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生培养计划

数学优生培养计划
数学优生培养计划

2008~2009数学优生培养计划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大发展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一、数学优生的定义

所谓数学优生,并不是在一次两次考试中有好成绩,在一两次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而是对一个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概括,它表现在:

1、对数学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强,不满足于课知识。

2、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具有深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

3、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

4、具有较好的数学素养,即了解一定的数学文化背景,不仅了解数学自身的思维方法、结构和应用,同时对数学的发展、作用和价值有所了解,能够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5、积极参加数学学科竞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当然,衡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仅仅用成绩来衡量,因素是各个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应该来说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胜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而言表现出更好的数学素养,即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更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反应能力。

二、数学优生的优缺点

(一)有良好的智力和智商为先决条件

作为一个人,判断其发展是否健康,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智力和智商是否发展正常.对于在数学方面表现较优秀的孩子来说,就必须有良好的智力和智商为先决条件.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讲授同样的知识,这样的学生接受能力明显要比其他学生快很多.

(二)有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于数学方面表现较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健康的心理特征,个性发展积极向上。

1、有远大的理想。

2、有很强的自尊心

3、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三)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时间里有8O%是由习惯来支配的。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早到晚的行为都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便自觉地回教室准备上课,天天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习惯记笔记,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及时问老师,做题过程中认真仔细等等。所以这些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学习,提高成绩都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四)优生的缺点

虽然优秀生有许多一般学生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并不十全十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可变性,一些潜在的不良因素,随时都会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障碍。其主要表现是1、自高自傲,目空一切,看不起他人。一些优秀生错误的认为自己天资好,有优势,而又经常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因此,把尾巴翘得很高,好像自己有些飘飘然了。2、由于优秀生经常受表扬,对于荣誉特别敏感,不能接受他人特别是同学的批评。当别人指出其缺点时,满不在乎的认为“一俊遮百丑”。有时明知不对,不是辩护推脱,就是转嫁于别人。3、优秀生出头露面的机会多,成绩突出,老师对他们的教育相对少一些,因此对自己要求不严,喜欢自以为是。4、有些优秀生长期处于一种顺境中,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灰心丧气,一落千丈。

了解了以上这些优生的特点,教师和家长就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肯定长处,弥补不足,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使他们不断进步,而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关于培养数学优生的几点措施

(一)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做;并且以自主探索式的主体实践性教育为主要依托,真诚而坦率地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其具体做法是:1、每节新课之前,我都组织学生自行预习课本,并对学习容大胆地进行取舍,且针对疑惑之处,拟出一个求助学习单,以便课上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质疑问难、讨论研究。2、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3、在课堂教学中,故意制造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大胆地给予指正。4、定期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数学资料,然后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交流讨论。5、发动学生自办数学小报,让他们自己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病症”找药方,开处方。6、不定期的调配学生座位,让其自由组织学习集体。7、定期的举行“小能人”选拔赛,并让这些“小能人”自主

地走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展开合情合理的辩论。

(二)加强参与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参与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扩展了认知结构,激发了学习兴趣,发展了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合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培养。1、前面已经介绍了,对于这些数学特长来说,他们有许多自身的优点,比如自尊心都比较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等等。那么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优点进行培养。2、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缺点。作为数学优生,他们也都有一些像前面所介绍的诸如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等性格上的缺陷,教师如果引导不当,结果会很严重。应及时指出其不足。使其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观察,多思考,结合数学优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帮助

优生培养计划

2008-10-08 20:30

优生培养计划

本班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一般,优秀生的学习自觉性强,但两级分化较严重,部分学生的基础差。

为了使我班的优秀生更加优秀,拔尖生更拔尖,以带动起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特制定优生培养计划。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数学实践活动,容上要与课教学密切联系,形式上要活泼有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可以把表演,竞赛,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3、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4、深入班级,做好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注意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资料,建立优生档案,以后定期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明要求,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况,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及时表扬和批评。为了防止优生产生骄傲情绪,要加强对优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6、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在教学中分类管理,对优生提出比一般同学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疑惑问题,积极加以分析和辅导。

8、优秀生的弱科,了解分析成绩差、落后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进行辅导。

9、开展学习竞赛,增强优秀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搞好检查评比活动,及时找出不足,查漏补缺

2、认真上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吸取经验、形成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

⑴坚持五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干,能力为主心。

⑵落实双五教学目标:即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境,多给学生留点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时间,多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⑶开放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实验班和特色班的教学要做到八开放,课堂要开放、课程要开放、容要开放、方法要开放、情感要开放、互动要开放、训练要开放、考试要开放。

⑷让学生在互动和探究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⑸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生动的情感表达为纽带,以充分的精神交流为虹桥,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区开启学生的心扉,用教师的激情、情感的渗透、心灵的碰撞、语言的交流、眼睛的对话去换取课堂的生命活力。

⑹优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学

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⑺强化普通话教学: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用普通话教学,从新学期开始,凡在校级举办的各种优课评比中,未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实现一票制。

