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理与证明的教案

定理与证明的教案
定理与证明的教案

定理与证明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

2.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和步骤.

3.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句正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5.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是本节重点.

(二)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题设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得出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再以练习加以巩固,解决重点、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点题,引入新课.

2.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及练习巩固等手段完成新授.

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使学生严密推理过程,掌握推理格式,提高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引导讨论,例题示范讲解新知,以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理与证明,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并以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来说明什么是证明.我们再看这一命题的证明(投影出示).

例1 已知:如图1,,是截线,求证: .

证明:∵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对项角相等), (等量代换).

这节课我们分析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学习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板书]2.9 定理与证明

探究新知

1.命题证明步骤

学生活动:由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命题的证明过程,按自己的理解说出证明一个命题都需要哪几步.

【教法说明】根据上一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一是可以加深对命题证明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总结步骤时,学生所说的层次不一定有逻辑性,或不太严密,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分清命题证明几个步骤的先后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结果.教师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得出证明命题的步骤(出示投影):

第一步,画出命题的图形.

先根据命题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

第二步,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把命题的题设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

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得求证的途径,写出推理的过程.

学生活动:结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理解以上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给学生一定时间理解记忆).

【教法说明】在以上第二个步骤中,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教学中的难点,要注意在练习中加强辅导,第三步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要逐步培养训练,现阶段暂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练习:(1)画出证明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时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2)课本第112页A组第5题.

【教法说明】由学生依照例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巩固命题证明的第一、二步.

2.命题的证明

例2 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教法说明】此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但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最好通过让学生分步讨论,同桌互相磋商,分步完成的方法,使学生对命题证明的每一步都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考步骤.

(1)分析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画出命题证明所需要的图形.

邻补角用图2表示:

图2

添画邻补角的平分线,见图3:

图3

(2)根据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写出已知、求证.邻补角用几何符号语言提示:,角平分线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求证邻补角平分钱互相垂直,用符号语言表示: .

(3)分析由已知谁出求证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有什么结论后可得 ( ),由已知可以推导吗?学生讨论思考.

【教法说明】以上步骤的完成教师只提供思路,具体结论的得出与操作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完成整过程.

已知:如图,,, .

求证:

证明:∵ (已知),又∵ , (已知), .

(垂直定义).

证明完成后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证明的是一个简单叙述的命题,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可以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例2,结合图形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②在写已知、求证的内容时,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来表示,转化时的写法也不是惟一的,要根据使用的方便来写,如:与互为邻补角,在已知中写为,角平分线有几种表示方法,如是的平分线,,,根据此题写成较好,方便于下面的推理计算.

③对命题的分析、画图,如何推理的思考过程,证明时不必写出来,不属于证明内容.

反馈练习:按证明命题的步骤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相等.

【教法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找学生板演,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3.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师:以上我们的推理是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判定方法.那么如何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呢?如相等的角是对项角,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假命题,如何说明它是一个假命题呢?谁能试着说明一下?

【教法说明】教师先不告诉学生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而是由很明显的相等角是对顶角这一假命题,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说明,体验从反面去说明一个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归纳小结.

根据学生说明,教师小结:

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也就是说你所举命题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如同位角相等可如图,与是同位角但不相等就说明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

反馈练习:课本第111页习题2.3A组第4题.

【教法说明】在做以上练习时一定让学生学会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就是要澄清一些错误的概念.

反馈练习

投影出示以下练习: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两个角的和等于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3)对项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画图,写出已知,求证(不证明)

(1)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3.抄写下题并填空

已知:如图, .

求证: .

证明:∵ ( ),

【教法说明】以上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分清命题的题设

和结论;第2题是训练学生把命题转化为几何语言、几何图形的能力;第3题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命题证明的三个步骤.

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

课本第110页习题2.3A组第3(2)、(3)、(4)题.

(二)思考题

课本第112页B组第l、2题.

