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

要内容。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

间力量的形式。”[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

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三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些学生在指定宗教场所以外参与各种名目非法聚集的宗教活动,有些学生同外籍教师名义上学外语实际上组织宗教性质的聚集。这表明部分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理解得较为片面,对于宗教事务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全面了解。

二、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与民族、家庭环境。社会转型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客观上造成价值真空和信仰的迷失。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如权

钱交易、腐败现象、道德意识的淡化、良心的缺失、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总之,人们的生存环境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日趋恶化。这些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难有一个服众的合理解释,自然科学也显得无能为力。这些另反应敏锐、思想活跃的大学迷惑不解,一部分人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何处安顿自己的灵魂?转而寻求万能的神。再者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是少数民族血统,其所在民族都信仰某种宗教,从他出生就被打上了本民族宗教的烙印;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所以这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受民族、家庭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宗教。

(二)内在心理的需要

为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个人和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所以他们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心理调节的需要。但是,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大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很欠缺。宗教能运用特定的信念,平衡和调节人们的心态,使人们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得到适度的抚慰。心理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大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于是大学生为寻求心理的平衡与和谐,取得心灵的慰藉与精神解脱进而皈依了宗教。

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不单纯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是人生意义困惑的问题,借助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以实现理想、寻求救赎、达到至善。

(三)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吸引力

世界三大著名的宗教教义都包括了一些道德诫律和规范:例如,

不奸淫、不偷盗、不贪财、不凶杀、不抢劫、不妄语、不诬陷、惩恶扬善、平等待人。这些戒律与规范在抑恶扬善、稳定社会、社会风气净化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宗教道德最诱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追求至善。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市场经济社会中物欲横流,认同了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与文化难解难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作为“二重世界”宗教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并且通过对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进行渗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一)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让大学生懂得宗教与人类社会并生,其产生、存在、消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在目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可能消亡,但正如恩格斯所言“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1]5291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也十分必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充分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政策,是国家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

利,是尊重和保护公民人权的重要表现。但同时必须强调,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因为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无神论与宗教的有神论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有义务在遵守党的宗教政策的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追求真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宗教问题在人类文明演进和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情感体验和实际践行,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提高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相信科学、追求真理显得十分重要。

(三)防御非法宗教活动进校园、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从现实中看,宗教不仅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和控制力,而且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成为一些政治势力对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载

体和工具。”[2]

“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这是马克思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尽管有人对这句论断有不同的解释,但在阶级社会,宗教曾经被统治阶级当作麻醉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宗教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消失了。但是,宗教的本质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严防伸入高等学校的非法宗教触手,坚决抵制宗教组织在高等学校开展宗教活动、散发宗教宣传品等,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总是处心积虑、竭尽全力地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宗教渗透是他们惯用的力量和常用手段。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绝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这些渗透是国际上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步骤。当今世界由民族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一定条件下,宗教就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四)以学生为本,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现代人对于宗教的信仰,是面对无法摆脱的困惑、干扰和痛苦的无奈选择。宗教“它反映着人在面对无能为力的自然的、社会的异己力量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活动方式。”[3]大学生思想上仍处在由幼稚发展到成熟的转折时期,就业和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条件下,大学生在成长、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负担不断加重,而这些问题单靠大学生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当政府、学校、老师和社会没能为他们

提供解决困难与问题的途径与渠道时,他们很有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或者厌学厌世的情绪,此时一些宗教若主动接近他们,他们就极易被俘获。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3]程宪.宗教文化与社会稳定[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

教,1997(2).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我国是国家,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及结合了我国和建设实际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是唯物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长期的无神论思想的教育后,皈依了宗教,成为了教徒,那无疑是教育事业的失败。只有赢得青年大学生,才能赢得未来。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深入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及时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相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德育对策 一、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意义

