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划分

词类是词的分类的结果,是以全部词为对象的。词性是归类的结果是以个

别词为对象的。例如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词“桌子”,根据它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语

法特征归入到某个词类(名词)中去。因此,我们可说“××词”而不能“名词”具有“名词词类”。只能说“名词词类”具有“名词特性”,而不能说“名词词性”具有什么

语法特征。

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标准。可以从类

别意义,也可以从外部形态变化,这里以词的语法功能为分类标准。

一,从意义出发:

语法性质相同词,在语法意义上有共通之处,如“学校,人,桌子”都表示

事务,都是名词。“走,喜欢,生长”都表示动作,行为,变化,都是动词。“红,漂亮,干净”都是状态,都是形容词。这种方法有直观性,因此有人进行归类时

先从意义上考虑。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或,表示事务的词是名词,表示动作

行为变化的词是动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是形容词。因为意义作为标准,不是

语法上的分类而是逻辑上的分类。会导致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的语法性质不一致。如:“红”和“红色”,从意义上来说都是颜色,但“红”可以做谓语:“花很红”。可以受很的限制“很红”。可以重叠“红红的脸”。红是个形容词。但是,“红色”只

能做主语,宾语,不能受“很”修饰。不是形容词,是名词。从意义上来划分汉

语的词类,是行不通的。

二,从外部形态出发:

西方语法从形态来区分词类是因为西方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英语

中“数”变化(复数加词尾s),可以把hat, tree这类词作名词;根据"ed" 把

collect ,remember这类词归位动词。但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也就是,在汉语中,形态变化很少很不完全。名词加”们“这种数的变化就缺乏

普遍性和强制性”工人们和农民们”是复数,“工人和农民们”也是复数,“工人和

农民”也是复数。形态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也在汉语中行不通的。形态只不过是功

能的一种标志而已。

三,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

能力。具体地说

(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

(2)实词的不同语法功能体现在词和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的不能语法功能表现在虚词和实词或者短语的不通关系上

四,汉语中分类情况如下

词类实词体词名词数词加词谓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加词区别词

副词虚词关系词连词介词辅助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

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

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学生,友谊,早晨,前面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爱,使,能够,起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百,一些,第一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尺,趟等。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我,什么,这等。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例如:很,立刻,都,时常,忽然,不,竟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

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等。

(9)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如果等。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的,地,得,着,了,过,吗,啊等。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暂拟系统把汉语的词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在一定

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作句子

成分(只有副词可作状语),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成为句子,基本用途是表示语

法关系。实词包括名词(包括方位词)、动词(包括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

断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叹词,总共11类。

试论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试论现代汉语词类地划分标准 词类是词地语法性质分类,是现代汉语语法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划分词类地目地在于说明语句结构和各类词地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向来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论地议题.因为现 代汉语和其他地语言有所不同,使其分类标准无法确定.下面,我将通 过对不同地现代汉语教材地比较,分析现代汉语词类地划分标 准.b5E2RGbCAP 一、《马氏文通》中词类划分地标准 对于《马氏文通》地词类划分标准,普遍地看法是:以词汇意作为 它地划分标准.可是,《马氏文通》讲字类除了理论上明确提到意义标准外,还隐含着一个句法功能标准.于是,按意义标准分类,则字有定类, 依句子成分标准归类,则字无定类.为了强调这两方面地矛盾,马氏便 提出了“字类假借”说.实际上《马氏文通》所说地假借现象除了少量临时活用之外,主要是一类多功能、多类功能交叉地现象.汉语地词 类是多功能地,它可以出现于多种位置,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因此,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词无定类,如“头发花白”、“衣

服太花”、 “花钱”、“花朵” .马氏试图用“字类假借”来处理这个问题,以至 于至今人们对马氏划分实词地标准说法不一.而事实上,“字类假借” 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地词类划分标 准.p1EanqFDPw 二、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学语言文学自学丛书《现代汉语》中关于词类划分地标准

