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启示

广场协议的内容与启示

作者:AUS★ 2007-05-27 22:02:39

广场协议

中美经济关系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

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3.“广场协议”后日元急速升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二、“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与结构变化

1.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停滞,反而经历了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日元升值并没有打击日本经济,反而在信心膨胀、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段相对较长的经济繁荣期。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以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而1985—1991年达到4.6%,1988年甚至出现了久违的6.5%的高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应对升值带来的影响,日本政府大幅度、持续放松银根,实行超低利率政策;二是80年代中后期全球IT产业高速增长,当时日本IT技术基本适应了这次产业发展要求,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三是80年代中后期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严重依赖国外石油供应的日本企业,生产成本得以降低,部分抵消了日元升值对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2.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日元的持续升值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通货紧缩的难题。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看,以2000年CPI为100,1985—1988年的四年间,该指数分别为86.1、86.7、86.7和87.3。但1989—1991年,即泡沫经济破裂的前三年,日本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CPI分别为89.3、92.1和95.1。值得指出的是,日元升值的最初几年,日本经济适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低,低油价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舒缓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样以2000年油价为100,1985年为127.4,此后一路走低,1986—1988年分别为112.6、103.0和97.3。

3.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大幅度升值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1985年日本出口总额为419557亿日元,1986年下降到352898亿日元,1987年进一步下降到333153亿日元,这种下滑势头直到1988年才有所扭转。与理论的预测相反,日元升值后日本的进口不升反跌,1985年日本进口总额为310851亿日元,1986年下降到215509亿日元,1987年略增至217369亿日元,直到1990年才恢复到1985年的水平。由于进口下降比出口下降更快,在日元强劲升值的最初两年,日本的贸易顺差有增无减。1985年为108706亿日元,1986年和1987年分别为137389亿日元和115784亿日元。1988年后在内需的刺激下进口有了显著扩大,日本贸易顺差连续三年走低,1990年降至76018亿日元。由于进出口都有所下降及非制造业的强势增长,“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开始降低,1985—1990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由4.3%左右下滑至1,3%左右。进口额之所以不升反跌,原因在于石油价格下跌,在进口总额中占很大比重的石油进口额随之减少。同时,由于日元升值打击了对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出口,导致进口随着出口一同萎缩。

4.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日元急速升值后,日本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都趋于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的速度更快,导致日本贸易条件较“广场协议”前有了明显改善。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着力点逐渐从价格转向质量、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等非价格因素上来。

5.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升值导致食品、纺织品、金属制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规模出现萎缩。例如,1985年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为14960亿日元,1990年下降到10420亿日元。与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有了显著长。1985—1990年,化学品出口从18430亿日元增长到22950亿日元,机械和电子设备从141420亿日元增长到187030亿日元。汽车出口有所下降,从117320亿日元降至103670亿日元,但日本汽车厂商的海外投资和生产国际化更为显著。

“广场协议”后,日本的进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消费品进口增长最快,1990年消费品进口额比1985年增长了3.3倍。同期,资本品中的设备进口也有较快增长。但是,工业用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却大幅下降,从1985年的217490亿日元降至1990年的

183870亿日元。这表明日元升值后日本的工业日趋转向高加工度制造业,对原材料的投入需求减少。

6.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日本国内产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三点变化:一是由于贸易条件改善,非制造业的单位工资和投资收益随同制造业一起出现了提高,刺激了金融、房地产、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经济由出口主导型逐步转向内需主导型。1985—1994年非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1995年后随着泡沫经济后遗症的越来越严重,制造业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略有回升。

二是制造业内部越来越强调质量、技术、创新等非价格竞争力因素的作用,企业的努力方向转向高精加工和高附加值。

三是制造业内部分化严重,第一类是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广场协议”后发展强劲,但泡沫经济破裂后增长平稳;第二类是纺织、钢铁等产业受日元升值打压严重,“广场协议”后持续萎缩或在萎缩中波动下滑;第三类是化学、造纸、石油制品等产业,“广场协议”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没有大起大伏;第四类则是电子设备等产业,无论日元怎样升值,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

三、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

“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和欢笑之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很快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价格泡沫,并把整个日本经济拖入越来越大的泡沫之中。直到90年代初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泡沫才不攻自破,日本经济进入了停滞的十年。

1.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生成

(1)“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盲目膨胀。“广场协议”后,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成长和造成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官方贴现率不断调低,仅1986年就下调4次,由1985年底的5%下调至1986年11月的3%。然而,这

