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

1.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

近几十年来,对于什么是良好税制的构成要素,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税制改革理论有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公平课税论(theory of equitable taxation)、70年代的最适课税论(theory ofoptimal taxation)和90年代复兴的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这三大理论对税制改革的设计和实施方案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

(1)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率档次,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

(2)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3)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3.我国工商税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这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税制仍然需要有步骤地进一步完善和改革。1994年我国进行的工商税制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力度最强的全面性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体系,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现行税制同经济社会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部署。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围绕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政府分配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目标,在保持税收收

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分步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1.中国的现行农(牧)业税收制度

(1)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课征对象、调节领域都有较大的特殊性,因而农业税具有不同于工商税收的一些特点:即,农业税以总收益为征税对象;征收入库具有季节性;在征收制度上,地方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税负稳定。

(2)牧业税是国家对牧区、半牧区牧养牧畜,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3)农业税中还有一个特殊品种,即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之后的又一次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该项改革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形式,在减轻和规范的基础上,使农民的税负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以"三个确保"作为改革的目标,即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而且不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受影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经过几年的试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

3.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问题

(1)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问题:当前取消各种统筹和收费,提高农业税率,要防止出现加重负担和负担不公问题;税费改革有可能使乡镇收入减少,有可能导致乡镇财政困难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乡镇政权机构的"精兵简政"有待进一步落实。

(2)总结经验,完善当前农村税费试点的步骤:及时总结经验,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高标准、高质量;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要素;规范农业税征收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转移资金;以黄宗羲定理为戒,防止反弹。

第三节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1.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1)"税收管理"一词来源于英文"tax administration",鉴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学术界对于"tax administration"的解释分为三类:即狭义的税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务管理,它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tax administration"的含义,并构成了广义的税收管理概念。

狭义的税收管理是指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税收征收管理(简称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

税务管理是在税收理论和实践中经常使用的高频词之一,但为法律所认可的是我国新税收《征管法》第二章的"税务管理",即自我税收征管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税务登记、帐簿凭证管理和纳税申报等三个方面,也称基础管理。

(2)税收管理的职能取决于税收管理的目标,税收管理的目标,就是促使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

2.多角度的税收管理理论

税收管理是一门充满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艺术,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剖析,才能实现税收管理的功能最大化。本书从管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税收管理理论做出一定分析,它们都是现代税收管理理论的有机组成。

3.中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实践

(1)我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建立得益于税收理论的发展和税收法制体系的完善,而作为一项制度,税收管理更多的来源于对税收征管实践的法制建设。因此,我国税收征管的实践过程,特别是我国税收征管法制建设的历程,演绎着我国税收管理制度的更新轨迹,而这条轨迹恰恰反映了我国在税收管理理念上的进步。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合,从不统一到统一的历史进程。

(2)2001年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是第二次大规模的修改,与1995年的第一次修改相比,这次修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力度上,都有重大突破。可以说,新征管法是对原征管法的一次全面修订。

(3)新征管法的修订,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局着眼,全盘规划,整合进新。突出了税法的统一性、公平性,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依法治税的立法思想;明确了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突出地明确了纳税人的权利。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我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具体征税办法也千差万别。就一个国家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政治经济任务不同,税收制度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我国的现行税制就是建国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以和谐民生为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是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的。后来,又先后分两步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1994年,国家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税制改革。这次改革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一、不断创新思想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之一。税收工作不能就税收论税收,必须把税收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虑,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过去,我们的税收观念比较单一,偏重于强调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发挥税收调控经济、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滞后于现实要求。加快发展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各级的思想解放不深入,观念认识跟不上;面前的机遇认不准,抓不住;面临的形势看不清,吃不透。这就可能丧失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所以,观念更新的任务十分紧迫,既要做好“破”的工作,又要积极开展“立”的探索。要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紧跟形势发展的时代紧迫感,找机遇,抓机遇,抢机遇,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国税

