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教学提纲

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教学提纲
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教学提纲

广安吉中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规划

(两化融合建设方案)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是工业企业把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二者的协调、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和实现信息技术与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的全面融合,是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变革和创新。

两化融合不仅涉及技术的融合,更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通过总结提炼,推进工业化向信息化演进的新管理规律、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形成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有效推进企业融合和创新的理念。

两化融合是须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

广安吉中目前信息化程度基本上为零,处于初期起步阶段,要推进两化融合,须有较长的过程。为了适应吉中公司战略发展,广安吉中必须进行创新发展,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道路,结合自身企业特色和需求,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进行发展,以逐步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1、广安吉中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信息化建设是从初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建设的过程,总体上分为三级任务三个阶段,即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每一项任务有三维,即产品维、企业管理维、价值链维。

1.1 单项应用的建设任务

单项应用旨在把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和广安吉中的单项业务的结合和融合,其建设任务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生产制造、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质量和计量、能源与环保、安全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

安全管理

采购管理

能源与环保

质量和计量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项目管理

销售管理

工艺管理

产品设计管理

价值链维

产品维

企业管理维

1.2 综合集成建设任务

综合集成是指广安吉中跨部门、跨业务的业务综合和集成,主要任务包括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

财务与业务集成

管理与控制集成

价值链维产供销集成

产品设计与

制造集成

产品维企业管理维

(1)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①通过数据交换、产品数据定义、产品数据管理支撑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环节的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

②达到以下要求

·基于标准产品模型的数据定义;

·基于数据的管理;

·产品设计、工艺与制造各环节的数据共享、传递和管理维护;

·产品设计、工艺与制造的过程控制与优化。

(2)管理和控制集成

①公司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和业务集成等方面的管理层与控制层业务集成与融合。

②达到以下要求

·生产制造系统及时向经营管理系统上报信息;

·经营管理系统向生产制造系统下达指令及检查执行情况;

·生产制造系统向生产车间下达生产指令以及反之。

(3)产供销集成

①按订单生产、优化排产和动态调度、供应链一体化,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等方面的产销业务集成融合。

②达到以下要求

·按订单生产、排产并自动形成物料供应计划;

·进行优化排产以及动态调度;

·覆盖供应链各业务环节情况和集成运作;

·对用户订单进行全过程跟踪,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4)财务与业务集成

①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衔接,财务对采购、销售进行监控、成本核算、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控等方面财务与业务集成与融合。

②达到以下要求

·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衔接,从业务系统直接获取源头数据;

·财务系统通过价格和资金管理,对销售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采购流程进行适时监控;

·企业成本计划与控制,提升成本核算精度;

·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财务管控。

(5)决策支持

①通过业务信息采集与分析,知识挖掘与积累,给以企业业务决策、信誉建设决策、风险控制决策的支持。

②达到一下要求

·采集全面、准确的业务信息,提升处理分析能力;

·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积累;

·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能力;

·提升自身信誉建设和风险管控能力。

1.3 协同和创新建设任务

协同和创新是吉中集团的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建设,反应吉中集团的管控和产业链协同,体现两化融合环境下吉中集团企业间业务协同、创新和融合业务。

企业集团管控

产品协同创新

和绿色发展

价值链维产业链协同

产品维

企业管理维

综上所述:

吉中公司的两化融合任务须分为四个方面任务,即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拟采取应用水平从初级过渡到中级,再向较高级和高级迈进。稳步提升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达到产能提升、质量提升、顾客满意、业务效率提升、财务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供应链管理协调、创新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任务和目标,这就是两化融合的结果和效果,拟实现持续改进、稳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2、广安吉中信息化建设实施部署

2.1 基本方针

①信息化建设适应吉中公司的战略发展;

②信息化建设遵循国家标准按GB/T 23020-2013 中拟定的原则,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

③采取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持续、阶段性推进,保持信息化人员和各级干部逐步提升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2.2 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①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实施;

②统一规划,建立总体方案,阶段实施;

③需求主导,推进融合

·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融合;

·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融合;

④标准先行

包括编码标准、流程标准、数据结构标准、报表标准;

⑤着力集成

包括数据集成、系统集成、业务集成、软件集成,在集成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力图达到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