样的低利率政策仍无法满足美国等国对日本参与国际汇率协调的政策要求。出于制止美元大幅贬值的考虑,1987年2月,在美国财长的倡导下,西方七国集团在法国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同意采取联合措施稳定美元币值。会后,日本独自降息,将利率下调到2.5%的超低水平,并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而在此期间美国连续三次上调利率,美日之间的长期利率差一直保持在3%以上。超低利率政策以及为防止日元过快升值而投入的干预性货币投放,导致f‘广场协议”后的几年,货币供应量急剧增长。面对过多的流动性,银行和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有高比例回报的投资项目,转而纷纷把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

(2)从信心膨胀到热衷投机。日元升值后日本人对经济前景充满乐观情绪,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追捧。从1986年1月开始,股市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由于股价持续上涨,使买卖股票完全变成投机行为,买股票主要是出于对股票上涨的预期而不是红利。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股市参与者的投机行为愈演愈烈。

(3)股市价格上涨迫使银行把贷款转向房地产,并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由于股票的持续上涨,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成本低于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本,日本的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选择证券融资方式筹集大量低成本资金。除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股票投资和土地投资外,就是赶紧把银行的贷款还掉,导致银行的贷款业务量急剧下降。同时,日元升值后日本大企业对外投资急增,信用评级提升,海外低成本融资十分便捷,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银行的资金过剩。在有钱贷不出去的困境下,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正好满足了银行的投资需求,银行狂热地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以土地作担保的融资,并推动地价飞涨。1985—1990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全日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约1倍,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约60%。

2.泡沫经济破裂

1989年至1990年,面对通胀压力和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宏观调控部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导致极度膨胀的资产泡沫破裂直至急剧崩溃。具体而言,导致泡沫破裂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为了预防通货膨胀,日本于1989年开始改变超低利率政策,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把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挤压下,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开始破裂,并在1991年后形成土崩瓦解之势。

(2)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1989年秋,美国和日本为解决两国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磋商,美国强烈抨击日本股市的封闭交易和相互持股做法,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企业股票的标准由5%降到2%。由于日本企业的股票主要是由关联企业相互长期持有,市场上的流通股相对较少,一旦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特别是要求银行降低持股标准,股市必然下跌。美国通过美日经济结构问题会议发布的这些消息,给日本股市带来了压力,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1990年下半年,股市出现下跌,而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长达四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就此结束。

(3)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薪。1990年4月,日本大藏省开始就日本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进行总量控制,土地价格进入漫长的下跌之路,并拖累银行形成巨额的房地产贷款坏账。

(4)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1989年,日本大藏省采纳“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自有资本比例提高到8%。由于此前银行受政府高度保护,没有破产风险,银行普遍不关注自有资本问题,自有资本比例很低。因此,执行“巴塞尔协议”后,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得不大规模缩减国内外贷款,房地产泡沫受到进一步挤压。

综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历程,其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四点:一是日本国民对经济的信心出现了变化。80年代日本经济非常好,很多人认为“JapanisNo.1”。但是进入90年代后,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过于自负的信心出现了下降。二是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规制的放开。80年代日本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但监管制度没有跟上,导致商业银行过于放松贷款,特别是承担高风险的贷款,从而错配了经济资源。三是对地产价格缺乏清醒认识。单一看好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缺乏有效监管,资源越来越集中于房地产行业,银行和个人都进入了房地产价格虚拟膨胀的恶性循环,最终酿成巨大的泡沫。四是货币政策有误。过分估计了日元升值对经济增长的打击和通货紧缩压力,长时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四、评论与启示

1.“广场协议”只是加速了日元升值进程,而不是升值的肇始者。1985年之前,日元已具备了升值基础,“广场协议”仅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强化了市场对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的预期,推动日元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过度调整。

2.在特殊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本币急剧升值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损害并不显著。日元急剧升值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还能保持增长和繁荣,主要得益于恰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部分抵消了日元升值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打击。同时,全球信息技术产业还处于技术革命的前夜,国际市场对日本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仍然旺盛。

3.针对本币升值的负面影响问题,要避免过分依赖于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回应冲击的手段。应当看到,通货膨胀率并不总是货币政策的最佳指引。在本币升值和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经济中尽管已出现了过热苗头,但通胀率可能依然很低。

4.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当然,汇率不仅仅是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也是政治可承受性问题,在这方面,要在战略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

5.当前,人民币也面临着升值压力。但与日本不同,中国在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本币国际地位等方面都与当年的日本差距甚远。中国除了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为人民币升值论者喧嚷之外,在其它方面都不具备升值的内在基础。即使按照美国的统计标准,目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只占美国逆差总额的20%,而1984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占比高达50%。因此,美国一些利益集团要求人民币升值,甚至想通过国际协议达到目的,都是不切实际的。人民币不具备升值基础,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

6.美国主导日元升值的历史不会再重演。由于二战后美日之间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日本在日元汇率问题上对美国的意旨即使想谢“不”,也无力谢“不”。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无需看他人脸色,人民币汇率问题完全是中国经济自身的问题,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否,主要取决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变化。全球化时代既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也是一个相互制衡的时代,靠贸易制裁要挟别人,只能损人而不能利己。

