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穿刺活检术

胸部穿刺活检术
胸部穿刺活检术

胸部穿刺活检术(守则)

一、适应症

(一)原发性肺部良性肿瘤。

(二)肺部转移性肿瘤。

(三)肺部良性局限性病变。

(四)痰细胞学、支气管镜检查无法确诊的肺部疾病。

(五)纵隔肿瘤和囊肿。

(六)胸膜的良恶性肿块。

(七)胸壁肿瘤和肿块。

二、禁忌症

(一)有出血倾向的病人。

(二)怀疑血管性病变。

(三)进展性肺气肿、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者。

(四)病人有无法控制的咳嗽或不合作者。

(五)疑为包囊虫病变。

三、术前准备

(一)病人准备:术前应了解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做必要的各种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有包括出、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等),详细阅读病人X光和CT摄片。并作局麻药物过敏试验,口服镇静剂。

(二)器械准备:穿刺包(消毒巾、穿刺针、注射器、手术刀和弯盘等)还应有无菌试管、标本瓶、玻璃片以及必要的药物。

1.胸部穿刺活检导向监视器的选择:单相电视透视、双相电视透视、术

用C型臂,尽量多采用CT下进行。

2.穿刺针的选择:应从三方面来考虑,即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取标本的

分量和标本病理特点的显示程度。粗针适用于如紧贴胸壁基底宽大的

病灶、肺部弥漫性病变。细针适用于病变位于叶间裂附近、肺门附近

及纵隔区病变以避免损伤大血管及胸膜而产生严重出血、气胸。

3.药物准备:局部麻醉药、镇静剂、镇咳剂、必要时可准备止血药。

四、操作技术与注意事项:

肺部穿刺技术:多取平卧工作台面上,穿刺点和穿刺行径应以最大短径线为宜,应注意避开心脏大血管和叶间裂。穿刺点确定后,常规消毒皮肤和铺巾,局麻后皮肤切一小口在透视或CT下平稳穿刺并唤病人平静呼吸地进针。达病灶合适部位后抽吸切割取组织,可常规两次其他部位取样本。完毕后拔针,并按压止血。将组织轻放于标本瓶内或作涂片。

五、术后处理与并发症:

1.气胸:为最常见并发症。局部穿刺活检后,应让病人留在科观察1小

时并于1小时后复查透视或摄片如均证实无气胸或仅有极少量无症状

气胸可让病人回病房或回家,嘱病人如有症状时应及时来复诊,必要

时4小时再复查胸片。如已发生气胸病人,肺压缩15%-20%时,无

明显气促症状者,可卧床休息2-3天,可自行吸收。如超过20%时,

症状有加重者,则需进行胸腔排气。如为交通性气胸,则需住院作胸

腔引流治疗。

2.出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选择适当的穿刺针是防止肺出血的关键。可

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而采取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窒息是肺出血致命的原

因。如出现这种情况应急排除呼吸道阻塞,可作体位引流、吸引器吸

引、给氧直至作气管切开术抢救。

3.空气栓塞:穿刺前应控制咳嗽,并避免长时间拔去针芯而产生气栓。

4.肿瘤扩散:穿刺时以防肿瘤种植到胸膜,或使肿瘤进入到血液,以前

均为罕见。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活检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根据取材方法不同,胸部肿瘤活检分为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经胸腔镜活检和开胸性活检。胸部肿瘤经皮活检(PTNB)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完成的活检操作,随着影像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最早的病理诊断扩大到组织亚型分类、基因诊断、临床需求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经皮穿刺胸部肿瘤活检的认识,规范其操作流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识的制定 (一)共识范围 本共识包括:(1)影像引导方式;(2)适应证;(3)禁忌证;(4)手术人员的配置;(5)活检操作;(6)日间/门诊活检;(7)并发症及处理;(8)病理检查;(9)临床诊断价值。 (二)文献检索策略 (三)共识的修订与更新

二、概述 经皮穿刺活检在肺、胸壁、肺门和纵膈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皮穿刺活检可分为细针抽吸活检(FNA)和切割针活检(CNB)两大类。 三、影像引导方式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影像引导方式包括X透视、C形臂锥束CT、CT 或CT透视、超声及MRI。 (一)X线透视 X线透视是传统引导方式,逐渐被CT引导所代替。 (二)C形臂锥束CT 其优势在于辐射量低,可模拟实时引导,但其图像密度分辨率不如常规CT。 (三)CT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应用广泛。已成为PTNB优先选择

