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损耗及其管理

油品损耗及其管理
油品损耗及其管理

油品损耗及其管理

油品在储运与经营过程中,由于自然蒸发损耗和事故损耗造成的损失数量是惊人的。油品损耗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今天我们先讲讲油品损耗的原因及其分类。

损耗指的是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的总称。前者指在气密性良好的容器内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装卸、储存、输转等作业时,由于石油产品表面汽化而造成数量减少的现象;后者指在保管、运输、销售中由于车、船等容器内壁的黏附,容器内少量余油不能除净和难以避免的洒滴、微量渗漏而造成数量上损失的现象。

油品损耗可分为自然损耗和事故损耗两类。油品蒸发损耗属自然损耗,其损耗一般难以回收且不可避免,因此,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有其合理性,它相当于一种系统误差,故可以通过各种油品蒸发损耗定额予以确认和管理。而事故损耗主要是跑、冒、滴、漏及混油发生的损耗,这种损耗多属人为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技术不过关、生产管理不善、设备抢修不及时,施工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易为人们所重视,只要采取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在油库,油品储运发生的损耗主要包括:蒸发损耗、输转损耗、装车损耗、滴漏损耗和清罐损耗等,见下图。

蒸发损耗是油品损耗中损耗量最大的一种,在整个油品储运损耗中约占70﹪~80﹪。由于油品都具有挥发性,无论在什么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油品的蒸发时刻都在发生着,只不过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油品损耗越大;压力越高,蒸发越慢,损耗越小而已。油品的蒸发损耗造成惊人的能源浪费和对大气的污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损害了人体健康。

油品的蒸发损耗与油品的性质、密度、储存条件(液面面积、油面

压力、油品温度、罐体空间大小和大气温度)、作业环境、地区位置及

生产经营管理等因素有关,分为呼吸损耗和灌装损耗两种。

油品的呼吸损耗大体上又可分为自然通分损耗、小呼吸损耗、大

呼吸损耗三种。

1、自然通风损耗

自然通风损耗是由于罐顶有孔眼或在两个孔眼间存在高差的情况下,因混合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致使罐内混合气从低处孔眼排入大气,外界空气从高处孔眼流入罐内,这种由于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气体自然对流所造成的损耗叫自然通风损耗。

自然通风损耗多发生在罐顶、罐体腐蚀穿孔或焊缝有砂眼,消防系统泡沫室玻璃损坏,呼吸阀阀盘未盖严,液压阀未装油或油封不足,量油孔、透光孔未盖好等情况下。据调查,一座5000m3的油罐储存汽油,由于严重通风,一个月即损耗汽油53t,损耗率为﹪左右。

由于自然通风损耗原因既有设备问题,也有管理问题,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及时维修好设备,自然通风损耗还是可以避免的。

2、小呼吸损耗

罐内油品在没有收发作业静止储存的情况下,随着外界气温、压力在一天内的升降周期变化,罐内气体的空间温度、油品蒸发速度、油气深度和蒸气压力也随之变化,这种排出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造成的油品损失叫小呼吸损耗,通常也叫油罐静止储存损耗。

造成油罐小呼吸损耗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温度变化。当气温从黎明起随着太阳照射增加而升高。到下行4~5时左右,达到最大值时,罐内油品温度也随之变化,引起蒸发速度加快,蒸发压力提高,当压力超过呼吸阀正压额定值时,罐内油气混合气通过呼吸阀排入大气,这就是油罐的“呼气”过程。而当下午5时后,太阳日照逐渐减弱时,

罐内油品温度也随之降低,蒸发速度逐渐减慢,罐内压力也随之降低。当罐内压力低于呼吸阀规定的负压额定值时,外界空气通过开启的真空阀被吸入罐内,这就是油罐的“吸气”过程。因此,油罐的“呼气”和“吸气”过程,每天都在有规律地周期变化着。一般来说,每天的“呼气”持续时间比“吸气”的持续时间要长。有关资料表明:一座5000m3的拱顶罐,一昼夜小呼吸损耗可达350kg。南方某油库一座1000m3的地上拱顶金属罐,储存汽油一年,小呼吸损耗可达,损耗之大足以影响其经济效益。

影响小呼吸损耗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如下:

①与昼夜温差变化大小有关,昼夜温差变化越大,小呼吸损耗越大;反之,昼夜温差变化小,损耗也小。

②与油罐所在地的日照时间有关,日照越长,小呼吸损耗越多;反之,则损耗越少。

③与储罐大小有关,储罐越大,截面积越大,蒸发面积也越大,小呼吸损耗也越大;反之,储罐越小,蒸发面积小,小呼吸损耗也小。

④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低,小呼吸损耗越大;反之则损耗减少。

⑤与油罐装满程度有关,油罐装满,气体空间容积小,小呼吸损耗就少;空间容积大,损耗也大。

除此以外,小呼吸损耗也和油品性质(如沸点、蒸气压、组分含量等)及油品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公式计算小呼吸损耗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还是以计量实测数据作为油罐静止储存损耗量

