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知识点梳理归纳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2、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教学论研究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

3、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教学规律;确立教学价值观;优化教学技术(技艺)

4、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

5、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或刺激;记忆;反应

6、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7、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选择阶段、领会阶段、保持阶段、应用阶段;技能学习的过程:定向阶段、分解阶段、定位阶段、熟练阶段;能力学习的过程;品德学习的过程8、现代学习观:全面学习观;自主创新学习观;终身学习观;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

9、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生成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10、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聚合功能

11、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

12、布卢姆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3、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教养性任务;教育性任务;发展性任务

1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抽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

15、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社会需要

16、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7、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细化、具体化目标;分析、确定任务;寻找教学起点

18、教学功能的一般特点:人为性;先导性;历史性

19、教学过程的基本职能:人的发展需要;文化发展的需要

20、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

21、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人为性;对成性;客观性;整体性;实践性;历史性

22、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社会生活;学生;学科

23、教学内容的功能: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传承人类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24、教学内容的特性:预成性;与学生的相关性;基础性;先进性

25、教学行为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

26、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时代性;文化性;情境性;整体性;多样性;相对性

27、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

28、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管理功能

29、教学研究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科学性;探索性

30、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现代教学的主体性;现代教学的多样性;现代教学的探究性;现代教学的民主性;现代教学的发展性;现代教学的技术性

31、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与传统的承接;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分化与综合的演进;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借鉴与创新的统一

教学论知识点

教学论知识点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异: 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学科学教学论 是研究与科学教学问题相关的学科,它以自然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技术科学和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是一门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规律,并以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中学科学学科的规范教育和教学工作,又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中学科学教学论》是一门探究科学教学规律、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门性教育学科 《中学科学教学论》的研究体系 (1)科学教学认识论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教”的问题 如:研究科学教育的性质与特征、构成范围、理念、培养目的和任务、发展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等一类有关科学教育认识形成和运用的基本问题。 (2)科学教学方法论 “怎样教、“如何学”、“怎样评价” 如:科学课程内容、科学教学方法与模式、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的方法论问题 (3)科学教学的实践论 研究有关科学教育实践方式、实践规律及实践活动过程方面的问题。 中学科学教师的任务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科学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的、有效的生活。 中学科学教师的岗位要求 具有坚实的科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学教育的含义 (1)从科学教育的属性及涵盖的范围来看 “科学教育”概指那些以“科学技术”为教育源泉和学习基础的普及性或者专门性教育活动及教育过程。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 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有关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各种教育活动就可以称之为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科学情感和价值观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或者实践过程。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办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2.教学论进展的学科基础 (1)哲学作为办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2)具体科学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截了当依据 3.学习教学论的意义 (1)明确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对教学工作的尊重 (2)提高教学理论修养,为新阶段从事和改进教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3)训练教学技能,养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学习教学论的办法 (1)办法论上,我们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2)具体学习办法:读书考虑法、观看法、案例分析法、教师角XXX体验 5.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物质环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直观映像或直截了当呈现。 6.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举行学习的活动。 7.教学本质讨论的意义 (1)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 (2)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 (3)推动教学理论进展 8.教学本质的要紧观点 (1)“特别认识讲” (2)“进展讲” (3)“层次类型讲” (4)“学习讲” (5)“实践讲” (6)“交往讲”

