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奕论与经济行为

博奕论与经济行为
博奕论与经济行为

博奕论与经济行为

按照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看法,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是20

世纪社会科学最主要的成就。这两门学科创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两本书的出版;

后者应该是1951年阿罗的小册子《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而前者毫无疑问是1944

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的鸿篇巨制《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博弈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核心。萨缪尔森在他的经典教科书中

曾引用过的短谚是:“你可以使鹦鹉成为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所有它必须要学的

只是两个词,供给和需求”——现在它们或许可换成“博弈”和“均衡”。

天才数学家冯诺伊曼(1904-1957)是“传奇中的传奇”。他6岁就会心算八位数除法,却因骨癌不幸于53岁的盛年去世。作为彭加勒、希尔伯特之后或许惟一的全能数学家,他的贡献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是量子力学形式化的开创者。他还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真正鼻祖。在普林斯顿这个被视为“宇宙的数学中心”之地,有一个流传的说法:“有两种人,冯诺伊曼和我们”。

这样一个卓尔不群的数学天才,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中人物,甚至,我们再难找出比他更“凡夫俗子”的数学家了。《冯诺伊曼和维纳》这本书记载着:“他喜欢上馆子,喜欢女人,喜欢宴会,喜欢变富,而且要富上加富,喜欢具有政治影响”;当然,“特别喜欢搞数学”。此外,他精通拜占庭的历史,是熟悉“欧洲皇族家谱”的主要专家之一。所以,我有些“恶毒”地揣测,冯诺依曼愿意与摩根斯顿合作写出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经典,其主要原因或许在于,摩根斯顿曾“宣称自己是德皇的父亲弗里德里希三世的孙子”。

如此天才,如此喜欢世俗生活,把精湛的数学才能应用到关于世俗生活的庸俗学问——“博弈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冯诺伊曼1928年关于二人零和博弈的“最大最小定理”,是博弈论的第一个里程碑。后来几年的蛰伏期中,他已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希特勒进军维也纳之时,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访问的奥地利人摩根斯顿留在了经济系。西尔维娅娜萨在纳什的传记《普林斯顿的幽灵》中写到,摩氏“强烈盼望可以做点…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事情?”。他说服冯诺伊曼与他合作写一篇论文,来论证“博弈论是一切经济学理论的正确基础”。而且,“冯诺伊曼几乎独立完成了这篇1200页的论文,不过最后是摩根斯顿执笔写出了具有煽动性的绪论,并且将各个论点加以巧妙组织,使这部著作立即引起了数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关注”。

步科学出版社1963年王建华、顾炜琳翻译的《竞赛论与经济行为》之后尘,三联书店翻译出版这本宾默尔谓“其现实意义主要是历史性”的作品,我个人觉得是要有些勇气的。无论如何,在国外几本最流行的博弈论教科书已经被陆续翻译的今天,这本书已经不是学习博弈论的最好入门读物了,虽然它当年也未必是。

对“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后来者而言,这本《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的宝藏几乎已被专家们挖掘殆尽。它的过时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冯诺伊曼没能突破他十几年前的“最大最小”定理的局限。这本书的大量篇幅被放在零和博弈上,而更广泛的非零和博弈,则通过引入一个虚拟博弈者——自然的方式被“转换”成零和博弈。关键在于这种转换的社会科学含义是并不清晰的。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是出于纳什的贡献。多年以后,在他的办公室里,冯诺伊曼曾把年轻纳什发现的定理——博弈论第二个里程碑轻蔑地称为“不过是另一个不动点定理”。好在,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第三版的前言中,老天才公允地认同了新天才的登堂入室。

当然,他的定理加上声望,仍然是使博弈论得到推广和传播的头号功臣。最大最小定理的影响至今仍没有消失。与冯诺伊曼同时代的著名统计学家瓦尔德,把统计决策看做统计学家和自然进行的二人零和博弈,从而统计学家选择最大最小策略;甚至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差别原则主张让最差者的处境相对最好,未尝不可以看做是这个最大最小定理的流风余韵。

英年早逝的挪威数学家阿贝尔曾告诫我们,进步要“靠学习大师们,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学生”。依我的浅见,这本经典作品对博弈的策略型和展开型表示的讨论,合作博弈的解概念特别是稳定集,以及关于预期效用函数的附录,依然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如果你关心博弈论的“哲学”,思考为什么冷冰冰的数学可以被用来描述复杂的现实世界,或许配角的绪论更能穿透历史的厚重。