该书认为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地标准大体从三个方面: 词和词地结合关系 .一类词能不能经常跟另一类词相结合 ,这是 有规律地 .这种结合不一定要进入句子 .如名词前面不能加副词 “不”等 ,可加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前面可加副词“不”等 , 而不能加数量词 .这是一种对立 .动词除表心理活动以外一般不 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形容词则绝大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地 修饰.这也是一种对立 .形容词可直接修饰名词 ,副词则不能 ,这又 是一种对立 .如此等等 ,就是词和词地结合关 系 .DXDiTa9E3d 词在句子中地职能 .哪一类词经常充当哪一类成分 ,也是有规律 地 .如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 ,虚词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 分 .这是一种对立 .又如名词一般不直接充当谓语 <表籍贯、时间 地除外) ,动词和形容词则可以 .副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而形容 词可以.这些对立关系都说明各类词之间是有明显区别 地.RTCrpUDGiT 词地形式和词地形式变化 .所谓词地形式 ,就是一个词本身所具 有地词头、词尾等形态标志 .如名词后缀有“子、儿、头、 者、家、性、法”等 ,动词后缀有“化” .所谓词地形式变 1、 2、 3、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评述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研究评述 赵中兴 摘要:词类的划分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的老大难问题。本文评述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几种较有影响的划分标准,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裨益。 关键词:词类;划分标准;词汇·语法范畴;语类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最初是受西方语言学中词类划分的影响。西方印欧语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但汉语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形态划分的标准并不适合汉语词类的划分,因而需要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进行词类划分。马建忠先生《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体系的初步建立。自此以后,人们对汉语语法一项重要内容的词类问题,尤其是词类划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我们希望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述评,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价值,推动汉语词类的研究,为汉语词类划分尽绵薄之力。 二、各词类划分标准评叙 由于每位研究者观察和研究词类划分标准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不尽不同,关于划分的标准莫衷一是,难以达成共识。自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再到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此期间内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几种有重要影响的划分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句法功能标准、功能标准、分布标准、词汇·语法范畴标准、综合标准。下面就各标准作简要介绍及诠释,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我们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帮助。 (一)意义标准 即依据意义(概念)标准划分词类,是传统语法理论指导下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我国语法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语文学习》。 意义标准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其义焉耳。”① 例如,他认为“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② 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说:“至于中国的词呢,它们完全没有词类的标记,正好咱们纯然从概念的范畴分类,不受形式的约束。”③ 吕叔湘的《语文学习》则说:“中国话里的词没有词形变化,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意义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④ 意义标准的优点是: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吕叔湘曾说:假如有人说出一些词来问咱们,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动词,咱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想到它能不能用在这个格式的这个位置上,那个格式的那个位置上,前头能加哪些字,后头能加哪些字,等 ①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3页。 ②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页。 ③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上册,第33页。 ④吕叔湘:《语法学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第4页。