作业答案

A组(略)

B组1.已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角的补角相等).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已知:如图,,、分别平分与 .求证: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5.3.2 命题、定理、证明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做假命题,什么叫定理. 2.理解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或“若……则……”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若干个命题的分析,了解什么叫命题以及命题的组成,知道什么叫做真命题,什么做假命题,什么叫做定理. 【情感态度】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白命题在数学上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命题在其它许多学科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组成. 【教学难点】 命题的判断,真假命题的判断,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区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分析下列判断事情的语句,指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问题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画线段AB=5cm. (2)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3)如果直线a∥b,b∥c,那么a∥c. (4)直角都相等. (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即先分组完成上面的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成果,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 1.真命题与定理有什么样的关系. 2.对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怎样找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 【归纳结论】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3.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4.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是在今后推理中经常作为依据的一种真命题.但不是所有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都把它当作定理. 对于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应先将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或“若……则……”的形式.一般来说,如果前面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将这种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那么后面的部分一定要简单明了.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1)若a>b,则a2>b2. (2)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3)同位角相等.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学说明】本环节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深刻理解命题的组成和真假命题的判断. 【答案】略.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请几名学生口答,然后由教师归纳,可用电脑课件放映到屏幕上.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探究

a2+c2=b2,c=b2-a2!=42-32!=!7(cm).二、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例2在边长都是整数的△ABC 中,AB>AC,如果AC=4cm,BC=3cm,求AB的长.误解:由“勾3股4弦5”知 AC=4cm,BC=3cm,AB>AC,∴AB=5cm.剖析:这种解法受“勾3股4弦5”思维定势的影响,见题中有BC=3,AC=4,就认为AB=5,而忘记了“勾3股4弦5”是在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下才成立,而本题中没有指明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只能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解。 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 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 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 总之,在勾股定理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走向了数学殿堂。

我们都喜欢把日子过成一首诗,温婉,雅致;也喜欢把生活雕琢成一朵花,灿烂,美丽。可是,前行的道路有时会曲折迂回,让心迷茫无措。生活的上空有时会飘来一场风雨,淋湿了原本热情洋溢的心。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到达想去的远方。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也许生活会辜负你,但你不可以辜负生活。 匆匆忙忙地奔赴中,不仅要能在阳光下灿烂,也要能在风雨中奔跑!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前行中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 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得。坚持做对的事情,就是值得。不辜负岁月,不辜负梦想,就是生活最美的样子。 北大才女陈更曾说过:“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全力以赴,即使输了,也要比从前更强,我一直都在与自己比,我要把最美好的自己,留在这终于相逢的决赛赛场。” 她用坚韧和执着给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都无法预测未来的日子是阳光明媚,还是风雨如晦,但前行路上点点滴滴的收获和惊喜,都是此生的感动和珍藏。 有些风景,如果不站在高处,你永远欣赏不到它的美丽;脚下有路,如果不启程,你永远无法揭晓远方的神秘。 我们踮起脚尖,是想离太阳更近一点儿;我们努力奔跑,是想到达远方欣赏最美的风景。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没有伞的时候,学会为自己撑伞;没有靠山的时候,学会自己屹立成一座伟岸的山! 远方有多远?多久能达到?勇敢往前冲的人,全世界都会向他微笑。相信,只要启程,哪怕会走许多弯路,也会有到达的那一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5.3.2命题、定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下列问题: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能积极的思考教师所出示的各个问题复习巩固有关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给出下列语句, 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学生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分析每个语句的特点.思考:你能说一说这4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吗?并能耐总结出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初步感受到有些数学语言是对某件事作出判断的. 教师给出命题的定义.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3)命题的组成. 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的形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真命题与假命题: 教师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a>b.b>c那么a=b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明确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命题的正确性是我们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作为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第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是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 四、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习题5.3第11题.

勾股定理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推理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_____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___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2=c2﹣b2,b2= c2﹣a2及c2=a2+b2.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___.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___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 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___. 3.勾股定理的应用 (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 (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 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 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 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 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 ④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 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4.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_________.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典型例题

下册《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小街中学________ 责任教师_______ 段永杰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对于命题的相关知识,教材是分散安排的,本课时主要是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的判断、什么是定理、初步感知证明过程,大部分 内容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必探究,主要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的转化,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总之,在这一部分,学生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命题的真假、定理、证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达到了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理解命题的概念及构成;②会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③初步感知什么是证明. 2、数学思考:①通过对命题及其真假的判断,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②通 过对证明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3、解决问题:①初步体会命题在数学中的应用、用证明论证自己的判断;②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通过对命题、定理、证明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判断一件事情的真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②判断命题的真假;③理解证明过程要步步有据? 教学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证明过程

突破难点的方法:采用日常话语引导、多做练习突破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三角板 三、教学过程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也垂直于另一条; (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思考感悟 仔细判断 仔细判断, 认识定理 独立思考 动手尝试 为今后性质的准 确应用奠定基 础. 动手操作, 加深理解 提炼方法

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1)

