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今天在柘汪友谊小学上视导帮扶课。我上的是三年级《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课上完了,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该突出的地方突出了,该突破的地方也突破了,该引导的地方引导了,该讨论的地方也讨论了。我感觉处理比较好的有两处:一是在对情境图的引导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情境图,以此为契机去带领学生探究算法的多样化,在对情境图的理解上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在对算法的比较中,优化算法。书上给我们介绍了四种方法,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指出了5种方法,除了书上的三种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到的:先乘9在加12,或乘5再乘2,或乘1在添0,他们还想到了,先乘2,再乘5,也就是先算一横排,再算5横排,想想这样也是可以的,也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土豆的想法倒没人想到,不过我是用吊胃口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的,说:“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他们很好奇,于是让他们看书,然后交流这种方法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根据。他们能有所感受,但是有点肤浅,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领学生去深入引导。其实还暴漏了一个问题:我没有让学生预习,这是绝对不可以的,预习真的很重要!二是在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利用老师的欲擒故纵,在让学生的辩解中明确方法,提醒学生在计算的注意点。学生由于体验过了,所以有话说,固然互动的效果很好。

不过,还是有遗憾的,在最后的同桌练习中,我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同桌两人互抽卡片,然后互相说出得数,再利用老师黑板上的卡片,有选择的从中取下卡片。由于在课前没来得及和学生多交流操作上的细节,所以到最后学生的心有点散,他们拿到卡片以后不知所措,导致在后面的练习上,从黑板选取卡片时参与的学生不多,效果不是太好。这是我的错,是我在事先的预设不够充分。这个活动是自己想的,学生在操作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同时这也是我个人业务上的不足,对于涉及操作的课,我总是把握不好,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太懒了,还是自己的驾驭能力不强,在操作时总是或多或少的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个我和很苦恼,不过知道有这样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学习与操练,争取有所改观。还有就是课即将结束,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时,对本节课所学的方法的语言表述不够精确,尽管道理是行得通的,但是说的时候语言不够规范,说白了,还是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表述的机会少了,也就是我在前几天的听课中说的,学生的体验浅了,不够深入,出现的问题是体验不深的一种必然。老师的引导越位了。还是我的错,放手不够大胆,一定要记住,在课堂上精讲,不可包办!

这次参见这样的活动,我的一个感触就是要研读教材,真的要研读教材。在班级试上时,对情境图的把握不够细致,所以在讲授时还是很随意的,其实教材对10箱奶的处理还是很细致的,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之中要让学生通过转化,把新

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这个我在上这节课之前从没有想的那么多,是在研读教材的时候,从网上发现了这些东西,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多留意,多积累,还是会有收获的。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细节:2007年我在上《认识厘米》时,当时李其进校长在给我提建议时,提出了为什么尺子上在0刻度线前面要留有空白,这个是很多人在研读教材是没有想到的,其实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可能是为了保护0刻度线不受磨损,但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小小的保护措施,让我们找到了0刻度线的可利用资源。当时在评课时大家对我的这个细节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这我得感谢李其进校长。教师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是不一样的,层次决定水平,真的不假。我是什么层次?我不知道,但是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有所提高。

