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的比较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的比较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的比较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的比较

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风格特征。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与民族底蕴,可谓是千奇百态。舞蹈更是如此,他们有各自的风格特征,如不同的动律特征、不同的装扮、不同的肢体感觉……等等。舞蹈在我们的生活中,表达着人类的各种情感,民间舞蹈就是反映人们的生活、劳动以及心里因素的源泉。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使人想去深入了解并且掌握他们每个民族的舞蹈信息。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的人们,当听到或看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舞步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

一、民族舞蹈风格特征的比较(藏族舞蹈和傣族舞蹈)

每个民族舞蹈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所谓“地域有别,文化各异”,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地域有别,舞韵各异”。他们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正因为文化间的差异而导致各有各的感觉、韵律和风格。民间舞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因素:劳动、节日、喜庆、悲哀等等。学习民间舞的一般会从藏舞开始学起,因为它易掌握。记得我刚接触舞蹈是在中专,我学的第一个民族舞种就是藏族舞蹈。

(一)藏族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有着特殊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的民族。藏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艺术。藏族人民热情奔放,歌舞自然成了他们茶余饭后最最重要的环节。用唱歌来述说心事、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的舞蹈种类极其繁多,都是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歌舞。因为地域的辽阔,藏族舞蹈在民间呈现的形式和种类各异,在表演风格上,“堆谐”的朴实自如,踢、踏、悠、摆、跳、潇洒灵活;“谐”的优美、舒畅,屈伸连绵不断;“果谐”洒脱奔放、有起有伏、脚下灵活多变;“卓”豪迈粗野、踏、跳、翻甩,柔颤多变、沉稳有力。但无论怎样变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舞蹈时表演者习惯上身松弛略带前倾,膝盖部位分别有放松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或者是有弹性的颤动、还有连绵柔韧的屈伸。

但无论是颤动还是屈伸,在训练上都要求膝关节保持一种松弛的运动状态与上肢动作。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膝、脚、腰、胸、手、肩、头、眼的统一配合及统一运用。在舞蹈体态中松胯、弓腰、屈背膝是基本的体态特征。而“颤、开、左、舞袖”是舞蹈的动律特点。受宗教礼俗影响,舞蹈的引进方向和组合多由左向右旋。

(二)傣族舞蹈

讲完了松而不懈的藏族舞蹈后,再来看看舞蹈最最重要的自身环节,其实就是所谓的线条,然而对身材最最挑剔的便是傣族舞蹈了。不论是从动作的幅度摆动,还是从傣族人民的服饰上,都不难看出对傣族舞蹈演员的身段要求是多么严谨。

傣族也同样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的舞蹈文化也算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傣族人民信仰小乘佛教,以孔雀和蛇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且非常喜欢水,他们认为水是圣洁的。爱清洁的傣族人民常常在水中洗澡、嬉戏。还有许多雨水相关的节日活动,如:泼水节、赛龙舟等。整个的民族心态也如水一样地平和、温静。傣族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优美、含蓄、灵巧、质朴的舞蹈基本风格特征。上身向旁倾斜,下肢保持半蹲,腰胯手臂曲线,整个身体,手臂以及下肢均形成特有的“三道弯”体态造型,非常美丽,是一种特有的风味。线条柔美、妩媚动人、动律安详、舒缓是两者的融合,形成傣族特有的舞蹈造型。傣族民间舞蹈有20多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和嘎光舞,它们包含了所有傣族舞蹈的韵律特征和表演形式。此外,还有鱼舞、马鹿舞、花环舞、豆角舞等等。傣族舞蹈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其动律特征。表现优雅,柔美,悠然秀丽的风格。一些带跳的步伐,就会强调在优美的舞姿下做到轻盈、敏捷、灵巧、突出动态美。只要通过孔雀舞字造型来训练就可以掌握傣族的表演形式了。由于他们是炎热的亚热带气候,所以穿着十分有塑身感,基本是贴身的线条的短款上衣和能凸显下身修长的长裙。

(三)藏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比较

藏族舞蹈和傣族舞蹈,两者上有不同的文化根源。由于地域不同的原因而导致两者之间的舞蹈差异。

1.从体态上来说:

藏族舞蹈上身松弛略带前倾,膝盖部位放松又连续不断、小而快的颤动。松胯、弓腰、屈背、屈膝是基本的体态特征充分表现在高原生活的艰辛与坚强;

