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编号】1.2.1

【手术名称】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英文名称】incision and drainage of breast abscess

【别名】乳房切开引流术

【ICD编码】85.0 01

【相关解剖】

乳房相关解剖

乳房由腺体、脂肪和纤维组织构成。乳腺由表皮衍生而来,位于网状筋膜组织中。乳头是表皮的棘状突层的局部增生。乳腺的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多种激素所制约,并产生相应组织结构上的变化。成年女性乳房位于浅筋膜所构成的囊内,上下位居4~5个肋间,上界一般在第2肋水平。两侧外界达腋中线。腺体的外上部向腋窝突出为乳腺尾叶。

乳腺的中心为乳头,周围为环状乳晕。乳房的包囊是胸浅筋膜,它向乳房深部延伸,将乳腺分隔成约20个呈放射状排列的乳腺小叶,小叶间为蜂窝样脂肪组织。每个乳腺小叶均有相应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近乳头部位的乳管扩大称为输乳管窦(图1.2.1-0-1)。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1-0-2)。

乳房的淋巴管非常丰富,主要的回流途径是腋窝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可分为外、前、后、内和中央5群。外侧群在腋动、静脉周围;前群位于前锯肌浅面、胸小肌下缘和胸外侧动脉,乳腺癌转移首先侵及这群淋巴

结;后群位于腋窝后侧壁,沿肩胛下血管分布;中央群在腋窝基底中央,腋筋膜深面的疏松脂肪结缔组织内,各群淋巴结在此汇合;内侧群位于胸小肌上方的深面,其输出管集合为锁骨下干与颈外侧淋巴结相通,锁骨下淋巴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图1.2.1-0-3)。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乳腺内侧部和胸前壁的浅组和深组淋巴管汇入此组淋巴结,继而经肋间淋巴管汇入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图1.2.1-0-4)。

乳房下内侧的淋巴管,穿过腹前壁上方,在膈下间隙汇入肝淋巴管。乳房深面的淋巴管穿过胸肌注入锁骨下淋巴结。乳房浅层的淋巴管与皮肤淋巴管有广泛联系。癌肿由此可转移至对侧乳房和腋窝(图1.2.1-0-4)。

乳房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肋间穿支和肋间动脉的外侧支。

乳房的浅静脉即皮下静脉,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胸廓内静脉、腋静脉、奇静脉或半奇静脉,最终流入肺血管网。

乳房的神经支配主要是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前支以及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

【概述】

乳房的感染最多发生在产褥期,哺乳期。导管阻塞是主要原因。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从乳头开始,迅速蔓延至输乳管和腺组织。由于分娩后乳房的血循环特别旺盛,一旦发生炎症,可迅速引起腺组织广泛破坏,甚至引起脓毒血症,应积极地进行综合治疗。

非哺乳期发生的乳房脓肿多局限在乳头和乳晕处,常为乳晕腺感染所致。致

病菌除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还有厌氧菌和肠球菌,易遗留慢性窦道。

【适应证】

乳头周围或乳腺组织的炎性肿块开始软化并出现波动感;形成脓肿的深部感染,脓液穿破乳腺纤维囊进入乳房后蜂窝组织内,经超声波检查或穿刺吸出脓液;乳房结核有混合感染者(图1.2.1-1)。

【禁忌证】

【术前准备】

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局部热敷促进脓肿局限化。应用乳罩减轻淤血和坠胀感。

【麻醉与体位】

全身麻醉下有利于彻底引流。局部麻醉镇痛效果较差,适于较浅表的脓肿引流。也可以在乳房与胸大肌间隙内注入麻醉药液(图1.2.1-2)。

【手术步骤】

1.多做乳头向外延伸的放射状切口,也可根据脓肿的位置做横行略有弧度的切口。切口两端如超过脓肿伸至正常的乳腺组织,则有可能引起乳瘘。切口也不可过小,如切口在脓腔顶部呈瓶口状,则使引流不充分而延迟愈合。乳头周围或乳房上方的脓肿可在乳晕边缘或同心圆方位做弧形切口。乳腺深部脓肿,位于下方象限时,可选沿乳房皱襞下的胸乳部切口,不仅引流通畅而且瘢痕组织少(图

1.2.1-3)。

沿针刺方向,插入血管钳直达脓腔,脓液排出后,需扩大切口(图1.2.1-4)。

(图1.2.1-5)。

4.浅表脓肿,排脓后用等渗盐水冲洗脓腔,用凡士林纱布或橡皮片引流。如手指探查脓肿的底部,遇脓腔较大,切口又较高,则应在重力引流的最佳位置再做切口以便对口引流。放置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片或橡皮管,将其固定在皮肤上或用安全别针使其不致滑入脓腔内,周围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敷盖纱布包扎(图

1.2.1-6)。

5.乳房后脓肿位于乳房和胸大肌筋膜间,从乳房前方不易引流。手术时将乳房推向上方,沿乳房与胸壁交界处的皱褶,根据脓肿底部的位置做乳房外下缘或内下缘的弧形切口。然后用血管钳行钝性分离,在胸大肌筋膜前间隙达脓腔。排脓后探入手指,分离脓腔纤维间隔清除大部分坏死组织后,以等渗盐水或3%过氧化氢液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橡皮片(或管)或凡士林纱条并将引流物妥加固定避免其脱位。敷以纱布包扎(图1.2.1-7)。

