的甜密入睡,与成人性交获得性乐高潮后的入睡状态相似。婴儿不仅从吮吸乳汁中获得快感,并且对其他口唇、口腔活动也极感兴趣,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等活动中取乐,还喜欢吮吸手指、把手头能拿到的东西放在嘴里。弗洛伊德认为在幼婴期性欲的表现主要是追求躯体方面所产生的快感,并无成人的性意识与交媾意愿,他称之谓“自体性欲满足”。婴儿在口欲期的上述行为,即是其追求自体性欲满足的表现,即口欲满足。 精神分析学认为,母亲亲自哺乳,不仅对婴儿提供最佳营养(代乳品远所不及)而且对婴儿的母爱需要与口欲满足也是不可缺少的,对婴儿心理健康的发育是必要的。哺乳期的断奶问题也值得注意,一般以生后10-12个月为宜,过早或过迟都可能对婴儿的心理发育不利。在断奶问题上可能会发生3种偏差: 1、断奶过早使婴儿口欲不足,于后来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饮(酒)与吸烟癖的心理根源。 2、断奶过迟与给婴儿长时间的塞吸奶瓶,使其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

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

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 导读 读心术听起来比较神奇一点,而爱情心理学则是用科学的解释。其实两个有共通点,就是所谓的察觉别人的想法,这种有通过人的身体语言察觉的,也有察觉潜意识的,这就是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结合通用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它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及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等。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生活中最常见的困扰,往往和人有关。不了解人心,走到哪儿都碰壁! 可人心就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难以感知和触摸。虽然“明明白白我的心”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但要想读懂人心、参透人性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涉世不深的社会新鲜人而言。好在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已经让“读心”。 读心术听起来比较神奇一点,而爱情心理学则是用科学的解释。其实两个有共通点,就是所谓的察觉别人的想法,这种有通过人的身体语言察觉的,也有察觉潜意识的,有很多门类,而你说的“读心术”只是去猜测一个人的想法。如果非要说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那么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心理学则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当你了解一个人之后,那个人在你的掌控范围内的时候你可以猜测他人的心理,我感觉不难。反正我自认会读一点的,但不要过分,有的时候所谓的读他人情绪想法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强加给别人的想法,也许别人不那么想,只是你在那么想而已。 把爱情心理学与读心术的结合运用,恋爱时还有什么摆不平呢?

读心术的一些现象原理

读心术的一些现象原理 1.字体很大,代表为人很有自信,勇于表现 2.笔画有力,掕角分明,表示为人很主观霸道,报复心重,占有欲强 3.回答问题时,肩膀动了动,代表是在说谎,他想逃避你的问题 4.根据医学报告,人的下巴以下,喉咙以上,有很多神经末梢,摸一摸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跳,令人平静点,当一个人紧张或是有压力的时候,不自觉的会摸摸脖子,摸摸下巴,安抚自己 5.双脚绕着凳脚,是因为他受到高度压力,想把自己的身体隐藏,跟敌人拉开距离,因为他隐藏了什么,不然不会有这动作 6.笑起来紧闭双唇叫做狞笑,也就是带着怒气的冷笑,说明他很生气 7.克林顿和白宫见习生莱温丝姬有染,克林顿向着全世界在电视上说,他说:“I did no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 Miss Lewinsy "我跟莱温丝姬没有发生过性行为,他的眼神和手指的方向完全不一致的,这是说谎的动作,一个人如果说的是事实,他的眼神和手指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反之则是在说谎 8.当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为了找寻安全感,他们会靠墙站,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Hall曾经说过,他说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空间距离,第一种,公众距离可以去到360cm那么远第二种,社交距离大概是由120cm到360cm 就好像我们隔着桌子这样的距离第三种,个人距离是由45cm到120cm 就像伸手就触到对方似的第四种亲密距离是由45cm到零距离就会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和夫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电梯,虽然是认识,但是无特别的关系,大家会很自然的占一个角落,既安全又可以保持最大的距离空间,当有人进来时,人会自觉的往后退,多让点位子给人站之外,也下意识的避开,想和一些不熟的人保持距离,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域,当有人进来时,会很自然就走去比较熟人的身边,而那个他没有抗拒她的入侵他的个人距离,而当一个陌生的人入侵的你的亲密距离,你就会有一种敌对和被侵犯的感觉 8.我们的双脚的比我们身体任何一部分更加诚实,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会双脚站直,用来保持平衡,但是交叉脚这样站,是表示旁边有一个人你很信赖,你觉得很自在,很安全,你才会这样站,还有,交叉脚这样站,身体偏向一边,也就是说,对那边那个人有偏爱 9.听到一些不想听到的事情,就用双手捂住耳朵 10.在森林里,一般普通的动物,遇到老虎,吓呆了,并且想逃走,人要是双手按住膝盖,移动了脚的重心,是想逃走的自然反应 11.当人面临一些事情时,手在威震,而且在大腿上摩擦,其实他是想擦走手心的汗,以及用手脚触摸去镇静自己,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极度紧张的表现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心理动力的本能论: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本能来自身体的内部刺激,它驱使人通过活动来满足由于内部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由于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痛苦和焦虑。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弗洛伊德多次提出和修改他的本能理论,如前期提出的自我保存与种族繁衍的本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等。但是他所反复强调、深入研究的则是性本能。他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 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根据这一心理动力论,弗洛伊德系统地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各种精神病的起因,解释了人类创造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性本能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解人类活动的一把钥匙。正是这两个基本的理论发现,支起了一个巨大的拱门,精神分析的潮流就从这一拱门源源流出,并显示了独特的思想个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分支主要包括 5 个方面:一、梦心理学。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 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2)同时他还提出 了梦的工作机制,探讨了自由联想等释梦的方法和技术,将梦的