9.教学的基本性质 (1)认识性 (2)实践性 (3)社会性 (4)伦理性 10.教学原则是依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关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普通原理。 11.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况和总结 (2)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照 (3)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12.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 (1)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教学思想,孔子开创的“启示式”教学思想体系,是古代对教学原则的朴素总结和表述 (2)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教学原则的概念,建立了教育史上第一具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性”的原则,第一次把教学和道德教育 统一起来。 (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论述了四类33条教学原则。 (5)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揭示教学过程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学原则体系。13.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依据教学目的有打算地组织教学过程,反对教学上的盲目性 14.教学的积极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两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5.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的功能,更要加强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求发挥各个因素的整体功能。 16.教学的伦理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升人性,以学生的存在和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没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D.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 历史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12、现代教育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育论。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1)经验的涵义与知行统一论。 经验即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2.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 杜威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2)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 13、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崛起。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布鲁纳:发现教学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2)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 14、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15、课程的三种涵义: (1)课程作为学科。(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把课程作为经验和体验。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1、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教学论 ①《礼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②昆体良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 ④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普及教育,《大教学论》1632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⑤卢梭:《爱弥儿》 ⑥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要素主义思想家) ⑦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 ⑧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普通教育学》1806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⑨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二)课程论 ①博比特:《课程》(1918)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②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结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课程论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课程的内涵 广义: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 课程是curriculum,在拉丁语中是指竞赛或跑道(来源于跑或运行) 3、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概念分析 ①教学内容“教什么” ②教学进程“怎么教” ③学科(第一学术上的分类: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第二教学科目) ④科目(狭义的学科就是科目) ⑤知识(课程的主体,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人们一般把知识和“技能”“态度和价值”等并列 ⑥经验(活动带来的是普通的经验,学科带来的是系统的经验) ⑦活动:活动可以是课程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学校所有活动都是课程(在一定安排,计划,系统性,在安排中有目的的体现) ⑧计划或方案(所有课程都有计划,反之则不一定) 4、古代学校的课程特点 ①古代学校课程在纵向上没有严格年级差异与衔接,在横向上也较少学科间的协调和组织。 ②课程内容以人文熏陶和道德教化为主,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尚未受到重视。 ③课程的等级性和阶级性十分鲜明。 ④课程的学习方式也较为单一,以传授和问答为主。 5、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教学论》知识点梳理归纳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2、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教学论研究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 3、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教学规律;确立教学价值观;优化教学技术(技艺) 4、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 5、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或刺激;记忆;反应 6、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7、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选择阶段、领会阶段、保持阶段、应用阶段;技能学习的过程:定向阶段、分解阶段、定位阶段、熟练阶段;能力学习的过程;品德学习的过程8、现代学习观:全面学习观;自主创新学习观;终身学习观;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 9、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生成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10、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聚合功能 11、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 12、布卢姆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3、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教养性任务;教育性任务;发展性任务 1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抽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 15、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社会需要 16、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7、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细化、具体化目标;分析、确定任务;寻找教学起点 18、教学功能的一般特点:人为性;先导性;历史性 19、教学过程的基本职能:人的发展需要;文化发展的需要 20、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 21、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人为性;对成性;客观性;整体性;实践性;历史性 22、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社会生活;学生;学科 23、教学内容的功能: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传承人类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24、教学内容的特性:预成性;与学生的相关性;基础性;先进性 25、教学行为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 26、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时代性;文化性;情境性;整体性;多样性;相对性 27、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 28、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管理功能 29、教学研究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科学性;探索性 30、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现代教学的主体性;现代教学的多样性;现代教学的探究性;现代教学的民主性;现代教学的发展性;现代教学的技术性 31、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与传统的承接;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分化与综合的演进;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借鉴与创新的统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

验的现象。(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

李森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李森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李森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总结李森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点。 一、教学理论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教师应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评定、学习成绩评价等,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引入新颖的教学案例、开展小组讨论、设置游戏化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2.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实践机会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 4.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5.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三、教学评价 1. 评价内容: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 2. 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讨论、作业评定、考试测验、学习档案记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反馈与指导: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评价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激励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4. 评价公正性:教学评价应公正客观,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评价