7.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培育,是回应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治本之道。对于日益

开放的中国,人民币汇率不仅是国际收支的风向标,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如果说人民币要升值,那也应是建立在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上。从日本的经验看,在本币升值前应尽力消除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使得国内经济面对本币升值的冲击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以达到有效地、平滑地分配经济资源。为此,广义的经济结构改革应是制定政策的最高目标,它包括放松管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等。

参考文献:[1]菊地悠二:《日元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黄昊:《“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与日本当前经济金融困境的关系浅析》,外汇局文稿。

[3]王伟旭、曾秋根:《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浅谈广场协议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09-2010第2学期《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题目:浅谈“广场协议”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研究小组成员: 姓名1:阮倩倩班级:08国贸(3)学号:0807200326 姓名2:赵一微班级:08国贸(3)学号:0807200347 姓名3:沈洁愉班级:08国贸(3)学号:0807200328 姓名4:周遂露班级:08国贸(3)学号:0807200351 报告日期: 2010年4月7日

研究报告的小组分工具体情况说明: 姓名阮倩倩 负责完成工作说明:查找资料、审查文稿和ppt、演讲 姓名赵一微 负责完成工作说明:查找资料、撰写初稿、审查修稿、定稿姓名沈洁愉 负责完成工作说明:查找资料、修改原稿、定稿 姓名周遂露 负责完成工作说明:查找资料、制作ppt

浅谈“广场协议”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经济泡沫;货币政策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人民币币值过低的问题,并且认为是造成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所以提出迫使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的倡议。近几年来中国顶着各方面压力成功周旋于其中,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趋缓。但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再次举起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屠刀,特别是奥巴马关于人民币应升值的论调出炉,在次提醒我们应提高警惕,避免“广场协议”在中国发生。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广场协议”的签订背景以及影响,并从中探寻中国的发展之道。 本文主要从“广场协议”的签订背景、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

广场协议对德国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德国的影响 1985 年的“广场协议”以及随后日本经济的覆辙,至今令人谈虎色变,并成为“升值恐惧论”之经典依据。然而,我们应该记得,广场协议货币升值的黑名单上,除了日元,还有德国马克;我们更应该知道,在此之后,两国经济境况有着天壤之别。德国在汇率升值过程中避免了金融动荡与危机而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饱沫,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广场协议的众矢之的,同期的德国马克也经历了大致相当的升值幅度。但是与日本不同,联邦德国政府持有完全不同思路的经济政策取向,成为在应对本币汇率升值方面一个成功的榜样。 一、德国经济在广场协议后的表现 按年平均汇率比较, 1995年与1985年相比,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接近100% ,马克汇率从1985年的1马克兑0.3577美元升值到1995年的1马克兑0. 7120美元。 在德国马克大幅升值以后,联邦德国经济同样受到了冲击。到1987 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降至1.40%,与1984 年的3.12% 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随后又强劲反弹,1988 年经济增长率已经攀升至3.71%,1990 年更是超过了5% 的水平。在1993 年,德国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衰退之后,又恢复到了平稳增长的路径上。与日元相同的是,作为广场协议的众矢之的,同期的德国马克也经历了大致相当的升值幅度。但是与日本不同,联邦德国政府持有完全不同思路的经济政策取向。 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民众对二战时期的通胀刻骨铭心,因此造就了世界上最具有独立性和稳健性声誉的德国央行。历任德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均以稳定物价水平为首要目标。广场协议之后,由于马克大幅升值,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但依然维持了3% 以上的存款利率,这几乎是日本同期水平的两倍。1982 年坚持新自由主义的科尔当选联邦德国总理,并一直当政到1998年,成为德国战后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科尔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财政政策方面有很多体现,例如:从1982 年至1987 年,联邦德国财政赤字占GDP 比重,由3.3% 单调递减到了0.4% 的水平,这其中甚至包括了马克汇率大幅升值之后联邦德国经济承受冲击的年份。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科尔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大幅减税;在财政支出方面也通过减少补贴等手段削减开支。通过这些方式,科尔政府减少了对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不过,科尔政府同样注重对经济结构的调整,