6.脓液应做细菌培养。对慢性乳房脓肿反复发作者应切取脓腔壁做病理检查。

【术中注意要点】

【术后处理】

覆盖消毒敷料后,应用宽胸带或乳罩将乳腺托起以减轻坠痛感,继续使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控制感染至病人体温趋于正常。术后第2天应更换外层敷料,待术后第3~4天,引流纱布稍有松动时可抽出,更换引流物。若曾置放引流管,可在每日换药时用等渗温盐水冲洗。脓液引流量逐渐减少直至仅有少量分泌液便可去除引流物。引流术后用热敷和理疗促进局部炎性浸润块吸收。

炎症消退后可继续哺乳。乳腺区蜂窝织炎明显者,应停止哺乳并用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减轻乳腺组织充血或应用药物抑制乳汁分泌。

【主要并发症】 【述评】

细节护理在初产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临床效果研究

细节护理在初产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4-12-11T13:49:34.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张虎妹 [导读] 对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初产妇实施细节护理,能够对手术后患者的真实感受进行及时动态的了解,为患者提供缓解不良心理的方法。 张虎妹 (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 310003) 【摘要】目的探讨在初产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214例初产乳腺脓肿患者,将其随机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紧张心理舒缓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轻度疼痛的患者明显较多,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较少,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中度疼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初产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后实施细节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临床护理效果较好。 【关键词】细节护理初产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05-02 产褥期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急性乳腺炎,它是由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造成的。患病后,产妇不能正常分泌乳汁,对母婴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术后的患者是否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着患者疼痛程度、紧张心理及伤口愈合[1-2]。本文就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对初产妇实施护理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14例初产乳腺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引流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27.6±4.8岁;产后3至7周内发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发病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a保持患者的居住环境安静、干净,病房内采光良好,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b对产妇的隐私要严格的保护,除对患者动作要轻柔、熟练外,还应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疏导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c使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穿着舒适宽松d指导患者将乳房乳汁排空,保持乳房清洁,清洗时可以使用温水。一旦发生两侧均感染的情况则不允许母乳喂养。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 1.2.2.1疼痛护理 医护人员应安抚患者情绪,理解、支持患者的感受,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可信赖的关系;当疼痛持续发展到患者不能承受时,应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采取措施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比如可以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或者建议患者翻阅婴儿照片的方式;家属应多陪伴患者,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患者的实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切口护理 在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等生命体征情况,如有必要还要检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医护人员应及时更换被乳汁或者引流液污染的伤口敷料,对伤口要及时更换药物、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使用炒麦芽等回奶药物,常采用红外线或者微波照射对局部进行处理。 手术后在切口位置要放置引流管,为了防止引流管松动、弯曲、脱落等现象的发生,放置引流管时要妥善的固定。对于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质医务人员应密切的观察[3-4]。 1.2.2.3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将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使患者明白清除脓肿后给予抗炎及药物治疗后很短的时间就能痊愈。向患者讲解可以采用人工哺乳方法代替母乳喂养养育婴儿的好处。向家属说明患者心理状况,鼓励家属的安抚患者。 1.2.2.4出院指导 向患者说明正确哺乳的方式,要定时哺乳,婴儿睡觉时不含乳头,哺乳后要及时排空乳房乳汁,保持个人卫生,保护好乳晕及乳头,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疼痛程度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及紧张心理舒缓时间方面的比较 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紧张心理舒缓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较短,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及紧张心理舒缓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伤口愈合时间(d)紧张心理舒缓时间(d) 对照组 107 9.1±1.6 5.0±1.3 观察组 107 4.5±0.9 2.8±0.8 2.2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轻度疼痛的患者明显较多,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较少,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脓肿切开引流知情同意书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脓肿切开引流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张功鑫性别:男年龄:19岁住院号:120523 患者姓名:张功鑫性别:男年龄:19岁病历号:120523 治疗建议和介绍 医生已告知我因皮肤肿物需要在局麻麻醉下进行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医疗美容手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 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有关手术的情况: 1)我理解由于个人审美观点不同和现行医疗水平所限,手术效果不一定能完全 满足患者要求; 2)我理解我应严格遵医嘱治疗,若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进 一步处理; 3)我理解术后手术部位肿胀有一定的恢复期,根据个人年龄、体质、手术部位 和手术类型的不同,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样; 4)我理解如有精神异常病史、瘢痕增生、出血倾向、药物过敏等不宜手术的情 况,术前应如实告诉医师; 5)我理解人体的两侧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手术也不能使两侧完全对称或一致。 2、我理解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风险,实施本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医疗意 外及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1)出血:伤口及创面出血、血肿,可能需再次手术进行止血,清除血肿等。 2)感染:伤口可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正常皮肤也可因感染和切开引流形成新 的皮肤瘢痕。 3)瘢痕:术后必定会留下手术切口和手术部位瘢痕。瘢痕增生的程度和个人体 质、手术部位、年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非手术医师能够人为控制和预 测。 4)手术中采用的各种组织代用品,可能出现排异反应,与手术本身无关,需取 出假体或再次手术。 5)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6)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 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特殊风险: 1)脓腔过小或粘连严重,无法寻找或无法完整引流。 2)术后脓肿复发。 3)术后局部瘢痕牵拉,邻近器官移位变形。 4)术后病理若为恶性,需再次手术或其它后续治疗。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一、目的 (—)组织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吋切开引流,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防止脓液向周边蔓延而造成感染扩散。 (二)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二、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体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伴脓肿形成。 2.需行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二)禁忌证。 1.全身出血性疾病者 c 2.化脓性炎症早期,脓肿尚未形成,以及抗生素治疗有效,炎症有吸收消散趋势。 三、实施要点 (一)体位:根据脓肿部位取患者舒适体位。 (二)消毒铺单。 1.准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准备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2.消毒:手术区域消毒两遍。 3.铺巾: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三)麻醉: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药物时应从远处逐渐向脓腔附近推进。 (四)切开及排脓。 1.于脓肿波动明显处,切开引流脓液,若脓肿位置较深,切开前应先行穿剌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取适量脓液送细菌培养及做药敏试验。 2.待脓液排尽后,探查脓腔大小、位置以及形状。 3.脓腔内有纤维隔膜将其分隔为多个小房者,应用手指钝性分离,使其变为单一大脓腔,以利引流。 4.术中切忌动作粗暴而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或挤压脓肿造成感染扩