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接受过并接受着正规的学校教育,是中国特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大学生们是否有信仰,有什么的信仰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正因如此,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必须秉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可以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甚至有少数人大学生成为“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甚至皈依宗教成为了信徒。大学生一旦信仰了某种宗教,那么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必然会受到宗教观念甚至宗教组织的影响。宗教是唯心的;我国是国家,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及结合了我国和建设实际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是唯物的。从本质上而言,这两者是对立的。面对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一问题,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是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教育与合理引导新的指导思想,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透过宗教信仰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遏止校园传教现象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因此,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加强新时代宗教观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切入,合理引导他们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信仰;合理引导 宗教信仰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重大问题,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

色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和祖国统一。”[1]高校是严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法律规定的场所,但是,由于受各种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原来的部分人心理趋于认同发展到行为走向行动的状态。因此,应以新时代宗教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开展研究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行合理引导,保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维护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微探 宗教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及自身的哲学形式,也是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选择信仰宗教是个人的选择与私人事务也取决于个人,但是,任何人选择信仰宗教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也是信教

马克思原理课程论文之宗教观

摘要:宗教出现至今已有长远的历史,但很多人至今都不能真正理解宗教以及宗教观。不论是笛卡尔看似荒谬的二元论,还是晦涩难懂的佛经,都可以为人们开辟新的世界。一个正确的宗教观可以引导人远离罪恶、积极向上。 关键词:宗教信仰价值 1、何谓宗教? 一些现有的资料告诉我们,“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强调宗教起源于人间.否认存在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宗教是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对支配其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宗教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对社会存在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但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宗教的含义,包括我自己。事实上,很多人把会把它与迷信、迂腐混为一谈。他们高举科学的旗帜,声称自己为无神论者,把那些宗教徒看为异类。记得小时候,老师总教育我们要相信科学,尤其是在法轮功盛行的时候,那是我认为宗教即为迷信。我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自己的宗教观是什么,拿到题目的第一秒,脑子里就闪过这样的一个想法,它可以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引导人惶恐走向平静、从罪恶走向善良。可是很遗憾,看到一篇论文说这样的认识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宗教观以及宗教的本质。 2、浅看宗教观 2.1 倒向唯心主义的笛卡尔 前段时间碰巧在看萧拉瑟的《笛卡尔的骨头》,看起来还是有点累,从书中某些部分我了解到笛卡尔将人的自我或心灵理解为一种优越于或优先于物体实体的东西,物体实体的存在是大可怀疑的,但是却不可能因此而怀疑“自我”或“心灵”的存在。因为虽然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有一个东西我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怀疑的,这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本身。但是,既然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本身无可怀疑,则作为活动主体的“自我”的存在也就同样无可怀疑从而是确实可靠的了。这也就是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更准确的理解应该为“有所思,故有所思者”。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笛卡尔的二元论的革命意义在于不仅将自我或心灵宣布为一种不依赖于上帝的意志的独立存在,而且也将其宣布为一种不依赖于物体或自然的必然性而存在的东西,从而为自我或心灵的自主和自足和人的意志自由的存在开辟了道路,为人的主体性的存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2019-12-10 数据研究指出,近年来,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传教现象也在学校中屡禁不止。值得一提的是,信教者们的宣传已近乎疯狂,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着一大批传教人士以及相当多的思想引导行为。 客观来说,当代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主要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宗教信仰而获取一些安慰、获得强大的生存意念。然而各方面目益加大的宣传也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条件和媒介。 针对此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宗教长期存在的客观规律、不断的树立与加强我们中华文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大学生的工作,加强素质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的现象,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采用了包括问卷调查法,深度辅导法以及网络跟踪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特征进行了调研。累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8%。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信教人数比例上升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宗教信仰”,学生们选择“有宗教信仰”的为11.4%,选择“没有宗教信仰”的为64.5%,选择“不是很清楚”的为24.1%。在自认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对于“是否参加过宗教认定仪式”,选择“参加过”的为39%,选择“没参加过”的为61%。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虽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但是并没有实际参加过一些认定仪式。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信教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绝对人数也有很大的增幅。 (二)信教者积极传教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同学中,12%的同学对“是否会对室友、同学以及亲朋等身边人宣传宗教信仰”一问中选择了经常性宣传,34%的同学选择了偶尔宣传。从中可以发现,宗教传播行为在信教同学中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中我们也得出以下结论,信教同学的存在会让整个宿舍的同学们对宗教都相对较为熟悉,在遇到困惑时,他们也会逐渐倾向于采用宗教的信仰力量或理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获取精神支持。 (三)校园传教现象多见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 要内容。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 间力量的形式。”[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

