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00个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00个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00个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00个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一):

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见多识广:见过的多,明白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4、好学不倦: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5、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6、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7、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8、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9、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十分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10、学贯中西: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1、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2、学而不厌:厌:满足。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3、名满天下:名:名气,名声,名誉;满:布满。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14、学贯天人:释义天人:天道与人世,自然与社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15、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16、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7、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18、饱读诗书:读书多。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9、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20、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21、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之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22、学富五车:形容人学识渊博,写作很多。"书"作动词,就是"写"的意思。

23、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24、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25、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26、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27、满腹经纶: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28、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29、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词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30、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31、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32、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33、才气过人: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3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很有学问。

35、学富才高: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36、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3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明白得多。对古代的事明白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二):

1、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2、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3、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4、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5、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6、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十分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8、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9、好学不倦: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10、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很有学问。

11、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12、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3、名满天下:名:名气,名声,名誉;满:布满。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14、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5、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之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16、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17、学富五车:形容人学识渊博,着作很多。"书"作动词,就是"写"的意思。

18、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9、满腹经纶: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三):

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3、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4、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5、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6、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7、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8、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9、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10、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四):

1、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2、八斗之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3、扫眉才子: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4、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5、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能做十分伟大的事业。

6、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7、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8、七步成诗:才思敏捷,反应很快。取自典故曹植做《七步诗》。

9、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10、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11、咏絮之才:人们形容才女的专用词。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12、见多识广:识:明白。见过的多,明白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13、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14、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5、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16、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17、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貌,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18、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19、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瞭,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瞭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20、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21、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22、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貌;不群:与众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一样。

23、后起之秀:之后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24、升堂入室:升:登上;堂:厅堂;室:内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到达很高的成就。

25、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

26、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7、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28、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29、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30、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31、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32、大巧若拙: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我,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33、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34、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35、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能够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36、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37、超群绝伦: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能够相比的。

38、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9、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40、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明白得多。对古代的事明白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41、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42、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43、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44、不一样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45、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46、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47、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本事。

48、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49、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50、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51、雄才大略:十分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52、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53、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54、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55、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56、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57、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形容人有学问的词语

形容人有学问的词语 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洽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自】:《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八斗之才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占八斗 【解释】: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dàn 。 才华横溢 【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满腹文章 【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秋实春华 【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自】: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下笔成文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1、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2、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3、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5、博览群书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6、文韬武略 【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7、博古通今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8、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9、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10、满腹珠玑 【解释】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11、学贯中西 【解释】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12、文江学海 【解释】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口若悬河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博闻强记 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才高八斗才华横溢知识渊博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口成章博闻强识博学多才

有礼貌的成语: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彬彬文质】: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诚心敬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和有礼貌。 【恭恭敬敬】: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婉婉有仪】:婉婉:温顺的样子。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没有礼貌的成语: 【爱答不理】: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敖慢不逊】:敖:通“傲”;不逊:不谦让。态度高傲,不谦让,没有礼貌。【白眼相看】: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敞胸露怀】:敞开衣服,露出胸部。亦形容作风粗野,没有礼貌。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倨傲无礼】: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没上没下】: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 【情趣横生】: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人恶礼不恶】:恶:凶恶。指对方为人虽然凶恶,但对他也不能不讲礼貌。【豕交兽畜】: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袒裼裸裎】: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袒胸露臂】:袒:裸露。敞开上衣,露出胳膊,指没有修养和礼貌。 【野调无腔】:野:粗野;无腔:没有规矩。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与君周旋】:周旋:追逐驰逐。奉陪你较量较量。指表面礼貌实际不客气。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 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形容有学问的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 您有所帮助。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 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1、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 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1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13、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6、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 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0、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1、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形容人学问渊博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形容人学问渊博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本文是关于形容人学问渊博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博览群书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文韬武略 【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博古通今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满腹珠玑

关于人有学问的成语

关于人有学问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关于人有学问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 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洽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自】:《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八斗之才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占八斗 【解释】: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dàn。 才华横溢 【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满腹文章 【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秋实春华 【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自】: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下笔成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成语积累

小学四年级语文成语积累 1.描写老师的成语: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因材施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良师益友桃李满天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无微不至2.形容关系亲密的成语: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亲如手足情同手足一见如故不分彼此 推心置腹心心相印 3.描写月亮的成语: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浩月千里、风清月朗、皓月当空玉兔东升4.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习习 5.形容人聪明的成语:文思敏捷聪明过人一鸣惊人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6.描写建筑物的成语: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高楼大厦 7.形容人很多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水泄不通、人声鼎沸、络绎不绝、举袖为云、挥汗如雨8.描写花的成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迎风吐艳、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含苞欲放、百花齐放、五彩斑斓、 9.来源于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10.来源于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11.来源于历史故事: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洛阳纸贵12.冬天景色的成语: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13.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 14.春天景色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15.描写心情高兴的成语喜上眉梢、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16.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17.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济世、杏林高手 18.关于爱国的成语:精忠报国以身许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国安民尽忠报国 爱国如家为国捐躯碧血丹心忧国忧民 19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绚丽多彩花红柳绿流光溢彩 20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发愤忘食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凿壁偷光不耻下问废寝忘食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大全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大全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学富五车 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博学多才 超尘拔俗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S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博洽多闻 【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博古通今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 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通今博古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 渊博。 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腹载五车 【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通儒硕学 【解释】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出处】《南史·贺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解释】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有哪些形容学识的成语

