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

1公共政策的本质(一)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本质——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二)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1、利益分配的基础

——利益选择、利益整合

2、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1)利益选择

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政府首先是选择利益,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2)利益整合

利益整合建立在利益选择的基础之上。

(3)利益分配

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4)利益落实

在利益分配之后,政府要关心的是:这些利益群体是不是能够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大概知道有哪些功能)1、导向功能

(1)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

(2)公共政策发挥导向作用的途径:

一是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行为方式

二是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行为方向

(3)公共政策发挥导向功能的方式

分为直接导向与间接导向

(4)从作用的结果来衡量,可以有正向的导向,也可以有反向的导向 2、调控功能

(1)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2)公众的利益矛盾经常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公共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类型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大类

(4)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

(1)一般地说,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政府制定的权威性的分配原则是不一样的,从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获得好处的公众群体也是不一样的。

(2)能从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几类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书41页)

(一)作为非正式组织的社区

1、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

2、社区的特征

?有一定的地理区域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

?有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二)三个正式组织1、政府——第一部门

(1)他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2)它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

(3)它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时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

(4)它通过全面的行使强制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市场——第二部门

(1)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2)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3)市场中的私人组织提供物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4)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的主要模式。 3、第三部门

(1)定义

第一种是给出法律上的定义

第二种是依据组织的资金来源加以定义

第三种是依据组织的“结构与运作”定义

(2)特征

–它们不代表政府或国家的立场,而是来自民间的诉求,即非政府性;

–它们把提供公益和公共服务当作主要目标,而不以获取利润当作追求,即非营利性;

–它们拥有自己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机制和独立的经济来源,无论在政治上、管理上,还是在财政上,都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政府,即独立性;

–它们的成员参加组织完全出自自愿而不是迫于无奈,即自愿性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和思想库是重点)(一)官方决策者

1、立法机关

(1)政策制定主体

(2)政策监督主体

2、行政机关

(1)政策执行主体

(2)政策制定主体

(3)政策监督主体

3、司法机关

(二)非官方决策者1、政党2、利益集团

3、思想库

4、大众传播媒介

5、公民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是指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为目的而组成的社会团体。

(2)利益集团影响政策过程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游说。即利益集团直接向议员、政府官员陈述其观点和意见,以影响决策。

——诉讼。即利益集团通过问法院提起诉讼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开展宣传。

——抗议示威游行。

(3)利益集团在政策过程中作用的特点是

——利益集团一般是不能直接进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

——“第二圈的政策制定者”。

思想库

(1)思想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是由各种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构成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政策研究组织。

(2)在公共决策中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咨询参谋机构

第二,认知机构

第三,评估机构

第四,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第五,宣传机构

(3)思想库区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官方思想库,

第二,半官方思想库

第三,民间思想库

第四,国际思想库

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一)罗威对政策问题的分类(重点)

1、管制型问题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

2、分配型问题

分配型问题是把物品和服务、成本和义务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3、再分配型问题

在分配型问题是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

(二)邓恩的分类(看看)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

2、结构适度问题

3、结构不良问题

(三)其他分类(看看)1、从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

2、从作用范围看

政策问题的论证(看一级论证和二级论证,大致区别,给特点知道哪一项)1、小论证——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题论证的最低层次,专门小组独立、具体论证

2、功能论证

——具体组织、综合分析

3、二级论证

——政府决策机构的论证

4、一级论证

——最高级的论证,对政策问题是否进入政策议程的最终决定

注意:

(1)小论证反映在特定的项目之中;功能论证反映在具体规划之上;二级论证反映在政府机构进行规划时;以及论证反映在最高层确定是否要做某件事。

(2)政策问题的分级论证,其次序并不是刻板的。而且,不同层级的论证可能要反复多次。(3)政策问题的分级论证,其次序并不是刻板的。而且,不同层级的论证可能要反复多次。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一)含义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社会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二)类型1、系统议程

(1)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2)成为系统议程的三个条件:

第一,该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引起公众的关注;

第二,多数公众认为必须对该问题采取行动;

第三,公众普遍认为,该问题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事务。

2、正式议程

(1)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2)政

府议程的实质是政府有关部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阶段。

(3)政府议程的类型

——新项目&旧项目

——四种阶段性类型

3、两种议程的区别

(1)本质上的差异性

——系统议程:抽象、模糊、问题的发生或提出阶段

——政府议程:具体、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

(2)政策问题提出的过程

(3)并非所有进入公众议程的问题必然进入政府议程。

(4)并非所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都必然经过公众议程。

4、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

(1)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那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2)象征性议程则指一些政策问题虽然属象征性的,但也引起社会和决策者政治上的关注的议程。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重点细看)(一)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关注

1、政府基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

2、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权力去处理。

3、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力处理,但无能力办理。

4、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力和能力办理,但还不能马上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二)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而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则相对消极