非合作博弈在当代的博奕论研究中似乎占据着更核心的地位,但正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的珠联璧合,才揭开了这场在20世纪90年代被诺贝尔委员会认可的博弈论对经济学和整个社会科学的革命的帏幕。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博弈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核心。萨缪尔森在他的经典教科书中曾引用过的短谚是:“你可以使鹦鹉成为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所有它必须要学的只是两个词,供给和需求”——现在它们或许可换成“博弈”和“均衡”。 天才数学家冯诺伊曼(1904-1957)是“传奇中的传奇”。他是一个卓尔不群的数学天才,他几乎独立完成了这篇1200页的论文,进行史无前例的论述了“博弈论是一切经济学理论的正确基础”,为博弈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看法,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是20世纪社会科学最主要的成就。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经济活动的考察没有考虑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人们在追逐自己利益时,难免要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或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如何克服和解决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才能实现一种既能让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利益,又能让每个人都不妨碍和伤害他人利益的互利互惠的和谐局面,显而易见,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于是就出现了博弈论。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博弈论以人的理性为基本假定,强调策略性——一种普遍的行为现象。这种现象的广阔背景是市场中的竞争与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揭示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可以用博弈论加以解释,甚至连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这样的重大问题,都可看成博弈现象来研究。 下边列举两个故事,来简单说明一下。 1. 智猪博弈的故事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一边装有踏板,踩一下,远离踏板的食槽端就会落下食物。若一猪去踩踏板,另一猪就会等在槽边抢先吃到

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Petshop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术语和缩写词 (3) 1.4参考资料 (3) 2.测试概要 (3) 2.1测试组织 (3) 2.2测试环境 (3) 2.3测试进度 (4) 2.4测试类型 (4)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4) 3.1测试结果 (4) 3.2覆盖分析 (6) 3.2.1测试覆盖分析 (6) 3.2.2需求覆盖分析 (6) 3.3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6) 3.4未决问题 (6) 4.综合评价 (6) 4.1软件能力与缺陷 (6) 4.2建议 (7) 4.3客户问题和建议 (7)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对Petshop项目中所有的软件测试活动中,包括测试进度、资源、问题、风险以及测试组和其他组间的协调等进行评估,总结测试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 本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的预期读者是: 开发部经理; 开发组所有人员; 测试组人员; 以及授权调阅本文档的其他人员。 1.2项目背景 Petshop项目主要以B/S架构形式实现在线购买宠物的功能,测试组需要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方案、测试记录等及相应的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文档审核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等。 1.3术语和缩写词 无 1.4参考资料 文档名称版本作者评审号/变更控制号备注Petshop需求规格说明书 1.0 YangGang Petshop测试计划 1.0 Test1 Petshop测试方案 1.0 Test1 Petshop测试记录 1.0 Test1 2.测试概要 2.1测试组织 角色(人数)姓名具体职责 测试人员Test1 测试策划:包括测试策略的确定、测试进度、资源的准备等; 测试设计: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完善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等; 测试执行:依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跟踪测试过程,必要时回归 测试; 测试总结:对测试的过程和活动进行缺陷的汇总分析、经验总结 等; 2.2测试环境 机器类 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其它应用软件型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刘肃素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11211086) 摘要:博弈论是研究策略博弈的数学理论,亦称对策论。它的作用在于发现普遍有效的博弈原则。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充满了博弈,这就需要了解博弈的思想,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行为。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已经和正在引起现代经济学一系列的发展和突破。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发现,博弈论方法越来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随着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运用和研究的深化以及经济复杂性现象的不断涌现,博弈论的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合作化、对称化和连续化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学对策论应用 Abstract:game theory is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research strategy game, which is also called game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effective principles of game. In the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is full of game, this game,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n a scientific theory to guide behavior. Game theory is applied to economics, has been and is causing a series of modern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game theory in economics, found that the game theory method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in the economics research method. With

