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的化学处理及深度处理

废水的化学处理及深度处理
废水的化学处理及深度处理

第四章废水的化学处理及深度处理

知识目标:

●了解废水化学处理的基本原理

●掌握中和药剂、混凝剂的性能和选用方法

●掌握中和设备与混凝设备的基本结构

●了解膜分离技术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废水中和和混凝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掌握吸附、消毒等废水深度处理的技术方法

废水的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以去除离水中的溶解性或胶体性的污染物质。它既可使污染性物质与水分离, 也能改变污染物质的性质, 如降低废水中的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 氧化还原某些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等, 因此可达到比物理方法更高的净化程度。特别是要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时或当废水中含有某种有毒、有害且又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时, 采用化学治理方法更加适宜。由于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日趋增多, 其中许多污染物通过常规的处理已不能去除或去除甚少。例如:氮、磷的化合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毒与细菌等还需要进一步采用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第一节中和法

一、概述

用化学法去除废水中的酸或碱,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处理酸、碱废水的碱、酸材料称为中和剂。利用中和原理处理污水的方法称为中和处理法。

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是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生产废水之一。通常酸性废水含有有机酸和无机酸两类,主要来源于化工、化纤、电镀、金属酸洗车间等。酸性废水中常见的有机酸包括醋酸、甲酸、柠檬酸等;而常见的无机酸包括硫酸、硝酸、氢氟酸、氢氰酸、磷酸。碱性废水中常见的碱性物质有苛性钠、碳酸钠、硫化钠及胺等,主要来源于印染、炼油、造纸

等行业。

对于酸碱废水的处理,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否综合利用。酸性废水浓度在3%~5%以上,碱性废水浓度在1%~3%以上,必须考虑酸碱的回收。这样不仅使有用成份得到回收利用,同时节省了废水处理的费用。例如采用扩散渗析法回收钢铁酸洗废液中的硫酸,采用蒸发浓缩法回收苛性钠等。

当酸碱废液浓度低于上述值时,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意义不大,方考虑中和处理,使废水的pH 值恢复到中性附近的一定范围,一般pH 在6~9。

中和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对排水管道造成腐蚀,减少对受纳水体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及对后续废水采用生物处理时能够保证微生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有利用碱性废水或碱性废渣进行中和、投加碱性药剂及通过有中和性能的滤料过滤3种方法。碱性废水的中和方法有利用酸性废水或酸性废渣进行中和、投加酸性药剂等。

二、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1.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

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在中和过程中应控制碱性废水的投加量,使处理后的废水呈中性或弱碱性。酸碱完全中和的条件为:

∑∑≥k B Q B Q a

a b b α (式4-1) 式中 Q b ——碱性废水流量,m 3/h ;

B b ——碱性废水浓度, g/L ;

Q a ——酸性废水流量,m 3/h ;

B a ——酸性废水浓度, g/L ;

α——碱性中和剂对酸的比耗量,指中和1kg 酸所需碱的量,见表4-1;

k ——反应不均匀系数,一般取1.5~2。

表4-1 碱性中和剂对酸的比耗量

中和1kg 酸所需碱的量/(kg )

CaO

Ca(OH)2 CaCO 3 MgCO 3 CaCO 3 ·MgCO 3 H 2SO 4 0.571 0.755 1.020 0.860 0.940

HNO3

HCl CH3COOH 0.455

0.770

0.466

0.590

1.010

0.616

0.795

1.370

0.830

0.688

1.150

0.695

0.732

1.290

当酸碱废水排出的水质水量比较稳定且酸碱含量接近平衡,可直接进行中和;当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可采用调节池调节后进入中和池进行中和处理;当废水本身的酸碱含量不能平衡时,需要补加中和剂。

2.投加碱性药剂中和法

投药中和方法应用广泛,适合任何浓度、任何性质的酸性废水,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应能力强,中和药剂利用率高。

中和酸性废水常用的碱性药剂有石灰、石灰石、苏打、苛性钠等,由于药剂中常含有不参与中和反应的惰性杂质(如砂土、粘土),药剂的实际耗量比理论耗量要大。

药剂的选用,应考虑其溶解性、反应速率、成本和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其投加量可以按化学方程式进行估算。

3.过滤中和法

使废水通过具有中和能力的碱性固体颗粒物滤料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称为过滤中和。这种方法适用于含酸浓度不大于2~3g/L并生成易溶盐的酸性废水。如果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油脂类、重金属盐时,则不便采用。

具有中和能力的碱性滤料有石灰石、大理石或白云石等,最常用的是石灰石。其反应式如下:

2HCl+CaCO3══CaCl2+H2O+CO2 ↑

2HNO3+CaCO3══Ca(NO3)2+H2O+CO2 ↑

H2SO4+CaCO3══CaSO4↓+H2O+CO2 ↑

以石灰石作滤料处理硫酸废水时,因中和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在滤料表面形成覆盖层,会阻碍滤料和酸的接触反应。因此废水的硫酸浓度一般不超过1~2g/L。如果硫酸浓度过高,可以通过回流出水进行稀释。

过滤中和所使用的中和滤池有普通中和滤池、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

普通中和滤池为固定床,水的流向有平流式和竖流式两种。目前多采用竖流式。竖流式又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种。如图4-1所示。普通中和滤池的滤床厚度一般为1~1.5m,滤

料粒径一般为30~50mm,过滤速度一般不大于5m/h,接角时间不小于10min。注意滤料中不得混有粉料。废水中如含有可能堵塞滤料的物质时,应进行预处理。

图4-1 中和滤池

(a)升流式;(b)降流式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可以分为恒速升流式和变速分流式两种类型。废水通过滤料层时滤速不发生变化,则为恒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如图4-2所示。滤池分为四部分:底部为进水设备,采用大阻力穿孔管布水,孔径9~12mm,进水设备上面是卵石垫层,厚度为0.15~0.2m,卵石粒径为20~40mm,垫层上面为石灰石滤料,粒径0.5~3mm,滤床膨胀率保持在50%左右,膨胀后的滤层高度为1.5~1.8m,滤层上部清水区高度为0.5m,水流速度逐渐缓慢,出水由出水槽均匀汇集出流。滤床总高度为3m左右,直径大于2m。废水从滤池的底部进入,水流自下向上流动,从池顶流出。废水上升滤速高达有50~70m/h,粒料间相互碰撞磨擦,加上生成的CO2气体作用,有助于防止结壳,滤料表面不断更新,具有较好的中和效果。

图4-2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

1-环形集水槽;2-清水区;3-石灰石滤料;4-卵石垫层;

5-大阻力配水系统;6-放空管

变速升流式膨胀中和筒体为倒圆锥体,滤料层的截面积是变化的,其底部滤速较大,可使大颗粒滤料处于悬浮状态;上部滤速较小,可保持上部微小滤料不致流失,以防止滤料

表面形成CaSO4覆盖层,同时提高滤料的利用率。

三、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1.药剂中和法

碱性废水的中和剂有硫酸、盐酸等。由于采用工业硫酸价格较低,故应用较为广泛。使用盐酸时反应产物的溶解度高,泥渣量少,但出水溶解固体浓度高,其价格较硫酸要高。无机酸中和碱性废水的工艺、设备和酸性废水的加药中和设备基本相同。

2.烟道气中和法

用含有CO2和少量SO2、H2S的烟道气作中和剂处理碱性废水,采用的设备是喷淋塔。塔中的滤料是一种惰性填料,本身不参与中和反应。运行时碱性废水从塔顶用布液器喷出,流向填料床,烟道气则自塔底进入填料床。水、气在填料床接触过程中,废水和烟道气都得到了净化,使废水中和、烟尘消除。

另外,用压缩CO2中和碱性废水,采用的设备与烟道气类似,采用逆流接触反应塔。由于成本较高,实际工程采用较少。

第二节混凝法

混凝法是工业污水经常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混凝法可以去除废水中细分散固

体颗粒, 乳状油及胶体物质等。例如可以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除去多种高分子物质、

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 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以去除能够导致富营