合同流程优化数据分析

一个课程内容专题(主题)的详细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合同流程优化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探讨如何使用在线分析处理和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业务流程运行的日志 数据,从数据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中找出业务流程的瓶颈以及业务运营优化方法。这里 以航天宇通公司的付款合同签订流程为例,讨论如何利用在线分析处理找出影响流程执行时 间各维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影响流程执行时间过长的 主要因素,为流程的优化运行提供解决思路。 第1步教学问题引入 航天宇通公司主要承担国家军工相关产品型号部件的研制和生产任务。随着航天宇通公司信息化的发展,该公司建立了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大部分企业关键业务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流程管理。其中“付款合同签订流程”是航天宇通公司在物资设备采购流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发现,付款合同签订流程周期主要落在10至30天之间,流程的平均处理周期为47天,超期的流程主要集中在30至180天之间。因此如何减少这部分的流程处理时间是一个问题。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解决深层次的流程优化,而智能化的流程管理更强调从业务流程运行数据发现业务问题,找出流程运行的规律,从而发现业务流程优化的方法。本小节课程正是从数据思维的角度帮助企业解决流程中深层次的问题。 考虑以下问题: (1)上述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2)需要哪些数据? (3)这些数据存在哪些问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 第2步探讨和实验 (1)首先进行数据抽取和预处理 数据抽取是从事务型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表提取数据分析所需的字段的过程。这里主要从流程节点处理日志以及合同信息业务表中抽取与分析主题有关的数据,过滤合同、合同条款、合同附件等非相关的数据。 数据转换是对数据粒度以及不一致的数据进行转换。这里需要转换的数据包括部门、费用类别等名称的归类统一。例如,把很少出现的部门或费用类别归入其他类别。此外,处理时间需要通过结束时间与开始时间计算差值计算得到。 数据清洗是为了消除数据源中异常或出错数据导入数据仓库后对最终决策分析产生的不 良影响。这里需要清洗的数据有流程日志中标识为出错的流程数据以及流程业务表单中标识为测试的业务数据。 在对相关数据进行以上抽取、转换、清洗等处理后,需要把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这里数据仓库中装载的数据为航天宇通公司2010年的真实数据,流程实例记录总数为1409条,流程处理节点总数为9514个。 (2)探查付款合同签订流程存在的问题 对影响付款合同签订流程执行时间的流程执行活动、流程发起时间、流程起草单位(人)、合同签约单位(供应商)、合同费用类别、审批领导诸多维度进行在线分析处理,找出每个维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使得日本经济长期陷入萧条,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长足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够把日本过去十年的萧条完全地归咎于日元的升值,以及升值所造成的金融泡沫。同时,日元升值在客观上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经济结构投资 Abstract After the Plaza Accord, the yen's appreciation against the U.S. dollar makes a slump of Japanese economic, and it had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Japanese economy. However, we can not completely attribute the depress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nor the financial foams that caused by the appreciation. Meanwhile,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has brought a positive impact to the Japanese economy objectively, from which can we learn and thing about it. keywords Plaza Accord yen's appreciation structure of economy investment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接下来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签订“广场协议”的经济背景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在此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美国在1985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经济情况:

广场协议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广场协议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日、英、法、西德等5个发达工业国家的财政部长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协议,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 1 经济拐点 二战过后,日本相对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日本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就在同一时期,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逐年增长的双赤字危机。 由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日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对外竞争力,从而降低贸易赤字。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处境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前非常相似。因此对比我们与当年日本的相同与不同,回顾日本“广场协议”后各相关国家受到的影响,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的坐标。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对美元的抛售引发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日元持续升值。1985年9月前,美元兑日元在1∶250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至1∶200,跌幅达20%。此后,日元升值趋势大体持续了10年之久。 2 迫于压力过度升值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日元这种在压力下过度升值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当面临货币升值压力时,政治家们可能会因为非经济因素做出让步,这时货币升不升值、升多少就主要取决于谈判而不是经济规律。善良的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期望,希望升一点点就能够顶住升值压力,但问题是能否顶得住?升了一点,炒家会继续炒作,热钱继续流入,别人觉得你还没升够,继续施压,于是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于是再升一点,如此循环,过度升值就这样发生了。当初日元兑美元升到1∶200时,就没有顶得住压力,而是一路升到1∶100多,再升到1∶70多。

《2018年度学校版高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订制协议书

《2018年度学校版高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订制协议书 编号:HBSJYKSY-ZLFXB-2018TF 甲方: 乙方: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资料发行部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订制《2018年度学校版高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有关事宜签订本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乙方根据甲方要求,为甲方有偿提供《2018年度学校版高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内容以乙方接到甲方的订制协议书为准,订购单作为附件,是订制协议书的组成部分。本协议订制费用共计元。 二、甲方完成订制后,打印本订制协议书及订购单(一式两份),加盖单位公章后传真至乙方,同时将本订制协议书及订购单正本(一式两份)寄至乙方。 三、甲方以汇款的方式缴纳《统计分析报告》订制费用。乙方将在收到甲方订制协议及全部订制费用后,将加盖乙方公章的本协

