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技术

膜技术:膜技术可以称为第三代的饮用水净化技术。膜过滤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薄膜或者无机陶瓷膜做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过滤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物理处理方法。目前常见的膜法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蒸发、液膜等。从膜滤法的功能上看,反渗透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农药、表面活性剂、消毒副产物、THMs、腐殖酸和色度等。纳滤膜用于分子量在300以上的有机物去除。超滤通常孔径为0.01或0.04微米,能去除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的有机物、微生物(包括两虫、细菌和病毒),微滤通常孔径比超滤要大,因此过滤效率不如超滤。因为两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具有抗氯性,是目前饮用水处理中倍受关注的致病微生物,因此超滤对两虫的去除可以有效保证饮用水的微生物学安全性。同时超滤可以充分保证浊度物质的去除,解决目前常规处理对浊度去除不充分的问题,而且超滤可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因此合考虑技术特点和成本因素,目前超滤是饮用水净化中的主流技术。

先进的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

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的缺水形势尤为严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剧增,而水处理设施的相对落后使水环境质量呈持续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60%~70%的水厂采用的仍是第一代的水处理工艺,即沉淀消毒法,这一工艺对水源地的水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有些地区水质上的先天不足,对水厂的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具有出水水质优良、装置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且膜使用寿命长达10年左右,从目前技术来看,膜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例如超滤膜,孔径有几十纳米,原则上说可以讲水中间一切微生物截留下来,使得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一步,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加拿大泽能环保工程公司生产制造浸没式超滤膜,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膜”法水处理工艺就是利用天然矿石、超滤技术、反渗透技术等多道物理过滤,实现对自来水的生物与化学污染的多级屏障。其中,反渗透膜装置是该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经反渗透膜的深度处理,能去除水源中绝大部分无机盐、重金属离子以及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如杭州湾新区航丰自来水厂航丰公司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期5万t供水项目,其中第三代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的设备投入就花掉了5000多万元,这一投入是普通5万t水厂项目投入的2倍还要多。为确保供水安全,公司实现了所有设备全自动化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操作产生的失误;同时,公司还安装了视频安保系统,一旦有设备出现异常或人为破坏情况产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自2004年建成投用以来,就受到了许多国内同行的关注,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同行纷至沓来,向航丰公司学习取经。目前,航丰公司采用“膜”法水处理工艺,水处理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并通过慈溪市、宁波市和国家相关水质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滤+安全消毒!

2007年7月1日,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始实行。正当这部多达106项检测指标的标准使得许多水厂面临着升级换代的选择时,在4月1日的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李圭白院士为与会的供水企业代表带来了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公式。而随后,中荷水务投资集团副总裁王同春也充满信心地说:“膜技术在自来水行业中的使用也将如一百年前的砂滤技术一样成为最佳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之一。”他以“超滤膜组合工艺技术及其大规模饮用水处理应用案例”为主题进行了发言。膜技术被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人士赋予高度评价。

脱颖而出的第三代处理工艺

20世纪初研发出的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净水工艺,可称为第一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而面对第一代水饮用水处理工艺不能对无害物进行控制的弊端,第二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应运而生。第二代饮用水处理就是在第一代工艺的后面增加臭氧、颗粒活性炭的工艺。目前我国的供水厂普遍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第二代饮用水处理工艺也逐渐地显露出很多问题:一是对于含有溴化物的水源水被臭氧氧化后容易产生致癌的溴酸盐;二是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检测技术的提高,第二代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出水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细菌和微生物,水的生物安全性受到了挑战。

“20世纪末又提出来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所谓生物稳定性就是说出厂水在输送和储存过程中,发现微生物增殖现象,是不具有生物稳定性的水,这是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生物安全性问题。所以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要解决的就是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李圭白院士介绍到。

膜技术简单说是一种过滤技术,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海水淡化的反渗透膜,与超导、光纤、碳纤维、纳米技术等一起统称为21世纪工业领域六大新技术。而后膜技术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继脱盐反渗透后,一系列更疏松的渗透膜被开发出来,包括纳滤、超滤、微滤。

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各种孔径的膜中,纳滤和超滤是最有效的去除水中微生物的方法。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的尺寸,病毒是20nm至数百nm,细菌是数百nm至数μm,原生动物是数μm至数十μm,藻类是数μm至数百μm。在各式各样的膜中,纳滤膜的孔径-1nm左右,超滤膜的孔径-数nm。但是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李院士更加肯定了超滤膜在未来第三代处理工艺中的主导地位。“纳滤膜目前在我国尚需要进口,成本很高。超滤膜已在我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能够为数万吨/日规模的水厂提供膜材料,且价格已降至可接受的地步。微滤膜的孔径为数百nm,不能充分截留去除病毒。我国选择超滤膜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是比较可行的。”

在国际上,采用超滤技术作为水厂的处理工艺已经逐渐成为主流。1996年,超滤水厂总处理水量在20万m3/d,2006年的处理水量800万m3/d以上。在北美现有超滤和微滤水厂250座,总处理水量

达到300万m3/d;在欧洲,已有33座1万m3/d以上的超滤水厂,英国已有100多座城市水厂,处理水量达110万m3/d;在亚洲,日本膜滤水厂的产水量达到400万m3/d,新加坡已建成27.5万m3/d的超滤。

在国内,随着我国膜工业的发展,以前阻碍超滤膜应用的价格问题不再明显。目前市场上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价格是每m2过滤面积为150元,按1m2超滤膜每小时过滤0.1m3水计算,1m3/d的超滤膜价格为60元。超滤膜按使用3年计算,为更换膜每m3水只需0.057元费用。以苏州市建成的1万m3/d的超滤净水厂为例,建设费用约300元/m3/d,运行成本为0.0782元/m3,与该水厂原传统工艺大体相同。

对于超滤膜技术在国内的前景,李院士很看好,他说:“台湾已建成30万m3/d的膜滤水厂,近年陆续建设许多中、小型超滤水厂,其中产水能力最大为2万m3/d。大型超滤水厂的建设也指日可待。”

“组合拳”出击

当然,在20年的超滤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争论。最主要的问题是超滤技术基本的功能是一个过滤、筛分,不能除溶解性的物质。对于这个问题,业内趋向采用超滤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方案解决。