养化物质, 如磷等可溶性无机物。此外, 还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因此, 混凝法在

工业污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处理法, 也可以和其它处理法配合,

作为予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

一、胶体的特性

(一)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水污染最明显的部分是水中的各种悬浮杂质,它们大都可以通过自然沉淀的方法去除,如大颗粒悬浮物可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而细微颗粒的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的自然沉降则是极其缓慢的,在停留时间有限的水处理构筑物内不可能沉降下来。它们是造成水质不能达标

的根本原因。这类污染物的去除,有赖于破坏其胶体的稳定性,如加入混凝剂使胶体脱稳,使颗粒相互聚结形成容易去除的大絮凝体而去除。

水处理工程所研究的分散体系中,颗粒尺寸为1nm至0.1μm的称为胶体溶液,颗粒大于0.1μm的称为悬浮液。胶体分子聚合而成的胶体颗粒称为胶核,胶核表面吸附了某种离子而带电。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溶液中的异号离子(反离子)就会被吸引互到胶体颗粒周围形成吸附层,而其它异号离子,离核较远,不随胶核运动并有向水中扩散的趋势形成扩散层。

通常将胶核与吸附层合在一起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组成称为胶团。胶团的结构式如图4-3所示。

图4-3 胶团结构式

图4-4为一个想象中天然水的粘土胶团。天然水的浑浊大都由粘土颗粒形成。粘土的主要成分是SiO2,颗粒带有负电,其外围吸引了水中常见的许多带正电荷的离子。吸附层的厚度很薄,大约只有2~3?。扩散层比吸附层厚得多,有时可能是吸附层的几百倍。在扩散层中,不仅有正离子及其周围的水分子,而且还可能有比胶核小的带正电的胶粒,也夹杂着一些水中常见的HCO3-、OH-、Cl-等负离子和带负电荷的胶粒。

图4-4 天然水中粘土胶团示意图

由于胶核表面所吸附的离子总比吸附层里的反离子多,所以胶粒带电。而胶团具有电中性,因为带电胶核表面与扩散于溶液中的反离子电性中和,构成双电层结构如图4-5所示。

图4-5 胶体双电层结构示意图

扩散层中的反离子由于与胶体颗粒所吸附的离子间吸附力很弱,当胶体颗粒运动时,大部分离子脱离胶体颗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滑动面。胶核表面上的电位离子和溶液主体之间形成的电位称总电位,即ψ电位。胶核在滑动时所具有的电位称动电位,即ξ电位,它是在胶体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在滑动面上的电位。在水处理研究中,ξ电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激光多普勒电泳法或传统电泳法测得。天然水中胶体杂质通常带负电。地面水中的石英和粘土颗粒,根据组成成分的酸碱比例不同,其ξ电位大致在-15~-40mV。一般在河流和湖泊水中,颗粒的ξ电位大致在-15~-25mV左右,当被含有机污染时,ξ电位可达-50~-60mV。

(二)胶体稳定性

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致使胶体颗粒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颗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同性电荷的静电斥力和颗粒表面的水化作用。

胶体颗粒的布朗运动,构成了动力学稳定性,反映为颗粒的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水中粒度较微小的胶体颗粒,布朗运动足以抵抗重力的影响,因此能长期悬浮于水中而不发生沉降,称为动力学稳定性。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和颗粒表面的水化作用,构成了聚集稳定性。反映了水中胶体颗粒之间因其表面同性电荷相斥或者由于水化膜的阻碍作用而不能相互凝聚的特性。

布朗运动一方面使胶体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碰撞接触吸附絮凝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有静电斥力和水化作用,使之无法接触。

因此,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如果聚集稳定性一旦破坏,则胶体颗粒就会结大而下沉。

二、混凝原理

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凝聚是瞬时的,而絮凝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二者在一般情况下不好截然分开。因此,把能起凝聚和絮凝作用的药剂统称为混凝剂。

胶体颗粒的脱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混凝剂的作用,使胶体颗粒本身的双电层结构发生变化,致使ξ电位降低或消失,达到胶体稳定性破坏的目的;再一种就是胶体颗粒的双电层结构未有多大变化,而主要是通过混凝剂的媒介作用,使颗粒彼此聚集。

(一)混凝机理

目前普遍用四种机理来定性描述水的混凝现象。

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

根据胶体双电层结构,决定了颗粒表面处反离子浓度最大。胶体颗粒所吸附的反离子浓度与距颗粒表面的距离成反比,随着与颗粒表面的距离增大,反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等。

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盐类时,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高,胶体颗粒能较多地吸引溶液中的反离子,使扩散层的厚度减小。根据浓度扩散和异号电荷相吸的作用,这些离子可与颗粒吸附的反离子发生交换,挤入扩散层,使扩散层厚度缩小,进而更多地挤入滑动面与吸附层,使胶粒带电荷数减少,ξ电位降低。这种作用称为压缩双电层作用。此时两个颗粒相互间的排斥力减小,同时由于它们相撞时的距离减小,相互间的吸引力增大,胶粒得以迅速聚集。这个机理是藉单纯静电现象来说明电解质对胶体颗粒脱稳的作用。

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不能解释其它一些复杂的胶体脱稳现象。如混凝剂投量过多时,凝聚效果反而下降,甚至重新稳定;可能与胶粒带同号电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有机物有好的凝聚效果;等电状态应有最好的凝聚效果,但在生产实践中,ξ电位往往大于零时,混凝效果最好。

2.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

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指胶粒表面对异号离子、异号胶粒或链状分子带异号电荷的部位有强烈的吸附作用而中和了它的部分电荷,减少了静电斥力,因而容易与其它颗粒接近而互相吸附。这种吸附力,除静电引力外,一般认为还存在范德华力、氢键及共价键等。

当采用铝盐或铁盐作为混凝剂时,随着溶液pH值的不同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水解产物。

当pH较低时,水解产物带有正电荷。给水处理时原水中胶体颗粒一般带有负电荷,因此带正电荷的铝盐或铁盐水解产物可以对原水中的胶体颗粒起中和作用。

3.吸附架桥作用机理

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高分子物质与胶体颗粒的吸附与桥连。当高分子链的一端吸附了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形成“胶粒-高分子-胶粒”的絮凝体,高分子物质在这里起了胶体颗粒之间相互结合的桥梁作用。高分子物质投量过少,不足以将胶粒架桥连接起来;投量过多,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又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使凝聚效果下降,甚至重新稳定,即所谓的再稳。

除了长链状有机高分子物质外,无机高分子物质及其胶体颗粒,如铝盐、铁盐的水解产物等,也都可以产生吸附架桥作用。

4.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沉淀物网捕,又称为卷扫。是指向水中投加含金属离子的混凝剂(如硫酸铝、石灰、氯化铁等高价金属盐类),当药剂投加量和溶液介质的条件足以使金属离子迅速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所生成的难溶分子就会以胶体颗粒或细微悬浮物作为晶核形成沉淀物,即所谓的网捕、卷扫水中胶粒,以致产生沉淀分离。这种作用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混凝剂需量与原水杂质含量成反比。

在水处理工程中,以上所述的四种机理有时可能会同时发挥作用,只是在特定情况下以某种机理为主。

(二)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1.水温

水温对混凝效果有明显影响。低温水絮凝体形成缓慢,絮凝颗粒细小、松散,沉淀效果差。水温低时,即使过量投加混凝剂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一般冬天混凝剂用量比夏天多。

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时水解困难,造成水解反应慢。如硫酸铝,水温降低10℃,水解速度常数降低约2~4倍。水温在5℃时,硫酸铝水解速度极其缓慢。

为提高低温水混凝效果,常用的办法是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投加活化硅酸后,可对水中负电荷胶体起到桥连作用。如果与硫酸铝或三氯化铁同时使用,可降低混凝剂的用量,提高絮凝体的密度和强度。

2.pH值

混凝过程中要求有一个最佳pH值,使混凝反应速度达到最快,絮凝体的溶解度最小。

这个pH值可以通过试验测定。混凝剂种类不同,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对于铝盐与铁盐混凝剂,不同的pH值,其水解产物的形态不同,混凝效果也各不相同。

