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地层剖面仪噪声特征分析

浅地层剖面仪噪声特征分析
浅地层剖面仪噪声特征分析

浅地层剖面仪噪声特征分析

浅地层剖面探测是一种基于水声学原理的连续走航式探测水下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其具有配置灵活、作业方便、经济高效、分辨率高等优点,在海洋科考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涉及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海底资源调查、海洋工程等方面,成为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必备的基础设备。而由于浅地层剖面仪作业时受到各种噪声干扰,采集的数据信噪比较低、剖面的数据精度低,影响了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给后续的解释工作增加了难度。

目前,一方面,虽然浅地层剖面仪仪器检测与评价方法已有相应研究,但缺乏对设备安装及运行环境定量评价;另一方面,浅地层剖面仪数据处理方法多参照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如自动增益、带通滤波、多域去噪、涌浪改正、反褶积、补偿技术、多次波压制等,很少根据野外数据采集条件以及数据噪声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缺乏对数据现场采集条件的定量评估。本文根据噪声的机理,采集作业过程中的干扰噪声,分析噪声特征,提出现场采集参数设置的优化方案,以降低噪声干扰,提高浅地层剖面数据资料采集质量。

一、噪声干扰机理分析

根据噪声的形成机理,可将噪声分为环境噪声和有源噪声,前者是由设备的安装及运行环境引起的,包括船舶动力

及振动、洋流波浪、海洋生物等引起的干扰;后者是由震源或次生震源形成的干扰噪声,包括直达波、多次波、绕射波和气泡效应等。在海洋综合科考船上,浅地层剖面仪一般为船载固定式安装设备,在船舶建造期间就将换能器阵安装在船底。船舶的推进器、船底线形、洋流与波浪均会在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影响设备性能,换能器阵的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也会决定噪声影响的大小,因此在换能器安装时应一并考虑。

声学换能器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嵌入式安装、导流罩安装、Gondola安装方式等。嵌入式安装方式是在船体底部开口,安装声学设备换能器,与船底平齐,优点是设备安装不影响航速,缺点是受船体表面的气泡影响较大;导流罩安装、Gondola安装方式会突出船体结构,降低浅层气泡影响,但会改变船舶线形,增加船体阻力,降低船速。海洋综合科考船多远赴大洋、深海和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活动,考虑到船舶经济效益和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较大,一般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

换能器的安装位置对设备性能也具有一定影响。船舶航行时,碎浪会在海水上层形成充气层,气泡可以吸收和反射声波,极端海况下水面5~10m水层都会产生大量气泡,甚至可以阻断声波信号的传播。如图1所示,在船舶航行时,船舶与海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边界层,包含层流和湍流,而

边界层的厚度取决于船舶速度、船体流线以及船体的粗糙度。当充气层的气泡被压入船底时,会混入边界层,并从层流到湍流厚度增加,越往船尾方向,厚度会逐渐增加。换能器所处的环境极大影响声波信号的传播,为降低气泡对声波的影响,一般会改进船舶艏部线形,并优选艏部水线1/3处作为换能器阵的最佳安装位置。

图1 船底海水边界层

此外,海洋综合科考船配备多套声学设备,如深水单波束、深水多波束测量系统、浅地层剖面仪、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鱼探仪等,船底声学换能器的典型布局如图2所示。海上调查作业时会同时运行多种声学设备,存在相互干扰问题,一般使用声学同步器将各声学设备间隔激发,但会大大降低各设备的横向分辨率,对于深海调查更是如此。而海上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一般会有磁力仪、重力仪、浅地层剖面仪、

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系统等设备同时运行,而多波束、侧扫声纳等声学设备的运行会对浅剖数据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须对声学设备干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影响程度,为现场采集参数优选和室内数据处理提供指导。

图2 典型船底声学换能器布局

为了解浅地层剖面仪作业时噪声特征,需采集设备的背景噪声以及其他声学设备的信号,分析噪声特征,探索对应的处理方法。本文以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船为例,使用船载浅地层剖面仪(TOPAS PS18)分别采集螺旋桨不同转速下船舶背景噪声和正常作业时其他声学设备干扰信号,分析噪声干扰特征,应用分析结果优选采集参数,获取理想的成果剖面,整体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噪声干扰调查及压制整体设计流程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文以深水型浅地层剖面仪(TOPASPS18)为例,它适用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水下目标探测,初级频率为15~21kHz、次级频率为0.5~6.0kHz、接收频率响应0.030~100kHz,工作水深为20m至全海深,船底嵌入式安装,具有横摇、纵摇和升沉波束稳定功能,是各种精细、高分辨率调查的有效工具,调查船速可以达到15kn(依赖于船舶噪声水平)。根据噪声干扰调查及压制整体设计流程,具体采集方案设计见表1。

表1 噪声采集方案

首先,在某海域使用浅地层剖面仪TOPASPS18进行数据采集,设置为无激发模式,记录长度为1000ms,采样频率为36kHz,记录间隔为2000ms,通过设定螺旋桨不同转速(140~220r/min),记录船舶背景噪声。在记录过程中没有开启其他声学设备,选择螺旋桨转速为200r/min时记录的数据作为典型数据,选择记录共50道,记录剖面图如图4所示。

图4 噪声记录剖面及局部显示

由图4a中可知,浅地层剖面仪采集到的信号主要为随机噪声信号,波形特征表现杂乱无章,在时域无法观察出其

特征。为突显换能器附近噪声干扰,纵向放大显示局部剖面(图4b),由图4b可知在换能器附近噪声信号强度较强,成为信号的主要干扰部分之一。利用傅里叶变换,对不同转速下采集到的背景噪音进行频谱分析,获得其平均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转速下背景噪声平均频谱