议书及订购单正本寄至甲方。在乙方收到订制费后,为甲方开具发票,并在15个工作日内,由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通过甲方预留的电子邮箱将《统计分析报告》发送给甲方。若甲方未能及时付清全部订制款项,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有权利不予发送《统计分析报告》。甲方邮箱及通讯联系方式变更需及时告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及乙方,否则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甲方承担。 四、甲方需按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要求核对考生信息,否则,由此原因造成的统计分析不准确等后果,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不负任何责任。 五、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制作《统计分析报告》目的仅在于帮助甲方客观了解有关学科教学状况,为教育教学服务,甲方不得用作其他用途,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教育考试研究室无需对甲方使用《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六、《统计分析报告》知识产权属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甲方未经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公共媒体上传播。

_广场协议_是导致日本_失落十年_的原因吗_一个经济史的谜的解析_李翀

摘%要:在“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日本中央银行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导致泡沫经济的出现。后来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日本带来了“失落的十年”。但是,“广场协议”是否是日本“失落十年”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论。文章认为日本中央银行的政策失误是导致日本“失落十年”的主要原因。日本从“广场协议”到“失落十年”的经历给各个国家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4)03-0005-05 一、事件的过程和争论的缘由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不断恶化,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第一大债权国转变为第一大债务国。相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日本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日本在198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债权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对日本的宽容态度,不断要求日本向美国商品开放市场,从此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汇率贬值的方式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减少贸易逆差。“广场协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 法国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协议。由于这个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因而被称为“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 )。协议规定,日元与马克应该大幅度升值以纠正对美元汇率低估的状态。 在“广场协议”签订以后,五个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外汇投资者跟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相应地,从1985年开始,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 由于日本经济是一个出口主导的经济,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经济的衰退,日本政府采取了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基准利率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样,一方面,充裕和低廉的货币资金诱使投资者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掀起了房地产和股票的投机浪潮;另一方面,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的预期导致国际投机资金的流入,助长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上升。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收缩性的货币政策,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在这种情况下,投机者们无力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坏账,一批商业银行 作者简介:李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失落十年”的原因吗? ———一个经济史的谜的解析 李 翀 □

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

“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兼论货币化和资本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业 徐布加 人民币升值,从国际到国内已经吵闹了两三年。大多数专家、学者、金融界、政府发言 人的倾向性结论是保持稳定,等待时机成熟,完善制度。引用频率最高的例证当数“广场协 议”。好像“广场协议”带给日本的是经济灾难,好像人民币升值如洪水猛兽,大祸临头。 因此,有必要对与“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出澄清分析。 一、“广场协议”的起因 20世纪70年代,世界第2次石油危机造成美国严重通货膨胀,高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威胁美国经济稳定。1985年9月,美国提议,英、法、德、日参加,5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 饭店开会,达成5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有秩序使世界各国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解 决美国的贸易赤字”的协议,简称“广场协议”。 首先,“广场协议”并不是针对日元升值,而是针对美元贬值。 其次,“广场协议”要求世界各国主要货币“有秩序”升值,而不单是日元升值,不是 被逼升值,更不是升得越高越好。 二、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好处

谈到日元升值,人们更多谈到的是泡沫经济;股市和地价上涨;外贸和出口受挫;金融 和货币政策失灵;经济衰退等等。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1985年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 是巨大发展机遇和成就,忽视了这次日元升值在日本经济中的重大意义。 1、极大提高了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元升值后,日本GDP在世界经济发展组织的 比重由1984年11.6%上升为1988年26.5%,人均GDP1987年超过美国。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岛 国,经济崩溃后长时间才得以恢复的战败国,总面积不及中国云南省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 经济的重要一极。 2、日元升值确立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即使后来欧元诞生,日元仍然是国 际4大货币之一。 3、日元升值帮助日本克服了资源和经济结构、金融制度的制约。日本经济发展受制于 资源和美国控制,其金融制度僵化,产业结构问题深重。政府曾经采取许多改革措施都不能 凑效。而日元升值,恰好给这些改革和突围带来了机会,有了“本钱”,成为改革的催化 剂。 4、以日元升值为契机,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在海外购置资产,建立生产基地, 海外纯资产迅速增加。1986年达1804亿美元,超过老牌扩张帝国英国(1465亿),跃居世界 第一。2002年,日本海外纯资产14338亿美元,比日元升值前(1984)年增长了18倍。 5、日本人民享受到了战后40年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创造的成果。无论是国家、企业和 个人,都从日元升值中享受到投资、赚钱和消费的好处。 三、日本政府在日元升值中的成功与失误