对硫酸铝来说,用于去除浊度时,最佳pH值在6.5~7.5之间,用于去除色度时,pH 值一般在4.5~5.5之间。对于三氯化铝来说,适用的pH值范围较硫酸铝要宽。用于去除浊度时,最佳pH值在6.0~8.4之间,用于去除色度时,pH值一般在3.5~5.0之间。

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受水的pH值影响较小,故对水的pH值变化适应性较强。

3. 悬浮物含量

浊度高低直接影响混凝效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混凝。浊度不同,混凝剂用量也不同。对于去除以浑浊度为主的地表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中的悬浮物含量。

水中悬浮物含量过高时,所需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加量将相应增加。为了减少混凝剂用量,通常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聚丙烯酰胺及活化硅酸等。对于高浊度原水处理,采用聚合氯化铝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

水中悬浮物浓度很低时,颗粒碰撞速率大大减小,混凝效果差。为提高混凝效果,可以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活化硅酸或聚丙烯酰胺等,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絮凝体的尺寸和密度增大;投加粘土类矿物颗粒,可以增加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凝结中心,提高颗粒碰撞速率并增加絮凝体密度;也可以在原水投加混凝剂后,经过混合直接进入滤池过滤。

4.水力条件

要使杂质颗粒之间或杂质与混凝剂之间发生絮凝,一个必要条件是使颗粒相互碰撞。推动水中颗粒相互碰撞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一是在水力或机械搅拌作用下所造成的流体运动。由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称“异向絮凝”,由流体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称“同向絮凝”。

同向絮凝要求有良好的水力条件,控制混凝效果的水力条件,往往以速度梯度G值和GT值作为重要的控制参数。

GT值是速度梯度G与水流在混凝设备中的停留时间T之乘积,可间接地表示在整个停留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

在混合阶段,异向絮凝占主导地位。药剂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进程很快,故要求混合快速剧烈,通常搅拌时间在10~30s,一般G值为500~1000s—l之内。在絮凝阶段,同向絮凝占主导地位。絮凝效果不仅与G值有关,还与絮凝时间T有关。在此阶段,既要创造足够的碰撞机会和良好的吸附条件,让絮体有足够的成长机会,又要防止生成的小絮体被打碎,因此搅拌强度要逐渐减小,反应时间相对加长,一般在15~30min,平均G值为20~70s—l,

平均GT值为l×104~1×105。

三、混凝剂

为了使胶体颗粒脱稳而聚集所投加的药剂,统称混凝剂,混凝剂具有破坏胶体稳定性和促进胶体絮凝的功能。习惯上把低分子电解质称为凝聚剂,这类药剂主要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性中和机理起作用;把主要通过吸附架桥机理起作用的高分子药剂称为絮凝剂。

混凝剂的基本要求是: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适应性强,使用方便,货源可靠,价格低廉。

混凝剂种类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如表4-2所示。

无机混凝剂应用历史悠久,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水的净化处理以及地下水、废水淤泥的脱水处理等。无机混凝剂按金属盐种类可分为铝盐系和铁盐系两类;按阴离子成分又可分为盐酸系和硫酸系;按分子量可分为低分子体系和高分子体系两大类。

有机混凝剂虽然价格低廉,但效果较差,特别是在某些冶炼过程中,实质上是加入了杂质,故应用较少。近20年来有机混凝剂的使用发展迅速。这类混凝剂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混凝剂(褐藻酸、淀粉、牛胶)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混凝剂(聚丙烯酰胺、磺化聚乙烯苯、聚乙烯醚等)两大类。由于天然聚合物易受酶的作用而降解,已逐步被不断降低成本的合成聚合物所取代。

表4-2 混凝剂的类型及名称

(一)无机类混凝剂

1.无机盐类

无机低分子混凝剂即普通无机盐,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在水处理混凝过程中,投加铝盐或铁盐后,发生金属离子水解和聚合反应过程,其产物兼有凝聚和絮凝作用的特性。无机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水解生成带电离子,其电性与水中颗粒所带电性相反,水解离子的价态越高,凝聚作用越强。但用于水处理时,无机低分子混凝剂成本高,腐蚀性大,在某些场合净水效果还不理想。

(1)硫酸铝

硫酸铝使用方便,混凝效果较好,是使用历史最久、目前应用仍较广泛的一种无机盐混凝剂。净水用的明矾就是硫酸铝和硫酸钾的复盐Al2(SO4)3·K2SO4·24H20,其作用与硫酸铝相同。硫酸铝的分子式是Al2(SO4)3·18H20,其产品有精制和粗制两种。精制硫酸铝是白色结晶体。粗制硫酸铝质量不稳定,价格较低,其中Al2O3量为10.5~16.5%,不溶杂质含量约20~30%,增加了药液配制和排除废渣等方面的困难。硫酸铝易溶于水,pH值在5.5~6.5范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室温时溶解度约50%。

硫酸铝使用时水的有效pH值范围较窄,与原水硬度有关。对于软水,pH在5.7~6.6;中等硬度的水,pH在6.6~7.2;较高硬度的水,pH在7.2~7.8。

除了固体硫酸铝外,还有液体硫酸铝。液体硫酸铝制造工艺简单,含Al2O3量约为6%,一般用坛装或灌装,通过车、船运输。液体硫酸铝使用范围与固体硫酸铝,但配制和使用均比固体硫酸铝方便的多,近年来在南方地区使用较为广泛。

(2)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分子式为Fe2SO4·7H20,半透明绿色晶体,又称为绿矾。易于溶水,水温20℃时溶解度为21%,硫酸亚铁离解出的Fe2+只能生成最简单的单核络合物,所以没有三价铁盐那样良好的混凝效果。残留在水中的Fe2+会使处理后的水带色,Fe2+与水中的某些有色物质作用后,会生成颜色更深的溶解物。因此在使用硫酸亚铁时应将二价铁先氧化为三价铁,而后再混凝作用。

处理饮用水时,硫酸亚铁的重金属含量应极低,应考虑在最高投药量处理后,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应在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限度内。

铁盐使用时,水的pH值的适用范围较宽,在5.0~11之间。

(3)三氯化铁

三氯化铁分子式为FeCl3·6H20, 是黑褐色晶体,也是—种常用的混凝剂,存强烈吸水性,极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形成的矾花沉淀性能好,絮体结得大,沉淀速度快。处理低温水或低浊水时效果要比铝盐好。我国供应的三氯化铁有无水物、结晶水物和液体。液体、晶体物或受潮的无水物具有强腐蚀性,尤其是对铁的腐蚀性最强。对混凝土也有腐蚀,对塑料管也会因发热而引起变形。因此在调制和加药设备必须考虑用耐腐蚀器材,例如采用不锈钢的泵轴运转几星期就腐蚀,一般采用钛制泵轴有较好的耐腐性能。三氯化铁pH值的适用范围较宽,但处理后的水的色度比用铝盐高。

2.无机高分子类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剂。药剂加入水中后,在一定时间内吸附在颗粒物表面,以其较高的电荷及较大的分子量发挥电中和及粘结架桥作用。它比原有低分子絮凝剂可成倍地提高效能,且价格相对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近年来,研制和应用聚合铝、铁、硅及各种复合型絮凝剂成为热点。

(1)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PAC),是目前生产和应用技术成熟、市场销量最大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实际应用中,聚合氯化铝具有比传统絮凝剂用量省、净化效能高、适应性宽等优点,比传统低分子絮凝剂用量少1/3~1/2,成本低40%以上,因此在国内外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如日本聚合氯化铝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为400kt以上,比60年代末增长了30倍,20世纪90年代产量已达600kt以上,占日本絮凝剂生产总量的80%,并有逐渐取代传统絮凝剂的趋势。

聚合氯化铝也称碱式氯化铝。聚合氯化铝化学式表示为[Al 2(OH)n ·Cl 6-n ]m ,其中n 为可取1到5之间的任何整数,m 为≤10的整数。这个化学式实际指m 个Al 2(OH)n ·Cl 6-n (称羟基氯化铝)单体的聚合物。