由图5知,在频域背景噪声范围为0~1.0kHz,背景噪声能量较强能量集中在0.05~0.75kHz,0.75~1.00kHz范围内的噪声能量相对较弱,高于1.00kHz的随机噪声对数据质量的影响较小。再对比螺旋桨不同转速下采集噪声的频谱可知,随着转速的增加,噪声的主要能量向高频方向移动,会进一步降低浅地层剖面仪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影响数据质量。

船载声学设备同运行会相互干扰,调查作业时使用声学同步器将各声学设备间隔激发,避免声学信号的相互干扰。但是,对于深海作业调查时,声学同步器的使用会大大降低数据的横向分辨率,不利于后续的资料解释。为此,设计在浅地层剖面仪运行的同时开启深水多波束(12kHz),记录浅地层剖面仪接收到的声信号,在信号接收时不加任何处理程序,记录的剖面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有许多杂乱无章的干扰分布在剖面中。再对图6剖面做频谱分析可知,在频域存在2个能量峰,分布在12kHz附近(图7),确定该噪声为多波束声学信号,该噪声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剖面质量,给解释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做噪声压制处理。

图6 浅地层剖面仪与12kHz深水多波束同时运行时数据剖面

图7 浅地层剖面仪与12kHz深水多波束同时运行时数据频谱分析

综上分析,在浅地层剖面仪作业过程中存在随机噪声和声学设备干扰噪声两方面噪声:

⑴随机噪声是以设备运行环境为背景的,主要来源为船舶动力系统、海洋涌浪,这类噪声在时域杂乱分布,在频域能量主要集中在0.05~1.00kHz,随着螺旋桨转速的增加能量向高频移动,但只有部分能量会影响到浅地层剖面仪的数据质量;

⑵声学设备干扰噪声主要是同时运行的其他声学设备产生的信号被浅地层剖面仪记录,该类噪声频率相对固定、能量相对集中,但是会影响到最终的剖面质量。

三、实际噪声压制方法与讨论

浅地层剖面仪运行接收到的噪声会影响剖面的质量,需在现场采集时或在室内处理时压制噪声干扰。根据以上分析,船舶的背景噪声以及其他设备声学干扰在频率域特征明显,可以在声波激发时规避背景噪声频带范围,在信号接受后做带通滤波处理,将能量集中在优势频带内并滤波处理掉其他声学设备对浅地层剖面仪的干扰。本研究以“向阳红01”科考船船载浅地层剖面仪(TOPASPS18)为例,在现场调查作业时优化采集参数,降低干扰噪声对数据剖面的影响。

TOPASPS18次级频率为0.5~6.0kHz,接收频率响应0.03~100.00kHz,具备一定的现场数据处理功能。为降低船舶背景噪声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兼顾仪器的分辨率和穿透能力,建议在现场作业时设置激发频率避开背景噪声频率范围,如将震源子波激发频带设置为1.0~6.0kHz,脉冲长度设置为10ms,这样设置就可以将激发能量集中在优势频带内,而不受船舶背景噪声的影响。为降低其他声学设备对浅地层剖面仪剖面的干扰,在数据接收后做带通滤波处理,设置滤波门限为1.0-2.0-6.0-10.0kHz,滤除其他声学设备对剖面的干扰,如滤除12kHz深水多波束声学信号的干扰。

在某海域,使用“向阳红01”科考船船载浅地层剖面仪进行实验测试,设置激发频带为2.0~6.0kHz,波长10ms,采样率为36kHz,接受信号滤波设置为1.0-2.0-6.0-10.0kHz,

采集到的剖面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浅地层剖面层位清晰,分辨率较高,整个记录的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未出现如图6所示的干扰信号,是较为理想的现场采集资料。但是,也在剖面的下半部分存在与海底形态相似的同相轴,该部位为多次波干扰,由于设备现场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建议到室内进行针对性处理,如采用SRME、基于同相轴追踪的多次波剔除与多道维纳滤波相结合的组合匹配衰减技术等方法。

图8 浅地层剖面仪数据剖面

四、结论

本研究基于浅地层剖面仪作业时噪声形成机理,根据不同的噪声分别设计了背景噪声和其他声学干扰噪声的采集方案,并在针对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场采集参数

优化方案,且通过实例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数据采集效果。得到如下认识:

⑴浅地层剖面仪的干扰噪声与设备的安装、运行环境存在密切联系,在调查作业前应采集设备运行时的背景噪声,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指导现场作业参数的设置与室内处理流程;

⑵船舶等背景噪声信号主要低于1.0kHz,且随着船速的增加噪声能量向高频方向移动,而浅地层剖面仪(TOPASPS18)激发的次级频率为0.5~6.0kHz,相互干扰频带有限,若在垂向分辨率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在现场作业时激发频率避开背景噪声频率范围,如将震源子波频带设置为1.0~6.0kHz,脉冲长度设置为10ms采集,这样设置就可以将激发能量集中在优势频带内,而不受船舶背景噪声的影响;

⑶浅地层剖面仪信号接收频带为0.03~100.00kHz,当浅地层剖面仪与其他声学设备同时运行时,会接收到其他声学干扰,因此在外业采集时通过设置接收声学信号的频带范围而避免其他声学信号干扰。

