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某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加速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业态,改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东北地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成功模式,现结合肇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压力之大前所未有,瓶颈束缚超出预期,尤为是整个“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六期同至”的艰巨任务;面临着“镰刀弯”地区玉米“价补分离”、国外农产品大举入关和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挤压”;面临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双重考验”;面临着贫困村、贫困人口点多面广与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失衡反差”;面临着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与干部群众不适应、不同步、不对位的“明显落差”。在诸多重大压力之下,现代农业自身发展呈现出的内生性矛盾和局域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资源环境约束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速提升的重要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是:

一是传统式农业种植导致土地惯性疲劳,长期得不到休整。在持续高投入、高水肥种植条件下,土壤板结、硬化现象严重,有机质含量锐减,尤其是东北地区黑土层大量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地综合产能接近峰值,与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规划出现偏差。

二是割裂式农业生产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失衡。长期种、养分离,缺乏深度融合,导致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综合转化利用无法真正破题,农村“天然氧吧”、“环境净土”的传统认知正在被加剧破坏,与国家倡导的“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背离。

三是单一式种植结构导致农业产业循环不畅,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东北地区“大玉米”一统天下,长期掠夺式、压榨式生产,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链虽初步构建,但价值链没有得到根本体现,农民种植效益获得感不强,与国家提出的“种养结合”、“粮改饲”发展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四是失衡式发展方式导致农业发展短板突出,积弊较多。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的经济发展格局,致使农业长期停留在“以种为主”、以“原字号”销售为主的发展层面,产品品质短板、加工转化短板、市场竞争力短板问题格外突出,国家库存压力持续加大,与发展持续高效现代农业思路不相吻合。

二、建设组织

建设主体:某市人民政府。

实施主体:某市xx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某市xx谷物种植合作社、某市xx农机合作社。

共建单位:xx生化能源(某)有限公司、xx集团某长青畜牧有限公司、xx大庄园肉业集团某分公司。

(一)主体基本情况

1、某市农业基本情况。某市位于xx省中南部,xx江北岸,隶属xx市,南距省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xx74公里。全市幅员面积4332平方公里,有耕地398.5万亩、草原90万亩、林地60万亩、水面20万亩。现辖4个城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2个乡镇、186个村、1228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93万,其中农村总户数15.41万户,农村人口61万。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十名。历经多年发展,某市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动、以城乡一体化为载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大基地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3728个,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6%,2015年粮食总产实现47.06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1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890元。主要农作物玉米种植面积344.5万亩,水稻36.8万亩。

2、某市xx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成立于2011年9月,位于某市海城乡,注册资本金50万元,现有资产1500万元,主要经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承包海城乡土地1万亩,承包期50年。2014年在海城乡流转农民土地8335亩,其中带地入社、收入保底、年末分红户数396户1900亩。主要种植玉米全株青贮饲料,年产5万吨,订单供应xx集团长青牧场和其他养牛户。公司现有养牛场一处,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饲养肉牛200头,采用xx 生化能源(某)有限公司DDGS蛋白饲料和粘玉米秸喂牛,计划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头。

3、某市xx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xx谷物种植专业合作成立于2013年,法人吴学军,原为xx(生化)集团某分公司总经理,现为xx集团终身荣誉职工。入社农户1033户,规模经营面积20370亩,其中带地入社面积4611亩,流转土地面积5759亩,配套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个。2012年首创“畜禽粪便+秸秆+消碱技术”,经过不断丰富完善,通过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制作生物有机肥料,成功改造重度碱盐地6700亩,亩产提高到650公斤,不但打造了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还有效解决了粪便污染和秸秆焚烧问题,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探索出了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2015年合作社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制作有机肥3万吨,实现收入1672万元,社员保底收入580元/亩,二次分红收入20元/亩。

4、某市xx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组建于2014年10月,建设规模1000万元,国家投资6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400万元,注册资金1500万元,现有资产总额3500万元。合作社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国际、国内先进农机设备36台(套),改装自制自动扬粪车、秸秆捡拾机、多功能联合起垄机、加肥车10台。现有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17人。双丽农机合作社与双丽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两社合一”,入社农户1033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20,370亩。

5、xx生化能源(某)有限公司基本情况。xx生化能源(某)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亚洲最具有实力的酒精生产基地。总资产24.2亿元,厂区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500余人。自备11条铁路专用线,1座装机容量30兆瓦时的自备电站,11条专业化生产线。院内建设有19万平方米露天粮储平台,35个钢板式立储仓。公司以玉米为主要原料,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年转化玉米120万吨,年产酒精40万吨(含燃料酒精15万吨)、DDGS高蛋白饲料33万吨,玉米油2.9万吨,食用级液体二氧化碳1.5万吨。已经累计上缴税金23亿余元。