聚合氯化铝中OH 与Al 的比值对混凝效果有很大关系。一般用碱化度B 来表示。

%100][3][?=

Al OH B (式4-2) 例如n=4时,碱化度B 为:

%7.66%100234=??=B (式4-3)

一般来说,碱化度越高,其粘结架桥性能越好,但是因接近[Al (OH)3]n 而易生成沉淀,稳定性较差。目前聚合氯化铝产品的碱化度一般在50~80%。

聚合氯化铝的外观状态与盐基度、制造方法、原料、杂质成分及含量有关。盐基度<30%时为晶状固体;30~60%为胶状固体;40~60%为淡黄色透明液体;>60%时为无色透明液体,玻璃状或树脂状固体;>70%时的固体状不易潮解,易保存。

除了聚合氯化铝外,聚合硫酸铝在处理天然河水时,剩余浊度的质量分数低于4μg /g ,COD Cr 低于6mg/L ,脱色效果明显;在处理含氟废水时,F -

含量低于104μg /g 。聚合硫酸铝除浊效果显著,并且有较宽的温度和pH 值适用范围。

2.聚合硫酸铁

聚合硫酸铁(PFS ),它是一种红褐色的粘性液体,是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其化学式为

[Fe 2(OH)n ·(SO 4)3-n/2]m ,其中n<2,m>10的整数。聚合硫酸铁具有絮凝体形成速度快、絮团密实、沉降速度快、对低温高浊度原水处理效果好、适用水体的pH 值范围广等特性,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硫化物及致癌物,无铁离子的水相转移,脱色、脱油、除臭、除菌功能显著,它的腐蚀性远比三氯化铁小。与其他混凝剂相比,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3.活化硅酸

活化硅酸(AS ),又称活化水玻璃、泡化碱,其分子式为Na 2O ·xSiO 2·yH 2O 。活化硅酸是粒状高分子物质,属阴离子型絮凝剂,其作用机理是靠分子链上的阴离子活性基团与胶体微粒表面间的范得华力、氢键作用而引起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不具有电中和作用。活化硅酸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作为混凝剂开始在水处理中得到应用的。活化硅酸呈真溶液状态,在通常的pH 条件下其组分带有负电荷,对胶体的混凝是通过吸附架桥机理使胶体颗粒粘连,

因此常常称之为絮凝剂或助凝剂。

活化硅酸一般在水处理现场制备,无商品出售。因为活化硅酸在储存时易析出硅胶而失去絮凝功能。实质上活化硅酸是硅酸钠在加酸条件下水解了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中间产物,其电荷、大小、结构等组分特征,主要取决于水解反应起始的硅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时的pH值。活化硅酸适用于硫酸亚铁与铝盐混凝剂,可缩短混凝沉淀时间,节省混凝剂用量。在使用时宜先投入活化硅酸。在原水浑浊度低,悬浮物含量少及水温较低(14℃以下)时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在使用时要注意加注点,要有适宜的酸化度和活化时间。

(二)有机类混凝剂

有机类混凝剂,指线型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絮凝剂。其种类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按反应类型可分为缩合型和聚合型;按官能团的性质和所带电性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凡基团离解后带正电荷者称阳离子型,带负电荷者称阴离子型,分子中既含有正电荷基团又含有负电荷基团者称两性型,若分子中不含可离解基团者称非离子型。常用的有机类混凝剂,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

有机混凝剂品种很多,以聚丙烯酰胺为代表。其优点是投加量少,存放设施小,净化效果好。但对其毒性,各国学者看法不一,有待深入研究。聚丙烯酰胺(PAM)是非离子型聚合物的主要品种,另外还有聚氧化乙烯(PEO)。

聚丙烯酰胺,又称三号絮凝剂,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无色、无味、无臭、易溶于水,没有腐蚀性。聚丙烯酰胺在常温下稳定,高温、冰冻时易降解,并降低絮凝效果。故在贮存和配制投加时,注意温度控制在2~55℃之间。

聚丙烯酰胺的聚合度可高达20000~90000,相应的分子量高达150万~600万。它的混凝效果在于对胶体表面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胶粒之间形成桥联。聚丙烯酰胺每一链节中均含有一个酰胺基(-CONH2)。由于酰胺基之间的氢键作用,线性分子往往不能充分伸展开来,致使桥联作用削弱。

(三)复合类混凝剂

1.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是在普通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中引入其他活性离子,以提高药剂的电中和能力,诸如聚铝、聚铁、聚活性硅胶及其改性产品。王德英等研制的聚硅酸硫酸铝,其活性较好,聚合度适宜,不易形成凝胶,絮凝效果显著。用于处理低浊度水时,其效果优

于PAC和PFS。此外,为了改善低温、低浊度水的净化效果,人们又研制开发出一种聚硅酸铁(PSF),这种药剂处理低温低浊水,比硫酸铁的絮凝效果有明显的优越性:用量少,投料范围宽,絮团形成时间短且颗粒大而密实,可缩短水样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对处理水的pH值基本无影响。东北电力学院的袁斌等以AlCl3和Na2SiO3为原料,采用向聚合硅酸溶液直接加入AlCl3的共聚工艺,制备了聚硅氯化铝絮凝剂(PASC),PASC比PA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残留铝含量低。

2.无机-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复合使用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对含各种复杂成分的水处理适应性强,可有效除去细微悬浮颗粒。但生成的絮体不如有机高分子生成的絮体大。单独使用无机混凝剂投药量大,目前已很少这样使用。

与无机药剂相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小,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介质pH值及环境温度的影响小,生成污泥量也少;而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子可带—COO-、—NH、—SO3、—OH等亲水基团,可具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有利于污染物进入絮体,脱色性好。许多无机絮凝剂只能除去60~70%的色度,而有些有机絮凝剂可除去90%的色度。

由于某些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其水解、降解产物有毒,合成产物价格较高,现多以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使用,或以无机盐的存在与污染物电荷中和,促进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

(四)助凝剂的作用与原理

当单独使用某种絮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还需要投加助凝剂。助凝剂是指与混凝剂一起使用,以促进水的混凝过程的辅助药剂。助凝剂通常是高分子物质。其作用往往得为了改善絮凝体结构,促使细小而松软的絮粒变得粗而密实,调节和改善混凝条件。

水处理常用助凝剂有骨胶、聚丙烯酰胺及其水解产物、活化硅酸、海藻酸钠等。

在水处理过程中还会用到其它的一些种类助凝剂,按助凝剂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调整剂、絮体结构改良剂和氧化剂三种类型。

1.调整剂

在污水pH值不符合工艺要求时,或在投加混凝剂后pH值变化较大时,需要投加pH 调整剂。常用的pH调整剂包括石灰、硫酸和氢氧化钠等。

2.絮体结构改良剂

当生成的絮体较小,且松散易碎时,可投加絮体结构改良剂以改善絮体的结构,增加其粒径、密度和强度,例如采用活化硅酸、粘土等。

3.氧化剂

当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易起泡沫,使絮凝体不易沉降。这时可以投加氯气、次氯酸钠、臭氧等氧化剂来破坏有机物,从而提高混凝果。

(五)微生物絮凝剂

随着全球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使用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有关研究表明,常饮用以铝盐为絮凝剂的水,能引起老年性痴呆症。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丙烯酰胺,已被指出存在安全及环境方面的问题:完全聚合化的聚丙烯酰胺危险性不大,但聚合用的单体-丙烯酰胺对神经有强烈的毒性,是膀胱癌的致剂,且残留性极大。现有混凝剂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开发具有高絮凝活性、安全、无毒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絮凝剂成为迫切而有意义的课题,因此人们开始把研究目光转向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经过微生物的发酵、提取、精制等工艺从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中制备具有凝聚性的代谢产物,例如DNA、蛋白质、糖蛋白、多糖、纤维素等。这些物质能使悬浮物微粒连接在一起,并使胶体失稳,形成絮凝物。微生物絮凝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学和环保等领域。微生物絮凝剂克服了无机混凝剂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缺点。不仅不易产生二次污染,降解安全可靠,而且能快速絮凝各种颗粒物质,在废水处理中,与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安全、无毒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目前对其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菌种的分离、筛选和培养上,所以微生物絮凝剂还未能大规模应用于废水处理上。微生物絮凝剂是当今一种最具希望的絮凝剂,它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四、混凝过程