浅地层剖面测量实例研究

浅地层剖面测量实例研究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浅地层剖面测量的一般性步骤,结合广州海事测绘中心近年来浅地层剖面测量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其主要扫测成果的数据展现形式,对浅地层剖面测量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浅地层剖面测量 1 引言 浅地层剖面测量是一种依赖声纳技术对海底地质情况进行连续走航式测量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其他的浅海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直接高效的特点,因此其应用前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2 浅剖测量的一般步骤 2.1 选取浅地层剖面测量设备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开始兴起,其后广泛应用于港口建设、航道疏浚、海底管道布设,以及海上石油平台建设等方面。目前,随着海洋工程的不断增加和探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呈现多元化扩散的趋势。依据施工需求的分辨率要求和穿透深度需求,以及工作水深限制,选取适当的剖面测量设备是完成浅地层剖面的重要前提。 2.2 选择拖曳方式 目前浅剖测量设备安装方式主要有固定安装、侧拖以及尾拖等三种安装方式。与旁侧声纳类似,浅地层剖面仪也容易受到噪声、尾流以及船只摆动的影响,造成数据失真,因此尾拖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采用尾拖的方式,拖体入水深度变成测量时控制浅剖图像质量和保证设备安全的一个主要外部参数,其取决于拖体(即浅剖换能器)自身重量、拖缆长度和船速三者的相互作用。赵铁虎等人200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浅地层剖面测量时水深应大于10m,水深小于5m时,往往难以取得所需的测量精度,波束干扰现象变的非常明显,使得分辨率下降,信噪比降低,严重影响剖面声图的质量。 2.3 测线布设 测线布设主要依据勘测区内地层走向和勘测工程实际需求两个方面。区内地层的走向,特别是特殊地质体的走向,对测线的布设影响极大,浅地层剖面测量应基本覆盖区内的各地质类型,因此在布设测线之前必须获取区域环境的背景知识,详细了解相关地质构造和地层资料,确定勘测去内的基本沉积物类型,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声学参数特性进行详细记录。

浅地层剖面仪在障碍物探测中的应用

浅地层剖面仪在障碍物探测中的应用 杨仁辉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州 510220) 内容摘要:目前有多种障碍物的探测手段,包括多波束、侧扫声纳、海洋磁力、浅地层剖面法、拖底扫海和人工探摸等。浅地层剖面法可以对浅地层埋藏障碍物进行探测,选择窄脉冲、高频率并采用匹配滤波技术(Chirp)的浅地层剖面仪,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探测结果。 关键词:障碍物;浅地层剖面仪;反射系数;分辨率;天然气管线;扫测;沉船 1前言 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管线铺设、航道开挖、码头、桥梁等海洋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内,经常存在诸如沉船、礁石、管线、残留物体等影响设计施工的障碍物。这些障碍物需要在设计施工前进行探测,摸清障碍物的类型和分布,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或清除。目前,有多种障碍物探测的手段,包括多波束、侧扫声纳、海洋磁力、浅地层剖面法、拖底扫海和人工探摸等。每一种探测方法都存在优点和不足,单纯依靠一种方法无法对障碍物进行全面的探测,通常做法是根据区域特点综合多种手段实施作业的。但前述这些手段中大多数都是针对表层障碍物,只有浅地层剖面法可以开展浅地层内的障碍物探测。基

于原理和目标的不同,浅地层剖面法对障碍物的探测有着相对特殊的应用方法。 2浅地层剖面仪原理 浅地层剖面仪(以下简称浅剖仪)又称次海底剖面仪,它是研究海底各层形态构造和其厚度的有效工具,其工作原理与回声测深仪相同[1]。浅剖仪一般由收发机、换能器、电源等组成,换能器周期性向海底发射低频声波信号,声波遇到海底地层界面时产生反射信号,经收发机接收处理绘制成海底地层剖面图像。浅地层剖面法优点是在同一剖面上能快速不间断地进行扫描探测,对于有一定规模的障碍物的探测,无论其是否有掩护,探测效果都较好,一般常用浅地层剖面法探测障碍物以提供准确的平面位置及埋深[2]。 图2-1 浅剖仪工作示意图