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

胡_黄_张三套_现代汉语_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

青年文学家 胡、黄、张三套《现代汉语》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 向 梅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6 摘 要:词类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的一大问题,因此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的编写应当受到重视。本文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 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及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这三套高校现代 汉语教学中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教材中的词类划分的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日后的现 代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以及词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词类划分 标准 句法功能 语法特征 作者简介:向梅(1987-),女,四川西昌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于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1-0146-01 引 论 “现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是讲授现代汉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工具课。现代汉语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前在各高校中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有以下三套教材:一九六二年成书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版),一九九一年成书出版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廖版)及二零零七年成书出版的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版)。词类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的编写应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上述三套经典教材在词类划分部分编写的对比研究,展示三套教材间的异同并就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作一些探讨。意在为日后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以及词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词类划分标准比较 不同的分类标准必然会导致划分结果的差异。张斌和胡裕树两种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在划分词类时的基本依据都是“词的语法功能”。而黄伯荣和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却提出了三大标准:①语法功能;②形态;③意义。其中语法功能是最主要的分类标准,形态和意义只能作分类的参考标准。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由此可见,黄、廖版的教材在划分标准上不仅考虑了功能同时还涉及了形态和意义。这样对于词类划分不仅能有更充分的依据,同时也是建立在汉语自身的特点上的分类依据。首先从形态来看,汉语不是没有自己的形态,而只是缺乏形态。正如张版教材在词类划分末尾提到的“当然,词的重叠、粘附能力,甚至形态特征也可以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但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标准。”①而教材涉及“重叠”的语法特征的描述又是从形态上来分析词类的。其次,黄、廖版教材中所谈的意义指的也是语法意义而非词汇意义,这项标准对于具有相似功能又无明显语法功能差异或还没有考察出其根本的语法功能时所做出的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当我们要分析一个词应属于哪个词类时,事实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词的意义。此外,各教材中对于具体词类的定义也多是从意义角度给出的。如“名词是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②“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③ 二、词类划分标准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划分词类的时候,只能根据功能(词和词的结合能力),不能根据形态和意义。在《语法答问》中,他毫不留情地一口否认将意义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之一。只是“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意义上往往有共通之处。”④“只有在确定词的同一性问题时,才牵涉到意义。”⑤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语法意义不能作为次要的参考标准呢?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三项标准都可以使用“三条标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不是互相排斥的。实际上,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给词具体分类的过程中,其分类根据可以从上面这三方面去提取”。⑥只是由于现代汉语自身特点限制了形态和意义标准的应用,所以在词类划分时不得不依赖语法功能。可是事实证明,无论是只以句法功能为分类标准还是兼用三条标准来划分词类,都不能完全解决汉语词类划分的问题。 早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里,吕叔湘先生就对理想的词类划分标准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说明。可是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研究中仍没有能够找到这样单一的“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多重标准的使用未免会出现词类划分时,有的词是不一定具有这类词的所有语法特征的,反而是那些不属于这类词的词却可能又出现这样的特征。北大学者袁毓林先生在其《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一文中,运用范畴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词类划分时本该建立起“特征范畴”即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彼此间地位平等。然而正是由于我们还没找到那样的分类标准,就不得不建立起“原型范畴”,其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不同,就出现了“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差别。 总的说来,三大教材在划分词类上虽然存在一定分歧,这些差异正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得出定论的问题的体现。它们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言的特征,即词类划分中“中间模糊地带”的存在,难于“一刀切”。另一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语法研究中,对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确立仍旧是未来长期需要我们努力探寻的一大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可能通过对汉语词进行逐一描写刻画来总结其词类,而不是根据一些典型的词的特点来划定标准,如果不去实实在在地考察汉语词的使用情况,无疑只是纸上谈兵,那么永远都会有“例外”和“中间两可的地带”的存在。当我们一致否认直接以意义为标准类划分词类,同时,使用句法功能也不能很好解决汉语词类划分时,我们是否应在目前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换个角度来研究词类呢?这样或许能够找到更好的划分词类的方法。那么到那时,各小类之间就少了那些“模糊地带”。 注释: 1、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288页。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第8页。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第9页。 4、朱德熙著,《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第1版,第11页。 5、朱德熙著,《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第1版,第13页。 6、陆俭明著,《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3版,第35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 146

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

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导读:一、划分词类的标准给事物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选择什么标准,决定于分类的目的。 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在于说明词在语句结构中的特点,即词的组合能力。哪些词能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另一些词这样和,组合起来能表示什么关系,不能表示什么关系,这就是词的组合能力,或称之为功能。 划分词的标准是功能。功能与词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义不是划分词类的标准,而是词类的基础。 通常说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叫名词,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叫动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指明的是词类的意义基础,而不是划分词类的科学标准。 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不能说“在前方战争”;可以说“一场战争”,不能说“一场打仗”。我们把“打仗”归入动词,把“战争”归入名词,认为它们属不同词类。又如“害怕”和“恐惧”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害怕”可以带宾语,说成“害怕出事”,“恐惧”不能这么用。前者属动词,后者属形容词。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再划分出小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实词