水处理过程中,向水中投加药剂,进行了水与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或絮凝,这一综合过程称为混凝过程。

混合过程包括药剂的溶解、配制、计量、投加、混合和反应等几个部分。

(一)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混凝剂投加分干法投加和湿法投加两种方式。

干法投加是把药剂直接投放到被处理的水中。干法投加劳动强度大,投配量较难掌握和控制,对搅拌设备要求高。目前国内已很少使用。

1溶解池是把块状或粒状的混凝剂溶解成浓溶液,对难溶的药剂或在冬季水温较低时,可用蒸汽或热水加热。一般情况下只要适当搅拌即可溶解。药剂溶解后流入溶液池,配成一定浓度。在溶液池中配制时同样要进行适当搅拌。搅拌时可采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方式。一般药量小时采用水力搅拌,药量大时采用机械搅拌。凡和混凝剂溶液接触的池壁、设备、管道等,应根据药剂的腐蚀性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大中型水厂通常建造混凝土溶解池,一般设计两格,交替使用。溶解池通常设在加药间的底层,为地下式。溶解池池顶高出地面0.2m ,底坡应大于2%,池底设排渣管,超高为0.2~0.3m 。

溶解池容积可按溶液池容积的20~30%计算。根据经验,中型水厂溶解池容积为0.5~0.9m 3/(104m 3·d),小型水厂为1 m 3/(104m 3

·d)。

溶液池是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设施。溶解池内的浓药液送入溶液池后,用自来水稀释到所需浓度以备投加。溶液池容积按式4-4计算: bn

aQ bn aQ W 4171000100010024=??=

(式4-4) 式中 W 处理的水量,m 3; Q 处理水量,m 3/h ;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 /L ;

b 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按商品固体重量计);

n 每日配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2.混凝剂投加

(1)计量设备

通过计量或定量设备将药液投入到原水中,并能够随时调节。一般中小水厂可采用孔口

图4-8 恒位水箱

(2)投加方式

投加方式分为重力投加或压力投加,一般根据水厂高程布置和溶液池位置的高低来确定投加方式。

1)重力投加。是利用重力将药剂投加在水泵吸水管内(图4-9)或吸水井中的吸水喇叭口处(图4-10),利用水泵叶轮混合。取水泵房离水厂加药间较近的中小型水厂采用这种办法较好。图中水封箱是为防止空气进入吸水管而设的。如果取水泵房离水厂较远,可建造高位溶液池,利用重力将药剂投人水泵压水管上,如图4-11。

2)压力投加。是利用水泵或水射器将药剂投加到原水管中,适用于将药剂投加到压力水管中,或需要投加到标高较高、距离较远的净水构筑物内。

水泵投加是在溶液池中提升药液送到压力水管中,有直接采用计量泵和采用耐酸泵配以转子流量计两种方式,如图4-12所示。

水射器投加是利用高压水(压力>0.25MPa)通过喷嘴和喉管时的负压抽吸作用,吸人药液到压力水管中,如图4-13。水射器投加应设有计量设备。一般水厂内的给水管都有较高

压力,故使用方便。

药剂注入管道的方式,应有利于水与药剂的混合,图4-14所示为几种投药管布置方式。投药管道与零件宜采用耐酸材料,并且便于清洗和疏通。

药剂仓库应设在加药间旁,尽可能靠近投药点,药剂的固定储备量一般按15~30d最大投药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根据供药点的远近与当地运输条件决定。

图4-9 吸水管内重力投加

1-吸水管;2-水泵;3-压力管;4-水封箱;5-浮球阀;6-溶液池;7-漏斗

图4-10 吸水喇叭口处重力投加

图4-11 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1-溶解池;2-溶液池;3-提升泵;4-投药箱;5-漏斗;6-高压水管

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一、臭氧废水分解法 此法主要依靠强氧化剂,臭氧与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反应,可以有效地把废水中的酚和氰等杂质清理干净,消除水中异味,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臭氧的氧化功能可以清除掉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且臭氧在水中经过分解还可以转化成氧气;不过在使用臭氧废水分解法时,它的操作方法一定按照要求进行,若某一环节出现错误,则会造成更大损失。 4.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技术 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技术处理效果突出,它可以有效地将废水中的铁屑分解、过滤掉,利用电化学对物质的氧化还原、对絮体的电富集以及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凝聚、新形成的絮体进行吸收、过滤;因废水处理效果好、成本造价低,易操作和维护,此方法在化工废水处理上应用广泛。 二、蒸发法处理化工废水 蒸发法,选用蒸发工艺将废水开展蒸发浓缩、蒸发结晶的方法,主要是将化工废水进行盐水分离。 三、膜技术废水分离法 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处理过程中进行科学化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膜技术在进行废水处理时,不需要借用别的一些物质,就能够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开,而且可以把再利用的原料进行有效的回收; 膜技术中的超滤技术还可以把化工废水中的聚乙烯醇浆料有效回收,但此法也有不足之处,即过滤膜的使用造价过高,过滤时间比较短,且易受到污染。 四、电催化废水分解法 电催化废水分解可将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常温情况下会发生催化活性的电极反应形成羟基自由基,并将水中的有机物逐渐转变成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而且有的部分有机物会出现燃烧现象,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可利用资源;电催化废水分解法操作简

单方便,且废水处理效率高,应用广泛。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第3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 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隔板絮凝池虽构造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折板絮凝池虽絮凝时间短,效果好,但其絮凝不充分, 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只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水厂。机械絮凝池虽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短,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网格絮凝池构造简单、絮凝时间短且效果较好,本设计将采用网格絮凝池[8,9,10,11]。 3.1.1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絮凝池设计水量: s /m 308.0Q 31= (1)絮凝池有效容积 T Q V 1= (3-12) 式中 Q 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T —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设计中取T=15min 。 3277.2m 60150.308V =??= (2)絮凝池面积 H V A = (3-13) 式中 A —絮凝池面积(m 2);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H —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H=4m 。 2m 3.694 2.277A == (3)单格面积 1 1 v Q f = (3-14) 式中 f —单格面积(m 2);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典型工程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典型工程 王妍吴丹 (大连善水德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大连市11660) 摘要:多相溶气采用涡流泵或气液多相泵,为泵的调节和气浮工艺的控制提供了极好的操作条件。具有节省能耗、节省系统配套设备、节省空间、无堵塞、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SQF多相溶气气浮主要针对石油石化行业高含油的情况,作为第二级气浮处理后进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作为生化处理后污水的澄清设备;作为深度处理的预处理设施等方面。 关键词:臭氧催化氧化、BAF、石化废水 1、工艺简介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指引下,中水回用和企业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得到积极的采用和推广。将污水作为第二水源,做好节水减排,污水回用工作,既可以降低新鲜水消耗、减少污水外排,又降低企业用水成本。但是,随着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满足新的标准。废水经过一系列的二级生化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更难于被生物所利用,通过扩建现有工艺无法使出水达标。 我公司针对上述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B/C比偏低、可生化性差、含有生物难降解的芳香类有机物等特点,研发了臭氧催化氧化+BAF的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使污水深度处理变成了可能。 该工艺在我公司设计建设的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50吨/小时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成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首例应用该工艺的项目,并获得了良好、稳定的运行效果。 我公司在臭氧的投加方式、臭氧与废水的混合方式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并且解决了残余臭氧对后端曝气生物滤池生化系统微生物的影响问题。我公司对作为臭氧氧化处理单元后续的生化单元的曝气生物滤池亦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原有工艺上对配水、配气等方面进行创新,使该工艺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形成了我公司独到的控制标准和技术配置。 臭氧催化氧化+BAF工艺作为我公司专门为石化企业的污水深度处理研发的专利工艺技术,工艺成熟,处理效果稳定,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 2、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介绍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应用于水处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目前国内外已经在某些废水处理中采用了臭氧工艺,臭氧一直以其高效且不产生二次污染而著称。 一般来说,国内外采用的氧化工艺有三种即氯氧化法技术、臭氧氧化法技术、湿式氧化法技术。

