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

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
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

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关系密切,出现感觉丧失、迟钝、过敏等,会严重影响运动功能。

(一)感觉训练基本原则

1、纠正异常肌

紧张使其正常化;抑制异常姿势和病理运动模式。

2、施加感觉刺激时,必须防止刺激造成的痉挛加重。

3、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必须取得患者的合作。

4、治疗者与患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感觉的恢复不可能在短时间出现。

5、同一动作或同一刺激需反复多次,还要注意不能频繁更换训练工具。

6、根据患者感觉障碍的程度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工具,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如在木箱中放置一个圆球、一方块木头,指示患者判断球和方块;在患者判断比较准确以后,再在木箱中放置大、中、小三圆球或方木块,指示患者用患手触摸判断它们的差异。

感觉障碍患者除了使运动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外,感觉的丧失或迟钝还易造成烫伤、创伤、感染等,治疗者要帮助患者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养成用视觉代偿的习惯,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有明显感觉障碍的训练

在偏瘫恢复期训练运动同时就要加入感觉功能的训练。

1、手的抓握训练经常使用木丁盘,在木丁外侧用各种材料缠绕,如砂纸、棉布、毛织物、橡胶皮、铁皮等,在患者抓握木丁时,各种材料对患者末梢的感觉刺激和视觉的参与可提高其中枢神经的感知觉能力。

2、患侧上肢的负重训练是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之一。患侧上肢负重时,可在支持面下铺垫不同材料的物品,如木板、金属板、棉布、绒布等,这就无形中对手掌施加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刺激。

(三)深感觉障碍的感觉运动训练

深感觉障碍主要体现在位置觉障碍和运动觉障碍,两者必须结合训练。最初,由治疗者通过被动运动引导患者做出并体验正确的动作,然后指示患者用健侧去引导患侧完成这些动作,再进一步,通过双手端起较大物品的动作,间接引导患侧上肢做出正确动作。

书写练习也是一项有效的训练内容,起初按要求画线,画圆滑的曲线较画直线易。当患者可较好地运用笔后,可用线格纸,指示患者将字写入格内。

最新精神疾病护理学

精神疾病护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D A.生物医学模式 B.整体平衡模式 C.心理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社会文化模式 2.听幻觉最常见于C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3.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B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4.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D A.情感障碍 B.思维障碍 C.行为障碍 D.意识障碍 5.痴呆综合征又称为C A.急性脑病综合征 B.谵妄综合征 C.慢性脑病综合征 D.遗忘综合 6.病人呆坐于一旁,对医生的任何提问均不作回答,医生让其开口喝水时,患者却双唇紧闭,扭头逃避面前的杯子,该患者的症状可能是B A.缄默症 B.主动违拗 C.被动违拗 D.木僵 7.随境转移主要见于D A.精神分裂症B.神经衰弱C.疑病症 D.躁狂症 8.下列哪种说法错误D A.谵妄病人可发生冲动行为 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恐怖性的 C.谵妄病人常有定向障碍 D.谵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说明病情好转 9.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对这样有自杀意图的酒依赖者,最合适的处理是B A.耐心说服,劝其不要自杀 B.立即住院治疗 C.每日一次心理治疗 D.每日一次群体心理治疗 10.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D ) 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支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支学科 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11.感知的定义为( B )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流程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 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 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 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 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 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 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床上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与拍背; ?指导体位排痰引流; ?各关节被动活动; ?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