傣族舞蹈上身向旁倾斜,下肢保持半蹲,腰胯手臂曲线,整个身体,手臂以及下肢均形成特有的“三道弯”体态造型,非常的美丽,是一种特有的风味。

然而相同之处是两者的动作体态总体来说都是“一顺边”。一个热情豪放;一个活泼灵巧。

2.从风格特征上来说: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它的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藏民的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林区的不同,而增加了地域的文化色彩。由于高原气候他的独特体态和独特的服饰(水袖),舞动起来长袖飞舞犹如彩虹划空。藏族民间舞蹈虽然长期受到宗教意识的影响,但它们真实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劳动生产、风俗习惯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的历史。

傣族舞蹈具有优美、含蓄、灵巧、质朴的舞蹈基本风格特征。它的柔美以及线条感,令人为之倾倒、为之沉迷。优美的“三道弯”“一顺边”造型,柔软如水

的臀部动作,舞姿可说是线条柔美、妩媚动人、动律安详、舒缓是两者的融合,形成傣族特有的舞蹈造型,充分地表现优雅、柔美、悠然、秀丽的风格。孔雀的优美形象形成了傣族舞基本动作特征,手的每个关节都十分灵活、柔美。

只能说两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有着很巨大的差异,而导致他们的风格特征完全不相同。一个是生活在高原的藏族人民,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动律和体态以“颤”为主,粗矿而又豪迈;另一个则是生活在风和日丽、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人与人之间友好并且善良。身在水乡的傣族人民,似水一样的柔美、秀丽,活泼而又灵巧。

3.从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情来说:

藏族人民的性情是纯厚致善、端正诚实,他们的舞蹈也是婉转豪放、热情稳重;而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勤劳、勇敢、善良,人与人之间相处和睦,他们能歌善舞,舞蹈欢乐活泼、步伐灵巧。

4.从服饰上来说:

藏族高原气候服饰厚重,长长的水袖是藏族人民的吉祥物“舞袖”这一动律特征,是藏族的民族服饰特点展现。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和气候问题,在此生活的人们服饰厚重,身穿大袍长靴,为了方便于人们劳动长将双袖扎在腰间。可称为色彩丰富,非常有特色,有别的民族没有的“哈达”。

傣族风和日丽、炎热的亚热带气候,穿着十分有塑身感,基本是贴身的线条的短款上衣和能凸显下身修长的长裙。由于傣族姑娘穿着筒裙所限,腿部就缺少了大幅度的动作。

二、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比较(东北秧歌和安徽花鼓灯)

说完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后再来说一下我们汉族的民间舞蹈:汉族文化最先发祥于黄河中游的黄土地,通常是以农为本的民族在先民们对万物变迁,如:一切关于天气的自然现象,没有科学认识时,便以其为丰富的想象,创造了“龙”的形象。寄予它来呼风唤雨、驱灾除病的神功。因此人们每年都要祈求丰收、用歌舞来答谢神灵的庇佑。龙舞与秧歌就是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汉族民间舞蹈中,多是选用秧歌为动作元素来创作。

汉族民间舞蹈善于用“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所缘之物有传说中的神兽、神物;带有宗教色彩的法器;也有现实生活中人们热爱的土地江河等等。形式上是喜欢用道具:雨伞、手绢、折扇、中国节、绸子之类的物品等。都是民族精神、民族情趣和民族信仰的一种自然流露。我们汉族的民间舞蹈有很多种类型,如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胶州秧歌……等等。虽同样都是汉族的舞蹈却又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性情。不同的秧歌有不同的要求、动律和特点,其实一一逐个掌握起来并不难,只要分清楚什么秧歌是什么风格以及它的由来和种类便可一一掌握。

在受专业的舞蹈教育时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可谓是我们汉族的舞蹈,记得刚学习舞蹈接触的第一个汉族舞蹈就是东北秧歌,它可爱、滑稽、幽默的风格深深的吸引了我。

(一)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地区最为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时所唱的颂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场面热闹并

深得人心,是汉族民间舞蹈代表形式之一。就因为它的热烈、火爆、逗趣、诙谐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在民间,每逢佳节或者是红白喜事,秧歌队就会有各种表演,十分热闹。东北秧歌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是以辽南地区盛行的高跷秧歌为基础,广泛吸收东北地区的秧歌、二人转以及其他民间歌舞小戏作为舞蹈素材。但不论怎样,都保持它原有的风格动律。