电镀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精品整理 电镀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一、技术概述 该技术采用双级处理、深度回用和膜分离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三段式回用工艺、双级污泥循环反应设备,运用现代化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电镀废水多级利用、系统动态监控、工艺参数的设定、故障报警等功能。电镀废水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大于76%,出水悬浮物低于5mg/L,贵金属去除率达到98%。对日处理水量160 m3,年减少CODCr排放10890kg,减少重金属排放3000kg;年节水43000t,综合运行成本9元/m3。 二、技术优势 (1)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的综合处理技术,使电镀废水的各项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排放限值 (2)比传统反渗透工艺降低运行费用30%-40%。 (3)将电镀废水回用率由目前的30%以下(行业水平)提高到循环利用率76%,使电镀生产节约用水46%。 (4)采用自动化运行及在线检测、远程监控、联网诊断等先进技术,使处理过程稳定、可靠、安全、达标。 三、适用范围 电镀企业及电镀生产园区电镀废水处理 四、基本原理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分离处理,通过两次调节废水的pH值,使废水中碱性重金属离子和中性重金属离子分别在其最佳的沉淀环境内进行沉淀分离,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使废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标准,再对达标的废水进行双膜法(超滤膜+反渗透膜)分离,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各类金属离子,反渗透膜清水侧出水达到电镀清洗工艺用水水质标准,回用于电镀生产线,反渗透浓水侧出水再经过一次物化沉淀,最终使浓水达标排放。

石化废水处理

本文由maxxbest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环境污染与防治 28 卷 5 期第第 2006 年 5 月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殷永泉邓兴彦刘瑞辉张 (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凯崔兆杰济南 250100) 石油化工废水组成复杂 , 浓度高 , 毒性强和难降解 ,对环境危害大 .概括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化工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摘要如物化法 , 化学法和生化法 ,并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果 ,总结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 , 提出推行清洁生产 ,开展废水资源化 ,并用高效的末端治理方法处理废水 ,是石油化工行业水污染控制的出路 . 关键词 石油化工废水 废水处理 清洁生产 废水资源化 T echnologies for treatment of petrochemical w astew aters Yin Yongquan , Deng Xingy an , L i u Rui hui , Zhang Kai , Cui Zhaoj ie. ( School of Envi 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S handong Uni versit y , J inan S hang dong 250100) Abstract : U nt reated pet rochemical wastewaters are harmf ul to t he environment since t hey typically co ntain many toxic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 in high co ncent rations. Physical , chemical , and biochemical t reat ment ges. The best pet rochemical wastewater management p rogram sho uld include cleaner p roductio n , wastewater use , and end2of2pipe t reat ment employing t he mo st effective pollutant removal technologies. Keywords : Pet rochemical wastewater Wastewater t reat ment Cleaner p roductio n Wastewater reuse technologies effective fo r removing t ho se pollutant s are p resented wit h t heir applicability ,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2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 ,以裂解 , 精炼 , 分馏 , 重整和合成等工艺为主的一系列有机物加工过程 , 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 , 水质水量波动大 , 污染物浓度高且难降解 ,污染物多为有毒有害的有机物 , 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 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新的处理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 ,主要分为物化法 , 化学法和生化法 . 1 1. 1 物化法 隔油石油化工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浮油 , 会吸附在活性污泥颗粒或生物膜的表面 , 使好氧生物难以获得氧气而影响活性 , 对生物处理带来不利影响 [ 1 ] .一般采用隔油池去除 ,隔油池同时兼作初沉池 ,去除粗颗粒等可沉淀物质 ,减轻后续处理絮凝剂的用量[ 2 ] . 耿士锁 [ 3 ] 经过研究对比 , 认为斜板隔油池比普通平流隔油池去除效果好 .吕炳南等[ 4 ] 对大连新港含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 , 将平流隔油贮水池的前部 1/ 4 改建为预曝气斜管隔油池 , 拆除原斜板隔油池 ,经改造后的隔油池处理 ,废水含油量从200 ~ 350 mg/ L 降至 10~15 mg/ L . 1. 2 气浮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 废水中的悬浮物 , 使其随气泡浮升到水面而加以分离 ,分离的对象为石化油以及疏水