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利清淤工程中应用解析

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利清淤工程中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19-04-11T09:21:45.67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4期作者:史鹏飞 [导读] 水利清淤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淤泥弧度,可以有效、准确性的治理,以此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史鹏飞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工程分公司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水利清淤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淤泥弧度,可以有效、准确性的治理,以此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水利清淤工程测量的时候,主要是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展开测量工作,其目的就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水利清淤工程处理给予了一定数据支持,提升处理工作的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仪;地面层剖面仪;经济效益; 淤泥是影响水利清淤工程建设展开的效果,大量的淤泥沉底不仅降低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等功能,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加强水利清淤治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水利清淤工程治理的过程中,采取浅地层剖面仪进行淤泥测量,保证各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升水利清淤工程治理的效果。因此,本文对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利清淤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其目的就是保证水利清淤工程治理的效果,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其行业的发展进程。 1、浅地层剖面仪分析 地层剖面仪作为淤泥厚度测量的重要设备,应用的目的就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给相关治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但是,浅地层剖面仪在应用之前,需要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保证其应用效果,具体的内容如下。 1.1概述 浅地层剖面仪主要是通过声波对浅底地层剖面结构进行探测,并且该仪器根据超宽频海底剖面仪演变而来的,该项仪器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应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同时,浅地层剖面仪不管是在地层穿透深度方面,还是在地层分辨上面,其应用效果非常好【1】。另外,浅地层剖面仪在应用的时候,还可以随意选择相应的扫频信号组合,在施工现场实时进行工作参量的设计与调整,并且不仅测量淤泥的厚度,可以保证图像连续的性能,后期操作也相对较为方便,测量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也为各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2原理 1.2.1浅地层剖面仪主要是以系统软件、水下单元与甲板单元等方面所构成的,并且主要是基于回声探测仪器所发展而来的一种探测测量设备,并且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的时候,一般探测的深度几十米。同时,在测量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声波在水底以及水中沉积物中反射、传播等特点,对水底沉积物自身的结构进行连续的探测和测量,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地层剖面,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1.2.2其实,浅地层剖面仪与探测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只是在发射功率和频率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同。同时,在浅地层剖面仪应用的时候,其利用声波在水底反射能量的大小由反射系数决定,若是反射系数为R的话,其原理为: 表示一、二层介质的密度和声速【2】。另外,由于该项公式可以知道,要想得到强反射,相邻之间的介质需要有较强的密度差和声速差,并且在浅地层剖面仪中,可以准确的反映探测和测量的参数,进而为相关的一些工作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水利淤泥产生的原因 近几年,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范围内经常出现采石、取土、挖沙等一些工作,这样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崩塌以及滑坡等现象,严重增加了水利工程的淤泥问题。一旦水利工程淤泥问题增加,水利工程自身的很多功能都无法得以发挥,例如:防洪、蓄水等功能,这样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同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淤泥若是没有及时的治理,会不断释放出各种营养盐,以此造成水利工程富营养化的问题,并且水体就会逐渐变绿,增加了水植物生长速度,影响水利工程使用性能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人们的饮水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对该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应用分析 为更好的体现浅地层剖面仪应用的效果,本段内容就以某水利清淤工程为例,对浅地层剖面仪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实,在该项工程中,主要是利用较为先进的浅地层剖面仪,并且其重量相对较轻、运输和携带也相对较为方面。同时,利用传统的测量技术和设备,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和信息产生较大误差,不利于水利清淤工程各项工作环节展开【3】。然而,该项工程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可以利用传统的探测设备,并且将其放置于测船尾的方式改变为固定于船舷的两侧,以此保证探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升其应用的效果。下面就对具体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2.1数据和信息采集 数据和信息采集是浅地层剖面仪应用的重点,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1在应用之前,需要对数据和信息等相关方面进行采集和处理,并且根据数据和信息设计一条断面测线,这样可以方便后期工作的展开。同时,利用GPS平面定位将浅地层剖面仪放置于水下实施探测和测量,准确的获取各项数据和信息,并且将这些数据和图形利用通讯线路接口传输到导航计算机的硬盘中,作为基础资料和信息,将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保存,为后期工作环节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1.2在浅地层剖面仪架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浅地层剖面仪、GPS天线与测深仪的探测头处于的同一个位置,这样主要是保证各个探测点与平面位置处于对应的的状态【4】。同时,在根据断面线法进行实时测图,需要对测线间隔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对测线间隔应当控制在10m,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控制在3m~5m之前,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2.1.3在数据和信息采集完成以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需要根据地质结构与断水面深度的实际情况,对仪器自动增益、发射间

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库及河道清淤测量中的运用分析

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库及河道清淤测量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水库及河道水下淤泥测量是工程测量领域的一项全新研究课题,水上工程项目的建设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流向发生改变,库底积累大量的泥沙,水库防洪蓄水能力下降。本文将结合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库及河道清淤测量中的应用实际,重点研究运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和计算水下淤泥的方法,以及为河道、水库疏浚、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仪;水库;河道;水下淤泥厚度测量技术 随着水资源污染程度的加剧,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持续减低,迫使有关部门逐渐加大水域治理力度。水域治理的内涵比较广泛,包括水质保护、水域保护、河底清淤、景观建设、景观绿化等。在水环境治理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治理水域的测绘资料,重点是淤泥厚度图,而淤泥厚度图则需要借助水下淤泥厚度测量技术来绘制,在诸多测量技术中,浅地层剖面仪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仪器设备,可生成各种图件和表格,从而真实反映水下淤泥状况。 1 相关水下测量技术及水下淤泥厚度测量技术概述 1.1 相关水下测量技术 采用GPS-RTK配合单频测深仪和RS-QP0116浅地层剖面仪即可完成水下淤泥测量,其操作方法为:首先用GPS RTK定位,然后用单频测深仪测量浮泥至水面的距离(水深),最后用RS-QP0116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浮泥和淤泥的厚度。在水下地形测量方面需配合使用RTK测深仪进行测量,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水下1:500地形线间隔定为10米(局部地方还需加密)、点间隔为3~5米,线间隔一般要垂直于等深线,以确保水下地形变换处不会漏测[1]。在深水处首先对测深仪性能进行比对,对比过程中需注意换能器至水面深度,此外还要确保换能器安装垂直,按照规定进行测深仪稳定性试验,进行测前、测中、测后比对,水下地形根据规范要施测检查线,检查线应垂直于主测深线,检查线与主测深线的比例不得少于5%。作业时注意人身及仪器安全,水上作业应穿救生衣。 水下地形测量作业应根据天气、风浪等情况开展,合理安排时间,如遇风浪较大暴风等恶劣天气,为避免人身和仪器财产安全应当停止测量作业。 1.2 浅地层剖面仪 采用RS-QP0116浅地层剖面仪进行库区水下淤泥厚度测量的基本原理为:浅地层剖面仪、GPS-RTK、单频测深仪,确保三者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或测后进行归心改正,使各测点的水深、淤泥厚度相一致,地形测量比为1:500,按照断面线法进行测图绘制,测线间隔10m,由回声探测仪向库底发射脉冲,由于库底媒介层的传播速度不同,部分声能会被反射回接收器,经接收器处理后可呈现底层界面特征,当测船航行时,浅地层剖面仪可测出动态界面特征,从而实时绘制

