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课后练习答案北京大学出版(主编刘影,程晓亮)

数学教学论课后练习答案北京大学出版(主编刘影,程晓亮)
数学教学论课后练习答案北京大学出版(主编刘影,程晓亮)

1、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为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教(学)数学(教学目的),教(学)什么样的数学(课程内容),怎样学数学(学生),怎样教数学(教师),以及如何评价教与学的效果。为了解决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研究2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3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4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5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

2、数学教学论学科特点有哪些?

1.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独立科学。2.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3.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真在完善的科学.

3、学习数学教学论有什么意义?

1.数学教学论有助于缩短师范生转为教师的周期2.学习数学教学论能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育理论水平3. 学习数学教学论能使师范生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4. 学习数学教学论有利于师范生形成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5. 学习数学教学论对普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有特殊意义

4、研究数学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

1.历史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实验研究法

4.个案研究法

5、简述“新数学”运动与国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

答:“新数学”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增加现代数学内容,如集合、逻辑、群、环、域、向量和矩阵。等等;强调公里方法,提倡布尔巴的结构主义,SMGS数学教材中有一个30条公里组成的系统;废弃欧几里得集合;小件基本运算。用计算器代替基本技能;提倡发现数学方法,要求学生像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学习数学。

6、如何看待我国数学教育改革?

答: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理念随着国家的发展,科学的几部而不断完善;从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交,到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从注重知识的掌握,到注重能力的形成,素质和观念的发展。理念的发展意味着人们认识上的飞跃。

7、简述《标准一》和《标准二》的基本理念?

答:《标准一》的基本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不畸形和发展性;突出数学与生活时间的联系;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倡导师生角色观;提倡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标准二》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倡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交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

8、谈谈你对数学学习中核心概念的理解?

答:数学学习中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数感:通俗的说,就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符号感:数学符号就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懂得数学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对各种符号的理解与感受。空间观念: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统计观念: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在不确定的情形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应用意识: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做出证明或寻求反例。

9、怎样理解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研究意识方法的有效途径,北洋学生完善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态度情感的价值观.正确做法:一直是的落实和技能的培养为着眼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内心的体验,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数学结果,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

10、新课程中学生的角色应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设计2.学生品味“科学家”的感受3.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

11、谈谈你对数学和数学价值的认识?

答: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对数学的定义是:数学是研究显示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滴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科学数学更是一门创造性艺术,数学是一个多元优化的产物,数学也是一种我为方式。数学思想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数学会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数学对形成人类理性思维,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登多方面有重要作用。

12、什么教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有何特点?

答:数学思维是各管世界的纯粹的量的本质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在人的大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首先是思维,因而具有一般思维的一般特征,但数学思维又有滋生特点,它不是食物一般的本质和实物之间一般的规律的关系在人们大难哦中的反应,而是以“纯粹的量”的形式来反映实物的本质和实物之间的规律关系。它比一般思维更有概括性和间接性。

1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单位正放形的边界有两点P、Q,连接P、Q的曲线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证:连接PQ两点的曲线长度不小于1.分析:将PQ在正方形边上的情况分为三种1.PQ在对边上2.PQ在同一边上3.PQ在邻边上;先证明PQ在对边上结论成立,然后将2、3两种情况通过对称变换转换为第1中情形来说明。方法:1.重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2.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14、数学思维教学应遵循什么有原则?

答:严谨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15、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1.转变观念,鼓励进行数学推广,提倡问题解决多样化2.鼓励进行数学猜想3.鼓励进行数学反驳,反思4.鼓励进行数学想象5.推广学生知识面6.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科研活动7.重视创造意志品质的拍样8.常设问题情境9.该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常新思维发展.

16、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包括哪些要素?

答:能力通常指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孙俪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包括数学一般能力、数学发展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数学特殊能力。17、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又怎样的关系?

