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导学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导学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导学案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拼音等方法,正确认读“弱、末、萨、托、铃、蔷、薇、簇、随、芬、芳、聊、倾、递、垂、显、娇、掀”14个字,会写“扑、托、摸、利、铃、弱、末、芬、芳、夏、应、该”12个字。(重点)

2、朗读课文,读出文中带有问号、感叹号句子的不同语气。

3、读课文,交流怎样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难点)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三遍,读的时候,圈出不认识的字,把课文读正确。

2、读下面词语三遍: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蔷薇

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传递垂下

显示娇嫩掀起抚摸夏天应该

3、我会把书上第30页田字格里的生字描红并抄写两遍。

4、再把课文读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交流分享】

1、把认识的词语读一读。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蔷薇

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传递垂下

显示娇嫩掀起抚摸夏天应该

2、说说下面会写生字的易错点。

扑、托、摸、利、铃、弱、末、芬、芳、夏、应、该

3、我会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展示提升】1、把会认的生字词读一读。 2、展示生字易错点。

3、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xià tiān yīng gāi mō zhe tuō zhù fēn fāng ruò xiǎo

( ) ( ) ( ) ( )( ) ( )

2、完成课本30页“我会填”。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2、3)

【学前引桥】你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为什么?

【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我会找出文中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为什么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勇敢的孩子?

【交流分享】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我会找出文中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为什么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勇敢的孩子?

【展示提升】1、展示没有解决的问题。2、展示读课文。

【总结收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课堂检测】填空

()的铃兰花()的空气()的景色()的孩子【自我反思】自学(无效有效高效)合作(被动积极)

展示(倾听参加评价)达标(不达标达标)

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3.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1.会认“弱、萨、薇”等5个生字,会写“级、萨、丛、薇”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4.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重点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弱、萨、薇”等5个生字,会写“级、萨、丛”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图片)看图片,大雨中的蔷薇花显得怎么样?(弱小,娇嫩)。 2.(课件展示图片)昨天,我们迎着风雨举行了活动,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请大家坐端正,昂首挺胸,以自信、豪迈的心情大声说出来“我不是最弱小的”! 3.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看看萨沙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5.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1)萨沙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1-3节、4-8节、9-11节。 (正音:“萨”平舌音、第四声;“滂”是第一声)故事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板书:人物:父亲、妈妈、托利亚、小萨沙 (3)在学生交流对内容的感知的基础上,出示句子: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雨大?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雷声大作”、“大雨如注”的意思。 “大雨如注”的“注”有三个解释: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选择义项) ②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雨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 6.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三、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课件展示)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课件展示)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练习写字。 四、小结,读过课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说一说理由。 五、课后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对比图片,形象地感悟“强大”与“弱小”,为下文学习做铺垫。第一课时,识字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由于本课的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我让学生圈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生字,并通过多种形式读字,读词,朗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教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过程: 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认识。 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 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 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 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 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 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带着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 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此为阅读的第二层面:学生根据个体喜好稍作努力品读课文,在 理解的基础上欣赏,诵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解读,积累好词佳句,体 会林中旷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蔷薇花 评价:你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从鸟儿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你学到了勇敢、顽强的技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 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 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

我与地坛导学案答案

《我与地坛》导学案答案 一、预习自测: 【识易错音】给加点字注音 坍.(tān)圮.(pǐ)窸窸.(xī)窣窣.(sū)亘.(gan)古不变 蝉蜕.(tuì)恪.(ka)守撅.(juē)猝.(cù)然 倔强(jiàng)捋(lǚ)胡子 强强(qiáng)横捋 强(qiǎng)迫强(qiǎng)词夺理捋(luō)起袖子 熨(yùn)斗隽(juàn)永 熨隽 熨(yù)帖隽(jùn)秀 【记形似字】根据注音写汉字 Fēn(纷)纭缘fan(分) zuó(坐)落 cāng(苍)凉 cāng(沧)桑 专心zhì(致)志 bìan(辩)论自顾不xía(暇)闻名xía(遐)迩 xía (瑕)疵 狼jí(藉)捉mí(迷)藏 xùan(炫)耀头晕目xùan(眩)安xiáng (详) Xiáng(祥)和荒wú(芜) cāo(嘈)杂 二、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考;第二部分写“我”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2、第二部分第一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三、探究点一: 1、(1)首先,地坛和作者的家距离很近,这为作者走进地坛创设了外在条件;其次,文中写地坛在“等待了四百多年”后,褪去了昔日的荣耀,尽显沧桑、荒芜、冷落,与“我忽地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有着相似的特点,作者和地坛有了心灵上沟通的可能,自然就有了相怜相惜之情。