污水深度处理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

污水深度处理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20T15:39:43.7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管仁户邰家芬刘乐启 [导读] 石油化工污水对于污水处理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石油化工污水里面含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杂质 管仁户邰家芬刘乐启 山东美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石油化工污水对于污水处理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石油化工污水里面含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杂质,这些高浓度的杂质很难处理干净,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只有不断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出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企业才能更好的给人们提供服务,更好的保护环境。本文基于化工的污水现状,围绕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深度处理进行了应用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深度处理;石化企业;应用 前言 为深入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环境保护单位发布的相关工业企业执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需要引起关注。给予区域的环境质量改善足够的重视,污水处理需要通过污水深度处理、高浓度污水外排稳定达标的理念,符合所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达到环保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企业排污支出,实现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我国石油化工的污水现状 1.1水质复杂 由于水资源来源途径较少,水资源匮乏,化工企业需要将获取的水资源实现多次循环使用。这种情况则导致了污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导致企业面临的污水处理难度会大大增加。 1.2污水含硫量大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原油的价格也在飞速增长。可是质量却恰恰相反,原油的质量远远不如以前的原油质量。尤其是高硫原油的产量渐渐增加,这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企业在对原油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多重的处理后,会增加了污水量以及其浓度,直接导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 1.3污水处理能力较弱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日益扩大,原本就匮乏的水资源严重供应不足,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对污水进行处理之后,进行重复使用。可是,旧时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过的水无法满足生产用水的要求。因此,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技术的落后,已经拖后了石油企业的发展。 2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石化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近些年,社会对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促进了石油化工业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更好的保护环境,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技术。 2.1 RO膜分离技术 石化污水具有水量和水质波动大、污染物成分复杂的特点,其中生产中带入的油含量最高可达30g/L、硫化物接近50mg/L,COD 约为1g/L,各种盐的质量浓度接近12g/L,还含有挥发酚等有毒有害物。废水中的各种形态油一般采用重力隔油池回收和气浮脱出处理,可使出水中油质量浓度降至30mg/L以下。首先利用隔油池去除石化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浮油;再调节污水pH8~8.5,投加催化剂、曝气氧化水中硫化物,使出水中硫化物浓度控制在5mg/L以下;气浮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乳化态油;然后在先缺氧后好氧环境下,利用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降解为CO2、水和N2(即A/O两段生物处理工艺);再经快速过滤、UF和活性炭吸附进一步脱出水中的SS和有机物后,进入RO系统。最终处理产水中的盐浓度符合生产补充水的使用标准。 2.2 A/O-MBR技术 为实施石化炼油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污分治项目,将上游各装置来水进行分流治理。低浓污水处理系列出水回用,建设以利旧为主、改造为辅,A/O-MBR系统则利用原有深度处理单元。A/O-MBR系统服务于低浓污水系列,亦可串入高浓污水系列运行。运行结果表明,串入高浓污水系列期间,出水100%达标排放,系统耐冲击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切回低浓污水系列期间,产水回用综合合格率≥95%,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某石化企业污污分治投用运行初期,高浓污水污水处理系列出水无法达标排放,需要将高浓污水出水引入A/O-MBR系统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外排。高含量出水引入A/O-MBR系统后,适应高含量出水水质3个月后,系统NH3-N去除率保持>90%,MBR出水NH3-N优于外排污水的一级标准,系统适应能力强。系统COD去除率未大幅度提高,这可能是高含量污水处理系列二级生化出水的平均B/C仅0.17,已小于0.30,污水的可生化性差,再经过三级生化后进入A/O-MBR系统,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比例低所致。A/O-MBR系统串入高浓污水处理系列期间,O段污泥的质量浓度平均为3.014g/L,泥龄66d,系统生物量大、泥龄长、剩余污泥产率低,后续处理费用少。经过对污污分治项目1年多的调试,在高浓污水处理系列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后,工艺将A/O-MBR系统切回低浓污水处理系列,自此,污污分治全流程正式完整运行。 2.3 USF+微波处理石化废水 石油化学工业是以石油为原料,以裂解、精炼、分馏、重整和合成等工艺为主的一系列有机物加工过程,其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染物多为生物难降解有毒有害的有机物。不同的化工废水,其水质差异很大。以化学需氧量为例,较低的浓度也在250~3500mg/L之间,高的常达每升数万毫克,甚至几十万毫克;另外,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可生化性差,废水色度高。特别是一些毒性大,抑制生物降解和高浓度废水,传统的生物法或物化法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USF+电磁波耦合水处理技术是水处理领域中的一次重大进步,是一代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广谱性的水处理技术,对石油化工废水针对性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Waste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物理化学》 授课时间:1-14周星期一授课地点:6B-403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2016级卓越1班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长平/教授;宋浩然/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上课时集中答疑,课程结束后再和各班联系集中答疑的时间、地点,个别答疑可在课前、课后、课间进行或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其它() 使用教材:《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张林生主编 教学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高廷耀主编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严煦初主编 《排水工程》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自杰主编 课程简介: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属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当前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民共识,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再生利用工作十分迫切。微污染水源水的深度处理是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根本措施。污水深度处理可使污水资源化重复利用,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水体污染。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给水与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与理论。既阐述了水处理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也汇集了相关工艺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污水深度处理的相关概念及处理方式和工艺的不同特点,掌握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2.运用污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原理,进行逻辑计算和思考,以及工程思维的锻炼。 3.综合基础理论和技术工艺原理,初步学习如何根据具体对象设计污水处理方案。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具有运用数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 核心能力2.具有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能力; □核心能力3.具有工程实践所需技术、技巧及使用工具的能力; □核心能力4.具有设计工程单元(设备)、流程或系统的能力; □核心能力5.具有项目管理、有效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核心能力6.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7.能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煤化工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 含有大量酚类、含氮/氧/硫的杂环/芳香环有机物、多环芳烃、氰等有毒有害物质.煤化工废水经过传统物化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 往往难以达到相应废水排放标准, 仍属于典型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工业废水, 成为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因此, 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对于减轻煤化工废水的环境危害极为必要. 近年来, 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逐渐受到关注, 包括Fenton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 以破坏和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通常考虑将臭氧氧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 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其中臭氧氧化处理是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 微气泡技术在强化臭氧气液传质和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及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 因此基于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难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前期实验结果表明, 该废水采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 COD去除率仅为6.4%, 且生物膜生物量短期内即明显下降, 表明其不宜直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先期去除部分COD, 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而后采用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下,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和生化处理去除污染物性能, 以期为该耦合工艺应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 1所示.实验系统包括不锈钢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和有机玻璃生化反应器(BR). MOR为密闭带压反应器, 内部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催化剂, 空床有效容积为25 L, 催化剂床层填充率为28.0%. BR内部同样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生物填料, 空床有效容积为42 L, 填料床层填充率为28.6%.本实验系统以纯氧或空气为气源, 通过臭氧发生器(石家庄冠宇)产生臭氧气体, 与废水和MOR循环水混合后, 进入微气泡发生器(北京晟峰恒泰科技有限公司)产生臭氧微气泡, 从底部进入MOR进行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反应后气-水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从底部进入BR, 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 BR内生化处理由臭氧产生及分解过程所剩余氧气提供溶解氧(DO), 无需曝气.

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方案模板

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方案 一、概述 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也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电厂又是耗水大户, 特别是在中国北方, 以水限电、以水定电的情况相当严重, 水资源的紧张已逐渐成为电力发展的瓶径, 如何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电厂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中水回用是解决这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大势所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 冷却水的消耗占电厂总耗水量的60~80%, 因此,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 中水) 深度处理后作为电厂冷却水补充水, 如能成功实施, 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适应可持续发展 需要, 并为电力发展拓展空间, 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城市污水具有水量大、来源可靠、水量稳定的特点, 但水质复杂, 其中有机物、微生物和化学溶剂较多。因此, 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要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 必须先进行深度处理。使用城市污水做为冷却水的电厂, 其中多数采用石灰处理工艺, 一部分采用单纯过滤法, 一部分采用超滤技术。 石灰处理系统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处理早在50年代就有应用的实例。尽管石灰处理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 不污染自然水体等优点, 但由于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污染、堵塞等原因影响了石灰处理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环保意识的

不断增强, 经过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 石灰处理系统得到了许多改进, 越来越多的电厂采用了石灰处理系统,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我公司拟采用石灰处理工艺对中水进行处理, 处理出水用作电厂循环冷却水。 二、石灰处理的原理、特点及分析 2.1石灰处理原理 石灰处理是经过投加石灰乳控制出水pH为10.3~10.5, 进行下面三个反应, 产生大量各种形态的CaCO3结晶, 降低水中暂硬, 同时生成的结晶核心还能够对其它杂质起凝聚、吸附作用; 而且石灰乳引起的pH值的升高也为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工艺的沉淀效果, 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投加适量的凝聚剂与助凝剂, 经过压缩双电层作用使分散的悬浮物、CaCO3结晶、有机物、有机粘泥、胶体物等带电体脱稳, 在机械混合搅拌和高分子助凝剂架桥与网捕作用下, 颗粒物质碰撞结合长大, 使污染物容易沉降。 石灰参与的软化反应有: CO2+Ca(OH)2→CaCO3↓+H2O