软件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2019年10月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完整word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docx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概述: 1、博弈概念: 博弈: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生直接相互作用的决策以及种决策的均衡。 博弈研究的假: 1、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完全理性是共同知 3、每个参与人被假定可以所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形成正确的信念与期 2、和博弈有关的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行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参与人的决策 略:参与人的行,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之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的。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略、收益、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 程的任何点每个参与人都能察并之前各局中人所的行,否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略空及支付函数等信息, 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所的行的函数。 从学的角度,博弈是决策主体之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个人决策存在着区: 3、博弈与决策的区: 1、微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定市价格、消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可表示:maxU(P,I),其中 P 市价格, I 消 者可支配收入。 2、其他消者个人的合影响表示一个参数——市价格,所以在市价格既定 下,消者效用只依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其他消者的影响。但是在 博弈理个人效用函数依于其他决策者的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略式博弈和展式博弈 略式博弈:是博弈的一种范性描述,有亦称准式博弈。 略式博弈是一种假每个参与人一次行或略,并且参与人同行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上来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博弈程的完全信息静博弈。 1、参与人集合{ 1 , 2,...,n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略集S i n s i(s 1 ,...,s i ,..., s n )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3、每位参与人定在略合 i1 展式博弈:是博弈的一种范性描述。 与略式博弈重博弈果的描述相比,展式博弈更注重参与人在博弈程中遇到决策序列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 , 2,...,n }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 文档编号:CIECC-EP-TP-0B3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V1.0( 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年9 月9 日]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China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Center

变更历史记录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审核批准2010-09-09 1.0 首次建立项目测试报告(标准版)模 文建东 板

目录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0 [V1.0( 版本号)] 0 [2010 年9 月9 日] (1) 第1 章简介 (5) 1.1 目的 (5) 1.2 范围 (5) 1.3 名词解释 (5) 1.4 参考资料 (5) 第2 章测试简介 (6) 2.1 测试日期 (6) 2.2 测试地点 (6) 2.3 人员 (6) 2.4 测试环境 (6) 2.5 数据库 (7) 2.6 测试项 (7) 第3 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7) 3.1 对问题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7) 3.2 遗留问题列表 (10) 第4 章简要总结测试的结果 (10) 第5 章各测试类型测试结论 (11)

5.1 功能测试 (12) 5.2 用户界面测试 (12) 5.3 性能测试 (12) 5.4 配置测试 (12) 5.5 安全性测试 (12) 5.6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3) 5.7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3) 5.8 业务周期测试 (13) 5.9 可靠性测试 (13) 5.10 病毒测试 (13) 5.11 文档测试 (13) 第6 章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14) 第7 章建议的措施 (14) 第8 章追踪记录表格 (14) 8.1 需求—用例对应表(测试覆盖) (14) 8.2 用例—需求对应表(需求覆盖) (14)

初探博弈论及其应用【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 初探博弈论及其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博弈思想的故事,如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能碰到类似的情形和现象,如下棋、打扑克、猜拳等想用自己的战术去取胜,这就是所谓的博弈现象。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个体在相互依存时如何做出决策的一门理论知识,主要是强调决策主体的行为而引起的直接相互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博弈论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在经济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归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在经济上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军事、信息、政治等方面也能看见它的影子。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是三位博弈论的专家。以后又有三次奖授给了与博弈论有关的专家。在我国,经济学界对经济博弈论的关注和兴趣也在迅速增强。由于博弈论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越来越来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博弈论。可以说,博弈论正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论文的主要思想 博弈论研究理性的个体在相互依存时如何作出决策。因此博弈论在研究时需要作出一定的假设,当然也包括一些基本定义。所以本文从介绍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开始,在对基本概念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从中学习博弈过程中的双方博弈思维,然后再选取一些实际中的例子,运用所学的博弈论思维,从博弈双方的角度考虑得出该做出何种决策。 三、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研究步骤 1. 1.10——1.20 明确毕业论文的设计方向,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 2.10——2.25 撰写文献综述,翻译外文资料。 3. 2.26——3.05 列出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提纲。 4. 3.06——4.01 撰写论文初稿。 5. 4.02——4.20 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进一步修改。 6. 4.21——4.27 论文定稿,装订成册,按时完成其它各项任务,准备答辩。 研究方法