和最常用的引导方式。 (四)超声 通常用于邻近胸壁的浅表病灶活检。 (五)MRI 与其他影像设备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近实时成像,无辐射,使用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采集图像,在明确胸部血管和引导纵膈、肺门及胸壁肿物活检中有独特优势,但术中相关耗材及设备需磁兼容处理,成本费用较高,操作耗时较长。 四、适应证 1. 需明确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 2. 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的局灶性肺实变。 3. 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结节。 4. 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程活检)。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观察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2T14:38:51.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伟强 [导读]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很多临床中都用到这种方法。 陈伟强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528200) 【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人数均为36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照组则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胸部肿瘤活检,主要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病理诊断明确率。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较之对照组而言,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病理诊断明确率更高,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比较少,安全且准确率高。【关键词】CT引导 B超定位胸部肿瘤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68-0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很多临床中都用到这种方法[1]。这里选取我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对胸部肿瘤的效果,相关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我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在26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40.5±8.4岁。胸部肿瘤病变部位分为三种:纵膈病变4例,胸膜病变6例,肺部病变62例。这里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6例。另外,这两组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以及病变部位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观察组的诊断 首先,选择穿刺点。先在体表做穿刺标记,一般采用金属栅栏,选择最佳穿刺点时要避开人体重要部位,比如心脏大血管、肋骨、肩胛骨,然后利用目标CT图像确定穿刺点,并且要对穿刺点的深度、冗余度等进行测量;其次,选择合适的体位,对穿刺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铺上无菌洞巾,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采取局部麻醉,再次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深度,保证这些都正常后,要求患者处于平静呼吸状态,再按照之前确定的穿刺规范入针,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反复操作几次,在抽吸时采取扇形抽吸。 1.2.2 对照组的诊断 首先,根据B超定位方法确定进针点、进针角度以及进针的深度。其次,对穿刺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同样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按照之前确定的穿刺规范进行穿刺。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组研究的数据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两组的对比,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4%,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5.6%,病理诊断明确率为97.2%,它在在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病理诊断明确率的效果都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理诊断明确率 观察组 36 34(94.4) 2(5.6) 35(97.2) 对照组 36 30(83.3) 5(13.8) 29(80.6) P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根据我院收治胸部肿瘤患者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高于从前。胸部肿瘤一般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发现患者胸部有肿块[2]。B超定位下的经皮胸部肿瘤活检术容易受到空气的影响,它显示的部位一般只限于靠近胸膜的病灶[3]。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因为拥有良好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所以能够将病变的位置清晰展示出来,其穿刺的成功率比B超定位下的经皮胸部肿瘤活检术要高很多。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操作起来安全度高,效果明显[4]。胸部肿瘤的病变性质的确定比较简单,只需要对活检组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就可实现,从而进一步确定肿瘤患者的肿瘤是属于继发性的还是原发性的,从而为后期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可以解决那些不能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肿瘤患者的检查,与此同时还能避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出现盲区,这里的盲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围型肺内肿块,另一个就是胸膜肿块[5]。如果遇到纵横肿块的患者,只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胸部采取CT加强扫描操作,有些患者就可以采取此方法进行诊断[6]。 总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比较少,而且其在明确胸部肿瘤的效率也比较高,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诊断方法,实用、高效、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祚雯,胡兴荣,邱妮妮等.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02):38-39+47. [2]钟辉.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瘤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09):1701. [3]辛红梅,仇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4-106. [4]张栋,陈珑,倪才方等.CT引导下经皮同轴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04):305-307. [5]陈志明,吕梁,张家成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03):556-558. [6]金龙.用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9):43-44.

肿瘤需要做穿刺活检吗

肿瘤需要做穿刺活检吗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的,那么怎么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临床上做穿刺活检是目前最准确判断的方法,很多人会问,需不需要做呢,万一是恶性的肿瘤,做了会不会导致肿瘤的转移,或者加速肿瘤的生长呢,如果是良性的,做了岂不是白遭罪了吗,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很多肿瘤的判断做穿刺活检是最准确的。 穿刺活检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肿瘤选择哪些手段治疗,往往有赖于穿刺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外院的CT、MRI检查甚至PET/CT都提示胰腺癌肝转移,家里的父母焦急万分。然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给她做了胰腺和肝脏病灶的穿刺,病理的结果竟然是结核可能,这意味着坚持抗结核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这个年轻女孩的生命之火再次点燃了。当然还有许多肿瘤患者对于穿刺本身如何操作,穿刺前要有哪些准备工作,穿刺后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还不甚了解,造成了许多人对穿刺活检的误解,甚至有患者惧怕做穿刺,认为穿刺会造成肿瘤的转移。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疑问进行