2.3 基础建设

①组织和规则

A、组织信息化建设推进小组

组长:罗积玉副组长:朱孔芝

成员:赵俊杰、夏钰汶、罗成、罗燕飞、杨素玲、彭呈军、张玉琳

B、信息化推进小组职能

·进行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

·组织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以及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提升,逐渐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

·标准化推进;

·组织人员培训;

②设备、网络、机房的配置

·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配置;

·工业设备(如电脑裁床)的信息化、网络化配置;

·计算机机房建设;

③标准制定

·编码标准,配置管理;

·流程标准;

·报表标准;

④信息资源集中管理

·建立信息资源采集的规则;

·信息资源的积累、整合、集中管理;

⑤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规划;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信息资源的备份和防灾;

·安全管理防范机制和规程;

⑥资金投入

·信息化设备,软件、维护、购买资金保证(第一期建设任务资金主要采用由政府下达的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研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研发用软件、硬件的资金收入;

·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数控)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

2.4 实施阶段部署

广安吉中信息化建设拟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2.4.1 第一阶段任务(拟确定2017年6月-2018年6月)

(1)任务要点如下:

①标准化确定(编码、报表、流程标准);

②数据准备和录入;

③网络、机房、设备建设;

④单项应用:从部门级业务出发进行信息化建设。单项应用的范围有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共八项任务;

⑤仓储管理拟在ERP 建设以RFID 为中心的数字仓库物理系统;

⑥综合集成:在单项应用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集成范围有:财务与业务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库存控制集成共三大集成任务。

(2)目的和意义

第一阶段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初级试点阶段,该阶段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如下目的:

①初步完成基础建设和单项应用和三项集成任务;

②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完成,信息化建设大道中级应用水平;

③试点总结经验、问题,为第二阶段做准备;

④培训IT 人才和IT 应用人才;

⑤建立信息化维护、管理的标准。

(3)软件的配置

拟确定购买金蝶K/3 WISE V14.2 版本(据知V14.3版本最近推出,拟将购置V14.3版本)。

采购管理 销售管理 生产任务管理 仓储管理 物料需求计划 设备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数据管理 供 应 链 管 理

总 账 现金管理 现金流量表 应收款管理 固定资产 报表 存货管理 应付款管理 工资管理 财 务 管 理 人事管理 薪酬管理 H R

(4)单项应用建设

①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会计账务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

应用包括:

·会计账务与资金的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覆盖;

·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的信息化管理;

·成本信息化管理的精细化;

·财务预算的信息化管理。

②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信息化,原材料库存信息化,供应商管理信息化等。

应用包括:

·采购业务范围和业务内容信息化;

·入库物流与原材料库存信息化;

·供应商信息管理业务覆盖。

③仓储管理

目标的任务:

·构建一个统一的物料信息库和成品信息库;

·建设RFID电子标签管理系统;

·建设一个电子看板系统;

·建设一个仓库的作业系统。

实现物料、成品仓库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提升仓库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为库存控制三个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

④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料需求计划等信息化管理应用包括:

·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信息化管理;

·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

⑤生产制造

·生产制造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生产状态,生产制造过程,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品质状态(利用目前现已有的产量和品质的电子看板系统);

·在第二阶段,拟在生产现场建立“紧急应对系统”处理紧急事故(包括品质停线、设备停线、物流停线、特殊事故、安全事故等)。

⑥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检测与控制,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应用包括:

·计量、实验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

·质量检测和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质量体系的信息化;

·质量的在线采集。

⑦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设备稼动率,设备维修、保养,设备配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应用水平包括:

·设备档案的建立和设备状态分析;

·设备稼动率的统计与分析;

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教学服务平台!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教学服务平台!