分析看着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二、过失心理学。根据决定论思想,弗洛伊德深信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因而人的各种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失、遗忘、误听、误读、误行等,都是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体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三、变态心理学。传统的变态心理学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他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淫、窥淫癖等。四、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 )、"自我" ( ego)、" 超我" ( super-ego )。" 本我" 的构成是被称为" 力比多" (libido )的原始的生命本能,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而"自我"则使本能现实化理性化了,它已从非理性的本我中分化出来,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儿童时期所认同的双亲或社会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阶段发展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阶段发展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病医生,他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分析了病人的梦、随意的谈论、不其然的联想以及儿时的记忆,认为人类所经历过的激烈冲突都会影响其行为的发展和文化。尤其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得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他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在他看来,人格的的发展是伴随着性的发展而发展的,个人的性生活并非开始于青春期,儿时开始于婴儿期。因为性本能虽然是天生的,但它会随着生理的成熟而改变,这也就是说,本能的成熟会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一些特殊的痕迹。因此,当性本能成熟时,它的能力即欲力就会慢慢的从身体的某一部位转移到性其他的部位,婴儿就进入了另一个新的人格发展阶段。他按照年龄顺序,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口腔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6个月),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两性期(12岁以后)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征。如口腔期,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所以,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影响。再如性器期时候儿童的依恋情结的发展正常与否会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性格特征和男女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儿童的成长随着性欲的发展由自恋发展到恋他。他用古希腊两个神话构成的两个情节,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来证明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亲近母亲的结论。他的这种以泛性论为支撑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禁欲主义的反抗,同时,他把性的问题大胆的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注意研究心理的自身规律,重视性心理对常人的心理神经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无疑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他的研究方法上是值得质疑的。它采用非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喜欢用面谈、自由的联想以及梦的解析等方法来研究少数临床病人的生活史,其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大众,如并没有证据说明可以从人的口腔期及肛门期的活动预测其今后的人格,也没有证据说明所有的儿童都经历那五个时期。另外,他忽视了人的性心理的社会性,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作用,自然性陷入了生物化的境地,他也忽视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夸大了人的性欲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境地。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我们需要用一个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FBI心理学-读心术的奥秘

不想说很多废话,直接上教程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1.一般人每十分钟会撒三次谎 2.单边收肩膀,对所说的没信心 3.如果嫌犯的惊吓表情超过一秒,他就是在伪装和撒谎。 4.耸鼻子表示不屑 5.人在撒谎的时候并不会转移视线,而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确认听者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6.瞳孔放大——愤怒、害怕、性刺激 7.在叙述中不直呼其名,而以“那个人”指代某人通常是厌恶、羞愧以至于试图隐瞒某些真相的表现。 8.谎话可以顺着说,但倒过来说很难 9.假装微笑的时候眼角不会有皱纹 10.微笑眨眼是真情流露的表现。虚情假意的微笑时,人们不会眨眼。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ciousness)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读心术快速入门