中荷水务投资集团副总裁王同春说:“采用超滤,如氨氮是除不掉的。去除氨氮最好的方式是生物方式,如果我们把超滤膜和生物氧化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提高对氨氮的去除率,能提高对COD、BOD 的去除率。”同样,对于超滤对水中中、小分子有机物,特别是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李圭白院士打出了“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滤+安全消毒”的“组合拳”。对于每一个单元的作用李院士做了详细的说明。混凝沉淀单元的设置将大大拓展超滤对原水浊度的适用范围,提高膜的使用寿命。李院士说:“超滤出水浊度一般为0.1NTU左右,并与超滤前水的浊度基本无关,所以水可以直接进入超滤。但是当原水浊度较高时,冲洗水量增大,会使膜滤周期缩短,所以宜在膜前增设混凝沉淀单元。”“当原水受到污染时,需在膜前增设除去有机物的处理单元,例如活性炭。在颗粒活性炭和生物粉末活性炭中,后者由于物理吸附功能更具有持久性,所以效果更好。将超滤置于活性炭之后,出水中的微生物及炭微粒可被截留”李院士解释。

超滤一般能几乎完全去除微生物,对出水的消毒,主要不是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而是使水具有持久的消毒能力……氯、氯氨和二氧化氯都有持续消毒能力,其中氯氨是较好的选择。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初探

阅读(727) | 发表于2009年11月25日17:54

一、前言

过去城市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致使水介烈性细菌性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流行,对人们生命健康危害极大。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初,研发出了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净水工艺,可称为第一代饮用水净化工艺。

20世纪中叶,出现了城市中水介病毒性传染病(如肝炎、小儿脊椎灰质炎等)的流引。研究表明,水中的病毒浓度与水的浊度有关,只要将水的浊度降至0.5NTU以下,再经氯消毒,就可以控制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从而对第一代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第一代工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由于水环境污染,在城市饮用水中发现了种类众多的对人体有毒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等)和氯化消毒副产物,而第一代工艺又不能对其有效地去除和控制。在这个背景下研发出了第二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即在第一代工艺后面增加臭氧—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20世纪末,由于水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又发现了许多新的水质问题,如贾第虫和隐孢子虫(两虫)问题,水蚤、红虫问题,藻类污染加剧及臭味、藻毒素问题,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高氨氮含量问题,内分泌干扰物问题等等。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饮用水制订了指标项目更多(100多项)和更严格的水质卫生标准。第二代工艺对上述的水质问题,只取得了一定处理效果。例如对“两虫”、水蚤、藻类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去除,对高氨氮含量(氨氮含量>2~3mg/l)难于降到水质标准(0.5mg/l)的要求等等。此外,臭氧氧化能生成溴酸盐、甲醛等对人体有较严重毒害作用的氧化副产物,使臭氧的广泛使用受到质疑;有的研究指出,第二代工艺经颗粒活性炭的出水中细菌含量显著

增多、且有的细菌抗氯性增强,此外含有的细微炭粒会对后续消毒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这就使人们对第二代工艺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再被充分认可。在这个背景下,有待研发出比第二代工艺更安全更有效的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

二、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初探

1、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特点和组成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应该体现有效、经济和绿色工艺的理念。

可造成二次污染的净水技术已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会逐步受到限制,研制开发新的绿色净水技术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绿色净水工艺要求在提高效率或优化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

绿色净水工艺应具有下列特点:

(1)绿色净水工艺所使用的原材料,如净水药剂或膜本身是无毒无害的,制造他们的原料是无毒无害的,并且在制造过程本

身不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

(2)绿色净水工艺在使用过程中要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净化工艺在使用后,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不会对饮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4)绿色净水工艺的产物,如沉淀池污泥等等,易于处置,不会增加外环境的污染负荷。

绿色净水工艺不仅强调使用过程及使用前后无毒无害,而且也着重强调提高能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发挥绿色工艺的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笔者提出的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在我国城市绝大多数以Ⅲ类水体为水源的前提下,工艺组成如图1所示

Ⅲ类水源水→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碳/超滤→安全消毒→饮用水

图1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

对于受污染的水源水,常规的强化混凝能提高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很低;而化学预氧化常能显著提高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率。此外还能进一步强化混凝,提高对天然有机物以及浊度的去除率。

本工艺最后经超滤出水,出水浊度可降至0.1NTU,所以混凝后的水经过沉淀便可进入超滤过滤,而不必设置常规的过滤池,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

超滤前设置活性炭,例如颗粒活性炭,可以发挥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作用。若设置粉末活性炭,炭浓度可提高至数千mg/l,当于反应器前向水中投加数mg/l的粉末活性炭时,活性炭将在反应器中停留很长的时间,不仅能将其吸附容量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炭表面还能生长生物膜,进一步发挥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从而构成高效的超滤膜—生物粉末活性炭反应器。

超滤一般能去除包括水蚤、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微生物,所以对超滤出水的消毒,主要不是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而是使水在输配和贮存过程中具有持久的消毒能力。

本工艺中的超滤和生物活性炭净水,一般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是绿色的物理和生物处理方法。化学预氧化、混凝和药剂消毒,都会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选择对水质影响较小较安全的水处理药剂,争取做到既有效又安全。

2.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水中致病微生物的去除作用。

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无疑是首要的,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本工艺对于致病微生物、藻类、以及水蚤、红虫等,具有预氧化杀灭、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生物吸附、超滤截留及安全消毒等多级屏障,特别是超滤几乎100%地对微生物截留,是最有效地去除“两虫”、除细菌及病毒、除藻、除水蚤等的方法。

该工艺中的预氧化剂和消毒剂,在目前工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氯、氯氨、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及高锰酸盐复合剂。用氯作预氧化剂,能生成大量对人体