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研究

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研究 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是海洋探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可为海底地质调查、掩埋物探测、海底资源开发、水下工程选址、港口建设及日常维护等提供直观的数据信息。参量阵具有小孔径基阵相控发射低频、宽带、高指向性、无旁瓣窄波束的技术特点,可有效解决线性浅剖声呐受低频工作机制限制而存在的横向分辨率低、混响与噪声抑制能力差等技术缺陷,在浅剖探测领域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 根据参量浅剖探测技术的特点,本文重点从矩形孔径参量浅剖声呐辐射非线性声场建模与数值计算、参量浅剖声呐宽带发射技术以及线性调频参量浅剖信号处理等三个方面对参量浅剖探测相关基础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分别解决参量声呐声场预报、参量浅剖发射系统设计与有效实现、高信噪比线性调频浅剖信号处理等问题。针对参量浅剖探测中使用的矩形孔径相控参量阵,采用KZK方程对参量声场进行建模与数值计算。 推导了笛卡尔坐标系下的KZK抛物方程,并通过参数去量纲化法实现了扩散声场至非扩散声场的变换,在规范声场分布结构的同时优化了声场计算量;在分析得出时域法更适用于本文研究参量声场计算的前提下,基于算子分裂求解思想提出时域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并在非扩散声场中实现了自然指向性参量声场的建模与数值计算。以原频声场准直特性为依据,提出等效参量阵的概念并建立等效参量阵坐标系,通过等效参量阵自然指向性声场与参量阵相控声场间的等效关系,将相控参量声场的建模问题转换为等效参量阵声源条件的求解问题,实现了相控参量声场的建模与数值计算,解决了 KZK方程由于抛物近似而无法直接对相控参量声场进行建模的问题。

以SES2000标准型参量浅剖声呐辐射相控参量声场为研究对象,计算机仿真与水池实验验证了声场建模与数值计算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参量阵技术和大功率宽带发射机技术是参量浅剖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参量发射系统的有效工作是实现参量浅剖声呐优越性能的重要保障。 在对浅剖用参量阵技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出Berktay模型更适合浅剖用参量阵设计,通过基阵优化设计分析并综合考虑基阵加工和发射系统实现的可行性,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40kHz、相对带宽50%、波束宽度3.2°×3.8度、差频频率2~16kHz的原理参量阵。基于△∑变换原理提出“FPGA+低阶滤波器”原频信号源设计方案,优化了“FPGA+DAC+滤波器”的传统数字电路结构,采用一个I/O引脚与低阶滤波器即可实现一路高信噪比100%深度幅度调制原频信号的产生。 联合原频信号源与并联推挽的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确保了参量阵大于 12.8kW的电功率驱动需求,同时与原理参量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参量发射系统,水池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带内原频声源级可达238.7dB、差频转换效率最高3.82%且具有15个脉冲信号扫描发射的能力,差频信号产生、原频和差频指向性、原频声源级线性度测试等实验验证了设计参量发射系统辐射参量声场非线性产生的有效性。最后,重点针对LFM信号开展参量浅剖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首先,从信源信号修正和回波信号修正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时域修正法和频域修正法,解决了由于原频信号非线性自解调引起的LFM差频信号幅度存在12dB/倍频程变化的问题,分析了浅剖探测中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得出频域修正法更适用于浅剖探测。其次,将FrFT技术引入浅剖信号处理,基于u域解线调理论提出时频域带通滤波与u域滤波技术相结合的联合滤波信号增强处理方法,在u域

浅地层剖面仪与水域地震映象对比分析(审校)

浅地层剖面仪与水域地震映象对比分析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马永刚天津塘沽 300450 摘要:简要介绍了浅地层剖面仪及水域地震映象系统工作原理,技术指标, 分析应用范围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仪;水域地震映象;参量阵;垂直分辨率;穿透力 作者简介:马永刚 1981生,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工现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工作 我国的海域宽广辽阔,海岸线达18000 多千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扩大陆域面积,开发海洋资源,增加海岸线的基础设施,如桥梁、码头、造船厂、核电站等,这些建设工程均要求进行浅海域地质调查工作。对近岸地区进行地球物理调查和工程勘察已经非常迫切并且是大有前景的工作。目前浅地层剖面、浅层地震映象、旁侧扫声纳、海洋磁力仪等工程物探的一些技术方法,已成功的应用于这些领域。 1 浅地层剖面仪 浅地层剖面仪就是利用回声测深原理设计的。在工作过程中,浅地层剖面仪主机和定位的 GPS 固定在改装后的测量船上,利用 GPS 定位使航向按照预定的测线方向。测量船按一定的速度行驶,发射基阵和接收基阵安置在水面下,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情况,主机设定发射声脉冲的频率范围和功率等参数,重复的向下发射一脉冲,接收基阵接收到回波并转换成电信号,主机对其进行初步的增益和滤波处理后,就可以实时的将探测到的水下地质情况利用纸质输出或数字输出。 1.1 Edgetech 3200XS地层浅剖仪 我院通过接近一年的时间,对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些生产销售浅剖仪单位进行现场调研,于2005年11月选择美国产的Edgetech 3200XS型地层浅剖仪。 1.1.1仪器工作原理为声波测距原理,即s=vt/2 =λf t/2 ( s-距离、v-声速、t-声波自发射至接收的时间),类似回声测深仪。Edgetech 3200XS地层浅剖仪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宽带调频海底剖面仪,采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chirp技术和DSP匹配滤波信号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辨率与穿透深度的成反比矛盾,使仪器具有高分辨率的同时具有足够的穿透深度,分辨率高,图象清晰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系统发射一种线性扫描全谱频率的FM脉冲,当遇到声阻