散。 (五)引流。 1.脓肿排尽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外部以无菌纱布包扎。 2.术后观情况逐步更换包扎敷料及引流条。 3.因局部解剖关系切口不能扩大或脓腔过大者,可在两极做对口引流,充分敞开脓腔,以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 (六)标本处理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七)记录脓肿部位、大小、脓液量与性质,引流条的数量。 四、注意事项 (一)在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若脓肿位罝较深,切开前应先行穿刺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 (二)切口应有足够长度,要考虑患者站立及平卧的姿势,尽量取最低部位,以利引流。 (三)切口方向一般要与皮纹、大血管、神经平行,避免跨越关节,以免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 (四)切口不要穿过对侧脓腔壁而达正常组织,以免感染扩散。 (五)脓液排出后,用手指探查脓腔,并将脓腔内纤维间隔分开。 (六)记录放人脓腔内的凡士林纱布或引流条的数目,以免换药时将其遗留在脓腔内。

70=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临床路径 一、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乳房彩超(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

脓肿切开引流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张功鑫性别:男年龄:19岁病历号:120523 治疗建议和介绍 医生已告知我因皮肤肿物需要在局麻麻醉下进行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医疗美容手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有关手术的情况: 1)我理解由于个人审美观点不同和现行医疗水平所限,手术效果不一定能完全满足患 者要求; 2)我理解我应严格遵医嘱治疗,若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处 理; 3)我理解术后手术部位肿胀有一定的恢复期,根据个人年龄、体质、手术部位和手术 类型的不同,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样; 4)我理解如有精神异常病史、瘢痕增生、出血倾向、药物过敏等不宜手术的情况,术 前应如实告诉医师; 5)我理解人体的两侧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手术也不能使两侧完全对称或一致。 2、我理解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风险,实施本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1)出血:伤口及创面出血、血肿,可能需再次手术进行止血,清除血肿等。 2)感染:伤口可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正常皮肤也可因感染和切开引流形成新的皮肤 瘢痕。 3)瘢痕:术后必定会留下手术切口和手术部位瘢痕。瘢痕增生的程度和个人体质、手 术部位、年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非手术医师能够人为控制和预测。 4)手术中采用的各种组织代用品,可能出现排异反应,与手术本身无关,需取出假体 或再次手术。 5)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6)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 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特殊风险: 1)脓腔过小或粘连严重,无法寻找或无法完整引流。 2)术后脓肿复发。 3)术后局部瘢痕牵拉,邻近器官移位变形。 4)术后病理若为恶性,需再次手术或其它后续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知情同意书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脓肿切开引流于术知情同意书 医生告知我医疗美容手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有关手术的情况: 1)我理解由于个人审美观点不同和现行医疗水平所限,手术效果不一定能完全满足患者要求; 2)我理解我应严格遵医嘱治疗,若岀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处理; 3)我理解术后手术部位肿胀有一定的恢复期,根据个人年龄、体质、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的不同,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样; 4)我理解如有精神异常病史、瘢痕增生、出血倾向、药物过敏等不宜手术的情况,术前应如实告诉医师; 5)我理解人体的两侧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手术也不能使两侧完全对称或一致。 2、我理解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风险,实施本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医疗意 外及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1)出血:伤口及创面出血、血肿,可能需再次手术进行止血,清除血肿等。 2)感染:伤口可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正常皮肤也可因感染和切开引流形成新的皮肤瘢痕。 3)瘢痕:术后必定会留下手术切口和手术部位瘢痕。瘢痕增生的程度和个人体质、手术部位、年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非手术医师能够人为控制和预测。 4)手术中采用的各种组织代用品,可能出现排异反应,与手术本身无关,需取出假体或再次手术。 5)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6)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特殊风险: 1)脓腔过小或粘连严重,无法寻找或无法完整引流。 2)术后脓肿复发。 ——3)术后局部瘢痕牵拉l邻近器售移位变形7------------------------------------------------------------- 4)术后病理若为恶性,需再次手术或其它后续治疗。

