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反应剖析

常见的化学反应剖析
常见的化学反应剖析

常见的化学反应

分类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点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

2、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分类二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

1.物质_得到氧__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_失去氧__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如氧气、氧化铜等是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_氧化性__,是常见的_氧化__剂。

2.氧化剂:在反应中,向其他物质提供氧元素(即自身失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向其他物质夺取氧元素(即自身得到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分类三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考点三、区分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1.燃烧:一般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_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__反应。

2.爆炸:一般指物质在_有限__空间内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体积_急剧膨胀__的现象。如火药爆炸。

3.缓慢氧化:进行速度慢、不易察觉、没有发光但有_放热__的一种_氧化__反应。如_铁生锈、呼吸作用__等。

考点四、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_与空气接触__;(2)_温度达到着火点__

考点五、常用的灭火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1)_隔离可燃物__;

(2)_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__;

(3)_隔绝空气(氧气)__。

考点六、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

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

(1)室内浓烟密布时,应_俯伏在地上爬行__,并用_湿__毛巾掩盖口鼻;

(2)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_浓烟__渗入;

(3)打开背火面的窗户,在窗前呼救

考点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能量的变化,有些反应要从环境中吸收热量,有些则要放出热量。如氧化反应总是_向环境放热__;光合作用_要吸收太阳能__,在黑暗的环境里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的一种,也要_释放__能量。

分类集训

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C.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NaOH跟稀硫酸混合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点燃铝箔

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之一.以下对该反应的部分见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NaHCO3不属于盐

C.反应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 D.该反应可获得氮肥

5.下列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NaOH B.Fe2O3 C.Zn D.AgNO3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的是()

A.NaOH和HCl B.KNO3和NaOH

C.Ba(NO3)2和Na2SO4 D.NaHCO3和HCl

7.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

类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A.H+、Na+、0H-、NO 3-

B.Na+、K+、Cl-、OH-

C.H+、K+、CO32-、HCO3-

D.K+、Ba2+、Cl-、SO42-

8.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SO4,这种废水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为了

降低废水的酸性并且回收铜,通常需在此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A.熟石灰 B.铁和生石灰 C.银和石灰石 D.氢氧化钠

9、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下: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克和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克黑色固体B。

(1)求白色沉淀的质量;

(2)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在化学反应,2CuO+C 高温2Cu+CO2↑中,氧化剂是()

A.CuO B.C C.Cu D.CO2

2.有元索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高温

A.CaCO3======CaO+CO2↑ B.HCI+KOH=KCI+H2O

C.SO2+2NaOH=Na2SO3+H2O D.2Na+2H20=2NaOH+H2↑

3.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①CaO+H2O═Ca(OH)2;

②Mg(OH)2△ MgO+H2O;③Ba

(OH)2+2HCl═BaCl2+2H2O;

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点燃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5.如图所示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选填“A”或“B”) ;

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

⑵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性。

6..今年杭宁高铁湖州段正在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氯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利用铝热剂燃烧

释放大量的热来焊接铁轨。

(1)高温可以使铁轨接口处的铁(选填“熔化”或“汽化”),冷却后达到焊接的目的。

(2)点燃铝热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某同学回忆起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时,氢气是还原剂,他推理得出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选填“Al”或“Fe2O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7..已知Fe2O3在氢气流中加热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生成Fe3O4、FeO或Fe,上述反应利用了氢气的性。

为了探究某次实验中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某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生成的固体称量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已知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反应,且不溶于水)。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并再次称量,若发现固体质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则可认为产物中有Fe。

8.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9.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 + 2HCl = CoCl2 + H2↑;②CoCl2+2NaOH == Co(OH)2↓+ 2NaCl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10.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

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三、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1.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2.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 3比CaCO 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3.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

最节能的是 ( )

A .Zn+H 2S O 4(稀)=ZnSO 4+H 2↑

B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 2O(气)H 2+CO

C .太阳光分解水:2H 2O 2H 2↑+O 2↑

D .电解水:2H 2O 2H 2↑+O 2↑

4.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 .Q 点

B .N 点

C .P 点

D .M 点

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

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2) (填序号)。

6.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

⑴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 6H 10O 5)n ,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⑵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 .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 严禁吸烟,杜绝货源

C .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 .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7.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 ,实验2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8.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电解 = 高温 = TiO 2

= 太阳光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20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