要说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不外乎“以情带动、以动传情”了,它还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各种手巾花的表演来体现它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弯曲、脚型略勾、脚腕控制膝部哏住劲的风格特征。下面来一一介绍:

1.走相:起着动作的贯穿与连接作用,一般用于鼓相的准备或乐句结束,具有启承转合的作用。

2.稳相:其特点是静而不止,在静中发展着变化,这是一种由强烈的外在动作瞬间转化为内心节奏的训练,通过稳相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反映能力和善于掌握动作分寸,体现放与收、动与静、强与弱的鲜明对比的能力。

3.鼓相:一般用于情绪到达高潮或者是一段舞蹈结束时的亮相动作。鼓相又是将风格、节奏、表演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4.手巾花:耍法灵活,变化丰富多彩。包括:里挽花、单臂花、双臂花、蝴蝶花、交臂花、蚌壳花、上捅花、搭肩花等。运用不同的节奏和花样的手巾变化,可以体现人物所要表现的性格并且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另外就是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因其多样的节奏变化和丰富传送多样的感情,从而是东北秧歌感情丰富、性格多样。

火爆外加泼辣的风格,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俏、俏中有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哏劲,有张又有弛,有动又有静。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二)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是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江黄河之间,即南北两地文化的结合出形成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流传在安徽的怀远、凤台、颖上、淮南、凤阳等县农村。其产生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两岸的怀远、凤台、淮南等地的花鼓灯,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花鼓灯是淮河两岸劳动人民在继承汉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和发展起来的民间歌舞形式,当地群众称这种表演为“玩灯”。

刚劲而温情的淮河两岸人民的性格:淮河靠南方,但他又在长江以北,因此人们的风俗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上,既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巧秀丽,所以形成了淮北人特有的性格和审美习惯及舞蹈品格。

粗犷、含蓄、传情达意:花鼓灯是男女对舞的舞蹈形式男性舞蹈民间上统称“鼓架子”大鼓架子动作幅度大,由北方人的性格;小鼓架子,利索、诙谐,有南方人的感觉。女性的舞蹈花样比较丰富,大兰花、小兰花等等。小兰花婀娜多姿、小巧玲珑;大兰花端庄优美、风流潇洒。

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1.首先要狠抓“倾”、“拧”两个字,无论是流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必须体现这两个字。

2.其次要掌握动作的“突然发力”即“突射”。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即站

立时的身心感受,而后是“积蓄”力量,最后才是突射动态,周而复始。

3.在次是掌握脚下的快捷流动,并能在极其快捷的流动中突然使动作停止,也就是前人常说的“溜的起来,刹的住”不断线。安徽花鼓灯中“溜起意先行,刹住不间断”的动态元素观念,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欲仰先抑、欲左先右。“意先行”体现在动作上,就是体态外倾。“不断线” 体现在动作上,就是动态的延伸。

4.最后是要强调动本体所产生的不同的情绪、情感,并能准确把握。因为在花鼓灯舞蹈中,“顽”“逗”是极其重要的情绪、情感特征。

5.还要非常注意上下身的配合协调。梗着走,是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来不飘为要点,配合“上身风摆柳”和臂的贴身画圆摆动。此时上下身的协调,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典型配合。以上五点是安慰花鼓灯的风格特征,也是它的审美追求。只有把理性的总结贯穿在动态的训练之中,较全面地掌握它的动态风格,才能真正的掌握好安慰花鼓灯的感觉。

(三)东北秧歌和安徽花鼓灯的比较

汉族人口分布全国之首,舞蹈的种类也及其繁多,二者皆是汉族的民间舞蹈,但是他们不论从地域上、或者是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性情,不同的秧歌有不同的要求、动律和特点。

1.从体态上来说:

东北秧歌是正脚位,始终保持前倾,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使膝部规律性的顿性和手绢花翻转时的爽利结合起来,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律动,即人们称之的“哏劲”,这种“哏劲”与本地人民刚强不屈的性格相吻合。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与原来秧歌表演中踩高跷的动作技术有一定的关联。