解答,带领大家了解关于穿刺活检的知识。 穿刺活检不像传统开刀手术一样可以直接看到人体内部的组织器官,而需要借助影像学成像来代替我们的眼睛,指导我们完成整个穿刺过程。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超声引导和CT引导下穿刺两种方式。超声引导下穿刺更适合浅表淋巴结和腹部的一些器官如肝脏、肾脏等;而骨头、肺脏一般采取CT引导方式。 以我们临床上常常采用的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为例,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B超定位,找到最适合的肝穿部位,局部麻醉后,用细针穿入肝包膜,在患者屏气的一刹那,医生即将穿刺细针刺入肝脏肿瘤,取出肿瘤细胞或组织,全程仅需0.5秒。术后平卧2~6小时,第二天就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对身体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尽管穿刺活检还是有一定风险,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只要认真做好数前评估,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这个部位穿刺最有可能获取肿瘤标本,并且保证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肝脏穿刺活检技术简称肝穿刺。当前肝穿刺的方法主要用于慢性肝病和肝脏移植等方面。 一、适应症 1.慢性肝炎目前慢性肝炎是肝穿刺的主要适应症。年龄大于40岁的部分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肝脏病理学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多需借助肝活检。 2.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GGT)增高等。 3.药物性肝病对于病史不详,与慢性肝炎鉴别存在困难时,可借助肝穿刺病理诊断。 4.不明原因黄疸适用于超声未见肝内胆管扩张,黄疸鉴别有困难临床偏向肝内胆汁淤积。 5.感染性疾病常见疾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病、结核等。 6.代谢性疾病包括血色病、Wilson病、糖原累积病和淀粉样变等。 7. 器官移植在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肝穿刺有助于判断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二、禁忌症 1.重度黄疸,大量腹水和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比较应小于3秒,血小板计数应大于50×109/L。 2.充血性肝肿大。 3.右侧胸腔及膈下有急性炎症。 4.血友病患者。如有强烈指征应通过输入Ⅷ因子改善凝血状况后施行。 三、操作步骤 1.肝穿刺术前准备 1.1术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如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 1.2 穿刺前应测量一次血压,以了解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情况。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 1.3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穿刺目的及可能出现之并发症,训练患者数次深呼吸后屏息。 1.4 用品准备无菌肝穿刺包、一次性活检枪(16G)、灭菌超声探头、灭菌手套、高弹力腹带、利多卡因、标本固定液等。 2.肝穿刺操作方法 2.1患者取左侧卧位,先用普通超声探头确定最佳穿刺点及进针路径,避开大的血管及胆管,并测量穿刺点至肝包膜距离。 2.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超声操作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根据测量皮肤至肝包膜距离,局麻至肝包膜。 2.3换灭菌超声探头,涂灭菌耦合剂,嘱患者屏息或平静呼吸,取枪迅速进针至肝组织约2cm,激发活检枪后迅速拔出。 2.4拔针后立即消毒按压创面止血,再胶布固定,高弹力腹带束紧。 2.5 取出穿刺组织,以固定液固定根据临床需要送检病理。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可在显示器下监控进行,从而避开重要器官和较大血管及胆管,是较为理想诊检技术。一次性活检枪,进针速度极快,很好地避免切割副损伤。 四、术后处理 4.1 穿刺后出血最常发生在术后的3-4小时,一般在术后6小时内密切监测,如有内出血表现明显,应考虑输血,必要时邀外科医生协助。穿刺后出血是第一位的严重并发症,但发生几率极低。据报道肝穿刺后出血的致死率仅为1-1.2/10000。 4.2 穿刺后如局部疼痛,应仔细查找原因,若为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可给止痛剂。 4.3 术后可短期内常规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及止血药预防出血。

胸壁肿瘤手术路径

胸壁肿瘤门诊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一、胸壁肿瘤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壁肿瘤行胸壁肿瘤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可无症状,也可有不同程度局部压迫症状 2.体征:位于浅表的可触及肿块,局部可有压痛。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胸壁肿瘤切除术。 (四)标准治疗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胸壁肿瘤疾病,无手术禁忌。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病毒标志物; (3)心电图; (4)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必要时)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就诊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 3.术中用药:根据患者病情使用。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九)术后恢复≤7天。 1.复查项目: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胸片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以下项目:血气分析、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 3.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第一包穿刺活检装置

