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小学陈移刚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新修订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的是我校“引、探、练、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链接、合作学习、当堂训练、总结反思”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案导学”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做好以下几方面:

1、我通过收集的亿以上的大数,引思激趣,让学生体会到用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必要性。并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索,最终发现了用亿作单位表示数更清楚和简单。

2、充分利用学案,实施学案导学。在教学前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让初步发现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方法,初步感知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在课中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展示与评价,课堂的一切活动是以“学”为主线展开,实现有效的教学。

3、对于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一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比较难的,我注意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同时加强学生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在展示中实现补充、纠错,有效突破难点。

4、设计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的当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与评价相结合,教师注意对难点题目进行点拨,既实现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进行了拓展训练,有助于优生的能力提升。

这节课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1、自己还是讲的比较多,对于学生不敢真正的放手,应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2、引导,启发的不够恰当。3、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做的不够。(根据上完课后,不好的方面去谈3点就可以)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 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 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 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 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 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 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 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 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 用课件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 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

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 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 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 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 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渗入一些准确数,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 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 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 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 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数形结合,架起抽象与直观的桥梁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曲春贤 听过夏青老师讲的《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课,深深地被她精彩的课堂所吸引。而贯穿课堂始终的“数形结合”数学方法的运用,更是堪称巧妙。恰逢今年任教四年级,有机会执教《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课,便忍不住小试一把,让数形结合在我的课堂上大放异彩。 1、运用数形结合,让四舍五入有据可依; 根据已有的经验,学生基本上已经能猜出取近似数的方法——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为什么要四舍五入?学生只是猜测,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通过演示数轴,出示3.4、3.5的位置,并把3.4和3.5之间平均分成10份,找到3.47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从图上看,3.47≈3.5是为什么呢?学生观察到:3.47更接近3.5。再如3.42更接近3.4,所以3.42≈3.4。通过多次举例、观察,学生发现:以3.45为分界线,3.45左边的都接近3.4,3.45右边的都接近3.5,从而明白了数学上规定四舍五入的道理。 2、运用数形结合,让求近似数方法更确切; 保留一位小数要看百分位,还会不会受千分位、万分位上的数的影响?这个问题很多孩子一直很迷惑。怎样能让这个问题显而易见?还要靠数形结合。当学生明确3.47≈3.5时,这时引导学生从图中观察:3.471、3.472、3.479、3.47999,它们都在3.47和3.48之间,保留一位小数,都约等于 3.5。也就是说不管它千分位上是几,万分位上是几,也不管它们是几位小数,只要它们的百分位上都是7,就约等于3.5。看来,保留一位小数要看百分位,而且只看百分位。 3、运用数形结合,让小数的精确度不再抽象难懂。 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比保留整数要精确,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但是,通过数形结合,利用数轴演示近似数是2的数可能的范围以及近似数是2.0的数可能的范围,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保留一位小数比起保留整数,数的范围更小,所以更精确。 三次数形结合的运用,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起来,同时更清楚地揭示了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当然,通过这节课,也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1、学生最初接触求近似数是在三年级下册大数的认识单元,在求大数的近似数时学生首次接触了四舍五入法。“为什么要四舍五入?”的问题其实应该在那里就解决,并让学生明白保留到哪一位,只看它下一位的道理。让孩子在这里就“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更有自己的观点,并有理由据。 2、求整数的近似数是研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基础,而整数的近似数是学生在三年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2020-01-15 《近似数》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用课件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及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案 五一班邓小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11页例6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掌握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2、出示导纲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怎样列式? ?2、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3、如果把题中的“45”换成“46”呢? ?4、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自学设疑

小 数 的 性 质 教 学 反 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印家小学王道福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 米=1分米 0.10米= 米=10厘米0.100米= 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 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一起来看看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吧!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 在数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然后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

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2】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近似数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5

五年级上册数学: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大庙小学杨海燕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小学数学_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导学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掌握了一定的猜想、推理、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因此本节课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

