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材料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材料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1.一般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分为哪三个时代历程?

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铁器时代

2.按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可分为哪三个历史时期?

即形成期(夏商)、鼎盛时期(西周)和转变期(春秋战国,秦汉)。

3.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哪些金属材料?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4.有色金属可分为哪五大类?

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

5.铜合金按其主要组成和性能可分为哪两类?

黄铜和青铜

6.我国将镁合金分为哪4类?

铸造用挤型用锻造用焊接用

7.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哪一件铸铁件?

晋国铸型鼎

8.钢按用途分类分为哪4类?

冷作钢、热作钢、塑胶钢、工具钢

9.按塑料受热加工后的性能可分为哪2类?

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

10.陶瓷中的日用瓷、建筑用瓷等和采用高精选原料,能精确控制化学组成,按照便于控制制造技术加工的、进行结构设计并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各属于哪2类陶瓷?

工业陶瓷和艺术陶瓷

11.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转折点是哪一类材料的冶炼和工具制作与使用?

青铜

12.从夏代到清朝约四千年间,金属的使用分为两大发展阶段,前阶段约两千年是以哪一种器具制造为主?创造了哪两个朝代的灿烂的文化?后阶段两千年是哪类材料的天下?在生铁冶铸的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国古代钢铁文化。对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青铜器商、周铸铁和钢

13.黑色金属主要指什么金属?有色金属被称为什么金属?常用的有色金属有哪一些?

铁、锰、铬重金属、轻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铝

、镁、钾、钠、钙、金、银

14.根据合金元素的含量及工艺特点,铝合金可分为两大类?

加工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15.常见的有钴高温合金有哪一些类型?

含钴50%以上的司太立特硬质合金即使加热到1000℃也不会失去其原有的硬度钴基合金是钴和铬、钨、铁、镍组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的合金的总称

16.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在哪一些产业中的生产上广泛使用铁器?

农业、水利工程

17.我国湖北同绿山发现的战国时期铁斧、铁锄是经过退火处理的白心可锻铸铁;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铁铲是典型的黑心可锻铁,证明我国是生产可锻铸铁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哪一些可锻铸铁?

白口铸铁通过石墨化或氧化脱碳可锻化处理,改变其金相组织或成分而获得的有较高韧性的铸铁。白心可锻铸铁、黑心可锻铁

18.现代的炼钢方法有哪三类方法?

转炉、平炉和电炉

19.塑料按用途可分为哪两类?

通用塑料、工程塑料

20.高性能陶瓷又称为什么陶瓷?一般由哪二大类陶瓷构成?

特种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

21.什么是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

适于熔融状态下充填铸型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铸件毛坯的铝合金强度较高、比强度大且适宜于塑性成形的铝合金

22.什么是白口铸铁、球墨铸铁和灰口铸铁(麻口铸铁)?

碳分以游离碳化铁形式存在的铸铁,断口呈银白色球墨铸铁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很强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碳分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出现的铸铁,断口呈灰色

23.什么是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

24.仰韶文化及其标志性的文化艺术是什么?

仰韶文化:出现于新石器晚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位于黄河流域,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

仰韶文化标志性艺术是彩陶。它是我国较早成熟的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的仰韶文化因时间和地区不同,彩陶的器形和文饰也可分为数种类型,其中以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基本最为杰出。

25.大汶口文化及其标志性的文化艺术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出土文物有与大汶口文物完全相同的),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标志性的是彩陶

26.简述铜合金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

按合金系划分、按功能划分、按材料形成方法划分

27.试比较金属铜与铝的一般特性的异同点

铜:导电性:64%,耐蚀性:23%,结构强度:12%,装饰性:1%、

铝的密度很小、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铝是热的良导体、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耐低温

28.镁合金的性能特点是什么?为何把镁合金称为“绿色合金”?

密度小(1.8g/cm3镁合金左右),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由于镁合金较好的加工性能、较强的机械性能、重量轻、韧性好、屏蔽性好,特别是具有极强的回收性能29.铸铁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白口铁分为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按断口颜色分、按化学成分分、按生产方法和组织性能分

30.铸铁按其中碳存在的不同形式、有无石墨析出和石墨的形态,可分为哪4种?

31.铸铁中主要存在哪几种金相基本组织

32.简述灰口铸铁的基本特点,灰口铸铁还具有哪三种良好的使用性能?