建设的动力;要破除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的思想观念,树立差距意识和忧患意识,找差距,查不足,确定新的起点,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要破除只囿于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思想,树立全面发展和全面竞争的意识,不断地审视周围的发展环境和竞争动态,保持“爬坡”状态,形成自我加压的态势,只有奋进才不致于后退。 二、强化基础管理 健全税收岗责体系。优化简化流程,建立普遍适用的业务操作规程,促进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有效解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规范流程节点设置。做到受理、调查、核批在股室间严格分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跟踪监测,及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异常举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疑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把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改进所得税管理方法。要加强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税前扣除两大环节;对一般税源企业突出行业评估,要完善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加强所得税的后续管理,全面提升所得税管理水平;强化涉外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要认真分析涉外税收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把握国际税源流动规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涉外企业申报、纳税评估、税务审计、日常控管、与反避税融为一体的跨国税源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反避税工作的新领域。同时,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完善征退联动机制,简化优化退税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支持出口企业发展的同时防范管理风险。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 B.国家税务总局 C.财政部 D.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A.企业所得税 B.契税 C.耕地占用税 D.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额 C.超倍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我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学的知识,请简单谈谈对我国分税制的认识? 3、在第三节讲解分税制的改革时,提问:根据所见所闻,请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改革措施? 4、在第四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所得税分享的改革思路。 5、在第五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节我国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1980年以前高度集权的计划型财政体制 (一)统收统支体制的调整历程 1.1949~1952年的中央高度集权型的财政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1953~1978年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对几次财权变动的主要历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主要做法。 (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作用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又称税制结构。 1. 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一是单一税制论;二是复合税制论。其中,单一税制只是在理论中存在,很少在税收实践中运用。 在复合税制中,各个税种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是主体税种;其余处于次要或辅助地位的为辅助税种。 主体税种是税制结构的灵魂,也是区别不同税制结构的标志。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交替的历史过程。自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历史。从古到今,各国开征的税种不胜枚举,但如前所说,可以将它们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而两类税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更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古老的直接税阶段——近代的间接税阶段——现代的直接税阶段 2.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主要是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我国现行工商税制,是建立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所奠定的基础上,自2006年以来,对几个主要税种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商品课税 1.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的特征。 2. 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我国的商品课税有多个具体税种,这里只简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税种及其基本制度规定,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目的在于说明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计征方法等税制中的主要问题。 (1)增值税 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我国的增值税以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为征税范围,设置17%,13%和0三档基本税率,并按照惯例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征收率3%。 (2)消费税 对消费品有选择的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西方国家有的冠以“货物税”的名称 目前我国消费税仅对消费品征收,分税目设置税率,体现了差别调节的意图。 (3)营业税 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第三节所得课税 1.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中国税制改革

一、WTO给中国税制带来什么压力? 1、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与WTO要求中国的税制结构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虽然中国加入了WTO,但是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税制改革有很多内容是今年完不成的,因为立法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所得税“两法合并”现在还没有提交到全国人大。改革还应是早点好,至少不应该拖得太迟,否则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WTO规则对于一国税制的要求就是“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不能对外商歧视。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过程中,唯独税收与其他方面的情况很不同——税收方面是一直优惠外资的。现在税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外资歧视,而是对内资歧视。 中国关于WTO的谈判主要集中在取消和降低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求你拆掉篱笆。加入WTO后,外资市场准入的自由权肯定比现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优惠外商,外商企业可能享有市场开放和税收优惠的双重优惠,但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则变成了税收和市场的双重负担。 我们的税制基本上是符合WTO要求的,并不是说中国加入WTO就逼着你立刻进行税制改革。外方对我们给出的税收优惠从不拒绝,问题是我们自己要不要继续实行这套政策。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毕竟不是让外资打垮本国企业。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轻装前进。 2、除了企业所得税,决定或影响内资企业竞争力的税收因素还有那些? 决定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很多因素中,出口退税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因素之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和发达国家惯例相比仍然是退税不足。原因在于我们是生产型窄范围的增值税,产品中还含营业税。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其实仍然征了很多税。从税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所以要真正解决出口产品含税问题,除了提高退税率、扩大退税空间,还需要增值税转型。最好不要通过提高退税率,超过法定征税率,如征17%退18%的办法,那会为人家诟病。改善税制才是正路。不改税制,通过退税硬性实行外贸补贴,结果是两边都扭曲。 3、近来启动的税制改革,是一次与1994年类似的全局性税改,还是局部税种的调整?此次税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目前是不是改革的良机? 当前并不存在一个类似1994年那样大规模税制改革的条件。不过,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包括经济结构改变、企业转制、投资需求不足等新情况,尤其是加入WTO。理论界对税制改革建议的重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地方税等,几乎涉及了税制的所有方面。 4、为什么目前的税改不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却又涉及几乎所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从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说,中国已经从当时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在的通货紧缩。1994年税改的核心方针是抑制通货膨胀

