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1.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以上情景

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B.红军长征前

C.重庆谈判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2.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④任命

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周恩来力排

众议,坚持不改为好。周恩来坚持不改是为了( )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与时俱进

4.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这里的“新”

包括( )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②人民社会地位的变化③国际地位的变化④国家性质的变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最初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

(3)“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8.为了能全面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史实,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吧!

环节一:疑问解答

(1)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

环节二:历史回顾

小明同学展示了他搜集到的两枚邮票。

(2)两枚邮票中的事件都发生在1949年,你知道这两个事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环节三:感悟启示

著名作家、当时担任《大公报》记者的萧乾参加开国大典后,这样写道:“如果重生是奇迹,今天我看见了5 000年古老中国的重生。等老了时,我将拍着胸脯对我的儿孙们讲,开天辟地的那一天,我在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萧乾这样写的缘由。

(4)当你重温开国大典那一庄严时刻时,你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知能演练·提升

1.D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故选D项。

2.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文件和决定,而

④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作出的决定。

3.C

4.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B 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6.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7.参考答案 (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目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

和缅怀。现实意义:通过凭吊先烈,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解放战争时期。

(3)事件: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参考答案 (1)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2)图1的事件为图2中事件作了充分的准备。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历史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

五裂的局面,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

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4)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倍加珍惜今天来之

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拯救中国。

②屈辱的历史虽已结束,但我们要铭刻在心,警钟长鸣,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言之有理即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0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错的是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了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为哀悼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邓世昌 7.“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世。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亚洲后起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9.《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显著的是 A.赔款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辟沙市、重庆为商埠 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B.被法国作家雨果谴责为“强盗”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 C.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D.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1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A.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需要掌握: 1、列强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 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中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不断英勇反抗的史实。 4、让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爱国 精神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闭关自守,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本单元就是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方面介 绍了中国近代初期的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段民族的觉醒史,在本册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本身内容很多,任务艰巨,不能像新授课引用很多音乐、视频,本课通过插入历史图片和一些巧妙记忆知识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达到第一轮复习的效果。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时间,重要人物,结果及影响。 2、难点:两次农民运动、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本课的知识容量较大,问题设计注重精练、合理、有价值,环 环相扣。 2、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梳理脉络。 3、注意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做到史论结合、 以知育人。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和历史知识巧记 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堂导入 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小短片,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虎门销烟浮雕和被折断的烟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第一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看了小短片和两幅图片后想起了哪一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人的图片。)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征服、没有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开始在腥风血雨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圈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多媒体展示南昌起义的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份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的写作方法: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准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PPT出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发展重工业,为什么?根据自学情况和下列材料讨论: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斯大林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PPT出示:为什么还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老师点拨:“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这是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否则,光生产汽车、飞机,老百姓无法过日子;没有人才无法进行工业建设。 (3)PPT出示图片《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长春一汽生产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由以上图片,你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有哪些成就?学生回答。 然后PPT动态出示《“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与

【好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恩格斯曾说,俄罗斯“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使中国蒙受此损失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3.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A.韦昌辉B.洪秀全C.杨秀清D.石达开 4.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②官员吸食鸦片,政治腐败③军队战斗力削弱④国土大量流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统计表(单位:箱) 据此可知中国() A.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B.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C.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 6.“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D.签订《马关条约》7.据《洪仁玕自述》记载:“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材料所述事件的影响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9.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鸦片战争前,英国运到中国的呢绒、布匹滞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 C.没有通商口岸,交易不便D.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3.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关天培 4.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拆毁大沽炮台 B.割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焚烧圆明园 D.开放通商口岸 5.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 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

8.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威海卫战役D.太平天国运动9.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 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10.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 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 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C.鸦片战争的影响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13.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国公约》签订后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并不了解,对于经济问题学生既不太关注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同时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 年至1957 年。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内容;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史实; 目标2: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原因。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重点、难点) 目标3:小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重点、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2019年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时相关图片。 这是2019年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时的盛况,这些坦克、导弹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制造什么呢?我国又是怎么改变落后状态的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新学期好。上学期我们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挨打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探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 史的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合作探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史料研读: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知识回顾】(同学们:看看我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吧!) 一、日本的侵华行动 1、九一八事变(年月日),由于蒋介石的政策, 结果是:,标志着: 2、事变(年7月7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 。 3、八一三事变(上海),然后攻入南京,制造了,杀害中国军民 人以上。 二、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正式形成是在之后 4、列举在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后果、以及造成不同后果的主要原因。