(2)荒芜但并不衰败 (3)“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它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使得这里不再衰败,它们让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有了答案,安然于生命的逆转,视死如节日,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2、第一个问题,关于死:“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即“我”该不该去死? 第二个问题,“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即“我”应该怎样活的问题。 结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3、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中,很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第五段和第七段的景物描写,都显示了生命的激情,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训练案 一、D D B 导学案二 探究点二: 2、反复写就表明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扉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使文章更加动人,母亲对作者的爱也更深沉,也能从侧面突出母亲的形象。 3、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车辙”可看做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一体了,和作者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一体。 4、“我”、地坛、母亲三个因素在文中是紧密联系着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三者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句就点明了三者的关系。

最新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我不是最弱小的 说课稿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 课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萨沙母亲所说话的含义。 2 、技能目标:通过诵读,结合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萨沙与妈妈对话中包 含的保护弱小者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不甘于做弱小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 ,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 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启迪。 2.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重点句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3.基础技能训练法:教学时,我主要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特别是萨沙的三句话。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句型的判断、转换、比较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为训练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萨沙的不解、不甘与自豪;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引发心灵的碰撞。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 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着重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交流思想,把读、练、说、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1)

年级三单元二课题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萨、蔷、薇、啰、滂、沱、纤”;理 解“纤弱”、“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 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2、理解词语:滂沱大雨、纤弱、大雨如注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阳光灿烂,树木青翠,一丛丛野蔷薇正盛开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 会儿,风雨袭来,花草树木被吹得摇摇晃晃,一朵小小的蔷薇花坚持挺立着,终于等到了雨过天晴。 2、出示课题: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1) 指名读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 (1)课题上的上标①表示什么?这表示课后有注释。 一起读课后注释:本文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2)课题中有标点,这是文中一个人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通过预习,知道是萨沙说的。 你觉得这句话可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呢?(骄傲、自豪、不满意) 指名读句子,读出相应语气。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萨沙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1-3节、4-8节、9-11节。 (正音:“萨”平舌音、第四声;“滂”是第一声) 3、故事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板书:父亲、妈妈、托利亚、小萨沙 在学生交流对内容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出示句子: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雨大?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雷声大作”、“大雨如注”的意思。 “大雨如注”的“注”有三个解释: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选择义项) ⑵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雨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 “滂沱大雨”,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生字“滂沱”?(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换部首等方法来记。) ⑶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瓢泼大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 出示“雨大”的词语,齐读。 三深入学习,感受小萨沙一家的相互关爱之情 1、大雨中一家人在干什么?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同桌两人先读一 读。 2、交流、出示句子: (1)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 (2)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试着完成填空: 虽然()并不怕淋雨,但是托利亚();虽然()也不怕淋雨,但是妈妈却()。最后,托利亚 ()。