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练习

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练习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 CO和赤铁矿反应冶炼生铁 C.制取水煤气 D. 我国古代湿法冶铜 2、某一反应的产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 A.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一定是置换反应D。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3、某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该反应() A.一定是中和反应B.一定是置换反应 C.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关于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不能用分解反应制取B.单质可以用化合反应制取 C.单质不参加复分解反应D.单质只能用置换反应制取 5.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氧化铜加入到盐酸中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D.高温煅烧石灰石 6.过氧化氢(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若把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二氧化锰、 氧化钠、氯化镁混合后,发生的反应均不属于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反应中,能表明CO2具有氧化性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C+CO22CO C.CO2+H2O=H2CO3 D.CaCO3+2HCl=CaCl2+CO2↑+H2O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 9. 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0.“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 11..气体X是一种纯净物,将X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由此可知气体X具有(选项可填“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若上述变化属于置换反应,则气体X是。 12.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剂。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得氢氧化钾。 (1)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种。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完整版)化学反应中两类典型的优先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中两类典型的优先反应原理 一. 优先置换原理 1.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加入一种金属时,优先置换出金属活 动性弱的金属的离子。 〖例1〗、在盛有AgN03和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 ) A. Cu B. Ag C. Zn 和Ag D. Zn 和Cu 解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 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03 反应,只有AgN0 3完全反应后,锌粉才能与Cu(NO3)2反应,否则不反应。“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AgN0 3尚未反应完,故Cu(NO3)2 不可能反应,证明锌量不足,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B。 〖例2〗、向含AgN03、Cu(NO3)2、Zn(N0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 ) A.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 B.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 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 D. 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 解析: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 2AgNO3= Fe(NO3)2+ 2Ag①;Fe+ 2Cu(NO3)2= Fe(NO3)2+ Cu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2. 若某一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则加入多种金属单质时,活动性强的金属优先发生置换。 〖例3〗、在盛有AgN0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 A. Cu 和Ag B. Ag C. Zn 和Ag D. Zn、Cu 和Ag 解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 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03 反应,只有锌粉完全反应后,铜粉才能与AgN03反应,否则不反应。“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锌粉尚未反应完,故铜粉不可能反应,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D。 小结:某金属能同时与多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或者多种金属能同时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一般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相隔越远的越优先发生置换反应。 二. 优先中和原理 如果在溶液中能同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和其他复分解反应时,一般是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其他复分解反应而进行。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的化学反应工序,而且发生在非化学反应工序。一般可能在3种过程中发生: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如批次或连续反应化学品制造过程;储存、搬运与重新包装过程中,如仓库或储槽的储存;混合与物理处理过程中,如压碎、混合、筛选、干燥、蒸馏、吸收或加热等。 二、危险性化学反应涉及的设备

用来储存、处理、加工和运输化学品的多数设备都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发生在与反应器有关的设备占25%;储存设备占22%;散装储料桶事故占10%;其他过程设备,如接受器、混合器和干燥器占22%;分离设备占5%;转换设备占5%:废物设备占3%;事故无法确定其具体设备的占8%。 三、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特点 危险性化学反应大部分是放热反应和(或)放出可燃气体的反应,当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态副产品无法被周围的环境安全地吸收,就会存在反应危险。如果热量释放的速度过快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燃气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如果放出的热较少,使局部温度达不到该种可燃气的自燃点,则不会发生自燃,但因有大量可燃气的放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则会发生爆炸。 化学反应从化学物品本身特性来说分为化学物品自反应和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聚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以定为自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一般只涉及到一种化学物品。但是。为了促进这些反应的进行,通常需要其他物质如催化剂或杂质的参与。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接触,如相互接触自燃的反应。如果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和能量足以引发另外一个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反应危险情况将会更复杂。因此,化学反应并不一定是某一化学物品的固有特性。 危险性化学反应危险的严重程度受反应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运行温度、压力、处理物料的量、化学品的浓度、催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及现象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现象:剧烈燃烧、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固体 3、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淡蓝色的火焰 6、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蓝色的火焰 10.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 O 11.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 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 O 二、实验室制氧气原理:(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验满) 12、2H 2O 22H 2O+O 2↑ 13、2KClO3MnO2 △ 2KCl + 3O2 ↑ 14、2KMnO4 △ K2 MnO4 + MnO2 + O2 ↑(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水的电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收集方法、验纯及用途) 15.2H2 O 通电 2H2 ↑+ O2↑(正氧负氢体积比V正:V负=1:2 质量比m氧:m氢=8:1) 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淡蓝色的火焰16. 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四、碳在空气中燃烧(碳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2C + O2 点燃 2CO(氧气不足)C + O2 点燃 CO2 (氧气充足) 五、碳的还原性 MnO2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 基本安全技术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不同的操作规程。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要单看它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还要看它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因此,化工安全技术与化工工艺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本节首先讨论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基本安全技术。 一、氧化反应 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参加,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掉,既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极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物料的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它们的危险性极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投料比例),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易郭凯。要有料号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由于设备、物料含有的杂质而引起的不良副翻译你干,例如有些氧化剂遇金属杂质会引起分解。使用空气是一定要净化,除掉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和油污。 当氧化反应过程以空气和氧为氧化剂是,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炔氧化制环氧乙烷,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下限为91%,及含氧量9%。反应系统中氧含量要严格控制在9%以下。其产物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为3%--100%。其次,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增加了反应体系的温度。在高温下,由乙烯、氧和环氧乙烷组成的循环气体具有更大的爆炸危险性。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的方法,来改变循环气的成分,缩小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增加反应系统的安全性;其次,这些惰性气体具有较高的热熔,能效地带走部分反应热,增加反应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惰性气体叫做致稳气体,致稳气体在反应中不消耗,可以循环使用。 二、还原反应