生铁中的一种,又称铸造生铁。含碳量约3%,含硅约2%。断面呈深灰色,通常叫灰口铁。碳在这种铁的合金里是以片状的石墨形态存在。质较软,可进行切削加工。热时容易流动,铸造性能好。较耐磨。强度及延展性差。由于石墨质软并有润滑作用,因而这种生铁具有良好的切削、耐磨和铸造性能等优点。但是,由于有片状石墨的存在,降低了它的抗拉强度,使它不能锻轧,只能用于制造各种铸件,如铸造机床床座、铁管等

33.简述球墨铸铁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

34.请归纳铁与钢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现代炼钢技术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转炉、平炉和电炉

35.简述塑料的发展过程?塑料的主要优缺点和组成成分?塑料是如何分类的?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1909年2月8日,贝克兰在美国化学协会纽约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这种塑料。

优点:1、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2、塑料制造成本低3、耐用、防水、质轻。4、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5、是良好的绝缘体。6、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这样可以降低原油消耗。缺点:1、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2、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这种物质少量会导致失明,吸入有呕吐等症状,PVC燃烧也会产生氯化氢有毒气体,除了燃烧,就是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环等。3、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4、塑料无法被自然分解。

根据名种塑料不同的使用特性,通常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三种类型。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理化特性,可以把塑料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料性塑料两种类型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成型方法,可以分为膜压、层压、注射、挤出、吹塑、浇铸塑料和反应注射塑料等多种类型。

36.比较有机玻璃与普通玻璃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差异。

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有机玻璃是PMMA浅显的称号,又称作亚克力(Acrylic),这种高分子透明资料的化学称号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们常说的亚克力板就是聚甲基丙烯甲酯(PMMA)板材,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聚合而成。①高度透明性。有机玻璃是

目前最优秀的高分子透明资料,透光率到达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普通玻璃只能透过0.6%的紫外线,但有机玻璃却能透过73%。

②机械强度高。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万,是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而且构成分子的链很柔软,因而,有机玻璃的强度比拟高,抗拉伸和抗冲击的才能比普通玻璃高7~18倍。

③重量轻。有机玻璃的密度为1.18kg/dm3,同样大小的资料,其重量只要普通玻璃的一半,金属铝(属于轻金属)的43%。

④易于加工

37.“塑料王”是指何种塑料?为什么它会具有这样的美称?

聚四氟乙烯是以四氟乙烯为单体聚合起来的高分子,商品名称叫特氟隆(Teflon),俗称“塑料王”。它的最大优点是耐化学腐蚀,除极强碱,如熔融的碱金属能腐蚀聚四氟乙烯外(仅仅是表面上轻微的腐蚀),聚四氟乙烯不为任何化学试剂腐蚀,连无坚不摧的“王水”也只能对它“望而兴叹”。它的长期使用温度可达260摄氏度以上,耐腐蚀性远远超过不锈钢。聚四氟乙烯不吸湿、不燃烧,耐疲劳性特别好,“塑料王”的美称当之无愧!此外,聚四氟乙烯还是已知固体中表面能最小的,几乎任何东西都不能粘附在其表面上。同时,聚四氟乙烯摩擦系数也极低。

38.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哪几种?它们各具有什么特性?

(1)酚醛塑料:刚性好,变形小,耐热耐磨,可在150?200 ℃范围内长期使用,在有水润滑时摩擦因数很小,耐油抗腐,绝缘性能优良。缺点是质脆,抗冲击强度差。适于作绝缘件,耐磨件,电器、仪表结构件,运输导向轮、轴承、轴瓦等。

(2)氨基塑料:着色性好,色泽鲜艳,外观光亮,有灭弧性能,耐热耐水性弱于酚醛塑料。适于作灭弧罩,电器开关,矿用防爆电器,装饰材料,工具等。(3)有机硅塑料:耐高低温,耐潮,电阻高,髙频绝缘性好,耐辐射臭氧。适于作电器元件的塑封件及耐高温、电弧和高频的绝缘件等。

(4)硅酮塑料:可在很宽频率和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一900?300°C 下长期使用,耐辐射,防水,化学稳定性好,抗裂性良好,可低压成型。主要用于低压塑料整流器,半导体管及固体电路等。

(5)环氧塑料:强度高,绝缘性优良,化学稳定性和耐有机溶剂性好。适于压缩成型和传递成型。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封装固定等。

39.什么是ABS塑料?它有什么特点?