读心术快速入门 文/端宏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有特殊的交际才能,比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搞得很好,交朋友的速度是其他人的几十倍,你跟他在一起,有时候想说的话还没开口,对方似乎就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简单地说,对方似乎对你的内心了如指掌,就像你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这很神秘吗?其实一点也不,他只是懂得利用“读心术”而已,这其实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只要你愿意学,你也一样能够做到。最善于利用读心术的人就是那些算命看相的半仙们,你的一举一动,在半仙们看来都是在暴露自己的内心。学好了读心术,能让你在交际上如鱼得水,这不仅可以运用在工作上,同样也可以运用在恋爱上。 如果你不懂读心术,也不懂心理学,那如何才能快速入门呢?中国的古人早就给你总结好了,算命先生的入门读物《英耀篇》就是你需要的。这是中国江湖术士不传之秘籍,达到了实用心理学的巅峰高度,可以这么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到有超过此文的实用心理学读物。 《英耀篇》挺长,还分简本和足本,篇幅太长介绍不完,光讲一个开头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刚入门先观来意,既开言切莫踌躇。 解:对方一进门,就要仔细观察此人的外貌穿着举止,猜测他的来意,在没弄清他的来意之前,切莫随意开口乱说,但一旦认准了他

的真实意图,那么就不能犹豫,直击要害。如果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客户就会觉得你很不专业。客户如果不信任你,他就不会老老实实跟你说实话,对你接下来的工作顺利展开带来困难。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父来问子欲追贵,子来问子为父忧。妻问夫,喜者欲凭夫贵,怨者实为夫愁。夫问妻,非妻有事,定然子息艰难。 解:如果是父母来问子女的,100%都是希望子女越来越好。如果是子女来问父母的,100%是父母的某件事情让子女很担忧。妻子问丈夫的,如果满面春风说明那男人可能有发达的机会,如果愁容满面,不是男人有难就是有了小三。丈夫问妻子的,多数情况是问生子、行为不检点、恶疾、是不是要离婚等事。 士子问前程,商贾为近古(近况好不好) 解:读书人都是问前程,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做生意的商人都是因为近况不太好,如果最近赚了大钱,商人一般喜欢去庙里烧香,如果没赚到钱,才会跑来算命。 叠叠问此事,定然此事缺;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 解:喋喋不休的问某件事,就说明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事儿,肯定是他很想得到却得不到。频频的问原因,其中必然还有原因。在这上面做文章,就能牢牢的抓住对方的心理。 一片真诚,自说慕名求教,此人乃是“一哥”。笑问请看我贱相 何如?此人非火底(有权有势的人物),即是“畜生”!砂砾丛中辨金石,衣冠队里排鱼龙。

