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赏析|全诗|原文

翻译

出塞(纳兰性德)

原文

今古河无定据1。画角2声中,牧马3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4?西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5应无数。铁马金戈6,青冢7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8?深山夕照深秋。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8-11]

白话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创作背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

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

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名家评论

毛泽东:看出兴亡。

吴世昌《词林新词话》:此首通体俱佳。唯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

严迪昌《清词史》: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了。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王昌龄出塞赏析及诗意

王昌龄出塞赏析及诗意 【出塞】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 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诗意 1】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 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 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 “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 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 卷之作,实不过分。 【诗意 2】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 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 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 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 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 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 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 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 他英勇善战, 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 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 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

滕王阁序原文及其翻译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彩)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新课改课本写为“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níng)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新课标上注音为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有版本写作“盱”x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虹)销雨霁(Jì),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i )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liang)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zé)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槛外长江空自流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项链导学案及答案

项链导学案及答案 项链导学案及答案篇一:项链导学案 《项链》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精巧的结构技巧。 2、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二、基础知识 1( 正音: 奢华shē 契约qì 惊骇hài 誊写t?ng 租赁lìn 请柬jiǎn 寒伧 hán chen粗陋cū l?u 琐碎suǒ suì 艳羡yàn xiàn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 褶皱zhě 自惭形秽zìcán xíng huì 面面相觑qù 惆怅ch?u chàng倾倒qīng dǎo 帐簿bù 2( 多音字:抹(mā)布碑帖(tia) 稀薄(b?)色调(sa)抹(mǒ)抹黑帖(tiě)请 帖薄(báo)薄厚色(shǎi)掉色(m?) 抹墙服帖(tiē) 薄(b?)荷 3( 字音字形辨析: 誊(t?ng)誊写券(quàn)债券肴(yáo)佳肴誉(yù)名誉眷 (juàn)亲眷淆(xiáo)混淆 5、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莫泊桑的 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 小说的巨匠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 王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

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在下列短语的划横线处填一个动词(限用一个字)。项链——项链——项链——项链 2、为什么以项链为题, 3、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四、合作探讨 1、体会一下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大家觉得这件事是偶然呢,还是必然呢, 3、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的性格在丢项链之前和丢项链之后表现一样吗, 4、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怎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真是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 请大家思考一下,丢失项链这件事对于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 丢失项链给玛蒂尔德带来哪些变化,(外貌和性格) 五、拓展探究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一个结尾续写训练 3 3 答案

出塞古诗赏析

出塞古诗赏析 王昌龄是古代的一名著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词我们都有学习过。相信大家对《出塞》并不陌生!下面是有为你整理的出塞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译文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持续不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出塞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王昌龄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作品集《王昌龄集》。 出塞赏析一这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诗人一着笔,便勾勒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这里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明月

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可是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却从不曾间断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战事的频繁。而“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万里”极言边塞和内地距离之遥远,空间之辽阔。“人未还”又令人不得不联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诗人悲愤的情感在此表现得更为直接而又深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时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让,不允许。“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像汉代李广那样的将军,同时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弦外之音,令人寻味无穷。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古诗滕王阁诗翻译赏析

古诗滕王阁诗翻译赏析 《滕王阁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古诗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前言】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翻译】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赏析】 《滕王阁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

高中语文课文重点篇目要点复习复习资料版

课内重点篇目要点复习 第一册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 1、文章内容:《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的歌咏(亲)情、(爱)情(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2、语言特色:田园牧歌式情调和诗意,简练细腻、散淡自然。 《最后的常春藤叶》 1、文学常识:课文的作者是欧?亨利,代表作除本文外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欧美三大短篇小说之巨匠除欧亨利外,还有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 2、文章内容:小说描写了发生在几位穷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造出真正的杰作的画家形象老贝尔曼,歌颂普通人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 《种树郭橐驼传》 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柳州”、“柳河东”。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2、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做法,并由此得出“养人”即“治民”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弊端,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3、文章写法:这是一篇寓言体政论性散文(传记体讽喻性散文)。全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病梅馆记》 1、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文章内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

的强烈愿望。 3、文章写法:文章采用的是_托物言志;以梅喻人___(艺术手法),“病梅”指的是__被压制、摧残的人才_____,“文人画士”指的是__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清王朝统治阶级__。 《促织》 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代文学家。课文选自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主要内容:小说的主旨是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第二册 《老王》 1、写作特色:__平淡有味_____的语言风格,多用_细节__刻画人物的方法。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课文叙写了老王与“我”一家在患难中互相帮助所建立的真情,刻画了老王朴实、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的形象,表达出作者_对不幸者的悲悯__以及_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__的情感。 《项链》 1、文学常识:作者_莫泊桑____,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_”。代表作有《_羊脂球____》、《__我的叔叔于勒___》等。 2、写作特色: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发展中多处设有_伏笔__,故而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内容主旨:小说主人公_玛蒂尔德____身处下层,却热衷于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她为了参加舞会借了好朋友一串钻石项链却不幸将它丢失了。为了偿还这条项链,她耗费了十年光阴,由一个年轻貌美、娇气任性的太太变成了穷人,造成悲剧。小说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家庭的变故,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物_深切同情__的情感和对他们_勇敢面对厄运的不屈服与命运__的平民品格的肯定。 《回忆鲁迅先生》