5.3.2 命题、定理、证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 2.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和步骤. 3.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句正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5.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是本节重点. (二)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题设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得出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再以练习加以巩固,解决重点、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点题,引入新课. 2.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及练习巩固等手段完成新授. 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使学生严密推理过程,掌握推理格式,提高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引导讨论,例题示范讲解新知,以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理与证明,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并以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来说明什么是证明.我们再看这一命题的证明(投影出示). 例1 已知:如图1, , 是截线,求证: . 证明:∵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对项角相等),∴ (等量代换). 这节课我们分析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学习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板书]2.9 定理与证明 探究新知 1.命题证明步骤 学生活动:由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命题的证明过程,按自己的理解说出证明一个命题都需要哪几步. 【教法说明】根据上一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命题的证明过程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一是可以加深对命题证明的理解, 二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勾股定理的证明种方法教案

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 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 Rt ΔGDH ≌ Rt ΔHAE ,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 b a +. ∴ ()2 22 14c ab b a +?=+. ∴ 2 22c b a =+.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b>a ), 以c 为斜 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 21 . 把这四个直角三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 ΔDAH ≌ Rt ΔABE, ∴ ∠HDA = ∠EAB . ∵ ∠HAD + ∠HAD = 90o, ∴ ∠EAB + ∠HAD = 90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 2. ∵ EF = FG =GH =HE = b ―a , ∠HEF = 90o. ∴ EFGH 是一个边长为b ―a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 a b -. ∴ ()2 2 214c a b ab =-+?. ∴ 2 22c b a =+. 【证法4】(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 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EAD ≌ Rt ΔCBE , ∴ ∠ADE = ∠BEC . ∵ ∠AED + ∠ADE = 90o, ∴ ∠AED + ∠BEC = 90o. ∴ ∠D EC = 180o―90o= 90o. ∴ ΔDE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面积等于221c . 又∵ ∠DAE = 90o, ∠EBC = 90o, ∴ AD ∥BC . ∴ 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2 21 b a +. ∴ ()2 2212122 1 c ab b a +?=+. ∴ 2 22c b a =+.

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方法

【】()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 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B 、F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 E ≌ R t ΔEBF,

∴∠AHE = ∠BEF. ∵∠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ΔGDH ≌ RtΔHAE,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2 2 2 1 4c ab b a+ ? = + . ∴2 2 2c b a= +.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 2 1 .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 ∴∠HDA = ∠EAB.

勾股定理逆定理八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逆定理八种证 明方法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证法1 作四个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上(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过点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 D、E、F在一条直线上,且RtΔGEF ≌ RtΔEBD, ∴ ∠EGF = ∠BED, ∵ ∠EGF + ∠GEF =90°, ∴ ∠BED + ∠GEF = 90°, ∴ ∠BEG =180°―90°= 90° 又∵ AB = BE = EG = GA = c, ∴ AB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 ∠ABC + ∠CBE = 90° ∵ RtΔABC ≌ RtΔEBD, ∴ ∠ABC = ∠EBD. ∴ ∠EBD + ∠CBE = 90° 即∠CBD= 90° 又∵ ∠BDE = 90°,∠BCP = 90°,BC = BD = a. ∴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 证法2 作两个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斜边长为c. 再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使E、A、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过点Q作QP∥BC,交AC于点P. 过点B作BM⊥PQ,垂足为M;再过点F作FN⊥PQ,垂足为N. ∵ ∠BCA = 90°,QP∥BC, ∴ ∠MPC = 90°, ∵ BM⊥PQ, ∴ ∠BMP = 90°, ∴ BCPM是一个矩形,即∠MBC =90°。 ∵ ∠QBM + ∠MBA = ∠QBA = 90°,∠ABC + ∠MBA = ∠MBC = 90°, ∴ ∠, 又∵ ∠BMP = 90°,∠BCA = 90°,BQ = BA = c, ∴ RtΔBMQ ≌ RtΔBCA. 同理可证RtΔQNF ≌ RtΔAEF.即 证法3 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同证法2,再作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 分别以CF,AE为边长做正方形FCJI和AEIG, ∵EF=DF-DE=b-a,EI=b, ∴FI=a, ∴G,I,J在同一直线上, ∵CJ=CF=a,CB=CD=c,∠CJB = ∠CFD = 90°,