日本3.11大地震最新伤亡人数

日本大地震已确认8277人遇难日本警察厅20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另有12722人失踪。日本民众普遍认为,在上周大灾难中罹难的人数可能要高得多。沿海的宫城县在海啸中遭受的破坏最严重,官员们估计仅该县的死亡人数就将达数万人。《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官方数据和真实数字的差距,是大槌町这样的地方造成的。日本政府只有在接到失踪报告后才会认定某人失踪。11日的海啸中,大槌町有很多社区和家庭几乎全被冲走,很多情况下,没人活下来报告失*踪者姓名。在宫城、岩手和福岛等沿海县城的各市镇,这种情形不少见。但随着救援人员努力搜寻,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也开始上升。日本人是怎样统计死亡人数的?《华尔街日报》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女川的一座废墟里,负责搜救的日本消防队员择路而行。发现遗体时,他们首先初步确定死者的性别和大致年龄。他们用蓝色防水塑料布裹住遗体,留在原地,用红色胶条在该地点做了标记。一名消防员说,理想状态下现在就想搬走遗体,但他们没有时间;稍后会有别的救援组来将遗体搬走。最终,这些遗体被送往警察设立的失踪人口中心和陈尸所。陈尸所外贴着一张名单,上面写着尸体的辨认特征,如白发,黑裤子,白色毛衣,头朝东,面朝下躺着,发现时一半身体挂在二层楼的阳台上。警方说,如果有人认为描述符合亲人的特征,就会让他进入等候区准备认尸。女川市城市规划官员柳沼俊明说,对失踪和下落不明的人,不愿视其为已经死亡。因为除中央办公室的一部卫星电话外,所有通讯中断,失踪者可能无法通知乡亲他们是安全的。阪神大地震时,因为受灾人口集中,死者多被埋在坍塌的自家房屋下,因此大多数死者在地震后一年内被发现。尽管如此,最终死亡人数到2005年12月才确定,距地震发生已过去十年。而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整理出*来。因为无法计算的人数众多,难以搜寻。海啸将许多受害者卷入海中,直到他们被冲上岸时,才会被计算为死亡人口。声音我们珍视每一个生命。估计的数据下一页太粗糙,我们不采用这种方法。负责公共关系的日本内阁副官房长官四方敬如是说。日本官员说,他们一直这样统计遇难者人数:非常精确地计算死亡人数,而不是先粗略估计而后再进行更正。

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

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 杜军 赵雁 西安三建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造成大量建筑的损毁,本文主要结合日本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的工程抗震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隔振;消能减震;建筑法规;鲁棒性 东日本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建筑物的损害和财产损失,更引起了巨大海啸以及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其引起的次生灾害无论对人类生活还是自然生态都是损失巨大的,但是日本的建筑质量的优良表现展示了人类在灾害面前的智慧,借鉴邻国日本的此次地震经验来审视下我国的防灾和建筑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1震害原因分析 1.1 地震客观原因 此次地震属于板块边缘地震,属于逆断层地震,此次地震矩释放能量3.6× Nm,Mw=9.0,能量相当于汶川地震30倍,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破裂速度: 2.0km/s,破裂持续时间:300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最大断层滑移量:18m[1]。在震源附近K-NET筑馆观测点(宫城县),观测到2933 cm/ s2的强烈加速度。从茨城县到岩手县南部的广阔的范围内,超过200 cm/s2的强烈加速度传播。从东北关东地区,结果发现有最大超过5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特别是仙台平原,也有超过10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2]。由图3地震烈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地区均达到了6度(相当于我国烈度十度)。另外此次地震不但是震级高,而且还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建筑物不仅遭受了地震动,还遭受了海啸的冲击,所以经不起冲击的木结构房屋基本上被夷为平地,而抗冲击能力好的如钢筋混凝土房屋发生整体坍塌的比例小。(见图11) 2.2 隔振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3]。 图1:隔振示意图 图2:采用隔振的弹性建筑 如图1所示,普通居民住宅在基础设置隔震层,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可通过隔震层先耗散能量,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直接承受地面传来的地震波的风险,减少了建筑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又如图2: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此次地震中甚至连玻璃都没有损坏。 我国新的抗震规范也提出了隔振与消能减震方面的指导性意见,明确隔振与消能减震设计可用于对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较高要求或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设防地震 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可按高于本规范的基本设 ?82?

日本建筑的防震措施

本文由然1689BD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 1000 多次,全球 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其中 6 级以上的日本地震每年至少发生 1 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 6 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 20% 发生在日本。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据日本气象厅观测,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11 日 14 时 46 分(北京时间 13 时 46 分),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美国地质勘探局 11 日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 9.0 级。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等地有强烈震感,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也有强烈震感。新华社东京分社办公楼持续摇晃了几十秒钟,茶叶罐和几本书从书架上掉落。气象厅警告说,地震引起 6 米高的海浪。呼吁民众到安全地带避难,不要靠近海边和河口附近地区。据报道,东京台场有一座建筑在地震发生前后着火,但不清楚是否是地震引起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与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 1923 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 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 1995 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 7 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日本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比如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 55 层、高 185 米)的崎玉县川口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 cft(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 毫米,厚度达 40 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 3 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日本房地产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 168 根。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日本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 摇动 1 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 30 厘米。再如日本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 93 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 16 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这样,日本房屋在烈度为 6 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 英文版