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三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些学生在指定宗教场所以外参与各种名目非法聚集的宗教活动,有些学生同外籍教师名义上学外语实际上组织宗教性质的聚集。这表明部分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理解得较为片面,对于宗教事务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全面了解。 二、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与民族、家庭环境。社会转型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客观上造成价值真空和信仰的迷失。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如权

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宗教文化热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考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应当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审慎确立高校应对策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宗教信仰形成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知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本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把握校园文化价值导向,防范、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不至偏离正常的轨道。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应对策略。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升温,冲击着年轻学子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到三分之一。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综合全国各地对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调查结果,最高的地区在20%左右,最低也有3%。 青年大学生信仰,关系到其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了解和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原因及其心态特点。 当前,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原因复杂且多元,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形成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心态特点。 (一)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与好奇、盲从的信仰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国家政策日益开放开明,我国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上宗教书刊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加,新闻媒介中宗教方面的信息量逐渐增大,旅游文化中的宗教成份日趋浓重。而且,中国宗教作为本国的文化形态之一,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也已成为民间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诸种情况显示,在日益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化界、宗教界迎来了一股宗教文化热潮。宗教正通过越来越多样化的途径对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产生着影响。在考察青年大学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研究,对反映出的基本现状分析其形成的主观、客观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讨论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 关键词: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宗教学教育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是终身教育,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高职院校是落实《决定》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场所。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是进行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的意义所在。 1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指导实践活动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是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根据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可概括为:一是宗教信仰不是高职学生信仰的主流,但信教人数比例高于本科院校,且有逐步增高的趋势;二是高职学生受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影响较大,更加追求宗教信仰自由;三是高职学生信教主要为佛教和基督教,主要经家庭影响和亲朋好友介绍;四是从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组织来看,学生信教徒更倾向于淡化宗教仪式,较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行为趋于理性,虔诚度较低(本段概括参考了徐治彬《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为例》,学理论,2012年21期,第64-67页。)。 2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 根据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可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来分

信仰的力量论文

信仰的力量论文 信仰是希望,信仰是明灯,任何人,都有着多多少少的信仰,这是支撑我们不 被生打败的信念。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仰的力量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仰的力量论文(一) 论信仰的成长和信仰力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发展,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作 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在各种价值观中迷茫,并被他们影响,并表现出各种极端的、 消极行为。这种现状也许是由于客观环境和家庭修养造成,但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因 素却是始终起着最重大的作用。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没有一个坚定地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言: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当代 中国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 科学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 该有着坚定地的信仰,通过自己的积极的努力,践行信仰的真谛。 1. 关于大学生信仰的基本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学生基本上生活在小康中,已经向精神层面的追求。从小学到大 学这12年中,我们有没有思考我们的追求,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又该怎样做。有 没有思考我们精神上的最求。这就是我们说的信仰。 根据这次调查有很大一部分人选了对信仰或多或少思考过,但对信仰的解释都 有很大的模糊,不知道信仰是什么。根据调查大部分人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我在 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上面有一个2009年的关于大学生信仰

大学生宗教思想汇报

大学生宗教思想汇报 篇一: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 1.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

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1.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由社 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也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会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列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坚持和发展。这些基本态度和原则主要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国家实行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各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党的十一届