P70浅地层剖面仪在第33次南极科考中的应用

P70浅地层剖面仪在第33次南极科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2-09T10:00:15.683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9期作者:韦成府温明明牟泽霖[导读] 包括浅地层剖面仪ATLAS PARASOUND P70介绍、设备系统组成结构、参数性能指标;南极科考工区地理位置概况,作业参数选择,工区测线测量情况,以及通过现场浅剖测量数据对浅地层地质结构的具体分析,从而初步了解调查区域地质特征。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执行第33次南极科考航次情况。其次主要介绍了浅地层剖面测量这一调查手段的在南极科考中的应用,包括浅地层剖面仪ATLAS PARASOUND P70介绍、设备系统组成结构、参数性能指标;南极科考工区地理位置概况,作业参数选择,工区测线测量情况,以及通过现场浅剖测量数据对浅地层地质结构的具体分析,从而初步了解调查区域地质特征。 关键词:P70浅地层剖面仪;南极科考;浅地层测量 1 引言 2016年12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从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出发,正式开启南极首航,此考察航次纳入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序列航次,与“雪龙”船一起,实现双船多站、海陆空一体,开辟了新时期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格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航次至2017年2月10日返回到瓦尔帕莱索结束,共历时45天。本调查航次首次采用高分辨多道地震调查、地热探测,以及浅地层剖面测量、多波束测深、地质取样等高精度地球物理综[1 投稿日期:2017-09-06 2.第一作者简介韦成府(1985- )助理工程师学士电子信息工程,现主要从事海洋物探的生产和设备性能改进研究工作;参与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六号”航次任务。]合调查,获取了一大批关于南极半岛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同时,组成陆地地质考察队登陆考察,全面了解南极南大洋地质情况,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的影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浅地层剖面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调查手段,首次在南极中深海域使用了德国ATLAS公司PARASOUND P70浅地层剖面仪进行作业测量,它与其他调查手段结合,用于综合研究调查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演化过程等。本次调查共完成浅剖测线工作量3900多千米,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 2 P70浅地层剖面仪简介 P70为深水参量浅层剖面仪,该设备固定安装在“海洋六号”船上,工作水深范围10m~11000m,适用于全海域范围海底地质结构的调查分析。它既具备传统的单脉冲发射模式,又有先进的脉冲链发射模式(Pulse Train)和等距发射模式(Quasi-equidistant),利用连续波(CW)、调频脉冲波(Chirped)、编码脉冲(Barker-coded)等多种脉冲类型选择和参量阵差频技术相结合,使其实现了从浅水到深水全海域范围的测量功能,具有较高的地层分辨率和地层穿透能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海洋海底浅地层剖面调查仪器之一。ATLAS公司浅剖系列设备性能优良,在“海洋六号”船多年大洋科考的应用,取得很好的勘察效果,在马里亚纳海沟近万米水深,依然能实现海底跟踪及地层识别[1]。目前中国地调局广海局“海[ ]洋四号”船安装的PARASOUND MD也已投入使用,新造的“海洋地质十号”船,也将安装P70浅层剖面仪,国内的同性质单位新造勘探船也在引进安装。 2.1 设备组成[2] P70剖面仪主要由换能器,发射/接收电子单元,主控PC及后处理PC组成。其中发射/接收电子单元包括模拟电子单元(AEU)、数字电子单元(DEU)和内部连接单元(ICU)三部分。 辅助设备有数据采集/存储备用工作站、运动传感器(OCTANS)、AML表层声速计、数据分配接口处理器(DIP)、可不间断电源(UPS)、网络交换机、彩色打印机等。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有GPS输入导航定位数据。整套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2.2 设备主要技术指标[3]

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第18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18 No.8 2018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18 收稿日期:2018-03-09 作者简介:胡爱彬(1983-),男,天津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工程地质工作。 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胡爱彬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摘 要:浅地层剖面探测是海洋工程勘察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然后对地层剖面仪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影响浅地层剖面仪数据精度的因素,通过对水深数据与浅地层剖面仪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图像判读,探究了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特征,总结了进行海底底质分类工作的经验,保证了港池工程的顺利施工。 关键词:浅层剖面仪;工程勘察;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P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8-0224-02 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浅海海域的地质调查工作是一 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地层剖面仪具有操作简单、配置灵活、经济高效等优点,在浅海工程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海域开发过程中,利用浅层剖面仪进行勘测可查明海底断裂构造分布情况、海域地质灾害情况、海底障碍分布情况等,为后期海洋资源开发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 一、浅层剖面仪的勘察原理 在对海底进行勘察时,可将海底看成层状模型,其中海水成是层状模型中第一种组成介质,其密度为ρ1,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C1,海底沉积物分别为层状模型中的其他组成介质,密度和声波传播速度分别为ρ2,C 2…,ρn ,C n 。声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在分界面处一部分声波会出现反射,另外一部分会顺着法线方向继续进行传播,并在分解面位置出现投射和反射,如图1所示。 图1 浅层剖面仪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地层的反射系数决定了声波反射的强度,如果介质反射系数大,那么设备可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相对来说也就越强[1]。反之,如果介质反射系数小,那么设备可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相对来说也就越小,所以,可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了解水下地层的地质情况。并直观的识别出地层 的构造情况。 浅层剖面仪就是基于回声探测原理来进行设计的,在工作期间,会在经过改装的测量船上固定定位GPS 和浅层剖面仪主机,然后使用GPS 定位设备使测量船按照设计的测线方向进行测量。通过利用安装在水下的接收基阵和发射基阵进行声波脉冲的发射和转换,接收基阵在收到回波后会将其转变成电信号,主机对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增益和滤波处理后,采用数字形式存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利用相应的识别算法或数据处理措施,将可反映地层声学特征的记录剖面输出,进而将海底地层特征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特征反映出来。 二、地层剖面仪处理过程中数据处理措施 在海底工程勘察过程中,受接收设备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接收到的地质信息资料一般都存在比较多的干扰成分。所以,在分析海底地质前,需要先采用校正、叠加、滤波等措施处理数据资料。地层反射截面在进行划分时,将波反射连续、频率、结构基本相似的地层划分为同一层组,在识别浅层剖面测量瀑布图时:(1)要将各反射层正确的识别出来,然后将反射波组确定出来。此时,需要将瀑布图数据和已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合理的解释地层反射波组特征[2]。 (2)要识别出干扰信号。其中对瀑布图判断造成干扰的信号主要包括多次回波、噪声干扰等。一般情况下,浅层剖面仪在进行勘察过程中噪音是非常强大,并且噪音出现的原因也很复杂,常见的噪音主要包括环境噪音、机械干扰、海底多次波、海底障碍物等。在对噪音进行压制时,常用的 方法主要包括τ-p 域滤波、Radon 滤波、FK 滤波等方法,其压制原理是利用一次波和多次波之间的速度差异来达到对多次波进行压制的目的。一般来说,对于周期比较短的浅水区域多次波,使用预测反褶积法可有效消除海底鸣震,而对于深水区域的海底多次波由于干扰波比较强,采用上述方法不能达到压制目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多次波可使用聚束滤波法进行处理,使用该方法不仅可使这类多次波得到压制,而且对有效波产生的干扰也比较小。此外,在采用地层剖面仪进