日本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 编者按:日本东京发生强烈地震。建筑物摇晃。东京港附近台场区发生火灾。日本东北部新干线停运。日本太平洋海岸发生高度4米的海啸。美国地质勘探局11日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9级。 Japan was struck by a magnitude-8.9 earthquake off its northeastern coast Friday, triggering a 13-foot (4-meter) tsunami that washed away cars and tore away buildings along the coast near the epicenter. In various locations along Japan's coast, TV footage showed severe flooding, with dozens of cars, boats and even buildings being carried along by waters. A large ship swept away by the tsunami rammed directly into a breakwater in Kesennuma city in Miyagi prefecture, according to footage on public broadcaster NHK. Officials were trying to assess possible damage from the quake but had no immediate details. The quake that struck 2:46 p.m. was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aftershocks, including a 7.4-magnitude one about 30 minutes later.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upgraded the strength of the first quake to a magnitude 8.9.

日本大地震应对措施

17 M i t s u i &C o., L t d.C S R R E P O R T 201 2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三井物产为了向灾区民众切实提供必要的援助,制定了灾后复兴基本方针,并开展了各种活动。 关于东日本大地震的应对措施 为了迅速、有效地向灾区提供援助,我们认为切实掌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的灾区情况和需求;在公司内部设立横向组织,研究具体的援助方策并付诸实施都十分重要。我们以时间为基轴,把支援灾区的措施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修复为目的提供支援的“紧急应对措施”;另 大地震发生之后,需要迅速筹备救援物资和燃料等。三井物产根据2010年4月修订的《发生大规模灾害时本公司的灾害救援指针》,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即12日就立即决定提供捐款,紧急召开灾害支援研究会议,并于3月 为实现灾区复兴,本公司认为有必要在掌握地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公司的本职工作开创援助事业。2011年6月,在经营企画部新设置了国内商务推进室,以东北分公司为核心应对部门,与相关营业本部互相配合,力求提供可持续性援助。 ●向各受灾地区政府提出复兴农业和水产加工业、振兴城市建设、以及建设观光基地等建议,并提供协助;●提出建设具有较强抵御灾害能力、便于老年人生活的环 一类是充分发挥三井物产的职能,通过可持续性的事业活动提供支援的“中长期应对措施”。我们以公司内部的横向组织为中心,针对各种应对措施进行策划和提案,旨在为灾区提供有效支援。 23日成立了灾害支援研究会议下属机构—东日本大地震复兴援助小组,迅速决定开展义务活动,以及超越本公司本职工作的各种支援活动。同时,还通过本公司的事业活动紧急进口燃料,对受灾企业提供支援,推动灾区的修复工作。 保型未来都市构想等智能社区的建议; ●生物质能源、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搭建临时住宅、提供汽车共享服务等经济团体、地区企业以及NPO 组织携手合作。 通过开拓有利于搞活地区经济、与地区密切相关的事业活动,以及三井物产的本职工作,力求从中长期的角度 为灾区的复兴重建贡献力量。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全球核恐慌。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灾害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策略。 关键词: 日本;入境旅游业;地震海啸;核泄漏 Influences of 311 Earthquake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Abstract: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9.0 on the Richter scale occurred on the east coast of Japan on March 11, 2011. The triggered tsunami not only destroyed three Japanese coast cities, making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but also caused the nuclear leak in Fukushima Daiichi Power Plant, raising the global nuclear pan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is disaster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of Japan’s inbound tourism. Keywords: Japan,inbound tourism, earthquake and tsunami,nuclear leak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北的岩手、宫城、福岛三个县。截至5月5日,日本“311”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14704人死亡,10969人失踪,13.9万人流离失所。强震还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随着危害不断升级,日本政府在4月12日正式宣布将福岛核事故等级从最初的5级提到最高级别7级。探究“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311”大地震前日本入境旅游业的状况 日本一直被称为“出境游大国,入境游小国” [1]。上世纪90 年代为了谋求经济的新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业,希望通过振兴入境旅游,实现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在1992年-2006年之间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尤其是2003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提出的“观光立国”战略,确立了入境旅游业的战略地位。 资料来源:国土交通省.観光白書.平成18年-22年版. 1.1入境游客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2011年日本地震地理试题设计