物理教学论主要知识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总结 名词解释: 1.物理课程:是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地选择物理科学的内容,从 而改造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2.引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 引入常用方法;1.运用实验引入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4.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5.利用类比发引入 3.信度:多次测验所得成绩的一致性程度,是衡量测验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4.专业引领:专家通过对话、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及亲身师范等方式,向教师展示教育理论 于教师实践应有的内在一致性及转化的可能性,以此培养教师的智慧和教育直觉,并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 5.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基本方法有:讲解 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 6.效度:衡量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的质量指标,是反映测量结果与所要测量的结果相 符合的程度,是一个测验对于它所欲测量的行为特征能够测量到的程度; 7.区分度: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8.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体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和和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9.物理教学测量:根据一定客观标准,运用各种手段统计方法,对物理学领域内事物或现象 进行严格考核并依据一定规范对考核结果予以数量化描述过程; 10.物理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平均系统的收集资料和处理教学信息,对物理教学活 动过程和成就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改进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参考的过程 11.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 象; 11课程的含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接受教育而设计和组织的一切活动总称;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12素质教育:使每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13物理课程内容:是指物理学科中的事实、概念、原理和问题以及他们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 14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正式的科学概念前,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所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 二.简答 1.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1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2中学教育性质: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3素质和素质教育 4中学物理的教育目标: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物理教材分析方法: 1知识分析法 含义: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不同层次上对教材及涉及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是分析知识为主的方法 2心理分析法:从学生学习物理心理过程的心理过程入手,挖掘和研究教材和与教学的心理因素以便充分地发挥物理教材的各种功能,提高教育效率

数学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复习

绪论数学课程标准P1 一、 1、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①数学教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又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 ②数学教育教学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教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 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原则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规律 ④数学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同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紧密联系。 注:数学的三大特点的是 A.精确性 B.抽象性 C.应用的广泛性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简答题 1 2)目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从“精英”数学转变为“大众数学” B、数学教学要能有效地教给所有的人 C、将数学教给所有的人,但我们要冷静对待“未必所有人都懂”的问题 2、体现数学价值 1)数学的应用方式。我们要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 2)比较关联的方式。通过数学知识的历史比较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 3)智力训练方式,数学是大脑思维的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 4)形成数学观念的方式。树立信心坚定能力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具有现实的内容,是学生生活的体验,要富有挑战性 4、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5、学会数学学习的自我评价 6、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所 产生的重大影响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2)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二)普通高中阶段 1、建构共同基础,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提供学生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让不同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 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当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予的是指导,在阅读中接受情感的教育,思想的升华,获得真实性的阅读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去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兴趣导入,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前,加强课前导入,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堂,加深对课堂学习主题的了解。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角色,积极投身学习情境。巧妙地加以引导(图片、问题、影音片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让学生在歌声与图片的熏陶中,感受草原之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有感而发。在感受了草原之美以后,教师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提问,谁看过草原,你脑海中的草原是样子的?作家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绘我们美丽的`大草原呢?通过开篇设疑的教学方式,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在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进行提问,你们读到了什么,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 2指导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提问式教学活动是依托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来实现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问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设计主线,让学生在实际课堂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将思维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涉及职业教育领域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以下是该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职业教育概述:介绍职业教育的定义、特点、目的和发展历程,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2. 课程设计:探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包括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 3. 教学方法:介绍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4. 实践教学:强调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实践教学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 5. 教学评价与反思:介绍教学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教师专业发展:探讨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路径,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提升。 7. 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介绍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以及地方层面的实施细则和政策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8. 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分析比较不同国家职业教育的理念、模式、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9.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创新创业。 10.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强调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养。 以上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与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表达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与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教师招聘《中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师招聘《中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 一、重要知识点 1.以下不属于说话能力要素的是(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理解语言能力) 2.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3.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4.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400.750,550 ) 5.评估要做到(科学全面) 6.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义务教育大纲》) 7.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独立阅读) 8.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口头作文) 9.课标规定,要求“认识”的字要做到(会读) 10.下列不属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误区的一项是(陈述具体) 11.以下关于阅读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为基础的认知过程;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作文能力包括观察、思维能力;命题立意能力;遣词造句能力;选材、组织能力。 3.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4.语文学习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包括:记分;等级;评语。 5.板书的意义包括:概括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思维。 二、分析题分析提示 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情上,而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讲的这几件事,其中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却很少下功夫指导。 请对上述阅读教学状况加以分析,并说说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目标定位恰当。 分析提示:(1)针对材料的分析—《少年闰土》这一课重点应是: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材料中的教学,训练重点没有适时地向高年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握住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学目标定位不恰当所致。 (2)进一步分析-阅读教学要做到恰当定位,要做到: ①把握好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②明确一册教材在训练中的位置; ③发挥训练组(单元)的作用。 三、重要知识点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课标规定,要求“认识”的字要做到(会读) 3.下列不属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误区的一项是(陈述具体) 4.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要求“会使用字典、词典”。