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效果分析 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目要求很多样,如同是保留一位小数,可以说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者是省略十分位后的数等等,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练习时多读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如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的数都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我认为通过当堂检测,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了课堂内容。 教材分析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材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保留几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相应的位置。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感和数学意识。教学重点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测评练习 1、填空 (1)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2)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3)把152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强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不同 (4)3.995≈4.00,表示精确到()位。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准确数大于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处理尾数时怎样“四舍”和“五入二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13亿人,排在世界第1位。 师:找出所给材料中的数据,并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将数据分成两类) 师:一类数据是准确无误,没有偏差的;另一类数据前面加了“约” 字,说明这类数据是不准确的,是有偏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准确数、近似数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用数字准确无误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3位”就是能实实在在数出来的,非常准确的数,像这类数叫做准确数。没能非常准确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就是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偏差,只是接近真实的数量,像这类数叫做近似数。所以,人们根据需要将数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大类。 (2)组织学生议一议准确数和近似数,并说一说信息中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3)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并说说为什么。 %1小红有8元钱。 %1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1我们班有29位同学。 %1我镇现有人口大约10万人。 师: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吗? 2.理解“四舍五入”法 (1)出示问题:地球的直径大约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搜索数据,最后找到:地球直径约12756 千米,太阳直径约1389000千米。 (2)师:如果以“万”作单位,那么,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大约有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陈丹 教学内容:课本第73页的例1 教学目标:1、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2、理解“精确”的含义。 教具学具: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2、知道“精确”的含义。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靠同学们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一)自学指导(一): 1.认真看课本第73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2.重点看例1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的小字。 思考:1、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小数部分的第几位数省略,也就是什么位上的数?也可以说精确到什么位? 2、求0.984的近似数时你用了什么方法? (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一).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2)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三名同学上堂板演,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 (1) 0.256(2) 12.006(3) 1.2539 (幻灯片出示检测题。)下面的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二).后教 (1)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并能够改正的请举手!点名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近似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或“亿”做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和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的数据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万”或“亿”做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北京奥运会共有204个国家及地区参赛,运动员总人数近10000人,来自中外的志愿者约170万名.中国共获得金牌51枚,总奖牌数100枚.奥运会的金牌并非纯金,其中含92.5%的纯银,其余为纯金的材质电镀在表面,金牌总重量244.5克重量,其中黄金约有13.5克 . 问题: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问题中,如201,51,100是准确数,于是我们把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 如10000, 170,92.5%,244.5,13.5是近似数,于是我们把与实际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近似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仅仅一个大概的数。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3: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2(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问题四:近似数3.142表示的实际数据在什么范围? 解:它的实际范围大于或等于3.1415,小于3.1425 3、小组合作学习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七年级六班有37位同学; (2)小明的身高为1.57m; (3)我们数学书的定价是10.66元;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学生在学校本内容之前,已经学校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我的教学处理是这样的:首先提示“我口袋上的钱大约是100元”、“我们学校学生总数约是310人”,让学生猜钱的数量和学生的总数,在猜出结果基础上,告诉学生像102元、313人这些数,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可以把它们叫准确数,而100、310接近真实情况的数,称为近似数。再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数,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在学生说一些准确数和近似数之后。让生思考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课堂设计的板书如下: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102元100元 313人310人 41人 40人 9992人 10000人 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近似数一般是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所以较容易记忆。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近似数的特点与作用。比如说对于603米,有的学生的答案是约为601、602米。 2、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近似数可以有多个。 3、学生没有能正确地进行估数,比如练习“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多少元?”这题,很多学生就回答约是2000元。 4、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近”的程度,比如说:9019人,学生一般估成3020人,或9010人;学生根本没有想到9000人。教师讲解后,我模糊地听到有学生说“9000与9019相差了19,不能算接近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对于近似数的特点,教授得并不透彻,而且好像没有正式地提到近似数可以有多个。所以如果上课时,我有意识地注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2、例3、“做一做”及第54~55页练习十三第3、4、7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情景导入】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70000 910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400000000 600000000 小结:170000=17万 910000=91万 1400000000=14亿 600000000=6亿 提问:怎样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把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再在后面写上“万”或“亿”就可以了。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课件出示地球与月球的照片

提问: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84400km=38.44万千米 引导学生小结: 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更大的单位的数,就在相应数位右下点上小数点,并写上相应单位。 2.教学教材第53页例3。 课件出示木星与太阳的图片。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结: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怎样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提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又该如何做呢? 小结:因为7.7833≈7.8,所以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提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 (1)看清题目,是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的数。 (2)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末尾写上“万”或“亿”字。 (3)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 【课堂作业】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04000 7099000 23570000 8300000 470000 506000 380000 4200000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080000000 4500000000 39000000000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和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自主学习单和当堂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把下面划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太阳中心的温度是摄氏度。 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地球赤道周长。 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2、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并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展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自主探究: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学生在学校本内容之前,已经学校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我的教学处理是这样的:首先提示“我口袋上的钱大约是100元”、“我们学校学生总数约是310人”,让学生猜钱的数量和学生的总数,在猜出结果基础上,告诉学生像102元、313人这些数,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可以把它们叫准确数,而100、310接近真实情况的数,称为近似数。再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数,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在学生说一些准确数和近似数之后。让生思考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课堂设计的板书如下: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102元100元 313人310人 41人40人 9992人10000人 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近似数一般是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所以较容易记忆。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近似数的特点与作用。比如说对于603米,有的学生的答案是约为601、602米。 2、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近似数可以有多个。 3、学生没有能正确地进行估数,比如练习“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多少元?”这题,很多学生就回答约是2000元。 4、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近”的程度,比如说:9019人,学生一般估成3020人,或9010人;学生根本没有想到9000人。教师讲解后,我模糊地听到有学生说“9000与9019相差了19,不能算接近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对于近似数的特点,教授得并不透彻,而且好像没有正式地提到近似数可以有多个。所以如果上课时,我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细节,也许就可以避免出现第一和第二个问题。 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较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无法准确地把握大数之间差距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如:学生可能知道9019与9000相差19,却无法体会到19对于这两个数而言,这个差距是很小的。 如果重新教授本课,我该如何处理,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也许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可以很好地解决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而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一百一百地从1200数到2000,发现之间的差距有800之多,并顺势提醒,近似数跟准确数是接近的。但第四个问题,目前,我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 记得吴正宪老师教授三年级《估算》一课,吴老师的课堂设计很好地贴切了生活的需要,如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估数、估算?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等等。在吴老师

小学数学_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5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经历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教学重点:掌握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较大的数正确的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2.1÷100= 25÷1000= 352÷10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5550000=( )万 1000000000=( )亿 3.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27940000 57910000 二、探究 如何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揭示课题 出示 1、学习例2: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例2 总结:我们先要找到它的万位,然后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然后在这个数的后面加上“万” 课件出示: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巩固练习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98750000 39875600 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2、学习例3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巩固练习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45000000 674275600(保留两位小数) 完成53页做一做 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 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 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先找到“万位”或“亿位” ,可以用分级的方法,找到万位或亿位,在万位或亿位 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也可以用移动小数点的方法,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或“亿”就可以了 在改写完大数之后一定要记得写上单位万或亿,有单位名称的还要再写上单位名称。 求近似数的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方法,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