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新编教学大纲新第1模块

组织学与胚胎学新编教学大纲新第1模块
组织学与胚胎学新编教学大纲新第1模块

《组织学与胚胎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英文名称: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总学时: 45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1学时)

学分: 2.5学分

自主学习:17学时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5%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5%。其中包括实验考试 15%,

平时成绩10%(作业、考勤、课堂提问),小测验或

网络考试10%(包括理论与实验)。

《组织学与胚胎学》包含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课程,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许多后续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妇产科学的学习都需要以组织胚胎学作为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组织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向超微水平、分子水平不断深化,并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内分泌学、生殖医学、优生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很多重大的课题都与组织学、胚胎学密切相关,因此,学好组织胚胎学对于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以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科学进展,介绍新成就,另外还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科中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作介绍,为学生阅读外文期刊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

由于组织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因此讲课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并开设实验课,实验课以学生观察组织切片为主,辅以示教、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理解记忆。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熟悉:

1.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

2.PAS反应的意义。

三、了解:

1.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过程。

2.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3.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4.体外培养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

5.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学时安排:理论课: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组织、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PAS反应。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

1.组织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组织学技术简介

(1)光学显微镜技术:①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过程。②HE染色。③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概念。

(2)电子显微镜技术(自主学习):①透射电镜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的基本原理。②电

子密度的意义。

(3)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自主学习):①一般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②PAS反应的意义。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④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4)放射自显影技术(自主学习)。

(5)细胞化学计量技术(自主学习)。

(6)体外培养和组织工程技术(自主学习)。

3.组织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二)实验课

1.实验内容:绪论与细胞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3)脊神经节的神经细胞、高尔基复合体。

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

3. 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光镜下HE染色的细胞结构。

(2)熟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细胞超微结构。

(3)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第二章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上皮组织的特性。

2.单层上皮及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

3.微绒毛和纤毛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二、熟悉:

1.细胞连接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基膜的位置、结构特点与功能。

3.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三、了解:

1.复层柱状上皮和变异上皮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2.腺上皮和腺。

学时安排:理论课:1.5学时。实验课:1.5学时。自主学习: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连接复合体、基膜。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

1.上皮组织的特性:组成、结构特点、分布、功能及再生能力。

2.上皮组织的分类((自主学习)。

3.被覆上皮:

(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自主学习)、单层柱状上皮(自主学习)、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分布与功能。内皮和间皮的概念。

(2)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和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自主学习)、变移上皮(自主学习)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4.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微绒毛和纤毛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2)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的位置、结构与功能;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5.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自主学习);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概念(自主学习)。

(二)实验课

1.实验内容:上皮组织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3)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辅助教材学习或网络学习)。

(4)变移上皮(辅助教材学习或网络学习):充盈状态和空虚状态。

2.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

3.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

(2)熟悉: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的结构。

(3)了解:变移上皮的结构。

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结缔组织的特性。

2.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二、熟悉:

1.疏松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特性、化学组成和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基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了解:

1.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学时安排:理论课:1.5学时。实验课:1.5学时。自主学习: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间充质、基质、纤维、分子筛。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

1.结缔组织的分类(自主学习)。

2.结缔组织的特性:组成、分布、功能、来源。

3.疏松结缔组织:

(1)特点:组成、结构特点、分布、再生能力。

(2)细胞:①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光镜、电镜结构及功能。②脂肪细胞(自主学习)、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自主学习)、白细胞(自主学习)的功能。

(3)纤维(自主学习):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光镜结构、化学组成及物理特性。

(4)基质:①化学组成: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和组织液。②结构特点:分子筛构型。③功能。

4.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自主学习)。

5.脂肪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自主学习)。

6.网状组织:组成、分布及功能(自主学习)。

(二)实验课

1.实验内容:固有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铺片: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2)疏松结缔组织切片。

(3)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4)肥大细胞(设计性实验)、浆细胞和网状纤维(辅助教材学习或网络学习)。

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 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结构特点。

(2)熟悉: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

(3)了解: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软骨与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软骨组织的组成与结构。

2.骨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3.长骨骨干骨密质的结构。

二、熟悉:

1.软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2.软骨的类型、分布以及软骨的生长方式。

3.骨组织的细胞类型、结构特点、功能及相互关系。

三、了解:

1.骨松质的结构特点。

2.骨发生的基本过程、方式及长骨的生长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0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类骨质、骨质、骨板、骨密质、骨单位。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

1.软骨(自主学习):

(1)软骨组织:①软骨组织组成、结构与功能;②软骨细胞分布、结构、功能;③同源细胞群的概念;④软骨基质的构成和结构特点。

(2)软骨膜的组成及功能。

(3)软骨的类型: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4)软骨的生长方式:附加性生长,间质性生长。

2.骨(自主学习)

(1)骨组织:①组成与结构;②类骨质、骨质和骨板的概念;③骨组织的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在骨改建过程中的关系。

(2)长骨的结构:①长骨的组成;②骨干骨密质骨板排列的方式: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二)实验课

1.实验内容:软骨与骨

(1)透明软骨(辅助教材学习或网络学习):软骨膜、软骨细胞、同源细胞群、软骨基质、软骨囊。

(2)长骨骨干磨片(辅助教材学习或网络学习):骨单位、间骨板、骨陷窝、骨小管。

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

3. 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软骨组织的组成与透明软骨的特点。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2)熟悉:骨干骨密质骨板排列的方式。

(3)了解:软骨膜的结构特点、软骨的类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态特点。

第五章血液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红细胞的正常值、结构及功能。

2.白细胞的正常值、分类与各类白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