的特点是能充当句法成分,也就是能和别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构成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等关系。 名词有一个特殊小类:方位词。 动词中有三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形容词中有一个特殊小类:非谓形容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特点是不充当句法成分,在结构中起连接或附着作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助词:时态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时态。结构助词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偏正关系。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词类的划分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一、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词类是在语法上对词所划分的类别。一般来说,划分现代汉语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同其他词组合的能力。根据这个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虚词主要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等八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如:理发师、学生、水、牛、文化、夏天、下午、南京、里屋。名词的主要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定语,方位名词(如“前面”、“旁边”)和时间名词(如“春天”、“星期一”、“今年”)常作状语。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如:去、看、保护、恨、想、讨厌、在、发生、消失、能、能够、应该、肯、进、出、上、下。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能带受事宾语(即宾语是动作支配的对象)的动词叫“及物动词”,如:吃饭、看书、写信;不能带宾语或只能带施事宾语(即宾语是动作的发出者)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如:休息,出发,来了一个人,走了一个学生。现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动词是“是”,如: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伟大、渺小、聪明、愚蠢、长、短、胖、瘦、红、黄。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有的也可作状语、补语(如:你快说,他跑得慢)。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如:一、二、三、百、千、万、第四、第八。数词经常同量词组合成数量词组,如:“三个”、“五次”等,然后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如:“五个学生”、“三次攻打”、“走了四趟”,等等,而不直接同名词或动词组合。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其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词,叫“物量词”,如:寸、尺、丈、亩、顷、个、位、件、支、匹、扇、双、副、批、群、打、伙、些、点,等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叫“动量词”,如:次、回、趟、下、遍、顿、遭、番,等等。现代汉语的量词特别丰富。量词一般要同数词组成数量词组或同指示代词组成指量词组(如“这条”、“这批”、“那辆”、“那趟”)后,共同作定语、状语、补语,有的还能作主语、宾语(如“这件比那件漂亮”),等等。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肯定否定、情态、语气等的词。如:很、最、非常、更加、尤其;都、共、只、仅仅、一律、就;已、刚、正在、将要、马上、经常、又、还、从来、重新;必须、不、没、别;大肆、特地、突然、连忙、悄悄;

(完整版)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第二节词类(上)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类型和使用。【训练目标】 能够运用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准确使用实词。 【学习指导】 一、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和意义等三方面。 (一)词类划分的一般标准 词类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功能标准 词的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这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组合能力 主要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例如形容词大多可以和副词组合,接受“很”、“太”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动词可以和名词组合,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等。 ②词在句子中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 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名词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形容词的显著特点是可以作谓语、定语等。 虚词不能作句子成分。 2、形态标准 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只有少数词带有类似印欧语言的“形态标志”,例如,以“子、儿、头、家、们、性”等词缀结尾的一般是名词,以“化”结尾的一般是动词等。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 3、意义标准 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判断词类主要看词的语法意义,适当参

考词汇意义,一般不考虑色彩意义。 (二)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 二、实词和虚词的划分 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另外还有两类:拟声词和叹词,归入实词。 1、实词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等十类。 2、虚词 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三、实词 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十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数词、量词、拟声词和叹词。其中,前面八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人都来全了。 文章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3817418.html,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 作者:王文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0期 摘要: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最重大的问题之一。现代汉语的词跟西方语言的词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这就使得汉语的词类划分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部权威的全面标明词类的现代汉语词典,这不得不令我国的教师、学生、中文信息处理工作者以及外国朋友们感到遗憾和焦急,笔者又学习了新发表的有关词类的论著,现在把自己对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思考写在下面,敬请指正。 关键词:现代汉语;汉语词类;划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03-02 词的分类是语法分析的基础,也是语法研究的中心部分,我国语法学界对词类的划分问题意见最为分歧,争论也最为持久。关于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尽管如此,研究汉语语法,同研究其他语言语法一样,首先必须解决词类划分问题。陈望道先生曾说:“普通文法都把研究的范围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可以叫做词论,一个叫做句论。词论也有一些人称作措词论或连语论。句论的内容在不同的语文当中也没有极大的差异,大概可以挪借;词论的内容则彼此可以有极大的差异,非设法解决不可。研究任何一种语文的文法,都不能不拿它当作第一个难关来打。”看来,词类的划分对研究语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从理论上推动语法研究的进展,丰富和完善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经过九十年的探索,经过多次讨论,应该说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目前还有一些不同意见,但在不少主要问题上多数人的意见已经逐步趋于一致。此外,汉语词类的划分在实践上使汉语语法问题的分析更具操作性,给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研究词类划分问题,必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词类”,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那么,什么是词类呢?杨海明等编著的《语法分析与教学》(1999)中说:“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即根据词的语法特点,结合词的意义,划分词的类别”,这里的“语法特点”是指“词的形态、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三方面”;马庆株在《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1998)中提到:“词类是一种语法类聚。”“词类定义应该反映各个词类的语法特点……”沙平在《汉语描写语法学方法论》(2000)中提到:“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的类。所谓语法功能,指的是词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的总和,用现代语言学术语来说就是指词的语法分布(distribution)。词依据这种语法功能(分布)的异同类聚而成的类别就是词类。”邢福义在《汉语语法学》(1997)中提到:“语法上所说的词的类别,即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综合以上各家的观点,我们知道,词类就是词的语法分类。 那么,为什么要划分词类呢?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1952)中说:“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沙平在《汉语描写语法学方法论》(2000)中写道:“我们划分