苏教版四下《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下《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如意小学徐娟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3.通过互相交流理解“弱小”的含义,并能树立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并有所积累。 2.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品读感悟了解到萨沙一家把保护弱小当成自己的责任,并从小树立起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设想: 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语言朴实简洁,层次清楚。在作者细腻的笔下写了当大雨来临时,萨沙一家把雨衣让给萨沙,但最后萨沙却把雨衣盖在了粉红的蔷薇花上,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可爱的不甘示弱的萨沙的形象凸显出来,也给我们学生的心灵播下了一颗要保护弱小者的美好心灵的种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它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加上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本环节我准备顺学而导,以教导学,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学生,以读促解,在书本里走个来回,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学理念: (1)以儿童的经验为源 即充分利用儿童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架设旧知与新知的桥梁。 (2)以儿童的发展为本 立足儿童的学习基础,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为儿童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力求问题由儿童所生,策略为儿童所用,疑难被儿童所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中“亚”等6个生字,只读不写一个二类字“薇”。理解生字新词,并能学以致用。 3.通过小组交流理清课文脉络,并尝试用文中部分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4.初步感知萨沙一家保护弱小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中“亚”等6个生字,只读不写一个二类字“薇”。理解生字新词,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交流理清课文脉络,并尝试用文中部分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揭示课题 1.理解“弱小”含义 在大家的眼里,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 预设:没有力气的/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年龄最小的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读课题。 3.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 4.自由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萨沙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学段的学生应该要“能对于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我有意地延伸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为提高阅读质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障碍 1.(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 2.展示朗读,解决障碍

26《猫》导学案附答案

26猫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怂恿(sǒng yǒng) 婢(bì)女蜷(quán)伏惩(ch?ng)戒怅(chàng)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观课议课主题: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指导,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读为主,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并引导学生爱护弱小、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设置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生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它,感悟它。 2(音乐起)这是一个假日,萨沙与家人一起到森林里去。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欲滴的小草,清清的溪水潺潺流淌,清凉的微风吹醒了各色野花,这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3、啊,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出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美好就是什么?(感觉舒服、美丽、很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出了那份惊喜。你来到森林里感觉很舒服。现在老师把“啊”字去掉,请同学们把这种感觉放在心里,把这种惊喜又美好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二、学习美好的景象和野蔷薇的前后对比,体会野蔷薇的弱小。 1、是啊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其实这美好的景象课文中有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后出示: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多么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6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 预习: *聚宝盆:积累描写雨大的词语(至少三个):大雨如注 *解析家:理解词语:滂沱大雨、纤弱; *小能手: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吗?简单介绍一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能具体地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关心、保护你的吗? (板书:照顾、关心、保护) 2、师: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关心你呢?(板书:弱小) 3、师:是呀,我们享受着长辈对我们的保护和照顾,可一个名叫萨沙的小朋友却在受到妈妈的照顾时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2课就会告诉我们。 4、读题(提示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后,指名读) 师:你们真不错,同一个题目,可以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1、师:小学生托利亚、四岁的萨沙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一个假日到森林去游玩。森林里多么美好……老天爷翻脸了。(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指名读句子。 (2)集体读。 (3)师:“大雨如注”表示雨大,在文中找找近义词(出示:滂沱大雨)还知道表示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2、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 (1)(出示: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 读句子,完成填空: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2)(出示: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 读句子,再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3)(出示: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谁能用“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来说说。 3、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4、萨沙是怎样做的?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 (人教 版高一必修一) 巩义五中庞晓英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有关背景介绍以及故事梗概。 2、进行精彩片段赏析 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阅读掌握)(A级) 1、作者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 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 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 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 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 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

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大卫科波菲尔》相关背景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公开课和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并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勇于承担责任,不甘弱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重点句段,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通过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渗透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使学生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阅读中感悟探究,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第14课。 2、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在萨沙的眼里,还有谁比她更弱小呢?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师:故事读完了,现在你知道课文中的“我”是谁了吗? 生:萨沙。(板书) 师:在课文中,谁比萨沙更弱小? 生:蔷薇花。 在课文中,谁比萨沙更强大?(板书) 2、师:这里有“强大”有“弱小”,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帮大家读读课文(抽生读)其他同学请和我一起认真听,看看他们之