2011年日本地震地理试题设计 材料一:全球主要地震、火山活动带 材料二:云南、新西兰、日本地震震况 云南地震震况 时间: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 震中: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处; 震级:里氏5.8级地震; 震源深度:距离地面10公里; 伤亡:至少造成25死250伤; 新西兰地震震况 时间: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北京时间22日7时51分); 震中:距离克赖斯特彻奇东南10公里的利特尔顿,离市中心较近; 震级:里氏6.3级地震; 震源:距地表深度约为5公里; 伤亡:死亡人数最终超200人 日本地震震况 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震中: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 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6次强烈余震,最大一次震级7.1级; 伤亡:已造成2100人遇难,2万人失踪; 海啸:海啸警报扩展至整个太平洋

1. 从材料一可知,日本、新西兰位于地震带,我国云南盈江县位于地震带。 2.从板块构造理论看,全球共分大板块;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结构不稳定,是地震和火山的高发地带,云南地震震中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新西兰地震震中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日本地震震中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 3.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后,13时3分同一地点再次发生 4.7级地震,13时4分、5分,又相继发生4.5级和3.6级地震。结合材料二,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说明盈江地震震级不高但伤亡不小的原因。 4.从材料二可知,新西兰采用的是(时区)的时间,(此季节新西兰采用夏令时,即比标准时快一个小时),新西兰地震时,地球上属于2011年2月22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A. 一半 B. 全部 C. 大于一半 D. 小于一半 5.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主要领土由两岛和斯图尔特岛等岛屿组成,首都是,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终年吹风。 6.日本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组成。本次地震发生在日本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7.日本发生强震时,下列国家的居民不能在白天第一时间收看电视新闻报道的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新西兰 8.日本发生强震后引发大规模海啸威胁,海啸可能在数分钟内威胁震央附近沿海地区,下列国家或地区可能遭遇海啸袭击的是:()(多选) A.关岛 B.台湾 C.菲律宾 D.印尼 E.巴西 F.印度 G.中国天津 9. 地震发生后,日本陷入核子紧急事故,政府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核电厂恐怕已经发生双反应炉熔毁事件,造成辐射外泄。据了解,日本福岛遭受核辐射者人数剧增,从4人升至190人。中国气象局最新预报显示,这次辐射外泄对中国没有影响。试用学过地理知识说明这次辐射外泄对中国没有影响的原因。参考答案: 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2.六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3.盈江地震震级不高伤亡不小有四个原因:一是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震源比较浅;二是震中距县城比较近,人口比较稠密;三是地震后余震不断,几次地震的合力造成震灾损害叠加;四是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等。 4.东十二D 5.南、北惠灵顿温带海洋性西北 6.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本州 7.A 8.ABCD 9.此季节日本上空盛吹西风,未来仍以偏西风为主,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的北太平洋区域扩散。中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面,中间又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因此,在以向北太平洋扩散为主的日本核污染物扩散区域距离中国较远,对中国没有影响。

日本大地震的因果

日本大地震的因果 日本3.11大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世界各国人民也都为之震惊,对此,我们深感悲痛。在震惊和悲痛之余,不少人都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这次大地震的爆发?科学的解释是地壳板块摩擦和冲撞所引起的强震。不少佛教徒则从因果法则去寻找原因,特别是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允许捕杀鲸鱼、鲨鱼等大型海洋生物,不少佛教徒认为造业很大,与地震不无关系。3月14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被日本媒体问到对于强震的想法时,他指出“日本人的自体意识过于偏重自我,凡事都以私欲为主。通过这次的海啸一次洗清掉这些执着。我觉得或许是所谓的天谴。”石原的“天谴”论一出,即遭到日本民众的攻击,石原也被迫为其不当言论进行道歉。其实,从佛教因果律来讲,石原的“天谴”论有一定道理,但说"私欲"是因,却没有说到点子上。凡事都有因果,自然界的灾难也离不开因果。我对日本大地震到底的什么因果也很感兴趣,很想知道。3月14日,我对妻子说,能不能问一下观世音菩萨,这次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到底是什么因果?是不是过去世日本人造了什么恶业而引起的报因?妻子说:观世音菩萨说不能说。菩萨不肯说,我也只会作罢。作为佛弟子,我当然更相信是因果报应,而不是所谓的板块移动论。3月16日晚饭后,我们在看香港凤凰卫视的新闻,凤凰卫视正好在报道日本灾区的情况。我又说起了地震的问题,认为应该是有什么因果。妻子接着我的话头说:45年前。我说:45年前,你是说