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如何护理

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如何护理 发表时间:2019-07-19T17:25:10.94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姚咏川 [导读]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初次生产的女性患病较多。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人民医院姚咏川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初次生产的女性患病较多。乳腺脓肿是一种脓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乳汁淤积和感受外邪的状况出现,其主要病症体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及乳房结块症状等,并且还会伴随出现全身发热、口渴及不良情绪的出现。为治疗这种疾病,临床一般都会选用切开引流手术予以治疗,但手术完成后疾病并发症存在的概率较大,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良性发展,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针对这种情况,医院给予患者相对应的优质护理,希望通过优质护理改善患者病情的不良发展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护理方法 (1)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哺乳期护理,注重对患者劳逸结合,为患者安置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培养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卫生。指导患者正确排空乳房积液,确保乳头卫生清洁。 (2)饮食指导:患者产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就会出现发热状况,增加新陈代谢率,增加所需能量,因此需提供给患者含有丰富能量的食物,禁止患者使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增强患者抵抗力。 (3)疼痛护理: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使用一些较为宽松的胸罩将两侧乳房托起,并在必要时使用止痛药为患者止痛。 (4)心理疏导:患者产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并且在乳腺脓肿的影响下更容易引发各种不良情绪,因此就需护理人员和与家人积极配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开导产妇和稳定产妇情绪,并解决产妇心理负担。 (5)局部护理:定时测量患者心跳脉搏及体温呼吸,抽血化验了解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切开乳腺脓肿后,需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辅料,将双乳用胸带固定,促进血液流通,减轻患者疼痛,用微波或红外线照射可促进患者局部伤口愈合,同时运用适合的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炎症。 (6)出院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患者疾病恢复十分重要,应提醒患者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定时清洗乳头,同时也要定时排空乳汁,防止乳房淤积。 2 饮食注意事项 (1)适当进食补品。患者在进行乳腺脓肿切除引流手术后,身体会变的十分虚弱,可通过进食补品增加气血补充,巩固疗效,帮助患者身体康复。如山药、阿胶、核桃、燕窝等都是滋补之物,可通过此类食品帮助患者机体的更好恢复。 (2)适当忌口。在进行手术后应适当忌口,禁止食用煎炸、辛辣、生冷、油腻及荤腥等食品,这些食品都是助火生痰妨碍脾运的食物。 (3)多样化饮食。日常饮食需均衡搭配,能有效调节术后患者食欲。饮食必须遵从多样化、平衡、营养搭配、粗细调节、不挑食、不偏食的原则。烹饪尽量选用蒸、煮、炖的方式,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3 讨论 乳腺脓肿患者在完成切开引流手术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一些负情绪的出现,同时还会使患者乳房受到相应的影响,为患者哺乳带来不便,影响患者乳房视觉美感,导致患者引发不良情绪,使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乳腺脓肿患者而言,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帮助病情恢复。护理人员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患者,积极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和及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为患者做好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加强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全面且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使患者的一些负面情绪有效缓解,并且减轻了患者伤口的疼痛,加快患者伤口愈合速度,促进了患者病情的良性发展和快速恢复。 综合上述,优质护理对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后的乳腺脓肿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质护理能使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显著降低,提高了患者疾病治愈率,有效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进而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意书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医生已告知我此疾病的其它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脓肿切开引流术 2.保守治疗暂不手术 我已清楚其它治疗方法,选择第1种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进一步明确诊断、切除病灶(可疑癌变/癌变/功能亢进/其他)、缓解症状 预期效果:疾病诊断进一步明确、疾病进展获得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心肺脑意外,呼吸心跳骤停、猝死。 (2)手术中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变更手术方式,扩大手术范围。 (3)术后复发。 (4)切口感染、积液、切口裂开。 (5)术后心、肺、脑意外,呼吸心跳骤停,肺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呼吸循环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6)其他,如: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医生陈述 我已经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医生签名签名日期:记录时间 患者知情选择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操作方式、此次操作及操作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操作的相关问题。 我同意在操作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操作方式做出调整。 我理解我的操作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我并未得到操作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