6、xx集团某长青畜牧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位于某市海城乡海城村,xx集团于2011年投资3.3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分为生活管理区、饲养区、青贮区、挤奶区、粪污处理区。牧场采用国际领先技术,配备先进的饲喂设备,实现了挤奶、发情、配种、营养配比等全程信息化管理。现存栏澳洲奶牛近5000头,年产优质原料奶2.7万吨,是东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牧场之一。牧场现有5个青贮窖,可贮青贮饲料57600立方米,约30000吨以上,能够满足5000头奶牛18个月青贮口粮。青贮饲料主要为合作商按公司规定种植的青贮玉米,营养价值比普通秸秆高出30%~50%,可节省精饲料1/5,每头奶牛每年可增产鲜奶500公斤以上。

7、xx大庄园肉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大庄园集团始建1982年,某分公司组建于2006年7月,总投资5亿元,是一家集进出口贸易、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牧业、食品工业、农牧业旅游产业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设调理品、羊排、小包装三大车间和一个体验室,现有职工3000名。建成了符合欧盟标准的现代化牛、羊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同时建成了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唯一一条按欧盟标准设计的鹿屠宰生产线。公司年屠宰肉牛10万头、鹿1万头,分割进口新西兰羊胴体50万只,年产肉制品10万吨,单日产量为内蒙三大家羊肉加工厂产量的总和,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指定的市场调剂储存企业。

三、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系列农业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农业服务组织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确保新常态下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高效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

(二)建设规模和路径

1、建设规模

示范区建设区域选定在海城乡,示范区规划面积13万亩,辐射周边姜家、尚家、里木店、宣化、兰西县康荣乡五个乡镇20万亩。初期示范面积2万亩,其中1万亩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种植优质玉米和其它经济作物。

2、实施路径

实施主体与xx生化(某)分公司、xx集团某长青畜牧有限公司、xx大庄园肉业集团某分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场合作,用xx生化生产的副产品DDGS饲料(湿酒糟)喂养奶肉牛,种植的青贮玉米销售给养殖场作饲料,同时回收养殖场牛粪。实施主体将玉米秸秆打捆回收,再用牛粪和秸秆生产沼气,沼渣制作有机肥还田,改良重度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打造稳产丰产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利用生产沼气分离出来的纤维素,年产木塑板料80000吨,沼气用来发电,沼渣沼液提纯后制作有机肥,年转化利用玉米秸秆20万吨,发电能力达到30万兆瓦,并入国家电网发售。

四、试验内容

(一)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1、肉牛养殖项目

(1)建设内容

建设5000头肉牛养殖场1处,犊牛由xx大庄园肉业集团某分公司提供,育成后由大庄园公司回收屠宰加工。养殖饲料采用青、黄贮和xx生化(某)分公司DDGS湿糟。项目总投资为6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4,000万元。养殖成本4,000万元(5000头×8000元/头),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5000头×12000元/头),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合作社可自筹1950万元。

(2)示范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拉长。某xx生化年产酒精湿糟DDGS饲料40万吨,每年烘干、包装、铁路运输费用2.4亿元左右。利用DDGS湿糟作养殖饲料,实现了就地消化利用,也确保了大庄园屠宰加工企业的原料稳固,降低了企业采购半径,节省了生产投入。

二是有利于多环节增收。某xx生化仅减少DDGS饲料外运环节一项,每年可增收2.4亿元左右,企业可从节省的费用中让利一部分给实施主体,确保养殖企业有稳固经济效益。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养殖,也确保了屠宰加工企业原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深加工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玉米产区利用青、黄贮养牛,实现了过腹增值,玉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国家库存压力,也避免了“价补分离”给种粮农民带来的价格冲击,提高了经济运行质效。

四是有利于开发利用新型能源。牛粪是玉米秸秆沼气化的最佳接种物,与玉米秸秆混合比达到35%时为沼气化最佳临界点,产生的沼气纯度高,质量好,适用于照明、炊火和工业化提纯。

五是有利于安置农民就业。养殖场建成后,可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安置离地农户就业。

2、玉米秸秆加工项目

(1)建设内容

年加工秸秆20万吨,转化利用牛粪7万吨,生产沼气4000万立方米,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2400万立方米,生产木塑材料80,000吨,有机肥64,000吨(有机质40%)。项目总投资1.7亿元,企业可自筹5100万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润6400万元,税金3600万元。

(2)示范意义

一是“两废变三宝”。实施秸秆加工转化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牛粪生产生物天然气、有机肥和木塑新型材料,“两废变三宝”,解决了农民燃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牛粪无法处理污染人居环境的难题。

二是提升耕地质量。在满足牛粪35%接种率的条件下,玉米秸秆沼气化后,生成的沼渣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0%,通过还田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沼渣肥料示范是解决我国土地贫瘠的经济、有效措施,具有重大推广示范意义。