有毒害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已不提倡采用,这已为众人所周知。氯氨生成的消毒副产物比氯要低得多,并且THM或HAA一般不超过10μg/l,所以是比氯更安全的消毒剂。并且实验表明,若先将氯与氨作用生成氯氨再投入水中,比将氯与氨分别投于水中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要少。二氧化氯虽然不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但其还原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水质标准(1992)和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规定水中亚氯酸盐的浓度限值为0.2mg/l,考虑到二氧化氯向亚氯酸盐的转化率为70%,所以二氧化氯的投量只有不超过0.3mg/l条件下才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这样的限量限制了二氧化氯的使用。虽然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2005)规定水中亚氯酸盐浓度限值为0.8mg/l,使二氧化氯仍可使用,但不能认为是足够安全的消毒剂。此外,氯、氯氨和二氯化氯都有持续消毒能力,若在工艺中用作预氧化剂,将对后续生物活性炭的生物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此不宜用作预氧化剂。臭氧用作预氧化剂对致病微生物、藻类、水蚤等的灭活能力都很强,但其氧化副产物的毒害作用不容忽视,且基建及运行费用都较高,在此也不推荐使用。近年来,笔者研究开发将高锰酸钾用于饮用水除污染,并发明了效能更高的高锰酸钾复合剂除污染技术。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氧化能力和对微生物等的灭活能力相对较弱,但对藻类仍有使其失活的作用,特别是藻类失活细胞不被破坏,内容物不外洩,比较其他氧化剂会使藻内容物外洩造成二次污染,是其优点。研究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迄今尚未发现能生成对人体有毒害的氧化副产物,所以是比氯、氯氨、二氧化氯和臭氧更安全的氧化剂,鉴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预氧化还有优良的强化混凝、除臭除味、除污染效能(见后文),故在本工艺中推荐采用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作为预氧化剂。

在本工艺中,超滤出水的微生物学指标,一般已能达到新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所以后续的消毒,主要是为满足水在贮存和输配过程中对消毒剂持续消毒作用的要求。在生产中可供选择的有持续消毒能力的消毒剂有氯、氯氨和二氧化氯。前已叙及,氯氨和二氧化氯都是比氯更安全的消毒剂,但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评价看,宜首选氯氨用作超滤后的消毒剂。

3.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浊度的去除作用。

水的浊度是非常重要的水质指标,它不仅是水的观感性指标,并且还是水的微生物学指标。原水中浊质经混凝沉淀可大部被除去。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预氧化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作用,能提高浊质的去除效率。在出水浊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能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超滤出水浊度一般为0.1NTU左右,并与超滤前水的浊度基本无关,所以本工艺混凝沉淀后的水可以不经过滤直接进入超滤。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以河水为水源,原水浊度在数十NTU到数百(甚至上千)NT U间变化,本工艺的混凝沉淀单元对该浊度变化范围的原水应该是适应的。若将混凝沉淀看作超滤前的预处理,本工艺混凝沉淀单元的设置大大拓展了超滤对原水浊度的适用范围。由于本工艺超滤出水浊度一般为0.1NTU左右,在水的观感指标和微生物安全性方面,应是符合新的水质标准的。此外,超滤能截留生物活性炭出水中的细微炭粒,可防止细微炭粒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这与第二代工艺相比是一个优点。

4.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作用

水中的天然有机物是氧化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体物质,天然有机物还对混凝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对水中有机物含量(COD)提出了比以前更严格的要求。

对去除天然有机物,本工艺有化学预氧化、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生物炭生物降解等多级屏障。特别是生物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联用,可以大大延长粉末活性炭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在反应器内的浓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同时也使以粉末炭为载体的生物膜大大增加,从而显著提高生物降解效果。这样,强化混凝可去除大分子天然有机物,而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降解则可去除中、小分子有机物,化学预氧化则将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降解为中、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后续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从而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如果采用高锰酸盐为预氧化剂,则氧化生成的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表面有丰富的羟基,可吸附水中有机物,从而使去除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在上述多种预氧化剂中,臭氧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既能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降解为小分子

有机物,又不会对后续生物活性炭的生物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是可以选用的预氧化剂,但从去除有机物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无疑应首选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

颗粒活性炭对有机物的物理吸附效能,随着时间将逐渐衰减;相反地颗粒炭上的生物膜随时间逐渐生长成熟,使生物降解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逐渐增强;相应地,颗粒活性炭吸附去除和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并且最后趋于以生物降解为主。但本工艺的生物粉末活性炭则不同,在反应器前不断有新的粉末活性炭加入的情况下,使活性炭对有机物的物理吸附作用能长期持续下去;进入反应器的粉末炭上逐渐生长出生物膜,开始对有机物有生物降解作用,并且粉末炭在反应器中持续停留的时间愈长,生长的生物膜愈多,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也愈大;最后,在反应器中将存在由新粉末活性炭到各种龄期的生物炭构成的一个稳定体系,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各种有机物在反应器中都有相应的去除率,即可能获得比生物颗粒活性炭更好的处理效果。

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将使后续氯氨(或氯)的消毒副产物得到有效控制。

在水质生物稳定性方面,工艺中设置了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所以对水中包括AOC、BDOE在内的有机物应有很高的去除率。此外,由于生物粉末炭上有很高浓度的生物量,特别是投加粉末活性炭的量、粉末炭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生成的生物膜浓度和性质、曝气量和曝气方法、去除有机物的种类等等,都是可以调节和优化的,所以本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应能获得比生物颗粒活性炭生物稳定性更高的出水。

5.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

水中对人体有毒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有三致物、内分泌干扰物、藻毒素、持久性有机物、臭味物质等。本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化学预氧化、强化混凝、活性炭的吸附、生物降解等多级屏障。

常规混凝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很差,但臭氧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预氧化则能显著提高除污染效果。活性炭也是良好的除微污

染剂,再加上生物炭的生物降解,本工艺应能获得良好的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天然水体特别是大量用作城市水源的湖、库水体,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水具有臭味,对饮用水的品质影响很大,受到人们特别关注。此外,受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污染的河段,也常有臭味的问题。本工艺化学预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去除水中臭味的多级屏障,特别是臭氧和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都是良好的除臭味剂,后续的活性炭除臭味效果也很好。所以,本工艺除臭味应是十分有效的。

本工艺组成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仅使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与活性炭以及生物活性炭除有机物污染的效能的协同作用得以发挥,即总去除率高于两者单独去除率之和,并且活性炭还能防止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浅漏,从而使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投加量可以大大提高,充分发挥其除污染效能。

6.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水中氨氮的去除作用。

氨氮浓度是饮用水水质标准新列入水质指标。第一代工艺基本没有除氨氮的能力。在第二代工艺中,氨氮主要在生物颗粒活性炭层中被去除,但由于水中溶解氧浓度有限,所以只能去除很有限的氨氮。在第三代工艺中,可在生物粉末活性炭反应器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从而不断向水中供应溶解氧,再加上反应器中有高浓度生物膜量,从而有可能去除水中很高的氨氮。