答:数学能力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经验的概括,是个体心理内容,数学技能是一系列关于数学活动的行为方式的概括,是个体操作技术;数学恩呢管理是数学思想特征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是个性心理特征,数学知识是形成数学技能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优势形成数学恩呢管理的基础;数学节能是从数学知识掌握到数学额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反过来,数学能力的一角优惠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金额呢过的掌握。18、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一般能力?

答:包括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数学注意能力的培养:拓展注意广度,改善主义的分配;数学注意能力的培养:准寻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

19、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答:1.理解和掌握解百纳的运算规则和方法2.重视算法多样化,选择合理算法3.培养足额生的运算品质。

20、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

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1.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2.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3.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费逻辑思维能力;1.诱发兴趣,激发创新欲望2.启迪猜想,形成创新理念3.模拟创造,培养创新能力。

21、什么是学习?现当代有哪几种代表性的学习观?

答:广义上讲,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经验的获得,以及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狭义上讲,学习仅指人类学习。当代学习观有行为主义学习观,认知论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22、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

答: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3.教学能容的安排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以具备的知识与新知识的共同因素4.努力创设与实际相似的情境5.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6.进行适当的心理诱导,形成有利于歉意的定势构建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23、你认为在中学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1.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鼓励学生争论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疑难3.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的互动意识4.帮助学生建设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5.指导学生应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受6.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7.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24、中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原则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1.全面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前瞻性原则

25、教学模式的含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合作教学模式的?

答:教学模式的含义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具有系统性,典型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及时有理论,优势又可操作性。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中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6、备课在教学工作中有何意义?备课有哪些具体步骤?其要求如何?

答:意义是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课时备课。

基本要求是熟悉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确定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制作教具和编写教案等

熟悉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时间安排以及前后的教材衔接,从大体上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恰当的进行课时分配,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并制作教具,编写教案。而课时备课是针对一个课时的教学分析与设计,首先要通过深入的教学分析揭示构成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再依据系统化原理,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优化设计,进而达到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与效果的目的。

27、中学数学教学有哪些课外工作?其做法聚体要求是什么?

答:数学教学的课外工作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课外作业设计与批改1.作业设计2.作业批改。二、课外辅导1.集体辅导2.个别辅导。三、课外活动1.组织课外数学兴趣小组2.组织专题讲座3.组织数学竞赛4.刊出数学墙报,编辑数学小论文。5.组织学生制作教具6.组织数学晚会

28、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编写详细的上课教案,并订板书计划和课时分配计划。

29、何为说课?开展说课有何意义?如何开展说可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说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说课就是教师的语言为主要表达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教学观点,表达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有大家评说。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内容: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注意问题:1.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做报告式,几个环节过度要自然2.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3.可将整体框架进行板书,使听众思路清晰。

30、分析自己数学知识结构,你认为自己在数学教师数学钻也素质方面有哪些欠缺?

31、运用弗莱登塔尔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理论,试论述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学教学目标的内容和特点?

答: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实际应用,因为那是全社会公民必备的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由于教育的选择和继续行,应该加强一些对数学个体系的要求,在知识的逻辑结构,演绎推理方面应适当加强;关于思维训练及问题的能力这两方面,必须要做深入探讨,掌握其确切规律。

32、熟悉波利亚的解题理论,运用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分析一道数学题。

答:波利亚的解题理论核心是“怎样解题”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例如:有两个容积分别是4升和9升的容器,怎样从一条河中恰好取出6升水?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问题。

通读这个问题,可以得到:

已知数:一个4升的容器

一个9升的容器

需满足条件:恰好取出6升水

假设:有两个具有相同底面的的圆柱形容器,其高之比为9︰4(如下图所示)

再次,我们需要分析思考这个问题,拟定计划。

联系我们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联想:我们可以将大桶装满,再将大桶的水尽可能多的倒入小桶中,这样我们可以得到5升水。我们能不能得到6升?

通过上面的思考,可寻找思路:设想我们面前大桶里有6升水,而小桶是空的。从前面的从前面的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得到6升水?我们可以将大桶装满9升水,但必须再倒出3升水。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小桶中必须是1升水!