1945年前?也就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妻子说:是的。我问:是不是说这次日本大地震是因为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造的业?妻子说:是的。也就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及海啸的果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所造的因。我问:你说的这个因果关系是你说的还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妻子说: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跟德国结盟,其野心是想占领中国,扩大其领土。日本从唐朝开始就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向天朝进贡,而如今,却儿子打老子,这是大逆不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侵略总共造成了几千万死亡,光南京一座城市被日本屠杀的民众就达三十万,日军视杀人为儿戏,彻底丧失了人性,令人发指,天怒人怨。我又问:那德国也侵略了别的国家,怎么德国就没事,很平静,日本却要遭受这样大的灾难?妻子说:不一样。我想,也许是的,德国对二战的纳粹分子是坚决追捕、审判,与二战罪犯划清界限,不回避历史,向所有受德国侵略的国家道歉、赔偿,向受害国人民忏悔,重新做人,从头再来。反观日本,我们看到,自二战结束后,日本历届政府始终回避侵略历史,从不向受害的亚洲各国道歉,更是把侵略者当作国家功臣来供奉。从佛教的教理来讲,如果你造了业,如果能忏悔,并用实际行动来悔过自新,那可以把罪业忏除,化重报为轻报;如果你造了业,又死不悔改,那只能接受因果的报应了。一个人的因果报应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因果报应亦是一样的道理。我又问:那这次大地震跟日本捕杀鲸鱼、鲨鱼有关系吗?妻子说:关系不大。我想也是,对日本来说,杀人的罪业跟捕杀鲸鱼、鲨鱼的罪业相比,那不知道要大多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影响与对策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全球核恐慌。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灾害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策略。 关键词: 日本;入境旅游业;地震海啸;核泄漏 influences of 311 earthquake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li zhitourism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 yang gu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ainan university abstract: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9.0 on the richter scale occurred on the east coast of japan on march 11, 2011. the triggered tsunami not only destroyed three japanese coast cities, making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but also caused the nuclear leak in fukushima daiichi power plant, raising the global nuclear pan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is disaster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of japan’s inbound tourism. keywords: japan,inbound tourism, earthquake and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北京时刻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的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日本气象厅此前认定此次地震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这次的地震让我们触目惊心,这次的地震是特别厉害的,整个本州岛面目全非,地震引发的大火烧了整个城镇,同时由于本州岛是沿海地区,因此因为地震还引发了10米高的海啸,海啸向来冲到宫廷县德楼,把整个日本本州岛能够说是全部吞没,变成了茫茫的海洋,今天,由于海啸发生,于是引起了漩涡,把东西都卷了到里面去。地震还引发福岛核电站的多次爆炸,可能导致严峻的核泄漏,这别仅危害到整个日本,就连周边国家都进入紧张状态。截至21日18时,大地震及海啸已确认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最终或超18000人。受地震妨碍避难人数达35万。在这次地震中,好多人都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有些人甚至自己都死了,他们多么悲伤呀!自然灾难是无情的,据专家介绍,这次日本地震破坏力超过20个汶川地震的破坏力。这次地震有史以来级数最高的一次地震,实在是威力巨大!他们知道,失去家人是多么痛苦的一件情况,作为日子在同一具地球的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 从世界方面思考,这别仅仅是日本受到灾害。而是世界受到了灾害,是地球受到了灾害,更是人类受到了灾害。每一次灾害来临都标志着惊险在向世界靠近,在向地球靠近,在向人类靠近。所以每一次灾害来临,世界各国都应全力去营救,竭力去弥补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惟独世界和平、统一人才干有更好更快的进展。让世界和平、统一从我做起,从如今的每一件事做起,更要从每一具国家、每一具民族做起。 各种自然灾难并没有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反而呈现出逐渐增多乃至频繁的倾向。那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当代研究生们从各方面积极学习抗震救灾能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求最终更大的进展。这次地震事实上也是一具警钟,它在提醒我们,要爱护环境,别要大量抽取地下能量,如此会导致强烈的大地震,要是沿海地区也要注意别要把垃圾扔到海里,如此也会污染环境。让我们环保起来吧!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的漂亮,更加的美丽!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我坚决果断的写下了这篇文章。在灾害面前,小小的博文显得那么渺小。我希翼在这渺小的地点,能承载更多的人类灾害,只要所以能减少灾害。未动分毫祝愿每一具日本朋友和在日本的华人华侨以及其他国家的朋友——风雨过后是彩虹,灾害过后,幸福安详。