浅地层剖面仪噪声特征分析

浅地层剖面仪噪声特征分析 浅地层剖面探测是一种基于水声学原理的连续走航式探测水下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其具有配置灵活、作业方便、经济高效、分辨率高等优点,在海洋科考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涉及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海底资源调查、海洋工程等方面,成为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必备的基础设备。而由于浅地层剖面仪作业时受到各种噪声干扰,采集的数据信噪比较低、剖面的数据精度低,影响了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给后续的解释工作增加了难度。 目前,一方面,虽然浅地层剖面仪仪器检测与评价方法已有相应研究,但缺乏对设备安装及运行环境定量评价;另一方面,浅地层剖面仪数据处理方法多参照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如自动增益、带通滤波、多域去噪、涌浪改正、反褶积、补偿技术、多次波压制等,很少根据野外数据采集条件以及数据噪声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缺乏对数据现场采集条件的定量评估。本文根据噪声的机理,采集作业过程中的干扰噪声,分析噪声特征,提出现场采集参数设置的优化方案,以降低噪声干扰,提高浅地层剖面数据资料采集质量。 一、噪声干扰机理分析 根据噪声的形成机理,可将噪声分为环境噪声和有源噪声,前者是由设备的安装及运行环境引起的,包括船舶动力

及振动、洋流波浪、海洋生物等引起的干扰;后者是由震源或次生震源形成的干扰噪声,包括直达波、多次波、绕射波和气泡效应等。在海洋综合科考船上,浅地层剖面仪一般为船载固定式安装设备,在船舶建造期间就将换能器阵安装在船底。船舶的推进器、船底线形、洋流与波浪均会在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影响设备性能,换能器阵的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也会决定噪声影响的大小,因此在换能器安装时应一并考虑。 声学换能器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嵌入式安装、导流罩安装、Gondola安装方式等。嵌入式安装方式是在船体底部开口,安装声学设备换能器,与船底平齐,优点是设备安装不影响航速,缺点是受船体表面的气泡影响较大;导流罩安装、Gondola安装方式会突出船体结构,降低浅层气泡影响,但会改变船舶线形,增加船体阻力,降低船速。海洋综合科考船多远赴大洋、深海和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活动,考虑到船舶经济效益和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较大,一般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 换能器的安装位置对设备性能也具有一定影响。船舶航行时,碎浪会在海水上层形成充气层,气泡可以吸收和反射声波,极端海况下水面5~10m水层都会产生大量气泡,甚至可以阻断声波信号的传播。如图1所示,在船舶航行时,船舶与海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边界层,包含层流和湍流,而

海底浅地层剖面仪内业培训教材

海底浅地层剖面仪内业培训教材 上海地海仪器有限公司 2005年2月

目录 1、绪言 2、海底浅地层剖面仪的应用领域 3、海底浅地层剖面仪基本原理 3.1 深度测量 3.2 海底分层测量 4、海底浅层剖面仪的分辨率 4.1 垂直分辨率 4.2 水平分辨率 5、影响海底浅地层剖面仪的环境因素 6、剖面声图包含的图像类型 6.1 干扰图像 6.2 多次反射图像 6.3 地层界面线、地层层位图像 6.4 水体图像。 7、剖面声图层理特征 7.1 简单层理特征 7.2 复杂层理特征 7.3 无声反射带 8、浅地层剖面声图解释实例

海底浅地层剖面仪内业培训教材 1.绪言 浅地层剖面仪又称浅地层地震剖面仪、浅层剖面仪。是一种走航式探测水下浅部地层结构和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探测记录海底浅地层组织结构,以垂直纵向剖面图形反映浅地层组织结构,而且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够高效率探测海域的海底浅地层组织结构。 现代浅地层剖面仪对水下地层的垂直分辨率可达0.1米,穿透深度,砂质海底可达10米,泥质海底可达一百多米。该设备已成为浅剖地质探测必备装备。 浅地层剖面技术起源于21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近海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各种近岸水上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现象的频繁发生和发现,这种海底探测设备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认识。 2.海底浅地层剖面仪的应用领域 海底浅地层剖面仪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海底石油及矿物勘探; 海洋地质、地貌调查研究; 海洋工程勘察; 海底环境调查; 3.海底浅地层剖面仪基本原理 深度测量 海底浅地层剖面仪工作方式与测深仪相似,工作频率较低,测深仪只能测量换能器到海底的水深,而浅地层剖面仪不仅能测量换能器到海底的水深,还能探测换能器垂直下方的海底一定深度,反映海底地层分层情况和各层地质的特征。