第一章 税法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一、术语解释 1、税收制度 2、课税对象 3、税法 4、起征点 5、税制体系 二、填空题 1、以课税对象划分税种分为_____、收益额、______、资源和人身等五大类。 2、税率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______、累进税率和______。 3、税收法律关系包括______、客体和______三个要素。 4、按照税收能否转嫁,税收可分为_____和_____。 5、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_____并向国库_____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_____。 7、减免税规定是对特定的_____和特定的_____所作的某种程序的减征税款或免征税款的规定。 8、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_____的税率。 9、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_____和_____。 10、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_____、差别比例税率、______和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 2、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3、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5、我国的税收诉讼法规仅在《税收征管法》中作了具体规定。 6、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 7、在处理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不一致的问题时,国内税法应处于优先地位,以不违反国内税法为准。 8、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与之相互配合的复合式税制体系。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制度格式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 制度格式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08年的分值为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属于分值最低的一章。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P91) 1、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 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客体 3、内容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答案】ABC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选项AC)和纳税主体(选项BD)。 【例题2】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答案】D 二、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仅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4、财政部: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 5、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征收管理制度 【例题3】国家税务总局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答案】×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P93)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4)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例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2004年)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答案】ABC

财政学 第十章 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该章主题是阐述税收制度的基本原理,核心问题是我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1、理解商品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 2、了解我国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3、理解所得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 4、了解我国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重点、难点: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所得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商品课税 一、(重点)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下述四方面的特征。 1、课征普遍 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在现代社会中,商品是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对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商品的课税自然是最具普遍性的税类。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这里的商品流转额指商品销售的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指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由于商品课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

据,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费用水平无关。根据商品课税的这一特征,又被称为流转课税。 3、实行比例税率 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适用比例税率制,是商品税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4、计征简便 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与商品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又是实行比例税率,所以计税征税都十分简便。 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正如前面指出的,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总之,商品课税是特征鲜明、功能突出,缺陷也明显的一个税类。在税收实践中,必须扬其长而避其短,这也正是我国商品课税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现行商品税的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顾名思义,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它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 增值税始建于法国,以后在西欧和北欧各国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个国际性税种。 1、增值税概述(重点) (1)增值额的特点和优点:增值额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这一特点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协作,保证税负分配相对公平等方面,有较大功效,增值税还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概述知识分享

第一章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演变 世界各国税收征管的立法体系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立法”和“分税立法”两种形式。“综合立法”是指将各个税种之全部或共通的实体事项、稽征管理和救济程序都纳入一部法律中。“分税立法”是指个别税目单独制定税法,在各个税法中对实体事项、稽征管理等程序均进行规定。“分税立法”有助于单个税法的制定和修改,但在税法中容易形成对同一事项的重复规定,从而造成规定的分歧和矛盾,不利于纳税人纳税和征管的实施,因此各国大多采取“综合立法”的形式。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分到合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被忽视,税收法制极不健全。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统一的税收法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该要则规定了高度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的立法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税目与税率增减调整的权力都归中央,税收的减免权大部分由中央政府掌握,各级税务机关受上级局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制定专门的税收征管法,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定散见于各单行税收法规之中,原则性较强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在这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施的这种税收征管体系太过于分散。一直以来,我国没有一个专门的税收征管法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为了健全法制,改变税收征管制度分散和不规范的状况,国务院于1986年4月发布了《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税收管理制度开始单独立法,初步实现了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对分离,对于促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立法的基本雏形已经建立。 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该条例慢慢暴露出来一些缺陷,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律规范不统一、不规范;对纳税人的权利保护不足;立法层次低,征管手段软化;内外税分别适用两套征管制度,缺乏公平性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征管暂行条例》已经明显滞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宪法等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在原《税收征管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于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税收征管法》,并于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第十一章 税法习题