认知障碍及其康复-讲义20120706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与康复治疗 恽晓平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以及各类痴呆患者常见的神经心理学症状。在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认知功能损害是阻碍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与提高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重视各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将有助于及时治疗认知障碍,有助于缩短脑损伤康患者的康复疗程,促进脑损伤的康复。 一、脑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认知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的加工过程通过脑这一特殊物质实现。 1、大脑的联合皮质 认知功能与大脑皮质结构密切相关。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以及其它各种感觉中枢仅占大脑皮质的小部分,大部分为联合区所占据。许多脑的“实际”动作均发生在联合区。被视为脑的主要功能的各种认知活动如两个数字相加,认出父母或熟人、组织一句话、计划一顿饭等均发生在联合皮质区。 大脑联合皮质(区)是在系统发生上最晚、在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成熟最晚的结构。联合区不参与纯粹意义上的感觉或运动功能。如感觉联合区接收来自感觉皮质的多种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处理,将具体的、直观的知觉加工成为抽象思维或概念;躯体运动联合区参与各种复杂动作的意念形成,计划和编排运动程序,然后将信息传至运动皮质,即将抽象的思维转变为具体行动。由此可见,大脑联合皮质在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之间起着“联合”的作用。认知过程是高级脑功能活动。 2、左、右大脑半球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大脑两半球存在着功能上的不对称性。美国心理学家Sperry与他的同事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对人类大脑半球的不对称性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大脑皮质的高级功能在两半球并非对称分布,而是有一定的专门化。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各自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这种分工通过半球间的联络纤维传送信息来协调。从总体上看,左半球主管语词能力如听、说、读、写,也涉及逻辑思维能力;右半球是非语词性的,它以形象而不是以词语进行思维,主管与空间合成或概念有关的能力如空间认知和旋律等。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像言语发声这样一些任务是以某一半球为优势的,但是大多数任务都要求脑的两个半球并行工作。脑是高度综合的系统,单独区域几乎不独立运行。 3、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

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8〕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适应精神卫生工作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编制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请遵照执行。原卫生部发布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卫疾控发〔2012〕20号)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认知障碍的康复教学内容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是理解和认识的技能,是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认知是人们运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讯息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觉是通过躯体感觉和大脑反应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大脑损害(如脑外伤或中风)后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评估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病人和家属要接受和应付这一事实也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治疗师在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试图同时了解认知和知觉受损情况。工作人员与病人和家属配合,通过以下的评估可以得到认知受损的情况。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包括: 1.注意力 2.记忆力 3.定向力 4. 创造力 5.计划和组织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 大脑的灵活性和抽象思维 8.洞察力和冲动性 【评估】 认知功能不仅将知觉和感觉连结起来,而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也是互相连结的。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例如,一个病人如果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特殊认知障碍的识别和评价不是容易的,就像缺陷在孤立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见的。治疗师应重点放在评估功能活动上,可是,通过观察和行为识别特殊认知障碍是困难的。下面讨论的每种认知缺陷,包括一些简单的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识别。其他较特殊的检查由心理学者进行,但是,这些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不能真正反应病人的功能执行情况。 【治疗-注意力】 注意力是将精力集中于某特殊刺激的能力,没有精力分散。 注意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帮助人决定内外刺激利感觉在某一特殊时间是恰当的。它是一种包括警觉、选择和努力的功能。警觉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状态,选择使我们决定刺激对应于我们做的事,努力起将注意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们用二种方式处理讯息: (1)自动过程:在潜意识水平。 (2)被控制过程:在我们考虑新讯息时用。 一位中风病人需要有意识注意(被控制过程)去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两种障碍与这些过程有关: (1)集中的注意力障碍:当自动反应由受控制反应代替时发生,如一个中风病人在全神贯注如何行走时,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件事上,他警觉的总体水平就下降。 (2)分开的注意力障碍:当受控制过程的功能不适合于病人处理所有完成某项任务必需的讯息时发生。当同时存在几种改变时,病人处于过度负荷状态。 1 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活动分析是进行评估的最佳办法。各种不同的心理检查和评分需由心理学者完成。治疗师应观察病人在不同的地方和每天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功能活动,包括影响注意力的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

