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以易拉罐为诱,走进圆柱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3—1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十二册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顶圆柱形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回顾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实现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于是我创设“以易拉罐为诱,走进圆柱表面积”引领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和圆柱侧面展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根据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认识表面积以及计算方法,并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的实际问题。于是我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易拉罐、白纸壳、剪刀)

【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主题引领,分层解决

·主题:“以易拉罐为诱,走进圆柱表面积”

·分层简述:探索新知(观看易拉罐)—→发现新知(设计易拉罐)—→领悟新知(算易拉罐用料)—→深化新知(算易拉罐商标纸面积)。

·简要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观看易拉罐)

师:“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题。

师: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设计易拉罐)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板书: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师:引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积你会求吗?底面的面积呢?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设计说明: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很自然地让学生顺着思维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谓水到渠成,一举两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算易拉罐用料)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设计说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算易拉罐商标纸面积)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说明: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五)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视上: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饮料罐”情景,你想学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三种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

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 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懂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的 进行计算。 (3)通过讨论总结的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重点】: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 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1。 (1)出示例题l: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 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出算式:22.4÷4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是把总路程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

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探究计算方法 第一种:利用单位换算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 = 5600米 5600米=5.6千米 第二种:利用竖式计算 如果把被除数22.4的小数部分“4”盖上不看,整数除法应当怎样除?(22÷4商5余2。) 商5写在哪儿?(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再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合成24个十分之一,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 4商几?(商是6)表示什么?(6个十分之一)商6应写在哪一位上?(6要写在十分位上) 为了表示6个十分之一,在商5与商6之间点上小数点,这样就表示6在十分位上,也就是商里的小数点应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这样就得到一个完整的竖式。 22.4÷4=5.6(千米) (3)小结: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三、反馈检测 1. 完成教科书第l7页的“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2. 拓展练习 解决问题: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买了电视机。张村今年有电视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 人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第 十 二 册 教 案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 划正式版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93.5 %,平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 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

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最新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最新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一篇好的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小编分享了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 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儿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 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 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笫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二篇 教学□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4743-50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 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2)现有学生56人。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部分学习基础差,学生思维灵活性差。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家长有一种错误的感觉,从而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后进生紧不慢。特殊家庭的影响,我班有好几个学生或是单亲家庭,或是家长从不管教的,这部分学生不但学习马虎,成绩不理想,而且脾气往往都比较另类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

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突出。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还有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差,知识的探究方面多数学生较为主动。一部分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口算能力明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但还有少数学生认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对较复杂的应用题掌握理解欠缺。 认知能力: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还有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差,知识的探究方面多数学生较为主动。一部分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思维能力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罗莎莎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案(人教版)

教学进度表

第十二册数学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试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比例 单元目标: 1、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启蒙教育。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一的第l~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 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l)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例题。 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白羊图)。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范文此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袋花生米和一捆小棒,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花生米有几颗,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四人小组,两个人数花生米,两个人数小棒,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放一堆或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板书: 1根 10根 100根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教师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比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

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 (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路程和时间比较.)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三班数学教学任务,本学期是这届毕业生在小学的最后半年,也是最紧张的学习阶段。为了能让学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学好小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会继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0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堂的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堂上继续落实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出实效的教案。 4、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 5、激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本班的数学成绩。 6、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争取消灭不及格。 7、多反思、勤总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每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特别照顾到学困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学困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全册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 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 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 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 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 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 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 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