4、认真辅导:辅导是进行学生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⑴早晚辅导:①辅导必须按时、保时、保质;②辅导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容,有准备,有针对性;③辅导应以自主、个别、小型、分层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④辅导既要注意提优,更要注意补差,做到提优补差并重。

㈢抓工作重点的落实,

1、三类学生培养:

⑴优生培养:①加强对优生的前途理想教育,要求每位学生树立远自己的远想;用理想来引导和激励自己的学习;②帮助优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要通过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通过目标的分解与落实来实现目标的达成;③注重学习方法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离开教师、走出校门也能自主的学习;④课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定期向学生推荐适量的课外资料,通过课外阅读、课外学习、课外求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⑤引入竞争机制,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利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杠杆,营造竞争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竞争、参与竞争;⑥每周榜样引路,每周向学生介绍一名高考名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吃苦精神、成功经验,成才之路等,用名星来激励、用榜样来引路、用方法来催化、用拼搏来提升学生的成绩;⑦建立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⑵边缘生转化:②建档边缘生个人档案,进行成绩跟踪分析和指导;③实施“青蓝”工程,即边缘生和老师接对子,采取捆绑式学习、捆绑式指导、捆绑式互动、捆绑式考核;④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习惯;⑤向边缘生进行政策倾斜,教师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方面要向边缘生倾斜;⑥优化边缘生的学习方法,使每个边缘生都能掌握并坚持学习七认真,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来提高边缘生的学习成绩;⑦加强对边缘生转化的考核力度,每学期根据期中、期末考试边缘生成绩的升降幅度对辅导老师进行两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津贴挂钩,与评优挂钩;通过以上七种措施的落实,让边缘生学有兴趣、学有方向、学有进步。

㈣抓学校教学策略的应用

1、主体性课堂教学: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思维主心、能力主干的五主教学模式。

2、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依赖型、被动型、个体型向自主型、主动型、合作型、研究型转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教会学生会计划、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考试,会总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上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建好学科错题集:错题集主要用来积累学生在作业、练习、试卷中做错的题目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和订正,同时进行适当的针对训练,任课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一次检查和批阅,每两周对学生错题集的积累情况进行一次总结,上好错题订正指导课,通过错题集的积累、分析、订正和针对训练,使学生达到自我分析、自我纠正、自我补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目的。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利于学习,合作利于长知,合作利于创新,合作利于成功。各年级要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学情等方面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在组长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要求、有容、有考核的开展合作学习。要把合作学习从课堂延升到课外,由课外延升到家庭,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开展合作竞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㈥抓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学期学校将改变以往只看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建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1、考核评价的实施部门:考核评价的实施分两个层面开展,一是学校对年级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年级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考核评价的主要形式:考核评价主要采取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学生评价向结合的方式进行。

3、考核评价的具体容:⑴年级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从教师的师德表现、敬业精神、工作量、教学成绩、学生评教五个方面进行。

⑵学校对年级的考核评价:主要从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教学六认真落实情况、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教研组工作开展情况、教学成绩提升情况、教学事故杜绝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索

容提要:当今,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相应成为教育目前面临的紧要任务。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

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具有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的新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

主题词:信息信息技术信息能力信息素质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搞好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目标明确,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学习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典型任务中,学生完成了典型任务,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个原则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一章完成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子任务组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一个公文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任务的提出、任务确定、任务实现的方法。又例如: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是用建立“学生成绩表”这一任务来驱动的,教师可以先提出“学生考试成绩汇总”这一任务,演示例,然后讲解如何实现,学生练习。当然,典型任务的设计必须善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做好这一步,一节好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教会学生获取、采集、加工、处理、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遵守计算机安全与使用的道德规。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要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素养及能力:

阅读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资料的能力对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没有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相关软件,也无法回避在使用中遇到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能否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标准之一。比如:Windows、Office等各种软件均有帮助信息,但很多学生不注意甚至不愿意自己去搜索和利用,因此教师应提醒、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学习习惯。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老师先演示一遍课件,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并运用帮助菜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仔细阅读、反复操作,到下课时,兴奋地发现完全是靠自学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做的多与少,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让人羡慕的满足感,都充满自信的等待下节课的到来。

网页浏览和制作能力

学生习惯阅读传统形式的文字信息,而网页的各类信息展示方式是非线形、跳跃式的超文本形式。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熟悉现代信息载体形式。如:在讲完Frontpage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把有意义的容下载、编辑成自己的网页,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网页作品有意识的积累各方面知识,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以及网页制作竞赛、读后感征文、百科知识竞赛等,采取各种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训练