第六节手部 一、手的解剖生理特点 手有五指,即拇指、示指、中指、环指与小指。拇指无论就是解剖结构还就是运动轨迹,与其它四指都有明显不同,就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示、中、环、小指通称为手指。手指就是由掌骨与近、中、远三节指骨所组成。掌指关节就是一个多轴关节,可行屈伸、内收外展与回旋运动。其关节囊松弛,两侧由侧副韧带与副侧副韧带加强。远、近指间关节的软组织结构与掌指关节相似,也有关节囊、掌板、侧副韧带与副侧副韧带,但它们都就是单轴关节,只具有单一的屈伸运动。 二、手部关节的功能位及活动范围 1.手部关节的正常体位 (1)手部关节的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65°。 (2)手部关节的中立位:手指完全伸直。 2.手部关节的活动范围 (1) 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侧外展60°,内收0°。拇指桡侧外展60°,内收0°(图1-6-1)。 图1-6-1(1) 图1-6-1(2) 图1-6-1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 (2)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指关节屈曲30°~40°。拇指掌指关节伸展0°(图1-6-2)。图1-6-2(1) 图1-6-2(2) 图1-6-2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2) 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指间关节屈曲80°~90°。拇指指间关节伸展0°(可过伸10~20°)(图1-6-3)。 图1-6-3(1) 图1-6-3(2) 图1-6-3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3) 手指的活动范围:掌指关节屈曲90°,伸展0°(图1-6-4)。 图1-6-4手指的活动范围 (4) 远侧指间关节屈曲110°,伸展0°(图1-6-5)。 图1-6-5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5)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80~90°,伸展0°(图1-6-6)。 图1-6-6近侧指间关节 三、手部关节的锻炼方法 1.手部关节的主动锻炼方法:(1)腕关节的背伸、掌屈。(2)桡偏、尺偏。(3)前臂旋前、旋后。 (4)掌指与指间关节的屈伸。(5)掌指与指间关节同时伸直、同时屈曲。(6)手指内收与外展。 (7)拇指外展与内收。(8)拇指与其它指的对指。(9)拇指屈伸。 2.应达到的功能:(1)拇指腕掌关节为一鞍状关节,有一定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度。 (2)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可屈曲90°,并有内收及外展运动。(3)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分别可屈曲120°及60°。 四、手的康复治疗: 手就是运动器官,在生活与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手外伤后的功能障碍就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的运动与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使手外伤病人的手术效果与功能恢复有了明显的提高。 1.手内部肌力练习:采用皮球及橡皮筋练习,可对指屈、伸肌进行训练,也可对所有手内部肌进行训练,练习时,尽量用力捏皮球或挑动橡皮筋网,维持10s。 (1)捏皮球练习(图1-6-7)。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新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科制 目录 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得措施 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 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 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 6、精神疾病得康复指导 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 8、康复治疗告知书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康复精神医学服务得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与精神障碍得残疾者,其中大部分就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就是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 (1)功能训练。就是指利用各种康复得方法与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得训练、(2)全面康复、就是指康复得准则与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实现全面得、整体得康复。