SBR共代谢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废水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3年第32卷第11期 ·2768·化 工 进 展 SBR 共代谢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废水 郭静波1,陈 微1,王 亮2,马 放3 (1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132012;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 吉林 132021; 3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以实现石化废水深度处理为目的,考察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生物共代谢深度处理石化废水效果的营养及工艺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共代谢基质为淀粉,当其投加量为30 mg/L 、摇床转速为120 r/min 、温度为25 ℃、MLSS 为2320 mg/L 时,经12 h 处理后的二级出水COD 下降了79.58%,臭、氨氮、BOD 5等指标也有所改善。SBR 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运行周期6 h 、曝气强度30 L/h 、淀粉投加量30 mg/L 、缺氧/好氧运行时间比例1/2。此外,生活污水可替代淀粉作为共代谢基质,剩余污泥的持续添加不会影响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因此,SBR 生物共代谢工艺可实现石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步处理及剩余污泥的减量。 关键词:石化废水;深度处理;共代谢;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 中图分类号:X 7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3)11–2768–06 DOI :10.3969/j.issn.1000-6613.2013.11.041 SBR co -metabolism process fo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GUO Jingbo 1,CHEN Wei 1,WANG Liang 2,MA Fang 3 (1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Jilin 132012,Jilin ,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Petrochemical Co. Ltd.,PetroChina ,Jilin 132021,Jilin ,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Heilongjiang ,China ) Abstract :The nutritional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of a SBR co -metabolism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the secondary effluent of a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 -metabolism substrate was starch. After co -metabolic degradation of 12 h ,COD concentration of the secondary effluent was reduced by 79.58% and odor ,ammonia nitrogen ,BOD 5 and other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were also improved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dosage ,30 mg/L ;shaking speed ,120 r/min ;temperature ,25 ℃;MLSS ,2320 mg/L. The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SBR co -metabolic process were determined to be operation period of 6 h ,aeration intensity of 30 L/h ,starch dosage of 30 mg/L ,anoxic/aerobic time ratio of 1/2. Domestic sewage could replace starch as co -metabolism substrate. The constant addition of excess sludge didn’t affect the degradation of the pollutants and the excess sludge amount was reduced. Therefore ,SBR co -metabolism process could be feasible fo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xcess sludge reduction.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co -metabolism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金(11201057)项目。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郭静波(198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E-mail guojingbo99@https://www.360docs.net/doc/b2307291.html, 。 收稿日期: 2013-05-13;修改稿日期:2013-07-27。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1101108;20130206006SF )、东北电力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SJXM-201014)及国家自然科学基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安峰环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对大多数制药企业来说,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如果废水处理得不好,其中的有害物质会继续扩散。因此,在排放这些废水之前,必须深入处理这些废水,降低这些废水的危害。然而,目前医药废水的深度处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综合分析了医药废水的深度处理。 目前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 1、混凝沉淀技术 目前,混凝沉淀技术是我国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技术。该技术可深入处理制药废水。它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化学药剂可以放在水中分散,可以将污水中的微小部分转化为不稳定的分离状态,整体污水可以团结和絮状存在。 其次,当污水中的物质形成絮凝体时,混凝技术可以继续发挥重力作用,从而减少污染物,最终可以有效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凝沉淀工艺在国内出现较早,因此相关设备相对齐全,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例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向内部投入120毫克/升的混凝剂。此时ph值为8,25s,去污率可达89%。总的来说,去污效率高。但是这种方法在溶解毒性方面不是很有效,而且很难从微生物中去除病原体。 2、膜分离技术 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70年代。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显示出质量的细化和浓缩,整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不仅使整个运行过程变得更节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反渗透和微滤技术去除沉积物中的细菌杂质,有效地减少内部矿化。采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控制90%的脱盐率,水回收率可以控制在70%。一般来说,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地将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与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某制药厂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现溶解氧浓度和质量为8,出水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3%和94%。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技术投入过大,使得相关处理技术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 3、生物处理技术 目前的医药废水处理技术不能满足新的排放标准。但生物处理技术仍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目前,生物处理技术不仅处理成本较低,而且效果更稳定。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可以中和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将预处理技术与好氧深度处理技术有效结合。在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际过程中,预处理技术和氧气生化处理技术应有效结合。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sewage depth processing)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处理方法 深度处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较复杂,除了每吨水的费用约为一级处理费用的4-5倍以上。 方法简介 1、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水标准的64项有机物指标中,有51项将GAC列为最有效技术。 GAC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突发性污染适应性差。如何进一步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BAC可以发挥生化和物化处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延长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微孔极易被阻塞、进水水质的pH 适用范围窄、抗冲击负荷差等。目前,欧洲应用BAC技术的水厂已发展到70个以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水进行深度处理。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采用BAC技术,既节省了新鲜水的补充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还体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降低投资成本和增加各种预处理措施与BAC联用,提高处理效果。 2、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分离过程中不伴随有相的变化,仅靠一定的压力作为驱动力就能获得很高的分离效果,是一种非常节省能源的分离技术。微滤可以除去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还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微滤膜对SBR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满足了景观、冲洗路面和冲厕等市政杂用和生活杂用的需求。超滤用于去除大分子,对二级出水的COD和BOD去除率大于50%。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采用超滤法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产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回用污水用于洗车,每年可节约用水4700 m3。反渗透用于降低矿化度和去除总溶解固体,对二级出水的脱盐率达到90%以上,COD和BOD 的去除率在85%左右,细菌去除率90%以上。缅甸某电厂采用反渗透膜和电除盐联用技术,用于锅炉补给水。经反渗透处理的水,能去除绝大部分的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纳滤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其操作压力通常为0.5~1.0 MPa,纳滤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离子选择性,它对二价离子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一价离子的去除率较低,为40%~80%。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纳滤膜集成技术处理糖蜜制酒精废水取得了较好结果,出水COD小于100 mg/L,废水回用率大于80%。我国的膜技术在深度处理领域的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制造高强度、长寿命、抗污染、高通量的膜材料,着重解决膜污染、浓差极化及清洗等关键问题。 3、高级氧化法工业生产中排放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

反渗透技术在污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反渗透技术在污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对高盐度废水的处理,反渗透技术已成为污水深度處理或优质回用的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本文综述了难降解机械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城市污水的高质量回用处理。论述了不同水质组合处理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本文讨论了反渗透膜污染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反渗透进水潜在污染的预测及反渗透浓缩水处理的研究。 关键词反渗透;污水;深度处理;膜污染 前言 RO膜分离技术是以膜两侧的静压差为驱动力,以水分子为代表的小分子溶剂在克服渗透压的条件下,通过反渗透膜分离杂质的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1.5~10.5 MPa之间,可保留1~10A的小杂质。在水处理中,反渗透是关键设备。它能去除97%多个溶解无机化合物,99%相对分子质量和99%多个有机物,包括细菌和95%SiO2。 1 RO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1 在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以矿井水为代表的高矿化度废水的进水处理以高盐度为特征,尤其是地下水涌出,平均含盐量大于1000 mg/L,SS中含有大量Ca2+Mg2+K+、Cl-、SO42-、HCO3和HCO3-的有机组分低于1.5 mg/L。对于严重缺水的矿区,采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深度处理生产和生活用水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以矿泉水为预处理剂,加入絮凝、沉淀和快速过滤,去除水中大部分SSS,反渗透进水浊度小于1 NTU。经反渗透处理后,出水浊度去除率接近100,脱盐率达96%,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处理费用约为5.17元/m3。 (2)冶金废水处理 钢铁工业作为高耗水量、高污染的资源型工业,占全国耗水量的14%。钢铁工业废水在冶金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废水成分复杂,各项指标波动较大,尤其是Ca2+、Mg2+、Fe2+、Mn2+、SO42-、F-及SiO2含量较高。如果不预去除反渗透膜上的高价金属萃取剂,就会产生严重的无机污染。针对太钢二次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先在曝气池中曝气将Fe2+氧化为Fe3+,同时加入NaClO,提高了Fe2+在水中的氧化能力和杀菌效果。在水中添加石灰乳调节pH值时,加入PAM和PAC进行絮凝,然后沉淀、快速过滤、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物、余氯、重金属离子等。经UF处理后,用还原剂处理出水。阻垢剂和酸进入RO系统。 (3)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

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目录 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2) 1.1 活性炭吸附法与离子交换 (2) 1.2 膜分离法 (2) 1.3.1 湿式氧化法 (3) 1.3.2 湿式催化氧化法 (3) 1.3.3 超临界水氧化法 (4) 1.3.4 光化学催化氧化法 (4) 1.3.5 电化学氧化法 (4) 1.3.6 超声辐射降解法 (5) 1.3.7 辐射法 (5) 1.4 臭氧法 (5) Ⅰ

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污水深度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出水再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便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杂质,从而满足用户对水质的使用要求。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活性炭吸附法与离子交换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1],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2]。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水标准的64项有机物指标中,有51项将GAC列为最有效技术[3]。 GAC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突发性污染适应性差。如何进一步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BAC可以发挥生化和物化处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延长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微孔极易被阻塞、进水水质的pH 适用范围窄、抗冲击负荷差等。目前,欧洲应用BAC技术的水厂已发展到70个以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水进行深度处理[4]。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采用BAC技术,既节省了新鲜水的补充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还体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5]。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降低投资成本和增加各种预处理措施与BAC联用,提高处理效果。 1.2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6,7]。它的最大特点是分离过程中不伴随有相的变化,仅靠一定的压力作为驱动力就能获得很高的分离效果,是一种非常节省能源的分离技术。 微滤可以除去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还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微滤膜对SBR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满足了景观、冲洗路面和冲厕等市政杂用和生活杂用的需求[8]。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值得借鉴。此处文字可以修改。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 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 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水标准的64项有机物指标中,有51项将GAC列为最有效技术。 GAC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突发性污染适应性差。如何进一步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BAC可以发挥生化和物化处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延长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微孔极易被阻塞、进水水质的pH 适用范围窄、抗冲击负荷差等。 目前,欧洲应用BAC技术的水厂已发展到70个以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水进行深度处理。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采用BAC技术,既节省了新鲜水的补充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还体现了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