7.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通用性和局限性。

本工艺是以Ⅲ类水体为水源,试图与第二代工艺对比的一个通用工艺。

第三代工艺在国内外是作为以Ⅲ类水体为水源的通用工艺提出来的。本工艺与第二代工艺相比,也是一种通用工艺,它只基本上解决了目前提出的饮用水主要水质问题,如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问题、藻类污染问题、臭味问题、微量有毒害的有机物问题、氯化消毒副产物问题,生物稳定性问题,高氨氮含量问题,以及部分无机毒质问题。但对于许多特殊

水质问题,则有待在工艺系统中增加某些特殊处理环节,如采用高级氧化

技术去除高稳定性有机物,对高浊度原水采用预沉技术,对废水和污泥的

安全处理处置问题等。

对于未受污染的水源水,或低浊度源水,本工艺流程可以得到简化。

本工艺的提出,只是一个探索,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8、关于超滤净水工艺的经济性。

第三代工艺的特点是利用了超滤技术。人们早就认识到膜滤将是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发展方向,有人甚至提出21世纪是膜滤的时代。但是,

过去人们一直没有将膜滤用于大型城市自来水厂,主要是认为膜组件价格

昂贵。随着膜材料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膜的性能不断提高,膜价格在迅

速降低。我国生产的超滤膜,性能和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

价格比进口产品低得多,已降到可与第一代工艺竞争的价位。

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我国生产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每1㎡膜过滤面积的价格约为150元左右。如设计采用1㎡超滤膜每小时过滤

0.1m3水计算,每日每m3水的超滤膜价格为60元。超滤膜一般可使用3

-5年,如按使用3年计算,每1㎡膜面积可过滤水量为0.1×24×365×3=2628 m3,则为更换膜每1m3水只需增加0.057元费用。

超滤膜工程单元,由超滤装置,前置过滤器、进水泵、反洗泵、化学清洗装置以及管道、控制阀、监测仪表、自控设备等组成。按厂家提供的资料,超滤工程单元的建设(第一部分费用)已降至250-300元/m3/d,而第一代工艺中混凝-沉淀-过滤部分的建设费约300元/m3/d左右,第二代工艺中深度处理部分(臭氧-活性炭)的建设费约为250-300元/m3/d,可见超滤单元工程的建设费与之相当。

在苏州市建设的1万m3/d的超滤净水厂,以太湖水为水源,原水最低浊度<15NTU,最高浊度300-500 NTU。超滤水厂流程如图2。

该超滤水厂建设费用约为300元/m3/d,与第一代工艺大体相同。

超滤水厂运行成本为0.0782元/ m3/d,与该水厂原传统工艺(即第一代工艺)的运行成本(0.08元/ m3)也大体相同。

目前,膜滤在城市自来水的应用规模愈来愈大,可以说城市自来水厂的膜时代已经到来。

膜技术在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05T14:46:05.82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6期作者:林宝山 [导读]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国内石化产业园区的扩大,在我国经济腾飞的今天时刻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无节制的滥用和破坏水资源的事情时常发生。 福建闽海能源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309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国内石化产业园区的扩大,在我国经济腾飞的今天时刻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无节制的滥用和破坏水资源的事情时常发生。久而久之,这些有形的无形的破坏行为,导致我国原本匮乏且分配不均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直接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国家也不断加大环保措施和力度,鼓励大型化工一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化工污水处理方面也是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推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污水处理水平提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膜分离;微滤;纳米过滤 引言 近年来,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和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国家鼓励各大重型污染大型企业通过走出去学习交流,自主研发,不惜花重金引进国外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等方式提高企业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从而推进了行业在这方面的进步。随着研发和探索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技术及方法也层出不穷,其中在化工污水处理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技术主要有除臭技术、膜技术等。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实质上是将高效膜技术与统活性污泥法进行融合应用,其在化工污水的处理中有着独特的效果。 1膜分离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采用错流过滤或死端过滤方式。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2各种膜分离技术特点 2.1微滤(MF) 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微滤过滤具有操作压力小(<0.2mpa)、对水质的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等长处。微滤作为一种更经济的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广泛应用,能够代替传统的沉淀过滤和二沉池,可连续处理;用于各种废水的预处理,削减浊度,满足进水的要求。但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饼层增厚,因此如何及时清洗滤饼,恢复水通量,以及研发耐高温、耐溶剂、抗污染、易于清洁的膜和膜组件仍有待研究。 2.2纳滤(NF) 纳米过滤是一种新式的分子膜分离技术,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反渗透复合膜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分子膜分离技术。纳滤也是一个压力驱动的进程,其工作压力一般为0.5mpa~1.0mpa;纳滤膜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它具有离子选择性,可以去除二价离子的去除率为95%或以上,一价离子的去除率较低,为40%~80%。地下水中含有三卤甲烷、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农药、异味、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硼、砷等有害物质,纳滤可以使用在如废水脱色、不同有机质浓缩在废水中的分类等。纳滤膜在低压下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在大多情况下,它比反渗透出资成本和工作成本低。纳滤膜容易污染,需要较好的水质,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才干确保纳滤膜的使用寿命。随着预处理水质的进步和膜功用的进步,纳滤工艺在环境保护领域里将会有很大的使用。 2.3渗透汽化(PV AP) 渗透汽化也被称为浸透蒸腾,它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度与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膜分离过程。浸透汽化是一种需求消耗热能的进程。它的优点是污染少,不污染。浸透蒸腾的缺陷是浸透通量小,一般不超过1000g/m2·h。浸透蒸腾技术主要使用在化工、航空航天、食品工业等范畴,如啤酒酒精处理有机物质,含有芳烃、卤代烃等废水,处理实验室废水等。浸透蒸腾具有极高的单级别离功率,膜功能的持续改善将持续扩展其使用范畴,特别是在溶剂共沸混合物分离会越来越大的发挥自己的共同优势。 2.4反渗透(RO) 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产水水质高、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纯水制备的最节能、最简便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诸多行业。反渗透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对NaCl的截留率在98%以上,出水为无离子水。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产品浓缩、废水处理方面反渗透膜已经应用广泛,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2.5.超滤(UF) 超滤又称超过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超滤的机理是指由膜表面机械筛分、膜孔阻滞和膜表面及膜孔吸附的综合效应,以筛滤为主。这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nm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2.6集成膜技术 集成膜技术主要指将膜技术同其他传统工艺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对膜分离技术额应用范围进行拓宽,废物再利用的效果及有害物质清除效果明显提升。下面对集成膜技术在造纸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有黑液产生,使用膜分离技术能够对黑液中含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2、培菌法:?(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