基督教信仰论文:宗教信仰教育路径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基督教信仰论文:宗教信仰教育路径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任何宗教文化都具有神秘性,基督教当然也不例外,《圣经》中的很多小故事、典故都寓意深刻,对人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督教的教堂也对很多大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具有心理调试功能,能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好奇心强,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毫无疑问基督教文化也在其探究对象之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文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基督教文化当然也包含在其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据有关研究,在大学生信教群体中,基督教的发展势头最迅猛,已超过其他宗教,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1]。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选择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这也给大学生信教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有研究表明,“在信仰基督教大学生的人数中,调查其最初的信仰动机,其中选择继承家庭传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2.90%,而寻求真理

和心灵寄托的比例分别为33.30%和23.80%。”[2]可见,很多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出身于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选择信仰基督教并不为奇。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意识的主要特征 (一)对基督教文化崇尚多于对教义的皈依 与其他信教群体有所不同,大学生更注重从文化层面来体会基督教。与基督教相关的物质、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独特魅力,比如,基督教教徒独特的生活方式,基督教富有特色的教堂建筑等都引起了大学生对基督教知识探究的望。 (二)信仰的功利性较大 一部分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就业、婚恋等压力,企图在心灵上得到主的慰藉,寻求宗教的庇护。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是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必须了解基督教文化),因此选择了信仰基督教。一些大学生喜欢听宗教中的赞美歌曲,觉得它像天籁之音,令人心情愉悦,基于这一目的而加入了信仰基督教的大军。甚至一些大学生抱着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目的,加入了基督教,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当前,国内外各种宗教相互撞击、相互涤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宗教对我国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对策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对自在世界、自为世界有着独特的诠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心理性特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另一方面心理尚未成熟、社会化程度低、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不协调,宗教容易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内外各种宗教相互撞击、相互涤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

念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大力加强“四个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分析研究宗教及宗教对大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宗教对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 1.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对是否该信仰宗教态度还较模糊。在回答“你是否信仰宗教”时,有80.9%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另一方面受访者对无神论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回答“大学生是否应当成为无神论者”时,仅23.4%的受访者选择“ ”,另外29.5%的受访者认为“不清楚”。 2.对宗教持宽容态度,但对宗教的内涵理解还不太深。对宗教的存在多数学生持宽容态度,在问到“你觉得各种宗教能够和谐相处吗”,90%选择“能够和谐共生”。在对宗教最终发展方向的看法上,回答“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未来社会宗教会消亡”总共占75%,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理性态度生成机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理性态度生成机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调查显示,海南高校信仰宗教的大学生群体总体基数较小,且宗教信仰对他们的正向价值较多,海南高校始终坚守主流舆论阵地。但是,海南高校学生情感世界的封闭性和波动性,宗教认知的片面化和感性化,以及宗教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性,正威胁甚至破坏着海南高校的宗教和谐局面。这要求海南高校的大学生必须秉承宗教信仰的理性态度,具体可从突出思想引领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宣传的优势、构建高校宗教信仰动态监测机制来着手培养。 [关键词]海南;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理性态度 当下,海南省内宗教种类及活动场所较多,宗教文化正逐渐影响在校大学生,海南高校信仰宗教学生人数和宗教现象逐年增加。要

把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来认识,正视海南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客观现实,妥善应对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海南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探索进一步培养海南高校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态度的现实路径,以期为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一、海南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以海南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问卷调查法。针对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医学院、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海南高校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6份,有效回收率为98%。二是深入访谈法。对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信教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调查结果,海南高校学生信仰宗教呈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郭权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此外,还有好多种。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

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 (二)宗教的起源 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一道电闪划破了夜空,一声炸雷惊天动地,是谁有这么大的力量?想想人类社会当中谁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既然人类没有这么大的力量,那肯定是个超人,超人就不是人,超人是神。他们就由此想象出个神,这个神是个什么神?然后人们就命名他为●“雷神”,他为什么要打雷?平时为什么不打雷呢?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