海砂资源勘察中浅地层剖面仪的应用

海砂资源勘察中浅地层剖面仪的应用 杨仁辉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州,510220) 内容摘要:海砂是重要的海洋矿产,海砂的开采首先要确定砂源的分布、形态和储量等信息。使用浅地层剖面仪可以丰富探测手段,结合钻孔资料进行标定,可以准确的反应砂源信息,为海砂的开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海砂;浅地层剖面仪;钻探;穿透深度;储量。 1前言 海砂在城市建设上使用十分广泛,海砂正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另一海洋矿产。建筑用海砂是指分布于海岸和浅海的、以中砂和粗砂为主、包括部分细砂和砾石的砂质堆积。海砂分选良好, 品质优良, 可以作为海洋工程用料使用, 经脱盐后的海砂可作为建筑集料使用, 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公路、铁路和桥梁等混凝土结构建筑[1]。全球海砂总生产量中,90 %以上用来作为建筑及土木材料。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浅海陆架, 具有丰富的海砂资源。海砂的分布大致可分为海岸带、大陆架和近岸浅海三个堆积体系。海砂资源的勘察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应用的手段包括钻探、物探、探摸以及后续对采集样品的实验。探摸只能查明浅表层资源情况,所以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钻探的优点是数据准确、直观,可直接进行

标惯、剪切力等物理实验,但是成本较高,实施周期长,尤其对于大面积勘察项目来说,有限的钻孔点对于成果的支持严重不足。浅地层剖面仪作为物探的一种手段,穿透性和能量适中,操作周期短,经济性好,结合钻探资料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砂源的分布、形态和储量。2工作原理 浅地层剖面仪(以下简称浅剖仪)又称次海底剖面仪,它是研究海底各层形态构造和其厚度的有效工具,其工作原理与回声测深仪相同[2]。在剖面仪的分类中,有的是按照穿透深度,有的是按照工作频率,有的是按照发射接收方式,本文所指的浅地层剖面仪包含单道地震。 浅剖仪一般由收发机、换能器、电源等组成,换能器周期性向海底发射低频声纳脉冲信号,声纳脉冲信号在水中传播,遇到不同声速介质的分界面时即产生反射或散射。声学剖面系统接收并记录这些信号。再通过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和解释.即可了解海底的介质情况 图2-1 浅地层剖面系统组成 声波的海底反射能量大小由反射系数(R)决定,反射系数R为:

基于AutoCAD的海底浅地层剖面成图方法_胡涛骏

子手簿的开发[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2):77-79 [5]郭岚,赵亚宁.城市部件的数字化调查方法[J].城市勘测,2008 (1):62-63 [6]潘存玲,马飞虎,胡庆武,等.基于移动道路测量技术的城市管理 部件数据采集[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33(6):6-7 收稿日期:2009 -11-02。第一作者简介:王苑楠,硕士研究生,现主要研究摄影测量与三维 建模。 E -mail :w an gyuan nan1986@https://www.360docs.net/doc/b15111803.html, COMPARION OF COMPEN ENTS SURVEYING OF DIGITAL CITY ADMINISTRATION SYSTEM WAN G Yuannan 1 JING Famin g 2 WANG Yinglin 2 (1Sch o ol o f Ge o de sy a nd Ge oma tics,Wu h an U nive rsity,129Lu o yu R o ad ,Wu h an 430079,Ch ina ;2N ing bo De sig n R ese arch I nstitu te o f Su rvey an d Ma ppin g,9Da bu R oa d,N in gb o 315010,Ch ina ) ABSTRACT Sever al current metho ds of city administration com penents sur veying are discussed and described abo ut their ow n char act eristics.T hen they are compared and ana lyzed in all as -pects o f adv antag es and disadvantag es. K EY W ORDS city administr ation co mpenents;compenents survey ing;PD A;al-l dig ital acqu-i sit ion;mo bile mapping system 项目来源: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G0912,JT 0901)。 文章编号:1007-3817(2010)02-0037-03 中图分类号:P285 文献标志码:B 基于AutoCAD 的海底浅地层剖面成图方法 胡涛骏 刘 奎 来向华 叶银灿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310012) 摘 要 研究了基于A ut oCAD 二次开发进行海底浅地层剖面计算机成图的方法,设计了包含数据输入、坐标提取、投影计算及自动加载等功能的VBA 程序,实现了海底浅地层剖面的计算机自动成图。关键词 A uto CA D;二次开发;V BA;浅地层剖面 随着浅地层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浅地层剖面的数字采集和解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3],出现了多款浅地层剖面数字记录交互处理软件,如丁维凤等的SeisIm -ag e 、T rito n 公司的SB -Inter pr eter 以及Chesapeake 公司的So na rWiz.M ap 等。从实际出发,设计开发了基于A ut oCAD 的浅地层剖面成图程序,用于指定测线下海底浅地层剖面的计算机成图。 1 关键技术 1)总体设计。Auto CA D 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允许用户和开发者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对其进行扩充和修改,即二次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4]。可供选择的二次开发语言包括A utoL ISP 、A DS 、ObjectA RX 、V isualL ISP 及VBA 等。其中,V BA 是通过A ct ive A ut omatio n 接口来建立与A utoCA D 对象间的联系,使用户能够从Auto CA D 的内部和外部,以编程方式来操作A utoCA D,从而实现自动化绘图。本程序采用VBA 对A ut oCAD 进行二次开发,海底浅地层剖面成图程序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2)主要功能。以现有海底浅地层剖面处理流程为基 图1 海底浅地层剖面成图程序结构设计图 础,通过人机交互,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成图。具体包括:输入海底浅地层剖面解释数据、提取指定测线及其海底水深剖面坐标、投影计算、CA D 自动成图及程序的自动加载等。 3)关键技术的实现。根据功能设置的要求,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如下。 数据的输入。在输入浅地层剖面解释数据时,应先考虑格式问题。本程序设置了SeisImag e 、SB -Inter preter 、SonarWiz.MA P 及Default 4种数据格式选项。对于前三种已知格式的浅地层剖面解释数据,可以选择对应的格式项直接加载;对于 37 测绘信息与工程 Jour nal of G eo matics A pr.2010;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