三是开发新型工业材料。依据秸秆组份分级定向转化工艺,或采取秸秆汽爆耦合分级分离技术,使秸秆中长纤维变成木塑新材料,成本低廉,应用广泛,可大量替代木质板材。也可作为重要辅料,制作新型墙体材料。

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青贮+DDGS饲料养牛,牛粪+秸秆生产沼气,沼渣制造有机肥,提取生物天然气,加工新型工业材料,拉长扩大了产业链,放大产业链条经济总量,最大限度提升了产业价值链,实现了产业际间科学合理、可持续循环发展。从而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科学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实施“价补分离”政策的“镰刀弯”地区,不仅会有效规避农业经济下行压力,避免农民收入大幅减少,而且会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诱发经济上行动力。

3、有机肥生产试验项目

(1)建设内容

利用秸秆与牛粪年产有机肥3万吨,总投资900万元。生产资金为实施主体自筹。该项目已经实施,沼气项目实施后,有机肥项目停止,改为使用沼渣还田培肥耕地地力。同时,实施主体按照美国现行农业耕作技术,如有机质含量达到6%,土地产出将达到最大峰值,可不再施用任何肥料。为准确掌握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地产出效益关系,探索施用周期平衡点和不同盈利点,开展不同有机质含量试验,试验面积2400亩,共分4个区块,第一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3%的试验区,第二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的试验区,第三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5%的试验区,第四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6%的试验,每个区块试验面积600亩,分三年实施,每年实施200亩,共需投入资金2163万元。

(2)示范意义

一是尽快掌握有机质与土地产出关系。通过开展多个有机质点位测试,得出每个有机质点位增产数量、收益,以及每个有机质点位所投放有机肥的数量和投放价值,从而计算出投入产出比等

各方面数据。使正常情况下,需要10-30年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工作效果,均可通过1-3年的试验,在示范田内看到。

二是研究评价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效果。针对有机肥肥效长、见效慢特点,考虑使用者不愿接受,试验区按有机肥长效特性,通过示范计算出施用有机肥的年限平衡点和赢利点。

三是提供可靠技术参考。通过集中大量施入有机肥试验示范,探究在多少年内能使我国耕地质量快速恢复,为农业部制定低产田改良和黑土耕地质量提升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

1、建设内容

采用大垄双行技术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种植优质玉米1万亩。青贮玉米全株制作饲料,优质玉米秸秆回收,利用“秸秆+牛粪”技术制作有机肥,通过机械抛洒还田,配合大机械深松整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有机肥+消碱技术”,改造重度碱盐地3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5000亩。

2、示范意义

一是促进土地休养生息。通过有机肥料还田,实施耕地保护性作业,有利于促进土壤养分涵育,避免过度开发。

二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气通水性,提升农作物品质。

三是实现农业生态安全。通过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实现农业种植资源循环利用,杜绝或减少化工产品残留,打造可持续、友好农业环境。

(三)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

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肥料按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肥规律及特点,配总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需求设计方案,把水份、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供给作物。

1、示范规模

选择优质适宜地块,采取膜下滴灌方式,发展水肥一体化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500亩,每亩投入成本1000元,设计亩产量1100公斤,亩节水80-100吨,亩增收450元。

2、示范路径

主要载体是膜下滴灌,同时,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不同情况,按照定量给肥要求,设计出口、施用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亩肥施量为15-30公斤,比常规用肥减少20-35公斤;亩用水量为150吨,比常规用水减少200吨左右。

3、示范意义

一是解决北方春旱的危胁问题。某地处xx西部干旱地区,十年九春干旱,水和肥的利用率极低,是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彻底解决春旱问题。

二是解决早春低温幼苗生产缓慢的问题。我市作物早春播种后,温度极不稳定,经常处于持续低温,低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宜温度200C°的时间长达15-25天,不利于出苗、齐苗、壮苗,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尤其膜下滴灌可提高地温,使作物年有效积温提高150-250度,达到全苗、壮苗为作物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解决作物生长期间阶段性水肥失调问题。我市作物生长期、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里,80-90%的年份会遇到春旱、伏旱、秋旱造成减产,这是影响我市粮食生产最关键的因素。通过水肥一体化可持续、稳定、适时均衡地为作物提供水、肥的供给,达到稳定高产的目的。

四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我市单季亩化肥投入量50-70公斤,但利用率较低,氮肥利用率不足30%,磷肥利用率不足15%,钾肥利用率不足40%。根本原因是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估计过高而又不注重养地,加之秸秆燃烧不但烧掉了秸秆,也烧掉了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土壤有益生物,使土地板结硬化加剧,造成耕地质量快速下降。通过水肥一体化适时定量供给,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30%-50%,肥料成本降低30-50%。