1.教学平台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作为教学主体、知识渊博的教师通过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及做人道理。知识的流动多是单向注入式的,大多情况下缺少双向互动。而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取而代之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网络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平台MOOC、微课、公开课、翻转课堂等)如不可逆转的洪流向各类教育中渗透。 2教学平台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教学平台提供多平台支持,包括PC版,手机版,PAD版。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功能。 管理员用户(后台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 ●课程管理 ●运营管理 ●系统管理 教师用户(课程发布系统) ●教学课程发布 ●学生提问解答 ●试卷批阅 ●作业批改 ●教学资料编辑 ●课程学习数据统计 学生用户(课程在线学习)

●课程推荐 ●课程教师检索 ●课程布局自定义 ●关注教师 ●课程消息群组 ●课时学习 ●笔记 ●提问 ●练习 ●作业 ●评教 2.1后台管理系统 2.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为用户管理及教师管理 ●用户管理为学生用户及教师用户的管理 可按照时间类型(登录时间、注册时间),时间起止,角色,注册来源,用户名的条件进行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导出。 同时对用户可以进行编辑用户信息、设置用户组、修改用户头像、修改密码、发送密码重置邮件、发送Email验证邮件、封禁用户等功能。 登录日志记录用户的登录情况,可按照用户名/邮件地址、输入关键词、起止时间进行搜索,并查看日志的详细情况。 ●教师管理 可按照用户名进行搜并进行老师推荐,也可以取消推荐教师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表1-3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drill)与练习(practice)之间是有一定概念区别的:操练基本上涉及记忆和联想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与维护 1.1实现方式 教师登录系统,通过课程网站创建模块创建课程网站。 1.2创建/维护步骤 1.录入课程网站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网站名称、课程网站描述、适用课程等。 2.选择课程网站模板:在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网站模板。 3.设置课程网站栏目:在课程网站创建时,通过默认模板自动创建若干栏目,用户可根据 实际需要,对栏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4.维护课程网站栏目:对设置好的每个栏目进行栏目模式设定、对栏目进行详细设计。(栏 目模式包括:常规设计模式、外部链接模式、论坛式的交互模式) 5.课程网站的其他设置:包括在外网展示网站、删除网站、将网站设为外部链接模式等。2课程展示 2.1访问人群 1.公众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访问网站(外网有多种形式的列表,如:可按教师查询、 按院系查询、按访问量查询、按精品课程类别查询等,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课程网站) 2.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关注的课程网站收藏至学生空间,便于快速定位至相应课 程网站。 3.教师:登录系统后,自己创建的网站直接显示在教师空间上,可快速进行网站浏览与网 站维护。 4.精品课程评审专家:通过评审课程列表,访问课程网站。

2.2实现方式 在访问教师创建的课程网站,其中论坛式的交互模式栏目需要权限才能访问。 3课程学习 3.1实现方式 学生登录系统后,访问课程网站,可进行课程学习 3.2内容 1.网上答疑、课程论坛:通过论坛式的交互栏目,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进行互动,在学生、 老师的空间中对互动过程有详细记录,可通过相关链接快速进入相关互动内容。 2.网上作业(需网考系统支持,待定) 3.课程评价(本部分未实现) 4.参与调查(本部分未实现) 4课程考试(网考) 4.1本部分结合网考系统内容(待定) 5课程评审 5.1实现方式 1.教师在创建课程网站后,可选择将课程网站推荐进行评审。 2.管理员接收到评审请求后,选择评审专家、设定评审时间。 3.评审专家在课程网站评审列表中定位课程网站,进行评审。 4.评审完成后,由管理员设定评审结果。 5.2评审步骤 1.管理员设定精品课程申报表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总分的计算公式。 2.教师在课程网站创建完成后,填写精品课程申报表。 3.完成申报表后,选择申报年度、申报等级、填写申报说明后,进行网站申报。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网络化的资源 Internet 网络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根本实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 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 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 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 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 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面临着巨大变化。本文对当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显示出在传输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极大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最突出的就是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这一崭新的教学手段还难以完全适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这一先进教学手段效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尽快适应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我校组织了结合本校特点,“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观摩课,尝试并推广课堂《教学导图》和《知识导图》,使师生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条状书写”为“块状书写”。在探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效能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案例理念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制知识导图,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条状笔记”为“块状笔记”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案例描述 一、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知识导图 (一)工具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课本和相关资料。 (二)步骤 1、上课前老师把上节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把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强化的复习与记忆。 2、课后导图练习。教师要对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关键词”,“联想句子”范例,“讲述事因”范例,并“设定标准”,让学生画出本节的知识导图。要求每天学习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检查导图,规定讲述内容,把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3、每天一张导图,梳理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大声讲述学习内容。 4、每个知识单元每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老师用导图把最精华、最重要的内容(包括:语文、英语的句型、短文、知识点、物理定理、化学公式等等所有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梳理知识点。 5、学期结束,鼓励学生把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做成彩色的《知识导图》,随身携带,随时学习。这样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对学校“各自为政”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进行开放式平台级重组,建立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平台。 ●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标准、规范、技术、工具和方法。 ●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建设思路 1.资源基本建设框架 各专业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三级基础框架。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 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每个专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