讨论式教学。信息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共同讨论问题、介绍学习经验、使用技巧等营造一个师生平等、学术研究、自主性学习的氛围,从而促使学生自学、检测自学效果,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敏捷程度的同时,又培养了学习兴趣。网上传播信息。传播信息是信息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主页是信息社会很普通的一个传播途径。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有关的习题、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资源.然后通过电子发送给同学或远方的朋友,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说说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与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网络意识。提醒学生慎重上网聊天与教友,不要轻易答应网友会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感,不要作出不利于网络安全的事情。对于有专长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引导并监督其将专长服务于同学、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演示、讲解模式: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系统操作时,我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我还根据课程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例如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边出示用FLASH 制作的课题画面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依次展示"图文混排"的示例,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2、练习模式: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外作业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容。例如,讲完WORD软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学生用到学过的有关知识每人做个电子报刊,要求有刊号、日期等容,并制定了评比标准组织竟赛,同学们争相恐后,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经过练习对所讲的容又有了进一步掌握。有如在讲授完EXCEL电子表格后,让学生记录不同时期太阳照射自己产生的影子的变化情况,把记录的数据用电子表格做成图形,看影子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比较春天记录的影子和其它季节记录的影子的区别。单就这个例子的实践过程来看,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每节课如此,每完成一项教学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促使同学们熟练掌握所学容,提高学习效果。

3、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通过校园网浏览教学页面、网上图书馆、教学资料库等,能获得更丰富、快捷的信息知识。比如:为了配合初二语文《向沙漠进军》一课所涉及的环保容,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查找:为何要重视环保?目前我国在环保方面有那些重大举措?生活中,哪些垃圾会对环抱造成污染?……教师指导学生们利用搜索引擎功能,找到所须的站点,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4、分组教学: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组教学完全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在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比如:我曾经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制作一个“宇宙探索”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搜索引擎功能查阅某一问题,兴致勃勃的浏览相关的网页,由小组长辅导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研究、相互协作与支持,共同批判地去考察各种观点、理论、假说,进行协商与辩论,得出相对“统一”的结论,然后等待与其它小组进行质疑与讨论。这样一来,小组成员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大家所共享。这时候教师适当的表扬,就能极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既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对工作量,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意识,进而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5、竟争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也应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应本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同时也要从未来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来上好信息技术课。例如:小组中的人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进行分工及合作,在本组不能完成时如何协调其它小组来共同完成。各小组之间又是竞争对手,优秀的小组将是学期期末的优秀班组,综合评比差的小组有可能解散或被其它组兼并。使组与组成员间学会分工及协作,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类似于现代企业的竞争机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将极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特点,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容,而且还能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实验构想: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初中美术课本的《贺卡设计》、《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和《标志设计》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中,我们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制作《招贴设计》课件时,选用多幅著名的和平运动招贴画,从容、形式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使学生对招贴画的设计构思进行全面了解,并

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操作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完成了课堂要求容的同时,还增长了地理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并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促使信息教育课程走上良性教育循环轨道。

五、通过不同途径,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性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学到的容,总试图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有的在课上经常打开其它应用软件,并尝试着使用,还有的问我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软硬件及趋势,这是学生对该学科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为此,我采取了以下两种途径:

1、课堂上开辟“信息共享”时间:丰富的信息科技知识是增强信息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日常生活对知识的积累。由于接触环境不同,每位学生对书本之外的信息知识掌握程度不等,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广泛的信息知识,我依课时进度情况,每隔几节课就开辟一次“信息共享”时间,一般安排在下课前10-15分钟,目的是倡导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把自己了解到的最新的信息知识、市场动态讲出来,让大家来“共享”,或把自己遇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等。例如:有的学生说WINDOWS XP 诞生了,它与WINDOWS 2000有如何不同;有的说我注册了,有兴趣,与我联系;有的问:谁知道怎样做个人主页等……通过这样“信息交流,互通有无“,不仅令学生信息知识面扩大,拓展了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不断主动去探寻更多信息知识的动力,无形中延伸了课堂教学容,增长了信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

2、创设第二课堂:为了满足一部分学生想深入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我开设了第二课堂,并按学习容不同分为两个活动小组,(1)网页制作(2)多媒体电子文稿。学生根据兴趣要求不同进行选学。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有些学生能够很熟练的使用Powerpoint软件,并帮助其它学科教师制作课件,受到了一致好评。何畅同学的网页<<开路者>>荣获省级一等奖.其他有90%的学生已经制作了不同主题的网页,并在校级、区级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对于一些需要采集较多信息才能完成的作品,可以由学生结组完成,完成后由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交流,教师适当地参与、引导,并注意鼓励关注他们的创新精神及个性化的发展;在学习完WORD及EXCEL一类软件后,我一般采取“指定容、单人考核”的方法,由教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间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学生用WORD软件打印一篇文章,限定排版要求,尽量在测试要求中包括WORD中学过的大部分文字处理功能,完成后由教师当堂给分。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把握信息时代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就一定能培养出赋有时代竞争力的信息人才,成为一名21世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引文出处:“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实现教育信息化”摘自教育部部长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的报告”

参考文献:

[1]吴文虎秀琪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大学2001

[2]海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举隅网络科技时代2001

[3]施书恩,东梅。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程。人民,20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