较为准确。

3、大呼吸损耗

油罐在进行收发作业(包括卸油、输转、发油等)时,由于油面的升降变化引起油罐内气体空间变化,进而带来气体压力的升降变化,使混合油气排出或外界空气吸入,这个过程所造成的损耗叫油罐的大呼吸损耗,有时也叫油罐动态损耗。

当油罐收油时,罐内油面上升,气体空间体积缩小,油气被压缩,压力逐渐升高,当罐内混合气压力超过呼吸阀额定正压值时,呼吸阀盘自动开启,混合油气排出罐外。而当油罐发油时,罐内油面逐渐降低,气体空间随之增大,油气压力减小,油气浓度降低,油品不断蒸发以保持一定平衡。当罐内气体空间压力低于呼吸阀额定负压时,真空阀盘自动打开,外界空气被吸入罐内。

如果油品是在两个油罐间输转(倒罐或向高架罐输油),则发油罐液面不断下降,罐空间增加,负压值不断增大直至吸入空气,而收油罐液面不断上升,罐空间减少,压力增大直至油气排出。因此,在油品输转时,大呼吸损耗在两个罐间是同时发生的,通常也可用输转损耗来表示。

影响大呼吸损耗的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如下。

①与油品性质有关,油品密度越小,轻质馏分越多,损耗越大;蒸气压越高,损耗越小;沸点越低,损耗越大。

②与收发油快慢有关,进油、出油速度越快,损耗越大;反之,损耗越小。

③与罐内压力等级有关,常压敞口罐大呼吸损耗最大。

④与油罐周转次数有关,油罐收发越频繁,则大呼吸损耗越大。除此之外,大呼吸损耗还和油罐所处地理位置、大气温度、风向、风力、湿度及油品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利用公式计算油罐的大呼吸损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生产管理和科研实验中,多以计量实测数据为准。

按照其作业性质,油库中常把这类损耗叫做收油损耗或输转损耗。例如,在收发汽油时,油罐的大呼吸损耗为~1.65kg/(t·次),最大达2.4kg/(t·次)。

4、灌装损耗

油品由罐区经栈桥(或油码头)装油鹤管(胶管或输油臂)装入罐车(或油船),经装油管嘴灌入油桶,由于流速高、压力大,油品发生剧烈冲击、喷溅、搅动,都会有大量油气逸出而损耗,这种损耗也属蒸发损耗的一种。按作业性质分,通常分为装车(船)损耗和灌桶损耗。

影响油品灌装损耗的因素主要是油品性质和油温、装油压力大小和装油流速、装油方式及气候条件。一般来说,轻质油灌损耗大,重质油损耗小;油温高,压力大,流速快,油品损耗大;高位喷溅灌装损耗大,低位液下灌装损耗小。据有关资料介绍,汽油喷溅高位装车损耗最大为3kg/t,低位液下装车损耗为~0.8kg/t,煤油损耗为~0.24kg/t,柴油损耗为~0.06 kg/t。

5、滴漏损耗

油品在生产与经营中,由于设备原因,滴漏损耗是经常存在的,尤其是油品生产与经营管理较差的单位。

滴漏损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油罐阀门不严,泄漏不断;

②机泵、管线、人孔连接部位螺栓松动,丝口不严而发生滴漏;

③设备运转部位填料压得不紧,偏斜或磨损引起的泄漏;

④油罐、油桶或管线焊口开裂,腐蚀穿孔引起的泄漏;

⑤油品灌装完,取出鹤管(胶管或装油管嘴),管内残存油品的滴洒。

滴漏损耗看起来似乎数量不大但积少成多累计起来也是十分可观的。例如,一个泄漏点每秒钟滴油1滴,每月就会损耗130L油。如果一个单位有这样的泄露30处,则一个月就可损耗汽油之多,一年就损耗达。如果是时断时续的小油流,则累计损耗将更大。对于一个泄漏严重的泵房,若一天接油1桶约18kg,则一个月损耗54kg,全年将损耗。某油库有机泵50余台,即使设备滴漏都符合规定标准,即轻油泵滴漏10滴/min,重油泵滴5滴/min。则全年机泵累计滴漏损耗也可达10余吨。因此,消除滴漏损耗,杜绝油品浪费决不可忽视。

6、黏附、浸润损耗

在储存、输转、销售黏度较大的油品过程中,由于装卸条件差,油温低,黏附力强,油品常黏附于车船与桶的内壁或浸润于容器及工具上,余油不能卸净,容器不能清理干净,这种损耗叫黏附、浸润损耗。

7、跑、冒、窜油事故损耗

在油品储运过程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麻痹大意及违章违纪等原因常常发生跑油、冒罐、突沸、混油等事故,这些损耗少则千元,多则数万元。一般来说,损耗数量只能在事故后测算,因此,不能用“损耗定额”加以控制。减少这种损耗的办法,只有提高油品管理水平、做好生产工作才能得以避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