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目录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1)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1)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1)

1.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1)

2.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2)

3.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3)

4.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3)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4)

1.明确规,进行系统化教育 (4)

2.培养孩子自律的精神 (4)

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 (4)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5)

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5)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 (5)

3.要持久的训练 (5)

参考文献: (6)

浅析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容摘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策略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譬如,在一次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科学家回答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学习要多思考;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这位大科学家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孩子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很难改变。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有句关于习惯教育的说法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是啊,刚出生的孩子就像缕缕白丝,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黄色就是黄色。所以,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能不慎重。

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影响其生活方式和成长的道路,正所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良好的习惯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就是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应该科学的有原则的进行培养。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观点、方法和手段都极易走入误区。一种是对孩子的过度娇宠。在当代社会严重的“6+1”形势下,每一位年轻父母生下孩子的时候,都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里。孩子的出世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欢乐之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6位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真怕哪方面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周到委屈了孩子。就这样,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占据了家里的核心位置,过着饭来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殊不知,家长无尽的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孩子懒惰、刁蛮任性、胆怯害羞的心里问题。二是过度严厉,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孩子身上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孩子刚出生,家长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甚至在早期教育方面就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投资给3岁的孩子买高档的钢琴,古筝等音乐器材,给2岁的孩子报绘画班、舞蹈班、珠心算班等各种特长兴趣班……这些盲目的投入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精力和财力,而且还有可能挫伤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家长的“高期望”“严要求”会使性格倔强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心理,与家长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使性格变得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的幼儿则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撒谎等不良表现。

2.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浪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家长要抓住机会,适当的对孩子多加赞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神态,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可能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励孩子的机会也很多,这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进行鼓励。当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子,整理衣物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是好样的!”当孩子为下班回到家的爸爸妈妈拿来拖鞋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真棒,会照顾父母了。”当孩子帮一位老奶奶提菜篮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我为你感到自豪!”等等,要相信,我们的赞扬会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使良好的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如同栽花,一味的浇水、松土、施肥、修剪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花的生长规律浇灌,施肥修剪则会鲜花茂盛。所以赞赏幼儿也不能是盲目的,轻易的,应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赞赏的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表扬,使幼儿能够及时的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大量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然而,过多的表扬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我做什么都是对的,和我观点,行为等不一致的都是错的。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倔强、任性、经不起挫折的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发展情况适时适度的表扬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3.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

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一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的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父母不知不觉做成的不良示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脾气也不一定会好;父母喜欢口骂人,孩子自然也会随口骂人;父母爱好穿衣打扮,孩子也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喜欢吃的食物,孩子也会爱吃。

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4.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家长应该详细说明,明确交待,让孩子清楚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哪入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家长就应该有坚决的态度,严格执行。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坚决的态度。如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并且在行动上也要加以督促,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自流,非但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不良习惯。譬如,孩子今天坐在餐桌边吃饭,明天坐在阳台上吃饭,后天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试想,这样怎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除了以上4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并且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始终才能有助于好习惯的培养,决不能一曝十寒。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求家长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要求教师有比家庭教育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

1.明确规,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个性品德会在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容的系统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从而使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如:坐要有坐姿,吃饭时要安静进餐,饭前便后洗手,活动结束要整理好玩具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即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拿轻放物品;做到“三排”:喝水排队,入厕排队,上下楼梯排队;用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午休时要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盖被子,不会做的学着坐,学会做的坚持做。此外,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对性格胆怯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蛮横幼儿,以培养宽容品质为主;对待向幼儿,以培养活泼乐观为主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

2.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老师和家长都为幼儿制定了一些规则,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遵守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应当培养幼儿的自律精神。所谓的自律也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规则,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比如,在室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定进行,按规则决定胜负;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不小心碰到小朋友了要说对不起……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