日本建筑防震措施

的少,而且海啸伤亡人数占这次灾难的大部分,因房屋倒塌伤亡人数很少很少,日本的房子是按着防8级地震设计的,但这次9级地震,大部分的房屋都抗过去了,那么日本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日本校舍:第一避难所 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 在校舍防震方面,日本做得较好。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这也是日本总结历次地震灾害教训的结果。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的7.2级“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

的少,而且海啸伤亡人数占这次灾难的大部分,因房屋倒塌伤亡人数很少很少,日本的房子是按着防8级地震设计的,但这次9级地震,大部分的房屋都抗过去了,那么日本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日本校舍:第一避难所 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 在校舍防震方面,日本做得较好。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这也是日本总结历次地震灾害教训的结果。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的7.2级“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

日本地震年表

日本地震年表 全球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五分之一发生在日本 【财新网】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频发。全球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五分 之一发生在日本。每五分钟日本就会经历一次震动,每年日本人能感受到的地震 达2000次。以下为日本地震年表。 ------------------------------------------------------------------------------------------------------- 时间名称震级位置死亡人数影响 ------------------------------------------------------------------------------------------------------- 684/11/29 白凤南海地震 8.0-8.4 32.8°N 不详 134.3°E ------------------------------------------------------------------------------------------------------- 745/6/5 箕面地震 7.9 34.8°N 不详 135.5°E ------------------------------------------------------------------------------------------------------- 869/7/13 贞观地震 8.3 38.5°N 1000 地震引发海啸 143.8°E 导致仙台洪灾 宫城县 ------------------------------------------------------------------------------------------------------- 1293/5/27 镰仓地震 7.1-7.5 35.2°N 2.3万镰仓和神奈川县 139.4°E 受损最为严重 ------------------------------------------------------------------------------------------------------- 1361/8/3 正平南海地震 8.25-8.5 33.0°N 地震引发海啸 135.0°E ------------------------------------------------------------------------------------------------------- 1586/1/18 伊势湾地震 7.8 伊势湾伊势湾部分岛屿消失 ------------------------------------------------------------------------------------------------------- 1703/12/31元禄大地震8 江户 10.8万地震引发海啸 即现东京地区袭击房总半岛和相模湾 -------------------------------------------------------------------------------------------------------1707/10/28宝永地震 8.6 纪伊半岛6万地震导致房屋倒塌6万户 海啸吞噬大约2万户居民 富士山火山喷发 ------------------------------------------------------------------------------------------------------- 1854/12/23安政东海地震8.4 骏河湾 2000 ------------------------------------------------------------------------------------------------------- 1854/12/24安政南海地震8.4 南海海槽1万 ------------------------------------------------------------------------------------------------------- 1855/11/11安政江戸地震6.9 江户 6641 余震持续20天 ------------------------------------------------------------------------------------------------------- 1858/4/9 飞越地震 7.0-7.1 本州岛岛 200-300 地震引发山体滑 坡

东日本大地震

东日本大地震 背景资料 时间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理位置:日本东北部海域 震中经纬度: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级:里氏9.0级 震中烈度:9度 伤亡人数: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2011年4月12日19时) 震害分析 (1)释放能量 由于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触发海啸,对日本一些海岸造成严重破坏,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轴移动6微米。美国地震专家11日表示,日本时间11日下午发生的里氏9、0级强震是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预计将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2)具体灾难 a地震引发海面上出现大漩涡 西太平洋海域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针对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各相关国家已分别采取了预警措施。 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市警报长鸣,当地广播反复播发海啸预警,动员居住在沿海撤离区的居民及时撤离。预计第一波海啸可于当地时间11日2时55分(北京时间20时55分)抵达。当局已经组织大巴疏散当地居民,并准备开放疏散中心。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机构对该国巴布亚省、北苏拉威西省、北马鲁古省等地发布了海啸预警。预测海啸将于北京时间19时左右抵达印尼,该机构说,海啸可能对印尼多地区造成影响,该国东部各岛的北端尤其可能受到冲击。 b燃气泄漏火灾频现 强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26秒(北京时间13时46分26秒),出现多次余震,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和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震感强烈。按照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说法,震级为里氏8.8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自然条件中,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分工明确,国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机制健全 日本内阁府设有名为中央防灾会议的常设机构,会议主席是首相,成员有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有关大臣和有关专家。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订防灾基本计划,决定防灾基本方针。各都道府县分别设有地方防灾会议,由知事任主席,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 重大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会在30分钟内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总部,由首相亲自挂帅,立即投入工作。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也成立灾害对策总部,由知事任部长,立即向首相报告情况。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灾害应对机制在应对此次地震灾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潟地震发生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便设立“官邸对策室”,负责收集地震信息,调查灾情。次日一早,日本政府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以防灾相村田吉隆为首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成员则由相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负责调查灾情,指挥救灾。“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决定动用储备的约9万份救灾食品,运往灾区;政府还决定编制2004年度补充预算案,拨款用于新潟地震灾区的重建。 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地震发生4分钟后,防卫厅便设立“灾害对策本部”。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飞机相继飞往灾区。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