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8001510001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高考志愿博弈 转眼又一年高考了,然而各地高考和报志愿的顺序并不相同,2014年以前北京为先报志愿再高考,其他大部分地区都为先出成绩再报志愿,还有个别地区为高考完后估分报志愿。然而高考过后总有一部分人过高估算自己的成绩而没有被大学录取,当然也有不少的考生原本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却因他们的保守估算而失去更好的机会,所以大学开学后,总有一些学生放弃入学资格未报到,或者入学后对学校各方面的不满意,学习兴趣大减,沉迷游戏或半路辍学重新高考。 而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改进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 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同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质上考生填志愿时都在进行一场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在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 由图中可知考生报考志愿时,不考虑大家集中式填报某一学校的情况下,填超出自己水平的院校只有在自己超水平发挥时才能被录取,报适合自己自己水平的志愿时,超水平发挥和正常发挥都可以被录取,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志愿时,无论怎样发挥都可被录取。填报超出自己水平的志愿虽然有可能被高于自己水平的院校录取,但落榜的风险很大,很可能得不偿失,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时,虽然肯定能考上大学,但过于保守,失去了很多更好的机会,所以填报适合自己水平的志愿更合适,虽然失去了拼搏更好的院校的机会,但保障了适合自己水平的院校。所以最终因志愿目标过高未被录取和填报低于自己水平志愿被录取的考生都是博弈中的失败者。 而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劣于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因先填报志愿再高考比先出成绩再填志愿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考生无法预知高考时的发挥水平,增大了考生目标过高落榜和因保守不能上更好的院校的机率。假设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而确定其能被录取的机率为X,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中,考生能被录取的机率就是X,而在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首先高校根据考生的成 第1页共3页

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报告模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软件名称]测试报告 [AAA] YYYY年MM月

签署页 角色姓名日期拟制 标准化 审核 批准

目录 1 范围 (5) 1.1标识 (5) 1.2系统概述 (5) 1.3文档概述 (6) 2 引用文档 (7) 3 测试概述 (7) 3.1[软件名称]系统测试 (7) 3.1.1 系统测试过程和结果说明 (7) 3.1.2 系统测试回归过程和结果 (9) 3.1.3 系统测试小结 (10) 4 测试结果 (11) 4.1问题描述 (11) 4.2典型问题 (13) 4.2.1 典型问题1 (13) 4.2.2 典型问题2 (13) 5 软件质量评价结论 (13) 5.1遗留未处理问题的影响及其风险 (13) 5.2软件质量评价结论 (13) 附件1系统测试问题报告 (15) 附件2系统测试问题处理报告 (16) 附件3系统测试用例执行记录清单 (17) 附件4回归测试用例执行记录清单 (18)

1范围 1.1标识 a. 本文档的已批准的标识为:; b. 本文档的标题为: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c. 本文档使用下列缩略语: d. 本文档适用于[软件]系统测试,并用于总结上述软件的系统测试工作。 1.2系统概述 要点: [描述系统内外部接口] [描述软件运行平台及位置、功能] [用连接关系图描述系统接口关系] [用表格描述被测软件基本信息] 表1 被测软件基本信息

1.3文档概述 本文档是本次系统测试的总结。本文档描述了测试组在本次系统测试工作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以及测试结果的汇总与统计信息。通过对系统测试中发现的软件问题进行的全面分析,对被测软件的质量做出评估。 本文档的主要用途如下: ?描述本次软件系统测试的工作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总结本次软件系统测试的测试过程; ?记录系统测试的过程,总结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对被测软件的最后版本进行评估; ?为设计师进一步完善、改进软件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档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在范围中,描述了本测试报告的标识、缩略语、被测系统的概况以及本文档的简介; ?在引用文档中,描述了编制本文档时参考的标准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文档; ?在测试概述中,总结了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执行情况和主要成果; ?在测试结果中,描述了系统测试期间发现的问题情况和问题更改情况,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的统计分析; ?在软件质量评价结论中,对未处理问题的影响及风险进行分析,并对软件质量作出评估; ?附件1以软件问题报告单的形式,描述了软件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附件2以软件问题处理报告单的形式,如实记录了开发组对软件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更改处理情况,以及测试组对软件问题处理的验证情况; ?附件3以清单的形式描述了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 ?附件4以清单的形式描述了回归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

