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本节是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数据处理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研究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能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科学思维】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科学探究】能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能分析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实验器材的改进能促进人们认知的发展;知道物理实验的探究需要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图像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对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根据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和位移?

生:测量时间可用计时工具:秒表、手机……

测量位移可用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

问题:这些测量工具在测量结果可靠性上如何?

生:误差大

要想获得精确度更高的测量数据,需要使用一种仪器“打点计时器”。引出新课。

【新课讲授】

一、运动时间和位移的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可使用秒表和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较快时,采用以上方法得到的测量值误差较大。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常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等信息。

观察纸带并结合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思考:从纸带上可以获得哪些运动信息?

生:(1)时间:任意相邻两点对应间隔的时间均为0.02s

(2)位移:相邻两点之间的间距可用刻度尺测量

2.思考比较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共同点与区别

相同点:打点频率相同

不同点:①打点方式不同电磁打点计时器:利用振动的振针打点;电火花计时器:利用火花放电打点

②电源电压不同电磁打点计时器:10V以下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

③振针打点时与纸带接触,会对纸带产生阻碍作用;而火花放电基本不会阻碍纸带的运动

3.评价练习——迷你实验室

为了解某同学竞走的加速过程,老师让他拿着底部穿孔、滴水比较均匀的饮料瓶竞走,然后通过留在地上的水印分析他的速度变化情况。请大家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此实验模拟打点计时器,加深巩固学生对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4.频闪照相

除打点计时器外,人们还用频闪照相技术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

介绍频闪照相技术的工作原理。

结论:频闪照相与打点计时器均能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信息。

二、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1.实验目的

(1)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2)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V交流电源)、纸带、长木板(或轨道)、U形夹、小车、毫米刻度尺。

3.实验原理与设计

实验原理: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测量原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在物体带动下运动时,上下振动的振针便会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小点,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为_________s。

(2)可测物理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_______测量,这样打点计时器既记录了

时间,又记录了对应的_________。由此可获知物体运动的_________

等。

①明确计时点与计数点

计时点:在纸带上,选取便于测量的某点作为计时的起点,如可以用纸带上打出的原始点为计时点。

计数点:由于纸带被打出的原始点过于密集,测出的间距误差较大,为便于测量和计算,我们另选间距较大且时间间隔相等的计时点来研究,这样的点叫做计数点。

思考:如何选择计数点?

舍去开头密集的点,选取便于测量的某点作为计时的起点,记为点0,依次向后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相邻两个计数点间隔的时间T=0.1s 。

②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长度,分别记为s 1,s 2,s 3.。。思考:如何根据求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师:极限法。用较短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视为瞬时速度。思考:是不是时间间隔越短,计算出的瞬时速度就越准确?

以求E 点的速度为例,让学生体会如何更精确的求某点的瞬时速度。思考:哪种方案能更准确的获得E 点的瞬时速度?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F

D

D

F

通过该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实验中计算瞬时速度时,并不是选取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越小,得到的瞬时速度误差就越小。

4.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一端,并将该端垫高,使长木板形成斜面。

(2)将长60cm左右的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于小车,尽量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开关,稍后(打点稳定后)释放小车,待小车滑倒斜面底端时止住小车,关闭开关。取下纸带,检查点迹。若有问题,可换上新纸带,调试后重复上述步骤。

(4)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避开点迹密集部分,从距打点的开始端几厘米处选择一个点记为点0.在该点后面,依次标出间隔时间相等的计数点1,2,3,4,5。

(5)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周期,计算各计数点到点0对应的时间t,测量各计数点与下一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将t和s的相应数据填入表2-2中。

5.注意事项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使两限位孔和小车运动轨迹在同一直线上。滑轮不能过高,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实验中“接通电源”和“释放小车”两步应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释放小车;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再将纸带取下。

(4)实验时要注意保护小车及滑轮,要避免它们被碰坏或跌坏。所以,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6

.数据处理

(1

)列表法

①根据纸带数据计算填入表格并说明小车的速度如何变化?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

【猜想】小车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 1.S 2.S 3……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S=S 2-S 1=……=C (常数),即若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

思考:如何根据纸带求小车的加速度?△S=aT 2

思考:下列两种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哪种好?A .;;;;

a 1=S 2?S 1T 2

a 2=S 3?S 2T 2

a 3=S 4?S 3T 2

a 4=

S 5?S 4T 2

a 5=

S 6?S 5T

2

s 2

s 3

s 4

s 5

s 6

s 1

a =

(S 2?S 1)+(S 3?S 2)+(S 4?S 3)+(S 5?S 4)+(S 6?S 5)

5T 2

=S 6?S 15T 2

B .