(3)回归社会。这一条就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得最终目标与方向。 康复得准则就是使患者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实现全面得、整体得康复、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得最终目标与方向。 精神病人得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得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得康复训练就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得水平方面,较低得就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得能力,较高得就是“文体娱乐活动"得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得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就是针对病期较长得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与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能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她未出现衰退得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与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综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认为MCI 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存在超出其年龄所允许的记忆障碍, 而记忆以外的大脑高级神经功能被保留,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状态, 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如何对疾病进行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研究。本文就MCI的康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认知训练 1.1 认知功能训练朱宏霞[1]对40例MC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训练、定向力训练、逻辑思维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干预前后进行MMSE和ADL评定。结果认知训练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认知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王海丽、杨华清[2,3]等发现认知训练结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平衡、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Kinsella GJ[4]应用认知训练治疗遗忘型MCI。方法:52 mCI患者和52正常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主要评价为2周和随访4月后的前瞻性记忆和记忆策略。结果:每天的记忆(前瞻性记忆工作)经过干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自我评价没有表现出相类似的结果。结论:在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运用认知恢复的补偿策略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提高日常记忆能力(前瞻性记忆任务和知识的记忆策略)。Vidovich MR[5]设计了认知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研究(PACE)来检测MCI老年人通过认知活动干预是否能减少认知能力下降的几率。方法:将160个MCI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非特异性的教育组和认知活动组。干预措施包括90分钟的认知训练,共10个疗程,主要评分标准为剑桥认知评分。其他疗效如改变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也进行检测。这个项目产生的最好的证据是认知活动可作为防止老年人的认知衰退与MCI的策略。 1.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ipriani G[6]研究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认知训练对AD、轻度认知障碍(MCI)、多系统萎缩(MSA)的影响。10个AD患者(MMSE 评分23.9± 2.4)、10个MCI患者[MMSE评分(28.0±1.4)分]和3个MSA患者[MMSE评分(26.7±2.3)分]参加了此项研究。每个人参加两项训练计划,并在两疗程后评价认知和非认知功能。结果AD组MMSE分数显著提高(P=0.010)。相反, 另外两组MMSE随访基线分数仍相当稳定的。AD患者在语言生成方面(P=0.036)和执行功能(P=0.050) 也有明显的改善。MCI患者在行为记忆方面能够显著地改善(P=0.017)。多系统萎缩组无显著改善。其数据表明根据患者的不同诊断给予个性化的康复干预可能有不同的效果。MCI和AD患者在整体和/(或)在特定的认知领域有显著的改善。相反,MSA患者没有任何收益。Eckroth-Bucher M[7]将传统的认知刺激与计算机相结合,每天训练45分钟,一周2次,共6周。32个轻中度认知损害和正常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结果:轻度和中度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是理解和认识的技能,是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认知是人们运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讯息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觉是通过躯体感觉和大脑反应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大脑损害(如脑外伤或中风)后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评估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病人和家属要接受和应付这一事实也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治疗师在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试图同时了解认知和知觉受损情况。工作人员与病人和家属配合,通过以下的评估可以得到认知受损的情况。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包括: 1.注意力 2.记忆力 3.定向力 4. 创造力 5.计划和组织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 大脑的灵活性和抽象思维 8.洞察力和冲动性 【评估】 认知功能不仅将知觉和感觉连结起来,而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也是互相连结的。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例如,一个病人如果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特殊认知障碍的识别和评价不是容易的,就像缺陷在孤立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见的。治疗师应重点放在评估功能活动上,可是,通过观察和行为识别特殊认知障碍是困难的。下面讨论的每种认知缺陷,包括一些简单的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识别。其他较特殊的检查由心理学者进行,但是,这些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不能真正反应病人的功能执行情况。 【治疗-注意力】 注意力是将精力集中于某特殊刺激的能力,没有精力分散。 注意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帮助人决定内外刺激利感觉在某一特殊时间是恰当的。它是一种包括警觉、选择和努力的功能。警觉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状态,选择使我们决定刺激对应于我们做的事,努力起将注意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们用二种方式处理讯息: (1)自动过程:在潜意识水平。 (2)被控制过程:在我们考虑新讯息时用。 一位中风病人需要有意识注意(被控制过程)去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两种障碍与这些过程有关: (1)集中的注意力障碍:当自动反应由受控制反应代替时发生,如一个中风病人在全神贯注如何行走时,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件事上,他警觉的总体水平就下降。 (2)分开的注意力障碍:当受控制过程的功能不适合于病人处理所有完成某项任务必需的讯息时发生。当同时存在几种改变时,病人处于过度负荷状态。 1 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活动分析是进行评估的最佳办法。各种不同的心理检查和评分需由心理学者完成。治疗师应观察病人在不同的地方和每天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功能活动,包括影响注意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一、观察要点: 1、疼痛程度 2、颈椎活动范围 3、生活自理能力 4、主要阳性体征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与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有关 2、自理能力下降与神经根,脊髓变性程度有关 3、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4、跌倒的危险与椎动脉变性程度、快速扭转头部有关 5、相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和相关药物用法的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颈部制动:颈托固定,急性期制动固定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保证颈部损伤的修复。颈椎骨折患者必须固定,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早期观察有无不适,如疼痛、麻木加重。导致轻微不适应需坚持2-3天能适应。 2、牵引:牵引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停止牵引或调整

第18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第十八章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关于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是预防精神障碍最主动、最积极的措施 B.主要针对病因已经明确的精神疾病 C.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精神障碍在我国已得到迅速的控制 D.积极开展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之一 E.首次治疗精神病人时,应力争达到完全的缓解 2.关于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以下哪项不对 A.病人的家庭成员、朋友和社会人士与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B.康复措施必须贯彻在院内、外的全部医疗过程中 C.必须延伸到社会中去 D.必须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 E.在我国,应逐渐放弃以医院为基地的康复 3.关于在我国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下列哪种说法不对A.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配合 B.以精神病院为主要基地 C.主要目的在于积极预防精神疾病,为病人提供及时和足够的医疗照顾,妥善管理和合理安置 D.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的组织管理网络 E.建立业务实施系统,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进行精神病学知识培训 4.下列关于精神障碍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

B.旨在增进精神健康 C.内容包括对病人的心理咨询工作 D.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减少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减少致病因素、保护高危人群 E.以上均不对 5.关于精神障碍第二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精神疾病 B.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确认引起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 C.对有或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指导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接受治疗D.注重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精神卫生指导和社会技能训练 E.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和社区 6.关于精神障碍第三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减少功能残疾,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 B.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及社区,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 C.其内容包括防止疾病恶化,防止病残等 D.调整出院病人的生活环境,做好出院后的康复工作,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E.在社区内建立康复之家、病人公寓、病人医疗护理等文书管理等,减轻医院及家庭负担,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任务 7.关于精神障碍的预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神经症的预防,要从儿童期开始;一旦表现出神经症症状,则应坚决实行住院治疗 B.对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III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一旦进入III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与治疗。一旦发生实变,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因此,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诊断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