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测试(分析)报告 文件编号: 版本号:V1.0 部门:研发中心 拟制/日期: 2008-7-15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系统简介 (3) 1.4术语和缩写词 (3) 1.5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4) 2.1测试用例设计 (4)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4) 2.3测试方法和(和工具) (4)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4)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4) 3.1.1测试组织 (5) 3.1.2测试时间 (5) 3.1.3测试版本 (5) 3.2覆盖分析 (5) 3.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6) 3.3.1缺陷汇总 (6) 3.3.2缺陷分析 (7)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8) 4.1测试结论 (8) 4.2建议 (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例如: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背景 <对这个版本软件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开发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一级错误: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或者危及人身安全。 二级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三级错误: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四级错误: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执行工作功能或重要功能。 五级错误:其他错误。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10章博弈论初步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博弈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引入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对寡头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博弈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在策略性环境中,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时,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1.博弈参与人 参与人或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的决策主体,即在博弈中进行决策的个体。参与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企业或国家)。 2.策略 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为的规则,也就是指参与人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3.支付函数 支付函数也称为效用函数,表明了博弈的参与人采取的每种策略组合的结果或收益,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 4.支付矩阵 参与博弈的多个参与人的收益可以用一个矩阵或框图表示,这样的矩阵或框图称之为支付矩阵,也称之为博弈矩阵或收益矩阵。 其中,博弈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构成了博弈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1.条件策略和条件策略组合 在同时博弈中,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策略时,某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称之为该参与人的条件优势策略(简称条件策略),而包括该参与人的条件策略以及这些条件在内的所有参与人的策略组合称之为该参与人的条件优势策略组合(简称条件策略组合)。 2.纳什均衡 如表10-1所示,(不合作,不合作)既是甲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也是乙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甲厂商和乙厂商都没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倾向。 表10-1 寡头博弈:合作与不合作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 G a m e T h e o r y a n d S t r a t e g y B e h a v i o r 蔡继明 教授/主任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PET

目录 第一讲:导论 一、博弈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讲:占优战略与社会两难第三 讲:纳什均衡和双人博弈第四讲:三 人博弈与n人博弈第五讲:纯战略和 混合战略第六讲:博弈的合作解第 七讲:序贯博弈与子博弈完美均衡第 八讲:重复博弈第九讲:企业经营决 策的博弈分析第十讲:企业内部组织 分析第十一讲:政府行为分析 第一讲 导论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在其行为发生直 接的相互作用时的策略选择及策略均衡的理论。 博弈分析的关键步骤是找出在别人选择既定的情况 下自己的最优反应策略(给自己带来最大 收益的策略)。 二、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 博弈又称博戏,是一门古老的游戏。 1. 博弈在中国《学弈》(《孟子 ?告 子》):弈秋,通国 之善弈也。使弈秋侮 二人 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吾曰:非然也。 《世本》说,“乌曹作博”,乌曹乃是 夏代著名之能工巧匠。千百年来,博 弈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从博 棋到牌戏,从斗戏到彩票,中华民族 的历史长河中就这样形成了别具风情 的博弈文化 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 从田忌赛马到孙庞斗智 从运筹帷幄到韬光养晦 从曹刿论战到论持久战

1

测试分析报告范文范文

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 1引言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测试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阅读范围。 背景 说明: a.被测试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指出测试环境与实际运 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问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测试概要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每一项测试的标识符及其测试内容,并指明实际进行的测试工作内容与测试计划中预先设计的内容之间的差别,说明作出这种改变的原因。

3测试结果及发现 测试1(标识符) 把本项测试中实际得到的动态输出(包括内部生成数据输出)结果同对于动态输出的要求进行比较,陈述其中的各项发现。 测试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条的方式给出第2项及其后各项测试内容的测试结果和发现。 4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功能1(标识符) 能力 简述该项功能,说明为满足此项功能而设计的软件能力以及经过一项或多项测试已证实的能力。 限制 说明测试数据值的范围(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列出就这项功能而言,测试期间在该软件中查出的缺陷、局限性。 功能2(标识符) 用类似本报告的方式给出第2项及其后各项功能的测试结论。 ......

5分析摘要 能力 陈述经测试证实了的本软件的能力。如果所进行的测试是为了验证一项或几项特定性能要求的实现,应提供这方面的测试结果与要求之间的比较,并确定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对能力的测试所带来的影响。 缺陷和限制 陈述经测试证实的软件缺陷和限制,说明每项缺陷和限制对软件性能的影响,并说明全部测得的性能缺陷的累积影响和总影响。 建议 对每项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如: a.各项修改可采用的修改方法; b.各项修改的紧迫程度; c.各项修改预计的工作量; d.各项修改的负责人。 评价 说明该项软件的开发是否已达到预定目标,能否交付使用。 6测试资源消耗 总结测试工作的资源消耗数据,如工作人员的水平级别数量、机时消耗等。