第十一章税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B)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A、政治权利 B、行政权力 C、财产权利 D、国家权利 3、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对纳税人的确定原则一般是(D) A、国籍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 D、属人兼属地原则 4、有权制定税收法律的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国家税务总局 5、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称为(C) A、计税依据 B、税收要素 C.、税源D、税目 6、在税收的形式特征中,体现了财政分配本质的是(B) A、有偿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7、税法规定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的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是(C) A、负税人 B、纳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缴税人 8、一般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且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应该采取(B) A、从低适用税率 B、从高适用税率 C、适用5%的税率 D、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 9、我国现行增值税条例规定,对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A) A、零税率 B、3% C、10% D、17% 10、下列项目中,允许扣除进项税额的是(A) A、商业企业购进的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 B、工业企业估价入库的原材料 C、一般纳税人购进工程用物资 D、工业企业购进的非应税劳务 11、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其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是(D) A、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月 B、应税消费品生产完工当天 C、发出应税消费品当天 D、收讫销售款当天 12、下列属于企业所得税中“不征税收入”的是(A) A、财政拨款 B、财产租赁收入 C、利息收入 D、营业外收入 13、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B) A、15% B、20% C、25% D、33% 14、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采用定额与定率相结合办法扣除费用的是(B) 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工资薪金所得 D、偶然所得 15、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形式是(D)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全率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6、车船税的纳税地点为(C) A、车船登记地 B、车船行驶地 C、纳税人经营所在地 D、车船所在地 17、下列属于印花税纳税人的是(D) A、合同担保人 B、合同鉴定人 C、合同证人 D、合同当事人 18、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C)减去税法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浅谈中国税制改革

浅谈中国税制改革 姓名:任远班级:经济1221 专业:经济学学号:120112006 摘要: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本文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来的税制改革进行分析,以解析出中国税制改革的方向。 引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无处不在,通俗说,就是当一个人还在妈妈肚子里一直到入土为安的那一刻,税收始终与之相伴一生。稅收制度自最早的西周“市场税收”源起,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演变发展,依然延续至今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国家社会发展和人员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论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否其最终的用途都是一个重头戏,国家如何运用税收收上来的钱才是民众所看重的。所以如何让税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提供一个环境,如何让税收为经济主体的公平有序竞争提供一个稳定的氛围,如何促进社会的公平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层面的优化与改革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正文: 1.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 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各地税收制度很不统一。在一些老解放区,仍沿用革命根据地时期各自制定的征税制度。在新解放区,为了及时开展城市税收工作,按照“暂时沿用旧税法,部分废除,在征收中逐步整理”的原则,除了将旧政权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以及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征税规定加以废除外,一般暂时沿用旧税法。因此,当时全国各地实行的税种不统一,同一税种的税率差别也非常大。如面粉税,东北为8%,华东为25%;卷烟税,华东为40%,华北为10%,东北为60%;烟叶在华北不征税,而华东、中南都要征税。至于各地区的完税凭证和管理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很不一致。这种情况与全国统一的新形势很不适应。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讨论研究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和加强税务工作。会议根据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有关财政税收的规定精神,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于1950年1月由政务院发布施行。《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明确了统一全国税收的要求,规定了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立法权限,提出了加强税收工作的制度措施。与此同时,政务院还公布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等主要税种的暂行条例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这标志着我国新的社会主义税收制度迅速建立起来。 随着新的税收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城市工商税收收入也开始迅速增长。195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与公粮收入相等的地步,完全改变了以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村公粮收入的局面。1950年6月,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了工商税收,简化合并了一部分税种、税目,调整了部分税率,改进了征收方法,并在调整的基础上修正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等主要税种的暂行条例,同时由财政部公布了这些暂行条例的施行细则,从而使我国新的工商税收制度逐步趋于完备。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概述 1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从法律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从税收制度的形式来看,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结构简单的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而结构复杂的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等;构成税收制度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法人所得税、 2

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其中,”税法通则”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当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单独制定税法通则,大多数国家都把税法通则的有关内容包含在各税税法(条例)之中,中国的税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国家税收制度的确立,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政治经济条件。因此,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具体征税办法也千差万别。就一个国家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政治经济任务不同,税收制度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中国的现行税制就是建国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制度是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载体 税收是国家经过法律手段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税收的多少决定着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国家之 3