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5-10-28T09:38:40.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吕振辉 [导读] 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乳腺脓肿是由于乳汁积存造成导管扩张形成,由于哺乳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 吕振辉 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脓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引流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问、住院时问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应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很大。 关键词:粘贴式负压冲洗器;乳腺脓肿;临床应用 乳腺脓肿是由于乳汁积存造成导管扩张形成,由于哺乳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会发生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一经确诊,必须采取外科手段排脓。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频繁,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疤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如何减少创伤,加快愈合,尽量保持乳腺的完整美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临床课题。本院在为乳腺脓肿患者治疗时,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进行引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72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切开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例,年龄20岁一35岁,平均28岁,均为一胎哺乳期妇女,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42例,5周后发病者18例,发病至引流时间均在15 d内,平均9d,具体脓肿分布:单个脓肿患者50例,2个脓肿患者6例,3个脓肿患者4例,每个脓肿每天切开引流量平均为130 ml;观察组患者36例,年龄20 -35岁,平均28岁,均为一胎哺乳期妇女,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42例,5周后发病者17例,发病至引流时间均在15 d内,平均9.3 d,具体脓肿分布:单个脓肿患者49例,2个脓肿患者7例,3个脓肿患者4例,每个脓肿每天切开引流量平均为130 m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仪器准备 以长约5cm、直径0.8cm多孔塑料管制成吸引头外套管,套管内插入直径0.4cm吸痰管制成双套管吸引头,直径0.2cm吸痰管为冲洗管,以粘贴式小口径造口袋制成吸引器外罩,将吸引头及冲洗管经造屡袋排出口伸入袋内,置于粘贴口附近,胶布封闭排出口,制成粘贴式负压冲吸器。 1.3方法 观察组术前B超明确脓肿部位及范围,以龙胆紫液标记脓肿最薄弱部位(常为波动感最强处中心)。患者平卧,局部麻醉,肌注布桂嗪100 ml,利用空针(长2为5.0 cm)对脓腔进行穿刺并对其深度加以判断,对所抽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之后展开药敏试验。自穿刺道将皮肤切开1 cm切口,利用止血钳对皮下组织予以钝性分离直至脓腔中,利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尽,用手指对脓腔问隔行钝性分开,促使脓腔充分敞开,利用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冲洗,根据脓腔形状和大小将负压冲吸器1~2根冲洗管放到脓腔中,吸引头放至切口旁边,在切口上罩粘贴口使之构成密闭的空问,将吸痰管和负压相接,在负压吸引后脓腔瘪下。冲洗液从脓腔流出后由负压吸引并引向患者体外。对照组患者平卧,局部麻醉,肌注布桂噢100 mg,手术切开术前B超检查确定的脓肿范围及大概位置,常规做约5 cm的大切口,将脓腔间隔打开,并将其中的脓液清理干净,生理盐水冲洗后将浸润凡士林的纱布填塞在脓腔,应用干纱布包扎后完成手术。 1.4术后护理 所有患者均予回乳、全身应用抗菌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保持粘贴式负压冲洗器持续压力吸引,并应用浓度为0.9 %的氯化钠1500 ml和24万U的庆大霉素作为冲洗液经由冲洗管缓慢冲洗脓腔,注意观察并保持负压吸引的顺畅和脓腔的状态,不必换药,待水肿消失后可向后移出冲洗管,继续负压冲吸3d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如脓腔完全消失可去除负压,去除后切口2d左右即可愈合。对照组伤口每日盐水纱布或抗菌素纱布换药,患者病情稳定后有20例出院转门诊继续换药治疗。 1.5统计指标 统计二组病人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过程均顺利,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时,所有切口长度均为10mm左右的小切口。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乳腺脓肿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常由急性乳腺炎早期处理不当所致,也被称为乳汁淤积症。临床表现主要是乳内出现肿物,哺乳期患者如先前有乳腺增生症、炎症或肿瘤压迫等病史或在哺乳期哺乳习惯不良,都可造成乳腺一个腺叶的堵塞,进而形成乳汁积聚,导管扩张形成囊肿。脓肿一经确诊,必须手术切开排脓。传统的大切口开放式引流的治疗方法是将切口切至脓腔边缘,大量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由于哺乳期乳汁较多,加上脓液,使切口渗液较多,需每日一次甚至多次更换敷料,操作过程中

表脓肿切开引流的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表脓肿切开引流的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Superficial Abscess Incision and Drainage 一、目的 1. 及时切开引流体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有利于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2. 针对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 二、适应证 1. 体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伴脓肿形成。 2. 需行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三、禁忌证 1. 全身出血性疾病患者。 2. 化脓性炎症早期,尚未形成脓肿及抗生素治疗炎症有吸收、消散趋势时。 四、操作前准备 1. 患者准备 1) 测 量生命体征( 心 率 、血压、,并对全身状况加以评价。 2)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3) 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保持体位,如有不适及时报告)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5) 术前清洗局部,剔去毛发,局部若涂有油质类药物时,可用松节油轻轻擦去,体位依 脓肿所在部位而定。 2. 材料准备 1) 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 治疗盘,治疗碗,小弯血管钳 1 把,直血管钳 1 把,镊子一把,11 号尖刀片和相应 3 号刀柄,剪刀,无菌杯,细橡胶皮管 1 根,棉签,胶布,纱布,小洞巾等。 b) 消毒用品:1%碘伏。 c) 麻药:2%利多卡因 lOml 或 l%普鲁卡因lOml 。 注意:使用普鲁卡因,需皮试。 2) 其他:注射器(2ml 或 Sm12 个,10ml 的 1 个),胶布 1 卷,凡士林纱布条 1 条;抢救车 1 个;无菌手套 2 副。 3) 无菌培养瓶。 3. 操作者准备 1) 了解患者病情、操作目的等情况。 2) 掌握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操作相关知识,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3) 术前协助患者体位摆放,操作者戴帽子、口罩,并刷手。医护配合,2 人操作。