第一包:穿刺活检装置 1、一次性吸引活检针 用于甲状腺结节及淋巴结的细胞学穿刺,取得细胞学病理诊断 规格:23Gx5cm、25Gx5cm等各规格 2、同轴针 用于甲状腺及其他部位复杂肿瘤的穿刺活检及消融治疗,避免多次穿刺造成出血的可能。 规格:13G、15G、17G等,长度≤5cm(甲状腺结节消融用)、≥15cm(腹部肿瘤治疗用) 第二包:医用激光光纤 1、光纤为石英材料制成,已通过生物相容性试验,对人体无致敏反应、无毒性。本医用激光光纤需要与院方在用的医用钬激光设备配套使用。 2、主要结构组成:医用激光光纤由连接器、光纤丝、保护管三个部分组成。光纤丝采用熔融石英材料,连接器采用铜和不锈钢材料,保护管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接口为SMA905标准接口。 3、产品性能、参数 3.1 总长度:3米; 3.2纤芯直径(见表1); 3.3光纤适用的波长:2100nm; 3.4对应波长的最低传输效率不小于85%; 3.5最大传输功率(见表1); 3.6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推荐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消毒灭菌方式; 3.7光纤抗拉强度(见表1); 3.8光纤最小弯曲工作半径(见表1)。

表 1 第三包神经气管插管和探头 第四包射频控温热凝器配套耗材

第五包监护仪配件

第六包防滑脱引流管 构成:由导管、穿刺针套件(包含穿刺针与穿刺套管)和塑料管组成。 材质:导管由聚酯及聚酰胺材料制成,通过镍钛合金进行加强。穿刺针套件为304不锈钢,塑料管为PET,固定线材质为尼龙(线径0.17mm,0.22mm)。参考规格:直径2.00mm(6F、8F、10F、12F),长度750px,流量3.1ml/s 第七包:内镜用异物钳 第八包:一次性使用无菌介入包 1.手术衣SMS材料2件 2.手术单SMS材料1个 3.垫单(加强垫)一个 4.包布(器械垫)180*150 克重大于50g 双色膜 5.乳胶手套2副 6.治疗巾不小于5个 7.床单180*160 1个 8.机头套2个 9.手术刀1个 10.量杯2个 11.海绵刷2个 12.纱布块大于8块 13.弯盘1个 14.塑料碗1个 15.塑料盆1个 16.塑料方盆1个不小于3000ml

肾穿刺活检技术的立项任务书

附件1 项目编号: 研究开发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肾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 承担单位: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肾内科 协作单位:山西大医院肾内科北大一院肾病研究所汾矿总医院功能科 开发机构: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 起止时间:2016.2-2016.12 项目负责人:郭平 2015年1月30日

一、项目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肾脏病理检查为了解肾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治疗疾病和估计预后 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可以说,肾脏病理检查的开展是肾脏病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目 前,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已经成为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指标,是各种肾炎肾病治疗的基础。概括起 来,肾穿刺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⑴明确诊断⑵指导治疗⑶估计预后。 二、主要研究、试验内容、目标、技术关键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研究:肾脏病理检查与临床的关系 试验内容:对符合肾穿刺适应症的患者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固定后送山医大二院肾病 实验室进行切片、病理报告、必要时送北大一院进行电镜检查,最终统计穿刺的成功率及病理 结果与临床的符合率,疾病的治愈率。 目标:起始时有上级医院指导下穿刺,尽快做到本院独立完成肾脏穿刺操作,有可能的 话,带动我院病理科的发展。 技术关键:在B超定位下进行肾脏穿刺,并选取合适的固定液固定标本 经济指标:每次穿刺的收入在3000-4000元左右,为医保节约的医疗费用在0.5-1万元/人次左右。