初三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总结

初三化学相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总结(按元素归类归纳) 注:这个总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应对初三化学的推断题,也就是所谓的框图题的。当你在做框图题的时候应该看到某一物质时能立刻联想到跟它相关的所有反应,以及反应现象来,从中挑选出符合题目的反应,进而一步步解题。希望这个小总结能够为你的化学学习带来一点帮助,那我也就满足了。因为是按元素来分类,一些反应有重复,还望见谅。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2Hg+O2↑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现象:同上,—————————————————分割线————————————————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分割线——————————————————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

几种典型化学反应装置

几种典型化学反应装置 化学反应装置可按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下列几类: 1.固-固加热反应的装置 用固态物质加热制得气态产物,一般选用硬质大试管,配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操作步骤如下: (1)从便于收集气体和加热的情况出发调节好铁夹的高低,然后确定酒精灯位置。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将加好反应物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塞好导气管,调整试管的位置,使试管底部略高于口部。 (5)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反应物所在的部位加热,先加热前面的反应物,然后往试管底部移动。 (6)如果气体是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完毕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停止加热。此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氨气、甲烷等。 2.固-液不加热反应的装置 制取氢气、硫化氢气、二氧化碳气等。如需要气体的量大,而且要使气流和速度易于控制,可用启普发生器。如果所需气体量较少,为了安装方便可用简易装置。如用带导管的大试管或平底烧瓶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配套组成,如果使用长颈漏斗的,必须注意把漏斗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封闭液面。

3.固-液加热反应的装置 固-液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常用图5-11的装置,安装步骤如下: (1)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在它的上方固定好铁圈并放上石棉网。 (2)将装有固体反应物的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安装好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塞在蒸馏烧瓶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经分液漏斗往烧瓶里加液体反应物,连接好集气装置后再行加热。 (5)实验完毕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停止加热。这一类装置可用以制取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就是氧化钙,熟石灰就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就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就是:洗净、干燥、称量。

典型危险化学反应分析

1 氧化 如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 (1)氧化的火灾危险性 ①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②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③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中,甲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6%~36.5%。 ④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⑤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7.7%~73%。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度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①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②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立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③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④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决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⑤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 ⑥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防止摩擦和撞击等。如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⑦在设备系统中宜设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2 还原 如硝基苯在盐酸溶液中被铁粉还原成苯胺、邻硝基苯甲醚在碱性溶液中被锌粉还原成邻氨基苯甲醚、使用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锂铝等还原剂进行还原等。