安徽花鼓灯则是比较凸显“三道弯”,多具拧倾的特点。兰花以拧、倾中的三道弯为特色;鼓架子在架式中的拧、倾是整体的暂时的偏离重心或略前倾,不成“三道弯”,有别于兰花。

2.从风格特征上来说: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不外乎“以情带动、以动传情”,它还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各种手巾花的表演来体现它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弯曲、脚型略勾、脚腕控制膝部哏住劲的风格特征。

安徽花鼓灯“顽”“逗”才是极其重要的。安徽花鼓灯中“溜起意先行,刹住不间断”的动态元素观念,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欲仰先抑、欲左先右。“意先行”体现在动作上,就是体态外倾。“不断线” 体现在动作上,就是动态的延伸。流动之中要准确地做出“拧”与“倾”的体态。安徽花鼓灯具有民间流派众多的特征,在综合过后总结“溜的起,刹的住”为重点。

3.从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情来说:

东北秧歌火爆而又泼辣的性情,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稳中有浪、浪中有俏、俏中有哏、绝对不会扭扭捏捏缠绵无力。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哏劲,有张又有弛,有动又有静。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场面热闹并深得人心,就因为人们的性情热烈、火爆、逗趣、诙谐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

安徽花鼓灯刚劲而温情的淮河两岸人民的性格,淮河靠南方,但他又在长江以北,因此人们的风俗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上,既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巧秀丽,所以形成了淮北人特有的性格和审美习惯及舞蹈品格。粗犷、含蓄、传情达意:花鼓灯是男女对舞的舞蹈形式,男性舞蹈民间上统称“鼓架子”大鼓

架子动作幅度大,有北方人的性格;小鼓架子,利索、诙谐,有南方人的感觉。

4.从服饰上来说:

东北秧歌穿的是厚棉衣外面罩着红绸子衣服扎个绿色腰带、头上顶个价值十几块钱的凤冠霞帔。两手拿手绢舞出不同又美丽的花型。

安徽花鼓灯的服装很有特色是:男演员的表演服装称为“鼓架子服”,上衣是金黄色点缀红色,然后配绿裤子,而且男演员的动作粗狂有力。女演员的服饰称为“兰花服”,以蓝绿色调为主,并用手帕、扇子起舞。

结束语

不同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两种风格的舞种。人文风情所促成的民族舞蹈都会不相同。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和不同的文化的民族生活中,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的情趣,了解民间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学会珍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才会一一了解并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试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情感训练的重要性

综合大学舞蹈专业开设采风课的可行性研究

目录 1、舞蹈采风课程含义与分析 (4) 1.1什么是舞蹈采风 (4) 1.2舞蹈采风课程的作用 (4) 2、舞蹈采风课程的作用 (4) 2.1舞蹈采风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2.2舞蹈采风课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5) 3、综合舞蹈大学开设舞蹈采风课的优势 (5) 3.1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参与舞蹈采风课程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从教学方案来看,开设采风有何重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综合大学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9) 4.1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开发是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9) 4.2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0) 5、从民族民间舞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开设采风课 (10) 5.1开设采风课和学生学习民间民族舞有何相关性 (10) 5.2开设采风课能让学生如何学习民族民间舞 (11)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一)研究的内容: 1、舞蹈采风课程含义与分析 1.1什么是舞蹈采风 舞蹈采风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以感受为主并在其间获得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反弹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一种研究方式。舞蹈采风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即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获取舞蹈创作灵感、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理论建构的方式。 1.2舞蹈采风课程的作用 舞蹈采风课程的内容是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到民间中直接感受,而非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而非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深入到民间民俗的体验、体会、清楚了解民间舞蹈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方式,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从这里足以看出,民间舞蹈采风课程是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舞蹈采风课程能够很好的对学生形成能力培养。 2、舞蹈采风课程的作用 2.1舞蹈采风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高校的舞蹈学专业学习而言,除了重视艺术实践以及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外,更加应立足本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地民间舞蹈的教育资源,在课堂学习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要努力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还要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创设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舞蹈采风课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者通过展开调研、收集信息、整理报告等的民间舞蹈采风模式,能够引导学习者深入民间、深入田野调研的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民间舞的教学与民间舞采风、科学研究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他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3、综合舞蹈大学开设舞蹈采风课的优势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摘要: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 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 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 层把握。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文化;拟兽舞蹈;图腾崇拜;风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积淀古代文化,而又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特殊文化现象,传承着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风尚习俗,都哺育、陶冶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同时又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 特风格。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 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一、地域文化的特色