五是解决作物生长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农业节水灌溉的典范工程,被世界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尤其符合北方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同时持续适时的滴灌也使土壤疏松、温湿度适宜,大大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复。

六是解决现行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综合成本过高的问题。对于我市十年九春旱的现实生产条件,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只能秋整地,有效作业时间只有20-30天时间,大规模春整地根本没有可能。实施水肥一体化使农机作业时间延长,整地有效时间春季约30天左右,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收、贮费用,整个动态生产成本降低30-50%。

(四)探索组建农民合作经济协会(暂定名)示范项目

1、组建目的

从东北实践看,现有的农民合作社组织规模大小不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低下。尤其是在组织农民入社、开展社外经济实体合作上,缺少可信度、可信力和谈判话语权,不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在推进整村规模经营上,更缺乏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创新改革,组建农民合作经济协会,找出符合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示范试验,探索出成熟推广模式,为农业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创建了基础,从而推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2、改革内容

一是构建组织。对现有的村委会实行改革,增加一个农民合作经济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原村委会的行政职能不变,其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职能由协会承担。

二是产生办法。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本村半数以上农民民主选举产生,协会每年选举一次,未到选举期协会成员有缺失的,由乡镇政府组织本村农民进行补选。

三是职能定位。协会承担本村全部经济职能,确定每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管理运营方式;确定种、肥、农药合作单位;负责向协会成员报告年度计划和决算;评价考核协会管理成员,罢免或选举产生新的管理成员。

3、运行机制

一是入会自由。土地确权完成后,农民以确权土地数量带证入会,由协会进行统一经营。农民也可以将确权后的土地流转给协会,或者流转给第三人后,由第三人带土地确权证和土地流转协议入会,第三人享有会员待遇,流出土地后的农民不享有会员待遇。

二是调整地块。不愿参加协会的农民,若其所耕种的土地位于集中规模经营地块之中,由协会按相同地类进行调串,由农民自己耕种。

三是统一经营。协会负责入会土地生产、经营、管理,经营收益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按入会土地数量、价值,折算股金,乘以股金红利,进行分配。

四是协会职工待遇。协会用工优先选用入会农民,由市有关部门负责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工资和养老、医疗保险金由协会和本人按比例缴纳。

五是会员权利。会员有权听取和决定每年的经营管理计划和执行情况,有权了解财务状况,有权提出任用或罢免协会管理成员议案,有权参加协会选举。

五、保障措施

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市将制定出台五项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以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为副组长,以金融、财政、保险、发改、粮食、农业等为成员单位的专项推进工作组,承担服务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推进落实等项职能,形成多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协调高效的服务体系。

二是政策支持。示范区是某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方向性、引领性项目,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示范区示范内容,积极对上争取相关政策,集中整合后优先投入示范区。

三是金融服务。组织市域内农业银行、信用联社、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予以重点扶持,简化服务手续,降低信贷利率,市财政配套给予信贷贴息,减轻示范主体资金压力。