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泉州师范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导老师:黄初龙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09级环境工程与管理 学号:090905001 姓名:刘姣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是与活性污泥法并行的一种好氧型生物污水处理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的二级处理中,也是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一些特有优势,比如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容易,无污泥膨胀问题,易于微生物生存,运行稳定等。文中简单介绍了生物膜法对磷、氮及一些重金属去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 Abstract:Biofilm and activated sludge is a parallel-ty pe 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s,in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They widely used in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urban sewage treatment,and these methods are the key link in sewage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biofilm has some unique advantages.For example,no sludge return,eas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no sludge expansion,ease of microbial survival,run stable,etc.The paper describes simply biofilm research on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nitrogen and some heavy metals. Key words:B iofilm treatment;sewage treatment;activated sludge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淡水资源紧缺迫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显得尤其重要。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有机成分复杂,传统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已无法紧随步伐,处理效果不佳,为此,在新型填料的不断开发和完善基础上,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借其处理效率高、剩余污泥产泥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得到快速发,在污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膜可认为是由一种或是多种微生物群体组成的,并附着在一种载体表面上进行生长发育[1—2]。 1 生物膜法概述 1.1生物膜法的净水机理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样都是利用微生物来去除废水中各种有机物的处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 一、概述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充氧的污水将填料浸没全部,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而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通过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因此,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又称为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接触氧化池是由池体、填料及支架、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以及排泥管道等部件所组成。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示意图见图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示意图 (一)池体 池体的作用除了进行净化污水外,还要考虑填料,布水、布气等设施的安装。当池体容积较小时可采用圆形钢结构,池体容积较大时可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的平面尺寸以满足布水、布气均匀,填料安装、维护管理方便为准。池体的底壁须有支承填料的框架和进水进气管的支座。池体厚度根据池的结构强度要求来计算。高度则由填料、布水布气层、稳定水层以及超高的高度来计算。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充氧设备的供气压力或提升高度。各部位的尺寸一般为:池内填料高度为3.0~3.5m;底部布气层高为 0.6~0.7m;顶部稳定水层0.5~0.6m,总高度约为4.5~5.0m。 (二)填料 1.填料的要求 填料是生物膜的载体,所以也称之为载体。填料是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关键部位,它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同时,它的费用在接触氧化系统的建设费用中占的比重较大,约占55%~60%;同时载体填料直接关系到接触氧化法的经济效果,所以选定适宜的填料是具有经济和技术意义的。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对填料的要求如下: (1)在水力特性方面,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水流通畅、阻力小、流速均一; (2)要求形状规则、尺寸均一,表面粗糙度较大;填料表面电位高,附着性强; (3)化学与生物稳定性较强,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导致产生二次污染; (4)在经济方面要考虑货源、价格,也要考虑便于运输与安装等。 2. 填料类型 填料可分为悬挂式填料、悬浮式填料和固形块状填料三种类型。 (1)悬挂式填料 悬挂式填料有四个品种,分别为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软性填料和弹性立体填料; (2)悬浮式填料 常用的有空心柱状、空心球状、外形呈笼架、内装丝形或条形编织物以及海绵块状的软性悬浮式填料; (3)固形块状填料 固形块状填料主要有蜂窝直管形块状填料和立体波纹块状填料两种。目前常采用的填料是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等做成的蜂窝状和波纹板状填料。近年来国内外都进行纤维状填料的研究,纤维状填料是用尼龙、维纶、晴纶、涤沦等化学纤维编结成束,呈绳状连接。为安装检修方便,填料常以料框组装,带框放入池中。当需要清洗检修时,可逐框轮替取出,池子无需停止工作。 3. 填料的性能 目前国内常用的填料有:整体型、悬浮型和悬挂型,其技术性能见下表。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前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原水受到生活性有机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常规处理工艺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是无疑是提高水质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生物膜法有机污染生物转盘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市政水处理中的运用领域主要有:市政给水中的微污染水体水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以及CODMn等指标;市政污水处理中采用生物膜法去除水体中COD、BOD、氨氮等污染物,降低出水中N、P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元素;以及对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生物膜法技术在市政给水处理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原水受到生活性有机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对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常规项目测定分析表明,浊度的去除主要是靠常规处理工艺,而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生化需氧量的去除必须靠生物作用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常规处理工艺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是无疑是提高水质的最佳选择。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因其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氨氮、色、嗅、味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总体上都处于以去除氨氮、BOD5、CODCr等有机物综合指标为代表的污染质的阶段。 用于市政给水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过滤反应器、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流化床以及土地处理系统等。其中以生物过滤反应器中的生物陶粒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最为常用。前者有一定的机械过滤能力适合处理较低浓度或低温原水,后者则因为填料空隙率大,不易堵塞,适合处理较高浓度的微污染原水。 国内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滦河以及黄河水处理后表明该法对多项主要水质指标均有良好去除效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为10-25%,氨氮去除率为40-70%,藻类去除率为15-30%。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这一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颗粒活性炭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形成的微生物膜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可进一步降解在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富集的有机物,从而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70年代中期,德国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发现,与单纯的活性炭吸附比较,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延长4~6倍。其后,欧洲的许多现代化水厂逐步推广使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对微污染水源的深度净化工艺。 在“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饮用水微污染净化技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并将取得的重要成果中的生物预处理技术成果成功运用于工程实践。其中位于深圳水库库尾,设计处理规模400万m3/d的广东省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预处理工程。源水经沉砂区、粗、细隔栅后,进入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55min.填料接触时间40min.,气水比1:1。自1998年12月试运行以来,通过工艺启动过程的自然接种,培养驯化,使填料挂膜,形成系统的生物硝化能力,并使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趋于稳定。试运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适合于处理东深微污染源水,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显著。氨氮去除率在75%以