===?S 1=S 4?S 1a 1T 2?S 2=S 5?S 2a 2T 2?S 3=S 6?S 3a 3T 2=

=

a =

a 1+a 2+a 33

?S 1+?S 2+?S 3

32T 2

(S 4+S 5+S 6)?(S 1+S 2+S 3)

9T 2

通过这两种方法引出“逐差法”求加速度,并体会其较一般方法的优点-----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偶然误差。

(2)图像法

1.选择表格数据选择合适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范围

内)

2.描点

3.连线拟合。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0.2010.28

00.3550.4320.51

2v/(m·s -1

0.30.40.5

问题1.图像具有什么特点?一条倾斜的直线。

问题2.小车的运动特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3.如何根据图像求小车的加速度?k=a=?v

?t

7.误差分析

误差产生原因减小方法

偶然误差①纸带上计数点间隔距离的测量

②v-t图线作出的并非一条直线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大多数点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尽可能分

布在线两侧

系统误差①小车、纸带运动过程中有摩擦

②电源的不稳定性

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②使用稳压电源

【思考·讨论】

(1)实验结束后,如何选取纸带?

(2)如何根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匀速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检测

1.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秒

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2.在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研究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的某次实验中,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求AE段与BD段的平均速度。

3.如图甲所示,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使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小车运动过程中,如图乙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

滴)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车做什么运动,A点的速度是多大,加速度多大。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他们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并尽量使它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将做 运动,斜面坡度不变时,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若保持通过的路程不变,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 (4)如图乙所示为小红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情景,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时间为 s ,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 (5)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从而测出小车在斜面上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测得t AB =1.6s ,t AC =2.5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若AB 、BC 、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ν1、ν2、ν3,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由于AB=BC ,可得ν3= (填“”或“”)。 (6)如图丙,小明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ν1会偏___________。 (7)如图丙,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起点 终点 点 丙

上海江宁学校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cm, s BC=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______; 【来源】安徽合肥包河区四十八分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加速 0.5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可判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2]AC段的路程 s AC=s AB+ s BC =5cm+15cm=20cm=0.2m 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0.2m 0.5m/s 20.2s AC AC AC s v t === ? (3)[3]由(1)[1]已知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描述的是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小,描述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先做减速后做加速,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 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2.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 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______ 测出斜面的长,又用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那 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_____直线运动。 (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 。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测量物体的速度(04) 班级 姓名 评价 命题人: 审题人: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会用图像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见龙在田 【自学教材】阅读教材P27——P30填写《探究丛书》P25页和P29页“知识要点”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飞龙在天 【导学点拨】 一.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的公式: 2.测量所需要的仪器: 和 3.实验操作要求 ①.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在20°左右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②.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 1。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 1的时间t 1 。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 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 的时间t 2. ⑥.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表格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t 1= v 1= s 2= t 2= v 2=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二.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t 0 1s 2 s 3 s 4 s 5 s 距离s 0 0.6m 1.2 m 1.8 m 2.4 m 3.0 m 速度v 想一想: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保持 。 t/s s/m t/s v/(m/s )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Ⅰ.课堂导入 考点分析: (1)考查重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运动速度,得到v-t图像,从而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2)2016高考考向前瞻:运动图像。考查从图线斜率、面积、正负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近而延伸至对受力和功能关 系的综合分析。 Ⅱ.同步讲解 一、要点提纲: 打点计时器 1. 仪器介绍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纸带上的点表示了相应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所打点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 分类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示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及名称。 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放在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由于线圈通的是交变电流,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振片就会因反复地受到向上、向下的吸引而不停地振动起来.当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 Hz时,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0.02 s打下一个点。 (2)电火花计时器 图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见图。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的脉冲放电周期也是0.02s,即每隔0.02s 打下一个点。 [试一试] 1.打点计时器能使用直流电源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直流电无法改变电流方向,交流电可以使针或者火花塞放电打点 假设交流电源的频率不是50Hz,而是60 Hz,打点计时器还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吗?这时它将每隔多长时间打下一个点? 答:不是。此时,即每隔打下一个点 3. 使用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①用限位孔限定纸带,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通电,振片带动振针打点.若纸带运动,其上就会留下一行小点。(穿孔压复通电打点) ②如由物体带动纸带运动,物体的位移就对应为纸带上相应点间的距离,运动时间可由该距离上点痕的数目计算。 (2).电火花计时器的使用 ①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套轴穿孔通电按脉打点) ②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也比较小。 (3).两种打点计时器异同比较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很小时,可以认为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_第三节_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 的频闪照片,A 、B 、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3.84__cm ,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19.2__cm/s 。 3.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1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s 的平均速度是4 m/s ,后4s 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 ,求该物体在6 s 内的平均速度。 解:物体在前2 s 内通过的路程:s =vt =4 m/s ×2 s =8 m , 后4 s 内的路程s =vt =7 m/s ×4 s =28 m , 则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28 m +8 m =36 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6 m 4 s +2 s =6 m/s 。 5.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 A .刚离开站台的公共汽车 B .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 C .商城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 .机械闹钟匀速转动的指针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 B .根据公式v =s t ,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C .运动得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D .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案