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效果对比

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 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V AS评分及术后继续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V AS评分、术后哺乳率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传统脓肿切开引流;乳腺脓肿 乳腺脓肿是产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细菌经乳头侵入患者的乳房组织内,致使乳腺管发生感染,形成化脓感染区,感染位置发生红肿,按压后伴随强烈的疼痛感及波动感[1]。随着感染的发展感染源不断增殖,严重影响患者及婴儿健康。以往多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手术创伤,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多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产后乳腺脓肿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符合乳腺脓肿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3.4±3.5)岁;平均体重(63.7±3.9)kg;平均病程(34.21±5.23)d。对照组22例,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24.1±3.1)岁;平均体重(64.1±4.2)kg;平均病程(35.34±4.97)d。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让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在乳腺脓肿波动最明显部位呈放射状切开脓腔,到达脓腔后为止,使用止血钳和手指分开等钝性分离方法分离脓腔间隙,彻底清理脓腔内的脓液。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手术切口及脓腔,并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伤口进行引流,最后使用绷带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

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编号】1.2.1 【手术名称】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英文名称】incision and drainage of breast abscess 【别名】乳房切开引流术 【ICD编码】85.0 01 【相关解剖】 乳房相关解剖 乳房由腺体、脂肪和纤维组织构成。乳腺由表皮衍生而来,位于网状筋膜组织中。乳头是表皮的棘状突层的局部增生。乳腺的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多种激素所制约,并产生相应组织结构上的变化。成年女性乳房位于浅筋膜所构成的囊内,上下位居4~5个肋间,上界一般在第2肋水平。两侧外界达腋中线。腺体的外上部向腋窝突出为乳腺尾叶。 乳腺的中心为乳头,周围为环状乳晕。乳房的包囊是胸浅筋膜,它向乳房深部延伸,将乳腺分隔成约20个呈放射状排列的乳腺小叶,小叶间为蜂窝样脂肪组织。每个乳腺小叶均有相应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近乳头部位的乳管扩大称为输乳管窦(图1.2.1-0-1)。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1.2.1-0-2)。

乳房的淋巴管非常丰富,主要的回流途径是腋窝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可分为外、前、后、内和中央5群。外侧群在腋动、静脉周围;前群位于前锯肌浅面、胸小肌下缘和胸外侧动脉,乳腺癌转移首先侵及这群淋巴

结;后群位于腋窝后侧壁,沿肩胛下血管分布;中央群在腋窝基底中央,腋筋膜深面的疏松脂肪结缔组织内,各群淋巴结在此汇合;内侧群位于胸小肌上方的深面,其输出管集合为锁骨下干与颈外侧淋巴结相通,锁骨下淋巴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图1.2.1-0-3)。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乳腺内侧部和胸前壁的浅组和深组淋巴管汇入此组淋巴结,继而经肋间淋巴管汇入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图1.2.1-0-4)。

脓肿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引流 【目的】 对体表软组织感染范围局限、脓肿形成者,实施脓肿切开引流,以促进脓液排出、肉芽生长、皮肤愈合。 【适应证】 浅表感染已形成脓肿,有明显波动感的患者。 【禁忌证】 1.血友病等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为其相对禁忌证,按需补充凝血因子并由实验室检查达到 既定标准后,可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亦需谨防出凝血障碍以致创面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2.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疫苗接种部位脓肿,疑冷脓肿形成者。 【物品及器材】 1.消毒包:小方洞巾×1,持物钳×1,蚊式止血钳×1,手术刀柄×1,11#尖头手术刀×1, 平镊×1,齿镊×1。 2.手术帽,手术口罩,消毒乳胶手套。 3.消毒药品:碘伏或新洁尔灭酊棉球,双氧水棉球,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布,无菌生理盐 水棉球。 4.消毒敷料:消毒纱布。 5.麻醉药品:2%利多卡因5ml×1支,灭菌注射用水5ml×1支。 6.其他:5ml灭菌注射器×2支,细菌培养管×1支,20#注射针头×1。 【操作关键步骤】 1.麻醉: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于脓肿部位做皮下浸润注射;对于过于表浅的小脓肿 可不予麻醉,较大或较深的脓肿,必要时可采用静脉麻醉。 2.酒精棉球作脓肿部位皮肤消毒后,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以5ml灭菌注射器连接20#注 射针头穿刺,抽吸脓液注入无菌细菌培养管送检细菌培养,以备必要时选择敏感抗生素使用。 3.用尖头手术刀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刺入脓腔内,向前后挑开,使切口足够大,以利脓液 引流,如脓肿较大,可以做“十”字型切开。 4.用止血钳撑开切口,并向周围轻轻分离间隔,使脓液充分流出。 5.以双氧水棉球浸润脓腔内壁,尽可能使附着于脓腔内壁的脓痂在浸润后剥脱,以利于创 面肉芽健康增生,浸润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拭去多余的双氧水。 6.拭去创面脓液后,将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布由脓腔底部向开口部位顺序置入以做引流。 7.检查无活动性渗血,用消毒纱布及棉垫覆盖伤口并包扎。 【注意事项】

