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的观察、受精作用 作业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的观察、受精作用 作业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的观察、受精作用 作业

第2课时减数分裂的观察、受精作用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观察减数分裂装片1,2,3,6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4,5,10,13

3.受精作用过程及意义7,8,11,12

4.染色体分离异常9,14

5.综合运用15

1.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是( D )

A.蓖麻种子

B.洋葱根尖

C.菠菜幼叶

D.蝗虫的精巢

解析:蓖麻种子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洋葱根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菠菜幼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蝗虫的精巢,D 正确。

2.(2019·四川成都测试)雌蝗虫染色体数为2n=24,在显微镜下观察雌蝗虫卵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12条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说明此细胞处于( C )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又因为12条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说明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正确。

3.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了减数分裂过程的装片后建构的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 D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①②建构的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模型图,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中2条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可能是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如图①,也可能是两条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图②。③建构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模型图,④不符合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

4.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是由于( D )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解析: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5.一个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卵母细胞可以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有( A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所以最终只能形成1种卵细胞。

6.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②→③过程

B.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C.细胞③中有1个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

D.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

解析: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为①→③→②;②为次

级卵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卵细胞和极体;细胞③中无四分体;③正常分裂结束后可产生2个1种基因型为AB的子细胞。

7.(2019·陕西长安区期中)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基因组成相同

解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的1/4以上,A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D 错误。

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C )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9.(2019·广东汕头期中)正常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现在发现人群中有极少数的染色体组成是XXY,一患者父母正常,非近亲婚配,其他子女完全正常,无类似异常。假设所有个体有丝分裂均正常进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导致XXY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产生了异常的精子

B.导致XXY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

C.若患病原因是产生了异常精子,则该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若患病原因是产生了异常卵细胞,则该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解析:出现XXY染色体组成的原因可能是父方产生了异常精子XY,也可能是母方产生了异常卵细胞XX,A、B正确。如果是异常精子,染色体组成则为XY,出现此异常精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分开,C正确。如果是异常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X,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分开,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到了同一极,D错误。

10.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如果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 D )

A.aabbcc

B.ABC

C.AaBbCc

D.AABBCC

解析:根据题意,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说明与细胞Ⅰ一起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Ⅱ的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因为细胞Ⅰ和Ⅱ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Cc)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AABBCC。

11.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④无姐妹染色单体,②有同源染色体

B.②时人体细胞中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C.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型为Aa的人体,②发生A与A的分离,③发生A与a的分离

解析: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有同源染色体,此时人体细胞中有88条常染色体和四条性染色体,A、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③所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基因型为Aa的人体,②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A与A的分离,③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

因A与a分离,D正确。

1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D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FG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解析: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A正确;L→M点表示受精作用,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FG段表示DNA的复制,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C正确;图中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D错误。

13.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类型(来自父方、母方区分)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两个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A和图 , 图和图D。

(2)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个

次级精母细胞。

(3)精细胞E、F和最有可能来自同一个精母细胞。

(4)精细胞E的一条染色体在减数第次分裂时期发生了。

(5)这6个精细胞同时含有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及遗传物质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解析:由图可知,E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在未交换前的染色体与A相同,则A、E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染色体相同,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E、F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没有与其相对应的,故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3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F同时含有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E同时含有双方的染色体的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1)E C (2)3 4 (3)A 初级

(4)一交叉互换

(5)ABEF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14.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对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类型共有种,从理论上分析,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孩子(非同卵双胞胎)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是。

(2)请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角度解释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

可能原因:

①正常精子(含有条染色体)与异常卵细胞(含有条染色体)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产生异常卵细胞的可能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期,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21号染色体,形成了异常卵细胞。

②异常精子(含有条染色体)与正常的卵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产生异常精子的可能原因是。

(3)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若一个正常人与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他们的后代发病率是多少? 。为什么? 。

解析:(1)正常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类型有223种。从理论上分析,丈夫产生的两个相同的精子与妻子产生的两个相同的卵细胞结合后,所形成的两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内染色体组成才完全相同,所以一对夫妇所生两个孩子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为1/246。

(2)由题干可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为47条染色体,可能是正常精子(23条)和异常卵细胞(24条)结合成的,也可能是异常精子(24条)和正常卵细胞(23条)结合而成的。异常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

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21号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造成的。

(3)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配子,有一半为正常配子(23条),一半为异常配子(24条),所以当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正常配子可产生正常后代,异常配子可产生异常后代,子代患病率为1/2。

答案:(1)2231/246

(2)①23 24 后移向同一极

②2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21号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异常精子(24条染色体)

(3)1/2 1/2 因为患者产生的配子一半正常(23条),一半异常(24条)

15.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填字母),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3中的图的数量关系,图1 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2)该动物体内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填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作用。

(4)图3中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填序号)阶段,此时细胞中有条染色体;该生物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有条。丙所示的细胞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1中的。

解析:(1)图1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图1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图1中的Ⅲ和Ⅳ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2)图1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名称为卵细胞或极体。

(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有丝分

裂后期。

(4)图3中乙图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

②,此时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该生物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为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丙所示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1中的Ⅱ。

答案:(1)a 乙Ⅲ和Ⅳ

(2)卵细胞或极体

(3)③⑥受精

(4)② 2 8 Ⅱ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 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精)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 开课教师:胡彬 开课班级:高二(5)班 开课时间:2006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通过对精子和卵形成过程的比较,提高自身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又唯一的个体,能够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幸运和不容易,要尊重和珍爱自己、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染色体磁性贴 教师结合减数分裂图讲 述精子形成过程,及各分裂 段细胞的名称。