傣族人民居住在平均海拔500~1000m之间的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那里风光绮丽、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史书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们就已进入“盖房建寨、定居种瓜”的农耕时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故而人们具有清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只主张“自我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了《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课程。可是真的学到了挺多的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后半学期了,在新疆待了快两年了,但是新疆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一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很少认真听选修课,但是这个课我听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因为感觉这个讲的挺有意思的,每天上完课之后很疲惫,晚上还可以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放松一下,感觉挺好。我知道了新疆有7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5个直辖市,知道了,南疆北疆以天山为划分等一些基本常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首歌,刀郎的新疆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弹起你的冬不拉啊。在一次演唱时,有人说冬不拉不能代表新疆的乐器,于是改成了:弹起你的热瓦普啊。因为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

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热瓦甫,又称热瓦普、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我国新疆西南部,在那雪山冰峰高耸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有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塔吉克族人民。

论民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论民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发表时间:2012-11-01T11:02:36.18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欧阳伟旗 [导读] 基本功是对一个舞者最基本与最起码的要求。 欧阳伟旗(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广东连山 513200) 摘要:基本功是对一个舞者最基本与最起码的要求。它要求舞者具备最基本的动作技巧与技术的能力,是对舞者所从事专业所提出基本条件的技术性要求。在进行舞蹈专业考试中,基本功的考试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项目,也是最从事舞蹈专业的基本要求。显而易见,基本功并非是舞者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学校过程所能够达到的一种基本舞蹈能力。基本功的掌握,对于不同的人对基本功的掌握程度是有一定差别的,看对于专业舞者来讲,对基本功的掌握是需要有严格的要求与标准的,为了更好地诠释舞蹈艺术,要求舞者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关键词: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对一个舞者最基本与最起码的要求。它要求舞者具备最基本的动作技巧与技术的能力,是对舞者所从事专业所提出基本条件的技术性要求。在进行舞蹈专业考试中,基本功的考试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项目,也是最从事舞蹈专业的基本要求。显而易见,基本功并非是舞者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学校过程所能够达到的一种基本舞蹈能力。基本功的掌握,对于不同的人对基本功的掌握程度是有一定差别的,对于专业舞者来讲,对基本功的掌握是需要有严格的要求与标准的,为了更好地诠释舞蹈艺术,要求舞者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1 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历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仪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重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2 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3 推脚背组合 对脚背的训练,因个人差异的不同,所以先天因素在最迟的阶段导致了脚背优劣状况不同的结果,但后天的训练能够改变先天的结果。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4 把杆训练组合 使用把杆练习时,应注意扶把的力度要小,姿态要自然优美。与把杆的距离应以自己感到舒适且不妨碍动作为准。当面与把杆站立时,两臂微屈,肘部弯曲90度,与把杆保持平行,身体与把杆的距离在一尺左右。手腕与肘自然下垂轻搭在把杆上。单手扶把时,垂肩,阔背,手臂向前45度轻搭在把杆上,太过于往前或靠后,容易导致重心前提或后靠,影响训练效果。把杆太高容易造成端肩、紧张,太低容易失去重心,使动作得不到完整的发挥。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自己腰部为宜。 5 踢后退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仪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 6 劈叉跳 在进行劈叉跳的时候,需要双脚一并打开,在双脚前后打开的训练过程里,要伸直膝盖,并要绷直脚背。劈叉跳是为了大跳做好准备。劈叉跳完成的约好,那么大跳效果就会越好。也就是说劈叉跳要腿叉得越开效果会更为明显。双脚在着地时要及时地进行收拢,并需要两只脚要并起来再着地。 7 大踢腿 大踢腿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对腿部的开度进行训练,并对腿部的力度进行更为有效的提升手段。在训练中,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动作是要直视前方,上半身保持直立,并要求中段夹紧。踢腿过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 8 下腰 下腰又称“下桥”是发展人的柔韧性的一项身体练习。动作方法是: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臂向上举起,挺髋、上体后仰,直至头朝下、两手掌撑地,整个身体呈拱桥状。要求四肢尽量伸直,手脚的距离尽可能地靠近。初学者可以用背对墙站立,然后通过手扶墙向下移动的方法来完成;也可以让别人抱住自己的腰来完成。当然,下腰也有许多衍生动作。 9 劈叉 该方法其实并不怎么复杂,但柔韧的练习要系统的安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主要分成2个部分,第一,每天早上4~15分钟做动态柔韧练习,也就是活动关节,做正抬腿,后撩腿和侧撩腿。但绝对不要做静态压腿!第二,一个星期只要2次的11~23分钟的对等性柔韧练习。简单的讲,对等性练习就是比较特别的劈叉方法,腿劈开到最大限度后,保持不超过30秒,然后略微收起,大腿上部的肌肉用力大概3~5秒,感觉就是让腿自己用力撑起身体。然后放松慢慢再下压到极限,保持不超30秒,再一样的略微用力收起腿,反复如此,大概5次左右。应该是一次可以比一次压的低。不过不用太着急,如果第二天感觉肌肉很疼,那就是训练过渡了,需要暂停,直到肌肉不疼为止。根据记录,普通人大概需要3~6个月可以顺利劈开横叉,主要是根据个人的柔韧基础,有些甚至9天就可以完全劈叉。 当然,这个方法还有很多辅助的训练,比如建议你多跑步,跑步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还要多做腹肌和背肌的练习,可以帮助你轻松