脓肿切开引流同意书

脓肿切开引流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疾病,需要 在麻醉下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本病为病,病因,如不及时治疗可能 。 切开引流的目的是为了局部减压及引流。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 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 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 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 局部出血; 2) 局部神经损伤; 3) 创口感染; 4) 创口愈合不良; 5) 局部瘢痕形成; 6) 疾病复发可能性; 4. 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及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 我理解术中如果我体位不当或术后不遵遗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l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治疗方式、此次治疗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治疗的相关问题。 l 我同意在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治疗方式做出调整。 l 我理解我的治疗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l 我并未得到治疗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 l 我授权医师对治疗涉及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患者签名签名日期 年月日 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 年月日 医生陈述 我已经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治疗方式、此次治疗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治疗的相关问题。 医生签名签名日期 年月日

哺乳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护理

哺乳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护理 乔敏敏学号:201311049 乳房脓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因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造成,多见于产后哺乳妇女,特别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临床以消除感染、排空乳汁为治疗原则,传统手术方式以脓肿切开引流术为主[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6 月-2014 年6 月我科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78 例,其中,处于脓肿形成期而行脓肿切开引流术46 例。46 例形成脓肿患者,均发生在产后2 ~ 28周,其中初产妇为34例,经产妇12 例;患者均有发热、畏寒、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乳房肿块、压痛、皮肤潮红、皮温升高等体征。部分严重者患乳呈进行性增大,张力高,表皮静脉清晰可见,肿块有波动感,夜间胀痛更明显。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和( 或) 中性粒细胞升高。B 型超声: 主要以乳腺后间隙改变为主,多为大片状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线紊乱,与正常侧比较可增大1 ~ 2 倍,患者乳腺腺体层炎性改变不明显,无或少许局部回声。 1.2 治疗方法经乳晕旁切口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放置引流管加压包扎,每天冲洗术区后换药,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溴隐亭回奶。 1.3 结果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疗程10 ~ 32d,引流管拔管时间平均为6d,术后9 ~ 18d 切口拆线,溴隐亭平均服用2周,其中3 例患者引流管口愈合延迟,给予换药后痊愈。 2 护理 2.1 切口护理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应定时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尤其要注意体温变化的情况,必要时抽血检查白细胞的计数。术后伤口敷料被乳汁或引流液污染时,要及时更换,护理工作者应协助医生为患者换药,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换药可避免发生感染及影响伤口愈合。由于乳汁分泌不利于伤口愈合,应停止哺乳。由于患者的切口位置留置引流管,因此,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发生曲折、脱出等问题。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质。如果连续三天引流量少于10 ml 或者在引流物中没有乳汁,红、肿、热、痛症状消退,生命体征平稳,则可将引流管拔除。 2.2 出血的护理由于乳房组织较为松软,术后充分按压为止血的有效方法。治

脓肿切开引流术标准操作规程

脓肿切开引流术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责任人 (2) 4. 依据 (2) 5. 内容 (2) 6. 附件 (2)

1. 目的 建立脓肿切开引流术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受试者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范围 适用于II~IV 期所有临床试验中确诊为化脓性感染且已形成脓肿者。 3. 责任人 普通外科专业负责人。 4. 依据 《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及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 内容 6.1 用品及用具准备 穿刺针筒,消毒手套,脓液培养管,消毒脓肿切开包。 6.2 操作步骤 6.2.1 局麻或静脉麻醉。术前应行穿刺定位,并送脓液培养+药敏。 6.2.2 切口应在脓肿最低位(平卧位),一般与皮纹一致。切口 长度应至少等于脓肿直径,必要时作“ +”或“++”型切口。 6.2.3 深部脓肿引流时要逐层切开组织,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 6.2.4 脓腔内有纤维间隔,可用手指离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脓 腔;若引流仍欠通畅,可在适当位置作对位切口,便于引流。 6.2.5 表浅脓肿可用凡士林纱布,干纱布或皮片引流,深部脓肿或 脓腔较大时宜用引流管引流。 6.2.6 全身应用敏感抗菌素,伤口换药,对症治疗。必要时加用支

持疗法。 6.3 注意事项 6.3.1 结核性冷脓肿而无混合感染时,一般不作切开引流。 6.3.2 切口应避免跨越关节,以免影响关节功能。 6.3.3 对乳腺、肛周等部位脓肿宜做放射状切口。 6.3.4 手术时忌挤压脓肿,以免感染扩散。 6. 附件 无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比较研究