四是保险服务。实施主体种植农作物由市财政以补贴方式,实施全面积投保,有效降低示范主体农业经营风险。

示范区试点工作,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扶持决定示范试验成败。综合考虑改革试验任务,需要上级部门予以政策倾斜:一是争取国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尤其是高标准农田、规模养殖、秸秆转化利用、地力培肥等方面政策项目扶持。二是争取国开行信贷支持。几年来,示范区试验项目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收期较长,但后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鉴于扩大规模后的示范区投入资金规模较大,实施主体自身难以承担,某市财力紧张,扶持有限,建议国家开发银行给予政策性信贷扶持,扶持资本金与自筹资本金比例建议在6:4标准,以减轻示范主体压力,助推示范主体更好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 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介绍农村生态 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措施,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首先,它有 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地区一直承担着农业生产和生态 功能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高。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 业可持续性。 其次,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对农民收入增加和乡村振兴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 加农民收入。同时,建设示范区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 最后,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 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繁荣。 二、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目标 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农业生态化、现代化和可持 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农业生态效益。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产品质量。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 产力,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 3.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修复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农业 产业链的闭合循环,提高农业系统的自给自足能力。 4.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措施 1. 制定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 2. 促进科研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提供科技支持, 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 3. 加强资源整合。整合农田、水源、农产品加工等资源,构建农业 产业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4. 引导农民参与。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态环保和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5. 增强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典型案例和经验的推广,带动 周边地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案现代农业示范园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案现代农业示范园实施方案 一、综述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的途径,打造出一批集种植、养殖、 加工、销售、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并以农业科技示范、标准化生产和 农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 二、建设目标 1.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2.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4.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乡村,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在示范园区内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重点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 殖技术,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吸引农民参与示范种植和养殖。同时,建 立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2.推动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包括修建灌溉系统、修复水土流失和水资源保护 工程等。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和排水能力, 保障农作物的灌溉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 在示范园区内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农产品仓储设施,通过冷链物流等 手段,实现农产品从采摘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程管理。打造农产品品牌, 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高附加值。 4.促进农业和旅游融合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推行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生态修复和 水土保持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资金保障 通过政府引导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合作社入股等方式,筹集建 设资金。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入股和分红等方式,分 享建设成果。 五、政策支持 1.减免租赁费用和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用,降低农民参与示范园区建设 的门槛。 2.对示范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 兴业。 3.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4.加强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 六、监督与评估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一、项目提要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一、项目背景 (5)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 (8) 一、项目建设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 (8) 二、区域优势明显。 (8) 三、自然气候适宜。 (8) 四、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 (9) 五、技术支撑强。 (9) 第四章市场分析 (10) 一、市场分析 (10) 第五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 一、项目所在村基本情况 (11)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 第六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及定位 (12) 二、项目建设目标 (12)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13) 一、项目实施地点 (13) 二、项目建设内容 (13) 第七章项目技术路线 (16) 一、百合的生长习性 (16) 二、百合对土壤的要求 (16) 三、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16) 四、种植深度和密度 (17) 五、种植后的管理 (17) 六、百合切花的采收和贮藏 (19) 七、百合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0)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4) 一、投资估算 (24) 二、项目资金筹措 (24) 第九章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25) 第十章项目运行模式 (26) 第十一章项目效益分析 (27) 一、生态效益 (27) 二、社会效益 (27) 三、经济效益 (27) 第十二章结论 (2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某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3、项目法人代表: 4、项目性质:新建 5、项目实施地点:某市双桥区双峰寺镇南堂村 6、项目建设期限:5年 7、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年产南堂村优质鲜切花400万株,年产牡丹籽13万公斤,年产中草药12万公斤,年接待游客10万人。 8、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项目占地16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百合产业基地30 0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500亩、中草药种植基500亩、四季采摘果园300亩、南观音堂遗址修复工程、农家乐四合院10个,园区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9、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百合产业基地投资2500万元,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投资600万元,中草药种植基地投资400万元,四季采摘果园投资500万元,南观音堂遗址修复工程投资500万元,农家乐四合院投资500万元。 10、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年产南堂村优质鲜切花300万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某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加速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业态,改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东北地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成功模式,现结合肇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压力之大前所未有,瓶颈束缚超出预期,尤为是整个“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六期同至”的艰巨任务;面临着“镰刀弯”地区玉米“价补分离”、国外农产品大举入关和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挤压”;面临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双重考验”;面临着贫困村、贫困人口点多面广与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失衡反差”;面临着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与干部群众不适应、不同步、不对位的“明显落差”。在诸多重大压力之下,现代农业自身发展呈现出的内生性矛盾和局域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资源环境约束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速提升的重要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是: 一是传统式农业种植导致土地惯性疲劳,长期得不到休整。在持续高投入、高水肥种植条件下,土壤板结、硬化现象严重,有机质含量锐减,尤其是东北地区黑土层大量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地综合产能接近峰值,与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规划出现偏差。 二是割裂式农业生产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失衡。长期种、养分离,缺乏深度融合,导致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综合转化利用无法真正破题,农村“天然氧吧”、“环境净土”的传统认知正在被加剧破坏,与国家倡导的“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背离。 三是单一式种植结构导致农业产业循环不畅,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东北地区“大玉米”一统天下,长期掠夺式、压榨式生产,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链虽初步构建,但价值链没有得到根本体现,农民种植效益获得感不强,与国家提出的“种养结合”、“粮改饲”发展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四是失衡式发展方式导致农业发展短板突出,积弊较多。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的经济发展格局,致使农业长期停留在“以种为主”、以“原字号”销售为主的发展层面,产品品质短板、加工转化短板、市场竞争力短板问题格外突出,国家库存压力持续加大,与发展持续高效现代农业思路不相吻合。 二、建设组织 建设主体:某市人民政府。

农村小型生态园建设方案

农村小型生态园建设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莱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