ABS树脂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表面喷镀金属、电镀、焊接、热压和粘接等二次加工,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纺织和建筑等工业领域,是一种用途极广的热塑性工程塑料。

冲击强度极好,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使用;ABS的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又具有耐油性、电绝缘性较好,并且几乎不受温度、湿度和频率的影响、ABS不受水、无机盐、碱及多种酸的影响、加工性能优良

40.比较陶瓷与金属在性能上的差异?

陶瓷抗冲击能力比金属差、致密程度比金属低、抗压强度比金属低、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陶瓷的熔点比金属高、陶瓷一般是绝缘材料而金属导电性强

41.简述陶瓷的生产工艺过程?

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

42.“刚玉”是指哪种陶瓷材料?请分析它的特点与应用的关系?

结构陶瓷结构陶瓷具有优越的强度、硬度、绝缘性、热传导、耐高温、耐氧化、耐腐蚀、耐磨耗、高温强度等特色,因此,在非常严苛的环境或工程应用条件下,所展现的高稳定性与优异的机械性能,在材料工业上已倍受瞩目,在空间技术领域,制造宇宙飞船需要能承受高温和温度急变、强度高、重量轻且长寿的结构材料和防护材料,在这方面,结构陶瓷占有绝对优势。在军事工业的发展方面,高性能结构陶瓷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绝缘性好导热快的新型基片材料

43.简述非氧化物陶瓷的基本特点?

主要包括碳化硅、氮化硅和赛龙(SIALON)。同氧化物陶瓷不同,非氧化物陶瓷原子间主要是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较高的硬度、模量、蠕变抗力,并且能把这些性能的大部分保持到高温,这是氧化物陶瓷无法比拟的。但它们的烧结非常困难,必须在极高温度(1500~2500℃)并有烧结助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密度的产品,有时必须借助热压烧结法才能达到希望的密度(>95%),所以非氧化物陶瓷的生产成本一般比氧化物陶瓷高。

这些含硅的非氧化物陶瓷还具有极佳的高温耐蚀性和抗氧化性,因此一直是陶瓷发动机的最重要材料,目前已经取代了许多超高合金钢部件。现有最佳超高合金钢的使用温度低于1100℃,而发动机燃料燃烧的温度在1300℃以上,因而普遍采用高压水强制制冷。待非氧化物陶瓷代替超高合金钢后,燃烧温度可提高到1400℃以上,并且不需要水冷系统,这在能源利用和环保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非氧化物陶瓷也广泛应用于陶瓷切削刀具。同氧化物陶瓷相比,其成本较高,但高温韧性、强度、硬度、蠕变抗力优异得多,并且刀具寿命长、允许切削速度高,因而在刀具市场占有日益重要地位。它的应用领域还包括轻质无润滑陶瓷轴承、密封件、窑具和磨球等

44.什么是装置瓷?它有哪些要求?

装置瓷又称电绝缘瓷,主要是指用于安装、固定、支承、保护、绝缘、隔离及连接各种电子零件及器件的瓷制制品,在电器设备中应用极广。常用的装置瓷产品有:高频绝缘子、插座、瓷轴、瓷管、基板、波段开关片等。

装置瓷的基本特性是:

1. 高的体积电阻率(室温下通常要求大于10(10)Ω*cm)和高的介电强度(大于10(4)kV/m),以减少漏导损耗和承受高的电压。

2.相对于电容器来说介电常数小,一般要求≤9,否则线路分布电容太大,影响线路参数和整机质量。另外ε小,介质损耗也小。

3. 高频下介质损耗小,tgσ一般在2X10(-4)到9X10(-3)范围内,以减少工作时的发热。

4.机械强度高,的抗弯强度一般为45--300MPa,抗压强度为400--2000MPa。

5.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45.试简述我国陶瓷的发展过程?并简述现代陶瓷和传统陶瓷的区别?

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

与传统陶瓷相比,现代艺术陶瓷最突出的一个字眼便是“艺术”,而艺术所讲究的即是审美,所以说艺术家审美情趣的表达是现代艺术陶瓷的灵魂。我国现代艺术陶瓷是对中国几千年陶瓷史的延续,水、土、火、气、釉多种因素的自由发挥及烧制方式带来的不可预期性的奇妙结合,为古今众多陶瓷艺术家的智慧与灵感提供了极为开阔的活动空间,使技艺、激情和思想可以自由的驰骋其中,然而中国现代艺术陶瓷与传统陶瓷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首先,艺术家创作的目的不同:传统的陶瓷创作,是以实用为主的,或者说是以实用性、功能性为前提的。而现代艺术陶瓷创作讲究的是观赏性与纯艺术的品格。

其次,艺术家的思维表达方式不同:现代艺术陶瓷创造者的思维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比较而言,传统陶瓷家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客观的、静态的、朴实的、严谨的和单向的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审美理念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其三,艺术家对于陶瓷媒介的运用发生了巨大变化:陶瓷艺术之所以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辉煌的艺术发展史,就是有赖于它是与泥和火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自然媒介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现代艺术陶瓷创造者不但继续演绎着这种完美的结合方式,更有甚者已经打破了原有媒介的界线,通过与其他媒介材料进行综合运用,实现艺术家的创意表达。

46.试分析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有色金属合金发展过程的关系?