污水处理中各类生物处理法的比较

污水处理中各类生物处理法的比较 1.1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 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很快,类别也很多,在生物处理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1.1.1活性污泥法 应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个系列:①氧化沟系列; ②A2/O系列;③SBR系列。 各个系列不断地发展、改进,形成了目前比较典型的工艺有: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双沟式DE氧化沟工艺、三沟式T型氧化沟工艺、ORBAL氧化沟工艺、A2/O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A/O工艺、改良A2/O工艺、UCT工艺、改良UCT工艺、倒置A2/O工艺、CAST工艺、SBR工艺、CASS工艺、MSBR工艺等。 1、氧化沟工艺系列 目前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氧化沟有:卡罗塞尔氧化沟、奥伯尔氧化沟、双沟式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A/A/O微孔曝气氧化沟。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进型,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其曝气池为封闭的沟渠,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法”。过去由于其曝气装置动力小,使池深及充氧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占地面积大,土建费用高,使其推广及运用受到影响。近十年来由于曝气装置的不断改进、完善及池形的合理设计,弥补了氧化沟过去的缺点。 1)卡罗塞尔氧化沟 卡罗塞尔氧化沟是荷兰DHV公司开发的。该工艺在曝气渠道端部装有低速表面曝气机。在曝气渠内用隔板分格,构成连续渠道。表曝机把水流推向曝气区,水流连续经过几个曝气区后经堰口排出。为了保证沟中流速,曝气渠的几何尺寸和表曝机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DHV公司往往要通过水力模型才能确定工程设计。最近DHV公司又开发了卡罗塞尔2000型,把厌氧/缺氧/好氧与氧化沟循环式曝气渠巧妙的结合起来,改变了原调节性差,除磷脱氮效果低的缺点,但水力设计更为复杂。卡鲁塞尔氧化沟的缺点是池深较浅,一般为4.0m,占地面积大,土建费用高。也有将卡罗塞尔氧化沟池深设计为6m或更深的情况,但需采用潜水推流器提供额外动力。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 物膜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 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以及生物转盘三 相传质和工艺运行特点。 3)掌握生物接触氧化特点及其工艺设计 第一节概述 生物膜——是使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 物、后生动物、藻类、真菌一类的真核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 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生物膜法:污水经过从前往后具有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从 表至里具好氧→兼氧→厌氧的生物处理系统而得到净化的生物处理技 术。 一、生物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 1 生物膜的构造特征 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 Array+附着水层(高亲水性)。 2 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1)微生物:沿水流方向为细菌——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或生态系统。具体生物以菌胶团 为主、辅以球衣菌、藻类等,含

有大量固着型纤毛虫(钟虫、等枝虫、独缩虫等)和游泳型纤毛虫(楯纤虫、豆形虫、斜管虫等),它们起到了污染物净化和清除池内生物(防堵塞)作用。 2) 污染物:重→轻(相当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3) 供氧:借助流动水层厚薄变化以及气水逆向流动,向生物膜表面供 氧。 4) 传质与降解:有机物降解主要是在好氧层进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经 兼氧层和厌氧层分解,分解后产生的H 2S ,NH 3等以及代谢产物由内向外传递而进入空气中,好氧层形成的NO 3--N 、NO 2--N 等经厌氧层发生反硝化,产生的N2也向外而散入大气中。 5) 生物膜更新:经水力冲刷,使膜表面不断更新(DO 及污染物),维持 生物活性(老化膜固着不紧)。 二、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 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 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2) 食物链长,污泥产率低; 3) 能够存活世代较长的微生物; 4) 可分段运行,形成优势微生物种群,提高降解能力。 2 工艺方面的特征 1) 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适应性; 2) 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 3) 能处理低浓度污水;

