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分析

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分析
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分析

一、引言

21世纪,世界进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与此同时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1978年,我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我国的经济也开始迅猛增长。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也在飞快地发展。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对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准入条件适当放宽,中小企业也加入了进行国际贸易的行列。到2014年为止,天津市有超过14万家的中小企业,它们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其发展进出口贸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

二、天津市中小企业现状

(一)企业总数量和经济提升快。到2017年2月份,天津市已有22.93万家中小企业,它们的注册资本累计达到3.16万亿元,全市中小企业税收达到1,043.69亿元,同比增长16.40%,其外贸出口总额达到了7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0%。

(二)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2010年开始,天津市开始实行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5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飞速发展。截至2017年2月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7,883家,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25%,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2,722家。

(三)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自2009年国务院批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来,滨海新区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到2017年为止,滨海新区已经是全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016年后半年,滨海新区新增中小企业3,683家。滨海新区的中小企业每年为天津市创设超过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其创造的税收和利润总额是全市的65%以上。滨海新区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年收入还是企业数量相较其他区县都是遥遥领先的。

三、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通过分析事物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因素,从而得出结论,以便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以及资源分配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SWOT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 (机遇)、threats(威胁)。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出口贸易的优势

1、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产权清晰,企业的老板对自己的资产负责,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此上至老板,下到职员都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企业的决策都十分有效率,而且职员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且数量多,可以很容易进入细分市场,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2、服务外包贸易的优势。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鼓励外资参与服务外包业务,并且要建设更多服务外包基地。其中,天津就是“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到的服务外包基地的主要城市之一。“十二五”至今,天津市中小企业切实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后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到世界服务外包业务中,提高了其进行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3、海洋经济带动出口贸易的优势。天津市作为港口城市,运用了海洋经济的向外拉动作用,使海洋领域的外商投资全面开放,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高新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使天津市海洋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加宽沿海对内开放渠道,使得天津港港口将其国际贸易大通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4、地理位置优势。天津市是内陆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人造港——

—天津港。天津港地处京津冀城市带与环渤

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分析

□文/柳牧雨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提要]本文以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对天津市整体经济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大背景,主要研究天津市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发展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首先分析天津市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中小企业的出口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出口;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6.1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0日

市场/贸易《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7 82--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正 式版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了进一步摸清庆元县外贸企业的现状,宣传当前外经贸促进政策,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近日,由经贸局分管领导组织外贸科相关人员,对全县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

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 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一)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出口额增长迅猛,1-6月份农产品出口额449万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兴食品公司1-6月累计出口额99万美元,同比增长191.5%。大山菇业公司6月份出口达到260多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出口将比去年翻三番,达到500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论文摘要】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措施上阐述自己的看法。【论文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诸如国际贸易环境适应度不高及出口自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步伐。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XX年的亿美元猛增到20XX年约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贸易顺差达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亿美元,同比增长%;服装出口金额是亿美元,同比增长%。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XX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XX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美国方面认为我

外贸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时间:2010-10-22 来源:中国信息大学学报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兼论我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优化”的课题研究思路出发,论述了我校开展该项课题研究所体现的该领域范围内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对我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外贸行业课题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新形势对外贸行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作用更加明显,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也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但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国内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越来越困难,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形势,外向型企业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的起源地美国,世界其他各主要经济体也出现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由此导致世界市场需求萎缩,外需急剧下降。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22%,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而言,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高达70%,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总体出口规模减小。总体来看,对东南沿海外向型企业经营和就业影响较大,从而对整个国内需求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基调也主要以刺激内需为主。 2.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 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争论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全球性舆论,即是市场出了问题,政府来救,面临金融风险、失业,政府赤字、经济减速等经济问题,由此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均出现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给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影响,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得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过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最近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5年,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1633.2亿美元。实际上,自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以来,人们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中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1、从出口规模来看,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因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为-16%。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的出口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和2011年的增速分别高达31.3%和20.3%。之后因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贸易成本不断攀升,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我国出口额为23427.47亿美元,增长6.1%。从表1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 2、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出口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2008年的5.4%下降到2014年的4.8%;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从2008年的94.4%上升到2014年的95.2%,其中,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5.5%上升到5.7%。具体的出口商品结构见表2。 3、从出口分贸易方式来看,出口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显著 从出口分贸易方式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超过一般贸易,但从2011年开始,一般贸易出口超过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出口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显著。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恢复到一半以上。进出口企业从代工生产、贴牌出口向自创品牌、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转变,努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0.7%,占出口总值比重为51.4%,二十多年来首次超过一半,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7.8%。加工贸易出口8843.6亿美元,增长2.7%。新型贸易方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顺应个性化的全球消费潮流,也契合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市场需要,正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相关数据见表3。 4、从出口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从出口主体来看,中国出口主体日益多元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而民营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18%和55.2%下降为2014年的10.9%和45.9%;2014年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高达40.8%。从表4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5、从出口的国内区域市场来看,出口布局继续优化 从出口的国内区域市场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出口布局继续优化。历年来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在不断的降低,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由2008年89.8%下降到83%,而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5.6%和4.6%上升到2014年的7.8%和9.3%。2014年,东部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9%,中部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2.8%,西部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高达22%。具体的区域出口情况见表5。 6、从出口的国际市场来看,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对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占比从2008年的46.2%下降到2014年的39.1%。而对新兴经济体出口额总体增长较快,201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较2013年增长了11.5%。2014年全年,中国对非洲的出口额达到1061.47亿美元,增长了14.4%,高于我同期外贸增幅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3%。2014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比重如图1所示。 二、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国际需求较难回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2009年9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09年前8个月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根据公布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出现回暖迹象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8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3 3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7 307.4亿美元,下降22.2%;进口6 079.2亿美元,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1 228.2亿美元,减少19%。海关统计显示,8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 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 037亿美元,7月和8月两个月出口值连续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 (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同期出口总体水平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前8个月,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2.2%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74.6亿美元,下降10.4%;鞋类出口183.3亿美元,下降5.8%;家具出口156.6亿美元,下降9.4%;箱包出口80.3 亿美元,下降9.4%。此外,纺织纱线及织物374.3亿美元,下降14.9%;玩具45.5亿美元,下降12.2%。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 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本文立足于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对实证区域多家涉外企业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统计结果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外贸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贸行业人才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但世界经济保持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国际市场需求是沿着低端产品-中端产品-高端产品的路径逐步恢复。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2010年以来,我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2148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随着我国外贸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强,对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趋旺,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区域外贸现状调查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正以无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质,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第三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在未来一段时期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然而涉外企业人才的缺乏和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并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充分了解和分析“十二五”时期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从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河北保定及周边地区开展了调查。 本次调查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及相关教师组成调查小组,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向保定市及周边地区28家涉外企业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收回调查表28份,其中有效问卷26份。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62%、国有企业占13%、股份制企业占18%、合资企业占7%。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性质、国际贸易人员的学历层次、业务人员的英语能力、外贸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企业紧缺岗位需求、企业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企业对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16个调查项目。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