税收制度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税收制度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对国际经济要素流动的税收影响,对国家税收主权的相对侵蚀和现行的国际税收协定,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健全经济体制以应对挑战,因而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营改增是指在税收体制中,将缴纳营业税项目改为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缴纳税款的税收方式。营改增是基于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增值税主要适用于制造业,不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税负相对较轻;营业税则主要适用于服务业,有重复征税现象,因而税负相对较重。而且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一种且是贡献最大的,若面对税收负担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制度性税收流失,营改增也是税收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其中,首要任务是全面推行营改增,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继续推进消费税改革;逐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研究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环节税税率等。 首先,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税负负担方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带来的影响对不同的企业也不一样。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基础的,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尤其是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从而带动企业成长。另一方面,营改增政策对个别行业冲击很大,由于企业增值额大而抵扣较少,反而增加了企业税务负担。我国税收制度是中和财政,公平,效率,适度原则设计的,对大多数还是有诸多利好的,对于个别行业反增加负担的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核算方面。一般和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都可以采用简易的计税方法,即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进项税是无法抵扣的,将含税销售额除以(1+征收率)来确认销售额,再乘以征收率得到税额,并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目下记录。这种简易计税方式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去便利,避免了在核算时造成的失误。 第三,在企业税务监管方面。在营改增推行后,相关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纳税方式改为税款抵扣机制,纳税人将有效的凭证上交,再由专员进行核算。因此,“以票控税”,实施对纳税人的发票或凭证的强化管理,成为目前增值税征管的主要手段之一。随之产生的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防伪技术及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部分增值税计税凭证进行实时监控的增值税税控系统,有效防范和打击利用虚假增值税计税凭证偷骗增值税的犯罪行为,保障了国家税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第四,在企业竞争方面。同行业的税负不均衡的情况,易形成“税收洼地”效应。在营改增全面推行前,国家会先挑选一些地区先进行试行,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很显然营改增的效果是显著的,才会开始全面推行。由于全国各个试区试点时间存在差异化,试点地区企业由于获得了进项税额抵扣,税负和成本支出就会低于未实施税务转型的地区,从而会影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在企业汇总纳税管理方面。进行汇总纳税的企业,税收征管也迎来挑战。在不同行业或相同行业不同企业中,纳税主体和内部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因而在进行税收监管存在着一定难度,这使得汇总纳税受到阻碍。另外,总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拥有决定主导权,也就是说其下属或分、子公司在经营处理对重要事项的决策时都需要通过总公司的批准,从某方面来说这对下级组织的经营自主权的发挥造成了限制,不利于提高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事

我国税制改革进程及方向

2013北京CBD国际论坛9月6日在京举行。北京CBD国际论坛作为北京CBD举办的具有最高水准、最广影响力和最强品牌效应的主题活动之一,致力于邀请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和未来趋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以下是文字实录: 谢谢,中国的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体制肯定要做出新的调整。其中,作为政府和企业居民之间最紧密的联系纽带,税收制度的调整肯定是相当大的。对此,我想我们有很深刻的记忆,远的不讲,单讲1994年的税制改革,实际上影响了此后中国20年的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的税制改革面临哪些问题呢?我想,下一步该做哪些调整?大家肯定是积极关注的,我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把有关的问题和大家作一些分享。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中国现实的税制状况。 第一张图这是2012年中国税收收入的结构图,如果从税收的名称把它换算成税收收入的份额,我们再看这张图就比较简单了,这张图告诉大家,18个税种中只有5个税种是最重要的。这18个税种当中只有5个税种是最重要的,5个税种相加占全部税收收入的90%,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把握了这5个税种的变化,实际上你就能大致把握中国税收制度以及结构的全貌。 第二张图,我们把上面的第一张图稍加整理,按照税种来归类,我们发现如果把它归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它类的话,发现能够纳入到流转税中的占70%以上,两个所得税税种两者合计26%,出乎意外的其它类税种只有4.3%,所以,大家从中特别关注的就是流转税的占比。 第三张图,税收来源的结构,也就是谁把钱交给了税务系统?尽管我们可以把中国的纳税人结构区分为七大块,但其实其中的六块的性质是一样的,比如这里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涉外企业,当把这六块求和的时候你会发现来源于企业的税收占比占90.5%,只有9.5%来自于非企业,也就是说来自于居民个人,那么这样的税制结构和世界上通行的税制结构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点,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我们的税制结构不是特别的均衡。 大家看这张图展示的是OECD国家在2009年税收收入及其来源的结构图,从中可以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