因此我们想到,将水在两个桶之间倒来倒去时,我们也许已经做了类似的事情,而正是在现在这一时刻,我们想起图(2)的这种情况可由图(1)中所示的方法产生:将大桶装满,然后倒出4升水到小桶中,再将小桶中的水倒入河中。这样连续两次,我们最终遇到了某些已知的东西,并且遵循倒着干的分析方法,找到了适当的操作顺序。

确实,我们已经以倒过来的次序找到了合适的顺序,剩下来要做的只是把这一过程反过来,从我们在分析中最后到达的点开始。首先,我们施行图A所示的操作,就得到了图B,然后我们过渡到图C,再过渡到图D,最后过渡到图E,沿着我们的步骤回溯上去,我们最终成功地得到了要求的东西,成功实现了计划。

在上述过程中无一有些值得深思的地方。迂回前进、脱离目标、倒着干、不遵循通往目标的直接道路走,会造成某种心理上的障碍。在我们发现了适当的操作顺序后,思维必须遵循与实际操作恰好相反的次序进行。由于学生对这种逆向的顺序有一种心里上的反感,所以如果不小心地提出的话,可能会使一个相当有能力的学生都难以理解这个方法

33、请阐述国建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答:教学观体现在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管体现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信息的接收者。

34、结合自己数学学习实际,思考我国数学“双基”教学的利与弊。答:“双基”教学离现实比较远,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含义较狭窄,缺乏非常规性;过分强调逻辑演绎的形式化教学;统一成机械地实施过程,过分的规范,但“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有利于学生的能力。35、设计一个教学实例,说明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答: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字母代数思想、建立模型思想、划归思想、分解组合思想、集合思想、辩证思想、函数方程思想。

36、有人说:“与其花时间用于课堂导入,还不如把精力用于探讨教学的核心内容。”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答:这个观点不正确。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是在新的数学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有1.引起学生的注意2.激发学生的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情感的作用,且导入技能具有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即使我们把所有的经历用于探讨教学的核心内容,但

是学生不感兴趣,没能让他们自己得到思考,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是得不到提高的。

37、针对某个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提问。

答:提问的几个主要类型:1.检验性提问2.应用性提问3.分析性提问4.综合性提问5.评价性提问。

38、试述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的程度。作用:反映测验正确性的程度。信度是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程度。作用:是反映试题的稳定性、可靠性的数量指标。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数量指标,作用:反映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作用:反映测试对考生实际水平区分程度。

注意:答卷请勿全部雷同!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解答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测实验结果。 2.电化教学手段 答:是指利用声、光、电原理设计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3.开放性问题 答:从狭义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所谓解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从更广义的角度,开放性问题意味着一个较为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也就是说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说它更具开放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

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一些实践活动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经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积累,它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指数学的应用问题,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为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条件。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它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中,应重点帮助 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以便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2)加强综合设计的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力求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教师).doc

11、过秦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自习课,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材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和辅助用书,通过网络等手段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 2、本学案采用两次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教师批阅过程中没有做标记的试题表示本试题错误,需要修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展示中将正确的答案用其它颜色的笔在本题处更改过来。对不及时更改的同学,按所在小组每次扣0.5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 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错,“过”是指出过失。“论”是一种史论(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B)。 1、找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大约20字左右) 2、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大约六个)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考试习题