污废水处理试题--生物膜法共16页

污水处理工(生物膜法)试题分析 一、判断题 1、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产量低,一般比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少1/4左右。(√) 2、在温度高的夏季,生物膜的活性受到抑制,处理效果受到影响;而在冬季水温低,生物处理效果最好。 (×) 3、经生物滤池处理后的污水不需再设二次沉淀池进一步处理,可直接排放。(×) 4、当采用生物转盘脱氮时,宜于采用较小的盘片间距。(×) 5、生物膜法的挂膜阶段初期,反应器内充氧量不需提高;对于生物转盘,盘片的转速可稍慢。(√) 6、生物滤池的布水器转速较慢时生物膜不受水间隔时间亦较长,致使膜量下降;相反,高额加水会使滤池 上层受纳营养过多,膜增长过快、过厚。(√) 7、生物膜法挂膜工作宣告结束的标志是,出水中亚硝酸下降,并出现大量硝酸盐。(√) 8、生物滤池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不需增加滤池的级数或采取出水回流等措施。(×) 9、生物转盘工艺的转盘分级越多,分级效果越好。(×) 10、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与活性污泥法一样是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11、生物膜法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 12、生物滤池处理出水回流的目的是为了接种生物膜。(×) 13、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种类少。(×) 14、生物膜法中的食物链一般比活性污泥短。(×) 15、接触氧化法无需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也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6、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 17、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一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8、生物膜法处理污废水时,生物膜厚度介于1-3mm较为理想。(×) 19、生物膜法刚开始时需要有一个挂膜阶段。(√) 20、生物膜处理系统中,由于微生物数量较多,食物链较长,因此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该方法剩余污 泥产量较多。(×) 21、生物膜法处理系统中,微生物量比活性污泥法要高的多,因此对污水水质和水量的冲击负荷适应能力 强。(√) 22、生物膜一般由好氧层和厌氧层组成,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厌氧层内完成。(×) 23、由于水力冲刷、膜生长及原生动物蠕动等作用,使生物膜不断的脱落,造成处理系统堵塞,因此应及 时采取措施防止生物膜脱落。(×) 24、生物接触氧化系统是一个液、固、气三相共存的体系,有利于氧的转移和吸收,适于微生物存活增值。 (√) 25、生物膜处理工艺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 26、生物接触氧化法同活性污泥法一样,也需要污泥回流装置。(√) 27、生物膜开始挂膜时,进水量应大于设计值,可按设计流量的120%-150%。(×) 28、生物膜处理系统中,填料或载体表面所覆盖的一种膜状生物污泥,即称为生物膜。(√) 29、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工艺遭到破坏时,恢复起来较快。(√) 30、生物膜法的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相关。(×) 二、选择题 1、塔式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可达到(D)m3(m2d)。 A.4~15; B.50~120;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对采用生物膜法进行市政给水污水以及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处理进行综述。表明采用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处理及污水回用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尤其是在对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运用前景看好。关键词:生物膜市政污水处理市政给水处理微污染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市政水处理中的运用领域主要有:市政给水中的微污染水体水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以及CODMn等指标;市政污水处理中采用生物膜法去除水体中COD、BOD、氨氮等污染物,降低出水中N、P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元素;以及对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生物膜法技术在市政给水处理中的运用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原水受到生活性有机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对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常规项目测定分析表明,浊度的去除主要是靠常规处理工艺,而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生化需氧量的去除必须靠生物作用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常规处理工艺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是无疑是提高水质的最佳选择。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因其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氨氮、色、嗅、味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总体上都处于以去除氨氮、BOD5、CODCr等有机物综合指标为代表的污染质的阶段。用于市政给水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过滤反应器、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流化床以及土地处理系统等[1]。其中以生物过滤反应器中的生物陶粒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最为常用。前者有一定的机械过滤能力适合处理较低浓度或低温原水,后者则因为填料空隙率大,不易堵塞,适合处理较高浓度的微污染原水。国内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滦河以及黄河水处理后表明该法对多项主要水质指标均有良好去除效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为10-25%,氨氮去除率为40-70%,藻类去除率为15-30%[2]。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这一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颗粒活性炭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形成的微生物膜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可进一步降解在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富集的有机物,从而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70年代中期,德国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发现,与单纯的活性炭吸附比较,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延长4~6倍[3]。其后,欧洲的许多现代化水厂逐步推广使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对微污染水源的深度净化工艺。 [!--empirenews.page--]在“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饮用水微污染净化技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并将取得的重要成果中的生物预处理技术成果成功运用于工程实践。其中位于深圳水库库尾,设计处理规模400万m3/d的广东省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预处理工程[4]。源水经沉砂区、粗、细隔栅后,进入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55min.填料接触时间40min.,气水比1:1。自1998年12月试运行以来,通过工艺启动过程的自然接种,培养驯化,使填料挂膜,形成系统的生物硝化能力,并使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趋于稳定。试运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适合于处理东深微污染源水,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显著。氨氮去除率在75%以上。同时,增加了深圳水库水体的溶解氧,提高了水库的自净能力,改善了东深源水供水水质。[5]市政污水处理中生物膜法技术运用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用在市政污水处理主要有滴滤池(TF)、生物接触转盘(RBC)、淹没式附着生长生物反应器(SAGB)等主要形式[6]。滴滤池是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最早运用的形式。早在1889年就进行了砂砾处理废水的试验。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在英国进行了研究。并于20世纪前半叶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应用。之后人们趋向采用经济型操作性更好的活性污泥法。但是随着新介质、工艺构造以及对生物膜过程的理解增加,导致了滴滤池再次大规模应用[7]。目前滴滤池常与其他的污水处理工艺一起运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如滴滤池与活性污泥组合工艺(TF/AS工艺),滴滤池与活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TF/ABF工艺)[8]。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水处理教案

第四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生物膜法 第一节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 主要的生物膜法有:①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 ②生物转盘;③生物接触氧化法;④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一、生物膜的结构 1、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形成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起支撑作用、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物质:在生物滤池中称为滤料;在接触氧化工艺中成为填料;在好氧生物流化床中成为载体;②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废水中的有机物、N、P以及其它营养物质;③作为接种的微生物。 (1) 生物膜的形成: 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2) 生物膜的成熟: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城市污水,20 C) 2、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1) 生物膜的性质: ①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2) 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3、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1) 厌氧膜的出现: 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2) 厌氧膜的加厚: ①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③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3)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②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4)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 ①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②控制厌氧膜的厚度;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④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二、生物膜处理工艺的特点 1、微生物方面的特征 (1) 微生物种类多样化: ①相对安静稳定环境;②SRT相对较长;③丝状菌也可以大量生长,无污泥膨胀之虞;④线虫类、轮虫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较高;⑤藻类、甚至昆虫类也会出现;⑥生物膜上的生物:类型广泛、种属繁多、食物链长且复杂。 (2) 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 ①动物性营养者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较高;②食物链长;③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仅为1/4左右)。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

生物膜法处理工业废水 摘要:目前化工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随之而来的化工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随着国家对其处理达标要求越来越严格,其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实质是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即生物膜。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中有着广泛应用。 关键词:生物膜,废水,净化 生物膜法是属于好养生物处理的方法,它是将废水通过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在载体填料上生长繁殖形成的生物膜,吸附和降解有机物,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根据装置的不同,生物膜法可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等四类。在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废水处理中,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接触氧化法。 一、生物膜法的机理 1、生物膜法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物膜法却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生产中最早采用的生物膜法构筑物是以碎石为填料的滴滤池。碎石的比表面积小,能够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积小,因而滴滤池的负荷不可能很大,使其占地面积较大,卫生状况也不好。 50年代,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以及塑料填料引入生物膜处理系统,使生物膜法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生物膜法设备。 20世纪70年代末,为强化生物膜法反应器中的传质,流化床系统被引人生物膜处理中,称为生物流化床。生物流化床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待点,又称为半生物膜和半悬浮生长系统。 2、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 下图为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进入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经需氧生物氧化去除有机物后,再通过二次沉淀池出水。

污水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

污水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 环境10-2 郑兴14 摘要:研究污水的微生物处理就是研究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盐类及重金属等物质去处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其规律,并加以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通过人为的创造适于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使之大量繁殖,以提高其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它则作为末端处理装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废水处理中。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微生物处理法具有经济、高效的优点,并可实现无害化、资源化,所以长期以来始终占重要位置。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活性污泥生物膜法效率 正文 一生物处理法的分类 1好氧生物处理2 活性污泥3 普通活性污泥法3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4 接触稳定法5氧化沟6 SBR 7生物膜法8普通生物滤池9 生物转盘10生物接触氧化法11厌氧生物处理法12 厌氧滤器工艺 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理。污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