生活中的博弈论例子

生活中的博弈论有那些例子 那讲工作上的事假如你做的策划被上司偷了那你是要向更高级的领导告状还是忍受这也算一个博弈论问题你要是告状,也许能够伸冤,但也会若到上司他可能会给你下绊子但不上诉他也许会再偷,你的工作就白废了 还有物价方面假如几个店铺联合起来自然能够把东西卖的比较贵但只要其中一个降价其他店的客人就会全跑到那家去那另外几家也会被迫降价店铺联合本来是最好的赚钱方法但店铺间一般是敌对关系为防备有人订低价,引走客人所有的店铺都会尽可能低价其实我们学校门口的网吧刚上演了一出这个好戏真是有感触啊!!!!! 弈论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许多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一样,都是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对这些元素构成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而后逐步引入对其形势产影响的其他因素,从而分析其结果。 基于不同抽象水平,形成三种博弈表述方式,标准型、扩展型和特征函数型利用这三种表述形式,可以研究形形色色的问题。因此,它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从理论上讲,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而实际上正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被各门社会科学所应用。 1.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着) ,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或“平衡” ,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 、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 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 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

浅谈经济博弈论

浅谈经济博弈论 姓名:李欣航学号:20081065 班级:02310802 人生如梦亦如戏,游戏人生,就要猜透别人怎么想,博弈论就是告诉你怎么跟人打交道,如何参透别人的心思。同时,用博弈论观照一些所谓的千古美谈,会发现那其实是无稽之谈。比如诸葛亮,其实远非司马懿之对手。 从一则故事说起,这个故事需要动点脑筋。 有五个海盗,劫掠了100两金子,需要分赃。办法是抓阄,盗亦有道。 抓到第一个阄的人,可以先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如果他的方案被一半以上的人同意,就照他的方案分金子,否则,第一个人就要被杀掉。余下的人也照此办理。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你是第一个人,你会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 为了分析问题更确定,我们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

可能你会提出平均分配,每人20两,或者自己不要,等等。 可是正确的答案却并非如此。第一个人会说:“100两金子全归我!” 而且这个方案一定会被一半以上的人同意,这个人不会被杀掉。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环节开始考虑,这样,可以使问题清晰起来。 那我们就从抓到最后一个阄的人开始考虑。对于这个人来说,他知道,当轮到他提方案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死掉了,金子将全是他一个人的。所以,他利益最大化行为便是,不管前边谁,包括第一个人,提了任何方案,他都一概摇头,不同意。 再看第四个人,他知道,不管自己提出什么方案,第五个人都不会同意,都会被杀掉,所以,他的利益最大化行为是,尽量不要轮到自己提方案。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提了怎样的方案,他都会表示同意。

第三个人,知道第四和第五个人的选择策略,所以,他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是100两金子全归自己。这个方案,因为自己和第四个人同意,超过了此时的一半以上的人的同意,可以行得通,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提出什么样的方案,第三个人都会反对。 第二个人,知道自己提什么方案,第三个人、第五个人都将反对,一旦轮到自己提,自己就死定了,所以,他会同意第一个人提出的任何方案,这是他的利益最大化行为。 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提出怎样的方案,第二个人与第四个人都会同意,加上第一个人自己的票,就是三票,一半以上,可以通过。 既然任何方案都可以通过,而第一个人又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所以,他的方案是:100两金子全归自己。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想问题,确实需要方法论,靠直觉是不可以的,直觉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必须依靠方法,依靠逻辑的力量。 很多问题看起来没有头绪,是因为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而方法的作用,就是帮我们找到切入点,找到了切入点,问

“博弈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博弈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博弈论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常被称为()。 A. 效用 B. 支付 C. 决策 D. 利润 2.博弈中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除了()。 A.局中人 B.占优战略均衡 C.策略 D.支付 3.在具有占优战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中()。 A.只有一个囚徒会坦白 B.两个囚徒都没有坦白 C.两个囚徒都会坦白 D.任何坦白都被法庭否决了 4.在多次重复的双头博弈中,每一个博弈者努力()。 A.使行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 B.使另一个博弈者的利润最小 C.使其市场份额最大 D.使其利润最大 5.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支付的因素是()。 A. 策略组合 B. 策略 C. 信息 D. 行动 6.对博弈中的每一个博弈者而言,无论对手作何选择,其总是拥有惟一最佳行为,此时 的博弈具有()。 A.囚徒困境式的均衡 B.一报还一报的均衡 C.占优策略均衡 D.激发战略均衡 7.如果另一个博弈者在前一期合作,博弈者就在现期合作;但如果另一个博弈者在前一期违约,博弈者在现期也违约的策略称为()。 A.一报还一报的策略 B.激发策略 C.双头策略 D.主导企业策略 8.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合作策略会导致()。 A.博弈双方都获胜 B.博弈双方都失败