三、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的前景 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0%左右,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法的开展,也为我们探讨肾脏病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提供了方便,推动肾脏病临床和科研的深入开展。使我科的技术水平 直接迈入三级医院水平;也将成为介休、灵石、孝义、平遥、沁源等周边地区首家开展此项目 的医疗机构,可大大提升我院在晋中地区肾脏病诊治方面的社会地位;为医保节约的医疗费用 在0.5-1万元/人次左右。 四、采用的研究、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 使用无菌条件下肾穿刺取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技术可明确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病理诊 断,根据肾脏病理选取合适治疗方法,不同的病理预后不同,可明确患者的预后情况。具体流 程如下 发现肾病患者---常规检查---无禁忌症---肾穿刺知情同意---B超定位下肾穿刺取肾小球15-20个单位---送北大一院肾病研究所病理检验---根据病理报告选择治疗药物---好转出院---门诊随访---统计数据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意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物品准备】 1、器械准备:胸穿包一个 (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子两把) ,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记物1个。 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碘伏,龙胆紫1瓶(定位标记用)。 3、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 【操作程序】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扫描,直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2.5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1.0~2.0)cm×0.1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者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并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经影像学严格检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胸部肿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例证实后均为胸部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实验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行不同穿刺法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穿刺成功率为76.47%,诊断准确率为76.47%。实验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穿刺成功率为94.12%,诊断准确率为97.06%。实验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小、穿刺成功率高、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 标签: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胸部肿瘤 临床中认为,对胸部肿瘤进行治疗应该重视早期的诊断。目前临床中对胸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有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较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更加准确的定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为了分析并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选取68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经影像学严格检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胸部肿瘤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例证实后均为胸部肿瘤患者。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1.21±1.06)岁。所有患者均同意并且签订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同意书。将所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采用线性电子扫描产生波诊断仪,利用B超定位引导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以及金针角度。对患者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时将注射器针头穿刺于患者穿刺标记进针点皮下。对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再一次的确定。确定无误后,使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呼吸,穿针时注意屏气。将注射器针头按照已经确定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穿入预测好的进针深度。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多次穿针,注意扇形抽吸。

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01T14:57:12.40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吴宏林 [导读] 扬州洪泉医院呼吸内科胸部疾病尤其是胸壁、肺内及纵隔内的结节、占位性及磨玻璃样病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或不典型性。 吴宏林扬州洪泉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扬州225200 【摘要】目的探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6月间81例经B超或CT定位引导下应用NIPRO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经皮穿刺活检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1例患者肺内病变65例,胸壁病变9例,纵隔病变7例;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定病理诊断79例(97.5%)(恶性肿瘤5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炎性病变17例; 结核9例;梭型细胞肿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3%,气胸7例,咯血5例,血胸2例,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成功率与病理诊断率高,安全性可靠,可为临床在诊断及治疗胸部疾病上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经皮穿刺活检; 胸部疾病; 病理学检查 Bultrasound,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inthediagnosisofchestdiseasesinclinicalapplication WuHong-lin (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YangzhouHongquanHospital,Yangzhou2252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Bultrasound,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inthediagnosisofchestlesion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of2006Augustto2014June81casesofBultrasoundorCTguidedbyNIPROdisposablesemiautomaticbiopsyneedlepercutaneousbiopsydata,pathologicaldataandfollow-upresults.Results81caseso(f65patientswithlunglesions,9casesofchestwalllesions,7 casesofmediastinaldisease;lesionpuncturesuccessrateof100%.Determinethepathologicaldiagnosisof79cases 97.5%)(52casesofmalignanttumor,including22casesofsquamouscellcarcinoma,adenocarcinoma18cases,7 casesofsmallcellcarcinoma,malignantlymphomain3cases,invasivethymomain2cases;inflammatorylesionsin17cases;9casesoftuberculosis;spindlecelltumor:areportof3cases).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ratewas17.3%,7casesofpneumothorax,5casesofhemoptysis,2casesofhemothorax,withoutspecialtreatment. ConclusionBultrasound,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successrateofthehighrateof【Kpeaythwoloorgdisca】 ldiagnosis,safetyandreliable,whichcanprovideareliablebasis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estdiseasesin.Percutaneousbiopsy;Chestdisease;Pathological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6-01 胸部疾病尤其是胸壁、肺内及纵隔内的结节、占位性及磨玻璃样病变,由于其具有多样性或不典型性,往往临床及影像难以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这时,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往往是最佳的选择.现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14年6月间81例B 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1例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在行活检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CT 平扫及增强等检查;充分了解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及病灶内情况.术前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活检的目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风险情况,并签署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 1.2方法①准确定位和选择穿刺点:与胸壁相连的占位病灶使用B超定位,其余均采用螺旋CT 定位,参考术前CT 片,根据病灶位置不同,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或坐位(采用B超定位时),尽量选择病灶与体表最短距离,同时患者既舒适又容易保持的体位.B超采用直接探查定位并测量病灶距定位点皮肤的最近及最远距离,从而计算进针深度.CT 定位采用薄层(层厚2.5mm)平扫病灶范围后选择最佳层面,通过在体表放置纵行金属丝结合所选层面的CT激光定位线形成“十”形来确定穿刺定位点,并用圆珠笔标记;在CT 屏幕穿刺点层面上测量进针深度及角度.穿刺进针点与病变的距离相对较短并且要避开骨骼、气管、较粗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结构.采用CT定位时,术中根据扫描情况实时调整针尖位置方向至满意为止.②穿刺针的选择:81例均应用NIPRO 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③穿刺切取病变组织: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至壁层胸膜;B超定位时可在探查下直接观察进针情况;CT定位时在穿刺至近胸膜时根据扫描情况嘱患者平稳呼吸,选择呼气末或吸气末快速进针至预计深度,立即行病灶区CT 扫描,如果穿刺针尖位于病灶边缘满意位置,则可拔出针芯,沿着鞘插入准备好的配套切割式活检针, 将活检推送出去,再次扫描确定活检针在病灶区内,然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好穿刺针周围皮肤;右手食指、中指勾住活检针手柄环,拇指用力推送活检针完成活检.拔出活检针,推送出活检针观察活检针凹槽内组织情况,用无菌针头将凹槽内组织刮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福尔马林的小瓶内送检.若取材不满意可用碘伏消毒活检针后,同前步骤再次活检.多次所取组织可放在一起送检.术后对穿刺区域再次行层厚10mm 的__________CT扫描,观察有无并发症. 2结果2.1穿刺结果81例患者肺内病变65例(占位35例,磨玻璃样病变19例, 肺内结节11例),胸壁病变9例,纵隔病变7例;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定病理诊断78例,病理诊断确诊率97.5%.恶性肿瘤5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炎性病变17例; 结核9例;梭型细胞肿瘤3例.3例梭型细胞肿瘤均系胸壁起源脊柱旁占位性病变,后经手术大体标本证实为神经纤维瘤. 2.2影响穿刺活检结果的因素本组3例神经纤维瘤仅凭少许穿刺组织往往难以确定具体病理类型,多次取材会有帮助.病灶大且内部坏死液化较多时或者穿刺前临床及影像高度怀疑胸腺来源或淋巴瘤时,可考虑粗针穿刺及尽量多次取材. 2.3穿刺后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发生率17.3%;其中气胸7例, 咯血5例,血胸2例,均无需特殊处理. 3讨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细胞学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是目前胸部占位性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获取病理学标本的重要手段[1].采用B超或CT进行定位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和减少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一般在80%~100%[2].本组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病理诊断确诊率97.5%,与文献报道相仿.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病理诊断确诊率和减少并发症,已逐渐被重视. 3.1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病理诊断确诊率要注重病例的选择,仔细阅片,充分了解病变情况.如果是贴胸壁的较大病灶,可以利用B超引导穿刺, 具有可以直接观察进针情况、体位及地点选择范围大(甚至可以取坐位、在床旁等进行操作)和没有射线危害等优点;但是,对于