词类的划分与日语语法教学

词类的划分与日语语法教学 词类的划分与日语语法教学 在现代日语语法教学中,日语词类的划分特别是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的划分特征一目了然。但在其具体使用过程中,又有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当站在词类划分的理论高度分析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词类的划分一般有三种标准:一是根据词的意义;二是根据词的形态;三是根据词的功能。日语词类的划分也不外乎这种标准,很多语法书把日语的词类按学校语法划分为以下10类: ■ 从上面词类划分的标准看,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的形态特征明显,也是划分的主要标准,可是说这三类词是由于词尾不同而词类不同。但在其活用变化中,更多地利用了词的语法功能的标准。 形容词和形容动词都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但由于词尾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的词类,是典型的以词的形态划分的。形容词以い结尾,如:赤い、高い、美しい。而形容动词的词尾则是だ,如:静かだ好きだ、きれいだ。当然,词尾不同,活用变化自然不同,形容动词也由于其活用变化很像动词而得名。 形容词和形容动词词干后续接尾词さ、み可以构成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样子等名词。如: 后续さ: 形容词形容动词 長い——長さ便利だ——便利さ 広い——広さ雄大だ——雄大さ 苦しい——苦し本文由毕业收集整理さ賑やかだ——賑やかさ 后续み: 形容词形容动词 高い——高み真剣だ——真剣み 深い——深み滑稽だ——滑稽み 这显然是由于形态特征,不过两者语义色彩很浓。-さ一般表示中性程度,既可以有高さ这样的词,也可以有低さ这样的词。但-み表示积极的作用,所以有高み、厚み,而不常用低み、浅み等词。 还有形容词的词干后续め也可以构成名词,这也是由于形态的缘故,表示比适当的程度略高的意思。如: 多い——多め固い——固め早い——早め 其中,有些这类名词后续に可作为副词修饰动词,很明显是由其语法功能决定。如:多めに、早めに等。 并且,形容词连用形(-く)由于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一部分成为名词,如:遠く等。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自从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中首次建立汉语语法体系,首次提出词类划分标准以来,到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的问世,其间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时期对词类划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中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大致有四种: 一、意义标准:即依据意义或概念标准划分词类 意义标准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字类者,亦类其义焉耳。”《文通》的词类划分标准是以意义为依据,而且是词汇意义。如:跑,跳。走,这些表示动作行为的,我们可以把此类词称为动词。但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 所以词类的划分不能单纯依据意义。因为意义没有课观察的语法形式特征,无可操作性,判断词性不可靠,词的概念或词汇意义是不可观察的,它只能意会,而不能明确把握,并且它不能反映词的内在表述功能,因此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二、形态标准::即依据狭义的形态标准来划分词类。也就是依据词头、词尾或重叠形式来划分词类。 所谓形态就是词形和词形变化。传统汉语语法学一般根据词的意义划分词类,照搬印欧语的词类划分方法,简单地将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起来,认为汉语中作主语、宾语的是名词,作定语的是形容词,作谓语的是动词,作状语的是副词。 其实不然,汉语的词充当不同成分时不会发生形态变化。例如,动词无论作谓语、述语,还是作主语、宾语或补语,都采用相同的语音形式,未发生任何形态上的变化。因此,根据形态标准只能给汉语中一小部分词归类,而无法确定不带形态成分的词的类属。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三、功能标准即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汉语的词类。 词的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这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组合能力:主要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不同词类之间是否能够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例如形容词大多可以和副词组合,接受“很”、“太”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动词可以和名词组合,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等。