第三章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A、P X/P Y=MU Y/MU X B、P X/P Y=MU X/MU Y C、PX?X=PY?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 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个单位X而获得1单位Y。 A、5 B、1 C、1/4 D、4 6、假定X和Y的价格PX和P Y已定,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B、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C、同时增加购买X,Y D、同时减少购买X,Y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 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 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 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2、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B、并不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 分) ★1、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2,、数学概念就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保持、再现三个阶段。 ★4、概念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属种关系、全异关系(对立、矛盾)、交叉关系。 ★5、备课的主要程序: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6、数学课的类型主要有:综合课、练习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测验课等。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 D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 C ) 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就是( B ) ①综合性②实践性③实用性④发展性⑤灵活性⑥科学性⑦教育性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 ( C ) 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就是 ( A ) A、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与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就是复合判断。 ( D )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 ( A )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判断分为:( B )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 、负判断与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就是学习的 (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就是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 C ) A、科学性、思想性与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与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与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与实践性 三、判断题( 小题1分,共 5分) 1、评教学目标,既关注预设,又关注生成目标,但手段与目的不一定一致。 ( × ) 2、理论基础就是构成数学教学模式诸要素的核心与灵魂。 ( √ ) 3、若a>0或a<0,则2a>0就是命题合取运算。 ( × ) 4、教学方法就是宏观的而教学模式就是具体的。 ( √ )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 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答案版)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详细有答案版)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第二章: 第二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1、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反比)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M(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 (替代品成成正比, 互补品成反比) 4、消费者偏好T(成正比) 5、预期价格Pe (预期价格上涨即期需求增 加) 需求函数 Qd=f(P) 线形需求函数通常形式:Qd=a-bP (其中a、b 为大于0的常数,P为商品价格,Q为需求量) 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

当需求函数为线形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1、生产成本C(成反比) 2、生产技术水平A(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替代品成反比,互补 品成正比) 4、预期价格Pe(成正比) 5、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正比) 6、其他因素O 供给函数 Qs=f(P) 线形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Qs=-c+dP (c、b > 0) 二、供给曲线 线形、非线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表示商

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公同作用 一、定义 1、市场均衡:指市场上供应量和需求量达到相 等时的状态。(既市场出清) 2、均衡价格/产量: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 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产量。 二、形成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下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三、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的变动:自身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 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的整体移动。(右上方或左下方)。(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过秦论》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A层同学完成) 一、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甿隶(méng)万乘(shèng)锄耰棘矜(yōu qín) B.鞭笞(chī)从散约败(zòng)瓮牖绳枢(yǒu) C.隳名城(huī)蹑足行伍(háng)度长絜大(dùjié) D.以窥周室(kuī)亡矢遗镞(shǐ iú)逡巡(qùn) 二、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méng承接)膏腴之地(gāo yú肥沃) 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 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 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jùn xún徘徊) 三、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内立流度,务耕织。 D.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E.收天下之兵。斩木为兵。 F.振长策而御宇内。因遗策。 G.赵奢之伦制其兵。履至尊而制六合。 H.序八州而朝同列。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五、以下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六、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振长策而御宇内。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F.孝公既没。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 1、制:①终岁不制衣则寒()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A ) 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B) A. 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 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 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 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 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C ) A. 感知 B. 综合 C. 理解 D. 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A) A. 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 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 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A ) A. 深度与广度 B. 程度与水平 C. 积极性 D. 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B ) A. 布卢姆 B. 加涅 C. 布鲁纳 D. 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D ) A. 布卢姆 B. 邱学华 C. 加涅 D. 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D ) 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C ) 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 A) 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A ) 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C ) A. 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 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C.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 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1.《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崤函囊括拱手要害.... B.合从逡巡遗镞鞭笞.... C.藩篱锋镝劲弩瓮牖.... D.墨翟行伍万乘作难.... 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蒙故业,因遗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逡巡而不敢进...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将数百之众... 蹑足行伍之间揭竿为旗... 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 5.史论文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你读过本文后,能大

致说说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铺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赫赫之威。从双方攻守之势的对照中,突出所向披靡的力量,也隐含其的败因。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多组,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的历史事实,突出了“ ”这一中心,说明的向背决定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而倔起阡陌之中 C.蹑足行伍之间 D.百有余年矣 7.请选出句中没有词的活用现象的一项 A.会盟而谋弱秦 B.追亡逐北 C.天下云集响应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委命下吏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9.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A.思维的品质B.动作的品质 C.意识的品质D.语言的品质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数学教学论题目及答案