舞蹈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且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及教学等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人才的培养,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品舞蹈的表演,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内涵。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 (一)民族性与风格性原则 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与风格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美学风格的重要标识,是民族民间舞创编之魂,是舞蹈创编应把握的首要原则。即使舞蹈动作编创的再好看、再花哨如不把握此原则就即会使舞蹈看起来似是而非,且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最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这就要求编导在创编民族民间舞时应准确的把握该民族的舞蹈风

格特点,对该民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都要有非常精准的掌握和了解。如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维吾尔族舞蹈的“立腰拔背、挺而不僵、颤而不窜”;安徽花鼓灯的“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等。这些都是历代舞蹈先辈经实践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对各民族舞蹈风格与动作特征的准确总结。 (二)目的性与功能性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院派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以及教学等人才。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是成功表演民族民间成品舞蹈的阶梯和有效途径,每个组合都有自己独立的训练目的,体现着强列的功能性,既要保持风格的准确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不能盲目拼凑,一味追求创新,避免主体动作复杂,元素不能太多,应根据教授的具体对象、具体程度,训练的具体部位、具体目的给予恰当的动作组织和编排。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编排不仅要体现传承性,也要体现创新性。这使得舞蹈组合既要保持传统舞蹈的风味,又要与现今时代接轨,与现今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相吻合。保留传统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地再现和风格性展示,因而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动律和体态是不可更改和违背的,应该强调和突出。另外,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随意打破民族禁忌,舞蹈的编排要尊重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俗习惯。只有突出其个性特征,才能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 (四)观赏性与表演性原则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8431092.html,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风格 作者:王睿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8期 民间舞蹈,《辞海》的释意是:“民间舞蹈: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方式。”罗雄岩教授对民间舞蹈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中国舞蹈界的“民族民间舞蹈”一般指艺术家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取其特有的审美特质重新创作的舞台艺术作品。文章即探讨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艺术作品的风格。 一、意象的朦胧性,主题的多义性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由于采用明白晓畅的平叙和写实的艺术手法,作品的主题单一和明确。而80年代后,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通过隐喻、暗示、象征、艺术变形等表现手法代替以往明白晓畅的平叙和写实,以意象的朦胧性和主题的多义性代替以往主题的单一性和明确性。如《狼图腾》通过对狼性深沉、豪放、团结互助等特征的描述,对狼性的肯定,并由此思考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狼为主题,肯定狼性中的集体合作精神,作品中最后一个舞蹈造型的隐喻,是作者对人类的集体合作精神抱着肯定的态度、还是企盼的态度,作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样的主题设置,却能够引发观众深沉的思考。 二、人物个性丰满,情感立体多向 从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塑造的形象来看,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刻画的人物形象追求群体特征,如《红绸舞》、《丰收歌》、《快乐的罗嗦》等,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共性,缺乏个性,对于个人细腻、复杂的人物心理描写很少涉及主题情绪显得单一。而80年代后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形象的塑造上重视突出个体特征,通过多种个体特征,以情感的立体多向型代替平面单向型,以点带面,展现丰满的、立体的人物形象。如向阳编导的《元宵夜》将视角紧紧锁定在表现当代人的生命意识,时代情感等方面,作品通过采用不同的民间舞蹈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动作语汇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笔者在2009年为参加全国桃李杯文华奖舞蹈比赛创作的《虎妞妞》获全国B级女子少年甲组民族民间舞表演三等奖。这个舞蹈创作灵感来自东北地区的生活民俗,取材于东北秧歌。一双虎头鞋,一个俏妞妞是这个舞蹈开始交代给观众的两个元素,东北人过年要给孩子穿虎头鞋,虎头帽。