骨肿瘤

骨肿瘤 第一节概论 一、定义: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二、分类: 基于细胞来源,特别是根据肿瘤细胞所显示的分化类型及所产生的细胞间质类型进行分类。 三、发病情况: 性别:男性比女性多见。 年龄:骨肉瘤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成人。 部位:许多肿瘤发生于生长活跃的长骨干骺端,骨骺较少受影响。 性质:原发肿瘤良性多于恶性;良性以骨软骨瘤、软骨瘤多见;恶性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见。 四、临床表现: 1、疼痛与压痛:疼痛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的最显著症状,恶性肿瘤几乎均有局部疼痛,良性 肿瘤多无疼痛,但某些良性肿瘤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烈疼痛,如骨样骨瘤。 2、局部肿块和肿胀:肿胀迅速、局部血管怒张、皮温高多见于恶性肿瘤。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脊柱肿瘤可引起截瘫;近关节肿瘤可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五、诊断: 骨肿瘤诊断依据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生化测定为辅助诊断手段。 1、影像学检查: X-ray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 2、生化测定:骨破坏速度快、范围广可导致血钙升高,如广泛性溶骨性转移;成骨活跃可 导致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如成骨性骨肉瘤;来自于前列腺癌的转移瘤可导致血酸性磷酸酶升高;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提示浆细胞骨髓瘤。 3、病理检查:是确认肿瘤唯一可靠的检查。分为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 外科分期是将外科分级(grade G)、外科区域(territory T)、区域性或远处转移(metastasis M)结合起来,评价肿瘤的一种方法,用以指导肿瘤的治疗。 G 根据临床、影像、病理将肿瘤分为良性(G0)、低度恶性(G1)、高度恶性(G2)。 T 指肿瘤的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界。T0:囊内;T1:间室内;T2间室外。 M 是转移。M0:无转移;M1:转移。 六、治疗: 良性骨肿瘤采用手术疗法;恶性骨肿瘤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术前和术后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中药等。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活检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根据取材方法不同,胸部肿瘤活检可分为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经胸腔镜活检和开胸性活检。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完成的活检操作,随着影像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最早的病理诊断扩大到组织亚型分类、基因诊断,临床需求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经皮穿刺胸部肿瘤活检的认识,规范其操作流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03年,英国胸科协会(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BTS)发布了经皮穿刺肺活检指南规范(以下简称《BTS 指南》),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组织发布了《肺癌小样本取材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对经皮穿刺肺活检临床实践中常见关键问题进行了分类解答。目前,尚无针对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中国专家共识,系统性规范和指导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实践。据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制定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在充分借鉴《BTS指南》和《肺癌小样本取材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更新证据,并汇集多学科专家意见,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 ?