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如此大

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如此大 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如此大 正如掀起亚洲金融风暴的索罗斯所说的那样,如果东南亚国家自身没有问题,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对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也是如此,直到如今日本国内也极少有所谓的美国割韭菜的说法,更别提什么埋怨美国了。这种论调完全是国内一部分专家的意淫而已,却被无知大众所信服。 【阴谋论嘛,谁不爱听个八卦呢?】 而日本崩溃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和股市双泡沫的破裂,而刺破泡沫的诱因是广场花协议后日本政府让日元升值的政策。但人家美国的广场花园协议(注释1)可不是单单跟日本谈的,虽然日本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但还有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以上简称G5)。只不过日本政府一来没历史经验参考,二来也的确有点自我膨胀了,所以回国后踩了个急刹车。 【然后就……呵呵哒了】 还是从人口说起 要分析日德的经济差异,可以出好几篇论文了,在这里咱们

尽量化繁求简。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源头,来看下日德两国人口,或许能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因。mao爷爷曾说过:“人多力量大。”诚不我欺,尤其反映在房地产和股市上,国人应该相当有体会。 来看,1978年,德国人口达8300万的人口顶峰,其后人口持续负增长,基本保持在8000-8200万人之间。而这期间德国的房地产行业可没闲着,在1978-2009年之间,增加了1100万套住房。也就是说,德国在人口基本没有怎么增加的情况下,住房存量增加了35%。换做是你还会担心没房子住么,还会担心房价上涨买不起房子么,自然就没那么焦虑了!当然除了德国人口的因素外,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 其实人家德国也是经历过炒房的,只不过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西德),国防由美国保护,政治也不用操心,真真的是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而德国人的认真劲如果专心搞一件事,不成功都难。所以德国经济很快就逆袭了。相较于其他国家又是什么主义,又是什么大哥梦的最后都不了了之,对比来看也是感慨。 而反观日本,人口高峰相较于德国则要迟后近40年,在2015年日本人口才达到达到1.27亿的峰值,而后出现负增长。人口增加自然需要更多住房,这个道理很简单,有需求就自然会促进生产,所以虽然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了20多年,如

数据处理服务协议书知识分享

数据处理服务协议书 甲方: 乙方:圣涉宝(天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确认合同,同意按照以下条款签定本合同并执行本合同。 一、合同标的 1.1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甲方同意接受乙方提供本合同项下所列的数据处理分析服务。 1.2 一方未获另一方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将本合同所述的权利、义务及/或责任转让予第三方。 1.3 乙方需将本合同项下的数据处理分析服务项目分包其他方提供时,应在本合同规定的项目启动前3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甲方同意后双方签署合同变更书,方可生效。否则,甲方有权视分包商提供的服务为无效服务。 二、定义 “数据”由甲方提供给乙方并与甲方客户相关的所

有数据,以下所列均是数据的一部分: 1.存储或者以其它方式固定于有形媒体、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体上并且可提取为可察觉形式的所有资料、数据文档、图像、图表、影像;此类数据或者已经清晰注明保密,或者本身属性已是保密类型; 2.在处理上述数据的过程中产生的资料、数据文档、图像、图表、影像。 “保密资料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或者在双方业务处理过程中可获得的双方交易 和业务有关的所有信息(书面、口头或电子形式的信息) 三、数据处理分析服务内容、服务期限 3.1 数据处理分析服务内容包括对甲方提供的相关业务数据的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分析等方面的服务。 3.2 专业技术服务期限:本合同持续有效到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前六个月发出书面通知予以终止。 四、服务变更 4.1 任何一方均可以要求对数据处理分析服务进 行更改。任一更改申请须以书面形式提交。

4.2 根据更改要求的范围和复杂程度,甲乙双方可对实现变更要求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磋商。 4.3 就上述第4.1条,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变更备忘录后,变更生效。变更将修改或替取数据处理分析服务中或先前的任何变更备忘录中所有不一致的条款。 4.4 提出变更请求的一方应提交书面申请,描述变更、变更的理由和变更将产生的影响,并提交另一方讨论,接收方须于接到申请后三周内向建议方知会其决定。 4.5 如双方对该申请达成一致同意意见,双方授权代表将签署相应的《变更备忘录》。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的变更备忘录将作为本合同的有效附件和执行变更的依据。变更将修改或替取数据处理分析服务中或先前的任何变更备忘录中所有不一致的条款。 五、数据保护 5.1 数据所有权:乙方确认所有客户数据及与其相关权利应一直为甲方之独有财产,且甲方保留存在于此类数据中的一切权利。

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一、广场协议的背景 (2) 1.1 世界经济形势 (2) 1.2 日本经济状况 (6) 1.3 美国经济状况 (7) 二、广场协议的内容 (8) 三、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与结构的影响 (9) 3.1 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停滞,反而经历了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9 3.2 .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10) 3.3 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10) 3.4 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10) 3.5 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11) 3.6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11) 四、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的生成与破裂 (11) 4.1 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生成 (12) 4.2 泡沫经济破裂 (13) 五、我国与日本当年经济形势的差异性 (14) 5.1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国际地位不同 (14) 5.2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经济水平不同 (14) 5.3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经济政策不同 (15) 5.4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金融改革不同 (15) 5.5 我国和日本当年同美国的外贸关系不同 (16) 六、对中国的启示 (16) 七、理性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 (17)