C.使得先采取行动者获胜 D.使得后采取行动者获胜 9.在什么时候,囚徒困境式博弈均衡最可能实现()。 A. 当一个垄断竞争行业是由一个主导企业控制时 B.当一个寡头行业面对的是重复博弈时 C.当一个垄断行业被迫重复地与一个寡头行业博弈时 D. 当一个寡头行业进行一次博弈时 10.一个企业采取的行为与另一个企业在前一阶段采取的行为一致,这种策略是一种()。 A.主导策略 B.激发策略 C.一报还一报策略 D.主导策略 11.关于策略式博弈,正确的说法是()。 A. 策略式博弈无法刻划动态博弈 B. 策略式博弈无法表明行动顺序 C. 策略式博弈更容易求解 D. 策略式博弈就是一个支付矩阵 12.下列关于策略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A. 策略是局中人选择的一套行动计划; B. 参与博弈的每一个局中人都有若干个策略; C. 一个局中人在原博弈中的策略和在子博弈中的策略是相同的; D. 策略与行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策略是行动的规则,而不是行动本身。 13. 囚徒困境说明(): A. 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B. 如果没有某种约束,局中人也可在(抵赖,抵赖)的基础上达到均衡; C. 双方都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结果一方赢,一方输; D、每个局中人在做决策时,不需考虑对手的反应 14. 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损益的因素是(): A. 策略组合 B. 策略 C. 信息 D. 行动 15. 动态博弈参与者在关于博弈过程的信息方面是() A 不对称的 B 对称的 C 不确定的 D 无序的

测试报告模板

(项目名称) 测试报告 测试执行人员签:___________ _ 测试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 __ _ 开发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 _ 项目负责人签字:________ ____ _ 研发部经理签字:_______ _ _____ XXXXXXXXXXX公司软件测试组 XXXX年XX月

目录 1 测试概要 (1) 1.1 项目信息 (1) 1.2 测试阶段 (1) 2 测试结果 (1) 2.1 测试结论 (1) 2.2 测试总结 (1) 3 测试环境 (2) 3.1 系统拓扑图 (2) 3.2 环境详细信息 (2) 4 测试分析 (3) 4.1 测试进度总结 (3) 4.2 测试需求覆盖情况 (3) 5 缺陷统计与分析 (4) 5.1 按功能模块划分 (4) 5.2 按状态分布 (4) 5.3 缺陷收敛情况 (5) 5.4 遗留缺陷 (5) 6 建议 (5)

1 测试概要 1.1 项目信息 1.2 测试阶段 [描述测试所处阶段,描述本次系统测试是第几轮和所涵盖的测试类型。如下示例] 本次测试属于系统测试第一轮,测试类型包括:安装测试、功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文档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2 测试结果 2.1 测试结论 [说明本轮测试完成后,是否存在遗留问题,是否通过测试,是否测试通过。] 2.2 测试总结 [对本次验收测试工作进行总结。]

3 测试环境 3.1 系统拓扑图 [使用Visio画出本次验收测试的测试环境框图。如下示例:] 3.2 环境详细信息 [列出本次验收测试使用到的所有软硬件设备信息,列表内容应该包含测试环境框图中的所有软硬件。]

测试计划及结果分析报告

测试计划及结果分析报告 一.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说明对广州市MG物流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测试的 计划方案,并在测试结束时记录下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1.2 系统背景: 本系统是应用于物流管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旧系统在管理、销售、财务、 供应链各方面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本系统主要体现系统化、自动化、高 效便捷的现代物流理念,包括业务、仓储、运输三个子系统。 二.系统概述 系统名称:广州市MG物流管理系统; 系统任务:广州市MG集团物流公司提供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管理系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简介: 业务信息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输出; 基础信息管理:企业基础软硬件设施统计及地图数据库的信息; 仓储信息管理:货物的出入库操作、储藏管理及相关行为; 运输配送管理:如何高效率的流通货物; 事故应急处理:对各类物流故障的应急处理措施; 信息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详细的市场信息; 三.测试计划 3. 1 测试方案 测试方法:通过测试用例(包括正确和错误的输入及操作)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 块进行操作,由系统的执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是否一致来判断系统的功能是 否实现并且是完善的; 选用测试用例的原则: 测试用例要涉及到系统所有功能(见表一); 测试用例要包括正确和错误两种类型的输入\操作; 3. 2 测试项目 测试时间:2005年10月5日至 2005年10月25日 主要是确认系统各个功能是否实现;功能详细列表: (表一)