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06T12:05:13.5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作者:韩超[导读] 乳腺脓肿主要是由于化脓性的细菌侵人到患者的乳腺中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乳腺炎症。 韩超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脓腔置管冲洗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脓腔置管冲洗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脓腔置管冲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伤疤的大小等方面优于传统切开引流组。结论:乳腺脓肿的置管冲洗治疗明显能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乳腺脓肿;置管冲洗;切开引流 乳腺脓肿主要是由于化脓性的细菌侵人到患者的乳腺中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乳腺炎症,一般主要多发生于哺乳期的妇女。该病的临床中最主要的表现为乳管出现不通畅,该病需要尽早治疗,否则严重可能出现癌变。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该病成为临床医师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对于乳腺脓肿的治疗方法也比较多,常见的有脓肿切开引流技术、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以及负压引流技术等,其中脓肿切开引流技术属于常规的治疗方式,而且在临床中治疗的效果很难使患者满意,其中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在目前的临床中应用比较多,而且具有显著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工作经验,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录治疗的90例乳腺脓肿患者采取脓肿置管冲洗引流技术,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为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脓肿哺乳期妇女,年龄25~40岁,平均(29.5±2.4)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45例。所有患者都表现为乳腺局部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表现,常规B超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乳腺脓肿。将全部患者的脓肿均分类,其中,单房脓肿者50例,多房脓肿者26例,多发脓肿者14例。最大的脓肿是12cm×12cm×10cm,最小的脓肿为4cm×3cm×2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脓肿大小、病情程度、脓肿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首先用细针在脓腔最低处沿脓腔方向穿刺,抽出脓液。观察组:在针孔处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弯钳分离至脓腔,引流出脓液及坏死的组织,食指沿切口探入脓腔,将脓腔尽可能完全打开,使其成为整个单腔,用干纱布擦净脓腔。在脓腔的最底部放入一根带有多个侧孔的塑料冲洗管,接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另准备一根带有侧孔的塑料引流管,将该管置入距离切口2~3cm处,末端接上引流袋,侧孔不宜过多,以避免引流液渗入皮下组织。用丝线将冲洗管与引流管均缝合在切口皮肤上,检查冲洗管是否通畅,检查切口处有无大量的引流液流出,盖无菌敷料。术后每天换药,第1天隔1~2h就开一次管,冲洗一次,冲洗液为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8U。以后逐渐增加冲洗间隔时间,术后3~6d则可拔出冲洗管,3~8次换药至完全愈合。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手术引流方法,选择在乳腺脓肿波动最为明显处,采用放射状切口将脓腔打开,用手指将脓腔完全分离,吸尽留在间隙中的脓液,最后用生理盐水与H2O2使脓肿间隙引流完全,凡士林纱条填充完全。两组术后,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要短,比较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中疼痛的评分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不适,且术后均无任何的并发症发生,两组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乳腺脓肿多发在产后3~4周,淤积的乳汁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细菌可通过破损的乳头进入繁殖,从而形成急性乳腺炎,病情发展得快和/或治疗不当等均可形成脓肿。在炎症早期,患者仅感觉到乳房胀痛,局部出现红、肿、热,随着炎症的发展,患者出现高热、寒战、脉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数天后即可形成脓肿。如果治疗的不及时、不彻底,脓肿可破溃形成窦道,迁延不愈。还可穿至乳房或胸肌间隙当中,导致乳房后脓肿形成,合并脓毒症[1]。一旦脓肿形成,传统的方法是大切口引流,因为渗液较多,加上乳汁还在分泌,因此敷料很快就被渗透,甚至衣服湿透,产生异味。因而,在临床上,要多次勤换敷料,这样则加大了临床医生的工作任务,当然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不仅治疗时间长,而且刀口愈合慢,费用高,留下的手术疤痕以至于乳房出现变形[2]。近些年来,置管进行脓肿引流、注射抗生素治疗乳腺脓肿,其切口面小、手术操作简便、治疗成功率较高,而且可以反复、多次引流。 脓腔置管冲洗引流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但术前、术中、术后仍应有周密的计划,以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①手术前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以确定脓腔大小及最低点,以便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②术前常规穿刺抽脓,一方面脓液可送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利于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另一方面可证实脓腔位置;③术中尽量分开脓腔间隔,以利引流通畅,但需小心轻柔,避免损伤乳管;④冲洗管尽量置于脓腔最深处,引流管接近切口,但其有侧孔部分必须完全置于脓腔内,以避免冲洗时漏液;⑤术毕立即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以稀释脓液,控制感染,促进脓腔愈合;⑥经常挤压引流管连接处,防止坏死组织阻塞引流管口,若发生导管阻塞,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加压冲管;⑦冲洗液不可过多,以免造成腔内压力过高,使细菌或细菌毒素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⑧注意治疗期间的护理,防止冲洗引流管脱出,患者休息时尽量取患侧半卧位,以利于引流通畅,敷料湿透及时更换[3]。我们通过实践体会到以下几点为最佳拔管时机:①全身症状好转,体温正常且稳定2~3天;②引流液中无坏死组织及脓液流出,液体清亮无残渣;③挤压局部无硬结,无压痛,挤压脓腔,引流管中无脓液及坏死组织流出;④复查B超脓腔已明显变小。本组拔管时间3~7d,平均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