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广场协议的背景 1.1世界经济形势 1.1.1 两次石油危机 1973—1975、1979—1982主要发达工业国连续两次发生“石油危机", 1974-1982年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回升、增长乏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美国、日本、原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3%,年平均失业率为5.8%,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增长率为10.8%。 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是: (1)生产过剩与固定资本投资呆滞导致经济停滞 由于投资过度增长,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1974年,有 关国家生产能力利用率,美国为70%,原联邦德国为76%,法国为73%,意大利为69%。1973-1975年的危机中,7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于1980年、1992年同比下降了2.0%和4.9%。生产过剩和固定资本投资下降成为导致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2)产业结构危机与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停滞和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 战后科技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失衡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危机的主 要原因之一。科技革命一方面促使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推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战后20多年经济繁荣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又加速了技术相对落后的传统部门的衰败。由于当时的产业结构失衡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次经济危机相重合,使失衡深化为结构危机,由此加剧了失业和固定资本投资下降的趋势,加之结构性失衡的调整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这也促成了经济的萧条1973、1979年两次石油冲击对经济停滞和物价上涨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两次石油价格暴涨标志着廉价石油时代的结束,成为战后两次最深刻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催化剂。石油及石油制品价格猛涨,推动了以石油及其制品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和价格急剧上升,并波及其他部门产品价格上涨。1979年因石油涨价 使美国国内物价上涨3%,通货膨胀率高达8.4。这种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同原已存在的通货膨胀结合在~起,使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恶性的物价上涨。

数据分析咨询合同

数据分析咨询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数据分析咨询服务的相关事宜一致,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守。 一、服务内容 1.甲方委托乙方对进行数据分析咨询服务,乙方应在双方约定的咨询服务周期内,完成数据分析咨询服务,并提交咨询报告。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1定制咨询方案:乙方应当根据甲方的要求为甲方定制《XX咨询服务方案》,由甲方对咨询方案内容进行确认。 1.2数据分析报告:乙方提供基于自身在餐饮服务中积累的数据分析,向甲方出具《XX数据分析咨询报告》。 1.3其他:。 2.交付工作成果:。 3.服务期限:。 4.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乙方应当依据上述数据及时出具相应的建议或意见,此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甲方有权决定是否采纳,乙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甲乙双方权利义务 1.甲方权利义务 1.1甲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咨询服务费用。 1.2甲方应当配合乙方工作,为乙方如实提供咨询所需的相关数据,以便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完成数据分析服务。

1.3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数据应当系乙方合法持有或享有合法使用的权利。 1.4甲方应当指定专人与乙方服务人员进行对接,甲方指定对接人员: 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乙方的权利义务 2.1乙方应当积极与甲方沟通,将需要的数据资料清单以书面形式交付至甲方指定对接人员并进行签收。 2.2乙方向甲方出具的报告应当客观、真实,乙方的数据信息来源完全依托于甲方提供的资料,若甲方提供资料不实或不全导致数据与实际有差异的,乙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2.3乙方负责对甲方提供的现有数据分析整理并制作报告,对数据的来源是否合法不做审查,若因甲方提供的数据侵犯任何第三方权利并导致乙方遭受损失的,甲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4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乙方提交数据分析报告。 2.5乙方有权将其与甲方合作的成果文件作为成功案例用于企业宣传策划,在此用途下,乙方无须征得甲方同意,但乙方不得泄露任何设计甲方商业秘密的数据。 三、咨询服务费及支付 1.本次咨询服务费用合计人民币元(大写:),本价款为含税/不含税价款。 2.本合同采用以下第种付款方式: (1)分期付款:乙方进场对资料收集完成后,甲方应当于3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款的 %;乙方向甲方交付咨询报告初稿后,甲方应当于3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款的 %;乙方将定稿文件交付于甲方后,甲方应当于3日内将剩余价款一次性付清。 (2)一次性付款:合同签订后7日内,甲方向乙方一次性付清合同的总价款。 3.乙方指定收款账号: 开户名称: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 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3.“广场协议”后日元急速升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 值28%。 二、“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与结构变化 1.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停滞,反而经历了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日元升值并没有打击日本经济,反而在信心膨胀、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段相对较长的经济繁荣期。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以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而1985—1991年达到4.6%,1988年甚至出现了久违的6.5%的高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应对升值带来的影响,日本政府大幅度、持续放松银根,实行超低利率政策;二是80年代中后期全球IT产业高速增长,当时日本IT技术基本适应了这次产业发展要求,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三是80年代中后期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严重依赖国外石油供应的日本企业,生产成本得以降低,部分抵消了日元升值对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2.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日元的持续升值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通货紧缩的难题。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看,以2000年CPI为100,1985—1988年的四年间,该指数分别为86.1、86.7、86.7和87.3。但1989—1991年,即泡沫经济破裂的前三年,日本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CPI分别为89.3、92.1和95.1。值得指出的是,日元升值的最初几年,日本经济适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低,低油价