1、某些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

2、政府会对关系到政权稳定的问题积极关注

3、关注那些关系到社会公正与稳定的问题

4、政府是从自身利益的需求出发来主动发现问题

(三)政府与社会团体、个人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1、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

2、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相反或基本相反。

3、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共同的一面,又存在着差异的一面。(四)政府和社会双方都消极

1、某个问题在过去某个时刻曾经是引起政府和社会强烈关注的问题

2、某种从外部的、比较的观点上形成的问题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一)外在创始型

1、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团体提出

2、适用的情境包括:

第一,政策问题的察觉和提出者是执政党和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

第二,它表达或提出了某个要求;

第三,企图把使该问题获得公众议程的地位;

第四,给决策以足够的影响力,使问题能够进入政府议程。 3、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

4、该模型的创建并不意味着政府会不折不扣地按创始者的意愿做最后的决定。(二)政治动员型1、具有权威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

2、政策已被决定,之所以还要建立政策议程,是为了寻求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3、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

(三)内在创始型1、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员或部门为解决纯粹的内部事务而提出的政策问题。

2、问题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人员。

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大概看看)(一)紧扣政策目标

1、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

2、设计方案不仅要进口暂时的、直接的政策目标,还要注意符合一些长期的、间接的或更重要的目标。

(二)信息准确充分

1、在制定政策方案之前必须获取足够的有用信息。

2、信息不充分或失真是政策失误的根源之一。

(三)规划多重方案

1、设计的方案的数量一般至少不低于两个。

2、意义:

(1)可以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中进行优中选优

(2)能为此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

(3)在现实方案设计中,并非是方案越多越好。

(四)方案彼此独立

1、多重方案彼此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

2、方案彼此独立,就容易真正产生多种方案供评估和选择。(五)方案切实可行

1、要求确定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客观条件的约束。

2、要求政策方案必须考虑到政策执行者的主观条件的约束。

3、要求政策方案必须考虑到政策调适对象及社会公众等的主观因素的约束。

4、要求政策方案从目标设立、资源投入到运行环节,都要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六)方案积极创新

1、要求政策规划者积极面对全新的问题。

2、要求政策规划者在对待那些具有渐进意义的一般规划和例行规划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积极考虑原先政策基础上的创新。

公共政策制定流程(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

1、政策的制定看作是一个政策信息、政策资源、政策行为

的输入加工与政策产品的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2、在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中,权力控制与方案选择发生着互动,从而形成一道道审查、过滤的关卡。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重点)诊断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方案政策合法化

政策方案的抉择标准(大概)1、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

(1)相对标准是指现有方案比较下“相对优化”的要求。

(2)绝对标准是指最终决策的既定要求

2、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

(1)客观标准

——目标、利害、适应性和公共关系等原则

(2)主观标准

——乐观原则:可能选中效果最好的方案,但也有可能冒一定的风险

——悲观原则:可以避免风险,但也有可能效益较低

——折中原则:“乐观系数”——满意原则:主观相对标准政策方案选择中共识的

形成(大概)1、交换

2、说服

3、强制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一)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1、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2、政策合法化的内涵

第一,所有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第二,政策合法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

第三,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第四,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二)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第一,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第三,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公共政策法律化(一)公共政策法律化的含义——政策法律化,又称政策立法,即有权的国家机关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稳定的、在较长时期内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使这些政策获得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效力及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政策执行的模型(一)浴盆模型

(二)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二)过程模型

(三)政策执行互动模型 基本内容

(1)让步和妥协(2)环境因素(3)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4)反馈

(四)政策执行循环模型(五)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六)政策执行综合模型17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1、政策宣传

2、政策试验

?必要性

?步骤

3、政策全面推广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由局部试点到整体性推进

?把握重点和解决难点相结合

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1、政策执行监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分类

?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次重点)(一)行政手段

(二)法律手段

(三)经济手段

(四)思想诱导手段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评估与评价

2、公共政策评估

?针对政策方案

?针对政策效果

?针对政策整个过程什么是政策效果

(1)区别政策输出与政策效果

(2)政策效果不等同于政策预定目标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次重点)(一)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1、正式评估

?专门的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

?评估方法比较规范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非正式评估

?没有严格要求和规范

?有失客观公正

(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1、内部评估

(1)由政策运行机构和人员自身进行

?易掌握信息

?缺乏公正性

(2)由政府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进行

?专业技术、经费时间

?机构利益

2、外部评估

(1)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优势:

——专业、较公正

?缺点:

——迎合委托人意愿

(2)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三)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1、预评估

2、过程评估

(1)目的

?决策者

?政策执行者

(2)两方面问题

3、结果评估

?政策输出评估&政策效果评估

?指导下一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公共政策评估的影响因素(重点)1、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

?目标不能量化

?多重目标

?目标可能发生变更

?目标表述含糊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以确定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政策资源的混合:

——成本难以核定

?政策行为的重叠

——不同的政策效果混杂

4、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其他因素对实际社会情况改变的影响

5、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

6、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取决于其对政策评估价值判断倾向的认同程度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前后对比,成本—效益是重点)1、成本—效益分析法2、前后对比法3.对象评定法4.专家判断法5.自评法

前后对比

(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25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1、功能2、组织3、政策4、计划26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重点)

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政策环境

3、政策资源27公共政策终止的方式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合并

4、政策分解

5、政策缩减

6、政策的法律化

28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一)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政策受益者?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二)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机构的惯性?机构的生命力?机构的动态适应性(三)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

(四)利益集团的阻碍

(五)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六)社会舆论的压力

(七)高昂的成本

?终结行为本身要付出的成本

?现有政策的沉淀成本

?总结

——政策终止的障碍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类是不可避免的障碍(逻辑上的障碍)

一类是政治上的障碍(非逻辑上的障碍)

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1、完全理性模型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人”假设

2、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

3、传统理性模型的最优选择的条件

?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4、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5、传统理性模型前提假设的缺陷:

?决策目标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

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1、公共政策是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2、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少数人并非是多数人的代表

?非精英阶层进入精英阶层是缓慢且持续的

?精英阶层对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的一致性

?公共政策反映的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精英和公众信息严重不对称3、精英理论对政策分析的启示

?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

?政策问题的决定极少会通过民众选举或政党提出政策方案的形式进行

?政策方案只有与精英集团的价值观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解析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6年春《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 答案:A 2、“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 C.戴伊D.安德森 答案:B 3、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D.政党政策 答案:D 4、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A.政策执行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 答案:A 5、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A.沟通功能B.管制功能 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 答案:B 6、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 A.政府B.功能 C.组织D.政策 答案:A 7、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A.正式评估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D.非正式评估 答案:C

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 答案:D 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答案:C 10、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问题。 A.公共B.集体 C.跨区域D.群体 答案:A 11、()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A.行政效率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D.行政技术 答案:A 12、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A.行政领导体制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 C.经济体制属性D.国家结构属性 答案:B 13、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答案:A 14、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 答案:D 15、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D.国应的充分性 答案:D 16、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答案:C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0318公共政策复习重点资料参考(1)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 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2)什么事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 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 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 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脚本写作 D. 个人判断法 满分:4 分得分:4 2.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 分得分:4 3.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 政策科学 B. 公共政策学 C. 政策学 D. 政策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4.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得分:4 5.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满分:4 分得分:4 6.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满分:4 分得分:4 7.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 分得分:4 8.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A. 政策评估 B. 政策变通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执行 满分:4 分得分:4 9.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满分:4 分得分:4 10. “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 人的类比 B. 直接类比 C. 符号类比 D. 幻想类比 满分:4 分得分:4 2. 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 分得分:4 3.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得分:4 4. 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 分得分:4 5. 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A. 外在创始型 B. 参与型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重点笔记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的作用(说到任何目标的重要性都是这三个方面) 1.是政策方案设计和优选的基础依据 2.是政策方案执行的指导方针 3.是政策绩效评估的参照标准 正因为目标的作用比较重要,所以才要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正确设计,一是不同参与者对目标的共识,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要具体明确:表达要准确;约束条件要具体;要尽可能量化 2.要具有前瞻性:一定的难度才能产生激励 3.要具有可行性:分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4.要具有协调性:多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5.目标与手段的统一:目标的层次性,具体目标往往是具体目标的手段,会形成复杂的目标——手段链, 要避免目标置换 但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容易的,也就是说,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并保证其有效性是有困难的:表现在:价值因素;政治因素和目标冲突上(但是这里的概括比较简单,答题时看情况自己进行补充) 1.价值因素:政策目标到底确定为什么,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制定者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而机制受到政 治地位,利益偏好,传统习俗等的影响 2.政治因素:决策是政治的产物,决策者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常常故意把目标弄得模糊不清

3.多目标的冲突:横向和纵向上都可能冲突,要分清主次轻重 二、备选方案的设计 两步: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两者的不同在于轮廓设想是大致的,所以可以大胆地设想,运用更多的是创造性的思维,之所以备选方案的设计一开始并不要求细节地进行轮廓设想,主要目的也就是在于激发这种创造性思维,省得它受到束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 1.政策方案整体上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既然是创造性思维,当然就要求方案要全面,所以当决策者发现 只有一种备选方案而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时,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 2.政策方案彼此间的互斥性:说白了就是指两个方案之间不能有雷同 3.注重创新性:轮廓设想的核心,要摆脱旧的政策的束缚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答案+我名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A.威尔逊 B.托马斯·戴伊 C.拉斯维尔 D.理查德·罗斯 2.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3.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总统制 B.三权人立 C.君主识 D.内阁制 4.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 A.系统性 B.渐进性 C.客观性 D.重要性 5.()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 A.达尔文 B.马克思 C.魏源 D.孟德斯鸡 6.下列哪种情况适用渐进模型() A.人口剧增 B.社会稳定 ·C.环境污染 D.资源医泛 7.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 A.人口爆炸 B.老龄化现象 C.各种不平等现象 D.种族歧视 8.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 A.经验联想