开江县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特色茶园示范区规划

开江县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特色茶园示范区规划 (一)建设目标 茶叶产业规划总面积5300亩,其中,在园区内新建茶叶科技示范园2300亩,带动园区周边丘陵或浅山区的原有老茶园(如双河茶厂的现有茶园)约3000亩。新建生产能力500吨/年的茶叶综合加工厂1座,开发高档名优系列茶叶新产品5~8个。建成具有生态循环、观光旅游、良种繁育和现代加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开江等川东地区茶叶产业的发展。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茶叶科技示范园的功能定位:建成具有茶叶绿色生产、加工、生态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茶叶科技示范园区。 茶叶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布局主要分三大块:第一,定位在皇城坝核心区。绿色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园区,占地2250亩,定位在兰家榜和皇城坝核心区。第二,绿色茶叶原料生产区,占地约3000亩,主要是在示范园区周边的丘陵或浅山区,带动茶农对原有老茶园进行改造或新开茶园。第三,现代茶叶综合加工园区,占地50亩,定位在皇城坝核心区。这三大块的具体建设内容与规模布局如下: 1、绿色生态茶园 绿色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园,定位在兰家榜和皇城坝核心区,占地2250亩。其中道路网、水利网、生态防护网、生产用房和观光站点等预计占地15%左右,实际有效种植面积为1913亩。 (1)园区建设的原理和标准

运用生态学和绿色生产的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有效利用,高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达到绿色、优质、高效益的绿色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园。 具体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园,实现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茶树良种化、作业机械化、栽培科学化、产品绿色化。在茶园建设和生产管理中具体执行以下标准: A、NY/T288-2002 绿色食品茶叶; B、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C、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D、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2)茶树品种、种植规格和种苗数设计 绿色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园区内选择4~5个名优绿茶品种,进行早中晚科学搭配,避免生产上的“洪峰”现象,使劳动力安排与茶叶机械使用平衡,也有利于产品多样性的开发;所选茶树品种要便于茶叶采摘和茶园管理机械化作业,适合制作名优绿茶的中小叶形茶树品种。结合开江的生态条件,早生种拟选用名山早、蒙山11等,中生种选择蒙山16,晚生种蜀永808号等。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200亩。 种植规格统一采用双行中等密度栽植,以便茶园管理机械化作业。大行距150㎝,小行距30㎝,穴距30㎝,每穴2株。每亩定值5930株左右,全园需要种苗数为: 1913亩×5930株/亩=1134.4万株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 的新方向。本方案旨在建设一片生态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示范区,以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成果。 二、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面积减少、化肥农 药使用过多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建设生态 农业示范区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 1. 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态化、循环化发展; 2.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 3. 推广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示范区规划 1. 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面积不少 于5000亩。 2. 建设布局:以农田为基础,结合林果、畜牧、渔业等多元化农业 种植养殖方式。

3. 农田生态化:通过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农作物轮作等手段,减 少对土壤的污染。 4. 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质 量安全检测标准。 5. 环保节能: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 能源浪费。 五、示范区建设步骤 1. 确立示范区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 2. 招募专业人才,组建农业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3. 修复土地和水环境,建设农业生态农田; 4.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试验; 5. 推广示范经验,培训农民,提高其技术水平; 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六、计划投入与效益预测 1. 计划投入: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预计总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 2. 效益预测:经过建设和推广,预计示范区的农产品产量将增加30%,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将增加20%以上。 七、风险控制与监测评估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顺利完成农田水利建设任务,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根据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提升耕地地力、改善农田生态为核心,坚持〃省主导、市统筹、县实施〃原则,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抓住有利时节,紧紧依靠群众,组织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持续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新建管机制,拓宽筹融资渠道,集中连片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3—2025年,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增加粮食产能10亿公斤以上。其中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地建设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其它区域建设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合理确定投资标准,高标准农田示

范区亩均总投资一般不低于4000元。 三、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与农业、水利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整组整村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格实行计划管控,合理安排建设进度。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健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投入保障机制,通过土地出让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等强化本级政府投入,加强资金保障。鼓励支持各地探索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新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标准。 (三)因地制宜,分类整治。根据各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按照先易后难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规模、布局、内容、标准,在保证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的前提下,对项目内各组成地块进行差别化整治。 (四)良田粮用,严格保护。对高标准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统一上图入库,强化高标准农田监测与用途管控,完善管护机制,保障持续利用。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五)引入竞争,创新机制。坚持统一分配标准、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预算定额、统一基础数据、统一监督管理,引入竞争性机制,探索创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施模式。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字体大小: - - 发表于 10-11-25 19:41 阅读1187 分类: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

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 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科普教育功能区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立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依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进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动、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进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夫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根底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根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经营方式,大力进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安康进展。 二、建设目标和根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依据《南宁市武鸣区 20**年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23 号〕要求,争取 1-3 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夫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 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 25%。 〔二〕根本要求。一是根底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根底设施根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到达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治理效劳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根本完善。基地根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根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将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标准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 5000 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 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进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 “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效劳、统一投入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