东北的炕上有虎头枕,这一系列的民俗服饰都是东北地区的最大最亮丽的特点所在,穿上这些服装,它的寓意是辟邪,让孩子在新的一年中有个好兆头,好寓意,好身体。笔者以一双虎头鞋为线,一个俏妞妞与虎头鞋所产生的喜爱与俏皮为开始。展开了一整段的舞蹈,又添加了东北秧歌中手绢花技巧,把这个节目最终推向了高潮。 三、舞蹈作品语言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试论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试论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摘要】舞蹈艺术的灵魂存在于舞蹈本体,反映和表达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情感,构成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韵律,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韵律之美的艺术形象特征。 【关键词】舞蹈;韵律;艺术形象 1舞蹈的灵魂——韵律 “音乐是舞蹈灵魂”作为形容音乐与舞蹈的亲密关系,这句话似乎无可厚非,自古以来乐舞即为一体,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确是十分密切。舞蹈艺术并不是没有“灵魂”的躯壳,音乐以声传情,舞蹈以形传情,其作用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有许多民族民间舞蹈并不用音乐伴奏,而靠击鼓踏节起舞。像苗族的木鼓舞;壮族的扁担舞,这些舞蹈的感人力量丝毫不亚于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这种舞蹈不用任何器乐伴奏,也不歌唱,只凭舞蹈者内心的相互默契对脚而舞,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可见,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立表达思想情感,决不只是充当传达、表现音乐的一种外在视觉形象。常见到在一种音乐的伴奏下,各民族同时跳起各自不同的舞蹈,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舞台上,更常见于各种不同的自娱性联欢活动之中,并没有因为所使用的音乐是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就会将舞跳成另一种样子。舞蹈艺术的灵魂存在于舞蹈本体,就在舞蹈之中。 人体各部位所能活动的范围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为什么在许多人体运动范围相同或相近的动作,这是因为舞蹈韵律不相同。如向前移动步伐,这几乎是每个民族舞蹈都有的动作。若孤立地、简单地看这一动作,似乎相差无几,但若仔细观察运动的具体方式就会发现各有不同。如“芦笙舞”中有一种顿挫分明的蹭地前进;“弦子舞”常出现脚掌在地面上拖着移动;当步伐移动时与之相应的身体、膝部、双臂等动作各不相同,节奏处理不同,着力轻重有别,舞蹈所反映与表达的民族内在精神状态和情感不同,这一切构成了不同的舞蹈韵律。因而民族民间舞蹈韵律才是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 2舞蹈韵律的外在形式特点 舞蹈韵律的外在形式中具有协调性、连贯性、节奏性的特点。

中国民族舞蹈鉴赏

中国民族舞蹈鉴赏 光电学院 2010054020004 王仲伟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 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5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6 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宋家初中卜隆坤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欣赏《抬驴》《赛马》《十里埋伏》《奇迹》《民乐合奏》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感受中国民乐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 教学设计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1)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2)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生抢答) 2 、欣赏乐曲 (1)乐曲1:播放《赛马》主题旋律,请学生欣赏并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二胡、《赛马》) (2)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蒙古族)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乐曲2: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 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中国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正因为它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它是一条永不干涸的舞蹈源泉。源远流长,不因统治者的禁止而停止发展,也不因被宫廷吸收而改变其固有的乡土特色,始终以绚丽多姿的风格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民间舞蹈是产生和流传于民间,风格鲜明,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风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显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所以民组舞蹈的共同特点包括:中国民间舞常以载歌载舞为主要形式;中国民间舞大多使用道具;中国民间舞比较注重内容;中国民间舞具有自娱性与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中国民间舞有些表演形式,具有即兴性具有自然生动的情感表现力;中国民间舞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发展,创新的主要素材来源,同时,民间舞蹈仍然独立在于自己原有的范围内,并世代相传。中国和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势多样,形势自由,生动活泼,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 一、中国民间舞常以载歌载舞为主要形式 以藏族民间舞蹈为例,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歌舞传统的民族,他们在歌舞中欢庆佳节,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