在历史上,生产工具所用的材料不断改进,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历史学家曾用器物的材质来标志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到17世纪末被人类明确认识和应用的有色金属共8种。中华民族在这些有色金属的发现和生产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见冶金史)。进入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许多新的有色金属元素的发现。上述的64种有色金属除在17世纪前已被认识应用的8种外,

在18世纪共发现13种。19世纪发现39种,进入20世纪,又发现4种。

47.试论述塑料和陶瓷与人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陶瓷是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精华。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陶器的出现,首先是与原始人类的活动居住分不开的,并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大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万年开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对粘土的可塑性和可烧性的认识后产生了陶器。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普遍进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阶段,社会也有原始群居进入繁荣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农业的发展和普遍定居生活,使社会对陶器的需求量有了大的提高,制陶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工艺先进,制器精美,器类齐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创造了以陶器为主的灿烂悠久的地方原始文化.

塑料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更加质轻,便携,更易清洁的产品,也给人类带来污染的烦恼。使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48.简述塑料的发展过程?塑料的主要优缺点和组成成分?塑料是如何分类的?

49.玻璃材料及其制品在现代装饰中具有哪些用途?

现代建筑所用的玻璃,不仅要求其具有透光、透视、防尘和装饰作用,而且要求其具有隔声、绝热、防辐射、防弹、防爆等特殊功能。现代建筑物立面大面积采用玻璃制品,尤其采用性能优异的中空玻璃、镜面玻璃、热反射玻璃和夹层玻璃等材料后,不仅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改善光效果,提高建筑水平。

玻璃新品种的不断问世,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余地,是现代建筑愈来愈多地采用玻璃门窗,玻璃幕墙和玻璃构件,已达到光控、温控、节能、隔热、降噪、及降低结构自重,美化环境等多种目的。

50.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有何区别?

吸热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红外线辐射能、并保持较高可见光透过率的平板玻璃。特点:吸收太阳辐射热、吸收太阳可见光、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热反射玻璃是一种通过化学热分解、真空镀膜等技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热反射镀层玻璃。对来自太阳的红外线,其反射率可达30%~40%,甚至可高达50%~60%。这种玻璃具有良好的节能和装饰效果。

区别就是热反射玻璃反射热的能力比吸热玻璃强

51.常见安全玻璃有哪些品种?

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防弹玻璃、防盗玻璃、防火玻璃、夹丝玻璃及防护玻璃等

52.夹丝玻璃有何用途?

防火性夹丝玻璃即使玻璃被打碎,线或网也能支住碎片,很难崩落和破碎。即使火焰穿破的时候,可遮挡火焰和火粉末的侵入,有防止从开口处扩散延烧的效果。

安全性夹丝玻璃能防止碎片飞散。即使遇到地震、暴风、冲击等使玻璃破碎时,碎片也很难飞散,所以与普通玻璃相比,不能造成碎片飞散伤人。

防盗性普通玻璃很容易打碎,所以小偷可以潜入进行非法活动,而夹丝玻璃则不然。即使玻璃破碎,仍有金属线网在起作用,所以小偷不可能。轻易进行偷盗。

按着建筑法规定,夹丝玻璃用于防止火焰扩散延烧的开口部分。

用于屋顶、天窗、阳台等部分。一旦玻璃破碎,碎片也没有落下的危险。用于防火区、防烟壁。

53.玻璃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生产工艺分类、简单分类、成分分类、性能分类

54.钢化玻璃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钢化玻璃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① 安全性。当玻璃被外力破坏时,碎片成类似蜂窝状的碎小钝角颗粒,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② 高强度。同等厚度的钢化玻璃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

③ 热稳定性。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承受的温差是普通玻璃的3倍,可承受200℃的温差变化

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室内隔断玻璃、采光顶棚、观光电梯通道、家具、玻璃护栏等。

55.试简述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

①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②配合料制备。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④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56.为什么锂被认为是“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

57.为什么说锂是“重要的先进绿色高能或能源金属”?