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生:汇报(课件) 3、师:原来是这么回事! 老师非常喜欢蔷薇花,你瞧它多美呀!(课件)谁来帮我读出它的美? 抽生读句子。 师:“粉红粉红”的,多美呀,谁再来?如果把“粉红粉红”换成“粉红”好吗?哪个更能写出蔷薇花的美?那你知道这几朵蔷薇花为什么会这样“鲜艳夺目”吗?如果没有这一片“浓绿”的映衬,衬托,这里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这几朵粉红的蔷薇花还会那样“鲜艳夺目”吗?对呀,正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怎么能不美丽、耀眼!谁来再一次把它的美读给大家听? 4、师:多么美丽的蔷薇花呀!那么在这一家人中,你最喜欢谁呢?生:A、爸爸。 师:为什么? 请你读出来对爸爸的描写?大雨倾盆而下,难道他不需要雨衣吗?既然需要,为什么把雨衣给了妈妈?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来回答吗?(课件) 在爸爸的眼中,妈妈是弱小的,所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那么后来,还有谁参加了这次传递?(课件)谁来读出当时的情景?“倾盆而下”呀,这雨怎么样?像什么?在这么大的雨中,大家是怎么做的?谁来帮“赶忙”找个近义词?那让我们一起读出当时的情景。我来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新版】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描写蔷薇的句子和对话,认识到主动保护生活中的弱小者。感受母亲教育的智慧。 3.对苏霍姆林斯基有初步的了解,感受他眼中的教育和孩子。 重点难点:通过母亲和萨沙对话的朗读,感情,认识到要保护生活中的弱小者。 (一)初读课文,读好词语和句子,感受蔷薇花的弱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弱是个生字,弱小是个生词,一起来读两遍。 生齐读两遍 师:相信这篇课文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了,你们读了几遍啊? 生:3遍。 生:5遍。 师:同学们,好课文不厌百回读,特别是像这含义深刻的文章,老师一共读了十来遍了,就让我们拿起书,再好好读读这篇课文吧,读不好的地方别忘了多读上几遍。 生自由地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野蔷薇粉红粉红芳香扑鼻娇嫩纤弱闷热雷

声大作滂沱大雨大雨如注)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一生读 师:读音很正确,老师还没讲,你就会读了,真了不起。他是横着读的,我们还可以怎么读? 生:可以竖着读。(读一遍) 师:竖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组是写蔷薇花的,第二组是写天气的。 师:你不但聪明,还有一双慧眼。同学们,我们在读词的时候,不但要读准词语的读音,还要读出他们的意思来,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该怎么读呢,自己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词语 师:谁来读读看。 一生读 师:你是用心再读这些词语啊!我们再读描写蔷薇花词语的时候,不但要让我们看到它的样子,还带我们去闻闻他们的味道,谁还想读。 一生读,在读到芳香扑鼻的时候,明显带有感情。 师:你看,这些词语多有趣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这些词语给我们描绘的画面吧。 生齐读 师:蔷薇花见过吗? 生:没有。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朵,我们去看下,(出示花的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语境理解“闷热、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娇嫩纤弱”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雨景的词语,并能选用这些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2.朗读课文,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信息,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主要是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表现主题的。 3.分角色朗读对话,联系上下文有理有据地推想人物内心的活动,读懂“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等句子包含的意思,抓住“保护”一词感受爱的美好,受到感染。 4.初步感知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以及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法,并尝试写一件保护弱小的事。 【重点】 1.分角色朗读对话,联系上下文有理有据地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读懂“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等句子包含的意思,抓住“保护”一词感受爱的美好,受到感染。 2.初步感知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以及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法,并尝试写一件保护弱小的事。 【难点】 初步感知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以及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法,并尝试写一件保护弱小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流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生命的体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一课时,在学习生字词后,课堂上注重整体阅读,一点突破,交流阅读收获:萨沙不是最弱小的,课文里最弱小的是蔷薇花。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了蔷薇花。根据学生回答,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微案例20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微案例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萨沙在哥哥、妈妈的影响下,把哥哥、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精彩片段一】: 感受雨中情境 师:可是,是什么破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面? 生举手回答:是雨 师:这场雨有什么特点? 生:这雨很大 师:你怎么知道的?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大雨如注” 师:“大雨如注”的“注”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注”是灌进去的意思。“大雨如注”呢?形容雨下得很大。你们听,你们看(出示视频感受) 师: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与它意思相近? 生:“滂沱大雨”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雨大的词语吗?