国共两党起止时间表现主要成果启示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1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 A. 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 B. 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 雄鸡舞蝉娟两岸一家亲 D. 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3.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 4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6 .“1945年4月”、“延安”“《论联合政府》”通过这几组信息,你能联想到中共哪次重要的会议() A.中共一大B.中共五大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 7 .下列属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是() ①国际的支援与帮助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听写[人教版]

第一单元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哪个历史事件?(鸦片战争)之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原因是什么?(社 会性质的变化,或者说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打开中国市场) 3、鸦片战争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是什么?(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的商 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为什么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至少写2点)(1)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摧残了吸食者的 体制,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3)银价上涨,加重人民负担。 5、“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可以充作军饷的白银”这是谁说的? (林则徐)当时的道光帝派他去广东禁烟,主要原因是什么?(维护清王朝统治)6、每年的6月3日国际禁烟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都是为了纪念哪个历史事件?(虎门销烟)这个历史事件时间是什么时候?(1839年6月3日) 6、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1842年),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哪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香港 岛给英国)赔款是多少?(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是哪五口?(由南向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其中有2个在同一个省,是哪2个?(厦门、福州) 哪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英商进出口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一句话概括)(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根本目的相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1860年)主凶是(英法),帮凶是(美俄)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所犯的罪行有2个,分别是(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大片领土) 12、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国、法国)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 13、一次性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14、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被割占是哪个条约?(《北京条约》) 15、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抵抗,指的是?(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6、洋枪队首领华尔被击毙在哪个战役中?(慈溪) 1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大将指的是谁?(左宗棠)他的贡献是什么?(收复新疆)18、新疆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西汉)新疆设立行省的时间。(1884年) 1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公指的是谁?(邓世昌)在哪个战役中牺牲的?(黄海海战)是哪个军舰上的管带?(致远舰) 20、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哪个战役中?(威海卫战役) 2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1894-1895年)甲午年指(1894年) 22、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马关条约》条约中哪项内容体现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23、最早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是哪个国家?(日本)美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在什么时候?(1895年后或者《马关条约》签订后)24、《马关条约》赔款多少?(2亿两白银)条约的影响是什么?(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25、台湾被各占在哪个条约中?(《马关条约》)回归在什么时候?(1945年)26、“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谁说的?(徐镶) 2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00--1901 年)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28、北京在近代史上被两次占领,分别是哪个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哪支农民起义军进行了抵抗?(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具体战役是什么?(廊坊战役) 30、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辛丑条约》)赔了多少?(4、5亿两白银) 31、《辛丑条约》时间是什么?(1901年)条约中哪个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32、东交民巷在何时中国人不能居住?(1901年,或者《辛丑条约》签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 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 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 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 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 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重工业落后。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建设成就: (1)工业领域: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建设: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不是青藏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只是工业化的开始,不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二、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1954 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简称五四宪法) (1)、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材料研读 1、P19答案: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重工业落后。 2、P20答案: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P21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思维延伸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巩固国防,终于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一五计划中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原因:东北资源条件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北地区重工业基础较好;东北紧靠苏联,便于接受苏联援助。 3、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误区警示:人大代表指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试卷(含答案)

巢湖市巢扬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炮轰广州城 C.鸦片战争 D.三元里抗英 2、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 区() A、上海 B、深圳 C、南京 D、厦门 3、参考右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 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幅展示什么壮观 的场面?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4、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看下面材料:“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下列对此材料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破坏了中国是司法权 C、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D、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5、下列对《南京条约》的附属条约《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条约》所取得权利,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权等特权④关税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请看下列一则资料: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B、减收工商税 C、大量进口工业品 D、茶叶、棉花等滞销 7、漫画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图:漫画中的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A、法、俄 B、英、美 C、美、俄 D、英、法 8.“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9.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10、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①英国军队炮轰广州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④美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