58.请详述Li+电池材料的概况以及安全性能问题?

59.请根据Li+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详述Li+电池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异同点?

60.请详细叙述Li+电池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61.20世纪起在白口铸铁的发展史上出现哪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62.试简述灰口铸铁的缺口敏感性、减震性和减摩性的具体内容。

婚姻家庭社会学期末试题汇编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夫妇中有一人死亡,但有未婚子女的家庭也应该归为此类。 3.家庭网一般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是以家长为内 容主线,以家长、家庭为服务对象,以育儿、家庭消费、家长社区为服务主导,全面涵盖家长、家庭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两种。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具体分为(1)血亲的配偶(2)配偶的血亲(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6.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 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7.“普纳路亚”家庭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 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 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原始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族群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联系,于是便产生了各族群之间的通婚。同时,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方面,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族外通婚对后代体质发育有益,并形成了同母所生子女间不应发生性交关系的观念,于是在家庭内部开始排除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两个族群之间的通婚,这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形式。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杜瓦儿将家庭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含答案

《社会保障学》 期末考试试卷一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 )中世纪的济贫立法。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智利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就是(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 )。 A.无过失补偿原则 B.个人不缴费原则 C.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 D.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4、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5、从各国实践来瞧,最为普遍的养老保险费用的分摊方式为( )。 A.由雇主、雇员与国家三方共同负担 B.由雇主与雇员双方分担 C.由雇主与国家分担 D.完全由雇员个人负担 6.工伤鉴定就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 )。 A.特殊条件 B.前提条件 C.重要条件 D.唯一条件 7、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就是(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C.个人缴费 D.企业缴费 8.社会救助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 )。 A.最高生活需要 B.最低生活需要 C.基本生活需要 D.一般生活需要 9、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就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军人保障 10.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救助者与受助者的地位( )。 A.就是完全平等的 B.就是不完全平等的 C.救助者地位更高 D.受助者地位更高

二、多选: 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就是( ABCD )。 A.调节功能 B.互助功能 C.稳定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E.资本积累功能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 ABCDE )。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 D.普遍性原则 E.互济性与法制性原则 3.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包括( ABCDE )。 A.性质上就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B.保障水平就是极端低下型 C.保障效果就是不良型 D.保障项目就是极端有限型 E.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共性包括( ABCDE )。 A.都就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B.都进行风险转移 C.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D.充足的基金就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 E.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5.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 ABCD )。 A.国家财政拨款 B.雇主与个人缴费 C.发行福利彩票与社会捐赠 D.基金运营收益 三、判断: 1.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优抚三大部分。( ×) 2.社会保障的总目标就是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3.所有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筹集均采取国家、企业与个人三方分担的原则。( X ) 4、我国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工资总额的6%缴纳,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2%缴纳。( √ ) 5.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保障项目众多,待遇标准也较高。( √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期末考查题(时限:30分钟)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来做小法官 1、反思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恰当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2、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心,不是自爱的表现。() 3、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4、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是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其后的蓝田人是最早的直立行走的人。 () 5、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6、我国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 7、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习俗,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是民族团结、友好相处、共 同繁荣的保证。() 8、海洋的主体部分是海,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9、地球是一颗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蓝色美丽的星球。() 10、如果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我来做个小侦探 1、下面属于不良习惯的是_______。 A 读课外书 B 长时间上网玩游戏 C 课前预习 2、人们常把______比喻成“慢性自杀”。 A 喝酒 B 吸烟 C 吸毒 3、艾滋病不会以下面的_____方式传播。 A 血液传播 B 母婴传播 C 握手传播 4、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是______。 A 元谋人 B 炎帝和黄帝 C 蓝田人 5、稻谷是在______遗址发现的。 A 半坡 B 大汶口 C 河姆渡 6、_____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火把节 7、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是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 A 非洲 B 亚洲 C 大洋洲 D 欧洲 8、我们家乡的地貌是____。