生:倾盆大雨、暴风骤雨、狂风暴雨……(你真是一位善于积累的孩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形成契合点,并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好习惯。) 【精彩片段二】 师:大雨来临雨中萨沙的一家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读一生:他们在让雨衣。 师:他们怎样让的?生读课文 师:小组讨论思考妈妈为什么给托利亚而是给了萨沙?他们的行为要告诉我们什么?又让萨沙明白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在暴风雨中,爸爸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萨沙要保护弱小。 A、屏显: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件雨衣显真情父母的心意你们明白了吗?萨沙明白了吗? 生:萨沙一家很幸福,爸爸关心妈妈,妈妈关心孩子。 生: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很温馨的环境。生:爸爸保护妈妈,妈妈保护孩子。 生:萨沙看见爸爸妈妈保护弱小,自己不愿意做最弱小也要去保护弱小。 生:爸爸妈妈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 师:还有哪一句?

人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教材分析】 7我不是最弱小的 本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学生分析】 乐于助人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重要的一条,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地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但如何关心帮助人却没有固定的模式。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苏教版四下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1、对对子: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花前对月下强大对弱小 2、板书:弱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4、一个题目可以提出三个问题。来读课题 (出示:1、谁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样的人?)生练读后用课题回答。 5、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 6、初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如:我是谁?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比我强大?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

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评议、正字)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 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 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与形近字比较: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 编口诀记: 编故事记: 抓住易错笔画、部件记: ……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10 妈妈,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弱小、蔷薇、芳香扑鼻、大雨如注、滂沱、纤弱、自卫”等词语,理解“滂沱大雨、纤弱”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大雨等自然现象的词句。 3、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 出示课件 画面上:阳光灿烂,树林青翠,鲜艳娇媚的蔷薇花正在盛开,蜂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会儿,风雨袭来,花草树木摇摇晃晃。一棵小小的蔷薇花却顽强地挺立着,终于迎来了满天彩虹。 2 揭示课题 板书:《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3、齐读课题 4、学生质疑:“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5、谈话引导:让我们进入课文,走近这个可爱的孩子吧! (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滂沱大雨、纤弱”的意思。 (3)读读课文,想想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

弱小的? 2.检查自学情况。 媒体出示: (1)数笔画 “蔷”的部首是(),第八笔是(); “薇”共有()笔,第十是()。 (2)开火车读词语:弱小蔷薇芳香扑鼻大雨如注滂沱纤弱自卫(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依据所给提示,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托利亚小萨沙妈妈雨衣蔷薇花滂沱大雨弱小 三、研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齐读 2、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划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小组读句子 师:森林是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心情多舒畅啊! 突然天空下起厂大雨,课文中哪个词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从空中灌下来的) 拓展:说出几个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大雨如注 *引出并理解下文的“滂沱大雨”:形容雨下得很大。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我不是最弱小的》苏教版(2016)(含答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习题 一、基础训练。 1.把生字和它正确的读音连一连。 pānɡ liáo háo jí tuó 聊滂沱毫级 2.根据语境写字词。 夏日里,天气闷热。突然,léi shēnɡ()大作,接着,大雨如注,池塘附近xiān()弱的小树被风吹得弯下了腰。池塘里jiāo()嫩的荷花dīchuí()着头,仍散发着阵阵fānɡ xiānɡ()。 3.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用不同的关联词连成两句意思相同的话。 萨沙是最弱小的。我们要保护萨沙。 (2)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吗? (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3)假日里,爸爸、妈妈、托利亚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 这句话开门见山,交待了时间是,人物有、、、,事件是。 仿写一句话,点明时间、人物和事件。 二、阅读训练。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打落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1.读选文第一自然段,用“△”画出表示萨沙动作的词语。 2.用“”画出表现蔷薇花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的句子。 3.阅读选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正确答案的后面打“√”。

A.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主动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 B.萨沙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 C.萨沙是一个有爱心、勇敢、自信的孩子。() D.萨沙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最弱小的,所以才问妈妈。()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 2.雷声纤娇低垂芳香 3.(1)(1)因为萨沙是最弱小的,所以我们要保护他。 (2)由于萨沙是最弱小的,因此我们要保护他。 (2)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3)(1)假日里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2)星期天早上,我和小明一起去公园赏花。 二、阅读训练。 1.走掀盖 2.滂沱大雨已经打落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A.(√) B.(√) C.(√)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