知识介绍:在变形的过程中,精细胞的细胞核集中在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集中在精子的颈部和长长的尾部, 教师介绍卵巢是形成卵细胞的场所。卵巢中的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请学生观察书上卵细

学生任务

课后反思 比较满意的地方 1.制作了染色体磁性贴,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本节课将“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在学习“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之前作为复习引入。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一位学生用磁性贴到黑板上排出,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好了此内容。通过教学发现磁性贴的好处是便于修改,而用多媒体课件就无法做到这点。 2.利用“受精作用及胎儿在母体内孕育过程”录象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学生对此录象非常感兴趣,课上有的学生说:“生命太奇妙了”,有的说:“人真是太强大了”,有的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通过学生谈观后体会,在无形中渗透了生命教育。 3.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衔接较好。通过设疑—思考—回答、课上画或排染色体行为变化和归纳总结精卵形成过程不同点来落实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沉闷。一方面教学内容较难,本人也发现科普类的课简单与生活较贴近,学生总能说出点什么,容易调动气氛。而知识点较复杂的课,课堂气氛总是不尽人意。另一方面由于听课教师、家长太多(整整塞满了一个教室,还有很多老师搬着凳子坐在外面,通过窗户听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开课班级学生出现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应,甚至是很奇怪的现象,本来观看录象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很多班级看到此内容,都会发出感叹忍不住要议论纷纷,而开课的班级学生竟然只是仰着头看,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教室里异常地安静。这又使我发现了两个值得探究的地方,一个是教学内容既然很难,那么教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另一个是我觉得教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关心学生的心理,因为每次开课我们似乎都只考虑到教师会紧张,而学生呢?其实学生也会很紧张,怕说错了丢教师和自己的面子,所以作为老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关心一下你的学生,帮助他们减减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也是一种生命的教育。最后使学生能够明白:区级公开课不光是在提高教师的专业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光合作用答案版)

五 1、酶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 ,最适温度(pH 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ATP 结构简式:A-P ~P ~P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 与ADP 相互转化:A —P~P~P ?→←酶A —P~P+Pi+能量 (Pi 表示磷酸) 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 水解释放30.54KJ 能量) 元素组成:ATP 由C 、H 、O 、N 、P 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 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 和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3、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 叶绿素a 叶绿素 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 蓝紫光 叶黄素 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 ( 无水乙醇 )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 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 转 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方程式: CO2+H 2180 ??→?光能 (CH 2O )+18O 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6、 条件:一定需要 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 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 ATP 过程:(1)水的光 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2H 2O —→4[H] + O 2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叶绿体 光 合作用 的过程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蕲春一中李红莲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既连接减数分裂,又为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奠定基础。所以它是本书重点,学好这节,使学生对遗传,变异,细胞融合有了了解,也为后面进化内容铺平道路。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但是对其理解还不够,不清楚非同源染色体是如何自由组合的,在识图作图等方面也抓不住关键。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亲身体会减数分裂中的关键,从而真正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说明受精作用的意义。 2、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配子中染色体体的多样性探讨,养成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由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认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构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 维能力。 ②由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应用这一重要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①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 教学 程序 老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设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子和卵细 胞的形成,那同一对父母亲所生的子女, 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 同”呢? 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中染色体 组成有差别吗?母亲体内所有的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组成呢?这说明相同的精原细胞 和卵原细胞,所产生的配子相同吗? 不同的配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 思考回答 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引入新课问题7建模7讨论7总结问题7自学演示7讲解 探究性性学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自主性学习受精作用。 自制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磁铁,课件 教具准备: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 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精子的减数分裂复习的导入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路线的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主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骄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动画结合回顾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突破卵细胞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更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 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 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3、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数目和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 分析和比较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三)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学法指导 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习惯;点拨导议,启发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变化过程,

使学生学会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去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示范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从容说课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这一部分史料。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材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收光谱的演示实验,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调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优质导学案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3)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一)受精作用 1、概念: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结果: 受精卵中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一半来自。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能够维持的恒定,对于,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想一想: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自由组合。 (1)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2)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3)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呢? 如果再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考虑进去呢?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交叉互换。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受精作用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 以阻止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________,________会合在一起。 3、受精作用的实质: 4、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___。 5、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和,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 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想一想: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光合作用(知识点+练习)

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发现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DNA ,多种酶、核糖体等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 (蓝绿色)3/4 叶绿素 吸红光和蓝紫光 (3/4) 叶绿素B (黄绿色)1/4 3.过程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 2和H 2O 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②调节大气中的O 2和CO 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影响因素包括植物自身内部的因素,如处在不同生育期等,以及多种外部因素。 (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

①光照强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 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 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 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 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②光照面积(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 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 光合作用叶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 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 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 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 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应用: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CO 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 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 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 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③温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 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 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 所示) 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 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 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横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习题--含答案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D ) A.人的小肠小皮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D.牛卵巢 2.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D)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 6、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7、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 8、若下图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应为() 9.(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 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1.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

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 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 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图1):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图1)(图2)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上下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2):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 点 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细胞质的分配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均等分配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不均等分配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功能: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 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辨析: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类型配子,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2n种类型配子。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