对恋爱心理的理解及对该课程的建议

对恋爱心理的理解及对该课程的建议 所谓恋爱是指双向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恋爱双方你情我愿的。其主体必须是两个人,她们之间互相存在着感情。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的三角恋、暗恋以及单相思还有婚外情等等都不属于恋爱,但是一直不被大众认可的同性之恋却可以称之为恋爱。因为不论是男性同性恋还是女性同性恋,她们总有一方是扮演另一个性别的角色的。所以,我是可以接受同性恋的或者双性恋的。因为我个人认为恋爱是美好而神圣的。既然实际存在这份感情,那么就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歧视。 其实,对于恋爱男女双方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男女本身在思想上就是存在差异的。 例如:在恋爱关系中,男方希望能够被肯定,而不是永远耳提面命,包括婚姻生活中也是这样,他们希望自己是出于保护的一方而不是被保护;而女方却是希望被关心被尊重的,虽然也有女的很强势,但她又何尝不想得到一份来自爱人的关怀? 在情绪低落时,男方需要安静,得到自己的私人空间去思考去发泄,而不是被爱人勉强说出缘由,即使知道对方是好心想要和你一起面对,但他们还是不希望给女方增加负担;而女方则是需要一个绝对的倾听者,也就是一个发泄的对象,这时男人认真听女方说,不论她是对是错,都不要加以争辩否则只会使事情恶化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二人的感情。即便是对方有错也要等到她彻底发泄完毕后,你们再心平气和的谈论对错与否。 在寻找自我价值方面,男方喜欢在成就中建立自我而女方着希望在人际关系中肯定自我。 由此可见,男女在恋爱时的心理也是截然不同的。 女人喜欢直抒胸臆的男人,希望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而不是默默爱着,所以她们总是希望从男人的嘴里听到最直接的表白,譬如我爱你,即使有的时候不是真心的但还是希望听到,因此人们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是零,因为他们的情感中枢过于集中,而理性中枢却处于极松弛的状态。所以当失恋时,心理会失去平衡,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可能出现自杀或者杀人事件。这时失恋方的自信心也是极受打击的,也就是说迈过了失恋的坎儿,什么都不算是事儿了。 女人喜欢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男人。一个女人选男人凭的是这个男人内在而不是这个男人的长相。当一个女人还不成熟的时候可能她选男人是看外表,但是一个成熟的女人是不会因为外表而嫁给一个男人的。 相反,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吸引却是由于这个女人的相貌,,即容貌气质、身体形态、肤色服饰。也就是看重对方的性吸引力。男性若是第一印象不好他们就不愿意继续了解下去。所以,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美女身边却不是俊男这种情景也就不足为奇啦!另外,男性再进一步会了解并喜欢那些善于体谅他人、有才识又含蓄的人。 以上就是我对恋爱专题的理解。 建议:事实上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心理也是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从而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的,然而是不随人愿,仍会有很多学生甚至有时候全部学生都不听课,在课堂上睡觉或者玩手机,有的几乎根本就不去上课。但是有时您又会发现,有时听课的人多了。其实。这都是源于兴趣。有人认为学生们选这个课程可能是为了混学分,但是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个课的学分是好得还是不好得呢?所以,大部分人还是因为多多少少对这个课程感兴趣所以才会选这节课,既然愿意选就说明还是想听听这个课,那为什么还会有绝大部分的人不听课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兴趣。因为对这个课程不感兴趣所以不听,所以怎么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那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课有兴趣呢?其实我只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说老师事先把有可能讲的东西列出来,让后让同学们选择,这样就可以知道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根据他们的选择来决定您所要讲的课程,这样由于对所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 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1963,第268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和读心术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和读心术 生活中最常见的困扰,往往和人有关。不了解人心,走到哪儿都碰壁! 可人心就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难以感知和触摸。虽然“明明白白我的心”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但要想读懂人心、参透人性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涉世不深的社会新鲜人而言。好在心理学研究的进步已经让“读心”成为并非不可能实现的神话。 其实,读心术在中国古代被称作观人术,是心理学的一种门类,也是最原始心理学——主观心理学,因为人类的心理学在19世纪之前基本上还没有客观的心理学研究。我们常说的“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就是标准的中国式读心术,是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原始面貌,也是中国人常用的心理学手段。 然而,多数人喜欢将内心的“真意思”隐藏起来,以避免别人将自己看透,有时候甚至连对方自己都未意识到会无意识地隐藏一些事。更何况,很多资深的骗子更是深谙“读心术”的行家,他们撒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表情尽量不受内心活动的影响,使自己对外部的反应降到最低,这甚至能骗过测谎仪。所以,我们应该学一些“读心”的智慧,做个明白“世态人心”的人,否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必定常常因无法了解别人的本意而徒留许多遗憾。 眼下,市场上充斥着各类读心、识人类书籍,这些书千人一面,大部分是跟风之作。这种情况貌似丰富和方便了读者的阅读选择,但是在跟风已成为习气的中国,跟风逐浪的激流之下却裹挟着大量“泥沙”,这必然会混淆黑白,误导读者。 怎样读懂自己,读懂他人?作为一个读者,我和大家一样,很想找到一把真正的破解人心的密钥。 几天前,我读到一本书,名字叫《心理学与读心术》,其构思非常巧妙——作者企图用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来破解人心,简言之就是以中医文化里的四个字“望、闻、问、切”作为破解人心的密码,我在这里略作解读: 望:看穿五官、表情、肢体、穿戴背后的心理玄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举止、行为节奏常常暗示了人们心中的想法,而脸部的细微表情则泄露了喜怒哀乐的变化,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便能做到360°看人,揣摩出对方现在的心理状况——比如他是不是在说谎。 闻: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听七分——书中认为,声音是洞察人心的线索。它不仅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就连这个人是俗是雅、是贵是贱、是刚是柔、是智是愚都能从声音上听出来。 问:能说会“套”,以圆融的方式达成你的目的——“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说话就要有的放矢,注意针对性。作者认为,在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问路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 切:把脉社交细节,摸准对方的“心动”钮——在社交场合,这把钥匙能帮你分析对方

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

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2007-12-12 08:40:29) 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鼻祖. 弗洛伊德生平 作者:[英] 欧内斯特·琼斯转贴自:顾闻点击数:1690 顾闻译自《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1982年)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人类行为学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颇有争议的观点。他还为治疗行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体系。 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再加上一个犹太字所罗门(Solomon),但是十七岁那年,他把第一个之改为西格蒙德(Sigmund)。 弗洛伊德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西格蒙德是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副本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内容提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侧面。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涉及范围极广。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作以介绍,并略作评价,供读者分析研究。 人格结构图式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 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 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 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 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 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弗洛伊德宣称:“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页)晚期,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1923年)中对他的理论 做了修正,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即人格是由伊底(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 1,潜意识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 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 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 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4、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