七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社会与历史》《思想品德》试题卷(1.30)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考试须知:全卷8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小康家住在南门社区,中共十八大会议期间,社区利用宣传窗举办了以“改革开放,富强之路”为主题的国家建设成就图片展,这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2.如果你要绘制一幅你所在小区的地图,用哪种比例尺可使地图上的内容最为详细( ) A.1∶50 000 B.三万分之一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D.1∶45 000 3.2012年,从外地输入的清洁能源天然气走进了越来越多的镇海居民家,这是区域间哪方面的交流() A、信息 B、技术 C、物产 D、文化 4.在《爸爸去哪儿》山东鸡鸣岛之行中,你可以看到当地有许多海草房民居,据此分析() ①这里是牧村②这里是渔村③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有关④民居特色与生产活动有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观察右边的四大洲轮廓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大洲面积最大,且全部位于北半球 B.乙大洲西临太平洋,有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 C.丙大洲被三个大洋包围 D.丁大洲位于东半球,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6.与地中海气候在气温上差别不大,但是降水季节正好相反的气候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7.下图所示的四个大洲中,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②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 ③湄公河平原是水稻高产区,人口稠密④湄公河平原高温多雨,人们住高脚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 2-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凝结了家人多少的(关爱)和(付出)。3.“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该要(和睦相处)。4.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5.从(出生)、(成长),再到死亡,这是我们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6.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人在65岁以前算(中年人)。 7.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它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了。 8.我们挽救他人生命最常见的方式是捐献骨髓和(捐献器官)等。 9.报警请拨-(110);发生火灾请拨-(119);病人急救请拨(120);交通事故请拨-(122)。10.现在,家庭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了,除了固定的工作、劳动所得,有些家庭还有别的收入来源,如打工、银行利息和(炒股)等。( 11火灾发生时,除了(自救)和-(救人)-以外,还要正确运用一些(灭火方法)来减缓或防止火势的蔓延从而降低危害的程度。 二、判断下面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20分(每题2分) 1.即使家里有钱,我们也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2.丽丽说“用白纸或报纸包食物吃,自己的手不会弄脏,真是简单又方便。”(×) 3.小明和小强总喜欢模仿残疾人的动作,他们觉得很有趣。(×) 4.买了保险就不用注意安全了。(错) 5.有些小朋友喜欢在高压线下面放风筝。(×) 6.奶奶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用湿衣服或者湿毛披在身上以免被烟呛到或被火烧伤。(√)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 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15分)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 -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 )。 A.染色体复制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 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 A.地貌 B.地心 C.海沟 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 C.纳米 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 A.爱因斯坦 B.达默 C牛顿 D.诺贝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_9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剖析