5.3.2命题、定理、证明(1)教案

5.3.2命题、定理、证明(1) 万宁市万城镇中学周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 2、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语句有一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四)课前预习 预习教材第20页至21页,并尝试完成课本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与学生们打招呼,说出以下四句话:(1)七(3)的同学们你们好吗? (2)大家今天都能认真听课吗?(3)七(3)班的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 (4)有时间我请大家吃饭。 问题1:下列四句话中,哪一句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 (1)七(3)的同学们你们好吗?() (2)大家今天都能认真听课吗?() (3)七(3)班的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 (4)有时间我请大家吃饭。() 问题2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对顶角相等;() (4)若a2=b2,则a=b。() (5)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若a2=4,求a的值;() 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点评:象上题中的(1)、(3)、(4)、(5)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如:画线段AB=CD。问题3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证法1】 做 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 ΔGDH ≌ Rt ΔHAE,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 ∴ ()2 2214c ab b a +?=+. ∴ 222c b a =+. 【证法3】(梅文鼎证明)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1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发展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推导 【教学难点】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如图所示为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这个图形里到底蕴涵了什么样博大精深的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这个图形,究竟有哪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勾股定理 【过渡】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现在,我们也来观察一下,从图形中能发现什么知识呢? 【过渡】大家来看P22页的思考内容,我们发现,这个图形与上边的图形是一致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来思考一下,这个图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过渡】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个图中,有三个正方形A、B、C,现在,我们假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正方形A、B、C的面积各为多少?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小方格的个数计算。 【过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正方形,S A=6,S B=6,S C=12。由此,我们能够回答思考内容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三个正方形的关系是S A+S B=S C。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结合正方形的知识,我们知道三个正方形所围成的,即蓝色部分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假设A、B、C三个正方形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则通过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大家能得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 【过渡】大家都是很优秀的科学家,就是这样,我们能够得到a2+b2=c2,而从图中,我们又能发现,a、b、c刚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呢? 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过渡】既然等腰三角形中有这样的性质,那大家就可能会说,其他一般的三角形中会不会也有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 ∠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 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A B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 a^2+b^2+4*(ab/2)=c^2+4*(ab/2), 整理得到:a^2+b^2=c^2。 【证法2】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2.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HAE ≌ RtΔEBF, ∴∠AHE = ∠BEF. ∵∠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 ∴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ΔGDH ≌ RtΔHAE,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a+b)^2. ∴(a+b)^2=c^2+4*(ab/2),∴ a^2+b^2=c^2。

【证法3】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2.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 ∴∠HDA = ∠EAB. ∵∠HAD + ∠HAD = 90o, ∴∠EAB + ∠HAD = 9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 EF = FG =GH =HE = b―a , ∠HEF = 90o. ∴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b-a)^2. ∴(b-a)^2+4*(ab/2)=c^2,∴ a^2+b^2=c^2。 【证法4】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2.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EAD ≌ RtΔCBE, ∴∠ADE = ∠BEC.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2 2 2 1 4c ab b a+ ? = + . ∴2 2 2c b a= +.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 2 1 . 把这四个直角三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 ∴∠HDA = ∠EAB. ∵∠HAD + ∠HAD = 90o, ∴∠EAB + ∠HAD = 9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 EF = FG =GH =HE = b―a , ∠HEF = 90o. ∴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a b-. ∴ ()2 2 2 1 4c a b ab= - + ? .

(完整版)命题、定理、证明教案设计

13.1.1命题、定理、证明(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 2、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语句有一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四)课前预习 预习教材第20页至21页,并尝试完成课本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与学生们打招呼,说出以下四句话:(1)七(3)的同学们你们好吗? (2)大家今天都能认真听课吗?(3)七(3)班的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 (4)有时间我请大家吃饭。 问题1:下列四句话中,哪一句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 (1)七(3)的同学们你们好吗?() (2)大家今天都能认真听课吗?() (3)七(3)班的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 (4)有时间我请大家吃饭。() 问题2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对顶角相等;() (4)若a2=b2,则a=b。() (5)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若a2=4,求a的值;() 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点评:象上题中的(1)、(3)、(4)、(5)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如:画线段AB=CD。问题3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讲解学习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

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出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那么斜边(弦)的长是。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的长。 你是否发现与的关系,和的关系,即,,那么就有勾股弦。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小正大正 ×2 1 +(-),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A B

《命题 定理与证明》优秀教案

5.3.2《命题、定理、证明》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命题、定理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教学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教学难点

命题概念的理解;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 问题1 请同学读出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问题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问题3 你能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 问题4 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命题,并思考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