老年几种常见疾病康复锻炼方法

老年几种常见疾病康复锻炼方法 (一)冠心病 体育锻炼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和死亡率。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步行、慢跑等有氧训练。有人观察16分钟跑3000米或26分钟跑5000米,可使血中的胆固醇降低350毫克1升。还可配合太极拳、气功等,心率一般控制在130次/分左右。千万注意,在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病灶尚未修复时期不要运动。老年医学研究者提出:清晨3-8点之间是老年心脏病的危险期,此时血压最高,易中风淬死,如果这时候进行不恰当的锻炼,特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在上午10时左右锻炼最好。每次外出锻炼时,应随身携带保健盒(急救盒)。 (二)高血压 据调查,无论何种职业的人,体力活动程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除因病重卧床者外,各种高血压患者均可采用室外体育锻炼,项目较多,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羽毛球、骑自行车等等。运动量虽可适当大一点,但心率不要超过130次/分。切忌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运动动作。 (三)肥胖症、糖尿病

肥胖是促使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运动对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要比药物来得更直接,更安全有效,而且这种作用不受年龄限制。它可以通过肌肉运动增加脂肪和糖的消耗,从而减轻肥胖,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治疗糖尿病与肥胖病的体育锻炼的共同原则是:体力锻炼与控制饮食二者结合应用。方法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般速度的散步,每小时消耗能量837干焦,加快速度,则每小时可消耗能量1255-1506千焦。每消耗14644干焦可使体内脂肪减少0.45公斤,在饮食不增加的情况下,隔天走一小时,一个月可减脂肪0.65公斤,一年可减少8公斤。 糖尿病人的身体情况一般都比较差,宜从轻微的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运动量。比较适宜的运动有步行、太极拳、广播操等。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机体缺氧使乳酸堆积而出现酸中毒;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之前(空腹)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应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糖类,以备低血糖时应用)。 (四)慢性支气管炎 提高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增强抗病能力。要特别坚持耐寒锻炼,其方法是从春季开始,先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到皮肤微红为止;夏天用凉水毛巾,拧干后作全身摩擦,每日1-2次,并用手捧凉水冲洗鼻腔;

《常见疾病康复》复习题

《常见疾病康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2、联合反应:表现为当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 3、姿势反射:体位改变引起的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按一定模式改变。 4、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突然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制。 5、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得到包括运动、言语、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克服身体的运动障碍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 6、脊髓休克:脊髓受外力打击后,损伤平面下立即发生的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7、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撕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 8、手功能位:即最有利于发挥手的功能的位置,腕关节背伸20-25°,尺偏10°,拇指充分外展,MP屈30-45°,PIP屈60-80°,DIP屈10-15°。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 TNR):小儿仰卧位,使小儿头部转向一侧,可见颜面侧上下肢伸直,后头侧上下肢屈曲。正常小儿2~3个月消失,过早消失或持续不消失,均属于异常。 10、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一般认为并没有机械性的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 11、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 12、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颈椎骨性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二、填空题 1、脑血管疾病患者下肢恢复期康复训练以改善步态为主,应力求完成患足先足跟、后足尖着地的步行。 2、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3、误用综合征常见于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方法错误、护理方法错误。 4、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5、肱骨中下1/3处骨折最容易损伤桡神经。 6、手部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准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合理的功能锻炼。 7、脑性瘫痪评定内容包括:(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特殊感知觉障碍评定)、(智能障碍评定)、(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 8、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待病情稳定 48~72小时后康复治疗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9、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10、全髋置换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禁忌作屈曲大于90°、内收、内旋等三个动作; 11、颈椎病的常见分型为①颈型颈椎病,②神经根型、③脊髓型、④椎动脉型、⑤交感神经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资料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科制 录目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1 、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2 、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3 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6 、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7 、康复治疗告知书8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障碍

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 (1)功能训练。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2)全面康复。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1) 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

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 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 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习行为的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性活动和家庭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