出塞赏析

《出塞》赏析 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敏感的心灵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红领巾广播站《诗文鉴赏》栏目又按时开播了,我是今日主播杨霞。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度这美好的时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是王昌龄的《出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

高适、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出塞》是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滕王阁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存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称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南部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物的精华就是天上的珍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俊采:指人才。 懿范:美好的范。 宰:县令。 遄:迅速。 朱华:。 睇眄:看。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外物》有鲋鱼处涸

警察与赞美诗英语 原文分析

Original Text The Cop and the Anthem by O .Henry 1 On his bench in Madison Square Soapy moved uneasily. When wild goose honk high of nights, and when women without sealskin coats grow kind to their husbands, and when Soapy moves uneasily on his bench in the park, you may know that winter is near at hand. 2 A dead leaf fell in Soapy’s lap. That was Jack Frost’s card. Jack is kind to the regular denizens of Madison Square, and gives fair warning of his annual call. At the corners of streets his four hands his pasteboard to the North Wind, footman of the mansion of All Outdoors, so that the inhabitants there of may make ready. 3 Soapy’s mind became cognisant of the fact that the time had come for him to resolve himself into a singular Committee of Ways and Means to provide against the coming rigour. And therefore he moved uneasily on his bench. 4 The hibernatorial ambitions of Soapy were not of the highest. In them were no considerations of Mediterranean cruises, of soporific Southern skies or drifting in the Vesuvian Bay. Three months on the Island was what his soul craved. Three months of assured board and bed and congenial company, safe from Boreas and bluecoats, seemed to Soapy the essence of things desirable. 5 For years the hospitable Blackwell’s had been his winter quarters. Just as his more fortunate fellow New Yorkers had bought their tickets to Palm Beach and the Riviera each winter, so Soapy had made his humble arrangements for his annual hegira to the Island. And now the time was come. On the previous night three Sabbath newspapers, distributed beneath his coat, about his ankles and over his lap, had failed to repulse the cold as he slept on his bench near the spurting fountain in the ancient square. So the Island loomed large and timely in Soapy’s mind. He scorned the provisions made in the name of charity for the city’s dependents. In Soapy’s opinion the Law was more benign than Philanthropy. There was an endless round of institutions, municipal and eleemosynary, on which he might set out and receive lodging and food accordant with the simple life. But to one of Soapy’s proud spirit the gifts of charity are encumbered. If not in coin you must pay in humiliation of spirit for every benefit received at the hands of philanthropy. As Cesar had his Brutus, every bed of charity must have its toll of a bath, every loaf of bread its compensation of a private and personal inquisition. Wherefore it is better to be a guest of the law, which though conducted by rules, does not meddle unduly with a gentleman’s private affairs. 6 Soapy, having decided to go to the Island, at once set about accomplishing his desire. There were many easy ways of doing this. The pleasantest was to dine luxuriously at some expensive restaurant; and then, after declaring insolvency, be handed over quietly and without uproar to a policeman. An accommodating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与鉴赏 第一段: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襟”和“带”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以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 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 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 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 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 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 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 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 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 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 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 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 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 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 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 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 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 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 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二、(新课标卷II)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1

名著阅读之《警察与赞美诗》内容梗概及片段阅读

警察与赞美诗 (美国)欧·亨利著 罗金佑(据原文版翻译) 内容梗概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该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苏比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名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为此,他在长凳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苏比的冬居计划并不过奢。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更没考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他衷心企求的仅仅是去岛上度过三个月。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在苏比看来,人生的乐趣也莫过于此了。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②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正如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天要买票去棕榈滩③和里维埃拉④一样,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最必要的安排。现在,冬狩时候到了。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广场喷泉和近的长凳上,把三份星期天的厚报纸塞在上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有能挡住寒气。这就使苏比的脑海里迅速而鲜明地浮现出岛子的影子。他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 在苏比眼里,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他可去的地方多的是,有市政府办的,有救济机关办的,在那些地方他都能混吃混住。当然,生活不能算是奢侈。可是对苏比这样一个灵魂高傲的人来说,施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从慈善机构手里每得到一点点好处,钱固然不必花,却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来回报。 正如恺撒对待布鲁图一样⑤,真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上一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先一五一十交代清个人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