舞赞美爱情与生活.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多为歌中有舞,舞中有歌,载歌载舞,歌舞一体,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民间舞擅用道具 如:东北秧歌中的手绢花及其运用技巧;山东鼓子秧歌表演时持有八角鼓等道具进行,蒙古舞中有筷子舞、盅碗舞;朝鲜族舞蹈中的长鼓舞由女性舞者身背长鼓,一手持竹键打击高音鼓面,一手持鼓棒打击低音鼓面,随着敲击出来的节奏翩翩起舞。 三、中国民间舞内容丰富多采 舞蹈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情感艺术,舞蹈艺术借助于动、植物的情态特征和自然景物的形态变化,借物比兴,托物寄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舞蹈中要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或者是宣泄内心的欢乐忧患,或者是表达亲友间的团结情谊,也可以是青年男女间的心灵的交流。总之没有任何主题的思想的舞蹈艺术是不存在的。 四、中国民间舞具有自娱性与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从艺术形式上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自娱性民间舞蹈和表演性民间舞蹈该形式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整理之后搬上舞台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 五、中国民间舞有些表演形式,具有即兴性具有自然生动的情感表现力 民间舞的表演程式规范性不强,舞姿造型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有相当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又能即兴发挥,所情之所至而创造,

[课程]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课程]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浅谈民族民间舞价值的开掘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流失问题着手,以人文精神关怀为根本,以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及文化市场发展规律为例,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关键词:开掘,民族民间舞,舞蹈语言,价值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界定及现状 (一)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界定 民间舞是相对于宫廷舞而言的,也是由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来。它强调是民间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当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一直发展成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社会功能性的舞蹈而发展为民间舞蹈”[1]。民间舞蹈指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具有民间性。 民族舞则是从地域、民族性角度来界定,指具有某种民族特性的舞蹈内涵或形式。它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比如中国民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 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个性及样式。民族舞蹈指舞蹈的内涵和个性——具有民族性。 (二)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现状 1民族性流失 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差异,积淀了不同的文化传说。目前,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理念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现代

化进程中逐步变化,西方的动作、节奏、叙事等手法,冲击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其形式化,民族性的元素减弱。 “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2]。而民族民间舞这一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现在众多舞蹈打着民族民间舞的名义,却完全没有民族舞的内涵,壳是民族性,而魂却已完全不具备民族性。 2民间性流失 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受文革影响,普遍认为传统的东西是陈旧的、有害的,应学习西方的、现代的文化。一度造成重视现代创新,而压制传统发掘,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甚至对立。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也成为革新对象,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刚刚向本位靠拢的民族民间文化又一次偏离轨道,受到冲击,不再保留其民间性本色。而在其变化过程中,民间性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口号,已经逐步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等相去甚远,而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和发展,这也是众多民族民间舞只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而丧失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所在。 二、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体现与开掘 (一)民族民间舞的价值层面 民族民间舞蹈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首先,它是物质的,受原始的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形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早期原始舞蹈,即民族民间舞蹈的雏形,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 其次,它是制度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使得它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形式。作为祭祀、庆典、群众自娱等,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中呈现可见的物质性、动

民族舞有哪些特点

民族舞有哪些特点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特点: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民族舞术表现能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绚丽多姿。 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中国的民间舞蹈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如广东的《英歌》是表现梁山泊英雄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大鼓凉伞》传说是表现郑成功抵御外寇练兵的活动。 自娱娱人,意旨统一。中国很多民间舞蹈常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艺的提高,故而中国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 情之所至,即兴发挥。中国各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在流传中,虽然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但也都有即兴发挥的传统,特别是在一些民间舞蹈家的身上这一点尤为突出。在他们情感最激动的时刻,常常是能出现闪烁着独特光彩的舞蹈的时候。 舞种: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浅谈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鉴赏

浅谈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鉴赏 摘要:主要介绍了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七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部分作品赏析。 关键词:汉族民间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 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