有哪些形容学识的成语 导读:【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腹饱万言】指学识渊博。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学识渊博】指学识深而且广。 【博识多通】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自视甚高】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汪洋浩博】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钜学鸿生】学识渊博的人。 【通才硕学】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铄古切今】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形容文化的成语

形容文化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形容文化的成语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00个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100个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一): 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见多识广:见过的多,明白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4、好学不倦: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5、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6、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7、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8、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9、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十分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10、学贯中西: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1、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2、学而不厌:厌:满足。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3、名满天下:名:名气,名声,名誉;满:布满。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14、学贯天人:释义天人:天道与人世,自然与社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15、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16、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7、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18、饱读诗书:读书多。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9、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20、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21、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之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22、学富五车:形容人学识渊博,写作很多。"书"作动词,就是"写"的意思。

形容有修养气质的成语

形容有修养气质的成语 现在越来越注重个人修养了,有好修养的人是很受欢迎的,小编搜集了形容有修养气质的成语,欢迎阅读。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温文尔雅——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适宜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雍容大雅——指神态沉着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扬《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恭恭敬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扬《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温良恭俭——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省等美德。这原是儒家倡导待人接物的守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婉婉有仪——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恭恭敬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谦谦君子——指谦虚慎重、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大全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大全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博览群书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文韬武略 【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博古通今 含有一字的成语有很多,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含有一字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 及今共用一斗。” 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博学多才 食毛践土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S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满腹珠玑 秀出班行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解释】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出处】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 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学贯中西 【解释】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文江学海 【解释】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形容人读书多的成语

形容人读书多的成语 导读:1、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2、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4、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5、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6、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7、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8、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9、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10、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11、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2、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3、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4、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15、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16、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

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17、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18、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9、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20、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21、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2、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23、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24、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25、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6、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27、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28、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9、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30、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

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

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 导读: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4、泓涵演迤:泓:水深;涵:包含;演:长流;迤:延伸。比喻学问渊博精深。 5、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6、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7、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8、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9、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10、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11、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2、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13、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14、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15、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16、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17、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18、杅杅富人:杅杅:广大。学问的渊博,就象富有的财产。 19、涵今茹古: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通晓古今。 20、钜儒宿学: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21、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22、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23、博物多闻: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24、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25、通今博古: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26、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形容人有学问的成语,形容学问渊博高深的成语有哪些,表现一个人很有学问多的成语

形容人有学问的成语,形容学问渊博高深的成语有哪些,表现一个人很有学问多的成语 形容人有学问的成语,形容学问渊博高深的成语有哪些,表现一个人很有学问多的成语 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囊锥露颖:比喻显露才华。出自:《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惊才绝艳: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议论英发: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出自:《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遝,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惊才风逸: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1、宋才潘面: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2、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来源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短文学网duanwenxue) 4、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来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以前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5、惊才风逸: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6、惊才绝艳: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7、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9、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来源《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10、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11、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12、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出自:《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13、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4、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集 1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2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3形容秋天的景色的成语: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硕果累累 4形容人的外貌: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鹤发童颜 5形容焦急: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心急火燎 6形容情况紧急: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火上眉梢、刻不容缓 7形容冬天景色: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8形容考试:冥思苦想、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左顾右盼 9形容长江: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峰浪谷、浊浪排空、波澜壮阔、风急浪高

10类似“穷途末路”:排忧解难、甜言蜜语、诗情画意、搭窝筑巢、扶危济困、雕梁画栋 11以“喜”字开头:喜上眉梢、喜闻乐见、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喜出望外 12含有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13含有早晚意思的成语: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早出晚归、危在旦夕、朝夕相处 14表示英勇行为的: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15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6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 17含有“想”意思的成语:浮想联翩、异想天开、朝思暮想、思前想后、冥思苦想、痴心妄想 18含有“快”意思的成语:一泻千里、风驰电掣、健步如飞、快步流星、稍纵即逝、瞬息万变

形容学习的成语

形容学习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形容学习的成语 1、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3、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4、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5、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6、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7、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8、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9、贪多务得: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10、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

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1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12、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13、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4、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5、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6、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7、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18、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9、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20、善诱循循:善:善于;诱:引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关于知识渊博的四字成语及解释(最新)

关于知识渊博的四字成语及解释【篇一】 1、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2、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3、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4、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5、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6、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7、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8、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9、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10、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11、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12、杅杅富人:杅杅:广大。学问的渊博,就象富有的财产。 13、涵今茹古: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通晓古今。 14、钜儒宿学: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的人士。 15、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关于知识渊博的四字成语及解释【篇二】 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4、泓涵演迤:泓:水深;涵:包含;演:长流;迤:延伸。比喻学问渊博精深。 5、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6、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7、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8、知今博古:贯通古今。形容知识渊博。 9、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10、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11、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12、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13、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14、钜学鸿生:学识渊博的人。 15、饱谙经史: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16、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17、无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18、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19、铄懿渊积:指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20、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