灵 2.资源基本应用框架 课程是教学资源进行应用的核心。根据教改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以较少的成本建设形成若 干门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之用,同时在答疑、讨论等教 师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资源库。 三、平台建设 1.平台建设框架 2.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资源标准建设是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与集成和高效共享的前提 术条件。高教社将为院校提供资源加工与建设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 课程资源封装标准等各类规范,同时为院校提供必要的建设工具。一 方面提升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为院校内的资源共享、校际共 享提供基础条件。 3.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1)资源元数据的自定义 资源的元数据分为基本元数据和自定义元数据,可自定义的元数 据包括分类信息等。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教学可以按照媒体类型、分类信息,显示教学资源库的列表内容, 显示内容包括缩略图、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下载次数。 (3)教学资源的预览 可以查看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并预览教学资源,可对资源进行评论。 (4)资源的下载 用户可以lP限制范围内下载教学资源。 (5)资源检索 可以按照元数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多字段检索。 (6)资源统计 统计信息包括资源数量统计(按照媒体类型统计)、点击统计、下载统计、用户上传统计 (7)资源上传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 (8)视频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视频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观看的流媒

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2019-2022)

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2019-202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精神,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吉林省‘提升工程 2.0’项目协同实施对接工作会”的相关工作要求,根据专家指导点评意见,结合本校实情,制定我校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评估 教学硬件环境:班班通一体机全覆盖。 平台环境:学校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 网络环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教师队伍状况: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生源整体质量较低,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 三、培训目标 (一)绩效目标(一年)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

源平台。 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 提高师机比例;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 (二)愿景(三年) 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学校依托信息化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四、培训机制 (一)制度修改与完善。 1.明确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 2.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成效培训”。 3.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评价标准。 (二)激励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全员参与。 2.利用考评促进实效。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版)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 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及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经历着极大的变革和挑战,多媒体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新模式,其特征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兼容多种教学形式,优化和有机组合不同媒体。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资源的应用为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和创新学习,树立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逐步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次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了教学时空,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及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核心,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是相应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成败,是提高现代化教学的“瓶颈”。建设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成为当务之急,意义重大: (1)建设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可见,在信息社会里不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更特别注重人才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人们通过各种通信设施和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搜索、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 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 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资源

1.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您所任教学科举例说明。 课前作用: 1、帮助备课:优化教学资源,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学科。 2、扩展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所需要的学科资源,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做出适合课堂使用的PPT课件。 高中美术学科自己所属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PPT课件的图片、动画来辅助相对枯燥的书本文字;另外通过网络资源,添加书本以外的知识点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丰富了教材。例如书本上的美术作品多数为现代艺术作品,而通过信息化,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当代美术作品,让教材更加“年轻化、时代化”。 课中作用: 1、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有趣。 2、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多样,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自身所属的学科性质,单一的书本教材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心理,结合信息化教学,能更好的直观的让学生领悟艺术学科的魅力。例如第一课,对于课本介绍的美术六大类,通过信息化教学,在PPT课件中加入798艺术区的绘画、书法、摄影、建筑、设计、雕塑作品,以新兴艺术形式的作品,让身处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理解,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的有趣。图文并茂的课件,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关注率,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课后作用: 1、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的信息化,相对应课后作业的信息化提交,与学生产生互动,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信息化操作的新技能。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学习,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朝着网络的积极一面进行辅助学习。 课下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美术鉴赏艺术群,可以推荐自己喜欢、欣赏的艺术作品,共享出来,一起讨论点评,快捷方便,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多了学生间的交流,锻炼了人际交往、交谈的能力。 2.结合您所任教学科,谈谈您对“教育技术还能做什么?”这一问题的感想。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新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浓厚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多样的文字、动感十足的动画加之丰富多彩的背景音乐,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视觉冲击,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贯注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所见所听所感的真实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堂动漫课的展开,让学生们欣赏精心选取的《飞屋环游记》的片段,以动漫欣赏的模式让学生了解了此次课程的内容:动漫设计的重点—人物形象设计,