广场协议对中国汇率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经贸论坛] 广场协议对中国汇率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原二军 (苏州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系,江苏苏州215006) [摘 要]论文旨在通过介绍“广场协议”形成的始末及其对日本、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以此来对中国 未来汇率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广场协议;汇率政策;经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08)06-0020-03 一、广场协议的背景及内容 “广场协议”是在美日之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签订的。1982年、1983年和1984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分别为12115亿美元、18118亿美元和33018亿美元。美国希望通过促使日元升值来扭转美日之间急剧扩张的巨额贸易逆差。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日本财政部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政部长G erhard S toltenberg 、法国财政部长Pierre Bereg ov oy 、英国财政部长Nigel Laws on 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 otel )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目的在于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 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急剧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务部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就可以了”。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Fred Bergsten 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 3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 美元升值1倍,日本对外贸易大幅度减少,贸易逆差一步步扩大。因此,业内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20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 二、广场协议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 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为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意气风发地大量接收已开始出现泡沫破灭征兆的美国国内资产。美国则借由美元贬值等因素成功转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债负担,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20世纪90年代日元再演币值上升风云,1995年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此番升值对制造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几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经达到了日本经济无法承受的水平。随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元开始贬值并引发了“抛售日本”狂潮,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笼罩在阴影中。泡沫破裂后,由于日元贬值造成日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银行体系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一些大银行纷纷破产或重组。自此,日本从“十年衰退”状态进入“退休日本”状态。 日元升值的影响较为复杂,人们的评价也莫衷一是。日元的快速升值并没有减弱日本对外贸易盈余的扩张趋势。1985、1988和1992年,日本的贸易顺差分别达461.0亿、775.6亿和1066.3亿美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出口商品的96%以上是工业制成品。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加速向知识技术集约型的产业结构转变。在出口商品 — 02— 2008年第6期 总第168期黑龙江对外经贸 H LJ F 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 rade N o.6,2008 Serial N o.168

广场协议及其影响[1]

广场协议及其影响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美国在1985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经济情况。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

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 A.Volcker)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二、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对中国的启示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对中国的启示 10工商管理1 姚家乐 2010910015 内容提要: 1985年广场协议之前世界经济发生重大转变,美国为了缓解自身的通涨,缓解全世界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并最终签订了名为“广场协议”一些列文件和条约,共同进行外汇调控。但是,为什么五大国会签署广场协议?这份协议又给当时经济发达的日本带去了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中国的发展会有什么启示? 关键词:日本、中国、广场协议、失去的十年、经济泡沫 正文: 1.广场协议的背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这一系列的方针最终导致,在随后的若干年内,日本经济长期景气,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导致国内经济的严重滞涨,这一后果虽然是政府调控而导致的,但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泡沫增长。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保持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的位置。美国采取了不断增发外债的方式,扩大美元对其他货币的影响力,这种方法,时至今日,美国还在使用,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论述。与此同时,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及美国国内高利率导致的资本流入,使得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位数。 而在欧洲,长达数十年的马歇尔计划和刚刚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在此之间福利国家计划等等,使得这些国家对美元的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低估,但是相对日本来说甚至相对美国来说,他们的经济还是非常正常和稳定的。 同一时期的日本,由于战后的持续发展和长达54个月的经济景气阶段在1979年前后的日本虽然再经济总量上相距美国很远,但是由于长期对自身货币的低估,加之美元的高估,最终导致美日两国民间企业之间的矛盾加剧,甚至当时的索尼总裁放言,“日本要敢于说不”,这个故事被我的很多老师和同学提及过,但是更多的是作为日系企业繁荣的象征。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这些言论是不是,也同样代表了当时广大日本企业家、民众和政府官员在内心的,那种赶超美国的自信和摆脱了战争阴霾的生活态度。 同样也正是是日本民间这种自大和美国人觉得自己不能忍受这种方式的通货膨胀生活,最终促使,美日双方共同携手提议签署广场协议。 2.广场协议的影响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史称“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现在的很多资料和研究表明,这份广场协议并不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日本下的一个套子,让日本人故意陷进去,这很明显是日本当局政府为了更快的发展日本经济,而美国政府为了更好的抑制自身的通货膨胀,所采取的,皆大欢喜的活动。 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协作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很明显的核心是为了下调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但是不得不说通过的手段却是上调全世界货币的价值,这还是凯恩斯主义的延续,这里不多做评论。方然后问可能会涉及到与此相反的来自货币主义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