B.经验迁移 C.逻辑思维 D.真觉思维 9.有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饭,这属于() B.反衬效应 C.颈歌效应 D.乐队效应 10.政策终结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人的无意识行为 C.人的主动性行为 D.过时行为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雄·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填涂B.错涂、多徐或未涂均无 1.设计政策方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 2.理性必然导致最佳的公共政策() 3.雾头垄断集团是一个排外集团.() 4.大集团的集体行动能力总是较小的,() 5.阿罗惊论说明“集体“应该是没有理性的.() 6.较稳定的普适价值和信念能使一个难以驾取的复杂世界更易于我们管理.() 7.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强调“结果平等“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只需要形式公正,程序公正。() 8.一致同意规则的外部成本为零.() 9.对投票规则的精心选择不能让集体拥有理性,但可以降低决策的预期成本.()

4月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A ) A.商鞅B.诸葛亮 C.李世民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D ) A.韦伯B.马克思 C.克劳塞维茨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C ) A.政策群B.政策链 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 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 D ) A.政治系统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D.精英模型 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 C ) A.洛克B.培根 C.埃齐奥尼D.西蒙 6.在美国,不属于 ...公共政策的是( B ) A.司法决策B.政党政策 C.国会立法D.行政决策 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二者互不隶属 D.二者互相排斥 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 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

D.国家的政体形式 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C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 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 D ) A.政党B.法院 C.政治领袖D.利益集团 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A )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 12.下列不属于 ...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B.集团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动员模型 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B ) A.方案的综合性B.方案的创新性 C.方案的独立性D.方案的方向性 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 A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 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 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 B ) A.增加规划主体B.提出解决办法 C.实现利益补偿D.延长规划时间 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 C ) 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 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D.马尔科夫模型 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 B ) A.执行保护B.经费和人力 C.信息D.方案和目标 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 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 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策进行监控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版)陈庆主编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效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 4.阿罗不可能定理: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并非只有多数票原则一种。这样,我们就需要在各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又必然涉及到标准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 5.市场失灵:市场尽管有着许多其他途径不可以比拟的优势,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也存在本质性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发生基本上来源于这样一种事实,即:与现实世界中所有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不是完美的。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上述优势也就或多或少地要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不完美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方面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6.政府失灵:与市场途径类似,政府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影响可能使得政府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完成其使命,而是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通常,我们将这些缺陷的发生统称为政府失灵。 7.志愿失灵: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萨拉蒙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志愿失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②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③第三部门中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8.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如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即:(a)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的权力。(b)个体对该物品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 9.外部效应:指存在于市场之外因此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 10.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或偏差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当社会中一些人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表现出焦虑和不满,或提出一定主张,采取一定行为时,就说明发生了社会问题。 11.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12.目标群体:就是那种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13.公共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达到政策设计的理想状态。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 第二章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 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 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 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 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 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正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围广(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围;(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三、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定、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四、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五、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1)确定政策目标 1、政策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 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

大工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

2014年3月份《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D )。 A.选举C.罢免B.监督D.立法 2、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 B )。 A.社会环境C.人文环境B.自然环境D.科技环境 3、( A )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A.国家机构C.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 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B )。 A.总统决策C.执政党政策B.国会立法D.司法命令 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C )。 A.政党C.政府B.国会D.司法机关 6、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 )。 A. 渐进主义模型C. 规范最佳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D. 政治系统模型 7、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 D )。 A. 政策效率C. 政策效能 B. 政策效益 D. 政策的充分性 8、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C )。

A. 阶段性周期C. 反复性周期 B. 功能性周期D. 结构性周期 9、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C )。 A. 学校 C. 行政机构B. 工会 D. 妇联 10、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B )。 A. 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C. 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B. 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D. 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综合西方学者观点,结合我国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经过哪些环节(ABCDE)。 A.政策制定D.政策评估B.政策执行 E.政策终结 C.政策监控 2、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下列(BCE)角度进行分析。 A.伦理角度D.理论角度B.个人角度 E.技术角度 C.组织角度 3、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B)。 A.问题的针对性D.效率性B.未来的预期性 E.可选择性 C.公平性 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包括(ABCDE)。 A.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B.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 C.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D.健全行政法制 E.改善行政环境 5、关于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BCD) A.公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没有公共政策就没有行政管理

最全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含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最全)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B,法律和市场C,宪法和法律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B,中国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

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