词类实词知识整理现代汉语

一、词类概说 什么是词类 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 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 (1)意义不能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 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样看起来,好像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 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是行不通的。因为表示同类概念的词,语法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战争”和“战斗”都表示行为,可是“战争”是名词,“战斗”是动词;“红”和“红色”都表示颜色,“红”是形容词,而“红色”是名词。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特征的类。但是根据语法特征分出的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可见词的语法特征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特征,不能根据意义。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 B C horse(马)high(高)deny(否认) 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 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 B C horse(马)high(高)deny(否认) 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 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3)词的语法功能 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举例来说,形容词的功能有:a,前加“很”。b.后加“的”。C.后加“了”。d.作谓语。e.作定语。 很明显,凭借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跟别的词类区别开来。举例来说,名词不具备a,c,d几项,动词不具备a等项,同时名词、动词的语法功能里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所没有的。我们给汉语的词分类,根据的就是这些功能上的异同。 词的造句功用,指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比如:而且因为所以 的地得 有过失过失很大 行动过火大家过问 “过失、过火、过问”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因为、所以”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过失”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过火”和“过问’”叶以单独充当谓语,大多数情况下不充当主语、宾语。 词的组合能力 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比如: 过火过问过失 “过火”是形容词,既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又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过火/很过火);“过问”是动词,能受“不”的修饰(不过问),却不能受“很”的修饰(“很过问);“过失”是名词,既不能受“不”的修饰,也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过失/”很过 失)。 从另一方面看,名词“过失”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失/多种过失),形容词“过火”和动词“过问”都不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火/“多种过火/”一个过问/”多种过问)。 打门一打鸡蛋打今天起 白色白干了 汉语的词类体系 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在这一分类系列里,最起作用的是词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方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2)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例如: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 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划分词类的依据(笔记)

划分词类的依据 依据具体情况理解或评价 意义:根据词的意义给词汇分类。词的词汇意义 1.没有普遍性,即这个标准并不是对所有的词都适用。 以为虚词一般认为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 2.词汇意义分类得到的是概念的分类,表示的是词语同 思维和世界的关系,并不能反应词语在组合和聚合上的 特征,现实不了词语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对立和联系。词的语法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是从词语的指称功能上得出的,因而是片 面的。词语的指称和陈述功能是相对的并且可以互相转 化的。 形态:根据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构词形态(老 X、X子……) 1.根据形态变化划分词类依然是根据词的功能。形态和 功能的关系是:一类词之所以有相同的形态变化,那是 因为它们具有相同语法功能;而不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 的形态变化,才具有相同的功能。 2.汉语词汇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一些所谓的形态不具 有普遍性。 构形形态(重 叠、粘附) 语法功能:根据词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的总和。组合能力(能 或不能与什么 词组合) 1.从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看,汉语词汇没有严格的形态变 化,一些所谓的形态不具有普遍性。形态是功能的标志。 根据形态划分此类,实质上就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2.从此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看,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 (或说是有相同的分布)的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 择;而词的聚合关系总是以词的组合关系为前提的。由 此我们可以看出,词类确实是根据词在句法结构中所起 的作用(语法功能)聚合而成的类别。因此,应该以词 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3.从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关系看,根据词的语法 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 有共同的语法意义。可见词的语法功能同语法意义并不 矛盾。 造句能力(即 能充当什么句 子成分) 总结:三者中语法功能是根本,而意义和形态语气有密切关系,有时可以作为辅助标准,具有参考价值。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