存在相对禁忌证,建议小组讨论或多学科会诊评估活检操作的益处与风险。 ? ? 所有患者术前推荐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血型和感染筛查等。? ? 术前建议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抗血管生成类药物。 ? ? 对于合并基础肺疾病的患者,推荐肺功能检查。 ? ? 制定计划前应仔细阅读近期胸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图像资料。? ? 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委托代理人手术带来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 ? 术前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心电监护。 ?

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术

第12章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胸膜腔穿刺术是对胸膜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可以使疾病获得最终诊断的方法,也是呼吸科、胸外科医生应该必须掌握的基本诊疗方法之一。胸膜活检术是利用特殊的胸膜活检针通过胸膜穿刺的方法或经过剖胸手术的方法获取病变胸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通过对胸腔积液或胸膜组织的化验能够使大部分胸膜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尚能对胸腔积液、积气进行治疗,临床应用甚为广泛。本章对胸腔穿刺与胸膜活检术进行介绍。 一.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1.适应证:胸腔穿刺术几乎适用于所有胸腔积液的病例。具体适应证包括:(1). 诊断性穿刺,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 (2). 穿刺抽液、抽气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 (3). 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4).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抗癌药、抗感染药、抗结核药等); (5). 人工气胸(虽然现在已经不使用人工气胸治疗结核病,但近几年来兴起的 可曲式胸腔镜术在操作之前有些病例需要进行人工气胸)。 2.禁忌证: (1). 凝血机能障碍: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特别是应用溶栓剂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应慎重。是否决定胸穿应权衡于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必须行此操作,应在严密观察下,使用较细的针头(22号)进行。有作者认为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如果延长至正常值2倍以内,或血小板计数>25,000/mm3均不增加出血的机会。对于轻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且临床上没有发现有出血的患者,这些作者不建议预防性使用血液制品。另外,有作者认为,血肌酐超过6mg/dl,应注意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大概是因为尿毒症导致血小板机能下降所致; (2). 局部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胸穿; (3). 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认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胸腔穿刺术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正压通气会使接近胸腔穿刺针因此从理论上增加了出现张力性气胸的风险。胸腔穿刺术对于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合并肺脏疾病的患者在病变稳定前应延迟进行。但也有研究认为机械通气患者接受胸腔穿刺是安全的。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的临床研究,211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接受共计232次胸腔穿刺,其中95.6%的患者通气模式中含有PEEP,63%使用了血管加压药物,所有操作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7%,气胸发生率仅为1.3%,均可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3.准备工作: (1). 胸腔穿刺所需物品: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胸腔穿刺包,选用一种质量可靠且操作简便的即可,如不具备条件,也可使用经自行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传统胸腔穿刺用品。一般所需用品主要有:皮肤消毒用品、局麻药物、无菌孔巾、不同容量的注射器、无菌手套、接液容器、医用胶布等,操作之前需明确此次胸穿的目的,如需留取标本化验检查则需提前考虑好需行的检查项目,并开具检验申请单,准备好留取胸液的容器和必要的试剂,如为治疗性操作应估计好放液量,如需进行胸腔内注射药物则需提前准备好药物,粉针剂应用适当溶液将其溶解备用。所需用品详见表12-1。 (2).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清楚病情及操作的必要性,以求得配合,并由患者家属签署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具体内容见表12-2。 (3). 术前用药:一般情况下无需提前使用药物。特殊情况如患者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镇静类药物,如患者咳嗽较重,可于术前给予镇咳药物如可待因0.03g,以避免咳嗽造成肺膨胀使得穿刺针刺伤肺组织。进行胸腔穿刺的地点一般在专门的治疗室,也可在病房内或床旁进行,如需B超引导,则可在B超室内进行,但无论在何处进行胸

