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论文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所必须充分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是继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之后,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过程中,如何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又作了深入系统全面的阐述,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在论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时,我们通常都把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一命题当作应然命题而不加以追问。其实,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生产、分工与私有制的角度入手,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江泽民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目标联系起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过程的具体实践中,回答了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问题,深化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问题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区别之一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规定。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后来,他们又多次阐述了这一观点,如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0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的发展处在“人的依赖”阶段上,奴隶主和封建地主对奴隶和农民进行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的全面发展就根本无从谈起。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打破了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但是又形成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人虽然摆脱了人身依附,但却被物、金钱所统治;人成了商品和资本的奴隶。在这种社会里,根本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在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在发展和繁荣文化上,有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大的优越性,这些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制度保障和物质文化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规定。
2.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和基本特征之一
在十五大报告中,我们党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这三个基本目标的总体归旨,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文化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则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我们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

展。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不但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在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我们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公民培育成为“四有”新人,使人实现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反映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3.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人类历史与实践证明:人的素质高低,人的发展的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
江泽民同志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十五大报告中,他又指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在十六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知识经济兴起、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从根本上说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因此,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能够不断地推动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