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好氧生物方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作为介质的滤料表面,生长成为一层由微生物构成的膜。污水与之接触后,其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进而被为什么氧化分解,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质,污水得以净化。生物膜法通常无需曝气,微生物所需氧气直接来自大气。 二常用的两种方法: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发 1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 溶解氧——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2—4mg/L)。 水温——维持在15~2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微生物生长缓慢。 营养料——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式为C5H7O2N,霉菌为C10H17O6原生动物为C7H14O3N,所以在培养微生物时,可按菌体的主要成分比例供给营养。微生物赖以生活的主要外界营养为碳和氮,此外,还需要微量的钾,镁,铁,维生素等。碳源--异氧菌利用有机碳源,自氧菌利用无机碳源。 2活性污泥法工艺原理: 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 2) 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 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 4) 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关于污水处理中膜处理技术的运用

关于污水处理中膜处理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3-13T14:53:10.9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作者:周英豪 [导读] 膜处理技术是一种结合了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环境保护管理所广东珠海 519100 摘要:膜处理技术是一种结合了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主要讨论了膜处理技术在市政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膜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 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问题成为了当下人们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有效解决市政水污染问题,必须加强对水污染的管理与研究。膜处理技术由于工艺简易、实用性强、节能以及高效等,因而在市政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膜处理技术的分类 膜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技术、渗透蒸发膜技术、超滤膜技术、微滤膜技术、液体膜技术以及电极膜技术等,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较为普遍。 1.1反渗透膜技术 反渗透是一个过滤的过程,但渗透时需一定的压力作为推动力进行挤压。由于反渗透技术自身压力有限,所以在分离溶液时选择的液体压力不能高于反渗透压力,目的是将液体的溶剂有效挤压到膜另一侧。反渗透膜技术主要的特点是无污染、操作简单、选择性强、方便维修、结构实用、耗能量低等,是一项健康环保的技术。 1.2渗透蒸发膜技术 渗透蒸发是液体经过渗透和蒸发后分离的过程,该技术可以有效区分液体扩散系数和溶解度。渗透蒸发膜技术的特点是设备上的资金投入和运行费用比较低,其发展空间有待拓展。 1.3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技术能高效分离固体或者液体的纯度,并有效区分所分解物质的级别。超滤膜技术最主要特点是同时对分子较大和固体物质进行浓缩与分离,其性能更为高端。与其他几种技术相比,超滤膜技术更实用,无论是耗能量还是设备运行费用等都较低,可以节省资金,因此在相关领域中运用范围更加普遍。 1.4微滤膜技术 微滤膜是一种多孔且表面均匀的薄膜,其技术推动力是静压差,也就是通过网状过滤介质进行分离。因微滤膜技术具有精度高、膜孔径大小均匀、速度快、介质完好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目的是高效除菌、去除颗粒、净化与浓缩等。 膜处理排污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过程的工作效率,但在具体运用方面还有一些隐患存在,如膜的耐久性问题。膜处理技术主要依靠膜的透过性来完成工作,所以经过日积月累的工作,其中的膜便会出现疲累性功能下降或者外力摩擦性损伤,从而影响膜处理技术重要作用的发挥,更影响排污工作的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专业人员还需要在膜处理技术的缺陷方面加以研究,以促进膜处理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膜处理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不同的行业需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分类型选择膜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延长膜处理设备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提高膜处理技术的效率。 2.1膜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作为新型处理污水的膜处理方法,其运行方式是依据物理原理,不会对物质成分造成任何的改变,因此经膜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以达到专业部门所预想的中水回用效果,这也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同。另外,材料的埋设环节不可避免地会有污水渗透液渗出,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小隐患就会发展成显性问题,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为市政部门的工作带来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和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地方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膜处理技术,不仅能够让解决渗透液的过程变得简单易操作,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让周边居民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 2.2膜处理技术处理含油污水 众所周知,一些工业(如采油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水。目前,我国的含油污水大都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正常排放数值范围。这不仅让人们生活受到影响,还会给相关部门带来工作负担,因此必须通过专业处理使其达到排放的标准。传统的处理技术如隔油技术、气浮技术及生化处理技术等,由于成本较高或处理效率较低等原因,均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而利用膜处理技术处理含油污水已有几十年的成功实践经验。膜处理技术不仅具备传统污水处理的效率,还能节约成本。20世纪80年代,折叠滤膜筒出现,其可以用于处理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UF和MF的中空纤维是近年来较多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的膜处理介质,能将污水的油含量降到较低水平,并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内。这些新型的含油污水处理模式主要在小规模污水区域拥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大规模污水区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合理选择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2.3膜处理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一些生产加工印染产品的行业,产生的污水往往都带有染料和盐等化学物质,难以利用传统的化学反应方法进行处理,即使利用超滤膜技术,也不能将其中的染料完全分解和消除。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人们可以先利用传统的活性生物降解方法,然后再利用纳滤的方法进行深度处理,这样可以使污染水达到排放标准,其中90%的水都有再利用的价值。除此之外,造纸厂在日常工作期间产生的污水,也具有混杂物质多、污染严重等特点,如果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先降解,再用膜处理技术中的纳滤方法,不但可以将污水中的色素杂质完全清理,

污水处理的各个生物处理法优缺点比较

污水处理的各个生物处理法优缺点比较2010/5/19/9:15来源:谷腾水网 生物法处理污水的技术分为: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自然净化处理技术. 1好氧处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ActivatedSludgeProcess)首先于20世初在英国出现,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该方法自1914年在英国曼切斯特市建成汗水试验厂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它已成为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主体,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对冲击负荷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污泥膨胀,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供氧方式,运转条件,反应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开发了多种活性污泥法新工艺,使得活性污泥法朝着高效,节能的方面发展.以下是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的新工艺: 氧化沟(OxidationDitch简称OD) 氧化沟是20世纪60年代初荷兰的pasveer首先研究开发的,第一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是pasveer于1954年在荷兰的Voorshoten建造的.氧化沟是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处理过程集于一体,间歇运行,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汗水和工业汗水的处理工程中. 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特点,在控制适宜的条件下,沟内同时具有好氧区和缺氧共,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取得脱氮效果,同时使得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氧化沟以其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和良好的处理效果等优点正在我国不少工程项目中采用,近几十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化沟已以突破只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局限.概括的讲氧化沟有单沟,双沟,三沟,多沟同心和多沟串连等多种布置互形式;有将二沉池与氧化沟分建或合建的;有连续进水或交替进水;有转刷曝气机,转盘曝气机或泵型,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进行充氧搅拌的氧化沟等等.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简写为SBR),又称为间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