部队,可随时前往灾区进行救助。此外,还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 架飞机处于待命状态。陆上自卫队的168辆配有炊具的车辆也于第三日驶抵灾区。 除自卫队外,抗灾救灾的主力军还有各都道府县警察总部设立的大范围紧急救援队,总人数约4000人;日本各市町村的消防总部、消防团和灾害紧急消防救援队,全国共2210支,人数约为3.1万人。 各司其职 得益于健全的灾害应对机制,在地震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各级政府、机构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分工合作,投入抗灾和救灾工作中。 2007年7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尚未从200 4年地震中完全复原的新潟县再一次成为重灾区。 地震发生20分钟后,厚生省立即着手从全国大约240家医院调集医护人员,组成约300支“灾害派遣医疗队”,随时待命。到地震当天晚上8时30分为止,已有24支医疗队从9个县市赶到地震灾区,开展救援活动。 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自卫队就派出救援队伍赶赴受灾现场。当天,自卫队出动490名自卫队员、190辆救援车、9艘舰船和23架飞机,供应42吨饮用水,发放3600份食物。此后,救援规模不断扩大,到8月29日救灾活动结束自卫队撤出时为止,共有9.24万名自卫队员、3.51万辆车、95艘舰船和1184架飞机投入救援。 此外,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消防厅、警察厅在接到报告后也分别派出各自的救援队。 恢复基础 除政府部门外,日本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基础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机制。发生灾害时,它们不仅会自主抗灾,还能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统一行动。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 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意识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

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 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 为了把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进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工作。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该县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要实施1至2次防灾演练,近30%的小学每年举行防灾演练4次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原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防灾演习是把

2011年日本大地震影响的定量评估

2011年日本大地震影响的定量评估 摘要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1.2问题提出 请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经济等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2.1问题重要性分析 3月11日日本发生史上最强地震,除了大量死伤,地震和海啸对苦苦挣扎试图摆脱“失去的十年”经济衰退期的日本来说,影响巨大。有经济专家预言,这将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自然灾害,而且不仅仅是对日本,对太平洋两岸,对美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都会很快显现。研究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力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2问题思路分析 研究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经济等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现在社会主要三大产业:服务业、工业和农业,这三大产业占据了主要部分,这三大产业反应的大地震对其的影响,基本可以代表整个影响力。 本文分别选取了其中的几个代表性的行业进行分析比较,如:服务业,主要选取了访日人数、信息和医疗保险;工业、主要选取了电子设备和钢铁行业;农业,主要选取了粮业水产。假设没有发生日本大地震,在这种情况下,对这几个代表性行业的发展趋势状态预测,这里主要是运用灰色预测和线性回归方程,得出2011年3、4月份的预测值;同时与发生大地震后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出大地震对每个行业的影响率。 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内部细分行业的贡献因子及对应三大产业的贡献因子,进而得出整体的影响力。层次分析法,先将目标进行分层,分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次根据网上提供的这几个行业对日本经济的贡献率,对这几个代表行业进行排序,利用比例标度法以对事物物质差别的评判标准为基础,构造判断矩阵;其次计算判断矩阵,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每个行业所占权重比例。 根据影响率和权重比例,得出整个行业的影响力,综合评估定量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经济等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三、基本假设 为了简化模型,使整个模型更加严谨准确,本文对其作出了如下的假设: (1)假设一:数据的处理只考虑主要的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