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迄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大事,比如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全球化快速发展、新兴国家的崛起、全球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以及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抬头等等。而发展论坛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以及政商学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就这些重大的发展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分享各自的想法。今天下午的主持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隆国强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十分敬重的朋友,在他身上也体现了发展论坛的一些特点:这就是民主和理性,同时充满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今天上午,XX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商务部钟山部长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本来要亲自参加会议并发表演讲,但因另有工作安排,委托我来参加会议。下面,我想

就“新型全球化”和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两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和想法。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今却出现了波折。一些国家民粹思潮已经从民间上升到政府层面,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已由涓涓细流变成了一股不小的潮流。我们禁不住会担心:当今世界是不是进入“去全球化”周期?全球化还能继续发展下去吗?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型全球化?

大家知道,全球化不是一个新事物。地理大发现时期就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二战前,国际资源的配置和国际市场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武力和战争。二战后,逐步转向由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主导下的自由竞争。在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框架下,各国降低关税壁垒,促进产业、技术转移,以更加文明、更加符合道德的方式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平行市场融合,全球化发展进入高峰期,世界经济增长也进入了黄金期。这期间,全球GDP总量增长了3倍多,达到74.2万亿美元。货物出口增长了近5倍,达到16.5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增长了11倍多,贫困人口减

少了近三分之二。我们的世界更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具有地域色彩的宗教与文化、传统在他国异乡也有了生存的土壤,人类文明交织相融。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商品和要素的跨境流动,是市场经济在地理范围上的扩展。多年来,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我概括为4个不失衡。

一是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毋庸置疑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方,也是主要受益方,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过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一些中小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没能搭上全球化发展的便车。

二是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高新技术、高端制造、占据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传统产业日益衰落,就业岗位流失。有的发达国家全年解雇裁员人数当中,批发、零售、贸易、物流等行业就占到总裁员人数的1/3。

三是收入分配的不平衡。这一问题不仅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在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布局,同时也将就业机会带到了国外,资本相对于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