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1) (一)建设思路 (1) (二)建设目标 (1) 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1) 三、预期效益 (2) 四、项目建设进度 (2) 五、建设经费预算 (3)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2]5号《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及教技【2016】2号《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明确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职业院校创新式深化发展,走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出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我院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校园规范为基础,建设完成智慧化校园,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智慧关联,不仅仅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同时也在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实现智慧应用。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二)建设目标 建设项目围绕信息化标准、数字资源、信息管理三个方面,首先,按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范,对学院数字化应用进行顶层设计,完善建设标准和齐备的教学应用,具有与教学工作所需要的融合的网络和先进的教学平台;其次,学院建立鼓励机制,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引导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然后,重视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完成各种形式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工作,形成学院具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全面提升学院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在硬件层面上,提高学校带宽,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覆盖全部校区。同时,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校内各级数字化应用系统高度融合。 (二)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水平 学院采用送培、内部培训、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方式,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教学任务并每年举行一次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争取在省级、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 (三)建立课程中心 在2018年,完成课程中心平台和课程的建设,形成一套具有本院特色的线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注意事项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注意事项 [ 2009-12-14 10:57:00 | By: 刘洋 ] 1、明确指导思想: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可以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重视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实施开发方针:一是积极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研制、开发和制作了大批丰富的音像、幻灯、投影教材等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许多高科技企业已经加入到信息化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之中,如科利华集团投资“信息化校园网”建设等。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借助他们的“兵团”优势,就可以开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社会的学习需求。三是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开发。对于有些教学资源的开发,高新企业因某些因素影响而不愿介入,可以采取申报国家、省市教育部门资助的课题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发,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域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四是鼓励教师按知识点开发。信息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习者的潜能。由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再好的课件也难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按学习者的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使得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突显教学特性: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将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教学资源)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二是注重资源的通用性、灵活性。教学资源与教材版本无关,它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教学资源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三是注重资源的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图片、动画、电视),语文教师可用来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师可用来讲生态;地理教师可插入到气候的课程演示中;物理课可讲水的状态变化和落体运动。如果让学生来发表意见,则可以提出上百种创意,甚至教师和专家们也意想不到。四是注重资源的开放性、自繁殖性。教学资源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教学资源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具有开放性、自繁殖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参与,教学资源的迅速发展将不可思议,就象今天Internet网上的信息爆炸一样。五是注重资源的实用性、易用性。教学素材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微课件库与教学思想基本无关,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一般教师只需掌握简单的组合平台软件,就能够将教学资源以插件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到课件当中。未来的组合平台软件会让教师在使用积件时象搭积木那样方便。 评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教育资源的直观性,便于幼儿构建更有效的学习经验。 ①信息化教育资源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能为其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剌激。 ③能够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 2.教育资源的游戏性,引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幼儿能更加。 3.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了源泉。 4.资源操作的简易化,便于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 二、信息技术和资源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度依赖信息化资源,而忽视了玩教具的使用以及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 2、不要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而忽略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信息化教育资源是辅助,教师要注重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及时的给予回应,适时适当的呈现资源。 开始部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导入活动 基本部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结束部分→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3、要关注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刘宇 2014年6月6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除了黑板、模型、书本等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扩音机、话筒、调音台、实物视频展台等媒体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硬件组成由:服务器、多媒体学生机、多媒体教师机、网卡等。语音教室。语音教室由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起来,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AP)型、听说(AA)型、听说对比(AAC)型和视听对比(A VC)型四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室,我在使用时,都会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我会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空气》这堂课时,空气知识都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课件的制作,计算机则能将课件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制作课件时,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和视频短片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竞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把最为有用的部分为教学服务,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