A .征收社会保险税 B .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第一单元( 1、2、3、4章,5 章 1、2节) 一、单选: 1. 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 D )学 科。 2.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3.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4.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 1601 年 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 《伊丽莎白济贫法》 B ?《济贫法修正案》 C. 《日志》 D .《基督慈善的典范》 5. 19 世纪 80 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 德 B .英 C .法 D .美 6.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 国家保障制 B .国家一一单位保障制 C. 城镇单位保障制 D .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 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 ,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 .亚当?斯密 B .萨缪尔森 C .帕累托 D .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 .经济学 B .政治学 C .社会学 D .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 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 普遍保障。 2019年12月 22 日 A .经济 B .基础 C .管理 D .社会 A .公平性 B .福利性 C .储蓄性 D .多样性 A .经济因素 B ?道德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政治因素 10. A .初次分配 B .再分配 C .第三次分配 D .第四次分配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 .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不以营利为目的 11.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30分) 1、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第一单元,第 1 课) 2、生活中的陷阱有:(赌博、暴力游戏、烟酒、黄色录相、吸食毒品)。(第一单元,第 4 课) 3、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第一单元,第 3 课)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第二单元,第 3 课) 5、我们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中国人)也走出了国门,标志着中国已经融入了国际社会。(第二三单元,第 34 课) 6、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第三单元,第 4课) 7、(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第三单元,第 2 课) 8、自古以来,我国与周边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我国唐朝着名僧人(鉴真)东渡日本讲学;(唐僧)西天取经学习印度的佛教文化;明代初年,(郑和)七下西洋。(第四单元,第 1 课)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B )(第三单元,第 2 课)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不知道 2.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的作者是(C )(第四单元,第1 课) A.牛顿 B.华罗庚 C.阿基米德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材料,复习绝对有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填空题: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3、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问世,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美国学者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5、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6、课程的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7、制定课程目标的三种基本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学科的需要和学习者的需要。 8、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三大现代教学理论流派 苏联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结构教学论,德国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9、教学评价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考试阶段、测量阶段、评价阶段。 10、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1、根据所依据的标准与解释方法不同,可以把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12、有效的学绩测验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这是学绩测验编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13、质性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表现性测验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 14、、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名词解释: 1、课程: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2、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成为学科课程。 3、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类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课程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直接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性。 4、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 5、儿童本位课程:是指课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儿童心理发展逻辑出发,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价值的课程论) 6、知识本位课程: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出发,强调知识自身的价值的课程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A 1、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 A、社会保险型 B、强制性储蓄型 C、福利国家型 D、国家保险型 B 2、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 A、劳保医疗 B、公费医疗 C、合作医疗 D、自费医疗 A 3、社会救助是()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 C、慈善事业的一种 D、社会保险的核心 A 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现金援助 B、实物援助 C、劳务服务 D、以工代赈 A 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 A、绝对贫困 B、小康水平 C、勉强度日 D、富裕 A 6、社会保障之所以被称为“减震器”,是因为它具有()功能。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互助功能 C 7、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 A、教育事业 B、医疗卫生事 C、残疾人福利 D、城市住房事业 D 8、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D 9、()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C 1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新加坡 C 1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A 1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 )。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B.低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或略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D.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我的学校是(),我们在校园里愉快地生活,共同( 学习)、共同( 游戏),茁壮成长。(第一单元第2课) 2、我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 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向(书本)、(媒体学),还可以向他人、(向生活)学……(第二单元,第2 课) 3、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第二单元,第3课) 4、生活处处有(规则),它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保证。(第三单元,第1课) 5、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 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 ( 社会要求)和( 责任)。(第四单元,第2 课) 6、自己的事情,能做的( 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 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应该( 积极参与)。(第四单元,第3课)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公共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家里不存在安全隐患。(×) 2、规则是老师和学校制定的。(×) 3、在学校要遵守规则,在家和社会上就不用遵守规则。(×) 4、教室的卫生该由值日生负责。(×) 5、集体的活动我们都要积极参加。(√) 三、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一家人之间不应该( C )。 A、和睦相处。 B、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C、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 2、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C )。 A、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 B、见到地上有纸随手捡起。 C、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3、珍惜时间不正确的做法是( B ) A、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B、不参加课外活动。 C、今天应该完成的事不推到明天去做。 4、小红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 B )。 A、放弃,不再学了。 B、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C、走捷径,想办法少用脑子。 D、抄写学习好的同学的作业。 5、学校里的《小学生守则》是由( C )制定。 A、小学生自己。 B、老师和家长。 C、由老师,教育专家代替小学生。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规则有什么好处?(第三单元,第2课) 答:活动规则是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学校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健康愉快的学习和游戏;卫生规则是为了保持学校和教室的卫生;课堂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学习的井然有序。 2、生活中,你都有哪些“老师”,给大家说说吧。(第二单元第2课) 答:我的老师有他人、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家庭、学校、社区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和(游戏)。