第一、七小组所出的考题 一、几何定理证明的一般步骤? 答:(1)弄清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2)依据定理的内容画出对应的基本图形 (3)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证明方法。 二、定理教学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探究阶段,构建阶段,深化阶段。 三、定理与定义的区别? 答:根本在于定义不可证明,而定理一定要经过证明,数学就是在定义和公理基础上演绎出的一整套定理组成的了,逻辑体系。 四、定理的概念()。 答: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幷作为推理根据的真命题。 第二组所出题 一、课堂引入可以采用------------形式(至少填三种)答案:讲故事,做游戏, 提问题 二、课堂引入有哪些方法: 答案:1.复习引入法2.作业引入法3.目的引入法4.悬念引入法5.“游 戏”引入法6.趣题引入法7.史话引入法8.故事引入法9.实践引入法10. 讨论引入法 三、用实践引入法设计一堂课的引入。 四、你觉得一堂好的课引入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 答案:(1)让学生身临其境。(2)让知识急待应用。(3)让学生兴趣盎

然。(4)抽象思想变形象(5)引起学生求知欲 五、引入的应注意哪些误区 答案:(1)一味强调引入,课堂本末倒置。 (2)引入方式传统,伤害学生自信。 (3)引入过于花哨,缺乏数学味 第三组所出考题 1、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哪些数学教学原则? 1)思想性和科学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和同学主动统一的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2、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请说说总计的观点和理由? (没有固定答案,阐述有理即可) 3、谈谈你对数学美的认识!(从对称、和谐、简单、明快、严谨、统一、奇异、 突变等方面阐述) 4、这学期,我们经历了微格教学,你有什么收获? 5、优秀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B )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 、P Y 已定,当MRS XY >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 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B )。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 为( C )。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 B ) A 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 B 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 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 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 B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 效用是否可加 D 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 C )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B) A.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

案)》 B.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D.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教材是课程内容的(A) A.载体B.展现 C.工具 D.根据 3.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名为教学大纲的是(B) A.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19 《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修业(B)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5.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获取数学知

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C) A.操作过程B.认知过程 C.思维活动过程 D.感知过程 6.认知-发现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B.布鲁纳 C.布卢姆 D.皮亚杰 7.“猎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它的这种经验是(C) A.个体经验B.群体经验 C.种系经验 D.实际经验 8.学生已掌握了总价和数量、路程与时间等数量关系,现在又学习稻谷量与出米量的关系,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B)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上位同化 D.下位同化 9.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D)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 D.加里培林 1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C)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过秦论练习试题(附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 【字音字形】 逡巡约从离衡既没箭镞漂橹鞭笞蒙恬甿隶黔首猗顿谪戍 墨翟翟景锋镝万乘之势七庙隳殽山蹑足行伍瓮牖绳枢锄耰棘矜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A.殽函(yáo) 囊括(kuò) 拱手(ɡǒnɡ) 要害(yào) B.合从(zònɡ) 逡巡(qūn) 遗镞 (zú) 鞭笞 (chī) C.藩篱(pān) 锋镝(zhé) 劲弩(nǔ) 瓮牖(yǒu) D.墨翟(dí) 行伍(hánɡ) 万乘(chénɡ) 作难(n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A.约从离衡追亡逐北因利乘便 B.轻而易举斩木为兵揭杆而起 C.翁牖绳枢比权量力度长絜大 D.亡矢遗族深谋远虑云集响映 【重点字词】 席卷天下务耕织以致天下之士蒙故业,因遗策 天下诸侯已困振长策委命下吏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收天下之兵因河为池才能不及中人非铦于 执敲扑九国之师焚百家之言区区之地 【课文概况】 1史论文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你读过本文后,能大致说说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其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秦国六代国君的开拓功业,铺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赫赫之威。从双方攻守之势的对照中,突出秦国所向披靡的力量,也隐含其不施仁义的败因。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多组对比,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土崩误解的历史事实,突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中心,说明民心的向背决定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2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无论在叙述还是在议论时,都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手法,使矛盾更为突出,观点更见鲜明。总起来说,文中有三个方面的对比:一是秦国与山东九国对比,二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对比,三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其实力的大小可以用“陈涉<秦国<九国<秦朝”来表示,可结果就是最弱小的陈涉打败了最强大的秦朝。文章通过层层深入的对比,使得结论也越来越清晰,作者一个“何也”,终于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结论之所在。 3(1)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陈涉,请用四个词语依次概括。(不能用原文词语。) (2)陈涉的三个不利的方面依次是:①______ 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一个有利的方面是:________ (都用自己的话概括) 战斗力低下,人员少,武器差深得民心 4请用课文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用哪句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哪几句写他的对内政策实行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南取百越之地……乃使蒙恬……;废先王之道……而谁何;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数学教学论试卷