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范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先进科技示范区和安全生产展示区 3、打造一批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已建肥东白龙长王、肥西官亭马河湾、丰祥、肥西严店苏小、西郑岗、长丰造甲宋岗,在建的肥东八斗大张、长丰杨庙十井、长丰朱巷庞孤堆、梁圩七个万亩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项目园区建设;着力推动包河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产业园、包河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园,肥东陈集乡陈集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肥东民族乡万亩亩设施栽培产业园、元疃镇丰宝万亩食用菌产业园、撮镇镇建华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长丰以水湖为核心万亩设施草莓产业园、吴山车左、桥冲万亩南冬瓜旱作农业示范园,肥西以

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总体规划_发展定位与目标、规划理念

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性质定位: 重庆市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 二、功能定位 农业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 三、发展目标: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把园区建设成为融农业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 规划理念 一、总体理念:“田园” 1.溶合自然山水、林田草舍,用自然的方式诠释生态农业人文之园。 2.延续历史文化痕迹,构筑场所深厚田园文化背景。 二、构思来源 1.场地中高低、大小,错落有致的梯田,象一幅油画,给设计师带来很大的创作灵感。 2.今天,全球化浪潮来到了中国、城市化妆运动席卷大江南北,失去的是民族个性、地方精神和民族的归属与认同。设计师尝试一种探索,拒绝西方造园模式,同时抛弃国内模仿已久的传统形势,而是

直接从土地肌理与民风的淳朴中寻找属于场地自己的景观性格和形式。 3.“田园”也是象征着南岸区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试验田。 4.未来的城市将是生态的城市,“田园”本身完善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只是功能发生了转变,由生产功能变为环境保护、休闲、娱乐等功能。设计师尝试以一种新的视野诠释农业景观、大地肌理,并将之融入到城市的崭新概念中。 三、方案特色 1、产业体系:可塑性适应市场、示范性带动地区。 (1)充分利用自然土壤和水质较好的条件,采用高科技栽培手段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无公害、绿色农业 (2)顺应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家庭化和休闲化的趋势,加强发展适应市场的观光、休闲等可塑性较强的农业项目。 (3)完善园区的综合功能,形成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结合园区用地规模,在农业产业、土地利用、经营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吸取经验,作为地区农业发展的示范基地。 2、功能体系(规划布局):产业、地形、现状的“三位一体” (1)结地形地貌、山体水系、海拔高度、日照采光、土壤水质的特点和产业栽植所需环境的要求,合理布局各功能分区。

曲靖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曲靖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 引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为了提高农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纷纷探索绿色种养 循环农业模式。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是曲靖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2. 背景 曲靖市地处云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是曲靖市的支柱产业,但传统农业模式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农产品质量不 稳定等。为了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曲靖市开始尝试绿色种养 循环农业模式。 3. 主要内容 3.1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概念和意义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的农业生 产模式。它强调生态、循环和可持续,致力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2 曲靖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在曲靖市的试点工作中,主要包括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生态养殖、推 广绿色种植等内容。其目标是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培育绿色农产品品

牌,打造绿色农业示范区,助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3.3 实施方案的关键举措和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曲靖市采取了一系 列关键举措,如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科技创 新等。还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确保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长期效果。 4. 总结 通过对曲靖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探讨,我们可以 看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还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我们需要意识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仍然需要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 5. 个人观点 作为一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对于提高 农产品质量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高度赞同曲靖市的 探索和实践,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地方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 业模式,共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对曲靖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探讨,希望 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并认识这一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方案最新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X石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区农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思路,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高效、循环生态、示范带动”的基本要求,着力将石龙河示范区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基础设施过硬、运行机制灵活、龙头企业带动、辐射效应和效果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建设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规模发展、打造特色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坚持要素集聚、产业配套的原则;坚持基础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 (一)发展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集中整治、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力争5年内将示范区建成: ——以优质粮食为主,油料为辅的粮油生产基地; ——以肉羊为主,猪和家禽为辅的畜牧生产基地; ——以蔬菜为主,苗木花卉为辅的园艺生产基地; ——以粮食、畜产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 ——以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区。

(二)建设要求 1.主导产业规模化。立足我区农业产业布局,加快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要素向示范区集中,争取5年内实现主导产业产值占示范区总产值的7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80%以上。 2.设施装备完善。示范区内实现土地平整、道路平直、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示范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倍以上,设施装备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以上。 3.技术模式先进。示范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 4.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100%。打造2-3个省、市级农产品自主品牌。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示范区规划。石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示范区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全区的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到一盘棋布局、一张图展开、一体化实施。要始终坚持“五个结合”,即与村镇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相结合,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规划发展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逐步完善规划内容,对需调整的要及时修编并提请区规划委员会审查。 (二)加快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企业

新时代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新时代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 建工作方案 为有效保障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争创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根据《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农渔发[2021)13号)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省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基本条件 (一)总体情况。 县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是省海域面积最大、陆域面积最小的县,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县素有“中国贻贝之乡”的美誉,已然形成了集苗种生产、海区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和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截至2022年底,县养殖面积约2.4万亩,年产量达22.7万吨,年产值达8.4亿元,真正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二)创建优势。 近年来,以贻贝产业为主导,县先后获评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等荣誉称号。“贻贝”先后荣