大学化学选修期末考试材料

1、下列几种变化,哪些属化学变化,哪些属物理变化? (1)铁的生锈(2)从海水晒盐 (3)蜡烛燃烧(4)蔗糖溶于水中 2、下列说法是否合理?请举例说明 (1)发展农业最需要的化学产品有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介个~不了解,貌似是对的 (2)化学是污染环境的祸首。不合理,你懂的 (3)化学在科技发展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合理,处在中心位置的应该是物理,尤其是电子、电气这方面 (4)我们生活在“化学世界”里。合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厨房、卧室~ 6、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正确 (2)原子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必然错误嘛,原子量是原子质量与C12质量的12分之一的比值 (3)4g的H2和4g的O2所含分子数目相等。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子数相等。对的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你懂的 (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错,介个嘛,比如H2O就不能燃烧~ 能源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国际相比有何特点?介个嘛,看书吧 2、什么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举例说明。看书啊,例子不多说了 3、能源的利用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联系? 4、某种天然气发热量为38.9 MJ.m-3(标准状况),那么100m3这种天然气相当于多少 公斤标准煤?煤的发热量多少来着? 5、原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柴草都是我国的家用能源,试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6、煤焦油、焦炉气中的主要成分各是什么?有何重要用途? 7、石油和煤相比,他们的成因和成分有何异同? 8、石油炼制工业主要包括哪些过程? 9、乙烯产量是综合国力的指标之一,根据何在? 10、什么是辛烷值?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缺点? 11、衰变、裂变、聚变都是原子核反应,举例说明他们的异同。核电站反应堆发生 的是哪种核反应?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衰变成质子和电子并放出伽马射线,裂变 式一个重原子核裂变成两个原子核并放射出伽马射线和阿尔玛粒子,聚变是轻原子 核(一般为氢原子)聚变成一个原子,并放出~~你懂得。核电站那个是裂变吧,铀 238貌似 12、写出下列几种电池的电池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个可以抄书的) (1)锌---银电池(Zn---Zn2+和Ag---Ag+) (2)铅蓄电池 (3)镍---镉蓄电池(碱性可充电电池) (4)银---锌电池(Ag---Ag2 O2和Zn—Zn(OH)2 13、当前有实效而又有前景新能源指哪些?各有何特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二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本)形考作业二 (针对教材1~6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或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 1、现代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它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C A、美国的《社会保险法》 B、德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法》 C、英国的《济贫法》 D、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2、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以福利分配的“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程度为标准,将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福利体制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 B A、“社会民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合作主义” D、“自由主义” 3、“非商品化”是指不把()作为商品,让福利分配与劳动贡献脱钩。 D A、社会保障 B、社会保险 C、劳动成果 D、劳动力 4、新加坡采用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 A、个人储蓄型 B、社会保险型 C、国家保险型 D、福利国家型 5、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D A、社会保障分配应该达到最大的平等,最大限度的缩小收入差距 B、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全面责任,尽量免除个人责任 C、通过高额累进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不必要的和不合理的 D、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原则的是()。 A A、自给自足与政府负责 B、保障方式多层次 C、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D、资金来源多渠道 7、与完全积累制相比,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在于()。 B A、抵御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较强 B、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相对较小 C、追求的是长期的纵向平衡 D、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的缴费高度正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 8、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不属于养老保险特点的是()。 C A、收入支出庞大 B、实际享受人数最多的险种之一 C、受益与缴费无关 D、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最长 9、“养老金工资替代率”是指()。 C A、养老保险缴费占养老金的百分比 B、养老保险缴费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

最新材料与社会发展期末复习题修改版

“材料与社会发展”课程复习题(修改版) 1.什么是材料?简述材料分类以及各类材料的基本特性。 答: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材料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性地,用于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2)材料的分类: ①按组成、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 合材料。 各自特征:①高分子材料:是通过若干高分子链聚集以及高分子链与其他添加组分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分子量大,质轻;优良的加工性能,导热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好;功能的可塑性好,出色的装饰性,但易老化;可以延压成膜、纺制成丝,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产生巨大的粘接力及巨大弹性等。②金属材料:有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形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及塑性;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熔点较高。③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上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等四大类,其主要化学组成均为硅酸盐类物质。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等,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压电性。④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与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多相固体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有的性能。 比重小,比模量和比强度大;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电绝缘性好等特点。 ②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 化,互相替代的关系。 传统材料的特征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但环境污染严重; 新型材料特征:建立在新思路、新概念、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以材料的优异性能、高品质、高稳定性参与竞争,属高薪技术的一部分;投资强度较高,更新换代快,风险性大,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一旦成功,回报率也较高,且不以规模取胜。 ③从其使用性能分类: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则主要利用材料力学性能; 而功能材料主要利用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

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社会学》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社会学》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1296 课程代码:02357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福柯怎样论述西方社会纪律机制的极度扩张? 参考答案: (1)纪律机制扩展为各种机构的普遍性运作方式 (2)纪律功能不仅具有惩罚的消极功能,而且也具有了促进的积极功能; (3)纪律机制渗透到一切非制度化的社会层面,使社会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得到了控制; (4)纪律机制成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或基本形式,监狱成为国家机器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21.霍曼斯是如何论述群体凝聚力的? 参考答案: 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讨论群体凝聚力问题。在他看来,群体凝聚力强弱首先是由成员获得报酬的途径决定的。 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内部获得的报酬较多,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赞许都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这时,成员遵守群体的规范和制度就不必支付较高的成本,成员的向心力和群体的凝聚力都会不断增强。 凝聚力较弱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外部获得报酬较高,由此而把成员的注意力转移向外,而对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对成员的凝聚力都将减弱。 群体凝聚力还与成员在群体内活动获得的报酬与他个人独立活动获得报酬的差别相关。22.丹尼尔·贝尔论述的中轴原理具有哪些方法论意义? 参考答案: 中轴原理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中轴原理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功效性。 中轴原理不追求稳定不变的普遍性原则,而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概括和回答各种新问题:不同的社会层面中有不同的中心因素或中轴原理,因此,不能用同一种因素作为解释各种社会层面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 用这种“旋转着的中轴”研究社会问题,可以避免决定论,避免用同一种因素作为解释各种社会层面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