四.测试系统说明 4.1 测试系统名称及测试内容 测试系统名称:广州市MG物流管理系统 测试内容:广州市MG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功能 4.2 测试用例 4.2.1 登陆窗体 1) 登陆功能测试: 操作:输入用户名、密码、选择用户类型(管理员、操作员),点击“用 户登陆”按钮,登陆主窗体: 测试用例:用户名:a 密码:a 用户类型:管理员 操作员:1 密码:1 用户类型:操作员 预期结果: 1、登陆主窗体成功 2、操作员登陆之后主窗体中工具栏中画点、画直线、画折线、 画面、写文本、删除按钮不可用;而管理员可以。 3、状态栏中显示鼠标在地图中所在位置的坐标,当前显示地 图的比例尺,当前日期、时间; 4、导航图中红框所框部分为主地图视图中显示地图的部分; 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 2)修改密码功能测试: 操作: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弹出修改密码窗体;输入用户名、 原密码、新密码,重新输入的密码,选择用户类型,点击确定, 用户新密码设定; 测试用例1: 用户名:a 用户类型:管理员原密码:a 新密码:b 用户名:1用户类型:操作员原密码:1新密码:11 预期结果: 数据库中用户信息表中相应用户的密码设定。 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 测试用例2: 用户名:a 用户类型:操作员原密码:a 新密码:b 预期结果: 系统弹出“无此人或密码错误!”信息: 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

经济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工造3班 魏XX [摘要]:本文从“囚徒困境模型”和“智猪博弈模型”两个方面来阐述博弈论及其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智猪博弈模型应用 [正文]: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甲乙两人合伙作案,结果被警察抓了起来,分别被隔离 审讯。在不能互通信息的情形下———也就是不知道对方是坦白还是缄默的前提 下,每个嫌疑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 叛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样会出现以 下几种情况:如果两人都不坦白,警察会因证据不足而将两人各判刑! 年;如果 一人招供而另外一人不招,坦白者作为证人将不会被起诉,另一人将会被重判!" 年;如果两人都招供,则会因罪名成立各判!# 年。这两个嫌疑犯该怎么办呢? 是选择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 样对他们整体而言是最好的结果———都只判!年。但是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 方可能采取的选择。问题就这样开始了,两个人都十分精明,而且只关心减少自 己的刑期,并不会在乎对方被判多少年。每个人都会这样推理:假如对方不招, 我只要一招供,马上可以获得自由,而不招却要坐牢! 年,显然招比不招好;假 如对方招了,我若不招,则要坐牢!" 年。招了只要坐牢!# 年,显然还是招更好 些。可见,对方无论招或者不招,我的最佳选择都是招认。两个人都会基于同样 的想法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最佳策略,但对整体而言却是一 个最差的结果。 这就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模型———“囚徒困境模型”。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 策略的理论,博弈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研究的许多例子来自于日常生活和经 济活动中的游戏和事物。 博弈的英文即,中文译为“博弈”是非常传神和贴切的,因为中国古代称下棋 为“弈”,“博”则含有争斗的意思。在下棋这样的游戏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策 略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 人人争赢,布每一个棋子时,都必须考虑到对手的策略选择,从而选择自己的最 佳策略。这也就是博弈的核心问题:决策主体的一方行动后,参与博弈的其他人 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参与人为取得最佳效果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可以将博 弈论定义为: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 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 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 论是(# 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美国经济学家冯?诺依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 恩于!)**年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被公认为博弈论诞生的标志。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前者主要强调的是集体理 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自己的收益最 大,强调的是个人理性。所谓“个人理性”是反映个体的行为始终都是以实现自身 的最大利益为惟一目标,除非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的 个体或社会利益这样一种决策原则。非合作博弈要求各参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