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中国贻贝之乡”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四张国字号“金名牌”。 2022年,县被列为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县域综合类试点。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支持县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工作方案的通知》,统筹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优先支持县探索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道路,指导开展国家级绿色渔业基地示范区建设,做特海水养殖业等项目,这为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现有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健康养殖示范从点到面向全县推进,到2024年底,完成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各项创建工作,并通过考核验收。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养殖基础设施,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1.大力实施农业“双强”项目。贻贝自动包苗与海上原位收获成套装备及全程机械化集成项目已成功入选2023年省农业“双强”重点突破项目。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养殖服务主体”的模式,完成项目关键技术研究、装备创新、样机研发等工作,力争在2024年底实现贻贝养殖机械化集成与示范。 2.全面落实环保浮球替代工程。继续落实县泡沫浮球整治计划,通过日常执法行动,全力打击利用交通船舶及渔业船舶向县内输入泡沫浮球、企业生产养殖泡沫浮球等行为。通过增加本地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方案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项目方案X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武威和农牧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威和农牧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月

武威和农牧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1.1.1 项目名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项目 1.1.2项目地点: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 1.1.3 项目的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武威和农牧业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凉州区清源镇王庄村 法定代表人:孙世杰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 1.2.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2.4中央“一号文件”

1.2.5农业部和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 1.2.6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1.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可持续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甘肃省2007年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我省整体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十八大提出要努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2投资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及实施方案编写依据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1.2 项目主管单位 XX市人民政府 1.3 项目承担单位 XX市农业局 1.4 项目实施地点 XX省XX市所辖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 1.5 项目建设期限: 2006年~2010年。 1.6 项目建设内容 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以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水平为目的,全方位实施国家绿色农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围绕开展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农产品优良品种繁育应用

工程、农机现代化装备工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信息工程、绿色农业监测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提高辖区内农产品生产水平,达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安全的目标。 1.6.1 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完成水利修复配套工程733.73平方公里,其中:渠系配套工程500平方公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工程100平方公里,干旱山区喷灌、滴灌工程133.73平方公里。建设修复渠系30公里,为3万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配套滴灌、微灌设施;在浅山干旱地区建设喷灌、滴灌工程25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1200套。 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73333公顷。其中:建设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1000公顷,完成农田改造工程63333公顷(配方施肥40000公顷,化肥深施10000公顷,生物有机肥8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5333公顷)。 1.6.2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 建设30000公顷绿色蔬菜示范基地、30000公顷绿色水果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50000公顷绿色粮油示范基地(其中:20000公顷绿色优质小麦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玉米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1000公顷绿色花卉示范基地、绿色养殖基地(其中:5000头绿色

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一、目的意义 循环农业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2007年9月,农业部将我市列为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为我市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立足天水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统筹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态系统各种资源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对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高产、优质、低耗、生态、安全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全市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天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因地制宜,从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入手,采取发展水利设施、兴修水平梯田、改革耕作施肥制度、推广优良品种、科学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生态农业示范村、示范片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初步形成了循环农业的政策体系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对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条例。“十五”以来,先后制定了全市无公害农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指导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创建环境优美的乡镇和文明生态村,积极开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同时,市、县各级财政把农业环保和生态农业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污染监测防治,加强农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循环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总结推广了一些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治理力度,使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创出了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燕家韭菜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想法设法延长农业 产业链,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初步形成了?“畜禽养殖?粪便?沼气(粪便生化物)?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循环链、?“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生态循环链、?“种植绿肥?压青(过腹还田)?有机肥”循环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果品、马铃薯?加工果汁、淀粉?废弃物利用?养殖?有机肥”循环农业链,尤其是2002年以来,借助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我市把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作为受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农业部将我市列为“农村沼气建设整市推进示范市”,至2006年,先后在全市7县区74乡镇313村已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户35350户,总投资12687.26万元。四年来,我们在搞好沼气建设的同时,认真探索“三沼”综合利用和后续服务管理的新途径,形成了以麦积区社棠镇下曲村为代表的“五配套”(沼气,改厕,畜禽圈,水窖,果园)、武山县四门镇西川村和秦安县刘坪乡杜寨村为代表的“四位一体”(沼气池,日光温室,改圈,改厕)、麦积区琥珀乡方家村为代表的“12145”(1口沼气池、2眼水窖、1个集雨场、年出栏4头猪、5亩果园)生态农业模式,以麦积区元龙镇红星村为代表的“猪-沼-果”生态果园模式,以及“行政,协会,农户”的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为持续发挥沼气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活质量积累了一定经验。 (三)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及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