单县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学案 主备:鹿时魁审核:初二物理组 课题:§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通过看实验视频和课本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v=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________ 第1页/共5页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___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28-29页内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___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思考与讨论: (1)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二是它的速度大小||。 (2)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 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 内所做的运动()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选项都不对 3、观察课本29页图2-3-5||,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数据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也可以用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

授课类型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的 1.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对纸带上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 3.能利用打出的纸带测定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掌握在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一近似方法。并 利用测出的速度,画出v-t 图象,通过图象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5.掌握建立图像的一般规律,了解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原始测量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考点分析: (1) 考查重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运动速度,得到v-t 图像,从而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2) 2016高考考向前瞻:运动图像。考查从图线斜率、面积、正负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近而延伸至对受力和功 能关系的综合分析。 一、要点提纲: 打点计时器 1. 仪器介绍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 打一个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 纸带上的点表示了相应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所打点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 分类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示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及名称。 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放在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由于线圈通的是交变电流,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振片就会因反复地受到向上、向下的吸引而不停地振动起来.当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 Hz 时,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0.02 s 打下一个点。 (2)电火花计时器 图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见图。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的 Ⅰ.课堂导入 Ⅱ.同步讲解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 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 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 2、x 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 . 由上式还可得到 :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 X5-X2=X6-X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 1、.纸带采集 2、实验数据记录 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 六、实验误差分析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二、填空 题 三、多项 选择 四、选择 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 1=30cm t 1 =0.6s 0.5m/s s 2=15cm t 2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评卷人得分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 i,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停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v=s/t 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会越来越快,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各段的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猜想: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滑下时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和刻度尺。 4.实验方法与步骤:(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斜面的距离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 1=2.4 t 1= v 1= s 2=1.2 t 2= v 2=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实验点拨:1.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要用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做到“放对、读对、记对”。 2.测量时间要用停表,实验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使用熟练后可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例1】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测量平均速度

第周第课时执笔人:黄平备课组长: 求实课堂八年级物理组教案- 1 - 互动调控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教学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以知晓培养情境(3分钟)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以问题驱动教学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 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 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 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 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

第周第课时执笔人责任人 互动调控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 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 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 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 2 -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20.0分) 1. 小明做“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 (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 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算出各区间内相应的速度。小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在玻璃管上每隔 5cm处做一刻度标记,其余操作与小明的相同。你赞同同学的方案,理由 是 。 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 3.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师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 力; 教学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演 教具示 学 生 主要教学过程批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 教 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学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过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程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设 点。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 计 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1)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

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计算公式:v =S/t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例题1】1992 年,第25 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得50m 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 成绩,夺 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 2.02m/s。 :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 已知,求,解,答 课 二.进行新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复习提问:1、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 况 着 〈2〉曲线运动:〔较复杂〕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 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 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 学生回答: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回答: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 和 ______测平均速度. (3)实验中用到的器材除了斜面、小车、米尺外,还需要两种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选填:天平、弹簧秤、秒表、石英钟、金属片);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实验时,为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6)测得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 =______s,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m/s。 (7)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9)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___________(选填“A”或“B”) 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0)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11)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 (12)甲、乙两组实验操作中,小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13)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