2021年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历史发展 1、19,美国知名教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普通以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P3 2、截止20世纪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启动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诲本质:1教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诲是增进小朋友活动与经验发展过程3教诲即生产。课程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小朋友及青年为准备完美成人生活而从事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获得相应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当代课程理论重要奠基者。被誉为“当代评价理论之父。她《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圣经”。P9-10 6、泰勒原理实践基本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实质是:“技术兴趣”追求P11-12 7、学科构造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诲内容当代化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构造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构造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构造运动是课程当代化进程中重要里程碑。P13 8、比较知名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基本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诲过程》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构造运动”理论基本与行动大纲,并从理论上理性地

教学论重点整理

教学论重点整理 知识点: 1、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点〕 2、现代教学萌芽的两个端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运动,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知识点〕 3、教学论的研究任务:解释教学规律、确立教学价值观、优化教学技术。〔知识点〕 4、对教学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三种思潮:人文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主要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思维的思潮。〔知识点〕 5、赫尔巴特的学生戚勒在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基础上,把“明了”分为“分析”和“综合”两段,而他的学生莱茵则在此基础上,发展为著名的“五段教学法”。〔知识点〕 6、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知识点〕 7、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知识点〕 8、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知识点〕 9、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知识点〕 10、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社会需要。〔知识点〕 11、教学功能的一般特点:人为性、先导性、历史性。〔知识点〕 12、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传承知识、培育能力、修养品性、助长生命。〔知识点〕 13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社会生活、学生、学科。〔知识点〕 14、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知识点〕 15、教学行为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 16、有效教学行为的共性特征:有效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文化性,情境性,整体性,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性。 17、教育评价之父是泰勒。〔知识点〕 18、教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教学功能。〔5〕管理功能。〔知识点〕 19、测验的三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客观测量的评价指标。〔知识点〕 20、行动研究过程的环节:1.计划。2.行动。3.观察。4.反思。〔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文化化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名〕 2、现代教学:现代教学是与古代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形态。它最初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19世纪形成基本体系,而后,从西欧和北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步分化和多样化,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到达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特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名〕 4、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名〕 5、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名〕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导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咨询题。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揭示规律:为啥教 确立价值:应该教啥 优化技术:如何教 四、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一)意义: 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需要 教学要从经验走向科学 教师要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 习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一、课程的历史进展 (一)前科学阶段的课程特点 (二)课程的系统理论阶段 (三)课程的特意学科阶段 泰勒原理示意图: 确定教育目标挑选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打算 二、教学的历史进展 (一)启蒙期的教学思想 《学记》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咨询答法,又称“产婆术”,成为西方启示式教学的渊源。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 (二)教学论的建立 ●德国拉特克(第一具倡导教学论)

●以教学的办法技术咨询题为教学研究中心 ●教学办法和技术即依靠于儿童心理,又依靠于学科性质 ●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教学要依照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举行 ●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教学论的进展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德国闻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建立传统教学论体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 ●教学时期论 ●明了 ●联想 ●系统 ●办法 ●杜威的教学论 ●美国闻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 ●对传统教学论的批评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反省思维与咨询题解决教学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程功能: 异化了的课程功能:掌握知识应对考试 促进学生的进展 单一的知识传递功能→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课程结构:多样化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没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D.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 历史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12、现代教育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育论。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