…………学院2007-- 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A 卷) 课程名称《新编数学教学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系别 年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2分,共10分)) 1.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数学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 2. 思维能力是指逻辑思维能力。 (×) 3. 凡是正确的推理成为规则。 (√) 4. 概念的定义就是准确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的方法。 (×) 5. 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成绩考核 及数学课外活动,教学研究工作等内容。 (√)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中学数学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 基础知识 。 2. 判断 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是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3. 我国数学史上第一套系统的数学教科书是《算经十书》 。 4.现代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组织者、 引导者 和 参与者 。 5.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和学的联系 、 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科学。 6.教学活动是一种 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 7. 证明 是引用一些真实的命题来确定某一些命题真实性的思维方法。 8.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 和 实践能力 。 9.“三说”模式是说教材、 说教学程序设计 、 说板书设计 。 “四说”模式是说教材、 说教法 、 说学法 、 说教学过程 。 10. “大众数学”是针对数学教育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 须的数学和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被誉为“纯粹之皇冠”的学科是 (A)控制论(B)信息论 (C)数论(D)教学论(C)2.中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 (A)全面性(B)适度性 (C)发展性(D)基础性(A)3.谈话法的核心是 (A)认真倾听学生回答(B)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C)面向全体学生(D)精心设问( B )4.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含义,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B)数学来自于学习生活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B)5.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方法不包括 (A)讲练结合法(B)讲解法 (C)谈话法(D)抛锚式教学法( D )6.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 (A)分析教材(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D)板书设计(A)7.下列选项中是关系判断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B)有一角是450的直角三角行的平形是等腰三角形(C)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a 大于b则b一定不大于a (D)8.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做到 (A)在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B)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C)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知识(D)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头脑( 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但不唯一(B)教学评价与教学测量完全不同 (C)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一种方法(D)教学评价就是教学测量(A)

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

过秦论学案测试题及答案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 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答案: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答案:C (说反了) 7.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划线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概.念 B.分析 C.判断 D.推理 2.2×1 可以表示 1 个人手的数量,也可以是 1 双筷子的根数,它可以表示天 地万物之间某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 ) A抽.象性B.系统性 C.具体性D.逻辑性 3.数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 A问.题解决 B. 一纲多本 C. 编审分开 D. 大众数学 4.从 3+6=6+3,15+8=8+15,得出 a+b=b+a是 (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5.一年级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小棒、摆图片等认识了“几”和“第几”,这说明其思维正处于( ) A. 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以再造性思维为主 6. 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时,商是整数而余数为0,就叫除尽;继而学习小数除法,商是有限小数,也叫除尽。这是认知结构的( ) A. 同化过程 B.顺应过程 C.强化过程 D.迁移过程 7.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 ) A. 射影几何 B.抽象几何 C.直观几何 D.空间解析几何 8.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 A. 社会实践 B.课外活动 C.动手操作 D.课堂教学 9.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0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A低.年级 B.中年级C低.、中年级D中.、高年级 11.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A观.察B操.作C表.象D想.象 12.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中的几何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