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现象

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 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 Mg+ 2HCl==MgCl2+H2↑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2Al+3 H2SO4== 2Al2(SO4)3+3H2↑ Zn+ 2HCl==ZnCl2+ H2↑Zn+ 2H2SO4==ZnSO4+ H2↑ Fe+ 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 ②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 Fe+CuSO4==FeSO4+Cu 2Al+3CuSO4==Al2(SO4)3+3Cu Zn+CuSO4==ZnSO4+Cu Cu+2AgNO3==Cu(NO3)2+2Ag Cu+Hg(NO3)2==Cu(NO3)2+Hg 二.三个分解反应规律 1.酸(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 H2CO3 === H2O+CO2↑ 2.碱(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水 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 3.碳酸盐(难溶性)==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 CaCO3CaO+ CO2↑ 三.四个化合反应规律 1.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2 Mg+O22MgO 3Fe+2 O2Fe3O4 2Cu+ O22CuO 2.金属氧化物+水== 碱(可溶性) CaO+H2O==Ca(OH)2 Na2O+H2O==2NaOH 3.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S+O2SO24P+5O22P2O5C+O2CO2 (碳充分燃烧) 2 C+O22CO (碳不充分燃烧) 2H2+O22H2O 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CO2+H2O==H2CO3 SO3+O2==H2SO4 SO2+O2== H2SO3 四.五个复分解反应规律(亚硫酸)1.酸+碱==盐+水 Cu(OH)2+2HCl==CuCl2+H2O Al(OH)3+3HCl==AlCl3+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2.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际反应条件很复杂)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AgNO3+HCl==AgCl↓+HN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H2SO4+BaCl2==2HCl+BaSO4↓ H2SO4+Ba(NO3)2==2HNO3+BaSO4 ↓ 3.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Na2CO3+Ca(OH)2==2NaOH+CaCO3↓CuSO4+Ba(OH)2==Cu(OH)2↓+BaSO4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 NaCl+AgNO3==NaNO3+AgCl↓Na2SO4+BaCl2==2NaCl+BaSO4 ↓ Na2SO4+Ba(NO3)2==2NaNO3+BaSO4 ↓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三、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有机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即原子或原子团“有进有出”。 常见取代反应: ①烷烃的卤代 ②苯的卤代、硝化、磺化 ③卤代烃的水解 ④醇和钠反应 ⑤醇分子间脱水 ⑥酚和浓溴水反应 ⑦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⑧ 酯的水解反应 发生取代反应的基/官能团 2、加成反应: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成一种新有机物的反应,即原子或原子团“只进不出”。 目前学习到的不饱和碳原子主要存在于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碳氧双键等基团中,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主要有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等物质。其中烯、炔常见的加成物质是氢气、卤素单质、卤化氢和水。 醛常见的加成物质是氢气,而羧酸、酯、肽键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能加成。 3、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链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即原子或原子团“只出不进”。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有:卤代烃、醇。 发生消去的结构要求:有机物分子中与官能团(—OH ,—X )相连碳原子的邻碳原子必须要有氢原子。 4、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含有碳碳双链等的不饱和有机物,以加成的方式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有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缩聚反应:单体间的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副产物(如H 2O 、 有机物 无机物/有机物 反应名称 烷,芳烃,酚 X 2 卤代反应 苯的同系物 HNO 3 硝化反应 苯的同系物 H 2SO 4 磺化反应 醇 醇 脱水反应 醇 HX 取代反应 酸 醇 酯化反应 酯 醇 酯交换反应 酯/卤代烃 酸溶液或碱溶液 水解反应 二糖、多糖 H 2O 水解反应 蛋白质 H 2O 水解反应 羧 酸 盐 碱石灰 脱羧反应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反应的现象 CO 2 SO 2 2P 2 2H 2 Fe 2 2Al 2 2 2CuO 2 2 2 2HgO

CO 2 2H 2H 2 3 +CuO C+2CuO

CO+CuO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 ●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 ●蓝色: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危险性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2008年4月18日 0:00:00 【字号大中小】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的化学反应工序,而且发生在非化学反应工序。一般可能在3种过程中发生: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如批次或连续反应化学品制造过程;储存、搬运与重新包装过程中,如仓库或储槽的储存;混合与物理处理过程中,如压碎、混合、筛选、干燥、蒸馏、吸收或加热等。

二、危险性化学反应涉及的设备 用来储存、处理、加工和运输化学品的多数设备都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发生在与反应器有关的设备占25%;储存设备占22%;散装储料桶事故占10%;其他过程设备,如接受器、混合器和干燥器占22%;分离设备占5%;转换设备占5%:废物设备占3%;事故无法确定其具体设备的占8%。 三、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特点 危险性化学反应大部分是放热反应和(或)放出可燃气体的反应,当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态副产品无法被周围的环境安全地吸收,就会存在反应危险。如果热量释放的速度过快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燃气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如果放出的热较少,使局部温度达不到该种可燃气的自燃点,则不会发生自燃,但因有大量可燃气的放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则会发生爆炸。 化学反应从化学物品本身特性来说分为化学物品自反应和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聚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以定为自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一般只涉及到一种化学物品。但是。为了促进这些反应的进行,通常需要其他物质如催化剂或杂质的参与。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接触,如相互接触自燃的反应。如果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和能量足以引发另外一个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反应危险情况将会更复杂。因此,化学反应并不一定是某一化学物品的固有特 性。 危险性化学反应危险的严重程度受反应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这

初中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归纳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相应现象归纳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有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1)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2)放出热量(3)发出白光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SO2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的原因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煤气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CO2和水反应(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SO3 + H2O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现象: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灼热感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Na2O溶于水:Na2O + H2O==2NaOH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实用版

YF-ED-J628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 全技术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 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不同的操作规程。 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要单看它 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 量,还要看它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 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因此,化工安全技术与 化工工艺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本节首先 讨论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基本安全 技术。 一、氧化反应

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参加,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掉,既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极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物料的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它们的危险性极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投料比例),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易郭凯。要有料号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1 初三化学方程式及其现象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 △====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 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 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 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