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心议题.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

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 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与国内贸易中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参与方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相比国内贸易需要更高的花费,其原因不仅是关税所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增加,还包括时间延长上的花费和语言文化政治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在国内贸易中这些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移动,而在对外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外贸易被认为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贸易,仅包含少量的资本,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贸易。但事实上,一个国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来很好地利用上其他国家的商品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例如美国若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只需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劳动力要素。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国商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外贸总量占全省的52.3%。随着厦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不足方面而言,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力合理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通过厦门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指导和促进厦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1、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绪论 1.1 厦门对外贸易研究背景 为顺应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国家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格局严峻复杂。2013上半年厦门完成外贸进出口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012 (CumulativetyNO.469) 引言 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在全球经济日益整体化的发展趋势下,资源分配的优化以及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有了很大的提高,总额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大幅提升,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9727.6亿美元。商务部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约3.5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我国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GDP 总量的30%左右,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提高我国GDP产值,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008年,由次贷危机演变的经济危机,不仅动摇了美国金融市场,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掀起惊涛骇浪。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历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在2009年3月份开始出现回升。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它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在贸易总额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使进出口贸易面临这一定困境,如果不对其重视并采取解决措施,必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 根据2009年我国商务部发布的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报告》显示,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额同比有所降低。劳动密集型商品如玩具、服装、纺织品等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商品出口总体降幅。但进口依然是增长的状态。 出口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由初级商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缩减,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转变出口模式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进口方面,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原油及成品油、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等工业材料;一类是大豆、棉花等农业产品。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能源、资源、原材料及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二)进出口贸易总额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9727.6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4%。我国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在2008年、2009年分别为11.6%和8.9% 而2010年进一步下降到6.2%,说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状态向积极良性的方向发展。另外,2010年我国一般贸易项下逆差472.5亿美元,相对2009年增长了9.5倍。 (三)对外贸易地理分布 在市场经济影响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尤为迅速,但贸易对象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呈现不平衡状态。我国目前的主要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盟、美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的比例很高。例如2010年,中美与中欧贸易分别达到3853.4美亿元和4338.8亿美元,中日、中韩、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分别为3018.5亿美元、2017.7亿美元和2305.8亿美元。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一)人民币汇率 由于我国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和地区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贸易顺差,欧美加大力度施压,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7月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降低,人民币持续升值,意味着出口价格提高,出口优势降低,进口优势增大,贸易随之呈现逆差。外贸企业主要依靠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优势逐渐减弱,这会逐渐降低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贸易国保护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经济呈现衰退状态,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采取限制我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产生的贸易纠纷日益剧烈。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因遭遇贸易国贸易保护而每年损失至少上百亿美元。 (三)资源条件约束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据统计,我国人均矿产水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煤炭量、和天然气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0、3/5、1/20。进出口的原材料和能源越来越成为稳定经济和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我国资源短缺现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解决,因此我国对鼓励资源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将表现为持续长远的优惠。 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有效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健康持续地发展,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发展对策:(一)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的一大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贸易国会对中国的出口进行限制。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注重国内需求的发展。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而且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减少对外贸易的动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仍是加工贸易大国,其中又以外资企业为主,其生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刘凯东 (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及进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贸易不断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进出口贸易为我国带来的大量的外汇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复杂,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困境。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环境,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未来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转第150页) 148 Times Finance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xxxx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为了进一步摸清庆元县外贸企业的现状,宣传当前外经贸促进政策,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近日,由经贸局分管领导组织外贸科相关人员,对全县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 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近年来,我区货物运输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xx年1-6月,实现税金650万元,货物运输业为我区的财政税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区税收增收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的“1234”经济发展战略,提升货物运输业在我区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加快xx货物运输业发展步伐,促进货物运输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此,笔者专题对全区货物运输业进行了调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按照产业整合的要求,针对陇南市铅锌行业"小、散、粗"的现状,适时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组建若干大型铅锌企业或集团公司,实现规模化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摘要:本文力求从多锥度全方位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展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出口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GDP的5.3%。在我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OEM配套市场及AM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 1、贸易主体的构成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2014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2.35万家。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 2014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35%。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业数量的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37%,这其中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