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范

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范 【目的】 建立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范围】 适用于肿瘤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 【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1)患者方面: ①小儿须住院,影像学(CT或MRI等)检查明确有肿瘤占位,B超检查有B超引导穿刺路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无手术禁忌症,部分病例需术前查血型及交叉配血。 ②需基础麻醉的患儿在术前6小时禁饮、禁食,防止检查时可能发生呕吐。 ③术中对生命体征可能影响的包括纵隔及胸腔肿瘤穿刺需 据情考虑在手 术室全身麻醉下进行。 ④做好本次穿刺失败需二次穿刺或开放活检思想准备。 医生方面:2). 1、局部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②B超下确认有穿刺路径,结合术前读片选定穿刺部位。 ③预约B超。 ④凝血四项+交叉配血,停抗凝药的使用。 ⑤涉及腹部肿瘤穿刺,需屏气训练>15秒。 ⑥器械准备:棉花纤3包;碘酒酒精一套;口罩帽子2付;手套3双;1%普鲁卡因2支;空针10ml×4支;敷贴2张;放置福尔马林标本固定液安瓶一只;生理盐水1瓶;抢救药物(非乃根、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各2支)穿刺包(穿刺针16号、20号各1支,穿刺枪1支,纱布4块,消毒洞巾一块)。 2、基础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②预约B超、基础麻醉预约(分别送手术通知单到B超室及手术室)。 ③B超下确认有穿刺路径,结合术前读片选定穿刺部位。交叉配血,停抗凝药的使用。+凝血四项④. ⑤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 ⑥不做屏气训练。 ⑦床旁准备吸痰器和氧气。 ⑧其它准备同局部麻醉下。 3、全身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浅谈骨肿瘤手术的原则及步骤

浅谈骨肿瘤手术的原则及步骤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分析总结了骨肿瘤的手术步骤以及手术时候应注意的原则,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避免手术后所带来的一些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手术原则步骤 【骨肿瘤手术的原则】 (1)高度重视: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诊的医生和首次进行手术的骨科医生。把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复发、转移、恶变治成为不治之症的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骨科医生必须具有充分的肿瘤学知识:正确的活检及肯定的组织学诊断;丰富的术中肉眼观察经验;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对一定病例预后的认识、熟悉辅助性治疗知识。例如,如果需要放疗,必须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活检(小切口,远离骨、避免过分取材损害骨的强度,正确的缝合);既不能进行骨移植,在一定范围内也不能植入人工假体(感染的危险、移植骨不愈合及由金属引起的继发性放射线照射)。 (2)安全界线:即手术时,切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界线。安全界线不是根据肿瘤边界被切除的正常组织的厚度来定,有时安全界线厚度仅2cm,但可能是根治性切除;而有时切除的正常组织更厚,但

肿瘤可能只是广泛性切除。同样,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质量与它的厚度同样重要,沿着薄薄的肌膜、腱膜或关节囊外切除肿瘤,比髓腔内或间隙外的更厚的脂肪组织或反应性组织更安全。通常所说的安全界线为5cm,当超过5cm时,即为根治术。发生在间隙内,以深筋膜为界的皮下肿瘤,当切除包括深筋膜及肿瘤周围少于5cm的皮肤及脂肪组织时,这种边缘为广泛性。 (3)无瘤技术:手术过程中,尽量在肿瘤外操作,如果肿瘤组织未覆盖,摩擦破溃或被穿通,则伤口被污染,周围所有的组织都有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如果不清除这些组织,手术仍为病灶内切除。如果清除了这些组织,手术属于广泛切除或根治切除术,但组织已被污染。 (4)慎重对待活检手术:活检手术虽然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有助于肿瘤的进一步治疗。但是,活检也可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肿瘤播散转移,影响肿瘤彻底切除,为肿瘤复发埋下隐患。曾有1例肢体肿瘤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发现肿瘤沿针道向外生长,呈串珠样。所以,活检手术穿刺或切口入路要仔细设计,最好与下次手术切口相一致,在手术时将活检通道与肿瘤一并切除;另外,尽可能安排活检与手术同时进行,在切口范围内对肿瘤充分暴露后,无瘤技术下取活检,等冷冻结果进行进一步手术。 如果没有肿瘤切除和保肢经验时,活检手术也最好不做。 (5)多科协作:骨科医生必须与放射科、病理科、肿瘤内科医生密切合作。制定和执行手术计划前需要放射科医生对放射线、CT、MR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